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2:05
序论:在您撰写环艺考察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二、调查的时间和对象
2010年**月11日上午,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对小区旁的草坪、垃圾箱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调查的发现: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同时,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把我们那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人们不再在它周围乘凉,而是避而远之;蜻蜓、蝴蝶很难再看到它们的影子了。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少先队员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草坪逐渐被垃圾吞噬?我们是不是该拿出实际学行习动网呢?
(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啊!我们仿佛听见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四、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分发传单到各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点,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小区的卫生。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美丽。我们真的希望能在再次看见清洁的草坪,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看见我们的笑脸。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1999年5月1日-3日,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新疆中国旅行社,新疆环境保护局,新疆工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组织登山爱好者及环保志愿者一百四十多人参加了“天山一号冰川环保之旅”,此次行动的主题是“走向山野,拥抱自然”,主要行动是南北双跨攀登一号冰川主峰--海拔4462米的天格尔峰,并清理冰川附近的垃圾本次活动环保目标为:
l 考察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l 清理冰川附近的垃圾
l 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一、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根据我们的调查,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基本上未受到人类的污染。在冰川下方三--五公里处, 有国道216 沿山谷穿行,路边有中科院兰州冰川所、乌鲁木齐气象局大西沟气象站、“中国一号”冰川水取水点等单位和人工建筑,但距离冰川较远,对冰川影响不大。从国道216路边气象站到一号冰川有一条简易公路,是几年前兰 州冰川所修建的,现主要用于冰川考察和旅游。游人可乘车直达冰川附近的一个平台,平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一般作为汽车停车场,游人从这里出发,距离一号冰川仅300 左右。
冰川附近的自然环境分四种类型,冰川,雪原,高原草场和乱石坡,其中冰川和雪原基本未受人类干扰;高原草场分布于公路到冰川之间的缓坡上,出产药用植物红景天,近年来被挖掘破坏严重,草地上千疮百孔,到处是挖掘后留下的土堆。
二、冰川积雪及融水监测结果
在冰川附近,我们采集了天格尔山顶峰积雪、大本营附近积雪和冰川融水进行监测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PH 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 氯化物 Fe K Na
天格尔山顶峰积雪 7.64 13.0 56 2.4 0.0236 0.49 0.98
大本营附近积雪 7.74 16.0 64 5.4 0.0337 0.22 0.54
冰川融水 7.59 48.6 276 6.7 0.0356 0.57 2.86
自来水 7.72 227.2 412 43.8 0.0418 5.36 8.3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50 1000 250 0.3
监测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浓度均处于极低的水平,与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的浓度值相比,均低于样品1到19倍不等。主要指标也远低于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此可见,一号冰川水资源的水质处于非常好的状态下。
三、登山队活动对冰川的影响及冰川附近的垃圾污染状况
1、冰川附近的垃圾污染状况
在登山活动中,我们重点对登山区域,冰川和旅游停车场三个区域进行了考察。 登山区域和冰川区由于被积雪覆盖,普通游客难于到达,没有发现被人类污染的迹象,基本上保持了冰川的原始面貌。在冰川下方,有两块传统的登山宿营地,距离冰川和水源大约50米左右,在这里,我们没有发现以往登山活动留下的遗弃物。但在距离冰川仅300百米的停车场附近,却发现有大量的塑料瓶,易拉罐等不易降解的物质,还有煤和燃料油油渍等,垃圾有的随地抛弃,有的被集中后用石头压在 原地,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视觉效果,也有损冰川的清洁形象。
2、各登山队活动对冰川的影响
本次活动中,各登山队都非常注意环境保护,没有发现破坏冰川自然生态环境,或者故意丢弃垃圾的行为。但在各队登顶过程中,发现有个别队员在基本没有负重的情况下,沿途抛弃少量食品包装物。登山队大本营设在距离冰川和水源约50 米的碎石坡上,为登山传统宿营地,由于各队较注意环境保护,宿营活动本身未对冰川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垃圾清理情况
