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德育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5:29

序论:在您撰写德育工作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德育工作论文

第1篇

下面谈我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典型事例,并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反面事例

对学生“责之苛,教之严”需要责教得法,也需要感情基础,尤其是年轻教师,经验匮乏,更需要感情基础,否则只会引来学生的一片反感。

那是我从教第二年,宋光信老师是班主任,当时的甄主任也就是现在的甄校长教数学,曹玉兰老师教语文,赵霞老师教化学。现在回想,当时有那么多榜样可以学习,我却没有好好把握机会,初三一年只能用“失败”来形容。班长姓徐,一个学习好、聪明、长得也漂亮的小姑娘,各方面能力非常突出。我心里对她很喜欢,可是没有表达过,只是对她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结果初三一年下来,徐班长却很讨厌我,她是班长,又很优秀,在班里很有号召力,她一讨厌我,带动了一批与我明里暗里“作对”的人。最后在他们班上课我越是严厉他们越吵闹。初三的最后一节课是在我与一个学生的激烈冲突中结束的,以致我经常梦到在他们班上课我被轰下讲台,哭醒了好几次。

开学后我下决心改变!

就从徐班长入手。开学第一天我就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和颜悦色开门见山的问他为什么不喜欢我(跟这种聪明的孩子无需拐弯抹角)。是因为我的课讲得不好吗?他说不是,是因为我天天上课拿着一个小棍子在讲台敲来敲去,并且光说他们班不好。我跟她说我以后一定不拿小棍子乱敲了,也希望她能改变对我的偏见。那以后我就真的不再拿小棍去教室了,遇到教室里比较混乱时严肃的沉默比激烈的制止有时更有效。我也经常找徐班长聊天询问她学习生活中的情况,讲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她就帮我出谋划策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学生相处。我给她指出来的问题她也都能接受和改正。在我自己先改变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大改变。初四一年这个班的物理成绩也提高了很多,尤其徐班长,最后中考物理考了满分。

带完那一届后我的感觉是:过程是痛苦的,收获是巨大的,给你伤害最大的人往往也交给你最多。以后我每接一届都是先与学生交朋友,在学生中的朋友就越来越多;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尤其是一些在学生中颇有威望的学生,他身上即使有明显的缺点也不要先指出来,先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先表达对他的欣赏与喜爱。当学生接受你以后,再逐步帮他改正缺点,有了感情基础,德语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

正面事例(一)

不要总是开口闭口谈学习,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生活是五彩多姿的。即使你教的学科她学得不好,也不影响你们成为无话不聊的朋友,即使你很为他的成绩着急,也可以先声东击西。

还是刚才这个班,也许我在这个班实在表现的很失败,所以引起了一个孙姓女同学的同情,这个孩子学习中上,非常偏文,红楼梦上的诗词能倒背如流,最喜欢的小说家是张爱玲,性格也很像张爱玲和林黛玉的结合体。初三时物理学得一塌糊涂,但每次我在他们班结束了一堂不愉快的课她都会跑来安慰我,让我别跟他们一般见识。渐渐的我们除了物理什么都聊,聊小说、聊画画、聊他的父母等等,后来我才知道她的性格不是很合群,她在班里的待遇差不多,同病相怜的我们经常互相安慰开导。他也经常跟老师闹矛盾来找我发泄,在我面前说一通某老师怎样怎样的话,这种时候我虽不认同但也不反驳,等她说完还会再问一句还有吗?说完了再问还有吗?直到她说没有了,其实她的气就消。我也不说他说的不对,只是会谈一下我对这个老师的认识,我眼里这个老师的好。她会闪着大眼睛问是吗?我怎么没发现之类的。但是因为我没反驳她她也不会反驳我。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要求180度大转弯,欲速则不达,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一定是潜移默化,一点一点发生的。到了初四尤其是初四下学期她开始为自己的升学发愁,开始主动要学好物理,再来找我就是问物理题比较多了,她总说我物理要是考不好太对不起你了,他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经常学物理到12点多。看着她的变化我由衷的高兴,最后在中考中她的物理由原来的50分左右提高到64分(70满分),她以比分数线多一份的成绩升入了高中部。直到现在,她已大学毕业,我们还经常联系,每年寒暑假她都会来找我玩。

