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机器人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4:38

序论:在您撰写机器人项目可行性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机器人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1篇

教师的引导角色

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开始都是泛泛的,没有针对性,要想找到合适项目的学生,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比如我校开展机器人足球的时候,最初这个项目对于师生都非常陌生,我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并给学生做多角度的展示,借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果然,高二年级的王农龙等一批同学兴趣浓厚,当时正值他们参加完重庆的“机器人灭火比赛”并夺得了冠军,大家都信心百倍。我趁热打铁,又为学生详细介绍了足球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和规则,并且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足球的细节,探索自己今后在机器人足球上发展的方向。这样我们的机器人足球队就顺利组建起来了。

最初,学生用灭火机器人的底盘为原型来进行改装,原来的风扇被拆下后装上光敏传感器和一根桅杆(用来固定罗盘)。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其找球和控球能力极其低下,灵活度也较差。我便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机器人足球的两种主要的控球方式――吸球装置和冲撞模式,并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结果他们参考网上的方案,经过两天的努力,做出了带吸球装置的足球机器人,大大改进了控球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了很浓厚的兴趣,并能自己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为机器人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师的决策角色

机器人活动的开展学生是主体,但针对中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和实践经验的匮乏,在关键时刻教师还应充当好一个正确的决策角色,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和进步。

机器人足球项目起步的初期,学生用的是吸球装置来控球,但是在实战中发挥得不是很好。学生当时觉得吸球是一个新的技术比较感兴趣,希望慢慢研究,但是所设计的机器人走的又是灵活机动的方向,这种结构的机器人是很难发挥吸球装置的效果的。而且为了应对比赛,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器材来同时推进两种方案。因此我一边鼓励研究吸球装置的学生继续研究,一边同时提出用冲撞的理念来设计机器人。这样学生分成了两个组,两天以后看效果。经过两天的尝试,最终用吸球装置的学生还是转变了观念,改为用冲撞方式。我马上让他们仔细观摩机器人足球的实况录像,激励他 们从这个方向去努力,学生很快就将冲撞机器人设计出来了。

在某些关键时刻,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局限,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的想法和方向,此时,教师的决策角色是很重要的,可以保证学生更高效地用有限的时间来开展活动。

教师的服务角色

让学生制作机器人并参加比赛,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活动中学生的亲自动手和积极思考。同时,机器人比赛是学生的比赛,只有亲手去设计制作,才会完全了解它的特性,调试时得心应手,出现故障时也能很快找到原因。因此,机器人兴趣小组必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方式。无论是机器人搭建、程序设计,还是机器人调试,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同时教师应该充当好服务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坚强后盾。

我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并不断地自我学习,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时,必须要他们制订出一个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当老师认可了这个设计后,就要不遗余力地支持,充当好服务的角色。

当时,在解决足球机器人找球能力这个问题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网上资料的查询了解到澳大利亚新出了一种传感器――飞眼,可以180°远距离找球,当学生兴奋而忐忑地说完了他们的思路之后,我立刻从西觅亚公司购买回飞眼,并交给学生去试用,不做任何干预,仅提供实时服务。飞眼装上以后,情况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它极不稳定。学生通过反复测试发现,主要是因为RCX(乐高机器人核心控制器)输入端口的电压值过低。当时我们为了增加动力和灵活性,将马达的数量增加到了6个,因此在卡死的情况下,电机的负载达到了最大,此时的RCX能够提供给飞眼的电压值就远远低于它工作的正常范围了。这个问题西觅亚的技术人员也无法解决。看着学生期待的目光,我咨询了很多搞机器人的专家,又做了几种尝试,比如用12v的电压供电,制作用继电器控制的电路板来带动马达等,均以失败告终。无奈我又与学生一起仔细研究飞眼的说明书,终于,一个新的思路提出来了,既然是电压的问题,那为什么不考虑单独给它供电呢?因为当时的飞眼是两线的,与RCX的接口也是两线的,而这两根线,既要承担RCX对飞眼的供电,同时还要承担信号的读入,这样电压就常常受累于机器人的负载,不能正常工作。如果将其改为三线就可以实现单独供电。而据飞眼的说明书描述,飞眼是可以改为三线的。在分析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后,我马上表示支持。同时我马上通过网络请西觅亚的工程师提供技术支持,又联系了澳大利亚的技术人员寻求帮助,最终学生成功地将飞眼由两线改成了三线,其中有一根线是公用的,另外两根与公用线一起分别作为供电和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的当然还是接到RCX的输入端口,供电的接口接哪里呢?难道为了飞眼单独做一个电源吗?通过分析,我提出了将接口接到RCX输出端口上,这是一个非常大胆而有创意的想法,机器人的6个马达分成了2组,并联之后只用了2个端口,中间还有1个B端口没有用到,既然只是供电,那我们将B端口一直输出最大电压就可以实现啊!经过安装、测试,用程序监控飞眼值的变化,发现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成功的那一刻,学生和我都非常激动。

在机器人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性的探究,但也需要强大的支持和服务,教师应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服好务。

教师的组长角色

我将参加机器人活动的学生分成小组,并且常常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我告诉他们,每个兴趣小组是一个整体,一个人强不是强,组内每个同学都强才有力量,以此促使大家相互交流和帮助。而我也融入其中起到协调和一定的组织作用,成为一个隐形的组长。比如足球项目,一般都是两个同学一组,我通常要求一人做进攻机器人,一人做防守机器人。要求学生在设计时以追求最大的默契度为目标。无论是比赛还是试验都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密切交流磨合。同时两个小组之间相互对抗和交流,最后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有时,尽管只有两三个同学参加比赛,没有比赛任务的同学一样会来参加他们的赛前训练,给参赛的同 学提建议、出点子。因为在他们眼里,参加比赛的同学代表的是我们学校整个团体的水平。

