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8 15:51:53

序论:在您撰写技术设计方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技术设计方案

第1篇

一般来说,我国建筑建设比较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分为两个部分,外保温环节、内保温环节。在节能建筑技术刚起步的时候,内保温技术承担了一个推动力的角色,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日益延伸,我国的内保温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不利于建筑性能的有效实现,特别是对于一些寒冷区域来说,它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目前来说,外墙外保温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势,逐步成为我国建筑保温技术的主流趋势。在一些寒冷区域,比如我国的北方,东北地区,其冬季气候寒冷,为了促进建筑保温性能的实现,要实现建筑结构的优化,确保其对风、雪的有效应用。为此要进行外墙保温技术的深化,使其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能够有效经受风、雪等外界气候侵扰,这需要保证其系统各层材料性能的稳定,以保证该建筑保温性能的实现,为此要进行建筑系统各层材料的有效选取,以满足建筑物各项性能的需要。

2关于外保温技术的剖析

(1)建筑物外保温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促进主体结构的优化,促进建筑物使用期限的延长,这种技术的保温层位于建筑结构外层,实现对结构变形压力的有效缓冲,实现了对其温度变化的有效适应,避免由于外界气候因素导致的结构破坏问题,有利于降低外部有害气体、紫外线对围护系统的侵蚀。为了保证墙体与屋面温度变形的程度,要进行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有效选择,以降低墙体裂缝的发生率,促进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的延长,实现住宅建筑综合效益的提升。

(2)外保温技术也有利于降低热桥的不利影响。所谓热桥是日常住宅建设的一种散热渠道,它应用于内外墙的交界处、框架梁及构造柱等,有利于建筑物的有效散热。外保温相对于传统的内保温技术来说,其对热桥的热损失的消除能力更加强悍,有利于保证室温的稳定,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这种技术有利于改善墙体潮湿的情况,在住宅建筑环节中,外保温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内保温技术的局限性,实现对隔气层设置环节的避免,实现了对主体结构材料的有效应用,这些材料的位置在保温层的内侧,只要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就能促进墙体内部温度的稳定。外保温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了结构层的整体墙身温度,有利于墙体保温性能的提升,有利于建筑物节能效益的整体提升。它实现了建筑节能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传统的建筑物单纯的居住性能。通过外保温方式实现对建筑物的节能改造,这有利于保证人民生活环境的稳定。

3寒冷地区外墙保温施工方案设计

(1)在寒冷地区,为了确保外墙保温施工环节的稳定,要进行粘贴聚苯板施工措施的优化,实现其密封防水处理环节的合理性,确保其相关环节的翻包网的应用。也要实现对女儿墙、预留洞口、阳台等环节的有效应用,确保不同构造环节的有效协调。一般来说,为了确保翻包网格布环节的稳定运行,要进行聚苯板两面尺寸的控制。可以利用点框法进行聚苯板的有效粘贴,促进砂料的均匀涂抹,在此环节中,要实现聚苯板预定位置的有效对位,注意用力的均匀性,实现其平整度环节、垂直度环节的规范性,确保基底与聚苯板的牢固性。拼缝及细部施工时,聚苯板粘贴时应自下而上,错缝粘贴,转角咬槎。每层错缝1/2板长并不少于200mm。对下料尺寸偏差造成板间缝隙大于2mm的,应将聚苯板裁成合适的小片塞入缝中。门窗洞口四角的聚苯板应采用整板切割成形,不得拼接。接缝距洞口四角不少于200mm。聚苯板粘贴完成静置24h后将板缝不平处用砂纸打磨平整再进行下道工序。

(2)寒冷地区为了保证保护层施工的稳定运行,要进行聚苯板表面的砂浆的均匀涂抹,这需要利用好镘刀进行具体操作,以满足保护层施工措施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要实现抹面砂浆压入环节的稳定运行,确保网格布的平整性。要注意网格布铺设的方向,确保其横向铺设环节、从上到下铺贴环节等步骤的规范。为了保证工程整体系统环节的协调性,要确保对斜向网格布的有效应用,确保其加强网的有效布置。加强网格布的铺贴方法,先贴加强网,再贴标准网,加强网与标准网之间必须加抹一层抹面砂浆。标准网格布的搭接宽度≥100mm。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微波;广播电视发射机;切换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122-02

