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混凝土质量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3:34

序论:在您撰写混凝土质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混凝土质量

第1篇

水在混凝土中有3种存在方式:①化学结合水。以严格的定量参加水泥水化的水,它使水泥浆形成结晶固体。化学结合水是强结合的,不参与混凝土与外界湿度交换作用,不引起收缩与膨胀变形,成微小自生变形;②物理化学结合水。在混凝土中以并不严格的定量存在,表现为吸附薄膜结构,它在混凝土中起扩散及溶解水泥颗粒的作用,一部分水在材料周围构成碱性结合水膜,吸附水结合属中等结合,容易受到水分蒸发的破坏,所以它积极地参与混凝土与环境的湿度交换作用;③物理结合水。混凝土中各晶格间及粗、细毛孔中的自由水,亦称游离水,含量不稳定,结合强度低,极容易受水分蒸发影响而破坏结合,它是积极参与和外界进行湿度交换的水。适量的水是混凝土完成水化反应,实现预期强度的必需条件。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水化的必需条件;物理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充分扩散,逐步完成水化反应的必需条件;而物理结合水则为化学结合水、物理结合水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外部条件。

2用水量的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水灰比与水泥强度的关系。

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水泥水化所需结合水充足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高,与骨料粘结力也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确定水灰比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同样要满足施工的要求。

(2)用水量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为基础,在配合比已确定的情况下,计算用水量增加后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值,以引起施工企业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用水量控制的重视。

用水量确定后,依据水灰比(WPC)确定水泥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量控制不准的大多数表现为实际用水量超过配合比设计用水量。按该配合比施工的混凝土搅拌计量过程中,用水量增加5、10、15、20、25、30kg时,混凝土强度fcu,0′变化情况不难看出,在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水量的前提下,随着实际用水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逐步降低,每增加5kg水,强度降低约112MPa左右。

3用水量增加引起的其他质量问题分析

(1)混凝土浇筑面表面或侧面出现裂缝。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实际加水量超出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用水量,水灰比过大,且环境气温高,混凝土浇筑后初凝阶段,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引起失水收缩。在混凝土终凝之前,骨料和胶合料之间也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水灰比越大,则这两类变形也越大。失水收缩引起的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面,特别在养护不良的部位。沉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面侧面,这些裂缝往往沿钢筋分布。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流浆、离析现象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用水量严重超标,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水泥浆体与骨料分离,造成流浆、离析现象。

4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水的作用,控制好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用水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按照工程设计混凝土的强度,在保证施工所需流动性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水泥、砂石的性能,确定水灰比,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2)在混凝土计量过程中,应将水计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准确测定砂石含水率,并依据含水率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做出相应调整。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准确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及时发现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4)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普通混凝土一般在浇筑后12h内开始养护,养护方法应按照混凝土构件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外部环境科学确定。采用浇水养护的混凝土,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对有防水及高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要延长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0.引言

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经常会产生露筋,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表面出现大量的麻面、蜂窝,混凝土强度较低,均质性较差,混凝土养护方法不对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面,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无形中起到了很大的制约,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当今社会,一个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十分激烈额市场中生存下去,就必须采取有效地方式,将自己所建设的工程项目提升上去,因为质量是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生命所在,也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所在。如果想要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就必须做好混凝土这一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是我国建筑工程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平顺。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考试吧|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2.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确定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确定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3.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3.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按施工配合比施工,|考试吧|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3加强原材料管理

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3.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

混凝土强度的测定,28天强度为准,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一般做7天试块等,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质量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中,工程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就必须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这就要求在混凝土质量控制环节,需要将混凝土各项指标进行系统的了解,从原材料方面就开始加强质量方面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混凝土质量。针对于混凝土不同环节的情况,通过采用不同的质量控制办法进行防控,不可马虎大意,以免发生质量隐患,导致混凝土构件质量低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成不良影响。 [科]

【参考文献】

[1]劳智聪.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浅析[J].科技信息,2009,(09).

[2]徐刚.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33).

[3]刘惠文.分析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10).

