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16:37:10
序论:在您撰写穿插艺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汉魏六朝宗教花初起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的传入在某种程度上给当时的人们以精神的寄托之外,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佛教插花。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借花献佛”一词就源于此,散布坛场四周的称“散华”。佛教的十供养像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为普遍。在坛场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经里有许多与花相关的典故和用语,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舌灿莲花、花果自成、花开莲现、九品莲花、百鸟衔花、梦幻空华、镜花水月、莲华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另外,在东汉最初的佛教造像艺术中,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的同时,佛教插花也传入了中国。佛教徒多在佛像前供花,或是在佛像出巡、佛经的讲授会堂上供花,主要有3种形式的供花:散花、皿花、瓶花。散花,就是用银线穿各色珠子以及莲花瓣、花形剪纸等,于佛像出巡或佛经讲堂时散下,以助其盛。东晋高僧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记载佛像出巡时:“门楼上夫人采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后秦的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亦有“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花)香而散其处”。故而在佛画中多见飞天散花的形象,多源于此。皿花,是一种盆碗状的器皿内放置花朵、花瓣,供于佛像前。瓶花,是以宝瓶插上莲花,供养佛像,多喜用玻璃制宝瓶,象征光明、清净。在北魏时代的龙门石窟浮雕中,有一幅宾阳中洞的石浮雕画——《帝后礼佛图》,极为著名。此图表现北魏皇室成员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贵族妇女,手执花束,以一枝盛开的莲花为主,两边各衬一枝比主花低的莲雷、莲蓬,比例恰当,十分美观,表现了当时插花供佛的情形。
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
2隋唐的院体花在宫中流行
隋唐时期,国力昌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园艺技术的进步,为赏花、插花的广泛流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隋唐时,思想界实行三教并尊,宗教哲学进入全盛时期。当时,佛教中的禅宗盛行,禅宗六祖慧能,主张以顿悟之法领悟佛家真理。他喜爱梅花,所过之处常插梅花作为标志。隐含着佛理之喻,对后世禅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卢愣迦绘的《六尊者图》中有缸插牡丹,为禅家花较早的图画记载。在举世闻名的敦煌佛教壁画中,绘着人们去拜佛时多执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许多窟中绘有的手执托盘的飞天,凌空飞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写照。在《西游记》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就有手托宝瓶中插柳枝的造型。另外,在佛家的讲经法会上,也设有瓶花为装饰。一幅绘有唐代高僧玄奘讲经的《玄奘讲学图》上,绘有两瓶莲花,花叶相称,成对装饰于讲经堂前,瓶中花型对成,组织严谨,以正中一高枝为主,两边各配对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长生、成仙,多吟诵使人长寿的松、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于《八十七神仙卷》中诸位神仙手持的盘花、瓶花更是丰富的插花艺术资料。哲学上的兼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时,隋唐时期,国家大一同,社会、政局较为稳定,呈现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也影响着艺术领域,雍容华贵的气质、大气自由的精神贯穿于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时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唐代插花艺术提供了发展的涨力。在这种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盛唐主导“势壮为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在花材的选取上,讲究雍容华贵的气质,主要以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为主,此外,还经常选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剑兰等十种花材,寓意“十全十美”。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贵壮丽的风格为主,故此时期的主要类型为宫体花,亦称院体花。宫体花,主要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宫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药为主,体现富丽之感。此花形体硕壮,色彩艳丽,花枝繁盛,结构严谨,装饰味浓,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庄严大方。此种花型要求衬托平衡,避免过疏过密,花枝长度约为花器高度加半径之和。
3宋元理念花、心象花并蒂争辉
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观赏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而得以继续发展。元代继承宋代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绚丽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代被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学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认为应存天理,灭人欲,极为重视道德思想;更进一步提倡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静观万物,从中体会到时光变迁,宇宙奥秘。理学又是北宋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宋代的社会动荡不定,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更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艺术更深入地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达着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显得意味深长。理性内涵加清丽外形,具有清纯美丽的形态。宋代的社会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气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不再激情汹涌,而是冷静地思考。宋朝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秀之气质。这种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这与唐代喜用牡丹的富丽不同。司马光《独乐园记》记述了他迁居洛阳后,难与时人相同而独居独乐园读书游赏的情趣。文中还记载了许多花卉,在其中独自逍遥“迁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选取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等。表现在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内涵加上清丽的外形,自有纯美的意境,因而,宋代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为主。理念花以瓶花为多,以理为表,以意为理,或解说教义,或阐述教理,或影射人格,或嘲讽时政。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结构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注重枝叶的线条美。