在备战 “机器人世界杯”选拔赛的时候,因为时间非常紧,而飞眼的使用还不够成熟,我们决定暂时放弃飞眼,还是用普通光敏来找球。学生的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担心可能要失败,这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学习的脚步,而是要求每个小组在解决光敏问题的同时对机器人的底盘进行重新设计,加重了学生的任务。通过对小组的施压,反而激发了小组间的斗志,小组与小组间也开始共同探讨和协作,共同来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所有成员的能力。很快小组新的改进方案就设计了出来:在机器人的前面放4个光敏,每边2个,由于RCX的输入端口只有3个,而给光敏的只剩下了2个(其中一个给了指南针),怎么办呢?开始的时候我们用2个RCX来做,将一个作为指挥者,另一个作为执行者,2个之间通过通讯来控制,但是由于通讯的方式延迟太大,根本无法实际应用,因此很快就放弃了。后来我们将2个光敏并联在一起,再接到RCX的输入端口上,这样输入端口就刚好够用了。有了这次高强度的体验,学生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体会到了协作的力量。

有的时候,需要教师以隐形组长的角色参与其中,才能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并能充分了解每个同学的特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教师的心理辅导师角色

机器人比赛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无论是在比赛过程中还是在研究试验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技术方面的引导外,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及应变能力等综合方面进行培养,充当好称职的心理辅导师的角色。

在我们的机器人活动刚起步的时候,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还是在各种各样的实际比赛中,学生会不断遇到挫折和许多未知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问题老师都能包办,都能处理。老师越少包办、越少处理反而越好。强调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自主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学生挫败的承受力才是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组织机器人比赛的一个初衷――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适当适时地鼓励和开导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鼓励坚定学生的信心,通过开导舒缓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既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实验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还能够坚定自己的想法,坚持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一次参加机器人足球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打入了决赛。但在决赛中,由于对手的机器人力量过大,我们的机器人的程序被猛烈的冲击撞掉了,最终和冠军擦肩而过。当时学生特别的遗憾和委屈,个别学生甚至有了放弃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慢慢地开导学生,并且带头组织所有学生对我们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全方位审视,寻找出自身的优点,增强学生信心,同时也鼓励学生找出不足,让学生客观认识到我们输掉比赛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开导,学生的挫败心理得到了缓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决心,马上就有学生想出了新的方案。经过多次改进,新的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高强度的撞击。我们还改进了找球程序,使普通光敏也可以找全场了;改进了防卡死的功能,终于在当年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重庆赛区)联赛中囊括了中学足球“二对二”的冠亚军。而在这场比赛中学生充分体现了临场应变的能力,比起过去成熟了很多,这与平时的独立训练是分不开的,更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第2篇

――艾萨克・阿西莫夫《我,机器人》

上篇

我没能亲眼看见正电子脑是个什么样子。

这不太公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调集资金,写了几十页的可行性报告,想方设法瞒住京城里的其他竞争对手,撤了不知多少谎。现在项目启动了,主角上场了,我却只看到它拆下来的包装。

十台美国产的K型正电子脑,价值连城,正在装配线上与十个机器躯壳合体。洋河董事长亲自上阵,连他本人一共十个装配岗位。我们这些下属都给轰了出来。车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是保险公司派的人。正电子脑的包装是个低温液氮容器,外面配一个八十小时时效的脉冲电池。壳上贴着水晶铭牌,其中有些文字让我咋舌不止。那蓄电池储蓄的能量够让一辆电力汽车跑到国境外去。而K型正电子脑呢,有100亿个单电子元件。这已经跟人脑神经元的数量差不多了。

人群已经散去,我还在门口等待。忽然想起董事长当初说的话,那是他跟我在电话上的一场争吵,我给录了下来:

“这不是电子鸡!你怎么会叫它们电子鸡?我只是要求美国机器人公司提供一批尚未输入信息的正电子脑,里头只有机器人三定律和基本的语言、思维功能,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婴儿机器人’。然后我们慢慢训练它们,一点儿一点地喂。等它们成熟了,嘿嘿,那将是个奇迹!你怎么不明白?平时挺聪明的姑娘一到这时简直笨得要命!你看着我,哦,洋河董事长,33岁的纯种中国人,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抽烟喝酒,缺乏教养,一流的工程技师,又大又圆的一个混蛋。这是你眼中的洋河,对吧?全是细节。其实呢?洋河是个人,是个高级生物个体。生物呢?是自动复制的机器,是物质组合的高级形式,懂了没有?

人是一种高级机器。那么高级机器呢?某种高级机器会不会也可以……不不不这可不是诡辩,我强调‘高级’二字。老天爷,我自己搅糊涂了,这跟什么人口问题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好好,我现在不跟你争,等我做出来再说,行不行?我现在去跟门槛争!”

我静悄悄地站在那儿笑了。董事长是这种人:他思维清晰的时候有意思,思维乱套的时候更有意思。

车间大门咣的一声打开,洋河一身油污地走了出来,手里端了杯水。

“你还在这儿?回家去。这儿得到半夜才能完事。”

“好吧。”

“明天直接到实验室去。”

“好的。”

“就你一个。”

“行。”

我转身走开,洋河叫住我。

“你也不问问里面究竟怎么样?”

“明天我就会看见的。”

他乐了。

“瞧我,”他说,“总以为漂亮女孩都是沉不住气的家伙。”

“好吧,”我说,“里面是怎么回事?”

他正在喝水,给呛着了。我在他的咳嗽声中走出公司大门。

第二天我迟到了几分钟,洋河已经开始了。在实验室里坐定我才发现,给正电子脑配的只是“家庭保姆”型机器人身躯。唯一不同的是这帮机器人穿着人类的外衣,五颜六色,在房间中央站成一排。它们已经充电,光电眼睛亮闪闪地看着我们。洋河在刷刷地翻他的小笔记本,对我的迟到一声不吭,只抬脚踢了把椅子过来让我坐。然后他合上本子,清清嗓子走到机器人面前。

“我要你们跟我学一个面部动作,”他对机器人说,

“当你们大脑中各分区的电势处于完全均衡状态,或人们对你们的工作表示赞扬和感谢时,你们就做这个动作。”

于是他笑了。三秒钟后,十个机器人同时咧开嘴也笑了。它们的面部控制远不如人类复杂,结果就成了一种非常简化的笑容。但那是洋河式的笑容,关键的特征都有――包括嘴咧开的角度,鼻子如何上翘等等。过了一会儿洋河止住了笑,表情严肃,五秒钟后十个机器人同时绷着脸。我受不了这种滑稽的景象,就捂住肚子扶着桌子腿儿,把眼泪也笑了出来。洋河只是不耐烦地看了我一眼。

