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长个人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2:41

序论:在您撰写校长个人培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校长个人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校长;课堂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干部培训实施小班化对话式培训模式以来,获得区域中小学校长及中层管理者的支持和认可,同时对于校长培训专职教师而言,面临着变革自身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基于以往的培训经验,有的教师固执地认为培训内容是培训质量的关键,不管是什么样的培训模式,校长们都是在对内容的互动分析中提升思维水平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而培训者自身也只有在对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总结概括中提升个人的专业品质,因此很少关注和研究培训课堂上校长与培训者之间对话过程的科学性与教育性。

二、两种截然不同的校长培训课堂

(一)以培训者为中心的对话过程

在学习“教师合法权益维护”这一内容时,培训者为了在自身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展开有效对话,设计了三个对话环节:

第一,在知识铺垫中点题。培训者简单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与义务,提出小组共同讨论的话题:“选择您感兴趣的1~2项教师权利,探讨维护此项权利的方法或策略”。培训者将讨论记录表发给大家,并随机观察各小组的研讨进度并准备做最后总结

第二,基于主题共同研讨。校长们随机就近围成小组进行讨论,分别探讨本组感兴趣的教师权利。10分钟的讨论结束后,各组随机派出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发言。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校长们针对自己有感触的现象或问题进行讨论和互评,并提出维护教师权利的实践策略。

通常校长们研讨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他们相互启发智慧,并情绪化地诉说着自己在学校里遇到的或恼人或有趣或机智的故事,有的人长篇大论,也有的人沉默不语。培训者只是适时提醒大家注意倾听,有时也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还把关键的字词写在了黑板上。只是各组的讨论记录表上并未留下太多思考的痕迹。

第三,培训者总结。进入到总结环节时,培训者带着一点儿主观倾向,进行了对与错的是非判断。对于大家的激烈研讨,培训者没有分析和提升的头绪,不得不回到事先准备的PPT上来,模式化地讲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如教育申诉、行政复议、司法。在这种情境下,校长们极力配合的眼神逐渐暗淡下去了。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对话过程

培训者针对同样的培训内容,重新设计了角色澄清、经验呈现、观点、质疑评论、共同总结5个对话环节,并特别在每一个环节上提出了完成任务的指导建议。

1.角色澄清。校长们走进课堂时,不是随机就座,而是按岗位职责分组就座,在进入主题讨论前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角色,包括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和讨论员等。校长们在讨论中确定各自的角色,淡化身份意识,表达自己的选择意向,不仅深刻地分析着自我,还加深了彼此间的认识,这是开展深度对话的第一步。

2.经验呈现。在澄清角色之后,培训者引导学员同样以“维护教师权利的方法或策略”为主题进行探讨,同时提醒学员在小组讨论时,不要深陷于故事叙述中,不要纠缠在对问题的抱怨中,而是将讨论重点放在解决措施上、放在呈现成功经验上。这节课上,小组成员间积极地思考着,自由而深度地交流着,兴致勃勃地宣讲自己当年之勇,自信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群策群力地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培训者发现小组讨论表上的内容丰满起来了。

3.观点。因为每个人在小组内积极地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所以当小组发言人在事先准备好的专门发言席就座观点时,“大家好,我代表我们小组陈述观点……”校长们都显得非常郑重。庄重的场合有利于清晰地呈现与倾听各组观点,也是对组内观点的尊重。同时,有的新任的校长或是中层领导显然在前台就座发言是不自信的,这也利于校长们锻炼一下面对公众讲话的能力。

4.质疑评论。观点不再是学员交流的最后环节,各小组发言完毕后就进入质疑评论环节。每组至少有两人来评论其它组的观点,校长们在锻炼点评能力的过程中,引发深刻思考与思维碰撞,生成与创造就在这一深度对话的环节发生。第二小组的发言人说:“针对目前学生不好管理的现状,我组认为可以适当减少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这样就能避免教师很多管理责任,也就便于更好地维护教师的权利”,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其他小组一片哗然,群起而攻之,在强烈质疑声中,最终“迫使”第二小组认可了这样的观点:“教师维护权利不应当以削弱学生的权利为代价。”在此过程中,培训者认真观察研讨过程,适时提醒校长们相互之间注意倾听。

