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2:51

序论:在您撰写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第1篇

1.1会计核算不准确

在我国会计制度中,对于会计核算有两种标准,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实际应用中就存在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会计核算手续简单,缺点是在收付实现制中,无论收入和支出发生在哪一期,只要记录在本期,就被认定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它不考虑预收和应计收入以及预付和应计费用的存在,到会计期末根据账簿确定本期收入支出,也不存在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的问题。在这种核算制度下结算出的收入和支出是不准确的,这样会计账簿中的数据和实际资金就会产生偏差。

1.2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在对会计账目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会计账目中账目不按照实际发生随意设置的情况,再加上现在事业单位财务处理方法不科学、不严谨,因此,就会造成实际收入和实际支出不匹配的现象。国家相关单位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管理不严格,会计账目没有进行严格审查,这都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存在极其不利的影响。

1.3事业单位用人审查不严

由于我国传统观念中对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误解,因此,很多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会计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会计工作息息相关,较低的专业能力,也就造成会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过渡的途径

2.1严格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人员的上岗制度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铁饭碗”的观念,即工作不会随便就没有了,而且在自己退休之后也有很好的保证,显然,事业单位就是能够提供“铁饭碗”的单位之一。因此,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就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也存在,首先,这些人没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会计账目不明确、发票报销管理不严格,也没有会计发生时效性的观念,因此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事业单位在用人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同时,事业单位要定期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让会计管理人员学习优秀的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只有他们掌握了企业化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才能具体应用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管理自身的财务。

2.2优化会计核算方法

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收付实现制基本已经不能运用到现在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目前,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中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是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中要对会计期末的会计账簿数据进行调整,保证应收收入和未付账款以及不属于本期的已收账款归属相应的会计期间,以便正确计算本期的经营成果。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经营状况,保证财务中的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相等。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过渡,就必然要将收付实现制换成权责发生制,以此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管理,充分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其次,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要通过权责发生制科学规定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理。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时候,要选用科学的办法,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过渡,必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在学习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时,要择优学习,同时要结合国家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将两者充分结合建立属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既从法律角度上优化了会计管理制度,又让会计制度适应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3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之后的工作要点

3.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成本核算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形象的建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将成本核算作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依据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业单位经营成本,保证事业单位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具体应用中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导,以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为具体的执行标准,实施事业单位中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意对会计科目的修改,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统一起来,让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变得更加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保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会计制度更加完善。

3.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账目的管理

事业单位会计账目的主要内容是收入和支出,即加强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之后,按照经营收入、支出性质重新划分收入和支出科目,更加有利于会计核算,所以,要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有偿服务水平,划清有效的支出界限,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和有效管理事业单位的支出。在企业化会计制度的管理下,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事业单位也能够进一步发展。

3.3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是比较严谨的,在事业单位中应用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也可以实现事业单位资产与负债的管理。依据企业化会计制度,严格管理现金和银行存款,及时进行银行对账工作,清理银行记录中的未达账款,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记录和银行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当然,也要定时盘点库存货物,保证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利用企业化会计制度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负债规模,避免事业单位出现盲目扩张的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事业单位负债风险。

3.4优化事业单位的利润管理

利用企业化会计制度优化事业单位的利润分配管理,利润管理的优化可以有效地确定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同时真实地体现事业单位的经营效果。利用企业化会计制度有效解决事业单位现存的利润管理问题,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按时缴纳相关所得税、实收滞纳金和罚款;补填之前年度的亏损;按时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对于投资者,必须与投资者共分经营产生的利润等。

4结论

第2篇

1.1缺乏足够的档案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十分容易被忽略。这可能是由于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良好的档案管理意识,使得档案管理和档案监管的力度不够,并且也没有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需的人力和经济支持,甚至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归入到年终工作考核中,这些因素都导致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受到阻碍。

1.2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还没有建立完善、科学、全面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且档案管理规范覆盖的范围也不是很全面,部分单位甚至没有一个档案管理的规范守则,使得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执行标准和参考守则,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变得繁琐复杂且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档案存贮制度和档案回收方法也使得档案的查找和使用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执行能力,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缺乏权威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管理职能上的空缺,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3缺乏信息化的档案管理

计算机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近年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越来越加突出,他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极大的节省了人力、避免了资金的浪费。但当前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全面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变得低效耗时,甚至对已有的电子档案也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使得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

1.4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还应具有较好的专业管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专业的、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有的单位还依靠其他部门的人员来兼职管理档案工作,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不够明确、无法随时随地的处理档案管理工作。并且有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率较高,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应付上级组织的检查,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知识、对业务不够熟练,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2.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的途径