桂林广播电视发射台传输部数字微波系统是广播电视发射机前端唯一的一套无线传输系统,是有线传输的必要备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微波调制器经常出现死机或信道编码出错现象,造成传输信号中断,工作人员为了启用备份数字微波调制器,由于接口连接多,更换比较复杂,延误正常播出时间,甚至造成停播事故。为此,对现有数字微波传输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1 项目设计目的

第一,备用调制器为冷备份平时不工作,当系统检测到主用调制器输出的信号有问题或调制器机身出现故障时,立即启动备用调制器开机使其正常工作,同时自动关闭主用调制器的电源停止其工作,从而达到主备用机自动切换的功能。

第二,ASI接口的TS码流信号源同时输入主、备调制器,当输入的码流出错或者没有信号时,则系统发出声光告警[1]。

2 “数字微波调制机切换器”技术方案

2.1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2.2 技术概述

1)自动控制系统主要依靠FPGA可编程器件的强大应用功能,在相关固定功能器件的基础上,编写相应的检测控制分析逻辑程序,配合单片机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检测控制功能。

2)ASI码流信号源同时输入主、备调制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对ASI码流进行解码检测分析,判断出输入信号的有无、其幅度大小是否可以给调制器识别、输入信号是否出错以及产生的误码是否会导致无效传输,判断的结果将控制系统是否发出告警。

3)使用中的调制器输出中频将分出1路输入控制系统,系统对该中频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并检测分析,判断中频信号的场强电平大小、信号的误码质量等级,通过有效比对,判断出是否应该切换至备用机电源同时断开主用机电源。

4)控制系统对主备用机电源的开启与关闭通过继电器来实现,控制系统本机在断电重启后按此前存储的状态参数控制继电器工作;而当本机关机时,继电器的复位可以达到电源直通至主用机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手动强制切换开关切换至备用机工作,手动强制切换开关使外电源不再通过继电器,使主备机脱离了本机的控制,本机开机后如需恢复本机的自动控制,需把手动强制切换开关恢复至自动位置。本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如果需要对主备机进行手动切换,可在面板输入手动切换指令,系统通过单片机可以控制主备机的切换;当本机出现故障时,则可以通过手动强制切换开关实施主备机的切换。

2.3 实现原理

ASI码流输入端检测采用无源分配给到控制机的码流(也即输入主备机码流),在工作时控制机的CY933解调出TS码流,TS码流经TS流检测模块检测输入的TS流是否正常,如正常给显示屏显示正常,反之声光告警。

调制中频输入(也即QPSK工作机输出)经中频解码后进入TS流控制模块单片机读取QPSK解调强度,质量等参数在显示屏上显示,当检测出的参数和正常时参数不同及超过一定值时就判断正在工作的QPSK机器出现故障需切换到备用机工作,这时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切换到备用机电源接通,主机电源关闭,并声响告警并在显示屏提示,直至值班人员手动复位后声响才停止[2]。

2.4 功能

第一,面板显示监测信号的质量、强度、告警等相关内容、参数;第二,在ASI码流信号源输入的检测方面:当ASI无输入或者输入幅度较小时,系统发出声光告警,告警可以设定为3种方式:只有声音告警(蜂鸣器)、只有光告警(显示屏光闪动)、同时具备声光告警;第三,对调制器输出信号的检测方面:调制器本身及内部信号处理的所有问题均可通过质量和强度的数值大小表现出来,通过设定二者的门限数值即可实施自动切换功能(二者的门限数值可以通过面板进行修改设定),切换时自动启动备用机的电源,同时自动关闭主用机的电源;主备用机切换后,有一个判断备用机是否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过程时间,初定为0.5min~3min,该时间可以通过面板设定,在该时间段内,如果系统发现备用机达不到要求,则会重新切换到主用机并重新检测是否达到要求,此反复切换的过程初步设定为5次(该次数也可通过面板修改设定),如果最后主备用机均达不到要求,则系统发出声光告警;第四,关机直通、手动控制功能:正常情况下,控制系统本机在断电重启后按此前存储的状态工作,当本机关机时,电源直通至主用机,也可以通过手动强制切换开关切换至备用机工作。手动强制切换开关在本机的后面板上,分主、自动、备三档,使用该开关的主、备档,均不再受本机控制,本机开机后如需恢复本机的自动控制功能,需把手动强制切换开关恢复至自动位置。本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如果需要对主备机进行手动切换,可在面板直接设置主备机的切换,系统会按照上述步骤重新检测,如反复检测几次(按设定的次数)后仍达不到要求,则系统发出声光告警;当本机出现故障时,则可以通过手动强制切换开关实施主备机的切换。

