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4:29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

第1篇

关键词: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工匠精神;教育创造

中图分类号:G711;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15-01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和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从而带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文章以15级计算机班班务工作为例研究中专学校德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渗透作用。

一、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是启蒙思想家魏源的一句名言,其思想精髓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工匠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当教师面对班级中的不思进取、不和谐、甚至违纪现象时,仅仅靠道理说服和纪律约束,往往起不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如果在思想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制造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渗透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

(1)开设讲座描绘前景、点燃激情。定期在班级解读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邀请已经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班级开设讲座,为学生描绘美好的未来,帮助学生点燃学习和生活的激情。(2)设置班级每日“六问”。根据学习生活实际,在班级设立每日“六问”:我是什么身份?这是什么地方?我来要干什么?今天干了什么?今天得到了什么?明天该干什么?(3)规范日记格式,细化内容要求。引导学生每天写日记,一要书写认真,将心静下来、把字练好。二要作为练笔机会,注意语言精美,同时规定书写内容和格式:首先回答每日“六问”,然后发现并记录班级里其他同学有哪些闪光点,比如讲礼貌、上课认真听讲、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实践课能完成优秀作品、座位周围全天整洁有序等。还有是否存在特别不和谐的现象,是什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改进等。第三,用几句话来描述自己当天所看的专业延伸书籍、资料和课外书的感受。周末回家时,要求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与家长谈心,谈学校生活、谈将来、谈家长工作的辛劳,并于日记中体现。(4)鼓励每个人按兴趣精修专业相关科目。计算机专业涉及的科目很广,教师可将边缘科目列表呈现于教室,将自己平时购置的相关书籍带至班级,并利用每周的兴趣活动课,将用相关软件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按兴趣精修专业相关科目。(5)积极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每个学生带一本散文书来班级交换阅读;班级每学期订阅两份报纸,这项工作由宣传委员负责;大课间组织各种球类、棋类、文艺类活动,这项工作由文体委员负责。(6)每日一生促膝交流。在课间,教师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目标为有的同学情绪低落或者近期表现优秀者、违纪违规苗头出现时、班干部管理出现瓶颈时,或者日记不能按要求书写的同学等。(7)创新地进行细致的卫生打扫。每个学生实行“各人自扫门前雪”并进行评比;值日生打扫公共卫生区域,负责8小时保洁制度;宿舍打扫效仿教室的打扫模式,由劳动委员和舍长负责。(8)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以来自新加坡的雷同学为例,新加坡对青年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并不矛盾,教师为其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比如经常与其谈心,弥补其暂缺的亲情;在办公室带他观摩各种应用软件制作的作品,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其下棋,让他与老师切磋技巧,引导他在班级发挥其棋艺的优势,带领一部分爱好者学棋;每天遇见他,首先跟他问好,培养其文明礼仪习惯。

三、渗透工匠精神的成效

通过已经毕业的学生开设的讲座,同学们心中慢慢开始勾画自己未来生活的蓝图,学习逐渐有了计划,并且了解了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外塑形象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语言文明了,见到老师有礼貌了,教室里全天保持整洁,不需要值日生不断打扫了。课间基本没人玩手机游戏了,因为班级里藏龙卧虎。比如雷同学组织象棋小组,跟随者众多,他找到一种从未有的自信,整天笑容满面,专业学习劲头十足,制作的PS作品发回新加坡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鹏同学组织羽毛球队于球场厮杀、蕊同学的吉他队收了几个徒弟、丽同学的手工吸引了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围成一圈,忙得不亦乐乎。早读课书声琅琅、午休时全部入睡、晚自习自动自觉地做作业,看各自选的专业书。

“工匠精神”是一种“轴”精神。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一年下来,班级硕果累累:团支书获得市“三好标兵”,班长被评为2016年度江苏省三好学生,运动会获得精神文明一等奖、入场式一等奖,班级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

四、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中专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才能打造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生存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就业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随之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1998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加之今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脱节。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而我国高校大多重视教育理论的灌输,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从目前看,我国高校计算机的课程设计多偏向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涉及相对较少。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市场往往需求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而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理论强,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造成了学生实践技能的缺乏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以致出现一些用人单位不愿额外投资培养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不切实际。

据2007年的一份就业调查显示,在地域和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经济发达地区、国企和党政机关仍是计算机毕业生的首选。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到经济发达和薪酬高的地区就业,很少有人愿意扎根基层、支援西部、服务农村,并片面认为学计算机专业的是高技术人才,去落后地区是大材小用,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在薪资待遇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月薪在一千五百元以上。由此看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就业期望值过高,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要求明显提高。