元朝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中后期,极为注重吸收以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继承了宋代的理学思想。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也继承了宋代的绪统,尤其是花卉文化继承宋代之风流,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元朝实行的种族歧视制度,使汉族文人受到元统治者的歧视,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闲适自在,不屑为官。所以,元代的艺术中有这种闲散、淡雅的味道。另外,还受到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多为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兰等名花表现文人清雅、闲韵、伤逝等情感,从而出现了“心象花”。心象花,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积郁所做,作品偏于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现出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表达个人内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种多样,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纯属作者心里的表达,他人不易领会其中之含义。这种花型与院体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采用。
4明清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竞相峥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萌芽的壮大,花卉商业生产盛行,插花也向市民普及。在思想领域,明代的王守仁继承发扬了宋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朱程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心学认为,“心外无物,无外无理”,“身之主率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认为“心”与“物”二合一,不可分离。虽然这是一种主观唯心学说,但也表现出当时的文士更注重于自我性灵的发展。将自我与宇宙万物结合起来,寄托着心性于山水花卉等事物之间,驾御着宇宙事物自由地观照、思考自然与人生。诗人、花艺家袁宏道便以此为依据,提倡在文章中抒发真形,不加矫饰。他的《瓶史》写及插花,构图、造型上也崇尚天然美、纯真美,远离名利等污浊之物。这些思潮,都继承了老庄的哲学,又有时代之特征。明清时期的陈腐礼教,森严的等级关系,腐败的朝政,都促使这种思潮出现,产生了抵御黑暗的力量。而严重的思想扼制,没有言论自由的大环境,又是不堪忍受的,这更促使人们转向自然,更加爱花,以花为伴侣,抒发真情,隐逸于其间。如明代的高启《寻胡隐者》诗:“渡水复渡水,看花复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有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著名的《病梅馆》一文借用当时的人不爱自然之梅,偏爱病态的梅花,映射封建阶级严酷的思想遏制。所以,在花材的选取方面,注重木本花材的折取,例如,松、柏、杉、柳、枫等情趣木本,还有一些寓意深刻的花材,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主要目的是借花草抒情,影射人格,以寄心意。插花名家高濂、张谦德、袁宏道、陈氵昊子等无不如此。在这种背景下,明清时期出现了4种插花的花型,主要是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以及象形花,贯穿于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发展中,而这4种花型又不是相续发展,而是交错于其中的。新理念花盛行于明初,此类花型为院体花和理念花结合之产物。结构以中立型为骨干,花材有10余种,以瓶花为主,花器比例为二比一,有高大壮丽之特色。文人花,主要指文人人格花。文人插花不重排场,不为祈福,主要讲求情趣。所用的花器较为朴实,花材则以色彩素雅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等为主,借花明志抒情。并注重陈设环境的衬托,使作品清雅脱俗。写景花,模仿盆景表现手法,描写赞美自然景观,诸如深山幽谷、小溪池畔、庭院一角等,达到具备风情雨露,精妙入神的境界,以盘花为多。在色彩选择上,多采用绿色、棕色系统之色彩,如深绿、浅绿、棕色、黄色、白色等。写景花仿照盆景之手法,但取材与盆景不同,花器用水盘、平盘、平板等,花材则可采用松、柏、杉、柳、枫,或梅、竹、桃、梨、樱等树枝,以及枯干、树根、苔木、苔藤、苔石等,再配以山野花草点缀,必能表达出山野景况,通过插花艺术这一巧妙的手法,“取得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效果”,可以解说教意,影射人格,借境抒怀,或狂热潇洒,或孤僻冷漠。象形花,源于花材与古董的自然结合,以干材或疏果的外形和色泽为造型基础,进行设计布置,根据时令、场所、个人爱好、时代特征进行创作,往往籍著作者的想象,利用点、线、面、块的组合,予以技巧的运用。象形花名目繁多,应用极广,有的以花头编扎而成,有的以常绿花、叶绑扎制作,有的利用瓜果、食物雕塑成形。形状有鸟、兽、鱼、虫、人物、亭台等。花材多用、月季、桂花、黄杨、雀梅、山茶、石榴、葛藤等。
数字插画艺术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不同于传统的手绘插画,其创作手段主要依靠的是数码设备,其创作素材也主要来自数字信息,因此利用本身特点的数字传播方式是最便捷也是最节省资源的;而作为近几十年来才出现的新型的艺术形式,数字插画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因此艺术家、设计师及其作品与欣赏者的接触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比起传统架上绘画,插画艺术是开放的,新兴的理念更容易在插画艺术中体现。上个世纪后五十年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流行文化,最早便是以动漫插图,广告招贴画的形式出现的。而数字插画艺术因其创作与传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如今的数字插画艺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包括书籍、招贴、广告、展示、动画等,更贴近生活,也更商业化。
二、数字化的传播、展示与交流平台——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网推出的仿效twitter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网站。所谓微型博客,是指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等方式消息或上传图片,而消息长度限制在140个字数。因此微博也被称为“一句话博客”。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分享。而同样在微博注册的朋友、家人通过关注功能则能一起进行分享、讨论等互动。新浪微博旨在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因此微博的特点也是相应十分突出的:首先,其信息、收取便捷,门槛极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和接收信息。微博长度短,但内容不限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生活琐碎和宏大主题均可。其次,新浪微博的传播方式呈裂变,充分体现了自媒体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中心。用户通过关注功能可以直接获得关注对象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转发使关注自己的其他用户获取这一信息。最后,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覆盖的领域也极广。从内测至今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日活跃用户6660万,其中包括大量政府机构、官员、企业、个人认证账号,其影响力可见一斑。不过随着微博影响力的增强,不实信息的传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得到了重视,新浪微博设立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意在提示各位网友在信息时要更加审慎负责,以免对其他网友造成误导。
三、数字插画艺术通过新浪微博获得的传播与展示