“这个动作的名称叫笑。”等我站起来,洋河继续给机器人上课,“下面是另一个面部动作,当你脑中的电势极不均衡,某件事情迫使你临时增大能耗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权衡时,或者人类对你的工作表示不满意时,你就做这个动作。”他皱眉,拉长了脸,“这叫焦虑。”

这一回我没有笑,因为我发现有点不对劲。实验结束后我对董事长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这样不行。你只是教给它们两个死板的动作,它们依然毫无个性。这没有意义。”

他乐呵呵地看着我:“真的?你注意到没有,中间两个机器人笑时嘴咧得最大,靠边的就稍微小一些。这是因为它们站成一排看我,视线的角度有细微差别所致。你当时蹲在地上呢……它们的知识储备是个空白,只能后天学习,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缺乏个性的可能。懂吗?它们不可能完全相同,越到后来差别越大,看着吧,它们很快就会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我会让它们成为这个样子,我保证!”

他就这么开始干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知识被灌入机器人的脑袋。教师班子非常杂――有他自己,有公司的技术人员,还有一部大型的集成光路计算机,最后又有一个日本“和气道”高手加入进来。正电子脑发挥出相当厉害的潜力,许多过去谁也不敢尝试的概念被输入,多次造成局部故障,经过它们自己的调整又恢复正常。有一次洋河在我的建议下给了它们一次猛烈的冲击,十个机器人中有九个发生短路,但有一个保持了僵直的站立姿态和焦虑的表情。我们等待了九个小时它才计算完毕并作出反应。当时是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要它们回答:“武术是一种人与人搏斗时才需要的技能。第一定律规定你们不能伤害人,那你们学了这种技术有没有使用价值?”

那个机器人第二天早晨才回答:“有。但只有在极端的状况下。”

“是不是某个人坏透了顶你就动手?”我笑着问,看看能不能误导它。

“不,不是。我没有资格和能力评价人的好坏,那是非常复杂的。”

“好吧,请你自己举个例子。”

“比如制止两个正在互相伤害的人,或者,某个人企图自杀。但是后者需要有人给我下命令,这样第一定律的后半部分加上第二定律可以造成更强大的电势,帮助我及时采取行动挽救他的生命。”

“如果没有人下命令呢?注意,这个问题可以不回答。”洋河小心翼翼地发问。

第3篇

百年星舰计划的流产

早在2004年1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就曾提出最早于201 5年派人重返月球、2030年后派人登陆火星的计划。NASA随即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并准备把未来的载人登月飞船猎户座加以改进,使其成为载人登陆火星的航天器,打算在2031年实现载人登陆火星。奥巴马上台后,经组织专家调研论证,于2010年2月1日修改了这一计划,放弃了派人重返月球的安排,改为直接派人先登陆小行星后登陆火星,而登陆火星的时间仍然定在本世纪30年代。

2010年10月28日媒体报道,NASA正在筹划百年星舰计划,准备用载人航天器将4名航天员送上火星度过余生。此举惊人之处就在于与此前计划不同,打算让登上火星的航天员有去无回,永久驻守在那儿。作为NASA主要太空研究机构的艾姆斯研究中心承担了这项计划的研发工作。该中心主任皮特沃登表示,目前NASA已提供了10万美元的经费,他们也筹集到了100万美元的资金。他说:“我们也希望吸引亿万富翁加入,成立一个百年星舰基金。”沃登曾与谷歌创建人之一的拉里’佩奇商讨此事,得到的回答是:“能否让费用降至10亿至20亿美元?”看来寻找富人赞助,不会一蹴而就。另外,沃登示意,百年星舰的首站目标应该是火星的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在那里,航天员可以使用机器人对火星进行大量的勘察工作,然后选择适当时机再登陆火星。其实,在本世纪初,NASA就曾提出过包括利用火星两个天然卫星做登陆火星中转站的多种可行性报告,百年星舰计划不过是沿用了这一研究成果。沃登希望2030年前后,人类能以100亿美元的代价,送首批航天员移民这两颗星球。显而易见,筹划中的百年星舰计划虽然未曾提到小行星,却以火星卫星作为登陆火星的中途站。

当时美国《宇宙学期刊》载文说,在目前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将航天员安全送回地球的费用占据了绝大部分资金,建造百年星舰不仅可以节省经费,而且将是人类迈出宇宙移民的第一步。美国科学家德克·舒尔策-马库奇和保罗·戴维斯发表文章认为,出于科学和政治上的考虑,人类都应该登陆火星。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需要更加密切的国际合作,而且需要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强调说,单程登陆火星载人任务的第一步是在火星上建立一个人类能够长期居住的驻地。刚开始,会从地球陆续发送一些生活补给物资供生活在火星上的航天员使用,但是航天员最终将能够在火星上自给自足。有专家刊文称,人类移民其他星球后,应首先开展机器人探索,建立小型核反应堆并储备可供航天员使用两年的物资,同时还必须提供可开展农业耕作的必需物品。

沃登说:“人类太空计划现在已把定居其他星球作为了目标。”他还乐观地表示:“几年后我们就会看到第一艘能在星球之间往返的真正的星际飞船样品了。”他认为,宇宙移民旅途漫长,需要减轻飞船推进系统重量,新型推进系统中的一个方案是微波热推进系统,用激光发射器或微波发射器通过光波给推进器传输动力。

对立志献身并最终登陆火星的航天员来说,实现身负的目标将要度过非常艰苦的岁月。因为那里的生存条件极差,其中包括极寒的气温和稀薄的空气。有鉴于此,沃登建议,诸如合成和人类基因改造等新技术都应当在该项太空任务之前进行。理由是,让人类适应一个新的星球环境比改变该星球来适应人类要容易得多。合成生物学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他说:“在另一个世界人类如何生存?我目前还没有一点主意。不过,将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倒不如改变人类生理结构以适应火星。”

向火星发射航天器可选用多种飞行路线。为了节省能量,通常采用外切于地球公转轨道、内切于火星公转轨道的霍曼轨道。航天器沿该轨道飞行所需速度最小,从地球奔驰到火星需用时259天。由于太阳、地球、火星处于同一条直线的间隔时间即会合周期为780天,故而每26个月才有一次沿霍曼轨道发射航天器的发射窗口。当然,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或货运飞船并不是非要沿着霍曼轨道飞行,只要有足够的发射和推进动力,也可选择相对较短的路径前往,以便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为此,在改进现有的化学燃料火箭推进技术的同日寸,还需要发展其他类型的推进技术。美国退休航天员富兰克林·张·迪亚兹就正在研发等离子体火箭。根据他的设想,可利用核反应堆将氢变为200万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然后用磁场控制高温等离子体从火箭尾部喷出,从而产生反作用推力。他推算的结果是,装有等离子体火箭的飞船速度可达每秒55千米,从地球到火星只需要飞行39天。富兰克林于2005年创立的艾德阿斯特火箭公司目前正在加速研制这种全名为“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一旦这种推进装置研制成功并被证明使用可靠,无疑对百年星舰计划的实现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2020年能亲吻小行星吗?