2.5 控制系统的意义及扩展性

具备上述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不仅仅只用于数字微波系统,还能通过扩展广泛的应用于其他系统,例如,调频广播发射系统、电视发射系统、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CMMB手机电视发射系统等的控制切换,以及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前端机房、其他数字电视前端机房等的电视码流的适时监测、分析等[3]。因此,该系统的成功实现意义重大、应用范围广。

3 结论

第一,“数字微波调制机切换器”提高了微波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无缝自动切换,增强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

第二,由于“数字微波调制机切换器”具有信号检测功能,对信号源可实时监控,为数字微波传输系统的维护抢修创造了便利条件,在现有条件下,可简化系统故障维修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保障能力。

第三,由于数字微波系统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可实现无人值守,也可作为发射机前端的主要信号传输链路使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前言

沈阳市的燃气事业始建于1923年,是国内最早生产和使用燃气的城市之一,现拥有地下燃气管网2156公里,燃气居民用户80万户,工业用户3000多户。随着沈阳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市的燃气管道用户及管网规模在不断扩大,手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安全供气、优质服务”的要求,因此,寻求一种高科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当务之急,我公司经多方面调研分析,认为建立地下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捷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燃气管网的动态管理,以便为城市燃气规划、管网管理、燃气事故预防及突发事故的处理等迅速、准确地提供管网的相关数据。

该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在强大的网络系统平台上,支持大型数据库系统。在这个网络信息系统平台上,可以实现燃气管网的规划设计、输配管理、图档管理、抢修辅助决策、燃气用户管理及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各管网相关部门可以实现在各自部门同时查阅管网信息,以提高管网信息利用的效率。该系统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管理、更新、查询、分析等主要功能,二期主要完成系统网络工程的建设。

二、技术路线

煤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系统自身的应用情况,也将对整个沈阳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在设计和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规范化原则

城市建设地理信息系统须严格遵循国家、辽宁省及沈阳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法规。数据的分类编码应该严格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根据辽宁省和沈阳市的地方特色,制订适合于本系统的分类编码方案。

先进性原则

系统的功能设计应该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在考虑性能价格比的同时必须着重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在软硬件平台的选用上考察国内外最新技术,同时也应考虑系统的通用性及各部门现有的软硬件平台及应用水平,便于该项目的成果尽早产生效益。本系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美国ESRI(Environmental Source Research lnstitute)的Arclnf08,使系统立足于高起点,为煤气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备性原则

系统的数据结构和功能体系应能充分满足用户提出的合理需求。

适用性原则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易于使用,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使系统具有通用性。

示范性原则

沈阳市煤气地理信息系统是辽宁省第一家专业管网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为沈阳市其它管网系统的建立积累技术经验,同时也可以为其它兄弟城市建立管网系统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持。

可扩充性原则

系统的要素、编码、功能和数据库结构都必须易于扩充,以满足系统进一步的发展和沈阳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三、系统一期工程

目前,沈阳市煤气总公司的管网资料主要以纸质的500图、台帐、竣工档案等形式存储,无任何数字化管网信息,因此系统一期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建立管网地理数据库,此项工作主要由属性录入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来完成。

l、煤气属性数据录入子系统

说明:在系统建立初期,为了方便用户属性的录入,用VB和Access相结合开发了属性数据录入子系统,它主要应用于系统建立初期属性数据的大量录入,系统建立以后,不再使用此系统。

录入:通过拷贝、提供可选项等方式,提高属性数据录入的效率,录入过程中可以实现记录的全屏幕编辑,如:删除、修改、存盘等操作。

查询:通过28种查询方式,查询到满足用户条件的记录。

修改:高级用户可以实现属性数据的批量更新、恢复。

报表:可以实现条件报表,动态报表

2、煤气数据管理子系统

说明:在系统建立初期,为了实现数字化各工序的管理,图形和属性数据的挂接,图幅的拼接,错误的检查等工作,用VB和Maplnfo相结合开发了数据管理子系统,它主要应用于系统建立初期。