面事例(二)与高玉英老师合作过的班里有一个叫天宇的孩子,他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我租住他家楼上那两年正是他们一家水深火热的两年。那时天宇正上初三,叛逆期表现明显,他的爸爸因为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经常不完成作业,初春时节的晚上10点多把只穿着内裤的孩子推到了门外,孩子的倔脾气也上来了就在门外站了半个多小时,从此父子两开始了两年多的冷战,我就是之后不久搬到他家楼上的。我曾教过天宇初三一年,此时因为休产假已不教他,但每天都能从她妈妈的眼泪中知道孩子是多叛逆,从他爸爸的无奈中知道父子关系是多恶劣。为此高老师没少费心,家访了多次,天宇在学校里表现还不错,回家就像换了人,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从初二升初三时的中上退到了班里的倒数。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已不能单从学习上要求进步了,与高老师商量过后,我们一致认为一定要对孩子充满希望,一定不能让孩子延误回家再厌恶学校。在学校高老师几乎每天都会找孩子做思想工作,而我则负责起了孩子在家时的教育。那时天宇回家后几乎不跟父母说一句话,父母说什么他也不搭腔,三口人在家毫无生气,天宇回家不是看小说就是玩游戏,父母不敢管也管不了。距中考还有两个月时,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抱着孩子在他家,他父母帮我看孩子,我替他们管孩子。一开始我也不逼他学习,而是跟他聊班里的同学、老师,他的热情也不高,对我有点惧怕也很防备,我们聊的时间也很短。几天后,他发现我并不对他说教,也不谈学习和他的父母就开始打开话匣,什么都说,其实说的还是班里的同学老师,孩子嘛,毕竟只有学校一个圈子,只是话题由我主导变成了他主导。偶尔也聊两句他的父母,他还是愤愤不平。又过了几天能聊的都聊了,他也习惯了我每天晚上的陪伴,我就在短暂聊天后让他写作业,他也能做到,只是我发现他落下的功课实在太多了,已不是我能彻底改变的,我就转变策略,只辅导他的物理化学,先让他在这两科中找到自信,最后他在中考中理化120分考了100分,在这期间我也做了他和他父母沟通的媒介,把他父母原来以及现在的一些做法的道理讲给他,承认他父母的失误,也指出他自己有错在先,更错在后,他也慢慢理解并接受了父母。中考过后他与父母的关系缓和了很多。现在孩子上了大学与父母的关系已经非常融洽,一家人走出了最黑暗的几年。我与他的父母和他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通过深入接触这个家庭,也随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是多么重要,一个好孩子可以让整个家庭温馨和睦,一个叛逆的孩子也可以彻底摧毁整个家庭的快乐幸福;我也越来越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全人素养之达成”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上面几个例子比较典型,可能整个教书生涯中也遇不到几次,也正是因为经历过他们,自己得到了很多启发,所以以后的教学中虽没有再那么深入的去了解一个孩子或者他的家庭,但是抱着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唯一和全部希望的心态,我仍然收获了很多学生特殊的爱戴。例如一零年毕业的堃,长得高高壮壮的,性格开朗,物理学得非常好,跟我无话不聊,甚至连他喜欢哪个女生都告诉我,最后直接管当时只有30岁的我叫“干妈”了。还有他的同班同学颖,外表聪慧开朗内心柔情敏感,颖经常找我说心里话,问她原因,她说觉得我对班里的同学特别一视同仁,不因家庭条件、父母能力或是成绩好坏而有偏颇。其实做到不偏爱很简单,只要心里有一架天平,这架天平的砝码种类多一些,不只是成绩,也不只是父母与你联系的多少,还可以是孩子的性格、幽默甚至跑的快一些笑的甜一些与同学的关系融洽一些,都可以成为你喜欢他的理由。我经常觉得:从不同的侧面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种天使!喜欢他欣赏他就告诉他,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一个动作都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近一些。做教师要有一点“勿因恶小而为之”慈悲,也要有一种“勿因善小而不为”的心态。一句小赞美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可能却是这个孩子一天好心情的全部原因,甚至可能是他一辈子都会记住的一句话。

第2篇

(一)校企合作德育内涵道德是指以善恶为圭臬,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整人们行为意识的规范、活动及关系的总和[2]。它既是“他律”,更是“自律”。良好的德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可以为社会和企业带来“正能量”。一般认为,“校企合作德育”是指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以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为契机,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中的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化等各种活动。

