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3:45
序论:在您撰写一节混乱的体育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体育课;展示;观摩;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7-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拐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伴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在全国经过三年多的各级培训与实践,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直面体育课程改革的难点、盲点、拐点,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一系列教学新理念、新改革、新举措、新主张和新器材正呈星火燎原之势推向全国,各种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亟待将改革的进程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彰显实绩。
一、正确的导向
可喜地看到,本届体育教学展示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每节课都要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明确提出注重真实性,要尽量消除课堂中的虚假、作秀的成分,体现课的真实与自然,让观摩的老师回到各自的学校后能够运用到、复制到教学实践中,对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进行监测,并要求点评专家要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点评,同时在立德树人、技能和体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评课将从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六个方面展开。学生的体能、技能的提升才是硬道理,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才能彰显实效。一线的体育教师需要的是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课例,他们折服的是接地气、近本真的体育课堂,他们需要的是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让学生进行技能体能练习的教学设计,他们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好的示范课,每个人都能够复制的、举一反三的示范课,他们更需要“不需要排练、流程清晰、简单实用、目标具体、重点突出、化难为易、负荷饱满、真实自然”的体育课。
二、展示课亮点
2015年5月23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在武汉体育学院拉开帷幕,有3000多名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观摩。参加现场展示的体育课有38节,据统计,大部分展示课的练习密度超过40%、平均心率超过125次/分钟;有25节课安排了6~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有33节课预设练习密度超过40%;有22节课预设平均心率超过125次/分钟;有30节课较好地提炼出课的重难点;有9节课教学设计和教案用学习目标进行目标表述;有18节课的教案中有安全提示;个别课的练习密度达到58%,平均心率达到140次/分钟。较好地体现了本届展示活动评委会在领队、指导教师联席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三、展示课问题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上的应用,一节课中十几次中断学生练习,让学生观看各种视频和图像,脱离了学校体育课的常态。体育学科如何坚守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性质?离开了朴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成了浮躁;一些课中教师还是经常将40个学生分成4组进行接力游戏,对36个学生排队看4个人跑的设计仍然沿用,说明部分教师至今还是没有密度意识;个别展示课教师使用的器材需要一卡车才能装下,把原本简单的练习“变易为难”,变成了“作秀”,让观摩者“叹为观止”;个别展示课教师对课堂出现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一节课有十几个学生踩到垫子上滑倒,没有采取“应变”措施,好在没有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在38节体育课教案中,大部分目标表述不准确、不具体,就目标的设置而言,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出现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语言表述,如有较多的教案上的教学目标用“初步掌握……进一步提高……”等不确定性表达方式,由于不够具体、准确,难以通过目标来评价体育课堂的优劣;有9节课的教案没有时间分配,有11节课的教案没有练习次数,有13节课的教案没有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有8节体育课教案没有重难点,在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的设计上还有欠缺。具体表现在有些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用未能围绕主教材的重点来确定,学生对重点技术环节或单个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突出。在难点的突破手段上,有部分课考虑的不是十分到位,还有个别课仍然没有摆脱形式化现象;有22节课的教案标题混乱,有29节课的教案中的标点符号出现错误;在个别课中出现了教师讲解、示范错误,教师满场“夸奖”学生,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激励手段幼稚化严重,满脸贴小红花。
四、反思与建议
在教案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参加展示课的教师的浮躁,也反映出了在他们身后的省、地、县级教研员和指导教师的问题,按常理说,全国的优秀体育课是通过省、地、县、学校一级一级的评选上来的,每一个层面的教研员都应该把关,看看教案和看看课,发现的问题在各个层面就应该解决。我曾经参加某个省的教研活动,各级教研员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当时问,“你们当中有谁认真看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结果是没有一个人举手,如果认真看过(2011年版)课程标准和解读,答案就在里边。
《课程标准解读》第119页明确提出,每节体育课应该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这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10分钟的体能练习如何设计?练习的内容、设计如何安排?对该问题的解决建议:把10分钟分为4个部分,分别练习上肢、腹肌(前)、下肢、背肌(后)的练习各2分30秒,动作设计应该让学生能在2分30秒内不间断的练习,练习目标是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平衡发展,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地进行力量耐力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原则设计出多种组合,设计的练习要简单易行、实效性强,对提高学生体能、提高体育课的密度,特别是核心部位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效责任课堂;身心发展;学生发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9
