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3:14

序论:在您撰写图书馆社区志愿者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

第1篇

摘要:文章以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帮扶社区图书馆发展,丰富农民工子女及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案例,就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有机地与社区图书馆相结合,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实现社区图书馆持续健康发展,厚植社区居民的生命力、教育力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09-02

在这个社会快速变迁、科技日新月异、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各级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居民身边的社区图书馆,更是门庭冷落,鲜有问津。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一般大众对图书馆功能的认知仍然不足,社区图书馆未被充分利用;二是因为社区图书馆专业人员、购书经费严重不足,没有自身特色馆藏资源,更加缺乏深入的知识价值与知识服务系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求。在此情况下,重庆图书馆应时势之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协助社区图书馆发展,以寻求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最佳途径。

1公共图书馆助推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目标

公共图书馆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助推社区图书馆发展时,应先确立所要达成的目标,并随着社区环境的改变而检验修正。一般而言,需达到以下目标。

1.1业务工作顺利发展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采取定期交换图书的方式充实社区图书馆馆藏。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不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尤其是就如何满足社区读者资讯需求进行工作指导,这样就能让社区图书馆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顺利推进社区图书馆馆务工作。

1.2成为社区资讯服务中心

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向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各项业务工作都是围绕读者这个中心而展开的。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应结合时代特征和居民文化结构收集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文献视听资料以及生活资讯方面的剪报,以供社区读者不时之需,让社区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社区资讯服务中心。

2公共图书馆助推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具体策略

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助推社区图书馆发展既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范围,也间接提升了社区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一举两得的双赢举措。

2.1建立合作关系,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

公共图书馆应依据社区文化特征和居民文化结构,在充分调研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解决社区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而导致的藏书紧缺的困局。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在社区原有组织架构上开展各项活动,如社区老年养生俱乐部、妈妈宝宝活动室、青少年读书会、就业技能培训班等。

2.2协助建立社区图书馆人力资源后勤保障库

目前大多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受制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处于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况。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经验,指导社区图书馆根据社区文化发展需要,针对社区老人、青少年、儿童、妇女、外籍人士、残障人士等不同对象,以保健、休闲、升学、就业、帮教等为主题,建立相关专长的人力资源后勤保障库。

2.3建立共享资源服务网络

公共图书馆可依据自己成功举办各种读者活动的经验辅助社区图书馆建立社区资源交流中心、社区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协调作用和中心作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区图书馆正常运营、发展的引领者,成为社区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发展的中介者,并通过宏观指导让社区图书馆在摸索实践中自然形成满足居民需求的资源共享型服务网络。

3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助推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实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兴市民逐渐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庆图书馆建立着业务指导关系的新桥社区图书馆就居住着许多农民工。每到假期,新桥社区图书馆就成为孩子们乐而往之的地方,图书馆管理人员在高兴之余也愁眉不展,因为仅有的1,000余册书刊和4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重庆图书馆在得知该情况后,对该社区的人员结构和文化层次进行了调研,发现该社区居民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居民主要由老人、在读青少年和农民工构成,文化需求主要偏向于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重庆图书馆以此为出发点,通过以下方式协助该社区图书馆顺利发展。

3.1根据社区图书馆业务工作实况,研定馆藏

基于社区图书馆购书经费严重不足的现实,重庆图书馆针对该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向该社区配备了简明易懂、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养生保健书刊、动漫、校园小说和少量图文并茂的国学经典等实用性较强的资源充实馆藏,并定期与该社区交换书刊。

3.2依托志愿者,充实人力资源,协助馆务运作

社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在收集、组织、保存与当地社区有关的图书资料,以供读者使用,所以社区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由于社区图书馆人力有限,很难满足社区居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需要有一批能协助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具有相关专长的人员来充实社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重庆图书馆与该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了其招募志愿者协助开展基础业务工作的经验,认为用此种方式充实人力资源,既经济又高效。

2012年新年伊始,新桥社区就开始筹划招募社区假日志愿者。其招募对象是10岁以上且爱读书的学生和尊老爱幼的成年人,有专长的人优先。招募志愿者的海报一出,当天就迎来了几个往年暑假期间常来社区图书馆的熟面孔,还有几个回家过年的大学生。截至招募结束时间,共召集20名志愿者,其中有年幼的小学生,也有学识丰富的大学生,还有在家带岗的刑满释放人员和白发苍苍的老人。新桥社区图书馆结合各个志愿者的简历,在与志愿者充分协商后,举办了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如:让爱读书的小志愿者组织小读者开展“我是故事大王”和“我是读书人,书架我认‘养’”等活动;组织文化层次高的志愿者开展节假日课业辅导;组织老年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分享人生智慧的聊天活动;让在家待岗的服刑人员给社区居民“现身说法”等。