(二)校企合作德育实施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从学生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德育,引导学生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德育回归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有助于德育顺应社会的发展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角度看,用人单位挑选的人才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协调、人际交往能力,而传统的理论传授的德育是难以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要求的。实施校企合作德育,可以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就业、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真正实现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输送实践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

2.有助于德育工作取得成效校企合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平台与载体。校企双方可以结合实际,创新德育计划、德育内容,选配德育导师,实施有效的德育评价。学生除了接受传统的道德教育外,还可以获得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公民意识、法纪意识。此外,学生日常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在职业岗位实践中产生的职业素养问题等,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关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嫁接企业的德育资源,移植企业德育方法,激发学生德育热情,从而使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3.有助于创新德育方法实施校企合作德育,企业可以选派企业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对学生加以指导。企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可让学生真切感悟道德的存在、精神的力量。而且,校企合作德育有利于把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如,企业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作为导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这能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教育方法,创新德育方式,使德育更具实际效果。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距离较大,教师习惯了在课堂进行理论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德育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教师对学生认知特点、德育方法、德育载体、培养目标研究不够,缺乏适用对路的硬招实招;有时为了迎合学生兴趣,通过播放视频、讲故事、讲笑话等形式组织德育活动,不能掌握学生真正情感需求。如此,德育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尽管教师们也认识到德育结合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学生安全、经费等方面较多顾虑,所以往往造成结合于社会实践的德育工作难有起色的局面。而且,由于学校、企业、政府等对校企合作的德育工作认识不统一,校企合作德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前校企合作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在组织领导、合作途径上,还是在德育范围、支持力度上,都存在“先天不足”。目前的校企合作德育缺乏有效规划,缺乏制度、机制和政策上的保证。总的来讲,校企合作德育的稳定性、长效性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三、实施校企合作德育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德育的重要性作为学校这一方,它时刻担负着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使命,这是毫无疑义的。而从企业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担当上看,由于企业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这一方会相对忽略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责任。为此,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德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共同为校企合作德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加强校企合作德育的组织领导校企合作德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此,应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各级校企合作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要确实承担起相关任务,如积极统筹当地职业教育和企业文化两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等种种优势,统筹规划当地校企间的德育合作,确定育人方向、目标等,以便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德育的有序开展。学校和企业要协同建立、健全校企党政领导亲自负责、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德育领导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校企党政领导的决策和统筹作用。在学校和企业建立的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下,应成立相关的实施机构,该实施机构应该由校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企业人事或监察部门的领导、学校部门(如教务处、团委、学生处、院系)的领导及骨干教师等组成成员,以强大的人力条件推动校企合作德育。

(三)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德育,还离不开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在校企合作德育工作中,要打破过去的德育教师只由学校教师担任的单一形态。校企合作德育的师资队伍中既要有学校的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又要有企业里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另外,要推动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技能水平;思想政治课、公共课的教师要到企业观摩学习,或参加与其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劳动实践,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教学中,学校教师要力争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引入课堂,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四)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企业文化进校,无形中为学校教育增添了座巨大的资源库,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有策略地将育人资源以一定的手段传输给学生。这也就需要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企业文化,如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要成为德育内容。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全方位感受企业的作风、制度,为他们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尽早转换角色奠定基础。校企双方应该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自己的贡献。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时,要最大程度地把企业规范和标准管理纳入学校实训。学校实训室(基地)的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应与企业的标准设置相衔接。在实训中要营造企业职场氛围,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特殊和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如:强调员工职业道德规范,让各种细则入目入心入脑;要求学生统一着工作装,佩戴工卡上岗等。

(五)校企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企业要把文化育人置于突出地位,联合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比如: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企业一线的模范、优秀员工为学生开讲座;企业和学校可以合作举办联谊活动、论坛、文化节、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文化是无时不在的隐性资源,通过课外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职业文化。

第3篇

同志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我们要深刻领会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清醒认识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虽然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作应付。

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把担子压在教师身上。能够抓住机遇,使中国在新的世纪里迎头赶上,就需要教师培养出思想觉悟高,知识丰厚,而且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人才。实际上教师的功能和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化。我们以古代、近代和现代对教师要求的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