5.共同总结。在最后一个环节,培训者请1~2名校长与自己共同总结整个对话过程,从理论和实践视角进行点评,这样有助于优秀校长展示自我,进一步锻炼思维,促进了所有对话者之间平等互助,同伴之间共同发展,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在共同总结这个环节上,培训者自始自终坚持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对话教学理念,启发校长们自己总结出三条:一是要维护教师权利,自己需要系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权利意识;二是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的前提是教师自己不违法;三是当教师不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校长有义务进行指导。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对话式教学的整体设计以基于实践情景的任务驱动为主线。成人教育理论表明,成人有丰富的生活、工作经验,有着独立的自培训的意识,能指导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原有的“在知识铺垫中点题――基于主题的共同研讨――培训者全面总结”依旧是一种教师主导的设计方式,而“角色澄清――经验呈现――观点――质疑评论――共同总结”则较好地体现了校长们从相互认识、组内对话、组间对话、全员对话直至师生对话的过程,并在各个环节上高质量地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对话环节的设计应尊重学习者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对话的目的在于对思维的全部过程进行探索,对话教学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不断调整、思维不断演进的过程。首先,通过角色澄清,明晰学员角色、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第二,通过经验呈现激发探究的愿望,在实践情境中对具体材料进行思考;第三,通过观点,不断丰富校长们看待问题的角度;第四,通过质疑评论,促进校长们形成对问题与现实情境的深刻思考;第五,通过共同总结,提升理性思维水平,在具体情境的反思与探讨中,实现对教育概念的抽象理解。

对话教学的目的是引发校长们对实践问题本身进行反思,而不是去赢得争论,区分高下与对错。对话的宗旨是将个人的主观观念搁置一旁,能够对实践问题本身进行认真的审视,让大家认识到每个人心理想的都是什么,但并不对校长的想法和策略进行判断或是批判,因为每位校长所在学校的规模、师资、生源及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比如同样关心教师教育教学权的校长,他们的思考焦点却不同。师资水平整体较高的学校,关注教师如何更好地行使教育教学权;师资水平整体较低的学校,校长关注教师有没有行使好教育教学权。因此,对话教学是要帮助校长澄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话过程中培训者应当是一名组织者、倾听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宣讲家、裁判员和监控者。培训者是推动对话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角色,既能引导出校长的想法,又能使校长们面对不同意见时,保持理性而平和的态度。在对话过程中,精心组织管理、耐心倾听校长们的兴趣点、问题点和管理智慧,适时引导校长进行有价值的思维碰撞是对校长培训者的基本要求,而清楚地记录校长们争论不休、提出质疑的问题,在恰当的时机引导校长们认真审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更是对培训者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名校长;培训

一、“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的基本界定

(一)“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的含义

所谓“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就是把培训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参训校长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新旧知识,并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发展。它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使参训的名校长主动置身于任务情境中,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经验。

(二)“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的主要特点

1.强调学员自主学习。在“任务驱动式”培训中,培训机构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而且所设计的任务来源于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然后由学员自主去分析问题,并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加以实践。这样,当学员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激发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2.强调学员个性化需求。“任务驱动式”培训中的培训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场生成性,实际是学员在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新知识。不同的学员由于原有知识经验不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就会有不同的需求,同时会采用适合自己的不同方式和时间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可见,这种培训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强调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重在帮助学员发现并解决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所设计的任务并非是人为设计的假想任务,因此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学员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实践过程。

4.强调学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支持。完成任务的过程离不开学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支持。相互协作过程中,各学员有均等的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求获得大家的帮助。这种共享与互助不仅可以使任务完成得更完满,而且也可以通过学员之间的观察学习,最大限度地促进参训学员的发展。

二、“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的课程设置

(一)基础任务板块。主要包括现代管理理论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着眼于提高参训校长的综合理论素养,拓展思维,夯实基础,增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时了解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二)实践任务板块。是指参训校长必须完成的各项实践任务,包括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等,主要着眼于参训校长实践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为参训校长提供实践观察以及自我实践的机会,对他人及自身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制定改进和发展计划,自觉将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和形成的新见解用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以进一步推动自身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研究任务板块。着眼于强化参训校长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主要包括研究省内外知名学校与

知名校长的形成条件、成长规律,研究和借鉴省内外知名校长的管理经验,研究自身在发展中与学校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

(四)帮扶任务板块。主要是指参训校长除需要完成学习任务外,作为区域性名校长还应对本地区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并应承担一定的带徒帮扶任务。

三、“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的阶段划分

(一)建立团队,确定方案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团队,确定方案。一方面,参训校长在教育行政部门推介、培训机构推介或自己物色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师徒结对,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研修方案;另一方面,学员之间通过体验式拓展训练、网络论坛等形式增进了解,建立感情,组成学习团队。