由于每位志愿者都各有分工,且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为身边的邻居服务,工作起来特别有成就感,因此其服务的意愿很高。为了收到更好的服务效果,很多志愿者熟练掌握了书刊的借阅流通工作与馆藏分布,其熟练程度甚至高于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于出点子开展读者活动,这些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并付诸实践,其还将读者活动现场的画面通过微博、微信分享给更多的居民,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此外,志愿者的加入让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与读者的关系更加融洽,因为在与读者之间发生冲突时,志愿者比馆员更容易取得读者谅解,久而久之,社区图书馆员和读者之间也更加理解和包容对方。

3.3多样化服务,贴近居民生活,增进社会和谐

本着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应当立足于社区文化发展的需要这一出发点,重庆图书馆与新桥社区图书馆共同制定了符合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项目。

3.3.1送书上门。由于新桥社区地处城市的边缘,房屋陈旧,租金便宜,居住着很多低收入的老人和外来农民工。他们要么是行动不便,要么是迫于生活压力无暇光顾社区图书馆。针对这些人对书刊的需求,新桥社区图书馆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不定期地将他们需要的书刊、资讯剪报送到他们家中。

3.3.2帮教服务。新桥社区的居住人员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工作忙、文化低,无暇监管子女的学业。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新桥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连同志愿者开展了免费的周末辅导班,帮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此举深受社区居民好评,该社区在2012年还被当地政府评为十佳文明社区。

3.3.3资讯服务。社区图书馆最贴近居民,也最了解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新桥社区图书馆联合重庆图书馆将收集的关于养生保健、科普教育、就业资讯和新兴技术方面的信息通过共享资源网络、剪报、宣传栏等方式让居民共享。

3.3.4开展读者活动,丰富居民生活。新桥社区图书馆自招募志愿者后,在每年的暑假和重大节日期间,都会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举办读书会、亲子阅读、坝坝舞比赛、老奶奶讲故事、包粽子比赛等生动有趣又贴近居民生活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社区图书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社区的凝聚力也在各种活动中逐渐增强,也帮助外来农民工及其孩子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4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发展中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应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将自身的服务经验传送给各社区图书馆,实现以该公共图书馆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网络,并通过多样化服务,推动阅读,从而实现养成市民现代化的资讯素养的目标。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达成该目标,社区图书馆还需积极争取经费,充实文献信息资源;还需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建立社区志愿者人才资源保障库;还需强化资讯服务功能,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让社区图书馆成为居民终身学习的资源中心和活动中心。

参考文献:

[1][ZK(#]甘平.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4).

[2]熊太纯.我国城市新型社区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140.

[3]李菲,周阳.社区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88.

第2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又称义工,是一种自愿的,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和责任感而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志愿者服务是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行为。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始逐渐引入志愿者服务,志愿者们常以个人身份自愿、无偿地加入图书馆服务队伍,为图书馆事业和广大市民服务。

1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政策和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图书馆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2012年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制定下发《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依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电子阅览室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组织志愿者开展秩序引导、咨询讲解、设施维护、交流互动等服务。

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图书馆在培训、激励、筹资等内部机制方面不够完善,因此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另外,缺乏与开展志愿者活动配套的、操作性强的相应法律、法规,也使得开展志愿者活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难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来图书馆工作。

2、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果差强人意

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素质良莠不齐,图书馆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即使通过社会服务提高能力,其工作效果也未必能够立即达到理想的程度。此外,志愿者的动机通常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是想多借书,有的是想延长借阅期限,也有的是想通过增长知识。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地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动机,并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那么志愿者的工作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3、志愿者与馆员之间的工作协调问题

在图书馆工作中,志愿者是配角,馆员是主角,不能越俎代庖。如果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工作关系,就可能导致馆员作风散漫,或者使馆员产生工作岗位可能被志愿者取代的想法,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为了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图书馆应该明文规定馆员和志愿者的权利和责任。

4、福利少、活动经费不足

虽然志愿者活动具有公益性,但图书馆有义务保障志愿者的基本权利。在工作期间,图书馆要为志愿者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如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报销工作中的额外开销等,从而激发志愿者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体现图书馆对志愿者的关怀与尊重。众所周知,经费问题是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发展的瓶颈。而在发达国家,志愿者服务事业五至八成的经费由政府投入。解决经费问题,不仅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而且可以鼓励企业捐助公益事业,政府可以考虑对这类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1、馆内服务项目

馆内服务是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开架书库的管理与到馆读者的一般。特别是面向城市中的知识、技能弱势群体的公益教育培训,若能依托具备相关知识的志愿者进行组织和开展,将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馆外服务项目

馆外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点服务、上门服务和社会文化活动。充分依托就近社区的志愿者承担图书阅览室的管理责任,并利用阅览室空间开展相应的志愿者公益服务,可以长效维持服务站的运作并在社区中取得一定的影响力。

3、业务协助与指导

业务协助与指导志愿服务项目主要是针对专家学者设置的,是公共图书馆迫切需求的项目。其主要内容是依靠各学科和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研究大众阅读和出版发行的学者),帮助图书馆处理涉及图书、知识和社会阅读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除了图书选择之外,图书评价、学科发展方向、图书出版市场、社会阅读需求调查、阅读行为分析及图书馆各种相应的文化活动,都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

4 志愿者的引入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1、引入志愿者可以缓解公共图书馆人员不足的问题