古代:教师的功能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第一人品好,第二学识高。

近代:教师的功能除了继承古代的传统之外,主要增加了管理学生、组织学生的能力。对教师的要求,除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外,主要增加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能力。

现代:教师功能发展的主要方面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能力。学生一生将受到立体教育。学校的教育主要是打下发展的基础。对教师的要求,核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有五点:第一,教师要热爱职业、敬业。不仅仅把教师职业看做谋生的手段,而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第二,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楷模。第三,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学艺术。第四,要有改革意识、观念。第五,要有发展的意识、观念。教师如果不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是不能完成新时期德育任务的。

2.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

回忆以往的德育方法和形式,多以灌输、说教为主。即使搞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也是教师设计,学生“上套”。所以,在德育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说服、被教育、被管教、被管制、被指挥、被批评、被训斥的被动地位。

德育的主体是谁,应当是学生。学生应当主动地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应当参与德育活动。如果学生参与德育活动,而且又是主体,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德育效果都是不可估量的。

当认真地反思过去一些德育活动,学生经常说:“没意思”,“不感兴趣”。“要不是非让参加不可,我才不去哪”。许多活动,教师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效果并不好。而像新年联欢,学生能够自我表现,自我体现才华,学生兴趣盎然,很晚了,学校“轰”都“轰”不走。分析其原因,除去内容原因之外,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

我们经常说,管理也是教育手段。那么,如何使管理目标内化为一种学生的追求,即学生是主体,学生积极参与,这是关键。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都大大加快,知识更新的节奏也大大加快。今后,更要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有自我认识,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磨练,自我改造,自我锻炼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来在决定个人事务时,有高度的独立自主能力,有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举例来说,如自我认识的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思维、判断、品质都有正确的定位,像国外的反思性教学、能够调控自己的行为。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从单一思维到多向思维,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的转变能够自主运用。这一切,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将不能培养21世纪的人才。我曾到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考察了多所中学。许多学校在食堂工作,卫生工作,学生宿舍工作,以及值周班工作等方面,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比自己。教师只给予引导。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达到百分之百,收效极佳。这就具有鲜明的德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的特点,非常值得学习。

3.德育工作的配套措施要完善

时代要求我们人才的培养要有全球眼光,要培养有全球视野的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人,要求我们各校必须有提法可以不一样,但目标是一样的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的德育模式。

在反思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评“三好”因为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而被削弱甚至中止。就是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当上“三好”,以便保送重点中学,于是就给有关人送礼,评“三好”出现了假象。本来学生对当上“三好”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积极性,也是调动学生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确被“中止”了。难怪有的家长说,不评“三好”,小学生还有什么方向?

事实启发我们一定要有完善的德育工作配套措施,这在许多学校都是有很好经验的。总的来说,共性的方面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有顺畅有力的管理系统保证。第二,要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因年龄而不同)。第三,要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第四,要有催人向上的校园环境。第五,要有各具不同功能的教育基地。第六,要有恰当的、形式各异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德育载体。第七,要有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第八,要有全面育人的政策导向。

4.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

教育部《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部的指示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搞好德育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社会里,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疾病、心理扭曲以及心理障碍是经常遇到的现象,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不少难题。随着独生子女许多问题的出现,随着信息时代青少年接受“教育”途径的增多,很多问题不是一般德育工作所能完全解决的。对于这一点,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要有准确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具有一定水平的心理咨询教师严重不足。据了解,一些学校搞了心理健康教研室,百分之九十八的教师不是半路出家,知识不够,要么就是富余人员来凑数组成的。更有甚者,本身就有心理疾病的人搞心理健康工作,可怜得很。还有的学校,不少教师骨干兼职搞这项工作,本身工作忙得很,无暇进修,完全“热心”的用说服教育的一套办法充当心理咨询,令人啼笑皆非,用不了多久,便门庭冷落了。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闹劲”过去了。