我校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全面推进高效责任课堂教学,作为体育课该如何推进高效责任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到应有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使学生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质得到有效的提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等于课程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备课时不能把体育课程目标直接搬来作为某一节课的目标。如篮球教学目标: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培养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能在篮球比赛中运用所学的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通过篮球活动,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适应能力;这一个目标是通过整个阶段的学习才能达到的目标,在备课时不能简单地作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生原地或单手肩上投篮内容时,第一节课堂教学与下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是相同的,不能简单地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定为学会和掌握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这样的结果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空泛和模糊。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对本节课与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没有缜密的思考,出现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脱节和混乱的局面。对教师在每一节课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课程内容标准中的五个学习领域,用目标引领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选择适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认真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理念下,对于实现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师有了更多的空间和学习自由,可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适合本地区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但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遵循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与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在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方面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能"迎合"学生的需要,很多的体育课,体育课教师给学生发几个篮球、几副羽毛球拍,几副乒乓球拍,"一节课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兴趣"是照顾了,也许有学生喜欢,但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有什么情感体验和收获,结果就不言而喻了。体育课堂应该是生动、快乐、阳光的课堂,但决不是自由无序的,没有科学内容的课堂。
"健康第一"理念要深入到每一天、每一节课。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打球,还必须让学生体会到篮球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上它。只有内容选择对了,才能很好地践行这一理念,也才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关注安全,关注发展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活动安全和学生运动安全要常记于心,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就要从每一个细节做好,让学生在阳光活动中健康成长。课前要设计教学安全预案,备课中要想到这节课教学内容中的安全防范。课前要查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对本节课堂教学使用的器材一定要认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课上对特殊体质学生要观察询问,对学生出勤人数要掌握。教学活动中安全保护要到位,教学中有很多项目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如在体操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保护,首先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还要培养一些体育骨干和实习生,在练习中协助教师对学生的保护。整节课安全监控要到位,如打球时学生之间的冲撞;投掷时的队形安排和区域划分;分组指导一个小组活动时,另一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怎么样?学生中间是否存在矛盾等等,这些活动教师要一目了然,有敏锐的洞察力,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进行。安全措施要到位,体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每一节课,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一节课学生在参与上有无积极性?技能上有什么收获?心理上有什么情感经验?这些都应该是教师要关注和反思的,决不能认为是一节体育课,不备课就可以上,随便组织学生玩一玩,动一动,做几个游戏,漫无边际地要求学生在跑道上跑几圈,这都是不负责的做法,是有违师德要求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经常思考用什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如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与心理拓展训练结合,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长期的坚持中得到发展。
四、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在狠抓教学质量的今天,体育课不容置疑是学生喜欢的科目,可以说在繁重的学业下,体育课是学生难得的心情愉悦享受,身体得到放松的时间。学生喜欢体育课也不见得就喜欢每节体育课.所以每一节体育课要生动活泼,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育课堂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如耐久跑的教学,是学生最怕的一个项目,学生怕什么?怕吃苦。这种课可能有时候有点单调和枯燥。那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认真研究教材,使内容安排有新颖性、教学方法有多样性,一步一步来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竞技体育带来的乐趣。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教学中尽量创设情境,让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竞争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学生体验到收获,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耐久跑了。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是一节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体育课堂在室外,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适合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活力,引导学生兴奋地参与,通过语言及评价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体育课要让学生流汗,要流汗就要求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就是在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一节课下来如果学生笑容满面,满头大汗,可能达到了效果。在节奏明快的师生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亢奋的状态,师生在阳光、蓝天下共谱一首和谐快乐之歌。
参考文献
一、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上课时,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着装要得体,仪表要大方。在教学过程中,示范要准确,讲解要清楚,口令要准确、洪亮。辅导学生时,要和蔼;解决问题时,更要采用灵活的措施、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认识自己。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会给学生既严肃又活泼的感觉,使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体育兴趣。
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课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学会锻炼。特别要抓住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与学是关键。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同时要注意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这样不利于课堂管理,还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地位不同,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三、采用分组比赛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纪律性。
