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4:31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深化分级管理模式
分级管理是农村学校管理有效执行的基础,因为农村学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而分级管理、校长全面负责的管理体系,可以极大地提升领导效率。
2.人文化和制度化相结合
在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管理的对象始终是人。所以,管理教职员工必须以尊重和信任他们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体系。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严肃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人情关怀;在刚柔并济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以管代监的效果,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加强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基本由教师的素质决定。因此,在小学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教师开展相应的骨干、班主任等教师培训。首先,小学学校应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道德提升和政治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在专业能力方面,要加大对相应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培训、讲座等活动对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说课水平,制定完善的评测体制,在教师中形成完善的互学、集体学等学习模式,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推动教学观念的改善。
2.突出质量,严格常规化管理
教学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有序管理是学校高质量管理的保障。因此,对于新时期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必须制定专业、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教学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各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相关情况,制定一套宽松结合、灵活调整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教学质量。其具体措施包括:评、测、教、备等内容,不断指引教师规范自身行为,指导工作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的备课工作,不但要确保其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还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确保其符合“五备”标准———备学生、备教材、备作业、备学法、备目标。同时,还要坚持一定的“日日清、堂堂清”工作,用拓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办法。
3.立足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科学化的教学管理,都是为了实现高效、低耗的目的,“向科学管理要质量”便是这个道理。有效教学管理就是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随着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现代化也在加快。然而,多数农村学校在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沿袭着传统模式,并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譬如:管理流程有间断,不连贯;管理内容粗线条,不精细;科研工作浅层次,不深入;奖惩制度有缺陷,不完善;聚焦课堂较被动,不到位等。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就再一次突出地摆到了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教学管理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要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树立优质高效的效益观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正是效能准则所强调的。因此,有效教学管理就是要追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让学生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应体现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现教学管理的优质高效。建章立制,规范教学行为在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减负增效”的工作意见,明确了各项工作要求,确保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并严格执行课外书面作业量规定,严禁违规使用教辅用书,坚决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要求。同时,要狠抓过程管理,通过听课、学生问卷访谈、年级调研等方式,及时把握、调控各科教学动态,确保“减负增效”要求到位、有效、不走样、不偏向。
聚焦课堂,开展有效研究
“专题性”研究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提炼,形成研究专题,教研活动与小专题研究相结合,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围绕专题开展交流、讨论,在不同教师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共享资源,拓宽思路,提升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笔者所在学校数学组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研究》、语文组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英语组的《小学英语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等,以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同课异构”研究同课异构指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这种“同课异构”的校本教学研究贴近课堂教学实际,转化的是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与行为,不是做课秀。将新课程的精神与理念融合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与实践中,让教师群体自我实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而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课堂行为进行反思。“跟进式课例”研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先采用“各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然后,再由一人主教、教研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大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修改之后再次讲授,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这样的研究过程,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个体的业务水平,而且为教研组的工作开展提供了积极探索的模式。