我们这项工作为什么如此缺乏教师,我想,第一是师范院校思想准备不足。第二是这项工作的地位不很明朗,并不如数理化那么重要。今后晋级、晋升职称等利益十分不清楚,所以缺乏志愿者。第三,是我们的技术设备极其缺乏,手段简单、落后,效果不明显。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认真的予以解决,否则,落后的局面不会改变。我在浙江参观学习,受到很大启发。他们计划,到2000年每六百个学生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现在师范院校的这方面学生,生源质量好,学校给些“小灶”,毕业后重点校又抢着要,绝无“失业”之虑,前途一片光明。能够在几乎是一片“处女地”上施展自己的本领,何乐而不为?不少学校已有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非常乐于“光顾”的地方,心理教师成了学生最可亲近的人,最知心的朋友,不但是心理上的医生,而且实际上是思想上的导师,成绩斐然可贺。这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显得轻车熟道,得心应手。

第4篇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向广度和深度延伸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常规性活动抓到实现。学校制定了射阳县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计划》,坚持以爱为中心,进行来列性的爱的教育活动,从点滴做起,从低起来上来突破。

同时,我们在广度上拓展,特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时时、事事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注重向各种教育活动拓展。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新道德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在美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中,在卫生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校园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二是注重向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

通过对优秀学生的表彰奖励,颁发北京校友会奖学金、鹤林奖学金和英才助学金,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国读书的信心,树立为国学习的志向。三是注重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培养爱国主义的感情。利用高、初一新生军训和开学初的一个月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使他们确立立志报效祖国的学习奋斗目标,在学习、生活诸方面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符合规范。

我们还向深度推进,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意志和行为。

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点:

一是在“实”上用功夫。千方百计改变德育工作务虚多、来实少的弱点,切实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科研建设,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科研攻关项目。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落实德育工作一条线的写人员责制,建立校、在级、班级三级组织。主要课题有专人承担,组织相关人员合力攻坚,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定期拿出研究成果,写出实验报告。同时还在时间、场所、经费上给予保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二是在“优”上做文章。首先,优化队伍。培养骨干队伍,提高基本队伍,力求建立一支功能互补、专兼结合、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提高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津贴,结合评优、职称晋升等为德育工作成绩突出者提供优先权,并帮助有条件者破格普级;明确宣布,谁的德育工作实绩大,谁的贡献就大,谁就应该评为“德育十佳工作者”既注意教育内容的切近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考虑教育内容的高品位。取身边之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射阳县是革命老区,和年代留下了许多悲壮的故事,出现了许多志士仁人。

我们自编了《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收到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同时结合热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各种教育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再次,优化方法。一改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简单说、理论灌输的方法,提倡生动活泼,形式各样;抓住良机,适时教育;动情晓理,讲究艺术。通过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四个结合”的工作方法,即专题教育和教学渗透结合,外力影响和自我内化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谈心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三是在“细”上动脑筋。比如,我们把每周一的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作为一个重要的“爱”的教育契机,把国旗下的讲话分成若干个系列,每一系列下又有许多个短章组成,每一个年级组负责一个系列,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要求去撰写国旗下讲话的材料,然后组织评比,把写得最好、讲得最好的同学推选为国旗下的讲话人。升旗手要选,要看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尤其要选在“爱”的品德和行为方面确实是榜样的学生,从而把争当升旗手变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活动,使每一次升旗都能成为对形成学生爱国品质的一次推动

二、以“双成教育”为主渠道,向红专结合方向延伸

我们结合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在充分调查了解和分析论证的前提下,决定以“双成教育”为主渠道,开展成人、成才系列教育活动。

在成人教育上,我们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激发成人意识,举行16岁成人宣誓仪式。

二是开展挫折教育,举办徒步夏令营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如去年暑期,我们居淮安的“希望之路徒步夏令营”。

三是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中心的“五自”教育活动。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其次,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调节自我行为;再次,帮助学生成立自管组织,明确管理目标,进行自我管理的异体实践;最后,还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大事管理,真正使学生成为“自护、自律、自立、自治、自强”的主人。

四是强化成人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向社会献爱心的活动。

在成才教育中,我们把着力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打好基础与发展特长相结合;二是坚持“学会”与“会学”相结合;三是面向全体和全面提高相结合。

三、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向家庭和社会延伸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