随着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业务活动也越来越多,但因人事编制、财政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工作人员并没有按比列增加,现有的人力资源很难为更多的读者提供优质、多元服务。因此,引入志愿者正好能改善图书馆人手紧张的情况。他们作为一支生力军,成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有力补充,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劳动力成本,缓解了经费压力。

2、引入志愿者可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有助于建设和谐图书馆

工作人员的不足容易引起读者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使读者产生不满情绪,造成图书馆与读者的矛盾。引入志愿者后,他们通常被安排在c读者接触的服务窗口,能直接与读者沟通,解决读者疑问,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志愿者在工作人员、读者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重要作用,既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更能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共同创造和谐图书馆打下坚实基础。

5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思考和管理建议

1、健全机构、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

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维护志愿者权益,宣传培育志愿者文化,为志愿者搭建成长发挥的平台,各个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机构下再设几个部门,分别承担有关工作,如策划、宣传、招募、后勤等,引领志愿者服务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

志愿者在正式提供服务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一方面,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就图书分类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知识对志愿者进行简单实用的培训;另一方面,相同岗位的志愿者可以组成团队,由资深馆员负责针对性训练,并且向志愿者说明他们的权限、义务和权利,包括职权范围和福利待遇以及应如何在工作上与馆员协调等。在志愿者正式上岗时,馆员要随时为志愿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为了增强馆员的责任心,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应与指Ч菰钡脑鹑喂夜场M际楣莼箍梢岳用电子公告板或开设“交流版”与志愿者进行交流。

3、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就是对志愿者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它不仅可以帮助志愿者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还可以为管理者甄别志愿者工作的优劣提供标准。评估方式则可综合采用管理者评估、自我评估、同事评估、读者评估的方式,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绩效评估可能出现的偏差最小化。

4、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志愿者活动持续发展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志愿者工作效率、增强志愿者服务工作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志愿者是一项不计报酬、自愿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人群,故图书馆对于志愿者的激励方式侧重与精神激励。不过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激励方式也应该不断创新,以确保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发展。

6 结语

关注图书馆事业,不断追求创新,图书馆志愿者是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和创新的结果。志愿者事业具有广阔的未来,公共图书馆在积极推进自身转型以适应信息社会和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将志愿者事业全面引入图书馆工作中,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知识与信息在全社会的平等共享,对社会的文明、进步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海波,胡昌平.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2(2):64-66

[2]张春莹.浅议图书馆志愿者活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2):176

第3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志愿者;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108-03

1 关于文化志愿服务

1.1 含义

文化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者队伍中兴起的一股新型服务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也是志愿服务分工专业化、细致化的必然结果。根据文化部颁发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文化志愿者是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等自愿、无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人。

1.2 特点

文化志愿者包含“文化”的特性,因而区别于其他服务,其具有以下特点:①专业性更强。文化志愿者主要是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热心公益文化事业、志愿为他人提供文化服务的人。②服务的主要场所为公益性文化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音乐厅、社区服务中心、城乡文化广场等。③文化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目的是保障群众的文化成果享有权和文化参与权。如:文化讲座、知识普及、展览讲解、专家咨询等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服务才能称为文化志愿服务,而图书整理、维护阅览室秩序等均不属于文化志愿服务。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2.1 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参与力量中的重要人力资源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供给模式,文化志愿者是社会参与力量中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志愿者自发、主动的参与不仅成为社会动员最直接的体现,而且有效缓解了政府力量的不足,成为政府开展社会保障以及重大赛事的有效人力资源补充。

2.2 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是繁荣发展城乡基层文化的有效方式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在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参与,单一地依靠政府供给不仅难以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而且容易产生供需不平衡的实际问题,即文化产品的供给与群众的实际需要不符,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文化志愿者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最直接的参与者,更能够以切身体验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更能够因地制宜、按需供应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

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以及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有生力量,也是一项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部署。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参与广泛、机制健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志愿者服务内容,培育志愿服务品牌。

3.1 加强组织建设

3.1.1 在图书馆内组建由专职部门牵头,兼容各个部室的志愿者管理机构。文化志愿者团队由一个具备专业技能的群体组成,提供的服务也具有文化特色,因此,对文化志愿者的管理以及日常活动规划必须做到专业细致。组建一支由专职部门牵头,同时又兼容各部室的志愿者管理团队,有利于从馆内整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不同部室的职能与特色资源,形成合力,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符合图书馆实际的文化活动平台。

3.1.2 加强对志愿者管理人员的培训,组建专业的志愿者管理人员团队。文化志愿者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群体,必须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方式。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的管理人员主要是相关从业人员,对他们的培训既要包括意识形态的培训,如文化志愿者的内涵、定位等,也要有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社交礼仪、心理健康、项目运作等。

