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3:46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语文古诗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语文古诗词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20-01

根据最新的有关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必考的古诗词数量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重要了,然而,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到我们许多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背诵。可是从平时的默写、测验及中考情况看,默写时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带理解性的默写题错误率就更高了,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古诗词。因为学习古诗词,读懂是基础,读不懂,更别谈欣赏了,写错别字就可想而知,所以要减少他们的失误,一定要教会学生读懂古诗词。

一、在学习中领略古典诗词的美

1、以读促学,领会古典诗词的意蕴美

初中课本所选的古典诗词,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许多是被历代传颂的名言佳句,是诗词中之精品。反复的朗诵,感受古典诗词的意蕴美,才能读出情感,感受美感,领会意蕴。《初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初中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其中50篇是必考。古典诗词的学习一定意义上是记诵之学,只有通过大量的记诵,使学生在背诵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才能达到积累之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典诗词学习的基本切入点。诵读的直接效果是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的特定氛围;诵读的次数多了,还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联想和感受,潜心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教师可以在节奏、速度、表情等上作具体指导,并给学生示范,或指定学生诵读表演。

2、咬文嚼字,品鉴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古代诗人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诗的形象鲜明,意境优关,感情动人。古人对字句的锤炼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教学古典诗词,要反复推敲诗词中的关键词,感受语言的艺术关。

二、在创作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磨枪上阵,学以致用,这是我们教学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除了教会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古典诗词。创作古典诗词非常艰难,但如果学生能迈出这坚实的一步,感受到其中的创作乐趣,那么,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去欣赏古典诗词。

1、仿写。学写古典诗词要从仿写开始。开始仿写,要从简单的五言绝句开始,然后逐步加大难度。万事开头难。在学生眼里,仿写古典诗词对于他们而言面临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一字一句的教他们,慢慢的他们便会爱上学写古典诗词的。

2、创作。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古典诗词创作必须要学习基本知识,才能创作。创作古典诗词我们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不能强求学生要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毕竟古典诗词创作是非常讲究能力和技巧的一项文学活动。如果学生创作出来的古典诗词五花八门,我们应给予肯定。尽管他们创作的这些诗歌离古典诗歌的标准有很大距离,但对他们这种创作热情,还是要给予充分肯定,有些打油诗写得还是蛮有味道的。

三、在评价中展示古典诗词的魅力

学生古典诗词创作的评价,是我们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学生的创作,我们更多的是对其创作过程给予鼓励。

1、课堂评价。我们评价学生创作的古典诗词,主要从内容、形式、意境等方面进行。课堂评价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评。这是学生展示自己作品,陈述自己创作动机的最佳途径。二是他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最后各小组形成统一评价报告,进行汇报,评价的方式、内容不受限制。三是教师评。教师评价学生的要以鼓励为原则。可从形式、内容、意境等方面给予点评,但更多的是抓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也只有这样,学生创作古典诗词的热情才会持续下去。

2、展示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创作古典诗词的热情,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创作古典诗词,背诵古典诗词。可将学生优秀的作品稍作修改,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配上画,用镜框装裱好挂在教室里。这种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充满成就感,鼓励更多的学生学写古典诗词,另一方面,也可以装扮教室,让教室弥漫着书香气息。

四、在运用中体会古典诗词的神韵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积累;理解;鉴赏;应用

古诗词作为中国卓越的文学成就之一,凭借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千年的历史传唱中,仍旧瑰丽不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领悟古诗词成为我们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一、大量朗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大量朗读对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作用。古诗词的教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成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并不能一口就吃成个胖子。这需要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努力,等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滴水穿石,从量变引发质变。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教学任务排得满满当当,但是我们的教学时间却有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任由我们自己调配来积累古诗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解决没有充裕的时间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将时间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来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累计古诗词的习惯。例如,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另外一块黑板,是用来展示班风班貌,供学生自行调配的天地,教师可以每个礼拜都给学生选择不同的诗词,让班干部抄写在黑板的一角上,趁着上课铃刚响,学生还没有完全回到课堂上的这个时间段,带领学生朗读。一个礼拜快要过去了,待将要更换新的诗词之前,抽出一小段课堂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赏析这首诗词,让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己一周来读这首诗词的感悟,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不要小看这一周一首诗,日积月累,它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还可组织一些古诗词背诵比赛、古诗词朗读比赛等。