搭建平台,促进专业发展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教师需求的关注和成长的规划正在被努力地追寻和培育,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设计了《珍珠湖小学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袋》,分“我的基本信息”“我的成长计划”“我的教育科研”“我的工作成果”等四大方面,它记录着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三年发展计划,所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收获与困惑、感悟与感动、知能与情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引导教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自己及同伴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多进行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开展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互动,有效研究”“弘扬人文科学,倡导有效教育”“一课三练”等为主题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研究发现,在教学上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出经验,提高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师生交往与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八一爱民学校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是一所由原来9所村办小学撤并而成的联办小学,包括附属幼儿园,师生共计500余人。人多了,后勤工作也就更加纷繁复杂了。特别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对后勤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加强后勤队伍的思想素质建设和业务能力培训,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是学校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一是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学校经常对后勤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师生有着直接影响,意识到后勤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工作中处处体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功能。同时,学校尊重、关心、爱护他们,激励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好,使他们在岗位上感到责任感、成就感,从而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二是加强后勤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学校积极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让他们学习锅炉、机械的操作,电气设备的运用,烹调技术的提高,以及食堂操作流程,食堂財、物的管理,努力提高各项岗位技能,为师生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师生生活环境
有了一支好的后勤队伍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生活设施和环境,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近几年,学校在红安县教育局的关怀下,一是引入县能源办20万元资金新建学生食堂九间;二是再次得到后期援助资金30万元,新建一栋学生宿舍楼;三是政府投入100万元,扩建学生餐厅250平方米,装备了食堂所有的设备;四是新建门卫室,实施门卫管理制度,保障了师生在校的安全;五是校园实现全部硬化、绿化、美化,现在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生生活其间,乐在其间。
三、加强后勤制度建设,规范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具有复杂性、琐碎性的特点,要想把后勤工作真正抓好,必须加强后勤制度建设,让制度管人、管事,让制度规范后勤工作。首先,学校制定了食堂从业人员管理的“三个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根据后勤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岗,并安排岗位培训,每个后勤人员各负其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二是服务承诺制。后勤人员签订服务承诺书,主要是对师生生活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保证。每个学期结束,师生代表对后勤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扬、奖励,对成绩不足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调岗。三是责任追究制。学校实行“一岗双责”,对后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违反操作程序、、脱岗等行为,给学校和师生造成重大损失的,既要追究岗位责任人的经济和法纪责任,又要追究后勤管理者的领导责任。其次,制定后勤各项相关管理制度。如《门卫室管理制度》《领导、教师值日制度》《学校24小时巡查制度》《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卫生管理制度》《预防传染病管理措施》等,保障师生在校的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等,保障师生个人利益和福利待遇不受损害,使学校经费支出更加合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向前发展;《值日领导、教师陪餐制》要求领导、教师同学生一起用餐,既保证了饮食质量,又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各项制度的建设,真正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处处有服务、责任有落实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服务质量
在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方面,重点抓三个环节,即“三查一教一罚”。三查是:一查个人卫生,要求人人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工作服。二查环境及炊具卫生,环境卫生采取“四定”的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用具实行“四过关”,即洗过关,刷过关,冲过关,消毒过关,同时要求用具摆放整齐。三查食品卫生,从原料采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着手,杜绝有毒、有害、变质、过期食品进入校园。一教一罚,就是每日进行三查记录,对违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然后按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学校还做到“五坚持”“五不准”。“五坚持”,一是坚持校委会值周领导和值日老师陪餐制。每次开饭前,校委会领导和值日老师试餐确认无误后方可食用。二是坚持开启“放心一周”评比活动。三是坚持时时保洁制,每顿进餐后,食堂值班人员迅速将食堂彻底清扫一次,时时刻刻确保清洁。四是坚持每周一次消毒。五是坚持食堂工作人员每学期集体学习一次《食堂卫生管理》《菜肴烹饪知识》,确保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五不准”,一是严把进货关,不准购买无证商贩的原材料和劣质菜。二是坚持生熟分开,不准把生食和熟食放在一起。三是不准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上岗。四是不准未体检人员及教师进操作间。五是不准食用剩饭剩菜。此外,严格把握食堂“五关”。一是严把采购关,凡是食堂供货商必须提供正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二是严把食品入库、出库验收关,凡是证件不齐的商家坚决拒绝,凡腐败变质的食品一律不得进操作间。三是严把蔬菜摘洗浸泡关,凡植物类蔬菜必须按要求浸泡且反复清洗。四是严把食品烹饪关,只要是动植物食品必须煮熟烧透方可销售。五是严把食品出售关,确保餐具彻底清洗,确保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五、加强财务廉政监督,树立勤俭办学思想,推动学校工作向前发展
后勤管理涉及师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坚持勤俭办学是学校后勤工作的方针。学校加强财务管理,从实际出发,处处精打细算,做到合理开支。积极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后勤廉政监督,让每个后勤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用制度和程序来强化勤廉意识,规范办事行为。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道德观,发扬勤俭节约、勤俭办学的优良作风,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六、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的农村小学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有更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来保障农村小学的安全。
二、农村小学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方法