3.1.3 引入社会化的第三方管理机制。第三方管理即设立志愿者工作站,形成工作人员引导,社会在职人员为主,高校大学生为辅,第三方科技公司为支撑的志愿者中层管理机构。其主要实现两方面的管理:①引入包括在校大学生、社会在职人员在内的第三方管理人员,实现志愿者自我管理,由其介入志愿者的招募、面试、培训、日常管理与评价,以及活动策划等工作。②引入第三方技术管理,如网络公司、新媒体公司的技术资源,实现志愿者在注册登记、日常服务记录上的数字化。

3.2 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需要依据《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及相关工作规范,结合本馆实际,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如《章程》《管理办法》《培训规范》《服务规范》《岗位细则》等,使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在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3.3 加强队伍建设

3.3.1 坚持两个面向。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坚持面向大中专院校学生与面向社会专业人员相结合,丰富文化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整合资源,依托社会资源发展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动员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优秀企业家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建立一支长效的专业志愿者队伍。

3.3.2 拓宽招募渠道,实现便捷化报名。公共图书馆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搭建方便、快捷的招募平台与渠道;要加强平合,如公共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高校社交平台等,拓宽信息渠道,增强信息传播的辐射能力。

3.3.3 优化志愿者队伍结构。①合理规划志愿者结构。公共图书馆通过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专家学者型、专业型、兴趣型相结合的志愿者服务结构。②严格队伍准入门槛。首先,公共图书馆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面试队伍,该队伍由馆内各部室工作人员、志愿者代表组成。其次,完善面试标准与面试流程,在面试开展前要对面试组成员通过会议讨论或集体培训的方式,统一认识与选拔标准。最后,丰富面试形式,将形式多样的面试形式,如结构化面试、小组化面试、风采展示等纳入志愿者面试,并针对志愿者不同的服务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的匹配性面试。③将宣讲环节纳入志愿者招募面试培训之中,通过工作人员或优秀志愿者的宣讲,将文化志愿者的理念、制度与活动进行口头化的表达,增强应聘者的感性认识,避免盲目选择。

3.4 完善培训体系

公共图书馆完善培训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志愿者服务技能与个人素质提升及拓展相结合,为志愿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型、实践型社会平台。②健全培训制度。将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目的、培训范围、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培训方式、培训管理、培训评估等,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③分阶段、分层次、分梯度,实现培训常规化。根据志愿者开展服务的特点,依据培训的周期划分,可以分为岗前培训、阶段性培训以及临时性培训;根据培训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集中培训、骨干培训、实践培训以及自学。④将志愿者个人提升纳入培训体系中。将志愿者个人能力的拓展与提升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如将团队建设、心理辅导、面试技巧、社交礼仪、视频后期、配音技巧等兴趣型、提升型的活动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中。⑤搭建多元化培训平台,充分整合企业、媒体等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的培训。⑥规范测试评估。通过笔试、体验服务等方式对志愿者素质以及培训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并把培训情况纳入志愿者评优内容中。

3.5 完善岗位设置

3.5.1 转变观念,搭建平台。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服务的定位要从传统的人力资源有效补充向现代的、以志愿者为主体进行全民阅读推广、提供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平台思维转变,突出文化志愿者的“文化服务”特色,拓展文化服务领域,为志愿者搭建服务、交流、展示的平台。

3.5.2 合理规划岗位设置。①要增强馆内基础岗位的吸引力,做到馆内志愿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分梯度、分层级地对志愿者可以参与的服务与活动进行科学岗位规划与设计,形成大学生志愿者、特长类志愿者、专家志愿者相结合的岗位规划;将志愿者作为公共图书馆业务服务推广的有生力量,把馆藏资源调动起来,依托志愿者开展针对读者的相关培训,如读者证的办理与使用、中文期刊的检索与调用、数据库的使用等,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提升读者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②要为志愿者打造“交流・实践”的社会平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其动机更多的是获得自身技能的提升,如人际沟通技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公共服务礼仪等。公共图书馆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一方面依托自身的场馆服务为志愿者搭建平台,如引导志愿者参与讲座、展览、读者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让志愿者参与图书馆自身建设,增强其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跨界资源联动,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

3.6 完善管理机制

3.6.1 严格注册与退出。公共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技术,完善对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制度,完善志愿者的注册登记信息,包含以下内容:个人基本信息、文化志愿服务信息以及星级认证信息等内容。此外,公共图书馆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文化志愿服务记录进行确认、录入、储存、更新和保护,规范退出机制,避免有进无出的管理。

3.6.2 开展服务评价。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星级管理“小时累积法”的基础上,辅之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评估方式,并加入满意度指数,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反馈与志愿者的绩效积分直接挂钩,尽量做到科学、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服务评价的真实性。

3.7 建立回馈与嘉许制度

3.7.1 继续完善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嘉许制度。公共图书馆要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志愿者给予相应的星级认定,对服务时长达标者及时颁发证书或标牌;通过在高校设站或成立高校志愿者服务基地,加强与高校团委的沟通与交流,在专业培养,学分奖励、评优、奖学金评定以及入党、出国留学、升学保研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长评价制度。