此外,一首诗词,不能学过了,赏析过了,就放过了,而是应该不时地回头看看,温故而知新。初中教学都有晨读课,我会让我的学生制作晨读卡,卡片的一面是题目和作者,卡片的另一面是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古诗词,也可以选择语文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句段。每人每天抄写一个背诵。同时这些卡片也可以用于学生课余时间的娱乐,摸牌背诵,既能积累诗词、语段,又能丰富课余生活,寓教于乐。

二、了解背景,理解古诗词

一首诗,就像是一个生命,会呼吸,有感情。因为它们都是诗人有感而发,或是生逢乱世,怀才不遇的感慨,或是身临美景,触景生情的美句,抑或是背井离乡,思乡难归的惆怅等,这些都与作者的平生经历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要想学好古诗词,对于诗词的创作背景必须要有所了解,这样才更容易理解诗词,才能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如,诗五首中的《行路难》,玄宗因赏识李白的才华,将他封为翰林,但却无法实现他“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抱负,同时他被权贵所不容,终被“赐金放还”,李白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积极的入世之心被打击。正值此时,李白的朋友请他小酌,李白面对美味佳肴,心情惆怅,“停杯投箸”,教师把诗人的写作背景一讲,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三、紧抓诗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不同于现代人写文章,现代文章讲究在情景中,在字里行间中流露感情,而古诗词则是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在古诗词中,无论是四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中间总会有那么一字或是一句最凝练最传神,这便是这首诗的诗眼,抓住古诗词的眼睛,就能更好地赏析古诗词,这也是我们教师教授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如,《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道出了朝代的更替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使得学生更加理解作者在潼关,面对战乱的无限感慨。

四、联系实际,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朗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还要懂得如何应用。例如,当学生出去旅游,登高望远,就会不自觉地说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遇到梅雨季节,学生就会如此感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学生不慎丢失财物,也会别出心裁,仿写广告词:“春风不作美,卷走夏凉被,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这些都是应用古诗词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华月.古诗文朗读教学探微[J].教研天地,2007(11).

[2]胡三如.诗歌鉴赏与想象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11).

[3]何效明.巧抓“诗眼”赏古诗:从200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谈起[J].中学语文,2003(17).

第3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根据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存在的问题:

(一)古诗词深奥难懂

由于许多古诗词是诗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触动内心的想法而创作出来的作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诗歌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于现代的学生,古诗词比较深奥难懂,学生无法理解诗歌形式、诗歌内容,从而对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的教育教学。

(二)老师教育教学方法有待转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许多初中语文老师在古诗词教育教学中都十分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和记忆,督促学生默写古诗词原句,并且考试的时候也是注重这方面的内容考核,而忽视了学习古诗词的真正意义。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背景,只有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创作的原因,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精髓,体验诗歌的美妙之处。但是,有关初中语文老师在这方面有待提高,否则不利于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古诗词的晦涩难懂,让许多学生对其没有更多的学习热情,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讨厌学习诗歌。再加上学生认为古诗歌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有实用性,不像数学、物理一样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用到。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最终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提出有效方法促进初中古诗词教学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重复多遍的朗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语感。有关学校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经常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强烈语感,从而更好地领略古诗的美。有关老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下载一些优秀的古诗歌朗读作品在课堂上播放,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促进语感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崔颢的《黄鹤楼》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为学生创造一种语境,将黄鹤楼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利用电脑展现出来,促进学生抒感,朗?x诗歌。通过朗读、深入学习得到,借由神话传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诗人怀家思乡的深情。

(二)创设一种古诗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意联系起来的一种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歌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有关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注重改革创新,创设一种古诗意境。比如对诗中所讲的一种物体,如学习《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月亮的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再结合诗歌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意境中学习诗歌。

(三)对古诗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对古诗的内容学习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有关老师应该对古诗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带领学生学习诗人的人格特点、生活经历等。比如苏轼的一生充满波折,他的诗歌特点也比较多样。在学习苏轼的诗歌时,有关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学习苏轼的一生和创作此作品的原因,再学习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终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育教学。例如,苏轼被降职,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等佳作。学习这篇作品时就可联系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领会诗歌的美。