首先,牢固树立主阵地意识,不轻易把教育中的难题推向家庭和社会。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品德比较差的学生,不准动辄找家长,更不能转嫁危机,转到其他学校。而是立足学校教育,力求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得每一个进过射阳中学的学生将来无论是考上高一级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其次,大力加强主阵地建设,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我们在学校这块阵地上,分别建立了校园文化阵地、图书阅览阵地、广播宣传阵地、班队活动阵地和课堂教育阵地这五个分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新装修了办公大楼的门厅,建了奠师公园、陶然享、荷花池、共青园。重新修建升旗台,校门两边新建了校风、学风牌,建有校史陈列室和学校荣誉室,并在学生正常学习和活动的教室、科技活切室等地方悬挂国旗、爱国名人时字画等,让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都成为育人的工具。学校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特点,对原有图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生均占书达30多册。阅览窒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借阅,并要求各班建立图书角,充分发挥了报纸的教育功能。同时,开展读书、看报知识竞赛和经验交流会。广播宣传,每天坚持播放一首革命歌曲,介绍一位英雄人物,表扬一件新人新事。班队、团队活动,力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课堂教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各学科教学计划要反映德育工作,教学过程要实施德育计划,教学实绩要体现德育效果,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之中。

第5篇

健全的中职德育工作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优化企业一线的人力资源,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虽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德育工作组织松散,机构不健全

在德育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没有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级德育合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虽然许多中职学校已经建立起由学校校长负责,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部门主抓,教学部门积极参与,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但仍然由于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力以及措施不到位等原因,许多学校还没有建立起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对接的良性互动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德育工作往往偏重于校内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政治教育而忽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职业素养培育。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建立起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但仅限于专业上的合作而忽视了育人上的合作,校企合作难以实现协同育人的深层次融合。

(二)德育内容传统,方法陈旧

中职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多为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行政部门的安排或指令展开工作,内容多为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内容、方式方法等都脱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脱离企业的生产实际。德育内容没有紧扣中职学生的特点,没有根据中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设计职业化人才所必备的道德教育内容。不能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以及生涯规划发展教育为重点的,有系统、有层次、有特色分层递进的德育内容体系;从德育方法上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德育工作的方法及途径亟待创新。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都是以一些常规形式来开展,诸如新生入学教育、在校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顶岗实习安全纪律教育等,基本没有结合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因而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基本得不到解决。

(三)德育建设层面低,缺乏多主体参与

中职学校进行道德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人格健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整体上看,中职学校德育合作的层面较低,多远化主体的参与程度不高。中职学校对德育环境的认识局限在校园内,仅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来倡导学生健康成长,没有好好利用企业中大量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要求。具体表现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与顶岗实习、技能训练等结合,且缺乏统筹管理;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协同育人模式运行不畅;中职学校没有坚持德育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没有将校企合作开展德育作为亮点和特色推广。当前,很多学生对有关道德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依旧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并且不能做到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外化为自身的行为,道德认知与行为处于分离状态。

二、影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归因分析

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在强化立德育人全过程的同时,也应抓住关键环节,厘清思路,对于目前呈现出的现状问题追根溯源,探寻中职德育工作新思路,形成德育工作科学、规范、精细的新格局。具体来讲,导致以上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政府及学校领导等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政府及学校领导等多方教育主体对德育工作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到位,是德育工作的合作效能未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要政策环境的保障,而在实际中,地方政府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够,也没有出台相应政策法规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德育工作。近几年,中职学校在较快发展的同时往往只重视扩大招生规模、建设新校区、与高职衔接提高就业率等等,却对学生们的道德教育有所忽略。由于德育建设的深层作用短期内很难显现,许多中职学校领导在观念中就缺失了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因而,学校往往只重视培养学生“外在的”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对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要求反而降低。

(二)德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有限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在德育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道德品质、个人修养、人格魅力等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然而在现实教育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在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示范性作用。(1)教师德育观念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仅注重传授文化知识,或是只关注学生们的考试成绩;(2)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往往只强调道德知识的学习,不去进行实践,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脱离了实际生活,在德育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也就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

(三)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薄弱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是道德知识内化的关键环节。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缺失,自我教育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师常以某种强制性方法如批评、禁止或是单纯传授道德知识等来矫正学生的道德行为,忽视品德内化规律,使得育人过程仍停留在表层阶段;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课堂中得不到发展,教育过程过分强调一致性;与此同时,在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更多的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和考取各种从业资格证来装备自己,却忽视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甚至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感情,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严重不足。