学生练习部分是学生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如果组织不好,学生便会发生混乱,争抢练习次数或是发生打闹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练习中动作变形,以及学生受伤等,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学生依次练习,严格要求学生动作标准化。当错误动作出现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可采用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练习中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增进团结,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练习时要使学生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增强练习效果。有时学生中会出现不听安排、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针对“好动”这一天性,注意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和训练,逐步发展他们的自制力;有意识地加强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随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同学学习热情的调动和教师组织能力及生动的启发性语言息息相关。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否则对于单调的项目,学生就不会持久地练习,体育课在室外,学生极易受周围的人和事的影响,随时会被周围所发生事打断练习。这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自觉性、持久性差的缘故。如果一节体育课上过细地做几个“差生”的思想工作,就会影响大多数学生的热情。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一些事情还留到课后处理。粗暴的训斥不是根治的办法,反而会使学生反感,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是老师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四、重视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工作,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而现在体育课堂中普遍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场地和器材,在学生活动时保护不够,学生的打闹、追逐都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因此要掌握一定的事故处理方法。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务必做到目标清晰、措施落实到位。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求,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五、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摘 要 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是每个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课堂氛围、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主体性五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高效课堂 策略
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逐渐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体育教学的高效就是让学生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
一、融洽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剂
课堂的和谐在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题“朋友式”的双重交流,融愉悦于教学之中。众所周知,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要求,同时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喻快,从而能自觉地、全心地去参与学习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认同中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班级动态,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一视同仁,多参与学生活动,共同分享体育带来的乐趣,以活动为载体,去触摸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认同体育课、认同教师。还可以及时倾听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和看法,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信其道”,从而更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二、遵循教学规律的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深人研究,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等于课程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备课时不能把体育课程目标直接搬来作为某一节课的目标。如在教学生原地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内容时,第一节课堂教学与下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是相同的,不能简单地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定为学会和掌握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这样的结果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空泛和模糊。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对本节课与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没有填密思考,出现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脱节和混乱的局面。对教师在每一节课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每节课的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课程内容标准中的五个学习领域,用目标引领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适合学生身心内容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认真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新的课程理念下,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师有了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可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适合本地区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但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遵循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与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在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方面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能“迎合”学生的需要,如在农村很多的体育课,体育课教师给学生发几个篮球、几副羽毛球拍,几副乒乓球拍,一节课学生有的在树下玩,有的跑进了教室,三三两两地在操场上嬉戏。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兴趣”是照顾了,也许有学生喜欢,但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有什么情感体验和收获,结果就不言而喻。体育课堂应该是生动、快乐、阳光的课堂,但决不是自由无序的,没有科学内容的课堂。