管点分类:在拼接完成的1:5000区块上,完成调压站、抽水缸、节点、罐站、阀门井的分离

属性挂接:在拼接完成的1:5000区块分类表上,实施点属性的挂接,全市拼接完成之后,完成点属性向线属性的抽取。

查错:查出各种图面错误(符号用错、线端点无点符号、点符号不在线上、重复点、悬挂点、重复线、点号重复、点号为空)

拼图:完成1:5000范围内的拼图,全市的拼图·转换:利用Maplnfo的转换工具,将数据转换成 Arclnfo的E00格式或CAD格式。

打印输出:查询结果报表,总表报表、标准图幅打印

3、煤气地理信息系统

说明:在ARC/INF08环境下,以VB6.0作为系统二次开发语言,实现煤气管网的专业化管理。

查询:快速查询、组合查询、关联查询、空间查询。

统计:快速统计、组合统计、关联统计、空间统计。

专题图:以字段为依据、生成各种专题地图。

标注:根据标注参数设置,完成自动标注、扯旗标注。

分析:垂距分析、爆管分析、横剖面分析、纵剖面分析、两点连通分析开关测试、预警分析、水力计算、动态监控口

图形管理:开始编辑、拴点上图、捕捉设置、停止编辑、图幅打印、沿道路打印。

属性管理:单记录属性管理、多记录属性管理、更新维护次数、报表打印。

动态报表:查询、统计、分析结果的动态报表。

图纸输出:标准图纸的黑白打印、彩色打印、任意打印、沿道路打印。

数据转换:与Maplnfo或AutoCAD之间的双向转换。

4、动态监控子系统

利用煤气总公司已建成的动态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存储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实现监测点数据在电子地图上的动态显示。

四、系统二期网络工程

煤气二期网络系统是在煤气一期工程系统(单机版)的基础上扩充了网络功能。二期工程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发挥煤气数据资源的价值,煤气数据资源是煤气公司宝贵财富,是近,百年来,几代煤气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它的数字化、错误的纠正更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网络的建设可以使煤气总公司这一宝贵的财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二期网络工程的建设与施,使各管网相关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管网信息,为管网的设计、运行、维护、更新、管理提供高效、准确、及时的管网信息,加强管网科学化、自动化管理,为沈阳煤气事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造福子孙后代。系统二期网络工程的建设,使得煤气公司的管网系统采用了客户朋艮务器(C/S)方式,成为了真正的企业级的地理信息系统构架,使得各管网相关部门,可以做到足不出产,便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管网信息,使得煤气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1、网络工程目标

提供沈阳市煤气管网设计、管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完成沈阳市煤气总公司企业级GIS体系,强化煤气管网管理。

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级GIS应用构架,采用符合技术发展和工业标准的Oracle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管理平台,构架先进的企业级应用系统,使得系统的投资能够长期为用户服务。实现管网数据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实现管网规划、设计、管理、维护一体化。

提高管网信息的使用价值,使一期的投资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沈阳市煤气总公司的企业形象,为IS09000的认证准备雄厚的技术储备。

2、 网络结构

该系统的网络结构采用标准的快速以太网,传输介质采用100M的非屏蔽双绞线,服务器及客户端计算机通过中心的100M高性能交换机连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沈阳市煤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

该网络系统结构简单明确,使用很少的投资实现完全的网络系统,同时便于系统的升级与扩充。如果建立了相应的网络中心,不仅可以控制、维护各工作站数据的使用,还可以作为展示中心,如果与遥调、遥测系统相联,还可以在投影上动态显示各监测点的数据。考虑网络结构和应用软件系统的具体要求,系统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系统与网络交换机。

本系统米用ESRI公司企业级GIS解决方案,实现大规模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采用三层结构体系,底层为空间与属性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采用 ”Oracle8i);中间层为应用系统服务器,应用系统为ARCINFO与ARC—SDE,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及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并支持3维地形图分析;上层(客户端)基于UapObject组件开发基础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支持管网数据的查询、统计、图形打印、动态报表、数据输出或转出等基本功能。 系统采用ESRI公司的网络平台ARCSDE、Mapobjects,不仅考虑到与一期软件平台(ESRI