1.农村小学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农村小学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农村小学在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保护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要时刻做到以人为本。财产可以再生,而生命一旦失去将无法挽回。当财产安全和师生的人身安全同样受到侵害时,我们首先必须要选择的就是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第二,遵循预防为主原则。农村小学在学校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事先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预防措施,从而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如果没有事先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我们很容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下手,更无法有效应对。第三,遵循综合治理原则。农村小学在学校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综合治理。诸如,学校的火灾隐患、偷窃事件、食堂食品安全以及校外人员的校园入侵等。对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各种问题必须要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2.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做到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对农村小学来说,要想真正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之后,学校安全管理的各级人员才能够真正用心做好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上至校长下至我们的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对学校的安全负有安全职责。因此,建议有关学校安全管理的各级人员必须要签订安全责任状,担负起自身应有的安全职责。一旦学校发生安全管理事故,相关责任人必须要负全责。诸如,如果班级内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班主任必须要负全责;如果学校发生外来人员偷窃事件,学校保卫人员必须要负全责;如果体育课堂上学生发生严重的运动损伤,体育教师必须要负全责。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我们的相关管理人员必定会恪尽职守,严防可能发生的安全管理事故。目前,国内很多农村小学均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安全管理成效。因此,这种做法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第二,增强安全管理教育。实施安全管理教育是增强农村小学安全管理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农村小学过分注重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对于安全教育却鲜有涉及。有的农村小学虽然订有安全教育课本,但是却把它束之高阁,仅仅要求学生进行自学。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是不合格的,有待完善。事实上,农村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途径有很多。诸如,在每周一的全校师生大会上,我们可以实施相关的安全教育;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实施相关的安全教育。除此之外,我们农村小学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安全教育讲座,对师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还可以开展一些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对师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对于我们的师生来说会在内心深处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一旦发现相关的安全隐患也会立即警惕起来。这对我们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第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农村小学要想做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提高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帮助的。诸如,可以建立完善的门岗值班制度。对门岗守卫人员必须要求他们二十四小时值班。对不是该校人员进入该校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一旦发现有任何可能侵犯学校安全的隐患存在,必须要严格禁止相关人员进入校园之内。又如,学校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校园巡逻制度,巡逻人员主要由学校保卫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每天必须要定时和不定时对校园进行巡逻,一旦发现有任何安全隐患,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再如,学校必须要求各学科教师以及班主任严密观察班级内可能发生的安全管理隐患,一旦发现必须要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上述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障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一把利器。因此,我们农村小学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对相关的制度必须要进行细化,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四,增强硬件设施建设。事实上,由于处于农村地区,我国很多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硬件设施都是非常不完备的。因此,我们的农村小学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安全管理硬件设施建设。如在学校围墙、大门口以及校园的各个角落必须要安装一定数量的摄像头,供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全方位对校园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问题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快速解决。又如,很多农村小学连围墙都没有,这些学校必须要尽快砌围墙,以防出现外来侵犯校园的安全事故。再如,农村小学可以为相关的保卫人员提供一些必备的安全管理设备。例如为保卫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强光手电和警棍等,从而保证校保卫人员更好进行安全管理。除此之外,上级相关教育部门也应该对该问题重视起来,加大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硬件设施的投资,不断提升农村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五,打造学校安全文化。除了上述几点,打造学校的安全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小学可以在校园的各个醒目角落张贴巨幅标语,如“校园安全,人人有责”,“让安全隐患远离校园”等,时刻提醒学校的师生要注重学校安全。另外,学校还可以打造一个长期存在的安全管理宣传专栏。在该专栏内可以宣传学校安全管理重要性的相关内容,可以宣传国内最新发生的学校安全管理事故,可以宣传学生自我保护的相关方法等。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安全管理演讲和辩论活动,通过演讲和辩论活动让师生明确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的重要性。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学校师生的整体安全意识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提高我们农村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希望我们农村小学在学校安全文化的打造上多下工夫,在校园内建立一个优秀的安全文化。第六,增强学校之间交流。为了做好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学校还应该积极做好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交流双方优秀的安全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性。诸如,校际之间可以经常举办安全管理实践活动,进行安全管理实践演习。在演习的过程当中学校双方积极献言献策,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供双方参考。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经验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学校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有助于有效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经验。
三、结语
一、农村学校基础落后,管理需优化