结合以上所述,新浪微博这一平台在传播信息、交流互动方面是极具优势的。而从现实层面,新浪微博也是当下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信息平台之一。数字插画艺术在这一平台的传播,不仅是被其巨大的影响力所吸引,也是遵循自身定位的客观要求。数字插画艺术是带有商业目的性的,这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与限制因素。数字插画艺术家创作主题确立往往与投资商或者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但也正是因为商家的支持,才有数字插画行业如今的蓬勃景象。插画艺术家们的创作中充满幻想、惊奇、神话、未来等奇幻主题,想象力丰富,吸引眼球。题材的广泛,创作手法的多样以及艺术表现的自由恣意显得与纯艺术绘画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插画行业不够规范、市场商业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数字插画艺术的创作则要求掌握多种设计软件、艺术风格和表现语言。因此一个很好的交流与信息反馈平台对于数字插画艺术的创作是很重要的。
1.传播主体
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首先必须是微博的注册用户,虽然微博采用一种针对明星名人进行实名认证的系统,与普通用户区别开来,同时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为,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户是相同的。因此在新浪微博中用户的分类是很明确的:普通用户(一般是个人用户)、个人认证用户(一般是名人、明星,名称后面有个黄色的“V”)、企业认证用户(媒体、企业、机构等,名称后面是蓝色的“V”)。而数字插画艺术的传播与展示也是围绕这三类主体进行的。个人用户方面主要包括插画艺术家、商业插画设计师、插画专业学生、业余同好等。成名的艺术家、设计师会通过专业的艺术网站或是建立个人网站来作品,这在网络普及之初便是常见的。但弊端在于专业性太强的网站难以被大众发现,限制了访问的流量,因此信息的交流便容易滞后且狭隘。通过新浪微博以及类似的平等、广阔的交流平台,插画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信息的传播将得到极大的扩展,来自大众的反馈也变得即时、准确。尤其是对一些不知名的设计师、学生来说,这样的网络环境是很重要的,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得到他人的意见或者更多人的认可。在线媒体用户主要包括各类插画专业、设计专业以及动漫、游戏网站和电子杂志。在互联网的时代,插画的艺术生产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早期的插画属于一对一的约稿创作的状态,而在网络时代,插画的创作是开放式的,插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把作品放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其传播形式、转载的数量等等都是不可控制的。因此各类提供插画艺术家、设计师投放作品的网站应运而生。而随着动漫、游戏产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作为在其产品设计与宣传环节担任重要角色的插画设计则与之联系愈加紧密。与个人用户作品在微博不定时、零散地投放不同,这些在线媒体用户主要通过微博一系列的主题征稿活动来吸引专业创作人员以及大量的同好,同时也达到宣传自身产品、扩大影响力的目的。企业/机构用户包括艺术机构、教学培训机构、设计公司、主流媒体等,他们在微博设立一个专门的企业认证用户,作为其信息和产品展示在微博中的“门户”,同时也用于筛选可以合作的插画家、设计师。这类用户主要看重微博广泛的影响力、庞大活跃用户流量以及较低的宣传成本,但在微博注册的认证用户只是其众多的“门户”之一。
2.传播特点
新浪微博是一个信息门槛极低,主要定位面向大众生活、娱乐的信息交流平台。数字插画艺术本身更侧重于商业性,普通大众在消费艺术作品时,往往只是为了获得一种感官或精神上的愉悦。因此在更贴近大众的微博平台,数字插画艺术相关的信息更容易引起注意,得到“转发”与“评论”。目前新浪微博中从事数字插画创作、设计的用户,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广告、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这不仅与新浪微博这一平台的定位有关,也符合数字插画艺术本身的创作特点。从信息传播的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商业宣传和媒体话题炒作。这两者有互通之处,但涉及媒体话题的插画创作比较随性、调侃,而正规的商业宣传则要严谨得多。例如每当有新的电影、电视即将上映,便会有该电影的宣传微博出现,海报与剧照信息;新游戏的公开测试与销售同样也会在微博进行大量插图、海报、设定图的;更多的是商业广告中的插画创作和数字招贴设计。另一方面分布零散却数量极大的信息传播内容来自微博广大的个人注册用户,也就是那些插画艺术家、商业插画设计师、插画专业学生、业余同好等的个人微博。这些个人用户通过微博平台对插画创作进行交流、分享,往往结合着个人生活的点滴,更能为大量的普通用户所接受,甚至生活中某个颇具话题性或者吸引眼球的主题会引发大量不同风格的插画创作。
四、结语
关键词:广东传统茶楼;木雕艺术;现代家具设计
木雕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与表现技法提高了我国的装饰水平,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在茶楼中应用传统的木雕艺术做装饰,正是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彰显,这一最佳的创作手法为我国大大小小茶楼的装饰与修缮以及竞争优势的保存开辟了极大的可塑空间。我国传统茶楼木雕艺术的共性在广东传统茶楼木雕装饰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而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当地文化及历史的影响,广东传统茶楼木雕又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今时代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与意义。
1广东传统木雕装饰题材与表现手法
1.1运用民间传说与故事进行图案创作
人们在现实生活与生产中,借助自身的奇特想象编绘出很多的精彩事件,它们共同构成民间故事与传说。民间故事与传说通过以艺术形式加工生活中的素材而得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家人、朋友等的深切祝愿。例如,孟母三迁教人注重子女后辈的教育,岳母刺字宣扬精忠报国。牛郎织女、八仙祝寿、滥竽充数、嫦娥奔月等民间故事与传说,都被做成图案设计到木雕装饰艺术中。在粤剧剧目中,很多隔扇、梁柱等传统装饰均在其片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木雕中以“穆桂英挂帅”、“哪吒闹海”、“夜战马超”、“渔歌唱晚”等历史、戏曲以及民间传说为素材进行精致雕刻。在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意识与价值取向以儒家思想为表现,社会道德以忠孝仁义为标准,人们以福禄寿喜为理想追求。在广州陈氏书院,一进头门便可看到梁架上的“王母祝寿”木雕。
1.2运用谐音进行图案创作
中国人喜欢具有喜庆与吉祥寓意的美好事物,遇事也愿意讨个“口彩”,在图案的创作之中对谐音的方法加以运用指的是人们将同音异形的汉字作为工具,依循美与吉祥的形式及规律进行图案的雕刻。例如,将两个柿子同如意的形象结合起来,以“柿”谐音“事”,表达为“事事如意”;在大象背上放置古花瓶,以“瓶”谐音“平”,寓意“天下太平”;进行戟、磬、鱼三种图案的刻制,以“戟”谐音“吉”,“磬”谐音“庆”,“鱼”谐音“鱼”,寓意“吉庆有余”。
1.3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图案创作
在两种或多于两种的不同事物之间,可能会有某种联系的存在,象征即是借助这些相互联系的事物将某种精神品质或思想等传达出来。例如古人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彰扬人们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优秀品质。在广东传统图案的雕刻中,象征手法运用的十分广泛。人们以狗象征忠诚,以羊羔跪地吃奶象征孝顺,以鹿不食荤腥、马对主人顺从象征仁义;牡丹以色、香、韵之美而闻名于世,是对家国繁荣富足、国泰民安的象征;鸳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是夫妻不离不弃、琴瑟和鸣的象征。
1.4运用借代手法进行图案创作
所谓借代,是借助于与某一事物有着密切关系的某种形象将这一事物的意图间接地传达出来,它并非对事物本意的直接彰显。例如玉石与元宝等物品是对财务状况的象征,通过在工艺品上进行这类物品的直接雕刻,可表达主体对富贵、身份等的渴望与追求;传统象征喜庆的物品中包括灯彩,通过在木制品上雕刻灯笼与五谷,意味着对五谷丰登的向往;琴棋书画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标志着安逸生活、天下太平与偃武修文,将其以图案形式雕刻出来,寓意人们有渊博的知识与高度的文化修养。