(四)网络虚拟德育途径的拓展有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媒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网络传媒中所渗透的道德知识、道德评价,以其独有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因此,网络传媒必将深刻影响并改变中职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言行方式。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好奇心强,辨别能力不高等原因,如若大量的不良信息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但目前网络作为虚拟德育工作的创新载体并未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没有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因势利导地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领导对校园内部及外部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也并未重视,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也局限在学生日常实习实训中,没有利用网络优势优化信息传递和沟通功能,及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市场人才规格、岗位要求、用工需求、职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等信息。

三、改进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推进中职教育的德育工作,学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与促进就业为导向;把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有机统筹,强化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功能。

(一)完善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学校应创新德育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立体化德育工作育人体系。

1.创建自上而下的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德育工作的落实。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总负责,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政教处团委具体操作执行,其它处室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领导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德育工作,定期调度、定期督查,随时调整工作策略。

2.创新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机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安全教育周”、“体育文化节”、“艺术文化节”、“法制教育月”、“文明礼貌月”等主题系列活动,组织法制报告会、心理健康报告会和避险逃生演习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就业、创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重视业务精湛的工作队伍建设。(1)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选拔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实德育工作岗位;(2)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将班主任班级管理业绩纳入教师评聘职称和评优树先的考核体系中。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积极推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3)重视德育课教师培训。定期安排德育岗位的教师进修培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增强德育工作的责任感、执行力,努力培养一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德育工作队伍。

(二)创新德育内容与教学方法

创新活动育人德育载体,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导、学、做统一”的育人新模式,着力塑造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时代中职学生。

1.德育目标具体化、生活化、层次化。学校德育目标应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具体制定,使德育工作更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如高一年级学生可以实施行为养成教育、礼貌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成初步德育认知;高二年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等,持续推进德育工作落实;高三年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教育等。

2.建设心理健康疏导教育平台。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测试软件建立严密的德育管理软件系统,心理咨询规范化,档案材料数据化,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生心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心灵之声电台,建立心灵港湾栏目及举办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心灵俱乐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导师队伍,班主任实行持证上岗,建立专兼职教师为主,全体教师和家长参与,班级小导师团队协助的立体队伍。

3.创建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班级网页建设,并组织优秀班级网页评选和展示活动,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及时把握学生的上网心理,密切关注学生的上网动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指导学生正确辨别和运用社会网络信息资源;学校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的网络交流平台,指导和服务学生就业。

(三)规范校园文化与校风校纪

学校文化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因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创新育人载体的有效途径。建设校园文化,要注重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建设环境文化,除此以外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1.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社团文化。(1)结合自身特色、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职业性强、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就业实力;(2)加强智能型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报告会、讲座、发明创造展示等活动,使师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技术等,提高创新能力;(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校园娱乐活动;(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关注其发展动态,加强引导,推进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之成为活动育人的引导平台。

2.注重引进企业理念,建设管理文化。将行业企业经营理念、企业运营与管理标准等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每学年联合举办一届技能文化节。运用企业管理策略管理实训室和校内车间,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创新实践育人的有效新形式。通过文化交融来架通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铺设中职学生长足发展的高速路,开通中职学生技能提升的直通车。

第6篇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凡类型的高等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和一般普通高校教育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德育都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这是我们探索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前提。

一、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德育创新成为一种客观必然。促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必须突出德育工作的主体性,讲求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内涵

高职德育创新就是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以及德育教育手段、方法、途径的创新,就是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在德育理论方面遵循德育自身的逻辑规律有所创新,在内容上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德育方法手段和途径上使德育工作由受教育者被动接受向自主性吸收、主动性参和转化,形成内外力的整合性进步,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内涵,具有进取、奉献、敬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深化传统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教育探究和创新,把握新形势,树立新观念,找准新突破,探索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新路子,大力推进高职德育创新。

三、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途径

高职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切实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树立新的德育观和人才观,改变传统封闭式的教育培养方法,加强情感教育模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在开展高职德育工作的同时兼顾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培育高职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独创精神。要树立“以德立技,以技促德,德技并重”的科学教育观。目前,高职德育环境的改善首先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自身,应该通过优化自身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实现[1]。要建立一个不同于一般普通高校的有高职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观念,把专业教学和教书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重点加强隐形化教育模式和氛围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弘扬主旋律,在内容、形式上更具广泛性。通过红色之旅、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加强养成教育,努力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营造德育氛围,使高职生们不仅把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而且全面提高了自身涵养和人文素质。