(四)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第4篇

尽管大家都知道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缺乏对古诗词的鉴赏。

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的数量数不胜数,有相当多的作品值得人们对其进行鉴赏和研究。然而,目前对这些古诗词的鉴赏是在一定的文学层面基础上进行的,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鉴赏少之又少。在这个问题上,语文教材专家也不可否认,对中学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确实缺乏研究。

其次,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觉得古诗词枯燥乏味,很难理解,背起来很费劲,还得看书下的备注才能勉强看懂全文的大致意思。对于学生们来讲,学习古诗词不及学习现代文章有趣,因为现代文以白话文为主,简单易懂。还有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没有什么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体会不到古诗词中美的所在,觉得那些生活与事物离我们很遥远,没有必要去研究那些东西等,这使得很多学生都缺乏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再次,缺乏对古诗词的灵活运用。

学生往往在学习中学会了古诗词的字面意思,但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有些古诗词被胡乱运用,久而久之,便会使其失去本意,学生也会加深错误的认识。考试中,有些学生虽然答题能答上来,但只限于表面,为以后能通透地理解其中含义和运用起不到任何作用。学生一般都只把古诗词当做平时会话中定睛的那句话来使用,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现在已经成为了网络常见古诗词,更有些人拿来调侃,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本真,对此都应加以重视。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笔者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改进策略。

一、通过意象体会诗境

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这种不好的现象继续沿袭下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意象体会诗境。

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大家播放一段为教学准备的幻灯片,将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景象与意境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配上凄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的听完这节课。教师还可以在放幻灯片前给学生一点提示,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带着枯、老、昏和夕阳这四个词投入到幻灯片的观看中,让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古人作诗时的意境和心情,更好的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将学习与实际相连接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觉得古诗词离我们较为遥远,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搭边而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将古诗词的学习与实际相连接的方式改进教学。

例如,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词时,我们可以将这首词分解来学习,以“雁”为切入点。我们都知道大雁一到冬天就飞去南方,而一到春天又飞回来,不是不喜欢南方的美丽,而是对北方故土的留恋,因此,大雁是思乡的象征,也常常被诗人们自愈,表达思乡之情。再看青山、绿水,都是我们见到过的景象。虽然看上去诗人的心情是平静无常的,但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诗人的惆怅之情,次、行舟、客路等字词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通过学习联系实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与意义,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栩栩如生的课堂演绎,让学生身临其境,做文中的主人,便能更好地领悟古诗词所带来的情境,再联系到我们的平时生活,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身心愉悦的体会。

三、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在学习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古人设置的情境中,想象自己就是当时的主人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还是以上面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孩子们联想一下,那是一种什么画面,大胆地将自己所想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一颗颗干枯的树藤缠绕在一颗颗枯老的大树上,秋风瑟瑟的吹动树上的枯叶,昏暗的空中,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声音是嘎嘎的,一阵阵悲凉,一座小桥下,水面是平静的,秋风轻轻吹过泛起一点波澜,缓缓地流向远处的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悲凉的秋风,孤独寂寞地街道,一个孤独的游子骑着一匹眼看就要瘦死的老马,在太阳就要下山时仅留的一点余晖中,孤独寂寞的向前行走着。学生们通过对这种情景进行无限制的想象,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作诗的心情,一个孤独的浪子思家之情。独自走在他乡的道路上,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看到的,夕阳西下,燕雀归巢,炊烟袅袅的人家之景无不体现出作者此时心目中的无限思乡之情,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样深入的去联想与想象诗人的写作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与吸收。

四、多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发挥特长

古诗词不仅仅要在本学科中有所运用,还应和其他学科相关联,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比如将古诗词翻译成英语,学生一般都会感到好玩,这样不仅记住了古诗词还能使学生的英语能力逐渐提高。还有历史也可以与语文相结合。有些学生记不住作者名字,一般古诗词作者都是历史人物,语文和历史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结合也能产生微妙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快乐,有了动力学习自然不会再枯燥乏味。