公司的Arclnf08)的兼容性,主要是考虑系统整体构架的先进性、可扩充性和企业级应用。

系统采用大型数据库0racle8i,主要是用于管线数据和基础地形图海量数据的管理。Oracle8i是当今先进的地理数据库,它可以同时存储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同时,它与ESRI公司的ArcsDE8的兼容性最好,可以保证系统能够发挥最高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方案的最优性,保证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落后。

3、 方案特点

应用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企业级GIS应用框架,为煤气工程提供了灵活、高效的企业级应用解决方案,系统的运行实施,将使沈阳市煤气管网的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期水平。

系统是采用真正的客户朋艮务器结构的GIS系统,是在企业范围内高效、安全

地共享煤气管网数据的必然选择。

采用工业标准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

系统方案符合当前煤气管网管理和GIS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采用的GIS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通过系统运行期间的升级、维护,能够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落后。

合理的软件配置,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保证了煤气一期工程的投资利用,最大程度地重用了一期工程的资源,保护了前期投资,避免资源浪费。

五、结语

沈阳市煤气总公司从2000年6月开始至今已顺利地完成了一期工程。使我公司的燃气管网管理登上了新的台阶,但由于我市燃气事业起步较早,历史原因造成燃气管线的部分数据不详,因此,管网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今年启动二期工程的建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该系统能够近早地为沈阳市煤气总公司服务。

参考文献:

l、 ESRI公司系列产品简介,富融科技有限公司,1999、10

2、 Modeling Our World,The ESRI Guide to Geodatabase Design ,MichaelZeiler,ESRI PreSS

第4篇

【关键词】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碳纤维;化学植筋

桥梁是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共交通的顺畅和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加固现有桥梁,不但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加大桥梁的承载力度,况且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使桥梁能快速满足公共交通的需求,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路桥工程的加固技术主要有:增大截面与配筋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加固法、化学植筋加固法、喷射混凝土加固法。本文针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法和化学植筋加固法的加固技术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1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及设计方案

1.1 加固原理

预应力加固法是以钢绞线、粗钢筋、高强钢丝等为材料,以梁身为锚固体,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对构件结构进行加固。由于张拉对梁体产生偏心压力,在此偏心预应力作用下,使梁体产生向上的力,从而抵消了部分自重应力,减小了结构变形和裂缝宽度,降低了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了结构承载力。

1.2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优点

1.2.1 原结构可继续使用,施工工艺简单、进度快,所需工序少;基本不改变原结构,工作量小,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缩短工期。

1.2.2 不增加自重,不降低结构使用功能。体外预应力束基本不占用结构空间,所以不会因为有预留孔而减小结构的承载能力。

1.2.3 工程质量更有保证。体外预应力束是在工厂生产的,质量比现场加工的预应力粗钢筋稳定;张拉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精确控制和调整钢绞线应力。

1.2.4 后期维护方便。投入使用后,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检查腐蚀情况,随时检测预应力束,及时掌握相应数据,保证在必要时可以及时更换。

1.3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设计方案

1.3.1 外部预应力钢索加固法。外部预应力钢索加固一般采用预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沿梁肋侧面按某种线形设置,通过张拉实现体外预应力。梁底设置若干定位装置,以保证钢索线形并固定其位置口。钢索锚固于梁两端,预应力钢索通常套以保护管,或待张拉锚固后用混凝土包裹,以防锈蚀。

1.3.2 下撑式预应力拉杆加固法。下撑式预应力拉杆加固法有直线式、折线式和混合式等设置形式,直线式拉杆加固法适用于下弦杆抗拉承载力不足的桁架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不足的梁;折线式拉杆适用于正截面抗弯与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都不足的梁和跨中端腹杆和下弦杆抗拉承载力不足的桁架;混合式拉杆适用于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不足,但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不足的梁和下弦杆承载力较端腹杆承载力更不足的桁架。

2 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及设计方案

2.1 加固原理

用专门配制的粘贴树脂或浸渍树脂粘贴将碳纤维粘贴在桥梁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树脂凝固后与原构件形成一个新的受力体,力学性能相比原来得到了很大提高。

2.2 碳纤维材料的优点

2.2.1 碳纤维布的质量轻,设计厚度较薄,基本不增加结构的自重和改变截面外形,因而可操做性强,操作空间要求宽松。

2.2.2 碳纤维具有高强、高效的力学性能。

2.2.3 可适应不同构件形状,能有效地封闭混凝土的裂缝。可根据需要对桥梁的斜、弯及异型结构进行补强,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成本。