值得关注的是,近地小行星中有的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存在撞上地球的概率,有的轨道离地球轨道很近,也可能被地球引力捕获而招来麻烦。2010年7月29日,数名科学家指出,1999RQ36小行星最有可能于2182年9月24日撞击地球。这颗直径为56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尽管仅为1/1800,但已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据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德拉克称:“1999RQ36小行星确是最容易登陆的目标,不过这同样意味着,它很容易撞上我们。”美国行星学家克拉克。查普曼说,这个尺寸意味着一旦它撞上地球,就相当于数百枚大核弹同时爆炸,即使不会毁灭地球所有文明,也将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及物种灭绝。NASA为此提出了应对计划OSI RlS-REx,将于2016年发射名为“奥西里斯-雷克斯”的机器人飞船,用3年左右的时间飞抵1999RQ36小行星,对其表面进行测绘,并登陆采集样本后返回地球,以深化人类对它的形状和组成的认识。有专家称,任何试图将1999RQ36小行星转向以拯救地球的措施,必须提早100年开始行动才有成功的机会。这也就是说,为迎战1999RQ36d、行星采取的系列举措最迟也得于2082年付诸实施。天文学家认为,对1999R Q36小行星运动轨迹施加影响的最佳时机是在2060年至2080年期间。据介绍,要想降低该天体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几率,就必须使其偏离目前的运行轨道。计算显示,在2080年前进行干预,仅需使其轨道偏离1千米。而在此之后,则须使其轨道偏离数十千米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其实,让机器人飞船就近探测、登陆采样1999RQ36小行星,并最终返回地球,也是为美国实施派人先登陆小行星后登陆火星作准备的。

为了实现先载人登陆小行星后登陆火星的目标,NASA正在筹划2025年前发射猎户座飞船载人登陆小行星。飞船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拿出一项派遣两位航天员持续半年时间探索小行星的代号为“移民石”的计划。猎户座原本是为运送航天员重返月球而设计的,在美国搁置登月计划后,它被当作国际空间站的救生船继续研制,现已具备登陆小行星所需的绝大多数要求。派遣载人航天器造访小行星,将是美国登陆火星任务的一项宝贵技术测试及演习。航天员成功着陆小行星,可以直接了解其实际情况,帮助科学家们加深对该类天体的认识,并为登陆火星进行探路和储备技术。登陆小行星的成功经验,也是对登陆火星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的有效验证。

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宣布的要在2020年至2025年派遣航天员访问小行星的计划,为了避免携带太多的生活用品,载人飞船往返飞行时间不超过6个月,同时为了地面天文望远镜能够观看到小行星,星体直径不能小于50米。据此只有2009QS5、1999AQ10、2003SM84三颗小行星符合条件,但NASA目前还没有最终决定登陆哪颗小行星。这三颗小行星直径仅为50米~100米,几乎没有重力,且快速自转,还会产生离心力,给飞船登陆其表面和航天员出舱行走都造成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NASA对猎户座飞船和航天员将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显而易见,让飞船载人登陆小行星要比登月艰难得多。将来航天员登陆小行星成功,在表明载人航天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同时,还为载人访问火星积累了经验。这也是美国政府决心暂时放弃载人重返月球计划的主要原因。也有消息说,NASA透露,地球周围已知小行星数目为7000个左右,但飞船能在2025年到达的小行星只有六个。NASA能够预计的最早抵达时间是2020年,目前确定的目标是长约60米的2009QS5小行星。

小行星空间站建造难点

拉格朗日点是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存在的五个秤动点的总称。它包括三个共线点和两个等边三角形顶点,被简称为L1、L2、L3、L4、L5点。在两大天体引力作用下,拉格朗日点是能使小物体稳定的点,小物体相对于两大天体基本保持静止。这是因为太空中两大天体在此处的引力相等,使小物体处于引力平衡状态;或者是太空中两大天体的引力的合拉力在此处与离心力平衡,故而航天器能在那里停泊,可与两大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在航天界通常将拉格朗日点称为平动点。对地球和月球两个天体来说,L1点处在地一月连线上,位于它们之间;L2点也在地-月连线上,位于月球外侧;L3点亦在地-月连线上,位于地球的外侧;L4点在以地一月连线为底线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上,且在月球围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前方;L5点也在以地一月连线为底线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上,但在月球围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后方。对发射航天器进行空间探测来说,这些点的位置各有用处,尤以L1点和L2点更为显著。L1点和L2点分别位于月球的两旁,距离月球同为6.5万千米。由于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值为38.44万千米,故而向L1点发射航天器要比向月球发射航天器近16.9%的距离,向L2点发射航天器要比向月球发射航天器远16.9%的距离。

现在NASA提出的打算捕捉一枚500吨重的小行星将其变成航天员前往火星途中的空间站的设想,是利用近地小行星位置优势的一种新的考虑。

NASA和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撰写的可行性报告阐述了他们将如何捕捉小行星:在一枚老式“宇宙神V型”火箭上加装一个“小行星捕捉舱”,将小行星引向地球和月球之间。一旦靠近,这个小行星舱将释放出一个直径为50英尺(约15.24米)的袋子,利用束带包裹住这块旋转着的大石头。随后,用袋子携带的助推器产生的推力使其停止旋转,并设法把它拖运到地-月系统的L1点稳定下来,再将其建设成为可以住人的空间站。航天员将以这里为固定基地乘坐载人飞船前往火星、火星的卫星或其他小行星。