3.7.2 探索实施志愿者服务时长积分储蓄制度。所谓积分储蓄,即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像金钱一样存起来,可以用于服务置换或积分兑换。如:北京市民政局推出的“家庭式志愿服务兑换”,即在志愿者本人参与服务之后,兑换其他志愿者为自己或家人、朋友提供同等时长的志愿服务,同时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北京市海淀街道实行志愿者“爱心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志愿者可以随时到超市里“购买”到相应“价格”的任何商品。此外,也有一些地方将志愿服务记录作为入党、干部提拔的重要条件。作为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大众性的优势,寻求合作市场,积极与剧院、电影院、书店、咖啡店、超市等展开合作,设立相应的积分商品,为志愿者的爱心积分提供相应的社会性“报酬”,以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热情,营造浓厚的文化志愿服务氛围。

3.8 完善保障机制

3.8.1 专项经费保障。在公共图书馆制订年度经费预算时,一是要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纳入其中,并保证已落实的活动经费中有一定比例用于文化志愿服务。二是要通过赞助、冠名等方式积极争取与企业、社会团体展开合作,为志愿者的交通、午餐等必备生活消费、人身保险以及志愿者服装等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

3.8.2 安全保障。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知识竞答或定期开展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以及逃生演练等,增强志愿者的安全保障责任意识,提高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3.9 加强信息交流,拓宽志愿者的集中展示平台

3.9.1 利用公共D书馆的门户网站,搭建文化志愿者网络信息平台。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建立集宣传展示、信息交流、项目公示、招募注册等功能于一体的门户网站志愿者服务窗口或服务平台。这一信息平台兼具管理与展示功能,即通过技术化的手段实现文化志愿服务记录的网上录入、查询、转移和共享。另一方面要开设志愿者的风采展示以及服务之星、活动展示窗口。

3.9.2 依托网络技术,打造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社区O2O平台。这一平台主要是打造志愿者的社区化管理,同时为志愿者服务时长积分储蓄制度的实施创造商家回馈平台。在1.0阶段,建立文化志愿者数据库,实现志愿者信息注册、服务跟踪评价的数据化管理;在2.0阶段,实现社区成员的交流和互动,如讨论、通信、聊天等;在3.0阶段,要逐步实现社会平台与志愿者的生活场景相融合,邀请电商平台入驻,实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如积分兑流量、积分购买商品等。

4 结语

在“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的开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也存在着志愿者队伍结构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准入门槛低、培训不健全、岗位设置不科学以及评价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强化制度建设与平台意识,引入组织共建、第三方管理等新型管理模式,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储蓄制度,搭建志愿者社区平台,对现有志愿者的管理与服务进行规范化整合,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逐步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探析: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5(19):12-14.

[2]刘淑华.美国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J].晋图学刊,2015(3):25-27.

[3]林志军.图书馆引入义工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9(5):24.

[4]谷遇春.关于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2006(5):62.

第4篇

快乐小陶子流动儿童图书馆,由志愿者随身携带经典的绘本或玩具书,招呼偶遇的0~14岁的孩子与阅读邂逅,是儿童的流动图书馆和流动儿童的图书馆。

流动是为了时刻分享

3333元启动资金+2名核心志愿者+20次/年的阅读活动+N颗为孩子奉献的心=1座快乐小陶子流动儿童图书馆

2010年,发现农村儿童阅读习惯欠缺、城市儿童被太多的教辅书淹没、儿童阅读推广只是一纸空文的北京妈妈安庆华,想为儿童读书做点事。正当她苦于不知道怎样启动项目时,一位朋友来向她要购书单,以便在每天上下班坐地铁时给小孩子读书,此想法给了她灵感。同年3月,“快乐小陶子流动儿童图书馆项目”启动;仅一个月,该项目便得到天下溪基金的支持;接着,随着阅读活动的开展,小陶子图书馆遍地开花,发展到108个站点;2012年,在成立后的第三个年头,小陶子图书馆与中华儿童慈善签约,终得“名正言顺”,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空间推广儿童阅读。

小陶子取名来自于陶行知的“陶”,小陶子图书馆践行他的生活教育理念,自称“陶子”的志愿者们让阅读变成一件可以在生活里随时随地发生的事。在社区站点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小陶子图书馆,以“小圈子”的形式进行。志愿者们拖着拉杆箱来到事先考察好的地点,铺上防潮垫、摆好图书、戴上统一形象的帽子、系上围裙后,就可以招呼小朋友来看书啦。还可以邀请年纪稍长,又对阅读有兴趣的小朋友来担任志愿者,因为同龄人的号召更具共鸣。为了推广儿童阅读,小陶子社区站点的申请几乎没有门槛,社区里任何愿意承担起小陶子图书馆责任的居民都可以向小陶子项目总监发起建立站点的申请,经面试合格后,由项目组快递价值3333元的装备,接下来志愿者们只要结合社区特点开展读书活动就可以了。

如果不方便召集志愿者们浩浩荡荡地组织阅读,也可以选择“单兵行动”的方式来推广阅读活动,变成一个人的流动儿童图书馆。个人申请成为志愿者后,带着项目组提供的装备,给偶遇的儿童读书。这样,无论你是在下班途中、散步的路上甚至旅行的路上,都可以给有需要的小朋友提供书本。