第3篇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质量 因素 对策

混凝土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当中,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此,仅利用阿图什~喀什一级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浅析路面混凝土在生产、运输、施工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及措施。

一、工程概况

G314线阿图什~喀什段一级公路二期改建工程全长33Km,其中I标长18.437Km,由兵团路桥总公司施工,监理单位是河北冀民公路咨询公司。阿图什~喀什一级公路路面结构层为天然砂砾底基层20cm, 5.0%的水泥稳定基层18cm及水泥混凝土23cm。

二、影响路面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

原材料是水泥混凝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原材料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水泥混凝土工程中首要问题是保证所使用的原材料符合施工技术规范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1.水泥的选用:对水泥首先是强度的要求,水泥胶砂试块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必须达到产品标准的要求。其次是水泥的安定性要求,如果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合格,在工程中使用后,将使建筑物发生体积变形。另外在选择水泥时还需注意水泥中的各组成部分的成份比例,铝酸三钙水化速度极快,且水化热很大,硬化时体积减缩也非常大,因此铝酸三钙的含量宜在7%~15%的范围中偏下限。铁铝酸四钙的水化热中等,当含量增大时,有助于水泥抗拉强度的提高,因此,铁铝酸四钙的含量宜在10%~18%的范围中偏上限。

2.砂、石的选用:本工程中所使用的砂、石均为自采,因地利条件,在恰克玛克河的河道边建立了砂场,利用河水冲洗砂、石。

砂子的主要物理指标为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则混凝土用水量增大,水泥用量也要相应加大,混凝土的成本就会上升,另外砂子太细也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砂子的含泥量也要严格控制,含泥量太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的用砂宜采用中粗砂。

石子的主要物理指标是级配、针片状含量、压碎值及含泥量等,其中级配的好坏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而针片状含量、压碎值及含泥量则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对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影响很大。因此,应严格控制路面混凝土用石的针片状含量、压碎值及含泥量。

3.混凝土拌合用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在试配前要进行水质分析,避免因拌合用水的物质含量超标而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等。

(二)路面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工程施工当中非常的重要,配合比的好坏可影响到工程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同时在施工成本方面也有不小的影响,在本工程中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取得了一个即能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又经济的配合比。不但为施工单位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节约了施工成本。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一般都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在路面混凝土施工当中相当重要。如果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就会很容易产生泌水和不易收光,不但造成了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要求,而且延长了施工时间,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认真的结合各种原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

(三)混凝土的生产与运输

1.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设备应由计量测试单位进行定期检定,不合格的计量设备应进行调试,以确保操作电脑所显示的各材料质量完全符合混凝土配合比例。

(2)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该控制好,搅拌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过长,搅拌时间太短容易产生夹生料,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未完全混合,没有达到混凝土的最佳混合状态。搅拌时间过长则会产生混凝土泌水及离析,对混凝土的质量有极大的危害。

(3)混凝土拌和站应在生产过程中随时与施工现场取得联系,以控制因原材料含水量变化而导致的混凝土水灰比的变化,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的运输受到距离、天气、路况、交通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路面混凝土对坍落度严格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及超过混凝土初凝后运达施工现场。

(2)路面混凝土的运输应该使用混凝土专用运输车,不应使用敞口货车,使用混凝土专用运输车可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离析、板结、脱水等现象的发生。另外,应建立严格的混凝土收发制度,防止混凝土因运输过程耽误时间造成对工程进度及质量的影响。

(四)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路面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断板、裂缝等危害。所以在浇筑与养护当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气温过高时应避开中午施工,当混凝土拌和物稳定在30℃~35℃时,混凝土板的施工应按夏季施工规定进行,防止产生裂缝或断板。在大风天气也应停止施工,大风会使路面板施工中混凝土的表面水损失过快,也会导致裂缝或断板的产生。

2.夏季施工时,路面混凝土一般都掺有缓凝剂,正常情况在温度不太高时进行施工。待16~18小时后才可以切缝,但若在温度较高时施工,混凝土板的强度就形成较快,因此应该根据施工时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切缝,而且要保证一定的切缝深度,使切缝部位足以释放混凝土板内的拉应力,不至于产生断板现象。

3.采用插入式振捣时,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振捣时不宜过振,振捣时间应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振捣应连续、均匀、不得少振、漏振和过振。少振、漏振会引起混凝土不密实,甚至出现空洞等现象;过振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泌水和分层离析现象。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