不言而喻,要将捕捉到的小行星建成空间站,犹如盖房子,它仅是一块地基,需要多次向它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航天员必须多次进行太空行走与操作,充分利用它的体积和结构特征,安装和构建必不可少的居人和存货以及科学实验舱段,包括生命支持系统、必要的科学仪器、操作工具、通讯设备和姿态控制火箭等,还要装置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机构。在此过程中,仍需解决一些意想不到的技术难题。不难想象,载人到地一月系统的L1点开展航天活动要比到L2点相对容易些。

这项计划的可行性来源于三个重要动向:一是有能力发现数量充足且体积够小的近地小行星以供捕捉和重新定位并确定其特性。二是有能力提供功率够强的太阳能电力推进系统来运输被捕获的小行星。利用太阳能推进至少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在被捕获的小行星上安装高效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不断地提供电力,能够启动电火箭连续工作,将其推移到地一月之间的L1点;第二种是在被捕获的小行星上安装携有抛物面反射镜聚焦的利用太阳能直接加热工作介质产生动力的太阳加热式火箭发动机,同样达到上述目的;第三种是在被捕获的小行星上安装太阳帆推进系统,用其产生的推力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并将它移动到L1点。其中对于第一种方式,NASA已有这方面的技术基础,并委托鲍尔航空航天技术公司等五家公司继续进行研发太阳能电力推进系统。三是人类按预定方案在21世纪20年代进驻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太空,从而能够对重新定位的小行星进行探索与利用。

第4篇

关键词 投资项目 财务管理 对策建议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企业通过投资为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发挥财务管理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投资前经济效益评价,投资过程中的财务控制和监督,以及投资退出阶段的风险收益平衡,在合理的基础上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强化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为决策方案提供依据

投资决策前,从财务战略目标出发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估计投资方案相关的现金流量,计算投资方案的各项价值指标,如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现值指数等,有利于判断投资方案在财务上的可行性,为高层决策机构筛选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投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某公司的投资项目涉及医疗健康、清洁技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高科技领域,投资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财务人员必须充分参与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从成本、损益到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计算,对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税前税后净现值计算以及项目盈利能力静态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对投资项目进行基本的财务评价,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出具财务审核意见。

(二)有利于投资后财务监督与服务

项目投资后财务管理是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投资增值的核心。投资后财务管理有利于投资公司通过产权关系对投资项目的重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监督和服务,引导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与投资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一致。

例如,投资项目的投资对象一般为具有增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投资公司财务人员要从“投资”到“管控”, 从“被动”到“主动”,帮助被投资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内部流程,从“内部规范”到“外部整合”,实现投资企业价值增长,达到合作共赢。

(三)优选投资项目退出点

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评判指标是投资效益和资本增值,强化项目财务管理有助于量化项目盈利能力。一方面强化项目财务管理能够及时汇总最新财务数据,通过投资报酬率、平均净资产报酬率等盈利指标的计算,为高层决策者选择理想的投资退出点提供财务依据;另一方面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强化项目退出阶段财务管理也是确保企业现金流量平衡的关键,通过规划回笼资金,顺利进入下一轮投资计划,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和增值,进而优化投资结构,控制投资总量,从而优化企业整体财务状况。

二、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收益和风险的评估缺乏财务可行性

投资前需要系统地判断投资收益和风险,对投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防止盲目投资或者投资规模不当,造成承受过高的投资风险。投资经理往往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财务人员前期参与深度不够,难以对以下关键的尽职调查要素进行评估:投资项目财务制度健全性,财务指标预测(投资项目规模指标、盈利指标、财务健康指标等),对外融资需求,税务风险,股权分配等。

(二)投资项目内控不完善,财务管理任务艰巨

股权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企业与被投资项目相互保持独立性,投资企业不直接干预被投资项目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投资项目财务管理难度较大。

财务制度的不健全性、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不利于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及有效运行,不利于投资的安全运作和管理,不利于投资项目运作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三)财务管理滞后,投资收益平衡点难以把握

投资项目只有做到有进有退,才能回笼资金抓住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项目财务数据库建设滞后,财务基础数据不健全,无法定期更新被投资企业的静态、动态财务状况,难以掌握被投资项目的发展趋势及风险预警,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错失投资退出最佳时机,使投资收益受损。

(四)投资项目财务预算管理存在困境

财务预算管理是针对投资目标采取的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平衡资源。

被投资企业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预算目标执行力度不到位,预算管理得不到有效开展,严重影响投资项目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例如,被投资企业未站在战略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不利于增加股东价值等战略目标的实现;被投资企业往往认为全面预算管理耗时费力,未安排专业的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不利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主观性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缺乏科学性,不利于被投资企业的预算差异分析,降低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五)财务人员缺乏投资后增值服务理念

投资公司除了投给企业资金还要输出增值服务,被投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薄弱,关联交易多,缺乏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需要专业化的财务服务和融资平台的支持,而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投资增值服务的理念,无法提供良好的财务增值服务。

三、加强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

投资企业应在具有最高决策权的机构争取一席之位,致力于健全公司治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能达到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并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达到科学、高效地决策、执行和监督。例如,通过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对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公司章程和基本规章制度进行表决;董事会或股东会对被投资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行使表决权,确保投资项目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监事会对投资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的监督作用,对重大事务发表客观、公正的意见,从而达到优化公司治理和完善监督机制的作用,以实现公司及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二)推行投资项目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被投资企业明确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有利于投资企业监控投资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

投资企业应对投资项目采取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被投资企业编制年度预算,细化投资目标,制定相应的财务指标和考核体系,形成年度经营目标,而年度经营目标必须经董事会、股东会决议通过。投资企业财务人员通过获取被投资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执行状况、预算分析,宏观分析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实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委派专职的财务总监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进行监督,保障投资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安全性;对被投资企业投资、融资、担保、抵押等重大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做好项目投后财务分析报表,建立并完善投资项目财务数据库,定期汇报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履行财务监督职能。

(四)提供良好的财务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日益成为投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人员应建立“资金+管理+服务”的财务增值服务模式,协助被投资企业投资理财,规避风险,提高收益,如利用自身金融网络及良好信誉,协助被投资企业再融资,吸引新投资伙伴,协助企业以提供担保形式向银行贷款,协助企业进行重组、并购以及制定上市计划等,从而实现投资项目的顺利退出。

(五)加强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团队建设

高素质且管理得当的财务管理团队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风险意识。

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投资的财务分析制度,对投资项目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完整、有效的分析和考察,为高层决策者做出客观、科学、具有前瞻性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在投后管理阶段,财务人员应运用专业知识控制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监督投资项目的安全有效运行,防控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点。最后,投资退出、分配收益阶段,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公司战略、经营管理、财务金融等多方面的综合专业知识,在相关投资、融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确保投资收益实现预期目标。

四、结语

财务管理贯穿投资项目立项、实施和退出的全过程,对有效规范投资项目的内部管理和科学监督投资项目经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企业应充分重视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达到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实现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的合作共赢。

(作者单位为常州市鸿泰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 2016.