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不强,要实现比城市学校还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倾斜支持之外,更主要的是要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靠管理走捷径、求突破。
农村学校生源整体上不及城市学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优厚的条件,但是农村学生肯学习能吃苦,农村教师更朴实好激励,所以农村学校只要优化管理,把这种后天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农村学校的校舍、场地、教学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硬件并不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条件,尤其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决定胜负的主要还是软件,是学生的学习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寒门出贵子,穷校也可以出状元、出名师,所以我们要优化学校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校风正业精秩序井然,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谋求发展。
这几年,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财力,显著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随着中央支农精神的贯彻落实,农村学校还会迎来更多的资助与支持。国家的初衷是要给农村学校打“强心针、催长剂”,希望农村学校补足元气抓紧发展。条件好了、钞票多了,更要优化管理,将优厚的物力支持与优质的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的强势崛起。
二、农村学校教师不稳定,必须解决
农村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一个学校的水平,决定于这个学校教师的水平。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才会提高,才可能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当前我们农村的教师状况却令人担忧。农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教师流失严重,给农村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本属正常,但存在于农村教育中的只有上流没有下流、高素质教师上流一般者不流的现象则属畸形。农村学校中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或被县城学校的领导相中,或是通过一定的人情关系,调入县城。拿我在的学校为例,每个学年结束时,都会有教师调入县城,这些走掉的教师,大多是经过了几年实践锻炼的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年龄都在35岁以下,又以紧缺的科目如语文、英语、数学教师为主体。他们的流失,无论从业务上还是从学校的社会影响上,都是对我们的打击。对这些要流失的教师,我们想留都留不下,留不住。原因如下:1、县城学校优厚的待遇是我们不敢留。2、追求生活上的方便和家庭的结合我们无法留。3、政策导向的偏差使我们留不住,农村教师的流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师不足导致学校并班,因而各校大班频频。班组学生人数过多,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一方面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学质量出现滑波,双差生不断出现,辍学人数有增无减,给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达标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因为流失教师大部分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而留下来的教师一般年龄较高的本地教师,一方面教师兼种田,学校家庭两头顾。另一方面知识陈旧,思想僵化,信息不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农村教师的稳定问题必须解决。
三、“留守生”问题需社会动员综合解决
随着农村流动人员的逐年增多,留守儿童的在校生中的比例也在年年增加,留守学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生问题亟待解决。“留守生”大体存在如下问题:
3.1生活中缺乏亲情,心理健康令人担心。
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者在城市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想让子女将来在城市体面的生活。然而背着父母希望的孩子比背着孩子的父母更辛苦更沉重。这种过高的期望使留守学生产生了沉重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成绩上小小的下滑,在他们内心也会掀起惊涛骇浪,产生很强的愧疚感和负罪感。加之由于经济原因,民工回家次数很少,一次次许诺回家,一次次让学生伤心,一次次扼杀亲情。有的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也不懂得亲情抚爱,由于教育能力和通讯资费原因,在与学生通话中,无非是问一下考试情况,叮嘱学生几句,许诺带些什么物资,很少听听学生心理期盼。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身心成长无法得到父母引导和关心,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
3.2学习中缺乏家教,学科成绩令人担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外出了,孩子也就失去了最好的老师。没有父母督促,精力投入少,学习态度差,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全靠教师分给百分之几的责任心,少数学生厌学、迟到、逃学特别令人头疼,也有多子女家庭,父母外出,年龄大的留守儿童还得照管弟弟妹妹。
3.3寄人篱下从属别人,身体成长令人忧患。
疼爱子女莫于父母。寄居的“留守学生”,其生活习性,饮食冷热、营养调配、味口矫正、膳食多少等都得从属于别人,天气冷暖变化带来衣物增减,昼夜长短变化带来作息把握,年龄增长带来青春发育变化等等,很难有父母一样体贴入微,还会慢慢积攒一些疾病,甚至产生终身遗憾。同时,作为祖辈或叔辈,大多要监护多个“留守学生”,就更是“众口难调”了,不能满足每个儿童的生长需要了。
3.4监护中缺乏责任,其效果令人恐惧。
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学生有近一半由祖辈监护。由于精力、体力、知识能力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浅层关怀,满足于“孩子喜欢”、“不出意外”;也有的监护人出于情面接受留守学生家长委托,抱着“别人的孩子深不得浅不得”的思想,迁就放纵;孩子带着“看别人眼色”和贪玩心理,采取回避躲让,难以沟通,甚至对监护人态度冷漠。监护职责浅层化,不能提供亲情交流环境,和家教的温暖氛围,孩子的许多方面都不能得到满足,出现身体、心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方方面面的“发育不良”,甚至“畸型”。:
3.5学校安全责任突显,管理不堪重负。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年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一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职能的内容
(一)校长管理的选人用人职能
这是校长管理职能的核心。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来实现目标。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把他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因此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人的作用的发挥,决定着管理的效果。
(二)校长管理的组织职能
这是校长管理的职能中能动性最大的部分。组织就是系统的合理结构,系统的合理结构能使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获得新的质,能放大子系统功效,使整体功效大于各子系统功效之和。校长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充分发挥组织的职能作用,使各个组织的功效成倍地增长。
(三)校长管理的控制职能
学校管理是一个过程。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稳定、不平衡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为了保持过程的稳定、随时纠正不平衡、保证管理过程按计划进行,必须进行控制。控制是校长必不可少的职能。
(四)校长管理的领导职能
校长要做好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的高效率,除了要行使好前述四个职能外,还必须行使好领导职能。领导职能就是把上述四种职能统一起来有效发挥作用的职能。
二农村校长管理创新的对策
农村学校大都处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里没有很好的教学设施,孩子们很渴望受到教育,他们非常淳朴,对于物质条件没有过多的追求,精神食粮自然就成为了孩子们的最佳选择。因此农村校长特别要注重精神条件的构建,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一)善于运用精神鼓励