4.在水泥混凝土中,水在水泥石中是以化学结合水、层间物理吸附水,以及毛细水等状态存在着,当这些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失去时,水泥混凝土本体就会收缩,在收缩受到限制发生收缩应力时,就会容易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面板在浇筑完成后,经过表面修整抹面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避免日光曝晒新浇筑的混凝土,使其表面减少蒸发量,防止混凝土面板表面迅速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5.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避免新浇筑的混凝土面板不受日光的直接照射,而在新浇筑的混凝土面板上盖上诸如塑料布等不透气的遮光材料,但是由于遮盖,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热量急剧升高,而这时又担心混凝土面板温度太高而导致面板的质量受到影响,将遮光材料去除,为混凝土面板降温。但是这种做法已经对混凝土面板产生了危害,因为水泥混凝土和一般材料一样,具有热胀冷缩性能,混凝土板块的热胀冷缩是部分或整体性限制条件下发生的,故热胀属于变形压缩,而冷缩属于拉伸变形很容易开裂。因此,建议对新浇筑的混凝土面板不宜采用塑料布等不透气的材料进行覆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搭凉棚的方式进行遮光养护。

(五)混凝土试件制作

混凝土试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混凝土实体的强度,是混凝土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路面混凝土标准试件为150*150*550mm,较一般混凝土试件体积大、质量大、制作困难,是一项劳动强度很高的工作。同时混凝土试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温湿度进行养护,特别是在室外温度偏低的季节,要避免混凝土试块因养护温度低而导致强度达不到要求,对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制作及养护混凝土路面试件时要仔细、认真,不怕麻烦,确保混凝土试块能够准确反映混凝土面板的实际强度。

3.结束语

路面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且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只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在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各环节,以及施工单位、业主、监理三方很好的相互配合,提高思想意识,认真规范地施工,同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综合动态控制,路面混凝土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控制好,建设出一流的路面工程。

参考文献: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第4篇

关键字:混凝土质量裂缝检测中的问题监测方法

混凝土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材料。从最初的配料、到搅拌、然后成型至最后的养护等诸多工艺环节,每一步骤无不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加强,混凝土检测技术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在我国,混凝土结构检测主要关注检测其结构构件中的内部缺陷如混凝土是否有裂缝、是否有不密实区和孔洞、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混凝土损伤层等这些方面的问题;

首先,笔者在这里先就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一些检测方法上的说明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基本概念:通过结构试验,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结构破坏的外在现象。建筑物中裂缝的存在表明着结构承载力不足,过大的裂缝甚至会促使钢筋锈蚀而降低结构耐久性,会造成房屋渗漏,影响建筑物美观;严重时还会带来建筑物的安全隐患。所以,在理论上,建筑工程是绝不允许建筑物产生裂缝的。但在客观现实里,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问题是很难完全避免的。混凝土的结构裂缝按照其形式及分布状况的不同相应的也会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危害程度较轻的表面裂缝只对建筑物的外观产生影响,就经济及科学观点而言,这种轻度裂缝是可以为大众接受的。而深度较深甚至影响结构构件的裂缝则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重度裂缝进行调查和分析是混凝上结构检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必须对裂缝出现的原因出发,找出关键病因,从而对症下药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裂缝成因调查是为裂缝原因分析提供依据的必要工作步骤,它包括对施工材质、施工质量、施工设计的计算与构造,投入使用的环境与使用荷载等方面的相关调查。施工材质方面:主要是水泥的品种及其安定性、砂石中是否含有碱性骨料、外加剂性能及用量。施工质量方面:主要是调查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养护状况,钢筋位置和数量,模板刚度及支撑情况。使用环境与荷载方面:主要是调查结构在使用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变化状况,是否存在不利介质。笔者通过多年工作中积累总结的经验,总结出在混凝土裂缝监测中常见的集中检测方法。1、外观检查。外观检测裂缝主要包括检测裂缝的形式、裂缝部位、裂缝走向、裂缝宽度、裂缝深度、裂缝长度。裂缝发生及展开的时间过程,裂缝是否稳定,裂缝内是否有盐、锈水等渗出物,裂缝表面的干湿度状况,裂缝周围材料的风化剥离情况,等等。裂缝外观检测时的常用仪器一般有刻度放大镜。对于活动裂缝,应进行定期观测,专用仪器有接触式引伸仪、振弦式应变仪等,最简单的办法是骑缝涂抹石膏饼观察。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建筑物的轻度裂缝,另外对于建筑物中尺寸的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楞掉角、冻害等外在问题都是适用的,也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