2.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如结合单位的具体档案管理情况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普及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要性等。人民群众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了解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服务的关键性,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2重视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制定

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是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且在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时一定要注意对制度的落实,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守则和绩效奖惩制度,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自主的执行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已有的管理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制度变得更加全面和完善。

2.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新的档案管理形势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同时掌握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和当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队伍以跟上档案管理制度的前进步伐,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增加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档案管理知识。

第3篇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过去的长时间内,较多事业单位还在实施粗放型的预算编制,理财意识较为薄弱,还在实施较为落后的管理手段,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上也为加大重视力度。现阶段,已经开始对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细化了智能分工,过去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财务预算管理尚未实现统一,在收支管理上也没有实现较好的衔接

现阶段,各个事业单位间都在积极进行各项创收活动,单位的创收收入也有了一定提高,使单位资金的供求紧张矛盾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因预算管理体制的限制,在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财务管理也尚未实现协调统一,在收支管理上也存在脱节的现象。其中包括:预算内外资金未实现统一;收入管理以及支出管理方面较为薄弱。

2.尚未健全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进行足够的认识,在处理问题的态度上也是应付了事,只有在遇到问题了才到财政部门进行核实,有较大的预算推行难度,就是因对预算编制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才导致财务决策的随意性较高,在财务的管理上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使专项资金预算无法有效的执行,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就会导致单位间有严重的重钱轻物的思想,对财产物资管理较不重视,也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法规,给管理造成了许多困难。其中包括:相关手续尚未健全,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新增资产以及资产存量之间没有协调好;有较为严重的资产流失情况。

3.财务管理手段较为欠缺,资金使用率不高

现阶段,事业单位资产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资产类别以及品种,资产的更新换代周期也在不断的缩短,同时也需求将资产管理的手段以及方式进行更新,使其能够相互适应。但是现阶段的财政部门在管理事业单位资产上,仍属于报表管理阶段,也就是单位间的全部资产数据均以部门间以及单位间的资产报表汇总为基础,而对于其中的明细数据,各级财政部门就没有办法进行掌握。对于多数的基层单位资产数据来说,还停留在手工登记以及表格登记的手段,部分单位还未实施资产台账,没有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在区分资产类别上,各单位间也没有较好的统一,在名称的登记上也各不相同。

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手段分析

1.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以提高,使人们的依法理财观念得到加强

使财务管理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使相关人员将事业单位无财政可以管理的观念彻底打消,将财务管理制度较好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2.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强化,使财务管理力度加强

在事业单位中,需要将预算编制、执行以及评价相结合,并采取一定手段,使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职能没有重合的现象出现,将以往的对会计核算重视,而忽略财务管理的现象彻底改变,将以往对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职能都会转由结算中心负责的认识的偏差彻底改正。同时,还需做好宣传工作,使会计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而对财务管理的责任还需由单位本身进行负责。财务部门应该将单位的特点作为依据,科学分析、预测以及论证支出结构,使其得到一定优化,将以往掐头去尾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变,对部门之间的编制预算应该保证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积极应用绩效编制手段。此外,还需将收支项目进行细化处理,将政府的收支分类改革措施进行一一落实,以使预算与实际情况能够符合。还需对部门的预算进行依法管理,按照一定计划实施组织收入以及支出,避免出现预算随意变更以及追加预算的行为。

3.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有效规范,使国有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对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视力度,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杜绝重投入、轻分流,重资金、轻管理的现象出现,还需对内控措施进行有效规范,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其能够达到保值并增值。各单位间也应该按照一定程序,对各自的职能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内控机制得到一定强化。

第4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辞退,是指单位按法定事由和程序对不适宜继续在本单位工作的人员,主动解除任用及其相关关系。辞退不具有惩戒性质。

第三条工作人员应服从组织安排,遵守纪律,努力工作。对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而又不够开除处分者,单位可以辞退:

(一)连续两年岗位考核不称职的,或当年考核不称职、又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在一年之内仍不称职的;

(二)因机构调整、撤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变动工作地点或工作岗位,本人无正当理由拒绝组织安排的;

(三)连续旷工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三十天,或严重违反其它劳动纪律经教育不改的;

(四)不履行工作人员义务,不遵守职业纪律,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五)参与、煽动闹事,危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

(六)违背职业道德,违反工作规程,损害本单位技术、经济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违反购买股票有关规定,用公款或贷款购买股票,收受企业赠送股票或股权证的;

(八)违反兼职规定从事兼职,经批评教育在限期内仍不改正的;