[2] 王文欣.基于投资型企业对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5.

[3] 周丽娜.浅谈投资型企业对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J].财会研究,2013.

第5篇

关键词:能本管理;创新;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28-02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企业要保持稳步持续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而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有待开发的重要资源。加强能本管理就是注重管理和科技两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成为进行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原动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能本管理”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也逐步深化,经历了从“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的发展阶段。“物本管理”仅把人视作工具和机器,通过严格的制度,以控制与约束来达到管理目标。这种管理虽具有定量化的特点,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美国乔治・埃尔顿・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发现生产效率与人的所处环境、心理因素、生活状况有着密切关系。认识到企业的主、客体都是“人”,于是确立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企业管理便从“物本管理”上升到“人本管理”。但“人本管理”并没有确立人的能力在主体性价值中的核心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的知识的多与寡、素质的高与低,决定着科技创新高、精、尖的程度。人的能力成为生产的第一要素,于是便确立了以人的能力作为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与核心的“能本管理”新理念。著名资源管理专家戴夫・乌里尔克指出,“能本管理”是新管理哲学的基本点,即通过能本管理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能本管理”本质内涵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内核,实现人的能力价值最大化,促进生产力高速有效发展,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二、优化“能本管理”系统,构建科技创新机制

“能本管理”是一个包括管理思维创新、管理行为改造和管理效果追求三大内容的复杂系统。为使系统达到和谐统一,就必须优化系统结构,将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重置、重构,构建培能、用能、激能的创新机制。使系统更加协调、有序、高效,实现系统1+1>2的效果,使之发挥更大效能。

1.优化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宏观规划。企业为持续有效发展,必须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洞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以超前思维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实际,按照“专业化、高科技、国际化”的原则要求。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发展方向进行的整体筹划。确立完善科技创新的定位、范畴和企业发展愿景。企业根据这一未来发展的宏图蓝本,进一步加强“能本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科技创新。通过科学预见、情景分析、技术预测、项目组合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对资源进行重置,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确保科技创新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2.优化科技创新人才体系。科技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必须优化创新人才体系。在选人上: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企业要以多维的视角,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杜绝“任人唯亲” 、“近亲繁殖”、“官位优先”等腐败现象;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因人设岗、人情关系等旧习陋俗的干扰。在用人上:坚持以能为本,“求才不嫌多,育才不惜金”;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到“各尽其能、各尽其才、各尽其用”;优化人才结构,谋求人才的科学配置,优势互补;实行责权利相称,薪酬支付相对应的奖惩激励政策,形成“重能力、讲贡献、论业绩”的用人长效机制,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在考绩上:坚持“用人不求全,失误不追究”的原则。对确有能力,偶然失误者不要求全责备,要因势利导。要鼓励他们善于尝试,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把教训变成经验;鞭策他们要善于钻研,增加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人才,掌握一流技术,开发一流产品,造就出一流水平的企业。

3.优化科技创新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戴夫・乌里尔克曾提出“能本管理”一个代表性公式:“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这就是说,投入程度对于开发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投入程度”与创新文化氛围密切相关。环境影响到人的行为链的每一个环节。这正所谓“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改造人。”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培育员工一种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忘我拼搏的企业精神。它是一个企业群体自觉形成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为核心构筑起来的基本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所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和原动力,能有效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所以,要实施科技创新,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浓重的创新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增加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程度”,全身心地为实现企业创新目标而努力。

三、强化“能本管理”功能,构筑科技创新平台

一位世界著名企业家曾断言“企业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因此,企业要创新,就必须强化“能本管理”的功能,构筑科技创新的平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占据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1.成立科技创新机构。根据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企业要进行科技创新,必须成立相应的创新机构。如日本大企业几乎都设有自己的研发机构。韩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使企业研究所由原来的几十家猛增至数千家。这些科技创新机构,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本国实际,明确科研发展方向和科技攻关重点。如:美国重点加强对信息技术、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的突破;德国明确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领域;韩国把科技开发重点放在发展智能机器人、新一代半导体和未来型汽车等十大高技术产业上;印度确定将微电子、超大型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等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要实施科技创新,也必须成立相应的机构。根据世界创新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科技发展战略;加强统筹谋划与宏观管理,引导企业短、中、长计划的实施;对重点领域和制约项目的“瓶颈”技术实施重点突破。根据创新需要,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产业资源,推动各种创新要素的组合。适时推广世界先进技术,交流经验,培训科技人员,及时对科技创新所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指导和集体攻关,以确保科技创新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2.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服务于、辅助于创新任务实现的管理制度;是科技创新运行程序和管理同时进行、同时运作的一种制度。因为,管理和创新运行程序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制约,互为表里、互为补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在其实施过程又具有其运行的统一性。也就是说运行程序中有管理;管理过程中有程序。如,科技项目的开发管理中就包括:项目开发可行性报告程序、技术开发程序、样品试产作业程序、新产品验收评审程序、新产品投入市场程序等。如在创新运行程序中,就有项目开发管理、项目用材管理、项目流程管理、产品生产工艺管理、风险管理、环保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所以,健全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是管理与创新运行程序的结合;是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的组合;是将企业管理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配备、生产要素的有机集合。在生产运行中实现管理和创新程序的和谐统一,使其具体运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运用先进理论和方法科技攻关。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对世界20万个发明专利进行深入研究,创立了“TRIZ理论”。后经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现已发展形成“WOIS理论”、“PI理论”、“MIS”等理论集成,成为引领世界科技研发的一套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核动力研究所以及某飞机研究所引进此体系,分别在“锆点火药”、耐高温高压绝缘材料、“拖曳式诱饵结构设计”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中兴通讯公司曾一举攻克了21个技术难题,6个项目申请了专利。