四、尊重学生的差异是高效课堂的重点
高效课堂,并非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同样多的知识,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的感觉,学习体育的能力,原有的知识背景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强壮,有的则比较瘦弱;有的学生身材高大,有的则比较矮小;有的学生爆发力好,有的则爆发力很差。不同学生的特点需要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为每个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经过综合测评后,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对每一项体育活动都进行分层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对于那些在体育方面有特长或者比较突出的,可以重点培养和引导,使他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并带动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传统教育思想下的教学进程主要是“目标―策略―评价”,而现代教育则更加重视学习主体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活动、探究和反思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念。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包括角色转换、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游戏教学等诸多模式。以角色转换教学为例,每节课都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们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法。“小组长”可以提问同学、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为了使自己的看法更有新意,学生们都会很认真的去思考。而且,很多学生都愿意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现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这也是同学之间相互表现、了解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 夏冰冰.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思路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1.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的差别
从体育课内容的性质上划分,通常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类。体育实践课与其他文化课相比,最明显的空间差别是在其他课程上,学生都是在固定的教室里接受知识,而在体育实践课上,学生们在广阔的操场上进行活动,学生们的活动范围广了,活动更自由了,但是对于老师的教学组织来说,难免会出现些许的小“混乱”。有时这些小“混乱”明显降低了老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2.体育课程中出现“混乱”的原因
体育课是师生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课程。在一堂课中,如果出现课堂常规不好或学生混乱的现象,就需要从两方面去找出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恰当;有没有说明活动的方法、规则;活动的路线是否说明等。
(2)学生方面:小学生的本性就是天真、活泼、爱动的,从心理学上讲,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看他的时候,他可能笔直地站在那边,可是老师刚转过身去,他的小动作就出现了。也有个别学生,自我约束力非常差,总是忍不住和周围的同学去聊天、打闹,自然而然的,班级就会出现混乱现象。
3. 通常教师的做法
对于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混乱现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应对方法。整体来讲,可以分为两类。
(1)严厉说教型。这种类型的老师在发现课堂常规差,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时,会立即停止教学,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并进行严厉的批评指正,以期达到良好的课堂秩序。这样的做法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会老老实实,乖乖地听老师上课。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活泼好动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老师长此以往的严厉说教只会影响老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也许会“习惯”这种说教,而“放纵”自己的行为。
(2)忽略不计型。这种类型的老师在发现课堂混乱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他可能会按照备课内容继续所讲的内容,而不去过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希望整堂课能按照他的思路顺顺当当地上下来。但是结果却只会越来越吵,因为问题只会越积越多,不会因为你的忽略不计而消失。
4.“聪明”老师的做法
这里所说的“聪明”,并不是指老师智商的高低,更确切一点来说,可能用经验来讲更好一些。在对待同一件事件上,有的老师可能会束手无策,或者就是和大部分老师的做法一样,无非就是严厉说教,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它过去。但是有经验的老师绝对不会放过任何和同学们交流,共同进步的机会。
例如,在一次准备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喊口令自己做徒手操。随着学生们的口令声响起,老师的心也越来越急躁。因为学生喊口令时往往有拖音,没有节奏感,而且整个班级也随着这种没有节奏的口令越来越混乱。无经验的老师可能会就让他们按照这样的节奏喊到结束,可是有经验的老师却另有一套做法,他只会让这样的节奏出现一个八拍,甚至更短,下一个八拍他会自己亲自喊口令,让学生对口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即使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了,花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可分组让男生、女生分别喊,也可小组比赛,一组一组喊。这样做不仅没有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为以后做了准备,学生们仅此一次就知道原来喊口令也可以如此有趣、有节奏、有力量。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跑、跳、投是每学期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跑、跳,是学生们最爱的,因为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就是喜欢跑跑跳跳,这是任何人也阻止不了的。但是在一节体育课上,如果学生不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就不仅仅是乱的问题,更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在我们进行分组练习时,一般情况下,轮到哪一组,哪一组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还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在这个时间空当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这个时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适当给予表扬,学生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当他看到别的学生这样做可以得到表扬时,他也自然会向这名同学学习,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向这名学生学习时,课堂秩序自然就会好起来,这远比把那些不听话的孩子狠狠地训斥一顿所得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激励才会建立孩子的自信。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行为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主导者和体育课堂设计的实际制定者,其教学行为决定了体育课的走向。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教师应该加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分析,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2011年10月8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意见》中要求教师创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体育学科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改进与优化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其他学科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了归纳总结,但由于体育学科具有特殊性,其教学行为归纳结果不完全符合体育学科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真实课堂情境出发,观测体育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特点,找出具体的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观测指标,在改进教师行为的基础上改进体育课堂设计。