2.2.4 施工简便,无需钻孔及开凿,避免对原结构造成新的损害。

2.2.5 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腐蚀性,寿命较长,养护工作也非常方便。

2.3 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的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面层处理,将混凝土表面的风化层完全清除,然后用水洗净,使其充分干燥;底层涂料,当气温低于5℃,或湿度较大时不能施工。选用合适的底层涂料,施工现场空气应充分流通,严禁烟火;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后的混凝土结构,使用温度通常应低于60℃。纤维贴片按照设计的尺寸裁好,长度在2米以内最适当,只做出能使用的数量即可。可以指触确认施工面底漆的干燥程度,施工结束一周以后,用砂轮机磨平。将环氧树脂和硬化剂依规定的配比放于拌合桶中,用电动搅拌机使其均匀混合。涂抹量因施工面的粗糙程度而异,转角部分要多涂。

3 化学植筋加固技术及设计方案

3.1 加固原理

化学植筋是在已有的混凝土构件上按合适的直径和标准要求深度钻孔,采用专用植筋胶,利用其锁键原理和粘结使钢筋与原混凝土粘接牢固,使作用在植筋上的拉力通过化学粘接剂向混凝土传递,从而形成一个受力体。

3.2 化学植筋加固法优点

3.2.1 设计灵活,可以在混凝土结构的大多数地方依据结构受力情况设计植筋的数量和规格。

3.2.2 可靠性比预埋件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与其他结构连接的地方均预留预埋件,但位置不易确定,而植筋具有灵活性,且具有和预埋件同样地可靠度。

3.2.3 比一般的铆、焊方法相比受力均匀,材料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3.2.4 耐疲劳性好,承载力大,按标准规范计算施工就能完全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2.5 工艺简单,钻孔直径、深度范围广,可大大缩短工期,一般钢筋工就可操作,相对其他方法经济。

3.2.6 抗高温,可近距离焊接施工。

3.3 化学植筋加固技术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对修补部位的裂缝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钻眼埋嘴,嘴子要弄适当的尺寸,尽可能降低其自重,防止因贴不牢而坠落,宽缝少布嘴,窄缝密布嘴,断缝交错处单独设嘴;嵌缝止浆,当嘴子埋贴后,要把其余裂缝全部封闭,进行嵌缝或堵漏处理;压水或压气试验,检查裂缝的封闭及嘴子的通畅情况;往裂缝里灌注化学浆液,依据裂缝病态及施工条件的不同,可采用手压泵灌注或灌浆注射器灌注两种方法。

4 结论:

总之,在实际的路桥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施工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可采用两种或多种加固技术的结合的方法,制作出最佳的加固技术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将不断推出桥梁加固的新材料、 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桥梁加固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瑶.吴胜德.浅谈桥梁加固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0)

[2]黄会彬.桥梁加固技术与方法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0.(08)

[3]刘加恩.浅析路桥施工中加固技术及设计方案[J].中国电子商务.2010.(06)

第5篇

关键词:优化 设计方案 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重点

1 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

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要求,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成为了工作之重,这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

2 对质量管理的优化

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需要优化施工质量的管理组织架构,构建起法人为主、以专家和专业人员为主导、基础管理人员为基础的全方位的管理架构。建立起全面的规章制度,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技术管理和质督管理规程进行充分的细化,确保拥有科学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工作无论大小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相关建筑设计方案的论述

(1)剪力墙设计:

以小高层住宅项目建设来说,剪力墙是面广量大的,因此合理的控制剪力墙配筋对于结构安全及工程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a)剪力墙墙体配筋一般要求水平钢筋放在外侧,竖向钢筋放在内侧。配筋满足计算及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即可。建议加强区Φ10@200,非加强区Φ8@200双层双向即可,双排钢筋之间采用Φ6@600x600拉筋。但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则另当别论。

b)剪力墙按规范应设置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笔者认为首先要区分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及类别,即:普通剪力墙(长墙),短肢剪力墙,小墙肢和一个方向长肢墙而另一方向属短肢墙来区别对待配筋。

c)剪力墙中的连梁跨度小,截面高度大,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很大,有时很难进行设计,如果加大连梁高度,配筋值有时反而更大。笔者建议,连梁高度计算与设计统一规定从洞顶算到楼板面或屋面,对于窗洞楼面至窗台部分可用砖或其他轻质材料砌筑。对于窗台有飘窗时,可再增加一根梁,两根梁之间用砖填充。连梁配筋应对称配置,腰筋同墙体水平筋。

d)目前,在剪力墙的楼层处均设置暗梁,而对暗梁的作用及配筋亦各有理解。笔者认为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如剪力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则设置暗梁,并且要求剪力墙两端是明柱,这是因为周边有梁柱的剪力墙,抗震性能要比一般剪力墙要好。