今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特别强调具有工作经验,这一要求使许多下岗单位的中层管理者与应届毕业生挤占市场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对于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实习经验大多是在电脑公司或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实践,如组装电脑、安装系统、组装网络等,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开发某个系统,他们的工作经验可谓十分匮乏。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要求无形中给许多毕业生设置了门槛。

(四)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

首先,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课时太少,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其次,就业指导专业化教师匮乏,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多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学生管理人员,平时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只是搜集一些就业信息,开展求职技巧培训工作或者邀请一些就业成功人士作经验交流,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指导。再次,就业指导的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许多高校在就业课程教法上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和教学模式,相对来说实践课时较少,因此难以从实践角度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

二、解决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紧跟社会需求,客观分析本专业的就业地区和市场需求,及时根据市场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高校要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实际,增加实践性强的教学课程,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同时,努力探索“高校+企业”办学新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专项人才,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场环境。

(二)更新就业观念,找准人生坐标。

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形势下,要帮助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一锤定终生”的就业观,引导他们在全面、客观分析自身性格、特长和能力的基础上,以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主动搜集就业信息和推销自己,不能一味地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待遇条件、工作地点等因素,而应该树立社会意识、长远意识。就业选择不能走极端,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从而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应该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分阶段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大一学生,可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心理测试、职业介绍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明确学习目标,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大二学生,在引导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大三学生,主要进行素质拓展教育,让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做好进入社会前的职业准备期的规划。对于大四学生,重点则放在提升求职面试技巧、进行模拟招聘训练、做好心理调试等就业指导上。

(四)明确自身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电脑打交道,进行人机对话,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在激烈的求职面试中,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人沟通能力弱,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平台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社团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口才,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其次,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便一蹶不振,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让其沉着、冷静、客观地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受挫后积极调整求职策略,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五)搭建就业平台,培养创业意识。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知识更新快、应用领域广的学科,学生只有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适应贸易市场的需要。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高校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在校内可以举办各种发明创造大赛,如装机大赛、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资格技能证书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以增加就业砝码。第三,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做好毕业生推荐工作。应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在用人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实际工作经验,还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甚至表现突出的毕业生还实现了在实习中确定工作。第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认真加强创业指导。学校应邀请成功创业校友、优秀企业家作创业经验报告会,组织学生到创业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教育学生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以激发其自主创业的热情。

(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效高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方法

我国的高校教育逐步普遍化,导致毕业生人数骤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和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速度不均衡有较大关系,印象因素也有很多,有部分社会经济原因,也有部分社会性质原因。有相关调查表明,目前的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水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趋势分布不平衡计算机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现代社会科技水平发展迅速,计算机专业中的各项分类也更为细致化。当代的计算机专业并非只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演化而来的深化培养。计算机专业就业趋势分布不平衡,软件设计、IT工程等行业的毕业生的毕业前景较好,但是其他大部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明确,导致每年有大批量毕业生面对就业局面非常迷茫。

(二)高校教学内容不符合行业发展现况计算机行业是一门对从业人员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综合型行业,因此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就要培养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学习,极度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就造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难以满足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难以适应该行业的发展现况。

(三)计算机企业的人员招聘要求较高计算机行业对工作人员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也较高。丰富的工作经验意味着从业者有较多工作经历,能够轻松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员工一入职就可以适应工作,可以让计算机企业减少培训员工付出的精力。因此,相关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工作时,相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有过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这也加剧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解决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当对自己进行充分了解,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敢于在实践中正视自身的缺陷,树立坚定的信念,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勇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接受教育期间,要稳固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使用,灵活变通,这样就能感受到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计算机专业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专业水平较高的培训提升教学中去,学习更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技术视野。技多不压身,在未来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让就业单位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二)积极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但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去。例如一些学生团体活动、计算机志愿者活动、计算机社团等。大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实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还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行动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方位的进行自我提升。部分高校会在寒暑假组织假期研习活动,大学生应当抓住机会,从中进行提炼学习。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感受到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环境和工作氛围,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自我完善。学会在实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

(三)学校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完成毕业指导工作其一,高校应当认识到当前教学内容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学科内容调整,以满足行业市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市场发展趋势带动整体发展,因此高校应当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就业市场,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减少无用的理论课程,增加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其二,高校应当完善学校的毕业指导工作,建立全面的培训机制。部分高校对于毕业生的毕业指导工作不重视,毕业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不强、指导态度敷衍散漫,无法解决毕业生的就业迷茫问题。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这一问题,让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的教师来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找准就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三,高校应当健全大学生毕业生的培训机制。因为大学生接收到的学习内容多为理论知识,但实际上,就业单位对计算机行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工作了解步入社会后的工作情况,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理想,避免产生就业迷茫的心理。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解决办法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国家五部委关于紧缺人才报告指出:计算机人才需求年增百万;中国经济网通过市场调查,指出2010年计算机人才需求旺盛,在十大热门需求行业中排在首位;同时每年高校近40万计算机类毕业生,在600多万毕业生中所占比例不低。在“供需两旺”的状况下,却出现“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业可就,企业有岗无人”的局面。尤其是高职类计算机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方面不尽如意。