1.5以吉祥文字进行图案的创作
文字亦是一种可用于室内外装饰的工具,它以多样化的变体与书法形式将自身的表现张力良好地体现出来。将“福禄寿喜”雕刻于室内屏风之上,可以做到传统书法艺术与传统木雕艺术的融合,体现了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应与相生。自古以来,广东地区粤人便将蛇作为图腾,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喜欢使用燮龙纹样做装饰,这又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了百越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2广东传统茶楼的木雕艺术
广东人上茶楼饮茶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光绪年间,对外贸易中心———十三行便已建成首家茶楼“三元楼”,此后,高楼式茶楼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直至晚清,广东地区仅广州市茶楼建筑便已多达数百座,作为当地的商业中心,西关一带茶楼分布尤为密集。在以前,茶楼建筑形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千变万化,进入20世纪后,广东开始兴盛骑楼式茶楼,很多规模庞大的骑楼街在当时陆续出现,成为广东重要的商业街。作为岭南建筑与饮茶文化结合的产物,广东传统的骑楼式茶楼发展至近现代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是当地建筑的一大特色。传统的广东骑楼式茶楼内部空间与装饰装修极具特色,由上至下每个部位几乎均有装饰点缀,例如木质格栅门窗、屏风上有以山水、动植物或铜钱等为内容的木雕装饰、茶桌选用木头进行根雕等。传统茶楼的精致木雕装饰都能吸引街道中的人驻足欣赏。广东传统茶楼的建筑上使用的木雕装饰称得上是展现茶楼立面华丽与细腻程度的重要装饰手段之一,它是茶楼建筑中唯一一种不以模数化形式出现的装饰,每一个木雕的每一处位置无论是厚度还是质感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例如,莲香楼(广州城城西一隅)一二层之间牌匾下的横梁、内部灯饰以及木质花纹等均设计有以“莲花”为主题的浮雕(含木雕),它既是一种室内装饰,又是茶楼立面广告,虽然占用面积不大,但雕刻品中的莲花与荷叶有十分优雅的姿态,莲花与荷叶的浮现让人在品茶之时有一种悠然、惬意之感,耐人寻味。
3广东传统茶楼木雕艺术理念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3.1现代家具与传统家具的区别
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风格以深红色为主打色调,并以对传统的继承为基础进一步融合现代时尚元素。例如,在电视背景墙的雕花中进行祥云图案的设计,这有着美好的寓意;隔断的花纹一般以植物与外文字母等为主,这是现代元素融入古典韵味的良好体现。一般地,传统的灯盘与雕花吊顶都是方形构造,而现如今,圆形、菱形等一些不规则图形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这又给人以简洁大方之感。
3.2以广东传统茶楼木雕艺术理念指导现代家具设计
将广东传统茶楼中的木雕艺术应用于现代家居设计中,既能融合古典韵味,又能对现代时尚进行展现,提高生活的雅致性。借助广东传统茶楼的木雕艺术装饰理念,可以在大厅家具设计中,于吊灯顶部加上圆形或方形灯盘,灯盘上进行祥云图案或者传统祥瑞图案等的镂空雕刻;在电视背景墙设计中加装花板,保证墙面及周围家具与饰品的协调一致,融空间元素于一体,给人以朴实、自然的亲切感,增添审美情趣。此外,若室内空间比较大,呈开放或连贯式结构,可在中间安装一个木质的拱形门或隔断,对整个空间进行两个单独部分的划分,做到空间与空间的相互隔离而又不相互独立,与淡雅恬静风格的家具进行搭配,可以在保证室内舒适色调的同时赋予其现代化的风格。在吊灯的四个角的位置,还可以进行相应的雕花设计,使其与室内家具设计相协调,统一色调,可以喷上黄漆,让人体会富丽堂皇的西式家具设计风格,也可以统一成白色调,给人以洁净、清新之感,让人以轻松心态享受温暖舒适的氛围。茶楼木雕进入家具设计之中,目的是增加生活中的美感与情趣,应做到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在传统木雕的家具设计中,人们可以在古色古香的惠风中沐浴心境,酌一杯好茶、品艺术佳作,为都市生活增添一些古典的审美情趣。此外,一些家具设计还可参照骑楼式茶楼的建筑立面,在别墅或复式楼房中的楼梯面悬挂小幅雕花板,顺台阶而下,与楼梯的本色相互搭配,给人以质朴的清新韵味。
参考文献
|文史论文|学英语|范文|论文先生网社区|强力推荐!本站与百度合作新开频道>>>>论文知道
最新公告:没有公告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会员中心
|
艺术论文首页
|
美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舞蹈论文
|
音乐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先生网>>艺术论文>>电视艺术论文>>正文
开放的演播空间
作者:admin2008-5-2619:13:17
开放的演播空间秦建伟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
-
开放的演播空间
秦建伟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摄像灯光美术设计音响编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个片子的制作,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也是其中人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术创作人员在得到一个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的任务时,酝酿最初的想法和形象化的概括,抓住对设计的独特理解,逐步形成它所塑造的演播空间外部形象的具体想法和意向.意在笔先,避免机械地按照节目规定的空间提供一般化地环境设计,才能提炼与节目有内在联系的造型因素,使空间成为一种潜在的语言,创造出仅靠人物语言动作无法充分表达的深遂意蕴。
在这里,我暂把演播室空间的设计分为六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假定的空间
假定性系美学概念之一,假定性是一切艺术创作所共具的属性,空间艺术中以抽象象征虚拟引喻,间接表现艺术的时空感。
演播室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假定的空间场景,通过不确定空间的指定性,体现节目风格,例如:凤凰卫视的“杨澜工作室”,是一档以讲述历史长河中种种发人深省的故事、轰动的事件、才子佳人的传奇,回顾历史,给人以启迪的栏目.,整个节目开始摄像机由上自下,由右向左缓缓移动,象征历史文化的罗马石柱屹立在运动着的蓝天白云下,每一个柱子的中间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不断播放着珍贵的历史资料,主持人从柱子间慢慢走进镜头讲述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假定的空间定位在一个变化的历史长廊中,把一个古老的历史废墟景象搬到演播室,在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环境中,让观众能更好地去了解过去的各种历史。
二情感空间
不同类型的节目体现出来的感情基调是不相同的,一般节目的开始往往通过一段音乐,几组画面,几行字幕,就可以让观众了解整个节目的风格,环境的设计同样也从背景到环境空间道具无不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情感用语。亚洲卫视的[V]频道,几乎所有演播室的空间设计,都采用极度夸张的色彩,奇异的道具,再加上主持人新潮的发型及服装,体现出先锋音乐的存在空间,在这样的气氛中,肯定不会有严肃的故事发生。
三交互式的空间
谈话式的节目中,演播室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迅速沟通,调动情绪,让更多的观众融与节目中进行参与。“实话实说”栏目,演播室为圆型空间,观众嘉宾主持人三者在同一对等空间,摄像分布其中,主持人在观众嘉宾中来回穿插,打破了空间的两面或三面的传统组成结构.这种开放的空间构架,能更加轻易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让主持人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从这一点来说,演播室空间的美术设计,已不是简单地独立出现的,它是通过空间这个媒介与节目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搞装饰装修的设计人员,在搞电视演播室的空间设计时,为什么显得有时力不从心了。失败的设计只能体现在独立的空间变化,独立的背景空间,与节目本身相差甚远。
四空的空间(通用性演播空间)