各队在登山活动期间,都在营地设置大小不等的垃圾袋或垃圾箱。5月3日撤离冰川前,各队将垃圾装袋,统一集中到中旅提供的大垃圾袋内,共计8袋,由中旅的卡车运回山下,事后,据我们向中旅活动组织者了解,垃圾已投放在华侨宾馆前的垃圾桶内。 在各队撤离之后,环保人员对各营地进行了检查,在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新疆工学院登山队,新大登山队和新疆环保局登山队的营地基本上没有发现垃圾和遗弃物,整个营地如同刚来的时候一样。但在中旅的营地里,我们发现了少量的遗弃物,包括一个炉子,煤,新鲜的羊肉和许多瓶盖,由于“五.一”之前冰川附近没有大规 模的宿营活动,上述物品估计是中旅登山队留下的,同时,在中旅营地附近(即 停车场),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前人留下的垃圾,在中旅走后,自治区环保局登山 队又进行了清理,仅在中旅营地附近10米的范围内,清理出的垃圾就装满了三个编 织袋。显然,中旅登山队虽然清理了自己的垃圾,但与其他登山队相比,在清理时并不很仔细,他们也没有清理营地周围原有的垃圾。
四、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在登山活动期间,每一位登山队员都收到了一份由此次活动组织者倡议发起的“攀登一号冰川环保公约”,并在印有“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的布标上签名。在游人必到的地方停车场,我们树立了一块永久性环保宣传牌,上面刻有“护冰川优美环境,留子孙纯洁圣地”,以提醒后人, 冰川不仅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保护冰川却是我们这一代人神圣的责任。
五、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寰椎椎动脉沟环;PBL教学法;横突孔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77-02
有文献指出有关下位颈椎骨质增生性疾病的临床报道较为普遍,但高位颈椎病的解剖学资料确较为少见[1],本文考察4例存在变异与畸形寰椎的相关临床数据,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于方法: 材料来源于形态实验中心4例存在变异和畸形的骨性寰椎,按照体质人类学的考察方法考察并使用马丁直尺测量临床常用数据,测量结果与《中国人解剖学数值》对比分析。
1.2 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横突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分别为横突孔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最大距离。寰椎矢状径、全宽、椎孔矢状径和椎孔横径:按张继宗等编著的《人体骨骼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2 考察结果
2.1 非测量性考察: 发现A1号寰椎椎孔略偏左侧,左侧横突孔明显小于右侧,上关节凹外缘骨面肥厚与后弓上面骨质有融合形成解剖学上的“寰椎椎动脉沟环”此沟环不完整,左侧椎弓根下缘锐利并有向下关节凸延伸迹象,两侧后弓未融合,无后结节,两端大部分能吻合,但断缘较为光滑,不排除后天因素所致;A2号寰椎双侧上关节凹外侧有增生骨刺,左侧上关节凹与横突相融合形成解剖学上的“寰椎椎动脉沟环”,融合的骨环上方骨面不完整有另一个卵圆形孔,形似横突孔,卵圆孔内侧缘前方光滑,后方较前方锐利,右侧后弓靠近下关节凸处有融合,形成与平行的骨性通道;A3号寰椎椎孔略偏左侧,齿突凹上缘骨质明显赘状增生,后弓高扁,与横断面近乎垂直,右侧上关节凹与横突相融合形成解剖学上的“寰椎椎动脉沟环”,融合的骨环上方骨面不完整有另一个卵圆形孔,卵圆孔内侧缘光滑,右侧横突孔外侧骨板明显较左侧薄;A4号寰椎椎孔呈瓶形,双侧横突孔后方均有穿透骨质的小孔,小孔呈长梭形。
2.2 骨性测量结果: 使用马丁直尺测量4例寰椎各组数据,与中国人解剖学数值和马玉祥、周晓辉[2]寰椎椎孔的形态观测的结果以及张正洪、王军[3]等50例寰椎解剖学观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如下:A2号寰椎卵圆孔矢径6.05mm,横径4.08mm;A3号寰椎卵圆孔矢径6.14mm,横径5.00mm;A4号寰椎穿透骨质的小孔轴长3.07mm;A4号寰椎全宽与矢径指数为132.89,明显大于235例寰椎椎孔形态观测结果,A1、A2、A3和A4号寰椎横突孔径值(表1)。
分析讨论
正常的寰椎不会出现寰椎椎动脉沟环,解剖学者认为沟环属于先天畸形,并不是寰枕后膜骨化形成的,沟环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态学的退化痕迹,临床报道沟环出现率低于10%,但韩春[5]指出国人中椎动脉沟环的实际变异率高于影像学发现率,且国人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变异半环型占大部分,提出对发生椎动脉沟环全环及下突或者吻突变异侧,推荐前行三维CT扫描辅之重建,国内有文献[5]指出沟环的出现改变了椎动脉第三段的血流动力,引起沟环综合征,并且根据沟环形态分了断桥型、钟乳石型、增生型和骨刺型,李小[6]丘根据其形态分完全型、断环型和半环型,指出寰椎的后弓在X线胶片上形成两条致密的骨性边缘,易被误认为寰椎沟环,阐述了鉴别的要点,国内多数学者一般认为寰椎椎动脉沟环的出现可能导致椎动脉痉挛引起缺血或因沟环的出现影响颈椎的活动、颈源性眩晕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但华逢涛,郝占林等[7-8]通过利用影像学技术多例有沟环的寰椎和没有沟环的寰椎指出寰椎后桥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和第一颈神经前支通过,桥孔的存在对血管神经有保护作用,因此不会压迫穿过桥孔的神经血管更不会产生临床症状。可见寰椎的变异与畸形对椎动脉的影响上存在争议,还需学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东华,谢同金,潘娟等.先天性枢椎畸形1例考察报告[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4):230.
[2] 马玉祥,周晓辉.寰椎椎孔的形态观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8):30-31.
[3] 张正洪,王军,余明华等.寰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解剖学研究,2003,25(2):133-134.
[5] 韩春,杨庆国,张银顺等.寰椎椎动脉沟变异与椎弓根置钉的解剖学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3930-3932.
[5] 陈关富,罗杰,孙祝娟.寰椎沟环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针刀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638-640.
[6] 李小丘,邓方明,王青青等.56例飞行员寰椎椎动脉沟环的X线表现分型[J].医学杂志.2002,27(4):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