(二)名校与名校长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对更高层次的名校、名校长的形成条件和共性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作业。首先,由专家通过专题报告进行研究所需的知识、方法、资源等的引领;然后,学员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名校考察等途径开展有关研究;完成《×××学校的发展历程》《×××校长的成长经历》等研究作业并以一定理论为基础整理出完整的研究报告;最后,在学员各自汇报、小组讨论整理、交流小组讨论结果等研究成果交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点评,进一步抽象出“名校与名校长共性特征”。

(三)问题诊断阶段

(1)专家引领:“如何开展校长成长与学校管理问题诊断”等专题报告;(2)名校蹲点:在蹲点学习中尝试诊断名校学校管理问题;(3)自我诊断: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对照“名校与名校长共性特征”进行自我诊断,写出自身与学校两份自我诊断报告;(4)相互诊断:听取被诊断学员自我诊断汇报、专家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现场诊断调查、专家反馈团队诊断结果;(5)修正诊断报告:学员根据团队诊断结果修正完善自我诊断报告。

(四)发展规划设计阶段

在明确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制订修正方案和发展规划。在此阶段,学员需要设计的规划包括个人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学员在自我设计的基础上接受同伴意见和专家点评,并根据团队意见修正完善自己设计的发展规划。

(五)发展规划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培训重点,为了顺利完成培训,本阶段需要分解成若干小阶段、总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这其中包括:在专家引领基础上,培训机构根据学员实施规划的需求,调研、商定培训课程,请导师到本校指导等等。每一子任务完成、每一小阶段结束后学员都要对规划实施情况作出自我评价,并接受同伴和专家的指导帮助,提出整改或进一步实施的计划,从而顺利进入下一时期的学习。

(六)考核总结阶段

每一阶段结束都有阶段性的考核总结。当全部培训结束时,主要涉及学员实施规划情况考核、课题研究情况考核和带徒帮扶情况考核等。考核一般通过学员自评、互评、导师评定、专家和教育行政领导组成考核组考核等方式进行。总结包括学员个人参训总结和整理培训班的总结,在总结基础上做好成果展示交流和成功经验推广活动。

四、“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的操作步骤

(一)激发内驱,设置任务

在“任务驱动式”培训中,“任务”的设置最关键,它决定着整个培训中学员的参与程度和学员主动性的发挥,从而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激发学员的内驱力是合理设置任务的前提。只有立足于学员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使学员渴求不断地完善自己,渴求将自身潜能发挥出来,才能有效驱动学员的行为。

(二)提供帮助,分析任务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必须对任务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任务驱动式”培训中的参训学员皆为名校长,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因此,学员对所设置的任务有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理解,但是个人局限性仍不可避免。全面科学地分析任务,在学员自身努力的同时,仍需要专家引领、导师指点、同伴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帮助。为学员提供必要帮助,成为培训机构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循序渐进,完成任务

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学员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任何教学都须落入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任务驱动式”培训并不是跳跃式无序化的,而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各项任务的整体。从名校长研究到自我问题诊断再到发展规划设计、发展规划实施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是后一阶段任务产生的基础。一个任务往往细分为若干小任务,按次序逐个完成。

(四)总结评价,提升任务

每项任务的完成都能产生一定的成果。总结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成果的展示情况,通过学员自评、互评、教师导评等方式,对学员在自我认识、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等方面的进步做出必要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的绩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快中小学校长的成长为目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中小学校长进行教育培养和自我提高,使全县中小学校长逐步具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拓展职业内涵,提高自身素养,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协调、快速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管理基本理论。推荐学习书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全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教材》系列专题、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和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等。

(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制定工作计划能力、反思总结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指导教育创新和选择教科研课题能力、创建学校特色的指导能力、信息资源利用能力、耐挫和应变能力、驾驭全局和持续发展能力等。

三、主要目标

通过3—5年的学习与培训,使各中心校正副校长,中小学正副校长的“双基”基本达标,适应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一)基本原则

校长专业化建设工作,总的指导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提高校长的专业素质,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丰富校长教育管理所需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规知识和管理理论知识,提高校长的教育理论和政策水平,又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各种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理念。2、教育理论与学校管理理论需要校长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总结、更新与完善。3、校长的成长是一个反复实践、反复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校长通过不间断地学习,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使自己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主要方法