(九)无理取闹,纠缠、恐吓、威胁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影响工作和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

(十)其他不适宜继续在本单位工作的。

第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工作人员,单位不得辞退:

(一)因公致残,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绝症、精神病及职业病的,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在治疗期间的;

(三)妇女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在孕、产、哺乳期间的;

(四)组织立案审查未结案和留用察看,或缓刑由单位监督改造的;

(五)国家有其他规定的。

第五条辞退工作人员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国家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第六条辞退工作人员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单位人事部门依据拟辞退人员所在处、科、股或基层单位意见,在核实情况基础上,向领导提出书面报告;

(二)领导集体研究同意后,由单位人事部门填写定《辞退工作人员审批表》,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报(审)批;

(三)辞退工作人员时,单位应书面通知被辞退人员;被辞退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三十天内完成工作移交,还清公共财产,结清经济帐务后,由单位发给《辞退证明书》,办理辞退手续。因不可抗拒原因,三十天内无法办理辞退手续的,须经本单位同意。无故逾期不办理的,单位可作自动离职处理。

第七条被辞退人员不服的,可在接到辞退通知后的三十天内,向同级或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对复核结论仍不服的,可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请仲裁。仲裁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办理。

仲裁期间,除受理机关同意外,原辞退决定不停止执行。

经仲裁,不同意作辞退处理的,原单位应收回妥善安排工作。

第八条单位对被辞退人员应按本人被辞退当月基本工资,一次性发给辞退费:工龄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基本工资,最高不超出十二个月。已实行待业保险的,不发辞退费。

被辞退人员重新工作后再次被辞退的,其计发辞退费的时间按重新工作的年限计算。

辞退费从单位的预算外经费或预算包干经费中列支。

第九条工作人员被辞退后,不再保留原工作单位的工作人员身份,凭《辞退证明书》到政府人事、劳动部门登记待业,或自谋职业。行政机关原则上不招收被辞退人员。

第5篇

关键词 会计 预算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公共财政改革以来建立的预算管理体系较为科学,在规范单位支出行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国家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将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改革与完善这一制度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足

(一)预算管理得不到应有重视。

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普遍不足,单位进行预算主要是为了获得资金,所以资金一旦到账,预算管理也就止步不前了。另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方面,但是事业单位却忽视了这三方面的有效衔接,使预算管理无法发挥最佳效果。

(二)预算编制过程不科学。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普遍存在质量低、方法落后的问题。首先,预算编制不够客观和缺乏统一性的标准,财务人员不能本着严谨、客观的态度进行预算编制,其主观理解的作用过于凸显,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重缺失。其次,预算的编制方法不科学。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预算编制方法,实际中往往仅根据上年的基数简单的乘以一定的比例,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没有进行认真严谨的分析和评价,最终导致事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单位因预算过小而造成资金缺乏,阻碍事业发展;事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的单位因预算过大而资金大量浪费 。此外,预算编制还存在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的问题。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资金内外分离的体制,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不再单纯依靠预算内资金,而是依靠经营收入来弥补资金不足。 这一问题也将导致预算编制严重偏离准确与科学。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起点,如果不能做到准确科学,必将影响整个预算管理制度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效果较差。

预算执行后,各单位普遍缺乏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有效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缺失,这就造成预算执行得不到应有重视,执行力度普遍不足,执行效果普遍较差。预算执行人员对一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比如资金是否使用于相关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有无超预算支出,资金使用是否有结余等等,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执行人员在预算执行时缺少约束力,积极性不高,导致资金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单位虽然存在预算效果考核的制度,但是形式重于内容的现象严重。

(四)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效地监督控制机制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极其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监督还十分不完善。对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视不足,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预算监督措施,例如客观严谨的预算执行结果考评机制、预算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不应是形式上的内容,而要切实地贯彻到现实工作中,使其发挥充分的监督作用。预算监督应当贯穿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发挥有效控制、促进作用。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实施有效措施加强预算管理。应该在事业单位重整和完善预算管理程序,有人提出在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实就是要重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等一系列过程,将有助于事业单位有效整合资源,引导和监督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展开,最终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单位财务的优化。

(二)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做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仅仅依靠重视是不够的,还要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完善预算管理流程。首先就是预算编制的过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预算编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本单位具体状况、行业状况、历史情况、对未来的预测、国家财力和政策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等等,所以要求预算编制人员要进行全面调研,系统分析,综合测评等具体、细致的工作。其次,科学的预算编制还要求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使用情况的匹配关系,以增量资产激活存量资产。

(三)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并配合以有效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情况考核体系,在财务预算期末,对单位以及内部各部分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考核。考核的指标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关键要适合本单位实际,并且保证可操作性。第二,要建立一套客观、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约束预算管理人员的行为,以便充分履行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包括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单项的管理制度以及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和效果。第三,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考评与激励机制。不仅要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将执行过程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及领导身上,而且要建立有效的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预算执行人员积极性。

(四)加强培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应注重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专题培训。同时,事业单位参与预算管理的财务人员要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实时关注并及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财务人员还要有廉洁自律的品格和高度的岗位责任感。

(作者单位: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注释:

朱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财政金融.2012年10月下.