二、“无业可就,企业有岗无人”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有一定距

离。很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本科的压缩饼干或若干年不变,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求。(2)计算机师资素质有待提高。很多计算机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实践动手能力,在授课时局限于对教材的讲解,与实际工作场境有较大距离,很难培养出与企业接轨的人才。(3)教学资源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信息在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而要使之形成教材等教学资源,通过经历编者自己消化、教材编写申请、编写、发行等漫长的过程,常常落后几年时间。(4)学生能得到来源于企业实际实践项目训练的机会少。(5)企业人力资源低成本思想影响着无工作经验学生的就业。很多企业愿意从社会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计算机人才,而不愿花一定时间、人力、物力培养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三、解决问题思路

(1)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现在很多学校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如 “订单培养”、“2.0+0.5+0.5”、“模块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2+1”、“工作室制”等适应各专业特点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2年,第3学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应坚持课程设置服务于培养目标、坚持体现职业教育特征以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并且依照上述原则将课程按照综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进行重新整合。正确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精减优化专业课的设置,作好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交叉重复。(3)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抓好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建设是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更是抓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配备先进典型、完整齐备的实习、实验设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同时,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技术先进的大型生产企业,建立稳固、实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很快掌握计算机技能。(4)以“双师型”教师为骨干,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对计算机专业来讲,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要“能文能武”。对“理论型”教师来讲,要到实践中去摸爬滚打,尽快提高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并可获取第一手案例资料,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对“技能型”教师来讲,要尽快掌握教学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教学团队必须是专兼结合的团队。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实习实训老师,要保证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有企业专家参与。要有较好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专家资源库,随时补充企业、行业专家能手。要不断加强高职理念的学习。国外很多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双元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要注重师德的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一名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其一言一行才能被学生认可,才能感染、影响学生;也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积极教改。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整个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以科学手段进行调研,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课程开发,以及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招生;专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的信息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本该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招生数量。但实际上,高校计算机专业报考人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对计算机专业发展以及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供给不利。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校计算机专业招生工作经验及本校实际情况,就计算机专业招生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计算机专业招生现状分析

当前,各大高校都设置了计算机系,开设多个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但是这些专业课程的内容往往比较宽泛且笼统,缺乏特色,各课程的深度不够,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只能掌握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较低。此外,很多家长及学生也逐渐认为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技能,大学生也都拥有电脑,通过自己的摸索也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操作,这样足以应付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学生进一步对计算机专业前景进行分析,认为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这也导致大学计算机专业招生数量逐年下降。

二、提高计算机专业招生质量及促进专业发展的策略

1.调整专业设置,开办复合型特色专业根据计算机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单纯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及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的企业比较少,大部分的企业依旧只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的工作工具。为此,高校应针对计算机行业特点,将学校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以及区域支柱性的产业结合,创设计算机技能同行业技能相结合得到复合型专业,以便形成特色的高校计算机教育形式。比如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专业等课程删除,增加淘宝网页设计、微信公众号编辑等新兴的设计类专业。2.进行多层次、多方面校企合作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而言,需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形式,具体可以通过校企共同创建计算机专业班级,有学校负责招生,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教材、师资培训、专业实践平台,保证特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顺利,或者可以在入学前就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职业适应性显著提升,进而使学生就业质量也明显提高。此外,学校还可以联合企业开展学生毕业实训工作,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当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将其作为实训内容。同时学生与教师还可以组成项目开发团队,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获得实验工作经验,还能够使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3.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在校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进到工作岗位后也不能立即胜任就业岗位,还需要在企业进行短期培训。此外,部分教师自身实践操作经验的缺乏也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此,高校应该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创造出有利的条件,鼓励相关教师需积极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具体可以鼓励教师兼任企业相关职位;参与社会计算机建设项目与工程;学校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与学习;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参与计算机行业认证考试,取得双师资格等。通过上述实践及培训以打造出一批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4.科学进行计算机专业招生宣传鉴于当前很多的大学生及家长对计算机专业了解不足,高校计算机专业应该在招生工作中,对具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点宣传。宣传内容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到计算机的前景、用途,同时让报考生了解到学校计算机专业特色以及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就业前景、工作环境以及薪资待遇等,通过给予学生专业的引导使学生及家长对专业报考作出正确合理的抉择。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招生环境下,高校计算机专业要想提高招生效果以及促进计算机专业的良好发展,就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复合型特色专业,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计算机教育。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专业实践指导、专业招生宣传等使计算机专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稳定专业生源,进一步公共及推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铁峰,赵智超.关于计算机类专业大类招生改革中专业分流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4):210-211.

