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2:00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特别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为创造而教学"将成为教师的重要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创造思维能力,也已成为所有历史教师的共识。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信息和以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或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 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加以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 进展的思维活动。"(参见卢明森《思维奥秘探索》)调查研究表明: "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故人人能创造。"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具备创新素质。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呢·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2 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 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4 重视积累,扩大信息输入容量,加强思维"能源补给"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就愈来愈浓。

第3篇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未实施以前,教师为了应试而教学,因此上课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只是根据讲课的重点,一味地死记硬背,这使得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看到的现象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听得茫茫然,似懂非懂,显然,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得还不够。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的准备不够充分,也就不得不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并给予评价和指点,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第4篇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历史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4.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新课程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故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即便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还是有着主导地位。故而,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教师需要定时定期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是一门较为有意义的学科,但倘若教师没有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进行历史的学习。故而,教师需要定时定期地进行教学反思,如此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这主要包括教师的成长经历、教学经历、教学方式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历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的相关学习。由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意义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样才能积极转变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反思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反思,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意义的历史学习。对此,笔者认为就需要提高教师的观察力,如此才能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课外的一些行为举止来进行相关的教学反思。如此,教师才能设计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初中人教版历史《第二次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第二次的原因进行探讨,然后根据学生的推荐选出几位代言人进行发言。这样,有效地促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总结能力。同时,教师应针对此次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设计下堂课的教学模式。倘若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积极寻找答案,教师就可以下次沿用此类方式,而学生反应平平,教师还需要继续实践,以此找到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习。

三、通过扩大阅读范围来进行教学反思

历史这门学科本就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故而教师要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教师还需要加大自身的阅读范围,并且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阅读。这样一来,不仅促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促进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由此,教师在每进行一次教学时,都可以根据要教学的历史内容翻阅资料,寻找相关的书籍。比如,在进行《秦王扫六合》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过秦论》找出来,让学生看一下,以此导入教学。如此,不但提高了历史教学水平,并且为学生今后相关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所有思考,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当然,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希望通过笔者的一些分析,能够帮助更多的历史教师进行更好的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梁永胜.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8(04).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问题 反思

一、历史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对新课改的肤浅理解,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并不是像教科书中为了教学方便而一课课的分节分章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历史课的内容在看似不同的章节中有着属于历史的内在的关系,历史课程本来就应该是开放的。传统教学割断了这种天然的联系,把历史教学弄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大大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从传统上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2.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历史课本的内容与数、理、化、英等各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3.“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好坏,主要看分数的高低。这使得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由此又令学生心目中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科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这些都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困惑与失落。

三、教学反思

1.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2.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德育教育 必要性 重要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古到今,一直很注重后辈的德育教育。如今学校的德育教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社会品德、积极主动投身社会实践,成为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一大目标。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简称德育教育。然而,我国现在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离素质教育还有一段距离。处于应试阶段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考试能力,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值得反思的地方。历史教育作为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学科教育,主要的教育目的是以史为戒,以史育德。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我国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

一、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新世纪的青少年,有更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表现出与其父辈们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但在这些条件下也会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1)自我意识的膨胀。一些青少年自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的过分溺爱以及纵容,致使孩子自我意识的膨胀。表现为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容易冲动、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等,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态度。这种自我意识的膨胀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2)民族意识缺乏或偏激的爱国思想。社会多元化发展,青少年容易受一些不良行为或思想的影响,对社会对他人存在不理智的认识,缺乏民族意识或存在狭隘的偏激的爱国思想,表现为对国家和他人漠不关心,或对社会不满、存在偏激的爱国行为,如暴力打砸泄愤等。民族意识的缺乏或偏激的爱国思想都是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3)极强的功利意识。处于青春时期的孩子,思想还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社会风气或他人的不良影响,形成极端的个人主义,如金钱至上、名利至上等不良思想充斥于心,变得极具功利性。

2.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根据青少年存在的的上述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历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历史事件中折射出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品德情操等,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增强民族意识和激发爱国热情。学习历史,了解我国古代的兴衰历程和近现代的改革发展,从中吸取教训和总结规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激发爱国热情,从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史教学的德育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的方法

1.科学渗透德育教育。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制定的,不同的章节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并将其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才能真正实现历史的德育教育。

2.多样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历史内容的差异性,教学条件的差异性等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采取多样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多媒体的应用、表演式教学、角色互换、演讲式教学等。另外,讲解内容的多样化也是多样教学的重要方面。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善于将乡土历史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不但丰富了课堂教育,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乡土历史教育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3.注重情感价值观教育。做事先做人,所谓的“做人”就是要有良好的价值观,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是学生情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引导者,而课堂教育又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的重要平台。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例如,在讲解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对林则徐大无畏的民族主义精神进行评价,学生受教师情感价值观的影响,同样会高度认同林则徐的高尚品质,并心生崇拜,以此为榜样,从而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综上所述,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思想品德还未定性,这决定了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德育教育是可以灵活运用到历史教学中的,教师应把握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并注重自身的情感价值观,去感染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品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