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全面反映。是单位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对策进行探讨,简要地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形势与新举措。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单一,体制特征鲜明,管理模式固化

自1966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来,1988年颁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直到1997年颁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内容单一、方法简单的收付实现制,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1998年实行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质的飞跃,特别是财政部2012年颁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2012]72号令)以后,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但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以使用财政资金为主,形成了较为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氛围僵化,管理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做依托,同时还需要对事业规划的详细了解和合理编报单位预算,以及具备精细化的会计组织做后盾和支持。新的制度和政策没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得以全部吸收和消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效受到财政制度的改革和财务人员结构与业务技能等原因的制约,体制特征鲜明,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氛围在一定形式上固化,从而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益。

2.事业单位的资金业务活动投入产出无法量化评估,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固化的管理模式会导致财务管理活动缺乏优良的氛围,与财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缺乏科学、全面的管理意识和理念密不可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除小部分为自收自支单位、差额拨款单位以外,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为全额拨款单位,资金来源的主要是国家财政补助收入,自有资金占有的比列微乎其微。有的事业单位属于纯公益性单位,对社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精神产品,很难对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进行量化指标衡量,所有的经济活动通过年终部门决算来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忽视。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制定完整的单位财务管理、财务收支、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具有随意性和不完整性,缺乏系统性和严肃性。有的制度没有跟随国家的政策方针及时修订,在执行中实际情况脱节,丧失了财务制度的时效性;第二,部分单位从形式上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偏离,致使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没有达到一致,没有完全起到制度的管控和监督作用;第三、少数从事财务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的更新,缺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深入、全面了解分析,致使专业水平仅仅停留在账务处理上,核算能力和报表综合分析的能力有限,缺乏对经济业务的职业判断。所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的单位缺乏分析资金风险防控能力,很少对资金采取风险管理。

3.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执行力

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不足,大多数情况并不是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关键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执行不力[1]。首先,对于资金的管理中,职工借款后没有及时催收造成呆账现象,存在不及时核算清查造成坏账现象。在原始票据管理中,原始票据信息不准确,甚至出现了“假冒”票据。其次,有的单位对于应缴款项管理不规范,没有对往来款项及时清理,部分使用混乱,助长了腐败现象发生。最后,年终结算和财务结算制度落实不到位,会计部门未按规定盘点,也未按规定进行年终结算,导致账面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单位依法理财的整体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首先,单位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意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财经法规,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是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管理人员财务意识的欠缺,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的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次,财务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资金编报、项目资金使用、财务收支的管理,要重视项目资金文本的申报和使用,以及后续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同时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及时高效进行,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严格财经纪律、严肃财经法规的管理意识,同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以优良的竞争机制来激励财务人员认真工作,不断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单位管理氛围来吸引外来的优秀管理人才,输入新鲜血液,提高整体工作素能。从根本上讲,构建单位的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并加以贯彻实施,配合及时的财务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是促使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必要条件。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预算是我国部门预算体系的组成部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重要原则之一,所以在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础等方面,都需要兼顾财务管理需求和财政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2]。2016年的预算编报较以前年度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增加了2016-2018年单位三年项目支出滚动规划和预算,这体现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管理,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的事业规划提出了长远的、有发展意义的项目申报要求,体现了预算编报中会计目标的综合性、全面性。新《预算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预算的严肃性,强化了事业单位在预算中科学化、精细化要求。2012年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了基本建设支出合并在单位统一的事业帐套中核算,这样既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又可以为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提供有效手段,同时为监督财政、审计等方面提供方便,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要抓好预算编报,包括项目支出文本的编写。其次的是抓好财务收支主管理工作。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努力节约资金,合理、合规开展事业活动,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架构合理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的颁布,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和预防腐败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设定了明确目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前,应根据规范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的内控制度建设、自我评价和监督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程序,从内部发挥明确有效的控制效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程序,组成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制定方案-分析预测-确定方案的实务解决程序,不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还可以促成民主制度的发挥[3]。此外,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进行强化,确保财务决策程序的实施,而财务管理成效的关键在于严格的财务预算,加强严格的财务预算,就要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将财务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内控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合理约束财务工作,促进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财务管理的合理化实现。当然,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措施,还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分工和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要实际加强。