除这些先进理论集成外,世代中外科学家还创立了300多种“创新技法”,并取得创世纪的创造发明。如电子之父、电磁学奠基人英国法拉第和美国的爱迪生运用“逆向异想法” 分别发明了直流发电机和留声机;发明家贝尔和莫尔斯运用“移植法”,分别发明了电话和电报。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利用“接近联想法”,发现了“核能”;前苏联科学家运用“相似联想法”,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通讯卫星。

著名学者阿瑞曾提出:“人的潜在的创造力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型能源”。 特别是随着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中国广大科技人员一定能面向末来,抢占先机,自主创新,攻克具有科学前导的核心技术,为提高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群山,梁媛媛.企业管理的新发展[J].经营管理者,2005,(10).

第6篇

摘 要:提出通过立足于教师实际项目构建的产品原型为起点,组织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从产品开发到维护的各个阶段,结合市场服务的产学机制,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产品原型;市场服务的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113014),地方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09006);重庆理工大学校级项目(2009006),结合工程认证,创建新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范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与物联网;黄贤英,女,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徐世军,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技术。

1 现实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个普遍现象,即那些从一、二年级就进入机器人实验室或者创新实验室学习的学生,都可以在毕业时做到轻松就业,并且就业质量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毕业生在企业里实习的阶段,是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迅速提升的阶段。结合教学分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际案例分析。学生难以将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大量平淡枯燥的代码迅速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疲于应付,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 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尤其是应用的连贯性)不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零零散散,完成的实践性任务都是小的程序段,从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清楚所学知识如何运用,忽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实践课程的考核不够科学,实验素材脱离实际应用环境。

在教学上不容乐观,而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老师们为企业开发的软件和产品(横向项目)在教学上只是改成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小的题目,以产促学和以学促产均存在巨大的落差。

既然老师为目前企业和市场能提供IT服务和产品,未来学生也要求能为企业和市场开发产品,我们何

不通过直接引入市场服务的机制,沉淀和完善现有的产品,积极转换产品原型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提前进入基于“产品”的学习,结合“产品”的推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基于产品的服务市场的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也为老师完善了产品,有利于下一次的横向项目的竞争和教学资源的优化。

2 改革思路

产品原型是改革思路的核心,采用老师服务企业的产品,原因是基本质量有保证,又满足目前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这样的起点,当被抽象为产品原型和解决方案时,能被市场其他企业认同,有进一步推广的可能。

这样的产品原型转化为教学资源,无疑能把老师、市场、学生有机联系起来,当每一次被市场化的时候,就是一次教、学、研的良性循环。

通过针对计算机专业同学的创新试点,我们认为创新模式至少应该包括:

1) 整合现有的师资队伍已经开发的产品项目,参考IT培训机构的做法,完成多个“产品线”的教学案例的开发,开放教学资源的建设,鼓励学生参与提问和问题的解答,鼓励学生参与资源建设,用学生的视野补充和完善产品原型的教学。

2) 打破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情况,从大三学生中选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老师重点培训后,鼓励低年级同学参加,让学生带学生,形成学习型团队,熟悉“产品”使用的开发语言、工具和环境,按要求逐步提升,保证四年下来让学生熟练掌握1~2种流行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完成对“产品原型”修改,拓宽实际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 用市场的手段推动教学,将目前的产品原型提供和展示出来,专人负责低成本或者免费提供给中小企业使用,对于成为用户的企业,进一步开发其需求,提供后续相应的低成本“定制”开发服务,在老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团队完成。

4) 模拟IT公司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充满成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学生拥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团队和教学有力的推进器。

2009年以来,我们不断梳理现行的项目产品,同时也通过综合课程设计,让同学完成作业到作品,作品

到产品,产品到商品的市场转换过程,从一个产品到多个产品,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思想,在专业多个方向下完成多个产品原型的改造[1]。与此同时,加强基于产品线的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在教学上,注意相应的阶梯,一开始树立学生的产品意识,让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一开始就能结合实际的产品,从感性到理性,深入学习,完成对产品的开发过程,检验了各个专业知识点,具备了一定的开发体验,同时对IT公司的运作及产品研发流程包括项目管理有一定的经验。

3 具体措施

3.1 在专业方向上充实产品原型

以老师开发的产品为基础,在计算机专业方向上完善和充实作品原型或产品原型。如表1所示,要求学生掌握和逐步完成产品开发。

表1 方向、产品原型对应情况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不断将市场服务的产品放进来,也可以将市场上流行的软件通过学生,以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过程逐步完善,创造性的让同学完成作业到作品,作品到产品,产品到商品的市场转换过程,沉淀为原型和教学资源。

比如,我们在XX单位财务监管平台(WEB)项目中,教师将项目分层分块,具体分解为财务预算模块、网银展示模块、报销管控模块等,从技术上分为了二层开发模式、三层架构、以及Webservice,AJAX技术等,并将每个模块中的功能分为具体的功能小模块,可以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完成和学习,并在学习之后可以完成相近的其他的模块。

3.2 以市场服务为动力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市场都是持久和创新的保证。产品原型或作品原型仅仅是目前服务的起点。IT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教学资源的与时俱进,都必须采用市场推动的机制。通过积极将

产品原型与市场对接,无论是通过校企合作,同学或老师的宣传,无论是免费提供或是低成本服务社会企业,目的都是让老师――企业――学生联系起来,企业使用了产品,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机会,未来就可以服务其进一步的需求,也提供了一个行业应用的窗口,也进一步得到新项目的机会,同学得到了多层次的实践机会和开发锻炼,也促进了沟通能力、研究能力、服务能力上提前与产业接触,学习就是服务社会,就是服务企业、服务市场。

对于产品的企业用户,采用了对应的服务模式,刚入门的学生负责基础的培训,到企业去体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对应企业的问题解答,更高层次的学生们完成需求的采集分析,与老师完成可行性报告等等内容,进一步可以完成代码编写,产品设计完成、测试检验和培训等工作[2]。