第5篇

一.品读欣赏,理解背诵,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记忆力强,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知识的积累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品读背诵是学好语文尤其是古诗词的有效途径,诵读古诗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是学生欣赏文学的良好素材,非常适合品读背诵。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解析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品读,体会诗词的内在魅力,体味诗人的情感经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诵读的韵律,读出诗词的韵味,去感知其中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比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诗中两联广为熟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样优美的诗句,教师无需逐字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到诗的意境,感受到春回大地,万物开始复苏的美,如娇嫩的柳枝吐露新绿、五彩缤纷的春花迷人双眼,展现出一幅清新的水彩画,诗中有动有静,情趣盎然,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诗词多姿多彩的景色的过程中达到熟读成诵,并能领悟诗词的语言魅力,感知诗人此刻心境。

二.深入理解,展开合理想象,体味诗词的悠远意境

古诗词的美妙在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用凝炼的语言,通过一些鲜明、生动的意象,营造出美妙悠远的意境,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浓浓的情思。古诗词追求言简意赅,其魅力在于语言的艺术和生动鲜明的意象,意象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创造出的融合了思想与感情的独特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不同于生活原态而又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要品味古诗词的内蕴,需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填补古诗词中的空白,感悟诗词独特的意象带来的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体会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以获得审美体验。

三.体验生活,用心感知,用情欣赏

古诗词都是来源于诗人真实的情感经历,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讲,它们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经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情去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摒弃传统的机械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导入与诗词情境相融合的画面,恰当地创设诗词中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情去欣赏,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四.联系比较,加深对古诗词的题材、意象、表现手法等的理解

第6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的比重有增加的趋势,这是对母语教学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发扬和继承。可以说,古诗是文学发展中的一座丰碑。如何更好地了解古诗,学会对诗歌的鉴赏和感悟,努力提高学生对中国古诗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已成为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初中诗歌教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欣赏浅析

1. 诵读――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 古诗词讲究形式美、节奏感和韵律感,结合汉语言文字特点,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既可以让学生以美的体验,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例如反复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例如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全诗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开篇,营造了冷落暗淡的环境氛围,使人既心生苍凉惆怅之感,又有清新幽静的体会。紧接着“古道西风瘦马”将秋风萧瑟、苍凉怅然的意味进一步渲染,使人很自然的和诗人心中的无限愁思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枯、老、昏、瘦等字对事物的细致刻画,以诗人的视角给其蒙上了凄凉愁苦的色彩,更是诗人心绪不佳的间接体现。最后,全诗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收篇,以点睛之笔,直抒诗人心意,将诗人怀才不遇、心生寂寥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学生在诵读之后,不由自主的会在脑海中形成如下画面:凄凉的秋风中万物萧条,一位满脸疲惫的天涯游子,牵着一匹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中,落寞前行却不知归处。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刚开始诵读的时候,可以先整体感受诗词的优美和意境,然后在反复的诵读中,细细品味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词的精妙之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而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作品的透彻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2. 学习与应用要具有灵活性 诗词作为语言的艺术,善于运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情感,诗词中也汇聚了作者的万千心绪。所以,在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情实感地品析名句,抓住关键字、词、句等进行赏析,真正感受到作者当时所迸发的情感,体会词字精练的妙处。然后,合理渗透“以诗解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快速“入戏”,提高其锻字、炼词、用句等能力,加深古诗词之间的互相理解。而诗歌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都是学生应该学习的重要技能,在诗歌鉴赏的同时,分析这些修辞的用法,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时时联想,拓展其思维的空间。这是因为,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因此,在诗词赏析中,引导学生对精美的诗词进行联想,以多样的形式进行优美文章的创作,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不断提高其分析与写作的能力等,以便更加透彻的理解诗词。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赏析时,教师可放手将鉴赏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其从不同的视角,以独特的方法对诗歌进行鉴赏,鼓励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然后激发学生的想象,以此诗词为基础进行优美文章的创作,将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文字,并不断发挥想象,创造生动的画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正如:《水调歌头》配上音乐,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很多人都会唱的歌曲。