2、超声波法(声波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裂缝相对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因为,混凝土的强度与声速的相关性也受到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种类的不同、骨料粒径大小的不同、湿度状况等的影响,因而需要用该种混凝土的试件或取芯法的芯样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与声波的关系。因此,在使用该技术时,要应用超声发射仪,从该受损钢筋的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钢筋混凝土中,在另一端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根据超声仪所得的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混凝土的质量,从而计算表面裂缝的深度。这个方法是目前混凝土检测测缺陷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下面,我将对混凝土质量检测时所采用的其他常用方法进行一些总结。

3、回弹法(表面硬度法) 它是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混凝土强度与硬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该方法采用回弹仪,并通过其是发射的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在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来确定混凝土表面的硬度,用多次试验方法的结果建立一个混凝土的表面硬度与其强度的函数曲线,并以此为数学依据判断混凝土的强度值,但是这种方法在客观条件下极容易受混凝土的表面状况的影响,例如混凝土表面的碳化情况、干湿状况,甚至粗骨料对表面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测出的强度需要进行多次的校准。我国已制定了回弹仪测试混凝土强度的技术标准,并且在混凝土检测中使用也很普遍。

上面所提到的超声波法与回弹法可以结合使用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称为超声回弹综合法。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减少或抵消某些影响因素对其中的某一单一方法测定强度的误差。从而提高测试精度。

4、拔出法(半破损法) 这种方法是指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混凝土的拉拔强度,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水灰比;骨料级配;骨料种类;水泥种类及标号;配合比;养护条件、温度、时间、湿度等;外加剂;施工振捣等操作;浇筑时的环境影响;搅拌、运输设备这些都是重要因素。然而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所以尽管影响其轻度的因素很多但测出的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当然,拔出一拉拔的锚杆,可以是预埋在混凝土表层面的,也可以是后埋的,其中后埋法在使用操作时会方便、灵活。但在钻孔、埋入锚杆等作业时,会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或者因为埋设不当,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测试值。

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

1 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粗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材料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试浇筑和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材料。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可以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同时,高强度等级水泥比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

2 混凝土质量

2.1 原材料质量

混凝土工程施公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

2.1.1 水泥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不宜使用早强水泥。C30以下混凝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分类存放。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变质时不得使用。

2.1.2 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沙,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2.1.3 粗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型良好、质地坚固、线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无抗拉和抗疲劳要求的C40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骨料混配而成,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2.1.4 水

除不容物、可溶物可不做要求外,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性能应与拌合用水一致,不得采用海水养护混凝土。

2.1.5 外加剂

外加剂应选用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及矿物掺合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1.6 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养护试件养护龄期应符合规范的规定,耐久性能试验标准养护龄期为56d。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及长期耐久性能试验。

当混凝土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当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砂率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应与原配比一致。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0.06%。混凝土中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0%。

4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应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匀质性和拌合物温度等进行测试。

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搅拌,计量系统应定期检查。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除水下混凝土外,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其均匀密实。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设计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75%或龄期不足7d时,新浇筑混凝土不得于流动水接触。对海洋浪溅区及浪溅区以下的新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前或在规定的养护期内,混凝土不得受海水与浪花的侵袭。

混凝土强度应按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进行检验评定,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其他混凝土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混凝土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留置组数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桥梁的梁体、墩台身,隧道的衬砌、仰供、底板等重要部位应制作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其取样、养护方式和试件留置数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对于标准条件养护法试件的试验龄期分别为28d、56d的,其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逐日累计温度分别为600℃.d、1200℃.d,但养护龄期分别不超过60d、120d。混凝土其他技术指标的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本标准的规定,其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第6篇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混凝土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水利等大型工程建筑中,在结构中起着承担荷载的作用。混凝土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在许多工程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混凝土存在蜂窝、麻面、露筋、尺寸偏差、裂缝、强度偏低等诸多质量问题,轻则影响美观,严重者则有损结构的安全。

1、表面缺陷

1.1、蜂窝、麻面

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麻面的现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1)认真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以及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2)使模板的表面保持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混凝土在浇灌之前,应浇水使其保持湿润,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涂刷脱模剂,模板缝隙,用腻子、油毡纸等堵严,模板支撑情况应随时检查防止漏浆;模板应选用长效的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浇灌下料应分层,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振捣时间要适中不可过振。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为保证上下混凝土良好结合,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2cm以上。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