变阅读为“悦读”

“当我们在社区里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读书变得有趣、时髦起来,孩子和家长更容易融合进来,慢慢地对阅读有了很多期待。”

小陶子图书馆的吉祥物是一只可爱的长颈鹿,据志愿者介绍,当初之所以选择长颈鹿是因为它是哺乳动物界最高的奔跑能手,对应读书可以让你站得高、跑得快的意义;长颈鹿虽有声带却不发声,因为它把发声读书给小朋友听的机会赠给了志愿者。这只时刻都在微笑着的长颈鹿在表达阅读的快乐,“快乐”二字也正是小陶子项目对自己的衡量指标。

为了实现快乐阅读,小陶子始终在坚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给孩子选择好书;提倡亲子共读。为了营造环境和氛围,读书活动是在鸟语花香的户外,是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童一起阅读,而不是留孩子一个人在家里默默地翻阅;为了阅读好书,小陶子选择的是集知识与趣味于一身的优质绘本和玩具书,而不是压抑个性的教辅图书;为了促进亲子共读,小陶子开发了阅读存折,发起“我与妈妈一起读”等活动。另外,小陶子的特色站点——地铁读书,为搭乘地铁的小朋友读书,让原本枯燥无聊的车程变得欢愉。

正是这些坚持和微笑长颈鹿的相随,才真正让阅读变成了“悦读”。

小陶子的希望

最近安庆华在策划一个“陶在行知路”的支教包项目计划,免费提供图书给支教人员,由他们将儿童阅读推广带到广大乡村去。安庆华说做小陶子图书馆以来,她结识了太多的爱孩子爱阅读爱奉献的站点志愿者,每一天都她都被他们感动。所以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事业。今年小陶子的目标是建立100个活跃的社区站点!而对于未来,小陶子希望:

当孩子们看到长颈鹿时,想到读书!

第5篇

文化部在2013年1月颁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探索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性是图书馆的显著特征,发挥图书馆的公益职能,在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过程中引入志愿者服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对其发挥公益性特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志愿者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如何推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公共图书馆中的志愿者活动现状

2.1国外图书馆志愿者现状

将志愿者活动引入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在国外十分普遍,在成立于1912年的美国洛杉矶郡公共图书,志愿者服务为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提升,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在2007――2008年间,洛杉矶郡公共图书馆有超过2000名志愿者总计贡献了117538小时工作,志愿者们通过担当青少年社区服务志愿者、法院转介志愿者、少儿部服务助理、讲故事助理、图书馆向导扫盲志愿者等角色,向幼儿、青少年、需要帮助人士提供了必要的图书馆,节约开支超过2 200 000美元。在国外,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颇具规模,而且各地图书馆都根据各地特色探索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管理流程,这为图书馆开拓服务范围及服务对象提供了有益经验。

2.2国内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探索

福建省图书馆是我国首个建设志愿者工作站的图书馆。在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服务就引入了志愿者组织。2002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辽宁省图书馆志愿者通过制定志愿者活动章程、志愿者例会制度、志愿者服务考核制度等规范了志愿者的管理工作。辽宁图书馆志愿者还自办《志愿者园地》杂志,用以刊登志愿者的活动心得,表彰优秀志愿者。至2004年,参加活动的图书馆志愿者已达630人次。而国内其他图书馆也陆续引入了志愿者活动,如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云南图书馆等各地图书馆也于2005年――2012年4月年间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

3.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服务制度不健全

志愿者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拓展,引入时间短、没有借鉴经验,缺乏与开展志愿者活动配套的、操作性强的相应法律、法规,也缺乏志愿者管理的完善规章、制度试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馆在培训、激励、筹资等内部机制方面不够完善,都造成了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武汉图书馆曾经有80名志愿者,但是由于相关的制度与保障体系不健全,如今志愿者规模已经日渐萎缩。

3.2志愿者人数少

多数公共图书馆招募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以云南省图书馆志愿者为例,图书馆主要招募的志愿者以高中生和在校一、二年级的大中专学生为主体,吸收对图书馆工作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学生参加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活动往往在学校开学后无法保证参加志愿者活动。而志愿者人数的稀少也使各地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到后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自志愿服务站成立以来,只有注册志愿者43人,个人报名的学生志愿者只有11人,社会志愿者仅有3人。

3.3福利少、活动经费不足

虽然志愿者活动具有公益性,但图书馆也有义务保障志愿者的基本权利。如在工作期间,图书馆要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报销工作中的额外开销等。只有志愿者也享受了基本的权利才能激发志愿者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体现图书馆对志愿者的关怀与尊重。但是许多图书馆在志愿者招募公告中都没有任何关于志愿者这方面福利的规定。

其次,志愿者服务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各地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无法继续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没有经费的保障也是多地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无法深入进行。

4.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4.1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

图书馆只有完善了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考评和激励机制,从图书馆服务的过程、方式及组织管理入手,使志愿者管理服务机制日趋完善才能吸引和留住志愿者,也才能促进志愿者服务活动可持续发展。