一些演播室不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场所,关键是画面的整体和清晰,再配置简单的道具,这种布景也称为通用性演播,常用中景和近景,全景仅仅起到穿插作用。例如:凤凰卫视的“铿铿三人行”栏目,整个演播室只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幕布,以此体现“人生大舞台”“幕后休息室”的意象,以再简单不过的背景突出节目调侃诨谐的风格,是典型的后现代舞台风格,把三个人物放在一个简单的中性背景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性格更加突出,这种空的空间设计可以使观众唤起某种形象感触,也就是所谓的形象联想,形象联想也就是设计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契机,是塑造形象的基准。
五装饰性空间
如果是中性节目,不需要表明人物的特定环境,只需要有一个优美的背景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欣赏性,比如:音乐舞蹈节目杂技表演节目就需要在通用性的空间背景基础上,给予特意的精心设计,这也称为装饰性布景。这种装饰性空间场景,要考虑演员上下场的变化,利用色彩空间的变化,传统或现代的图形变化使节目本身更加充实漂亮,甚至可以利用机械装置增加演播室的空间变化,让节目更有可看性。
六虚拟空间
电视的发展总是伴
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很多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也大量孕育而生,可是能够让观众真正从心灵深处为之感动的作品却很少。在现代动画创作上,应体现传承民族文化内涵,才能使作品更有根基,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更加能够使观者与作品产生共鸣,其中一个典型范例就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千与千寻》。宫崎骏的动画作品虽然天马行空光怪陆离,但是其中的诸多元素都体现出作品来源于民俗与传说。他的很多动画作品都浸润着创作者从本国民俗与神话传说中汲取的养分,也充分的继承了日本文学、艺术中的优良传统。根据这些来创作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不仅可以表现宫崎骏的创作意图,而且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种有趣的缩影。从传统民间故事中所流传的掳走小孩的天狗化身外形像老鹰一样的汤婆婆,一直纠缠千寻的无面怪、可爱的龙猫、浑身泥巴的河神等人物(如图1),这些千奇百怪的神鬼形象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画中。以动画片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为代表的一系列日本优秀动画作品中都融合了很多日本民族文化元素。这些优秀动画片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其蕴含有浓郁的日本文化独特性。广西傩文化中包含的众多民族文化元素和日本动画中普遍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为广西本土原创动画吸收传统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一、广西傩文化探究
(一)广西的傩文化概述
“傩”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随着长时间的社会存在,约定俗成,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我们常说的“傩”即是所指的“傩文化”。所谓的“傩文化”是指傩的全套祭祀活动和在祭祀活动中唱、念、舞、面具、陈设等多种艺术形态以及在这些形式中附加的傩戏。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它包含音乐、舞蹈、面具、戏剧等,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即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信仰。“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目前,它仍活跃或残存于我国的汉族和壮、侗、苗、毛南、仫佬、瑶、水、仡佬、彝、土家、藏、门巴、蒙古、布衣等20 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悠久,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十分丰富。
广西傩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越巫,直至秦汉唐宋,当下傩从桂林到全州、兴安、平乐各地,并在桂中、桂北、桂南等地广为盛行。广西境内居住的壮、瑶、毛南、仫佬等10 个民族地区的“傩文化”成为当地群众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祀和娱乐活动之一。“傩文化”也是广西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花山岩画、铜鼓艺术、壮剧艺术、壮锦瑶绣等众多艺术文化瑰宝中的一帜,也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二)广西傩文化内蕴
数千年来民间自发流传的祭祀仪式与祭祀仪式中的戏剧、舞蹈,已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傩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它的主体由各种法事活动组成,其中有大量迷信的、非理性的巫术行为,这使它具有极大神秘色彩,但也蕴含了许多智慧,与民众生活、风俗、思想、感情等方面联系紧密,它是广西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因而具有多重的文化价值。
1.思想特征
以傩仪式中的傩戏为例,广西的傩戏多以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观点以及欣赏习惯为依据,因此在艺术上也必然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中突出的一点便是善于运用神话来体现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在主题和内容上往往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追求和精神理想,它们或者通过社会生活故事,反映壮民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和勇武精神,或者以曲折的故事情节,表现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总之,傩戏故事多颂扬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宣扬孝顺、勤劳和感恩等美好品格,体现了宝贵的传统精神内涵。如:激励人们与天与神斗的民间传说布洛陀的故事《盘古》;描写人们与统治阶级斗争的傩戏《特辽》《百鸟衣》;描写赞美坚贞的爱情的傩戏《二姑》《达七》《花王张达环》;描写人们改邪归正,歌颂劳动致富的典范的傩戏《灶王》;宣扬伦理道德的傩戏《妹梭与勒梭》等。
2. 艺术特征
在广西傩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经历了由单纯的宗教性质逐
步过渡到宗教性质与娱乐精神相结合的演变,其表演形式也有最初的傩祭到傩舞再到傩戏的衍变过程。佩戴面具是傩戏表演的典型特征之一,面具是傩文化中最具象最直观的象征符号。
广西傩面具主要集中体现在桂林傩、环江毛南族的傩面、仫佬族傩面和壮族的师公傩面几种表现形式上。这些傩面具风格多样,造型丰富,它通过典型化、夸张、变形、虚构等手法和一些象征性的装饰符号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造型,并以具有民间传统特色的色彩体系勾画出艳丽瑰奇的颜色,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无穷的艺术美感。广西傩戏面具造型整体写意的雕刻,不追求逼真的细节且种类多样,“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如图2)。造型常常以夸张的手法加强角色神韵,整体粗犷豪放,古朴传神,大耳垂,大嘴唇,有棱有角和活灵活现的神像一般,显示了人们质朴的生命意识和浪漫的想象力,是一种古朴思维的艺术体现。根据桂林傩面具、环江毛南族傩面具、仫佬族傩面具和壮族师公傩面具中所刻画的这些傩神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具有善相的面具,男造型多肃穆、庄严、慈祥、英武、俊俏;女造型多是梳鬓、细眉樱唇、粉面妩媚。
如:三元、三光、社王、关公、盘古、功曹、土地、广福王、观音、哪吒、白马三姑娘、灵娘、花王等;第二类是具有凶相的面具,这类数量不是很多却非常有特色,大多黄金四目,呲牙咧嘴,凶神恶相,更有甚者刻画成青面獠牙或免冠长角,给人威严、凶恶、恐怖的感觉。如:开路神君、雷王、灵官、邓帅、山魈、龙王等。第三类是具有丑相的面具,虽然形象丑陋但并不是极恶之人,大多刻画成调皮、诙谐的人物形象,给人一种机智、滑稽的感觉。多是挤眉弄眼、笑容可掬,或有麻脸、单目、歪嘴巴等,如:鲁班、挑夫、特瑶等。