(5)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1.2、孔洞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浇筑采用细石混凝土,使模板上充满混凝土,并振捣仔细;

(2)应在两侧对预埋铁件、预留孔洞处同时下料,应在侧面加开浇灌口下部浇筑进而下料;封好模板首先要振捣密实,继续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混凝土表面与振捣棒垂直或成40°~45°斜向角振捣。应均匀排列插点,可采用交错式或行列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或过振。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4)砂石中混有粘土块、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1.3、松顶

一般酥松表面在混凝土含水量多,塌落度大,浇注到上半部分时,所产生的泌水未能及时排尽,终凝后形成浮浆,表面较浅的酥松,可将酥松脱落部分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2、外形尺寸偏差

外形尺寸偏差的现象为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

(2)模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柱和支撑必须在坚实的土层上,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下沉,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斜。

(3)下料高度不大于2m,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4)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模板产生变形或预埋位移或脱落。

(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3、内部疵病

3.1、匀质性差,强度达不到

(1)水泥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并应加强水泥防潮工作,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应取样送至相关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并按试验结果的强度等级使用。

(2)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及时测量砂、石含水率并扣除用水量。

(4)混凝土应按顺序加料、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均匀。

3.2、保护性能不良

(1)混凝土施工形成的表面缺陷应及时仔细进行修补,并应确保修补质量。

(2)钢筋混凝土中掺加氯盐量(按无水状态计算)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并宜同时掺加亚硝酸钠阻锈剂,其与氯盐的掺量比例为1∶1。

(3)在高湿度空气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升降部位和经常受水淋的结构、与含有酸碱或硫酸盐等侵蚀性介质相接触的结构以及靠近直流和高压电源的结构,不得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掺加氯盐。

(4)结构在冬季施工配制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掺加适量早强抗冻剂以提高早期强度防止受冻。并对混凝土进行蓄热保温或加热养护,直至达到40%设计强度等级。

4、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材料成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二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与施工关系比较密切的原因主要为材料型裂缝,其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化学反应以及温度裂缝引起的裂缝。

4.1、干缩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或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而出现干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使其产生了干缩裂缝。

4.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间,由于表面失水比较快产生了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大风或干燥酷热的天气时才出现,裂缝互不连贯,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较长的裂缝可达2~3m,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强度很小或几乎没有强度,或者混凝土由于终凝时间不够长而强度很小时,较大风力或受高温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4.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混凝土结构中。在浇筑混凝土后,水化凝结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方量较大,因此大量的水化热会产生,在混凝土内部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并且不易散发,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同时,混凝土表面由于散热较快,内外温差较大,较大的温差造成外部与内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拉应力,在混凝土强度未完全增长时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这种裂缝常常会发生。

4.4、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钢筋锈蚀。因为混凝土在搅拌均匀后同时会出现一些碱性离子,某些骨料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并与这些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出现混凝土膨胀开裂、酥松。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这种裂缝一般出现,一旦出现很难补救,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针对上述几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主要是:

(1)调整水泥品种,尽量选用中热或低热水泥。如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或中热硅酸盐水泥,在掺加粉煤灰或泵送剂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2)对调整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或在水泥用量不变的基础上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

(3)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等来降低水化热,减少水泥用量。

(4)在夏季浇筑,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通常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进行对浇筑混凝土的温度降温。同时应用湿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5)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应和结构尺寸成正比,即如果混凝土的结构尺寸越大,其温度应力也就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6)改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并进能降低水化热和减少裂缝的出现。

(7)在混凝土浇筑后,一定要注意洒水养护,并用湿润的草袋、塑料薄膜等覆盖,养护时间适当延长(尤其在低温天气)。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做好保温措施,防止寒潮的袭击。

结语

混凝土以其承载力大、和耐久性好、可模性强、日常养护费用低等优点广泛应用,并在各类工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中严格把好每一道关,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出现,减少成品的返修率,降低工程成本,增加项目利润。

参考文献

[1]张义,李书帆,姜明月,庄显峰,朱文斌.浅谈混凝土质量缺陷的控制措施[J]. 河南建材,2013,02:140-141.