一、相关概念
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设想和计划是一节课的灵魂和主线。体育课教学设计:本文根据教学设计的概念内涵给体育课堂教学设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体育教学中的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案和计划。体育课教学设计包含的几个方面: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场地器材、教学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运动负荷监测、教学评价。教学行为:关于教学行为的含义现在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但主要分为三个流派:一是教师教学的行为;二是包含教师教的行为也包含学生学的行为;三教学行为是教的行为、学的行为以及教和学的互动行为。本研究主要采用第一类教学行为的定义,站在教师教的角度研究教师对于不同性别学生所采取的行为手段。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学策略,即和教学设计相关的教学行为;二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教学行为,后者又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语言行为包括讲解、提示、口令、表扬、批评、布置任务、讲评等。非语言行为主要包括布置场地器材、示范、保护帮助、表情、姿态、肢体语言等。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分类:中学体育课堂设计应建立在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本文在前人对教师教学行为指标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20节网络体育公开课视频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初步得出八类体育教师主要教学行为:讲解、示范、提问、指导、指示、课堂组织管理、内容安排、辅助教学行为。
二、体育课堂设计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和提问形式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
中学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处于高峰期,对外界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同时又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与丰富,保持学生的高兴趣水平。而通过对20节网络公开课的观察,发现体育教师在导入和提问环节,不注重导入形式的开发和对问题的设计,多数体育教师选择直接导入的形式,交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少数教师采取问题导入的形式,但是对于问题并未进行精心设计,问题导入过于形式化,提问的问题都是一些识记性的问题,学生根据知识的记忆情况对教师提问的问题进行回答,并未挖掘出课堂导入以及课堂提问的深层次价值。
(二)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单一和混乱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20节网络公开课中,大部分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合理,有序,高效,但个别教师存在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和出现教学混乱的情况,例如:有位篮球教师在讲授胯下运球时,整节课的教学队伍没有发生过变动,学生一直保持体操队形散开后的队列,整节体育课学生都在进行原地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后半节课学习兴致不高。还有教师存在教学组织混乱的情况,过于频繁的让学生进行队伍调动,特别是在纠错时频繁让学生集合听讲,打断学生的自主学习节奏,学习效果较差。
(三)讲解和示范不规范
体育课中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手段完成的,讲解和示范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在体育课讲解和示范中要注意讲解的规范性,注意讲解时的口语表达和术语表达的转换,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讲解设计。示范也是教学设计中教师行为的重点,教师应该对示范的位置、时机、对象进行合理设计,保证示范的效果。在观察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合理的使用教学语言,合理的选择示范的方法手段,但是少数教师存在讲解和示范不规范和低效的情况。
(四)体能和技能练习比例不合理
体育课中体能和技能练习是最基本的活动内容,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每节体育课都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时间,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防止体育课过度技能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在进行技能传授的时候合理穿插体能练习的内容,促进学生技能和体能的协调发展。通过公开课视频观察发现,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过于注重技能练习,忽略了对学生体能练习内容的安排,授课过于技能化,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三、体育课堂设计中教师行为的优化策略
(一)运用深层次导入和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发展期,学生思维、意识、情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体育课堂设计中体育教师在设计导入、提问等环节时应尽量采用问题导入、情境导入以及提问应用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智力更好的发育,促进学生智力更好的发展。
(二)丰富课堂组织方式,保证体育课的有序、高效
课堂组织方式是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必要内容,有效的课堂组织方式是课堂有序进行的前提。课堂组织方式中的班级组织形式一般是按照学校教学行政分班的形式,还有的是按照男女分班的形式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在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时应该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在保证课堂组织高效有序的同时,丰富体育课堂组织形式。
(三)选择合理的讲解、示范手段,保证讲解、示范的有效性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体育教师在进行讲解和示范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合理选择讲解和示范的形式,讲解主要是针对内容、动作、要求和规则进行讲解,在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应该针对讲解内容设计有效的讲解方式,注意专业术语和口语的结合运用。同时,教师应该合理设计示范的时间、位置、手段,保证学生能够正确接收到教师的示范目的、内容、以及效果,保证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四)合理安排体能和技能练习时间比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体能练习和技能练习是体育课中学生练习活动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保证每节体育课都要留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时间,积极采取多种体能练习形式防止学生体能练习时出现项目疲惫感和乏味感,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防止体育课过度技能化倾向,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合理安排学生体能练习和技能练习的时间比例,保证体育课的教学成果由全体学生共享。