各乡校要因校制宜,综合运用好各种有效方式方法,如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专题研讨法;4、案例法;5、考察法;6、自学辅导法;7、信息反馈法;8、“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的问题学习法等开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活动;组织阅读、演讲、写作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好校长论坛、专家讲座、外出考察、教育报刊(如《人民教育》)和互联网(如《中国校长发展网》)等资源,搞好多种形式的校长专业化引领活动。

(三)主要形式和步骤

本着边学、边做、学中干、干中学、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校长“双基”的学习与培训工作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局每月举办一次中学校长论坛,开展学习研讨和培训。小学校长由乡(镇)中心校组织学习研讨和培训。校长论坛从*年新学期开始,按每月一个主题,通过专家讲座、汇报交流、以考代训、外出学习等形式进行学习与培训,然后进行阶段性总结。各乡(镇)中心校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计划,设立专题,组织好学习培训。注意边培训边总结。

*年9—10月,集中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各单位认真布置好自学和培训,教育局将适时组织培训讲座,并开展研讨主题第8题的中学校长论坛。

*年11月,结合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局开展研讨主题1—4题的中学校长论坛。

*年12月,结合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局开展研讨主题5—7题的中学校长论坛。

*年1月,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年校长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的局党委加分因素。

此后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顺序,有计划的加强对校长“双基”建设的指导,力求3—5年基本达标的预定目标。

第4篇

然而在实践中,尽管学校和教师有提高专业素质、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但是教师和学校的需要往往并没有在概念上和行动上促成“校本培训”的务实求精,校本培训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没有兴趣;培训过程中热衷于一些热点问题、宏观问题,而不是从实际情境中提升出来的共性问题;培训往往停留在摆摆样子、走走过场的听课评课上,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持续关注与研究。

我们必须承认,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然而,当前校本教师培训实践中的统一性,已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重要障碍,甚至可以说,它背离了教师为本的“校本教师发展”核心理念。教师个体的专业智慧往往很难在“校本”的土地上得到有效生成。校本培训的“本”在哪里?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和过程,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紧密相连,使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一所新建的高中,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也在积极探求校本培训的创新之路,并初步摸索出“答校长问”这一有效形式。

一天上午,我走进教务处,递给分管教学的张副校长一张纸,嘱咐他第二天早晨交到校长室。纸上其实是一份限时研讨卷——

1.你认为一名天印高中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2.2007年由四所薄弱学校整合创建的天印高中,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保持推进率全区第一,一举囊括2012年南京市高考教学工作三项大奖,你认为她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3.在天印高中教师关爱学生有哪些具体体现?

4.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有效教学的要求相适应吗?应该如何引导教师努力做到这一点?

四个问题涉及多个方面,有教育理念,有教学实践,有人文管理。第二天与张副校长研讨时,他坦言“时间有限,难度不小”,同时他感觉这种命题式校本研讨能很好地促进“局内人”回顾反思、悉心总结,他准备在教研组组长的层面上尝试尝试,并进行阶段式跟踪调研。

三天后,我与其他三位副校长也进行了同样的对话,用大家的话说,“有压力,很震撼”。两周后,这种类似的校本对话,不仅在教研组层面铺开、同时也在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展开,关注的话题更草根化,更富有实践价值,也更能体现教师个人的能力与魅力。思考的深度成就了视野的广度,火花一旦绽放,一系列的传导过程就自发形成,求知——更新——实践——再构,生机盎然。

这种校本研讨方式避免了集中培训“老态龙钟”、收效甚微情况的出现,赋予了教师更多主动发挥的空间,使教师的个人特色与能力在互动中充分展现。那种一群人唱一个调、熬制“大锅饭”的场面绝对不会出现。

正如肖川在《论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中所说的,教师培训“注重的不是一招一式,不应该是教学的技能、教学的模式,而主要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答校长问”的方式呈现的就是一个研究展示的平台,展示了参与者教育的理想、信念、境界和追求。从这个角度来关注实效,我们发现所有参与“答校长问”的教师都展现出了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获取最新的信息——更新思想观念——充实知识结构——交“答题卷”——躬耕课堂教学——校内反馈交流,一个教师自主探究的过程一气呵成,使理论研究与学校的教育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

“答校长问”的教师培训方式与常规的集中培训相比较,有以下优点。一是内容针对性强。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集中培训的统一要求与学校和教师需要的不一致问题。二是空间具有延展性。问题的设置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答题的方式没有空间上和形式上统一的制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自由地选择最能展示个体特点的答题形式。三是富有实效。培训的内容针对学校发展实际,与教师个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整个学期与学年中都在探究、都在实践,学习力被唤醒,即使对话结束,教学实践依然继续。