3.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古诗词 古人云:“兴之所至,诗之所写。”古诗词一般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大多都与作者的生平、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我们学习古诗词,就必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时代背景等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会在教学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做,就会让学生在预习中不仅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还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方便之门。比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就无从理解。同样,若不了解时代背景,学生就不会深入理解《渔家傲》的壮志难酬、苍凉悲怆,《望天门山》的奔放豪迈,《过零丁洋》的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破阵子》的慷慨激昂……

4.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直入诗海幽境 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感的,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诗的灵气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留有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情托景,景引情,情景相生,情在词外。因此,指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让学生在诗海幽境中品味古韵诗情可以说是古诗词感悟的妙招。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步入诗的意境。方法有二:一是从诗词描绘的意象入手。如在教学《相见欢》一文时,我们可以牵引出相关的几首有关“月”的诗来作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月如钩”带来的独特的表达效果。此时的教师不需要把整首词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就能够从词里发掘出含蓄而丰富的的诗人情感。

5. 联系实际,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朗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还要懂得如何应用。例如,当学生出去旅游,登高望远,就会不自觉地说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遇到梅雨季节,学生就会如此感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学生不慎丢失财物,也会别出心裁,仿写广告词:“春风不作美,卷走夏凉被,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这些都是应用古诗词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背 品 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16-01

中国古典诗词,文字生动简约,意境清新悠远,韵律优美和谐,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古诗词只是沧海之一粟,文学海洋之一滴,却饱含民族文化的底蕴,哺育了一代代优秀才子。古诗文教学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界定古诗词的阅读要求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反复实践探索,总结出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些常规路数。

1 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学习古诗词中的重要性[1]。师法古人,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环节多利用早读进行。优美的古诗词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学会划分节奏,体验古诗词的韵律美。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我们可以这样划分:“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七言诗的划分)。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五言诗的划分)。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到古诗词完美无瑕的韵律美。反复诵读,重复记忆,重视积累。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倒背如流。这样,三年的初中生活学生将会积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的晨读时间都要求学生自背自查,互背互查,教师抽查。每天还要抽出几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让大家口读耳闻心记,吸纳新诗,巩固旧诗,温故而知新,效果非常好。经过这几番的夯实,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就会很牢固。

2 品

只重背诵,不重理解,仍然达不到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有些学生虽然把诗背得滚瓜烂熟,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讲了,但雨过地皮湿,给学生留不下深刻印象。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积淀和文学素养的养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

赤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据此,我要求学生首先自主查询古诗作者的生平简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这有助于学生对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例如:对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理解就要结合曹操当年人已53岁,仍然一心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然后,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交流查询结果。这样,知识的保持远远大于传统讲解式的教学。

品析名句,笔者引导学生运用“以文解诗”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诗散文化,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例如:有个学生对李清照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一句,是如此散文化理解的:一场小小灾难,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凄凉一片。想风骤起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而风住之后,花瓣入泥,人践马踏,只留有余香,美好春光一扫而空。词人面对此情此景,心灰意懒,日头已上三竿,仍然无心梳洗,情意阑珊。学生由此体会出这不仅仅是伤春,更是伤世,寄托了词人漂泊无依、红颜迟暮的悲悯身世。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散文式的文字,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 悟

诗是经典语言,好的诗词 “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3.1把握关键字,感悟诗歌意境

例如: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直”一“圆”,看似平平,细想起来却“除却巫山不是云”,再无字可换。寥寥几笔,竟展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给人及其浓重的印象。真是意境深邃,妙不可言!

3.2抓住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感悟诗的意境

意象即出现在诗词中的主观情感的物象。意象在诗歌作品中往往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多个个体的联接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欣赏古诗词首先应抓住意象也就是物象,品味其中所寄托的情感,然后理解体会诗的意境。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却并列凸显了九种事物,而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九种事物巧妙自然和谐地纳入到一个画面中,动静结合,明暗交错,背景与主体相互映衬。“小桥流水人家”的明丽和谐反衬了“断肠人”的沦落凄苦,效果非同寻常,学生只要进入了诗词的意境,便自然体会到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要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诗词教学的课堂中来,共同发现,共同探索,共同分享。让学生在品味诗情、感悟诗意中自然融合古诗词的智慧、风骨和操守。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华,内涵博大精深。古典诗词的完美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一个个纯真的心田,让我们的孩子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