第6篇

关键词:课程;专业人才;项目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在各个行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来说,独立学院没有一本、二本院校的丰富的硬件资源,也没有足够多的经验充足的老师,学生的总体质量也不高。如果独立学院按照一本、二本模式来培养学生,这样的学生的竞争力不高。如何提高计算机系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已成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一个重要问题。

本人在软件企业工作三年,在独立学院从事了两年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单纯以理论知识来教育学生,他们不可能完全掌握好书上所教的知识。三本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一本、二本学生强,因为必须以其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

2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的思考

我认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设分为3个层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编译原理等核心课程);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候必须开设的课程,例如选择游戏编程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还要学习有关DirectX知识、人工智能等专业知识;在大三、大四阶段加入实际软件项目工程开发知识,使学生能够提前掌握实际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知识点。

独立学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应该以“专、精”方向为主,而抛弃“广、粗”方向。有些老师认为计算机系学生就应该懂很多计算机理论知识,其实这样的观点值得商榷,现在很多企业需要的是某一方面比较精通的学生,而那些懂得多、但专研不深的学生则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近年来,计算机应用的最多是网络、游戏、嵌入式3个行业,因此,学院在对学生培养的时候,可以侧重于这3个方向的教学。

3计算机专业人才引入的思考

独立学院成立没有多久,大部分任课老师都是年轻教师,甚至有些直接从学校毕业就参加工作,缺少实际工作经历,教学经验不足。引入怎样的人才才能够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也是一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把独立学院的定位认识清楚。三本的独立学院应以解决学生就业为首要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不是未来的科学家,而是未来的工程师;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学生。独立学院有了明确的办学定位后,引入老师的标准也就明确了。独立学院计算机系老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外,最好在企业工作过,有1~2年的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经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很好奇,经常提出有关软件开发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不具备实际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那么老师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可能会误导学生。例如,在C语言“指针”知识点的教学中,一个缺乏项目工作经验的老师最多是把C语言书上知识点教给学生,而有实际项目经验的老师不仅对知识点做了扩充,还从实际的编程方面来教学生怎么使用指针。老师的质量决定了教学的质量,独立学院必须引入有开发项目工作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4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两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动手能力、自觉性、自学性都比不上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的是动脑、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学完了理论知识,没有充分的上机实验,他们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怎么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成为我们教研室思考的问题。按照一般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教学分为两步:老师在课堂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按照实验教材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做实验。这样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怎么能成功。为什么重点院校的学生就比独立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强?独立学院应该改变这样的培养模式,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

大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围绕“动、想”两方面来做文章。我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应该分为几步:老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之前,可以写出这个知识点思考问题,要求学生从参考书、网上查找关于这个知识点的信息,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这个知识点的信息,养成自学的习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应该以讲课为主、以演示为铺来教学。在演示中,老师不仅要说清楚程序的思路,从程序运行、调试阶段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书上的知识点肯定不够,老师还应该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补充;在计算机专业实验课中,我们不再以实验教材为主,而是以这个知识点为中心,对它进行扩充,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还是以C语言“指针”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在上课前我们提出几个学生预习的知识点:指针存放是什么数据、指针怎么定义、指针怎么使用、指针为什么能够提高程序的使用效率、指针使用要注意什么。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学生能够自己从网上查找指针相关的知识点。在上课的时候,我除了讲解书上的指针知识点外,还扩充指针知识点,例如,内存管理、常见的内存错误及其对策、指针与数组的对比、指针参数是如何传递内存的、free和delete把指针怎么啦、动态内存会被自动释放吗、杜绝“野指针”、有了malloc/free为什么还要new/delete等。这些扩充知识点都是学生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而在实际编程会遇到的。老师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同时,最好把这个知识点通过程序演示给同学们看。例如,在讲解动态内存会被自动释放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我们在程序里面没有调用free、delete其中之一的函数,在程序调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动态内存是不可能被释放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识。上实验课程的时候,老师除了布置实验教材的作业外,还应该布置一些扩充的实验作业,如用指针知识点来编写字符串比较函数、字符串拷贝函数、字符串连接函数、字符串转换函数程序。这些扩充的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基本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项目工程实践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结合的思考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企业输送合格的计算机人才,使学生一进入企业就能够适应企业的工作。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学生要立即适应企业工作是不现实的。最近我对几场招聘会做了调查,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很高,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一毕业就面临了失业的困境。当前计算机专业教育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企业正是需要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我认为有必要把企业的项目实践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做一个结合,这样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企业需要的用人标准。