第7篇

关键词:强度检测;内部缺陷;保护层厚度;回弹法;电磁感应;钻芯法;非破损

在当今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不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砖混结构的建筑,都离不开混凝土。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建筑结构的安全,也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凝土质量检测是整个检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对于普通工程,混凝土质量的检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1.1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目前来说方法比较多,常用的有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拔出法、钻芯法。其中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都属于非破损法。

回弹法操作简单,并能较好的反映混凝土的均匀性,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对回弹法的技术规程也是反复修订,至2011年编号改为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验收。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龄期、养护条件相同以及生产工艺和配合比相同的同种构件组成,且对抽检数量有严格的规定。检测完毕后,需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所代表的检测批构件的强度推定值。

1.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是1966年有罗马尼亚建筑及建筑经济科学研究院首次提出的,1988年我国也批准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

相对于单一回弹法来说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可以减少龄期及含水率对混凝土强度造成的影响,弥补不足,提高测试精度。实质上,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就是超声法和回弹法两种单一的测强方法的综合测试。

1.3 后装拔出法是一种半破损检测方法,是指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钻孔、磨槽、嵌入锚固件并安装拔出仪进行拔出试验,测定极限拔出力,根据预先建立的拔出力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检测混凝土强度。被检测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10.0MPa。由于对拉拔时混凝土中的应力状态尚无定论,目前还只能用拉拔强度作为衡量混凝土质量的相对指标,当用拔出法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则必须建立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与拉拔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

1.4 钻芯法是利用专用钻机,从结构混凝土中钻取芯样以检测混凝土强度活观察混凝土内部质量的方法,也是一种半破损检测手段。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有直观、可靠、精度高的特点。试验表明,对于龄期过短或者强度没有达到10MP的混凝土,不适宜用钻芯法,而且因为钻芯时会对结构造成局部损伤,对钻芯的位置及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钻芯后的孔洞需要修补,钻芯机设备笨重,成本较高等问题的出现,造成钻芯法有一定的局限。

2 混凝土内部状况的检测

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因技术管理和施工的疏忽造成混凝土内部产生疏松、空洞、施工缝等问题,所以内部状况检测可以及时提出补救措施。现行的一般采用超声测缺,根据声时、振幅、波形等超声参量的变化与结构混凝土的密实度、均匀性和局部缺陷的状况来判断。

2.1 如果存在缺陷,会出现超声波收发通道上的介质不连续,声波路程变长,所以声速差异是判断缺陷的参量之一。

2.2 第二个参量是首波幅度高低,因为各介质声阻抗显著不同,是投射的声波产生不规则散射,造成超声波的较大损失,绕射到达的信号微弱,使得首波幅度下降。

2.3 接收信号中的频率成分的变化也是超声测缺的一个研究方向,其原因是混凝土组织构造的不均匀性几内部缺陷,使探测脉冲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折射。

2.4 接收的波形也可以用作判断缺陷的一个参量,超声波在缺陷的界面上的复杂反射折射使声波传播的相位发生差异,叠加的结果导致接收信号的波形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

内部缺陷的检测方法还有冲击-回波法、声发射技术、红外线检测技术、雷达波检测技术。如果检测到有缺陷,需要及时修补,一般采用喷射砂浆或灌浆补救的措施。

3 混凝土中钢筋的检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有明确的规定,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将影响结构的耐久性。钢筋的移位则会不满足受力的设计要求,而主筋的直径尺寸则会影响建筑的承载力和抗震度。因此混凝土内部钢筋的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检测项目。

3.1 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保护层厚度是指从混凝土表面到钢筋最外缘之间的距离。作用是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但是不能太厚,若超出设计规范要求,对于偏心受力柱的承载能力将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大导致柱的偏心程度增加,从而降低柱的强度,一般在2.5%左右,大则5.7%,所以现行的施工规范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有明确的规定,并要求了实际偏差范围。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一般采用非破损法,采用电磁感应法、雷达波法、半电池电位法来检测。检测面应清洁、平整 ,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实测过程中若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的最小示值是应在探头下附加垫块。允许有±1mm的误差。

3.2 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的检测

钢筋直径属于隐蔽工程,钢筋的使用对建筑物的承载力及抗震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校核或对旧建筑的质量复查、修建扩建在缺乏图纸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钢筋直径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一般都是采用数字显示示值的钢筋探测仪来检测,钢筋探测仪对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1mm。检测过程中,需结合钻孔、剔凿的方法进行,钻孔、剔凿的数量不应少于已测钢筋的30%且不应少于3处(实测数量不到3处时应全部选取)。

3.3 钢筋间距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