第5篇

本学期,干训部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认真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在总结“十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十一五”校长培训工作的新思路。现将我个人在这学期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培训工作

本学期干训部共举办三个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即道里区中学副校长教学职能培训班、区级骨干校长培训班和村级教导主任培训班,培训学员94人,其中我担任两个培训班的班主任工作。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深入基层,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切实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到目前为止,道里区中学副校长教学职能培训班已经集中学习两次,完成40学时培训任务,区级骨干校长培训班完成了市里的统一培训任务后,在区内又开展了各项特色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我能够认真履行班主任的管理职责,严格考勤和培训纪律,加强培训档案的建设和管理,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和安排培训课程。

二、 课题研究

由干训部承担的“十五”期间省级重点课题《专家型校长的必备素质和培训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于2001年4月开题)经过四年的研究工作即将申请结题。在研究过程中,我能够根据课题的要求和需要,编写一系列课题的相关材料,同时受干训部的委托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查阅文献等形式,联系培训工作的实际,形成了15000字的研究报告。同时,我们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出版了《道里区教育科研成果论文集》,全书收集92篇文章,54万字,这是全区校长管理工作的结晶,也是干训部全体同志的研究成果。

三、 网络工作

干训部非常重视网络资源环境建设。干训主页经过多次改版,以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等特点对各项工作起着深刻的影响。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干训部的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网上论坛和学术研究,及时回复校长来帖,与学员探讨与学科及培训有关的问题,实现了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互动。

四、 调查研究

为了进一步总结“十五”期间的培训经验,探索“十一五”的培训思路,我设计了题为“哈尔滨市中小学校长素质现状调查问卷”,分别在道里区、南岗区、动力区、平房区、道外区等五个区的校长中做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和运用软件分析系统SPSS10.0的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并形成4万字的研究报告。此项调查为“十一五”校长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利依据。

五、 协助市、区工作

1. 带领道里区校长在船舶学院参加省、市骨干校长培训

2. 带领校长在市教育研究院参加区级骨干校长培训

3. 干训部召开了“中学校长赴华东师大学习归来汇报会”

4. 带领区骨干校长到爱国小学参观

第6篇

关键词:宁波市;教育管理名家;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校长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简介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掌舵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宁波教育优质发展的校长队伍,通过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进而提升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因此,探索校长成长规律,为校长的培训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中小学校长更好更快成长,培养宁波本土的教育家成为当务之急。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思想结合本地办学实际情况,在2009年启动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在教育管理名家培训过程中,突出了校长们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思想,努力做到“自成一家”。

(一)教育管理名家概念的界定

中小学“教育管理名家”是指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独到的办学理念,具有突出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管理业绩,具有明显的创新精神和教育科研成果,是区域教育校长队伍中的领军人物,要成为市内著名、省内出名、国内有名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专家。教育管理名家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教育管理名家是教学成效显著的名优校长

他们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内涵建设等方面有卓越贡献,所在学校具有独特的文化,为学校有序长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育管理名家敢于大胆创新

教育管理名家要深谙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能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大胆创新,做到有远见、有胆识、有魄力,引领学校优质高效地发展。

3.教育管理名家是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

教育管理名家作为校长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不仅要有精湛的管理水平,还要有较强的个人魅力,这是校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基础。因此教育管理名家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领全市校长队伍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遴选

教育管理名家培养人选是从宁波市名校长、名师校长和特级教师校长中挑选,经过各县(市)区教育局的推荐、并通过专家组在教育管理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评议的基础上选拔产生的,21位校长经选拔成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他们是全市中小学、职教、特教等不同类型学校的名优校长,在各自领域中卓有建树,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这些校长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显著的办学业绩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宁波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三)教育管理名家培训模式

在培训模式上,宁波教育管理名家培养突破了过去班级授课与学校蹲点相结合的老办法,采用理论提升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实践经验提炼相结合、个人自主研修和专家指导相结合,聘请国内著名理论和实践专家为导师,包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的国内著名理论和实践专家组成导学团队,他们中既有校长培训的行家,也有针对学校性质的教育专家,采用“双导师制”,依托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作为培训基地,建立高级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理论学习、名著研读、国内外高端访学或攻读教育管理硕士学位、名家引领、课题研究、学校蹲点、校长论坛和沙龙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培养模式打破了过去“一刀切”的做法,针对每个培养对象的特点与优势,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采用个性化培训形式,最大可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合适的帮助与指导。