四、结论
通过对20节网络公开体育课进行观察,发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部分体育教师行为存在导入和提问形式不符合青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单一和混乱、讲解和示范不规范、体能和技能练习比例不合理等现象,并提出在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教师应该运用深层次导入和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课堂组织方式,保证体育课的有序、高效;选择合理的讲解、示范手段、保证讲解、示范的有效性;合理安排体能和技能练习时间比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的教学行为优化策略,通过完善教师行为,优化体育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张久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82+84.
[2]赵超君.扬弃还是抛弃?—体育教师传统教学行为特征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教学,2006(01):12-13.
关键词:体育教学 开始部分 结尾部分 照应
一、问题的提出
一位授课老师的内容是“掷纸飞机”,评课老师对他的课表示肯定,最后提出一点不足时认为,课的提高部分内容与掷纸飞机无关,起不到巩固与提高的作用,更不能首尾呼应,使课堂看起来结构不紧凑,内容衔接也不好。对此,这位评课老师又把另一个授课老师的课进行了分析,另一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双脚跳,他在结束部分正是运用双脚跳设计了一个游戏,这与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的双脚跳的练习正好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把两位老师的课进行对比,结果就非常清楚了。
这位教师的问题一提出,讨论一时出现了停滞,沉默之时,另一位评课教师就以上提到的两位授课教师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提出了疑问,如果按首尾呼应的方法组织教学,结尾部分的纸飞机游戏比赛是不是有一定的困难。比如,比赛时动作的变形,比赛达不到课堂而使课堂效率低下?他还表示,而从另外一节跳跃课来看,首尾呼应很自然,课堂效果也好。他得出的结论是,从两节课可以看出,是否要首尾呼应是有一定原则的,不能乱用。
第二位评课教师的发言顿时让老师们有所感悟,纷纷就此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
二、问题的解决
以上问题的呈现,可以反应出老师们对课堂是否要首尾呼应不同的态度,有赞同的成份,也有否定的成份。
1.持“赞成首尾呼应”态度的分析
(1)激起学习期待
学生的情绪出现在课的开始和后半部分。课的导入环节不再赘述,而好的结课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还能对后继的学习内容引起学习期待,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整体艺术效果。在跳跃这一节课中,老师正是运用这一学习效果,对跳跃进行了比赛设计,比赛之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同学们,你们比赛时是运用了什么技术?学生很快就会想到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双脚跳。老师又说:在比赛的时候,有的同学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动作,为本组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但是,还有比双脚跳更好的跳跃方法,下节课想不想学?接下来老师补充道:而有的学生呢不能正确的运用所学技术,为本组同学浪费了比赛时间,你们课下能不能再认真练一练,争取下一节课夺回冠军?听了这些话,学生已经暗下决心争取下一节课的胜利。这位教师的语言正是运用了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他们的学习期待。
(2)在情境教学时,保持完整性
在情境教学时,有很多老师都是用一个主线贯穿整节课,整节课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件,其中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不是一个完整的课,给人留下遗憾。在这种情况下,首尾呼应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在各种跳的课中,有位老师这样设计的:开场白时老师说:“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让我们一起去踏青吧?”小朋友们就在欢快的《郊游》乐声里,绕着“花草”进行热身运动。之后,老师又说:“小朋友们,你在踏青的时候,忍心去践踏这些可爱的花草吗?你能用什么办法穿过这片草地呢?”孩子们很快想出了方法。有的是用单脚跳着过去;有的用双脚跳……这样,课就引入了正题,接下来,转入新课的教学环节――单、双脚连续跳跃。在课的结尾部分,设计了一个游戏: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跳跃方法,跳到指定地点,把自己手里拿的绿草,铺成一块草地。在孩子们快乐的蹦跳中,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这个设计,不仅强调了“连续跳跃”的新授内容,而且使的每个环节衔接紧凑,这是一种典型首尾呼应,使这节体育课始终都体现了盎然春意的情境。
(3)增强课堂的观赏性
体育课堂注重的是课堂实效,但是在有实效的基础上,给课堂增添几分色彩岂不更好?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评委不仅生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看学生是如何学到的,学生如何去学就有一定的艺术性,老师可以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恰当的组织方式,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地去学。很显然,上述掷飞机课与跳跃课中,前者用了不同的教材内容,后者用的是同一教材内容,相比之下,后者更能得到评委的欣赏,因为,在印象上,后者教学设计更科学、更新颖,课堂结构更连贯紧凑,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2.持“否定首尾呼应”态度的分析
即使首尾呼应有很多优点,在使用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一些情况下仍然无法使用,必须把课拆开,用特殊的方式解决,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一味生搬硬套地使用首尾呼应,不但起不到优化作用,反而把体育课弄得更糟,影响学生的学习。
(1)主教材内容达不到运动负荷,要用其他教材内容补充
并不是每一项体育项目都能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看似运动强度很大的项目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也不一定能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比如,上述老师教授的掷纸飞机,就是一项运动强度很小的运动,在教授这一内容时,往往达不到一定的负荷。再如,跑本来是一项强度很大的项目,运动时要承担很大的负荷,但是在教授跑的原地摆臂时,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强度。
所以,在教授这一类内容,体育课上达不到所在承受的负荷时,通常要更换能产生较大运动负荷的内容。但是,内容的更换会致使课堂衔接的不顺畅,不能首尾呼应。相比较,为了使体育课“更象体育课”,建议放弃所谓的首尾呼应,来一个课堂上突然的大转弯。
(2)利用所学内容进行比赛或游戏时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初学前滚翻之后,很少有老师安排有前滚翻的比赛或游戏。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比赛时,学生求胜心切,在前滚翻时一般不认真地完成前滚翻,而是一带而过,致使动作变形甚至出现错误动作,前滚翻已经走了样,成了一般的地上打滚。所以在教授完前滚翻后,老师一般采用别的项目进行比赛或者游戏,如利用垫子进行障碍跑、跳,或者搬运接力等。再如,滚铁环项目也是如此,初学后,由于学生未能掌握动作要领,如果硬要实现首尾呼应的效果而采用滚铁环接力比赛,很可能出现拖铁环跑、铁环到处乱滚等现象,那场面的混乱可想而知。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所学的项目技术含量较高,运用时易变形;另一个是游戏致胜的关键因素不在技术而在于跑的速度了,所以学生更注重跑而忽略了滚铁环技术,技术在游戏中成了致胜的障碍了,学生就会排斥刚刚学会的新技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鉴于让新学内容不发生变形,最好在游戏时采用其他项目来代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