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软件文档的编写、软件的开发、软件的测试、软件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不可能把软件开发流程的所有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老师必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会开发软件的各个流程。例如,大部分高校在教授C语言的实验课的时候,最后都要布置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项目作业。项目作业的大致要求就是学生把程序编写出来,然后演示给老师看,这样的结果对学生各个能力的培养是起不到作用的。其实,在这个练习中,老师可以将企业的开发软件的某些必要流程加入到这个项目中。软件企业开发软件的时候有很多事情要做: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项目组人员的选择分工、软件需求文档的编写、软件详细设计的编写、软件测试计划用例的编写、用户手册编写。可能企业软件开发的标准对于学生的来说比较难掌握,老师可以对某些标准进行降低,但一定要使学生要掌握软件开发的流程。

以我布置C语言实验课“**项目管理系统”程序为例。在开发前,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项目编写项目的需求分析文档;第二步我会教学生使用UML的知识点来分析这个项目,对“**项目管理系统”项目建立每个对象(包括它们的属性、方法)、对象之间的关系,然后编写详细设计文档;第三步我会培养学生在编程前应该注意的某些问题,如程序编写格式、代码质量、命名规则;第四步我会教会学生怎样选择、搭建软件开发环境和版本控制环境,小组人员开发模块的分配和时间的安排。在开发中,我会时刻检查学生的编写代码质量,并指导其中一个学生编写软件的测试计划用例。当学生编写完软件的某一个模块,要求学生自己测试这个模块,并写出模块测试报告文档;在开发完毕后,要求学生用第三方测试软件来测试软件,并编写软件测试结果报告。当这个软件测试完毕后,学生应该编写软件的用户手册。

在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一点,企业的软件开发标准很严格,我们对某些严格标准应做修改并降低难度。我想,这样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对软件的流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对学生锻炼是很大,既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6结论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教学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一本、二本院校的办学模式。我们必须结合当前软件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制定本院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独立学院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设、人才引入、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工程实践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结合方面入手,一切围绕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

第7篇

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

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与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相提并论,但其开设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一旦通过考试,计算机课就不再开设;而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则比较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如VB语言、微机原理、数据库等较复杂的基础课程。我们不能说这不是计算机课程,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不会或学了一点皮毛,结果只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计算机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历史比较短,没有经验可循,又误认为计算机可代替人们思考,因此在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情况下,一些教师拼命“紧跟”,而忘记了思考,表现在教学上自然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随着普教和高教的扩招,目前中专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因为素质、成绩相对较高的学生进入普教和高教,相对较低的学生才进入中专进行技能培养,而这些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一般较差,加上有些中专专业技能教育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对社会现状理解浅薄,使得部分中专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不能干、干不了、干不好、不会干、干不长”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中专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中专生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分析

中专学生就业定位在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市场对中专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体系上我们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知识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职业教育要培养能够马上适应社会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三、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思路

我从事中专计算机教学多年,对现阶段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教学没有层次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是突出问题。

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降低,就业的压力大大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上有一大批计算机短期培训机构,用很短的时间培养从事某一方面的技能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在择业面的选择上相对狭窄。相对而言,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学生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计算机学科发展得非常快,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以能力为主的主体思想,以加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思路。

(一)做市场调研,做“定单”教学。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业市场多变,为了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少上一些空洞,不切合实际的理论课程。

在人才的需求上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很大的困境,主要反映在不能有效地和市场对接,动手操作能力太差,中、高级计算机人才十分缺乏,尤其缺乏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就拓维有限公司的人才比例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个别相关部门如原动画、分镜头制作100%需要本科以上学历。调查结果显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企业中所适应的岗位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大众传媒等相关技能。

人才的引进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也不回避新员工引进的再培训,但要考虑再培训的成本,再培训必须安排主管以上的员工进行,他们共同担忧的问题是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流失,这样就帮别人培训了与之竞争的技术人才,这是所有企业都很担忧的问题。

在对调研中所得到的结果显示:(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强;(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差;(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尤其是目前中专学生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太差,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而跳槽原因大部分都是个人而并非企业,比如说有了工作经验和一技之长了以后就想往“高处飞”等,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