4.2广泛宣传,扩大志愿者范围

为了吸引更多关心、支持图书馆工作的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图书馆可以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因特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提供咨询服务。也可以探索实行活动志愿者定点招募,比如设定专门招募站,采用组织共建、团体招募和社会招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3完善培训与指导

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形象,因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为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例如,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就图书分类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知识对志愿者进行简单实用的培训;也可由相同岗位的志愿者组成团队,由资深志愿者向新招募志愿者进行交流。通过这些培训能帮助志愿者树立自信心,提高服务能力。

4.4量化志愿者绩效考核

引入并完善志愿者绩效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图书馆甄别志愿者的工作表现,还能帮助志愿者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如可以从工作态度、工作创新、读者反馈等几方面进行量化考评,通过考评为图书馆挑选合格志愿者。

4.5完善激励及权利保障机制

图书馆建立对志愿者服务的激励机制既是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又是人文关怀的体现。通过该机制既能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又能让志愿者没有服务顾虑,为志愿者服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6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志愿者;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行免费开放、公益平等的服务模式。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来,加大图书馆和读者间的互动交流,倡导全民阅读的文明风尚,现在有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在面向社会各界广泛招募志愿者。

一、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宗旨及意义

图书馆志愿者(Volunteer)是指在不谋取物质报酬的条件下,志愿为图书馆贡献个人时间和服务的人,他们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在无偿、公益、利他这个基本原则上,图书馆服务与志愿者行动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

公共图书馆招募志愿者开展服务工作,意义在于:

(1)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和延伸其职能要求的具体体现;

(2)可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优化图书馆员工的知识结构;

(3)可搭建图书馆与读者双向沟通的桥梁,提升服务质量;

(4)可引导公众参与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提高其社会认知度;

(5)可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增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力;

(6)可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对于包括图书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均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现状

在国外,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随处可见,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开放程度的加大,国内部分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但目前,我们对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政策,缺乏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措施。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待于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专家团队和社会志愿者。

专家团队是由一些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组成,为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社会志愿者占据着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要部分。其中:在校大学生、社会青年、青年职员等占有很大比例,他们思想敏锐、学有所长、朝气蓬勃、乐于奉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是志愿者队伍中的生力军。

他们的服务内容主要有:(1)协助工作人员进行书刊整理、上架;书库、阅览室管理等;(2)协助读者查找图书、解答咨询;(3)协助工作人员维持图书馆内文明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4)为社区、厂矿、学校、乡镇等馆外流通借阅点和弱势群体服务;(5)协助图书馆开展各项读者活动,包括讲座、社会调研、阅读指导、征文活动、读者故事会等;(6)图书馆大型活动和会议的会务、翻译等;(7)协助参与其他临时性、突击性工作。

其服务方式有:(1)每周末协助图书馆工作;(2)利用寒、暑假参与图书馆服务工作;(3)不定期的择时帮助图书馆开展读书服务工作。

三、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加快并加强志愿者服务的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还没有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的国家法律、法规,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工作还缺乏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志愿者服务不规范、随意性强。因此,加强志愿者服务的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使志愿者服务由“短期化、事件化”向“日常化、经常化”发展,才能保证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保障机制

1.规范志愿者招募程序 。 招募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关键环节, 能在第一时间深入地了解到志愿者的意向、素质与特长,为以后的培训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广泛宣传,扩大招募范围,以多种方法吸引大众参与到图书馆的志愿者活动中来。

2.细化志愿者指导和培训。 培训能使志愿者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培训内容应包括素质和技能培训两方面, 可采取授课与岗位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细化培训内容,寓教于乐,务求实效。

3.量化绩效考核与综合评估。 绩效考核是志愿者服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志愿者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也为图书馆甄别志愿者工作表现的优劣提供依据。考核项目应包括出勤、服务态度、工作绩效、工作技能等几方面,采取日常考核和定期检查评比相结合。

4.健全完善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可以保持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励措施有:提高志愿者借阅图书数量的上限或延长借书时间;向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奖品等。

(三) 借助志愿服务拓展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

志愿者的发展现状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反映,图书馆是能发挥志愿者作用的地方之一,现代图书馆需要志愿者服务体系,志愿者将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有力支撑,是公民图书馆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图书馆志愿者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提供服务、完成各项工作,还将为公共图书馆营造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明。