比如,上述的XX单位财务监管平台(WEB),实际开发周期近一年,分别有四个年级的多达12名同学进入开发团队,项目初期由高年级的同学进入进行

开发,中年级的同学完成相近的模块以及测试工作,大一的同学帮助完成文档、培训手册;在项目过程中,初步培养了2~3名初级的项目主管,4~5名代码级程序员,3~4名按软件工程要求的文档编写人员。同时根据XX单位的应用实际要求,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技术公关,在系统采用目前市场上较新的技术,提高了团队整体的技术水平。

3.3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要积极转变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在教师团队中逐步过渡为能面对市场挑战的工程师,能带领学生学习攻关的教练。有了产品原型基础和市场服务的起点,不断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团队,部分教师还可以承担市场分析推广的“先行兵”。

创新模式的建立,将积极促进“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同时也将积极带动老师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应用,促进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

在XX单位财务监管平台(WEB)中,项目团队中有一位老师虽然从来没有使用过C#开发工具,但是经过项目近一年的开发时间,已经完全掌握了本开发工具的使用,并熟悉了Vs2010团队开发模式的使用,完全可以指导同学的学习和实际开发。

3.4 促进学习主体的转变

目前大学教学的现状是以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是主流。通过市场服务机制的引入,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学习的目的,老师不是标准的提供者,促进学习角色的重定位。

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说“教育必须培育人的

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

当学习方式由“考试模式”进入到“工作学习”阶段,学习的许多模式变得更为重要。大学不再是教会知识的地方,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基于产品原型,学生可以由感性开始,由整体开始,再进入具体的,抽象的学习,符合学习的规律。通过团队的建立,使各个年级的,各个学习阶段的同学可以更主动和自由的方式获取学习的成就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方式,为不少同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在XX单位财务监管平台(WEB)项目中,学生被分为了相应的财务预算组、网银展示组、报销管控组,由技术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并直接面对XX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工作体验。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完全转换成积极学习、努力工作的“员工”角色,促进了学习主体的转变。

4 结语

计算机应用型培养充分结合市场、产品以及服务的因素,有效结合科研,参考公司培养毕业生的模式,用产品原型转换为实践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市场服务为驱动,使得教师和学生角色主动调整,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在我院多个教研项目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上得到了有益的补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些思路的指引下,最终形成充分结合本专业和各自高校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贤英,刘恒祥,范伟.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34.

[2] 范伟,黄贤英. 大学计算机教育中的工程素质培养[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3):163-166.

Reflec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nnovation

FAN Wei, HUANG Xianying, XU Shiju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第7篇

论文摘要:创造自主学习理论与专业技术氛围是目前高等院校实施与改进实践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坊为例,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式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取得的效果,并总结工作坊现存的不足之处。

论文键词:自主学习;工作坊;效果;不足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监控、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形成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调查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普遍偏低,主要表现为学习方法不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弱、工艺能力和工艺优化能力与理论结合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氛围不浓厚及自主学习条件不足。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作

2010年年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工作中。“工作坊”就是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技能、体验职业氛围及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目的的新型实训场所,是学生进行课外工作实践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场所,同时也可作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教师进行技术研发提供项目设计和制作平台。

(一)工作坊的组成

工作坊以项目团队为单位,项目团队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自愿组合而成,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技师,均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二)工作内容的确定

工作坊的内容以项目为核心,项目的题目或由指导技师给定,或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写出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经项目审核小组审核,审核通过的作为工作坊项目开展活动。

(三)工作坊的管理方式

工作坊的运作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自主选出项目组组长、副组长,明确分工,并自主完成项目资料收集、项目策划、制定技术方案、拟制项目计划书、技术设计、加工制作、成果评价、成果等各个过程。项目进行中的资金管理、进度检查、会议和讨论安排等事务均由学生自己完成。

(四)学生自主实践的运作

在活动中,学生凭个人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自己所要制作的物品,利用课外时间进入工作坊从事设计、制图、加工制作、装配调试和修理。

每一位使用工作坊设备的人员必须接受不少于3小时的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操作技能培训环节。学生进工作坊凭学生卡登录,凭实践卡进行活动。经过工作坊培训并能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达到一定的活动时间并能独立制作完整作品,经指导教师考核认定后可以计算公选课学分,毕业时还可以获得实践经历的证明材料。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一)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工作坊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坊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使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的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工作坊工作的推进倡导校园“无界化”理念,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组合,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领域知识,为学生提供“文(科)工(科)交叉,多元发展”的平台。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主完成项目开发、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等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的开发,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避免出现我行我素的“人才”,提高了学生组织、交流、协调能力。

(三)发现人才、储备参加技能大赛人才

在每期的项目开发过程中,都会有十分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些优秀学生将作为工作坊的指导小老师,负责指导下一期的学生,并作为科技大赛储备人才。其中“机械手的制作与操作”工作坊的同学在参加2011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机器人”项目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工作坊的同学在参加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些参加大赛的同学都是在工作坊的学习选拔中发现的优秀学生。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可喜的成绩,都是学生平时通过在工作坊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不断学习与磨练的结果。

(四)为教师科技研发提供平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工作坊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科技研发的平台,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发现了现有产品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并将这些不足作为技术难题攻关,这为教师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教师在工作坊中同学生一起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操作的场地。

三、工作坊存在的不足之处

工作坊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工作坊的指导老师由专业教师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担任教学任务,由于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指导教师不能将全部经历花费在工作坊的指导工作中,虽然工作坊配备了企业技术兼职人员,企业技术员由于工作原因也不能随时指导学生,因此学生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时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影响工作坊项目的进度。因此工作坊还需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

(二)由于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遇到的许多实践操作方面的难题有时也无法解决,从而影响工作坊的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还需要经常到企业实践,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在开展工作坊项目时,学生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有些同学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依赖老师、其他同学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工作坊的开展还应考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配任务方面应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其长处分配不同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有些学生做事虎头蛇尾,在工作坊的前期工作开展中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后期项目的开展中,没有持之以恒的缺点渐渐暴漏出来,不能很好的完成组长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工作坊在今后的建设中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