名家引领和教育论坛作为宁波教育管理名家培养的特色,在校长的成长中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名家引领,专家老师带领专业团队深入学员所在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并诊断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并熟悉校长的教育思想,从而促成学校及校长跨越式发展。教育论坛作为名优校长教育思想输出的一种便捷方式,在引领宁波市校长队伍发展中功不可没。名优校长通过开展班级内的教育论坛,参加市内的“宁波天一校长讲堂”、“校长与企业家论坛”,境外的“甬港合作论坛”等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辐射到教育系统内外。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校长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紧紧围绕培训主题,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升自己的管理经验,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对宁波市教育的发展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教育管理名家培养的创新

多年来,宁波市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通过长期对校长成长规律和培训规律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五段三分双导师”培训模式。其中“五段”,就是把校长的成长平台分成五个层级,第一层级为任职资格培训,侧重为新任校长提供基本的教育管理相关知识。第二层级为提高培训,侧重为校长提供学校管理的实际技能与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第三层级为骨干培训,侧重引领骨干校长进行自我反思,并在学术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第四层级为名校长培训,侧重引导名校长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并对全体校长的发展起到辐射影响作用。第五层级为教育管理名家培训,侧重打造平台,让教育管理名家展示自己的教育理想,并进一步引领教育管理名家向更高平台发展。通过这五个层级,不断引领校长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从“八五”开展培训以来,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经过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骨干培训、名校长培训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并且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们的办学业绩有目共睹,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宁波市其他校长的办学有较强的影响,因此,如何让宁波本地的校长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让他们的教育思想辐射到每一位校长,如何使他们的教育思想得到较好的输出,宁波市大胆创新,用“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这样的论坛形式,让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个人教育思想辐射到每一位校长、影响每一位校长。

二、“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的组织形式

(一)主题报告

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将自己经过实践总结提炼的教育思想向听众陈述。在这一阶段,发言校长结合自己多年办学的经验、心得、对学校管理的见解、自己的感悟等经过总结提炼,凝聚成教育思想向大家汇报,与会校长通过近距离的聆听,对教育一线名优校长的办学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这种引领示范作用,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去思考、去实践的动力。

(二)代表旁证

这一环节,各位管理名家培养对象可以邀请相关人员为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事实论证,旁证代表有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在校教职工、其他学校校长、朋友、亲人等人员。他们根据自己与这些名家交往的真实感受,用事实说话,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角度对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进行论证,这个环节有助于听众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管理名家培养对象,使他们的人格魅力得到彰显,进而发挥无形的带动作用。

(三)现场互动

“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的目的并不在于给听众多少答案,而是激起了听众的多少疑惑。在这一环节,听众可以就报告内容、自己的疑惑进行相关提问,由发言校长作答,这是智慧碰撞交锋的过程,也是思想启迪的过程,这一环节有助于激起听众思想的火花,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做深入的思考。

(四)嘉宾点评

这一环节中,由教育管理名家邀请的嘉宾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点评,嘉宾有政府人员、高校专家学者等人员。嘉宾的点评高屋建瓴,他们从宏观上对教育管理名家的教育思想进行剖析,指出亮点,也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这一环节,发言校长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更全面的把握,点评嘉宾的评语也帮助他们突破了发展的瓶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听众对其教育思想有了宏观上的认识,进而可以将其教育思想的精髓运用在自己学校的管理中。

(五)导师提炼

导师作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指导教师,带领专业团队深入学员所在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诊断等形式,对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办学思想进行长期了解后,结合旁证人员的论证、嘉宾的点评,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提炼,让听众了解该校长的办学思想精髓所在,导师的提炼对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教育管理名家培养中的作用

(一)升华教育思想,拓展校长素质

学员借此机会进一步反思提炼自己的办学经验,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进一步梳理,作为自己办学思想的统领。

(二)参训校长全方位地认识自己

不同身份的旁证人员的参与,家长、学生、同行、家人、朋友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评价这些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这一流程使参训校长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有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营造校长间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校长们在倾听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汇报、听旁证人员佐证、嘉宾点评、导师总结时,会对自己的同行有新的认识,会借鉴别人的有效做法管理自己的学校,这样的平台为校长们的快速成长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四)多元化的视角看教育

在嘉宾点评这一环节,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邀请到的嘉宾多为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同行,还有企业总裁等,他们看待教育的视角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对校长的教育思想进行点评,这为大家提供了看待教育的多元视角,有助于校长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管理看管理,使校长的视野更为开阔。