1学会赞美。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艾施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所需,那就是认可与赞美。”赞美能给人带来信心,能强化人们的行为,也能增强一个人的价值感。如果某种行为受到积极肯定和热情赞赏的信息刺激,那么人们就想把这种行为再做一次,多做几次,直到做得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农村校长对于教师的教学成果要多加鼓励,哪怕短短的几句话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会促使他积极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对学生的优秀表现也要关爱有加,适时地提出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思维的产生。
2对教师的创造性合理利用的气魄。每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多新奇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观点和看法,作为农村教学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农村校长不应该专断,扼杀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要善于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对于教师提出的教育观念要大胆地尝试,只有尝试后才会了解它的功效,促进其创造性地教学。
(二)加强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证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面对新课程,面对新要求,教师需要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因此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农村教师的存在现状有以下几点:一是数量相对不足;二是地域分布不合理;三是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四是教师的质量不高。同时农村学校的管理重视教师的日常工作,却忽视了教师的生活与发展;重视教师的使用,却忽视教师素质的培养;重视教师骨干精英的培养,却忽视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这些都加剧了农村教师发展的两级分化。因此农村校长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师管理观念,利用学校的现实条件,努力建构教师的培训机制以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扩大学校的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方面成都市的青洋区草堂小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草堂小学原本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学校,2004年自蓝继红校长任职后,经过2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把草堂小学打造成了一所优质的品牌学校,蓝校长认为学校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对教师的管理,她曾说过“老师还是那一群老师,学校还是那一所学校,但师德建设和队伍建设改变了老师的面貌,并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学校”。
从蓝校长的成功经验中可以发现农村校长在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这样几个对策:一是深切的人文关怀。农村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很在意被关注、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觉,这就要求农村校长对于农村的教师要有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二是在农村教师之间开展四课展示活动,即学年走课、一人说课、一人上课、全体评课四个环节;三是用一定的制度来规范农村教师的发展。
(三)深入研究与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问题学生逐渐增多是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探索新形式下适合农村学生发展的创新教育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农村校长必须全面深入研究与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以往的只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却忽视学生的创新性研究的管理倾向。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农村校长要站在历史的前沿,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价值取向,正确引领好学生的前进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奚亚英校长在对待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自1998年任职后,不断致力于学生的创新发展,并提出了1年打基础、3年争创实验学校、5年创特色学校的规划。2000年,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列入了政府的工作日程,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在2007年实现了湖塘桥中心小学从普通学校到省特色学校的跨越。当提及自己的成功管理经验时,奚亚英校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她把对学生的创新性管理比喻成“大雁的飞行”。
学校管理要达到最优的效率,必须重视被管理的对象,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农村校长要像大雁中的领头雁一样起好带头作用,只有这样雁群才能找到最佳的飞行线路、最佳的飞行气流以及最安全的飞行高度。同时农村校长要把自己融合在学生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切身体验农村学生的一切活动,才可以引领教育的大方向。朴素的人本主义管理的思想把管理定义为“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使管理活动焕发出生命力,领导者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农村校长的作用就是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地维持、调适不同的队形,而每一个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来适应组织不断变化的要求,以确保永远不落队。
(四)提升教育研究的管理创新能力,促进农村学校的科学发展
随着校本研究制度的发展,教育研究已成为农村校长谋求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教育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研究课题的能力。农村校长要能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选择、分析、讨论,确定适合本校研究的课题;二是研究的实施能力。农村校长要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合理地设计研究方案、全面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正确地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积极实行行动研究、正确地组织好学校各项研究活动;三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能力。农村校长要会用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经验总结等来表达研究结果;四是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农村校长要能营造环境,将学校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学校的日常工作常规和行为规范、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准则等。
(五)加强校长自身的个性化管理创新
校长的个性化管理是指一个校长在用自己独特、积极、健康的职业个性来成功地管理学校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管理风格。农村校长既要有独特的创新管理能力还要有独特的人格管理魅力。校长的创新管理能力是校长个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校长的独特人格管理魅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于无形之中影响着学校的师生。在实践办学中,农村校长必须充分展现自己在性格、品质、气质、修养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从而引起全校师生共同进取的意向和行为,促进学校教育创新性管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