广西傩戏面具在色彩运用上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走向理性,由稚拙走向娴熟的过程。广西傩面具的色彩特征长期以来受宗教、民俗和审美的影响,在色彩使用上所形成的程式化规则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色彩体现有所不同。在早期傩面具对色彩的运用上多是以自然本色为基础,并没有体现出色彩的装饰性、寓意性和审美性。到了后期,傩面具在色彩的运用上逐渐走向成熟,在自然本色的基础上,同类颜色互相启发,引起联想,因而使得各种色彩都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包括宗教的、道德的、民俗的、性格的等。广西傩戏面具大多运用红、黄、白、蓝、青等强烈而多变的大面积对立色块,再以补色或中性色来勾画五官或图纹,颜色对比鲜明强烈,颇有风趣。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彩在搭配上呈现出强烈而富有跳跃感,使角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以强化,同时又遵循了色彩学中色块的分割、穿插,色彩的对比、呼应等原则。傩面具上色的典型化手法对传统戏曲影响很深,和京剧脸谱在色彩使用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色彩的情感诉求中可以体现出,红色象征着忠勇的性格;黄色为基本肤色,象征着温暖;白色表现人物的文静善良;蓝色或者绿色表现人物的阴险可怖;青色多为凶狠骁勇之将。
傩面具不仅是傩文化的艺术表征,还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原始崇拜意识、宗教意识和民俗意识。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体现了傩文化与巫、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紧密融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还有傩舞淳厚古朴的艺术风格,以及特有的舞蹈动作和独特的壮族乐器伴奏等,这些古老珍贵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都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朴素的艺术审美观念。
3. 民族特征
傩文化非常古老,傩仪式及傩戏唱本涉及了地方历史发展、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社会观念等内容,从中显现出对神灵的表演和塑造及对想象中的美好生活祈盼。广西傩戏剧目真实地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传说和社会生活,如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人民的心理素质。这些由民族宗教发展而来的祭祀形式在传承中无疑成为了本地域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者,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可见傩文化既是当地少数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地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三)广西傩文化的社会价值
仪式是社会团结的表现,仪式使个体间的情感联系得以强化,通过对情感的强调来重塑社会或社会秩序,仪式就是强化社会凝聚力的手。傩文化是一种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文化,对地方社会有着多维的意义和影响。它在长期的流传中,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并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是当地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交流模式和社会整合的纽带。傩仪式的社会功能也在于维系社会的凝聚力,强化社会集体认同感,维持社会平衡。傩仪式是通过多种符码和途径来进行交流,是一种隐喻思维,比如,法术、化妆、面具等会直接产生象征的、隐喻的结果,营造出使人畏惧的神秘氛围,实现从世俗到神圣的转换,使人们实现对情感的展演,并通过这个机会巩固他们的社会认同。
二、广西傩文化在现代动画中的应用与传承如何将广西傩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动画创作中,我们必须提取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元素结合动画的剧本、造型设计、美术设定、动作设定、配音配乐等环节进行动画创作。
(一)傩戏故事的借鉴
傩戏中具有丰富的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这些都为我们编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傩戏中各种神灵的原型进行加工改编,提取塑造有艺术生命力、有艺术价值、市场需要的动画神话形象,并将这些题材合理地改编、创新,融入到自己的动画剧本设计中。如:《盘古》《百鸟衣》《灶王》《妹梭与勒梭》《土地公》《四帅》《甘王》《花婆》《雷王》《前市》《三祖家仙》《白府,白马》等(如图3)。
(二)从傩面具到动画造型设计
我们在现代动画创中可以通过傩面具的造型特点提取动画设定元素,尝试提取傩文化中造型元素进行造型设定,其中包括傩面具造型以及器具造型等。如:三十六神,七十二相、李令公、广福王、武婆、梁吴、莫一大王等。这些粗犷豪放,古朴传神,大耳垂,大嘴唇,有棱有角的造型都为我们动画造型设定提供了灵感与启发。
(三)从傩舞中提取动作设计元素以及动画设定元素
在动画原画设计中,我们可以从傩舞中提取出许多动作特征进行动作设计。傩仪式中的头戴面具的傩戏表演,当地群众称为“出相”或“演武”,每个面具代表一个人物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一个唱本和独特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时而沉稳健壮,时而活泼潇洒,时而含蓄虔诚时,而滑稽逗趣。仪式舞蹈步伐主要有前点步、后点步、点跳步、观音步、明灯步、八字蹲跳步、丁字立掌步等。手的动作有绕手、拍手、推手、划圈等。舞蹈动作与身段,随角色的需要进行变换,如:三元祖师的三元舞,土地公的土地扫坛舞,灶王的卜卦舞,鲁班先师的砍山舞,花婆的置花奉花舞等。舞蹈除了单人、双人外,还有多人的舞蹈,如:四帅、五海、八仙等,其舞蹈动作往往刚劲有力、敏捷明快、风格古朴。这些傩舞和一些壮族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都为我们进行动画动作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四)运用傩歌给动画配音配乐
动画配乐作为构成动画艺术的几个要素中占据重要作用。动画配乐不但可以深化故事情节、推动剧情发展、烘托气氛,还可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心理变化,更可以描绘时代背景。傩戏演唱以唱为主,演唱的曲调有两种,一为传统的师公腔,用壮语或汉语唱,一般为七言体,二句一段,段中押脚韵或腰韵,每段唱完时要击鼓打锣、踩台过门。另一种是壮族民歌壮欢腔,用壮语演唱。欢腔的唱词由五言四句为一段,唱词讲究押韵,第二句前三字中有一字押首句末字的韵,二、三句同压脚韵,第四句前三字有一字押二、三句脚韵。傩歌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另外还有许多其他音乐形式的呈现,如:傩仪式用鼓和锣打击乐器伴奏,其中有蜂鼓、天琴等。常用鼓点有开场鼓、长鼓、短鼓、朝阳鼓、三座鼓、急鼓、武打鼓和慢鼓等。这些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给我们动画配乐提供了一个艺术宝库。
结语
我们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可以看到其融入了大量日本民族文化,展现了日本独特的文化元素。不仅仅是故事趣味与视觉的享受,更带给观众贴切的人文关怀,甚至能够让人从作品中得到反思。从中可以看出,结合本国文化去创作,抓住文化根基,在细节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给动画作品赋予真实的文化魅力,是我们可以值得借鉴学习之处。广西傩文化中包含众多民族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为我们今天的动画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创作空间。
参考文献:
[1] 顾乐真.广西傩文化摭拾[M].广西艺术研究所民族艺术杂志社,1997.2
[2] 李路阳.广西傩文化探幽[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3
[3] 广西艺术研究所.广西傩艺术论文集[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2
[4] 申秀逸. 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看现代与传统的融合[J] .作家,2010(. 24)
[5] 顾方哲. 从中日动漫的比较中看中国动漫的创作[J].山东社会科学,2011(2)[6] 蒙光朝.论广西壮族傩戏[J].民族研究,1992(1).