(五)导师全面了解学生

导师对学员的了解得益于与他们的接触,实地参观,通过“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这种形式,导师通过学员的发言、旁证人员的佐证、嘉宾的点评对学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客观、深入分析该学员的办学思想,为他们日后发展做出更切合实际的指导。

(六)经验共享、智慧交锋

“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聚集了各级各类中小学管理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聚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智慧启迪,从而建立名优校长发展共同体,通过他们经验的推广,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从而促进宁波市校长队伍的快速成长,发挥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的推广及运用

“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形式在教育管理名家培养中受到了较高评价,在推广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会前筹备

会议召开前要精心策划,做好筹备工作,组织部门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会前要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学校等方式收集材料、意见,将教育管理名家所在学校、参训校长等各方面的意见汇总,为会议的举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思想要简练

在较短的时间内,校长要将自己多年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实践经过总结提炼形成的教育思想向大家完整地阐述,就必须经过充分地论证和提炼,将总结提炼后的思想向大家做汇报,发言要做到层次高、理念新、宏观与微观结合,抽象与具体结合,这才有利于听众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思想。

(三)旁证人员的发言要切合主题

因为旁证人员多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朋友、学生、同行、学生家长等,他们的发言是结合自己与校长交往的实际经历展开的,言语间流露出对校长的赞赏之情,这些发言有可能脱离会议的主题,因此,会前要与旁证人员进行沟通,指导他们发言的重点与主题,从而使会议主题明确、效果明显。

(四)嘉宾点评要全面

点评嘉宾往往只评论发言校长在教育管理中做的出色的一面,对其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则避而不谈,因此会前要提前与嘉宾沟通,让其对校长的办学理念做全面深入的点评,让校长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及进步的空间,从而使会议起到真正促进每一位校长发展的作用。

(五)导师主持要变换角色

导师作为学员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在主持会议中要变换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作为主持人在整个会议流程中起到联络衔接的作用,因此导师在会议开始前对该学员所在学校的整体介绍,对每个环节的总结都要基于自己在长期与学员接触中的直接感受,要客观评价每个环节的发言,做到切合实际的总结提炼。

参考文献

[1]鲁林岳.名师名校长培训体系的构想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9,(2).

第7篇

关键词:“导、学、议、访、研”;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构建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因此,抓住校长培训便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如何适应中小学校长发展特点,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培训模式是广大干训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导、学、议、访、研”培训模式的涵义

“导、学、议、访、研”培训模式是一种以专家导航、学员参与、交流评议、典型示范、研训一体为特点的互动式培训模式。自始至终贯彻“导、学、议、访、研”五字方针。导:即专家导航;导师解疑。由知名专家通过讲座、对话为学员更新管理理念,引导办学方向。学:即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倡导学员自主学习。议:即充分开发学员自身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交流评议活动,充分展示学员自身的办学特色、管理经验,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访:即组织学员走访名校,拜访名校长,以开拓视野,激发灵感,鼓舞创新。研:即通过课题研究,强化学员的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指导学员开展以总结自身管理经验,分析当前学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课题研究。

二、构建“导、学、议、访、研”培训模式的依据

1.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目标是:了解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开阔视野,了解教育科学新知识,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进一步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学校管理规律,了解并基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培训目标靠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单一、被动的培训模式是难以实现的,只有采取理论与实践、讲座与研讨、交流与评议、参观与考察、尝试与反思、总结与研究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2.中小学校长的自身特点与需求

中小学校长大都具有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并在学校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他们头脑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困惑与疑虑。作为校长来参加培训,他们既不欢迎脱离学校管理实际的夸夸其谈式的理论讲解,也不欢迎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林的经验式或技能式的辅导。他们希望通过培训,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领域,更广的视角来认识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实实在在地解决自己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各种困惑与问题,从而登上学校管理的一个新台阶,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

3.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和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让位于学习活动。”“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样,中小学校长培训吏应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使培训过程成为学员自主学习过程,在培训中学会交流、研讨、评议;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总结和借鉴经验;学会课题研究。才能为校长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导、学、议、访、研”培训模式的组织实施

1.专家讲座,导航解疑

调查发现,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大都是从教师队伍中选的。他们大都具有所教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和管理理论的人并不多。尽管在以往的培训中也学习了部分管理类课程,但大都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距离教育管理实际对校长们的客观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圆因此,弥补校长理论知识的不足,提升教育和管理理论水平,仍然是校长培训的首要任务。

(1)专家选聘。调查发现,最受学员欢迎的专家有两类:一是既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又十分熟悉中小学教学改革和管理实际的专家、教授和教育行政官员;二是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又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发展,并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升华发展起来的学者型校长。