三、结束语

在当前形势下,国家通过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文件,强化了财政资金的预算申报、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强化了财政监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将面临新的变革。如何合理、合法、合规地使用好国家的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促进单位事业的积极发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势在必行,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大工程,涉及多个方面,本文仅从小处着手加以探讨,权作抛砖引玉。

作者:安永娜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局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现状

会计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做好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是现阶段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服务效果的必然要求。就当前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制度的建设现状而言,存在的问题比较显著,集中于以下几点:首先,会计信息透明程度不高[2]。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主体,事业单位享受专项财政拨款,且大多固定资产占比较高,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财产财政体系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但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财务核算存在简单化的现象,核算报表难以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准确地呈现出来,既增加了廉政风险,也不利于外部社会的监督。其次,预算会计制度灵活性不高。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实施始于改革开放后,直至上世纪末才初具规模,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转变,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与职能也出现了变化,传统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环境发展的要求,僵化的制度体系使得事业单位会计预算难以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导致低效性的问题。最后,预算执行力度不够。与预算编制水平不高相伴而生的是预算执行力度不够,比如,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实际的管理环节中,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专项资金有效利用率不高。

二、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

(一)加强预算监管,构建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是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事业单位在预算活动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收益以及支出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要求事业单位针对每一笔收益、支出费用均做好严格的核算与监管工作。特别是对一些会产生大量资金流入流出的运作,事业单位要加强跟踪监控工作,确保每一笔运作均符合单位的预算规划[3]。对此,西安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采取好相应的措施。首先,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在资金情况的监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准确全面地反映资金变动的状况,更能将资金变动的情形及时地呈现出来,因此,西安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建设,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来深化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价值;其次,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作为会计预算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对会计预算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构架权责发生制的同时,要引导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养,在合适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权责发生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工作的准确性。

(二)健全信息体系,提高预算透明度

会计体系的欠缺是当前事业单位在会计预算中存在的最为显著的问题,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预算会计制度缺乏完整性与针对性,会计预算成果难以有效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包括单位内部的使用需要以及上级管理部门的使用需要。因此,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完善的会计体系就成为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工作,而会计信息体系的建设则是会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在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事业单位在会计预算管理中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会计信息体系的建设对事业单位更好地应对市场压力,优化会计预算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价值。就以西安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为例,首先,会计信息体系有助于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借助会计信息体系,很多重复的核算工作以及需要由人工完成的核算工作均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来操作,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更能有效地降低人才操作导致的失误,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其次,会计信息体系有助于提升会计预算工作的透明度,会计信息体系的构建使会计预算工作更加公开,信息透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针对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事业单位会计预算而言,制度建设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确保会计预算工作深入开展的先决条件与必然要求[4]。现阶段,受各种因素影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财务环境的实际需要,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财务状况混乱的现象,对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制度建设与制度体系的完善能够为预算会计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发展,是事业单位强化会计预算效能的重要举措。因此,西安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采取好有效的对策,首先,参考先进的制度建设经验,会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先进的会计预算制度经验为数不少,西安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要广泛参考借鉴各单位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做好转化与开发工作,为我所用;其次,紧扣单位会计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从会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出发,加强制度建设的研究与探讨,提升制度建设的针对性,使会计预算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单位会计预算工作的开展。

(四)推进目标管理,提升编制科学性

对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工作而言,最为常见的问题便是会计信息失真,这不仅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管理水平,更可能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因此,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就尤为必要[5]。实践表明,事业单位会计数据失真,很大程度上和编制工作开展的不细致、不认真紧密相关,预算编制作为会计预算工作的基础性内容,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西安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在会计预算编制中,一定要注意编制工作的认真细致,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上,要做到高效合理,使财务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开展,另一方面,要优化会计预算的流程,避免在会计预算中出现重复性的工作,提升会计预算工作的实效性。目标管理是提升编制科学性的有效方式,西安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在编制中要根据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目标,并根据部门分工以及业务流程,对目标进行拆分,将会计预算的整体目标细分为不同的子目标,便于会计预算管理制度更好地推进与落实。

三、结语

在新的市场环境以及预算法下,传统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实际需要,事业单位需要从构建权责发生制、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制度针对性、提升编制科学性做好制度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申秀芳.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J].中国经贸,2017(7).

[2]张玉丽.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J].财会研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