维尔纳?沃尔夫教授指出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时期是小说音乐化的两个高峰期②。现代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因为表现人物意识复杂性的实际需要,借鉴音乐结构成为了许多作家进行试验性创作的自觉选择,音乐在现代小说中,尤其在本身就对音乐与文学皆有所善的作家的作品中发挥着极其独特而强大的作用③。
石黑一雄本人酷爱爵士与摇滚,早年做过巴尔莫勒尔的Queen Mother乐队的打击乐手,还向唱片公司邮寄了大量的歌曲,不过皆以失败告终,这与他笔下的人物有着近似之处。从事音乐是他失败了的梦想,但也成为他将音乐引入文学,运用音乐思维写作,发挥音乐的文本隐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他的Nocturnes④便是现代小说对于音乐进入文学的探索与实验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把Nocturnes看作一部由五个乐章组成的奏鸣曲式小说作品,五个故事的情节内容各有不同,色调与情感激烈程度也有区别,却以音乐(进一步细化的说是“夜曲”)这一共同的主题彼此钩连,成为一个整体。
在展开论述前,需要解决一个文本标题的中文译文问题。Nocturnes: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中的“nocturne”即“夜曲”,是法语中“夜晚的”之义,引申为会让人联想到“夜晚”的曲目。一般指由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而Nocturnes目前的中文译文“小夜曲”则另有一词为“serenade”,是指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两者意义决然不同。“夜曲”这一音乐形式的特点是重视旋律,富于歌唱,节奏以慢速或中速为主,往往与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为表现对象。而在Nocturnes中,总标题中有“黄昏”的意象,以Nocturne为题的第四篇里也有类似“整个白天你是一个囚犯,到了晚上,你就好像完全自由了”对夜的称赞,且从Nocturnes的行文中也更倾向于对夜的咏诵与对人的内心宁静的追求,虽然对爱情也进行过书写,但爱情并非作者的最终目的,故该书的译名当为“夜曲”,而非“小夜曲”。这个问题明确后,便可以看出,该书引入音乐,充分展示人物的黑夜意识,塑造一种与“夜曲”这一音乐形式的特点相吻合一致的叙事风格与时间,正是对这一标题的应和与诠释。
一、音乐对于人物塑造
Nocturnes中人物多与音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围绕音乐展开,音乐在人物塑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是其中五个小故事中的“我”的身份:
可以看出的是Nocturnes中所涉及的音乐人的共同点。现代音乐人在现实生活中本身就因其自身所带有的强烈的矛盾性而具有十分的张力,其本身自带的特质亦是Nocturnes中所有音?啡说墓残浴R衾质俏薇瘸绺叩命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8.html" title="艺术论文" target="_blank">艺术?他们往往因为从事于音乐,有音乐感知力而有天然的傲气,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并对纯粹的美与艺术存有极大的幻想,以之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但是把音乐作为职业便不得不面临把这一纯粹的艺术追求置于残酷的现实环境中去,首篇与结篇中都出现过多次重复演奏《教父》的情况,且他们需要观察听众的反映,在这样一种演奏中,他们是麻木的,无神的,他们在演奏中是分神的,“我”常常在演奏中观察着周围,其他的人物常常在这个时候被引入镜头。结篇还提到乐队成员分分合合,往往走散,他们在不同的、陌生的“广场和咖啡厅里”,可是他们都演奏“《教父》或者《秋叶》”,此处的“《教父》或者《秋叶》”象征着音乐在现实的生存状态往往沦为不断的重复,他们在作者的笔下是少魂的,《大提琴手》中蒂博尔本来作为彼得罗维奇的学生、一个音乐天才而心性颇高,但他离开维也纳后,“开始被迫演奏一些他讨厌的音乐”,他在与埃洛伊思的音乐沟通中重获满足与欣悦,却在她走后不得不“到酒店工作”,这是一种从幻想到现实,从艺术到生活的巨大的落差。况且,从事于音乐的职业特点便是更新换代快,评判的主观性强,音乐人往往因现实中各种因素而受挫失意,而这些因素往往与音乐本身无关,却是为迎合现实世界而不得不面临的世俗考虑,或是颜值阻碍成名,或是婚姻关系阻碍复出,或是练琴影响别人的看电视剧,他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巧妙设计,不得不忍受音乐追求必须屈从于现实需求对他们作为一个音乐人的侮辱,不得不承受作为一个不得志或已过气的音乐人的渺小与失落。石黑一雄抓住了现实中音乐人这一身份的特质,将其作为现代人的隐喻,将崇高与卑微、理想与现实、尊严与屈服巧妙地融于一个人身上,反映出处于利欲膨胀、效益至上的现实世界中的当下人的生存现状与心理状态。
同时,因为音乐出演场地的变动性,音乐人往往游走于世界各地,带上了国际人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往往因为背井离乡而成为了异乡人,他们是飘荡着的,无根的,并作为外来者不容于他们所处的地方,这一种游离是Nocturnes中常见的内容,如《伤心情歌手》中的“我”因为不是意大利本地人,而始终没有固定职位,奔走于三个乐队之间,《莫尔文山》的夫妻也是“在旅馆啦、酒店啦、婚礼上啦、宴会上表演。满欧洲跑”却难以常常与儿子碰面,这正是现代人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浪潮中所面临的困境的反映。同时,短短的五个小故事涉及到来自世界各地、奔走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这就扩大了作品的普适性,扩大了人物的隐喻义,使之具有了世界范畴的意义。
其次,音乐串联起我与故事中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音乐能够抚慰人的心灵,安抚人的情绪,它代表一种希望,一种对于琐碎无趣的平凡生活的逃离,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如《莫尔文山》中这一段书写:“我随意拨弄琴弦,琴声好像能传遍整个应该,只有当我把脑袋伸出窗外,才会看见底下餐厅的露台,看见人们牵着狗、推着婴儿车进进出出。”
但它作为柔和剂只是短暂性、麻痹性的,最终无法彻底解决人物矛盾,也没法令人物真正逃离琐事的干扰,Nocturnes中音乐作为救赎的可能也被消解掉了,以此反映出的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冲突与难以排解,人困厄于俗世中纷扰杂乱的琐事难以挣脱,这一主题现代小说多有涉及,但是将这一主题加之于音乐之上,便弱化了其残酷性,增加了含蓄与隽永,是一种低沉的叹息。