(2)讲座的编排。在整个的培训过程中,专家讲座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先密后疏。即在培训的起始阶段适当多安排一些讲座,以达到方向引领、理论提升的目的;培训后期,应加强学员理论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二是相对集中。即内容相近的讲座安排在同一培训单元,以便于学员就某一专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尝试,同时也便于对学员分专题进行考核评价。三是讲座与答疑相结合。即每次讲座后,要留有一定时间供专家为学员进行对话和答疑。

2.探究学习,主体参与

中小学校长不是简单的学习者;也不是被动的参训者。他们大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因此,倡导学员主体参与,实施探究学习应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重要环节。组织实施步骤为:

(1)确定探究学习方向和解决的问题。组织学员根据学校管理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确定探究的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

(2)划分学习小组。根据探究的方向和问题,将学员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便于学员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共同研讨。

(3)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员根据探究学习的目标、任务、条件、时间、可采取的方式方法,制定小组和个人的学习计划。

(4)指导学员查阅资料。根据学员制定的学习计划,指导学员搜集、查阅相关资料。

(5)指导探究过程。选聘有相应研究专长的教师担任导师,对学员探究学习进行点拨指导。

(6)总结和交流。探究学习告一段落,组织学员在组内交流研讨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发言。

3.交流评议,共同提高

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充分挖掘和开发学员群体内部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评议活动,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交流评议可采取的形式有: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类人员培训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一般程序为:呈现案例阅读分析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评价。这一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又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理论的原则,体现了“学用结合、着眼实践、注重实效”的方针,充分张扬了学员的个性特长,在提高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2)主题研讨。主题研讨的内容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某一专家讲座展开研讨评议;二是就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鼓励学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员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和探讨,引导学员以所学的理论作为观察思考问题的新视角,激发他们思维的碰撞和重组,以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观念,帮助学员切实解决教育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参观访问,典型示范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教育发展和中小学管理水平不平衡。有的地区在教育改革和中小学管理中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校长们迫切希望以培训为契机,通过参观访问扩大视野,交流经验。特别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校长,更希望通过参观访问,实地了解优秀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改革现状,通过对比,寻求差距,探讨与此衔接的途径和改变现状的突破口。因此,组织校长走出课堂,步入名校,拜访优秀校长,对于学员开阔视野,激发灵感,参照创新具有极大帮助。在组织参观访问活动中,一定要遵循典型性、代表性和经济、实效的原则。

5.课题研究,指导实践

中小学校长大都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因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经验总结能力,缺乏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所以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传播,甚至埋没在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因此,对中小学校长进行教育科研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促使其由经验型、知识型校长向学者型、专家型校长转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实施步骤为:

(1)开设教育科研讲座。在课题研究前,聘请教育理论专家和教研工作者就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如何实施研究计划,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教育科研方法,进行专题讲座,为学员的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确定研究方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员从分析当前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人手,从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寻求研究的方向及课题。

(3)划分课题缉,选配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学员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若干课题组,鼓励学员进行校际间的合作研究。以组为单位,为学员配备指导教师。

(4)查阅信息资料。指导学员利用田书馆、阅览室、中国期刊网等各种途径,查阅有关信息资料,为课题研究搜集素材。

(5)实施课题研究。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运用所学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参观访问学到的先进经验,回任职学校,结合自身管理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利用4―6个月的时间,完成科研成果。

(6)组织结题答辩,进行成果验收。分散研修结束;招集学员返回培训院校,由导师和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学员科研成果的选题立意、研究过程、理论与实践价值以及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要把导、学、议;访、研几部分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在培训过程中,“导、学、议、访、研”几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这就要求从培训方案的制定之始,就要对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找准每一环节的重点和与其它环节的切合点,以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中介,相互衔接,穿行,灵活的建构培训工作的全过程。

2.主体性原则:把中小学校长当做培训活动的主体

中小学校长不是简单的学习者,也不是被动的受训者,而是自觉的专业学习和成长者。因此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要从校长的实际出发,针对校长的需求施训。从形式上体现校长的参与性,从过程中体现校长的主体性,从内容上体现校长的需求性。

3、实践性原则:将培训活动当做管理活动的演练过程

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校长们教育思想的更新与管理理论的拓展,最终要体现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因此,校长培训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性的演练环节。“导、学、议、访、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是为了指导校长的管理实践,因此,整个培训过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注意实践性与示范性,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4.研究性原则:把培训活动当做教育科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