第7篇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现状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 我国志愿者协会对“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而图书馆志愿者是指在不谋取物质报酬的条件下,志愿为图书馆贡献个人时间和服务的人,他们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已久,民众参与图书馆服务管理非常普遍。然而,我国内地的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关于图书馆志愿者的管理尚不完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及公益事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志愿者活动,成立了很多志愿者组织,随后逐步走进公益部门,走进图书馆,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1995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就开始引进学生志愿者协助图书馆开展服务。随后,在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借鉴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志愿者队伍。此后,北京、河北、广东、浙江、上海等十几个省市各类图书馆先后开展了志愿者活动。如,2000年5月,中山图书馆向社会招聘图书馆社会义务工作者,并根据《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制定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义工管理细则》;2001年武汉图书馆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2002年青岛市图书馆开始引入义工机制;2002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了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爱心援助、志愿者讲坛、义务图书管理员、义务讲解员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2002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到2004年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已达630人次;上海图书馆目前有注册志愿者281位,自2005年5月成立志愿者团队以来,基本每周保持40至50的志愿者服务人次[1];而笔者所在的图书馆,2009年前后才开始引入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目前平均每周参与服务工作的志愿者达到30至50人次;与大陆相比,志愿服务在我国台湾地区图书馆界开展得较早,并于2001年颁布了全球第二个《志愿服务法》。早在1990年,有台湾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台湾地区145个公共图书馆中,使用志愿者的就有43个,占被调查者的29.66%[1]。

总体上来说,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在引入志愿者、合理有效地管理志愿者、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方面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规范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运作与保障机制是有待于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现实意义

1.缓解图书馆人力的不足,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正式编制人员有限,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接待读者数量显著增加,同时读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限的工作人员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图书馆人员的不足。此外,通过招募来自不同行业和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可以优化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增加图书馆的朝气和活力

志愿者的加入,会对正式馆员们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通常,馆员们长时间从事同一性质的工作,多少会产生倦怠感。同时,由于行政事务的压力,势必越来越多将精力与时间都转移到行政业务上;而志愿者由于是自发性的参与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通常充满活力与热忱,无形中能够带动图书馆自身员工的工作热情,为馆员带来正面的影响。

3.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在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其本身就是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公共图书馆通过志愿者的公众参与,增加与读者的双向沟通,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同时,借助志愿者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管理还处于一个探索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目前在国家级别上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公民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条例。1999年9月开始实施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是国内首部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 此后,湖北、吉林等地相继推出了地方性条例[2]。这些条例明晰了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对其服务对象、经费来源、志愿者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据统计,在中国志愿服务领域,截至2014年年底,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已制定志愿服务地方立法的有20个,占64%[3]。然而,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界定、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对志愿者的奖励措施和奖励标准、志愿服务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各地的立法差异较大,执法水平悬殊。同时图书馆界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办法或制度,从而造成了志愿服务随意性强、积极性不高,志愿服务难以持续、深入开展。

2.志愿者流动性大且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志愿者培训工作事倍功半

由于拥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志愿者队伍出现素质参差不齐,差异性极大,人员流动性大等等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志愿者队伍的年龄跨度从十几岁的中学生至六十多岁的退休干部职工,学历从初中至大学不等,据统计,2013年、2014年两年共计有4419人次参加志愿服务,连续参加3次或以上的志愿者为1108人次,占总人次的22.8%,而连续参加5次或以上的志愿者仅为488人次,占总人次的11%。

在招募志愿者时,大多数图书馆并没有设立严格的筛选程序,基本上只要报名就可以参加,馆方需要花费时间和人力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管理与监督费时费力。而图书馆一般会安排志愿者从事图书整理、搬运书籍等较为重复或次要的工作,对志愿者缺乏挑战性,使志愿者感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不再从事图书馆志愿服务,这让图书馆的志愿者培训事倍功半。

3.缺乏规范化的招募和管理制度,志愿服务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未能针对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制定专门的制度和相关的指引,在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并没有对进行报名人员必要的评价分析和筛选,在志愿者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部分志愿者服务热情不高,愿者服务工作持续性差,志愿服务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4.激励措施不完善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及动机多元性等特点。志愿者虽然不追求物质的报酬,但追求精神方面的肯定和支持,很多公共图书馆既没有物质报酬,又缺乏精神奖励。激励措施不完善造成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

四、完善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对策

1.通过立法确定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为志愿者提供法律保障,才能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虽然有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地方性的法规和条例,但由于缺乏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导致出现各地立法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加快推动出台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十分有必要。此外,对于公共图书馆界而言,虽然部分图书馆制定了志愿者管理办法,但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还是缺乏制度化的规章,公共图书馆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志愿者的招募、管理、表彰都制定规范性指引,才能保证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可持续发展[4]。

2.规范招募程序,建立长期有效的志愿者培训和考核管理机制

志愿者招募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社区论坛、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宣传,也可通过与学校、志愿者团体联系,采取单位共建、团体招募等方式扩大招募范围。除了招募学生志愿者外,还要争取吸引更多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中。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管理上的问题,或产生图书馆日常运作的麻烦,图书馆要严把入门关,在申请人报名后,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而且经过适度筛选才被允许参加志愿服务,会使入围者有被尊重的感受,才会对此团体有较强的责任感。

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是提高志愿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对志愿者提供岗前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测试,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服务。此外,还应对志愿服务工作效果建立日常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应包括服务时间、服务态度、业务能力、读者评价等方面。

此外,建立一个统一的图书馆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平台,会更有利于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志愿者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时引入志愿者项目,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平台,既为志愿者提供了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机会,又使志愿者资源在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调剂,达到平衡供需的目的[5]。另外,图书馆在加强志愿者培训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志愿者的性格特点及爱好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