如此看来,在Nocturnes中,音乐不仅在刻画人物与串联人物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同时将人物自身的矛盾性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得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道出。音乐将激烈的矛盾关系进行了打磨修饰,却不减其威力。正是音乐作为矛盾解决方式的短暂与最终的破灭显示着矛盾的无法排解与调和,矛盾被导入更加深沉与隽永的方向,人物陷落于暗夜之中,甚至发出“整个白天你是个囚犯,到了晚上,你就好像完全自由了”的慨叹。
二、音乐对于叙事风格及时间
Nocturnes中音乐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在场,它与文本的演进是齐头并进、交错缠绕、相互应和着的。这与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中描述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时出现的一个场景相类似,在Nocturnes中,文本似一女子在小溪边行走,音乐在其旁静静流淌,两者互不侵犯,但是彼此影响,女子步履的节奏正和着溪水的歌声,达成一种十分融洽的叙事效果。在《不论下雨或晴天》中“我”与埃米莉的交谈夹杂着音乐,当“我们都不说话”时,就只“静静听着萨拉?沃恩的歌声”,到了“歌曲间奏的时候”,两个人的谈话便接着继续,到因为“我”表示不再听音乐而使谈话难以继续时,“埃米莉不说话了,只是喝着酒,听着音乐”,之后语言再起,话题触及了埃米莉夫妻之间矛盾,话语再次中断,这时“萨拉?沃恩缓缓地唱起优美的超慢版《四月的巴黎》”,如此循环下去。可以看出,空白、沉默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对于展现人物复杂心理活动、丰富表现内容功不可没,而使空白不显得苍白,就成了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石黑一雄用音乐填充了空白,延缓了时间,且音乐以其独特的感染力为空白处增加了诗意,为人物在无言处发语,成为了人物心声含蓄的传递,将难以调节的冲突以一种更加温和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当全书都沉浸在这样一种音乐氛围之中,文本与以文本形式存在的音乐始终缓缓向前流动,整本书的叙事风格便呈现一种流畅、自然、亲和的特点,现代性的表达便具体化了一种相对内敛含蓄的怅惘与茫然,形成了石黑一雄所自有的风格。
Nocturnes整体追求一种中慢速的叙事节奏,故音乐对节奏的直接干预也往往呈现延宕的效果。《伤心情歌手》中,从“可是我发现坐在那里的是托尼?加德纳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到“我还得把演出演完。跟你说,真实痛苦极了,还有三四首歌,每一秒钟我都以为他要起身离开了”,再到“这组歌曲终于演完了”,音乐作为演奏过程一直持续着,好似一个用了延音记号⑤的全音符⑥,在对这一段似乎无足轻重的过程以近乎等述的时序中,“我”与加德纳先生的会面时间被延宕了,但就是在这段延宕,“我”的紧张与兴奋情绪得以被推向饱和,也是在这一延宕中,“我”得以提前回想“我”与加德纳通过音乐连接的间接的过往,并且观察人物在当下现实的状态,如此,加德纳先生便在“我”的视角下自然而然而又极为正式地出场了,这都要归功于演奏音乐对叙事节奏的放缓。
而音乐本身常常被时代与区域打上很深的烙印,音乐形式的风靡或沉落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追求与审美风格,音乐演奏的方式变化亦体现着时代的变迁,所以音乐亦能产生巨大的概述效果,《不论下雨或晴天》中提到的“那些与埃米莉唱片机旁的交谈已经成为往事。……如今有了一台漂亮的立体声音响大声地播放着摇滚乐,说话都得用喊的”,以及“我”所发出的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听……可是在我们那个时候,口味比较单一”,借由音乐创造的时代感,时间的推移甚至是时代的变迁,在几句话之间便得以实现了,时间流逝、新旧交替的历史况味寄身于其中,引发无穷的深思与慨叹。
另外,Nocturnes中音乐成为石黑一雄忠爱的闪回手法,《伤心情歌手》中“我”之遇见歌手加德纳触发了“我”对母亲与“我”购买其唱片的故事,一首《我太易坠入爱河》将加德纳拉回了他与琳迪新婚后不久的奇特的甜蜜氛围之中;《大提琴手》中也有埃洛伊丝听见蒂博尔“拉那一段的时候(拉赫玛尼诺夫)就好像在回忆一段恋情”,于是追问蒂博尔的恋情,引发蒂博尔对埃洛伊丝过往的好奇,为勾起埃洛伊丝的往事回忆进行了铺垫。回忆在此不仅“像是一个看待事物的透镜”⑦更是打破单一叙事时间线条,塑造多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小说通过闪回穿其他故事内容,最后又回归故事主线,所穿插的内容与故事主线相和,主副相互应和,共同指向主题,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与丰富性。
小说中以文本形式出场的音乐始终伴?S服务于情节的文本流淌,交错共行,形成相互重叠的几个声部。音乐填补了叙事空白,整体延缓了叙事节奏,在不疾不徐的娓娓道来之中,在变幻多端的虚实转换之中,演绎着时空的变动不居与被时空变换携裹着的人物心态的困境与迷惘,为小说带上了诗意的朦胧与自然舒畅的叙事风格。所以Nocturnes不仅在主题与内容围绕Nocturnes展开,在叙事时间与风格上也应和着标题中涉及的“夜曲”这一音乐形式,总体上营造出一种夜的寂寥与苍茫。
三、小结
Nocturnes整体呈现出通过音乐的串联,Nocturnes呈现出一幅“音乐人生的浮世绘”⑧,在极小的篇幅中交叉错落着众多大大小小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他们的具体历程不同,却通过交叠重影、“互见”的效果,一同指向了现代人被理想与现实撕扯而挣扎于世、难以开解的普遍困境。同时音乐与情节文本并行向前,为叙事空白处增加了诗意,借助音乐所实现的延宕、概述、闪回等对叙事时间的处理使得Nocturnes的叙事充满变幻而切合真实,行程流畅自然而深峻低沉的叙事风格。奏鸣曲式的结构使得五篇故事浑然一体,无论从人物生存状态的解释还是从叙事风格与时间上都对标题中所涉及的“夜曲”这一音乐形式有所呼应,最终呈现出真实而错综复杂的现代世界。
注释:
①见梅丽:《现代小说的“音乐化”――以石黑一雄作品为例》,载《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第75页.
②维尔纳?沃尔夫述,李雪梅录:《以乐音思考,用文字奏乐――维尔纳?沃尔夫教授访谈》,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第87页.
③参见瞿世镜:《音乐?美术?文学――意识流小说比较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页.
④因对标题中文译文存疑,故采用英文标题.
⑤将延音记号写在音符或休止符上,表示这个音或休止符可自由延长.
⑥全音符的时值是所有音符中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