高职德育内容的创新分为两部分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一方面要为他们开设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喜好、喜好;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德育工作必须走人文教育之路,即教育学生理解人的使命和归宿,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使学生正确地熟悉和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培养学生真善美的理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并在投身科技活动中,形成一种能用健全而深邃的理性之光去烛照人的终极价值的人生态度。

创新教育,就是在高职德育中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在敬业精神教育,勤业精神教育,精业精神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这四个方面。[2]要教育学生珍惜和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把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自己的理想前途结合起来,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在为社会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服务的本质和现实需要,培养他们立足岗位、真诚服务、勤于工作、勤于学习、勤于敬业的良好品质。要使学生认清时展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树立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思想,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励他们精通专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勤于探究,勤于创造,勇于创新。最后要针对学生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缺陷,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挫折教育、社会责任和职业理想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高职德育途径创新,即在优化德育自身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网络德育。[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组建网上德育队伍,借助于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借助于社会各种德育资源,营造德育氛围,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的多样化,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高职德育方法创新,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变德育教育中的注入式为启发式、参和式、讨论式,贯彻疏导方针,培养学生主动思索新问题的自觉性,尊重学生个性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还要不断的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德育载体,具有较强的导向性,能引导学生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学院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育学院精神,陶冶学生情操,还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

最后,整合高职德育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大德育体系,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立体化德育教育模式,使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有自己特色及优势的学生,使学生自觉以社会导向、职业导向来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摘要:

[1]叶雪梅.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2,(3).

第7篇

[关键词]科学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参与性实效性时代性

多年来,我们国家反复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我们也常说,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所有这些都说明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保证。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随着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的侵蚀影响和渗透,给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如何迎接新挑战,培养跨世纪合格新人,这是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提倡师生广泛参与性

作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工作首位,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德育教育发展观,以人为本,充分整合资源,提倡师生广泛参与。

1.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班主任老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基础、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各科教师也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便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对于“行为问题生”如果我们的老师不戴着“有色的眼睛”看他们,不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前堵后追。而是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学生灵魂的创伤,用自己精神的甘露去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田。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都能从老师的唇边、眼角、和蔼的语气和鼓励的目光中得到暗示,感受到老师对他爱的温暖,那么就能增进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老师只要对学生爱的真,爱的纯,就能使学生在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健康成长。那就让我们每一位老师去用真心去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给他们一片爱的彩虹吧!

2.学生应成为德育建设的主体

学生既是德育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德育建设的参与者。如果德育工作仅从课本到课本的生硬灌输,轻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效果会事倍功半。因此,只有为学生提供实践道德规范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反思和反馈,然后做出抉择,使之在思想、行为、情感、意志等方面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受到教育和启迪。比如针对建设“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我为奥运添光彩”等一系列活动中,我校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内驱力,开展了“我为校园出谋划策”、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合作交流的舞台,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养成亲社会行为,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学会学习、合作、做人和生存,从而使自身、集体思想得到提升,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全面发展。二、科学实施,注重实效性

要培养学生一种观念,塑造一种精神,树立一种风尚,仅靠搞一两次活动,领导讲几次话,流于形式,效果是甚微的。因此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不急于求成,真抓实干,做好每一个活动的实施计划、方案、操作过程,把任务量化分解到每一个人,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有虚变实。比如为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摒弃中学生盲目崇拜“日韩潮流”现象,我校制定了规章制度,有团委、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会建立的联合监督刚和学生值日岗,进行不定期而定内容的查岗。召开了座谈会、主题班会、美术绘画比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诵读活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对先进典型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周报宣传表扬,让同学们汲取精神营养,实实在在地告别不良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三、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我们这个时代,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发展的时代。站在时代前列,形式逼人,不进则退。因此,德育工作要体现先进时代性,不断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反映时代特色。比如,针对十七大报告中党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依法治国的奋斗目标、创新性国家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时代问题,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更快地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我们根据报告,联系社会热点,栩栩如生地编制了各种节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把握我党的灵魂,并把党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路标和行动的动力,不断前进。

四、和谐发展,尊重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