(2)减少设计变更: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损失就越大。如果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它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

(3)适当采用标准设计:

采用标准设计一般都能使工程造价低于非标准设计,但对于特殊的工程例外。同时,采用标准设计还能节约设计费用,缩短设计周期,能较好地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它是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方法。

三、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方法策略分析

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

1对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分析原理找出最佳的方案

对整体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分析原理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而且对分配下去的每项设计内容也要运用价值分析原理进行分析。这里说的价值评价,是指对技术、经济和社会进行评价权衡的综合评价。一般来说,提高产品的价值,有以下 5个途径:

( 1 ) 功能提高,成本降低,这是最理想的途径;

( 2 ) 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 3 ) 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 4 ) 成本略提高,带来功能的大提高;

( 5 ) 功能略下降,带来成本的大降低。

2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管理以提高方案优化水平

(1)制定相关惩罚措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并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惩罚,可以使设计方懂规矩、辨是非,促使其改过,具有一定的警告作用。

(2)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利益激励能更好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实施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自觉提高工作水平与质量。

(3)从思想上端正设计人员的态度,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建筑设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处理建筑设计事务中,坚持客观立场,一切 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口。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必须让每一位建筑设计人员都明白,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惟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水平才是建筑设计人员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

四、设备技术设计

1给水设计

根据不同用水性质、用户考虑给水计量:

1)商业给水及消防用水应单独设置管网,并分别设总计量表;

2)门面、办公、物管、小区环境、车库等用水均应分别设计量表;

3)住宅应分户设置计量表,且水表出户设置。

2排水设计

2.1厨房内立管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与烟道及窗扇开启的相互关系。

2.2应考虑竖向管线的路径:

1)在别墅、类别墅及跃层住宅中,卫生间及厨房的下水管应尽可能上下对齐,至少应将有竖向管线的局部对齐。如无法垂直对齐不应直角转折,斜向转折时应考虑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2)污水立管不宜穿越门面;

3)空调排水管、阳台排水管、屋面雨水管以及消防立管设置的位置应相对隐蔽,并结合建筑效果考虑平面位置;

4)商场﹑门面及门廊内设置的汇流排水立管,布置时应尽量有规律,以便装饰处理。

2.3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住宅楼,卫生间排水立管可选用特殊配件单立管系统,取消专用通气管。

2.4雨、污检查井设置位考虑:

1)不应设置在门面及大堂门前;

2)不宜设置在小区主、次干道上,当必须设置在干道上时应控制其数量,并布置整齐。

3电气设计

3.1根据建筑功能及设备专业提供的资料,分类进行负荷计算并汇总:

1)消防设备与火灾时必然切除的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设备容量;

2)季节性负荷,如空调制冷设备与采暖设备,取其大者计入总设备容量;

3)成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不包括备用设备;

4)照明设备的设备容量采用光源的额定功率加上附属设备的功率。

3.2电梯、电扶梯、空调主机及泵、消防水泵、生活水泵、送排风机、车库照明、园区道路环境照明、游泳池动力及照明、灯饰工程照明、物管中心、小区会所及员工宿舍等,均应按系统用途在低压配电屏(房)内设置各系统计量表。

3.3校核方案阶段电气设备房(开闭所、变配电所、柴油发电机房、楼层配电间及弱电间等)的位置,在满足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控制各房间的面积。

3.4设备及线路布局:

1)在满足线路保护、确保使用及电压损失等情况下,尽可能减小线路截面;配电屏之间、配电屏与变压器之间尽量靠近布置,减少母线槽的用量;

2)住宅建筑原则上采用树干式配电,减少电缆用量;

3)尽量避免回头线路。

4暖通设计

4.1空调设计应注意事项:

1)空调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主管的布置应隐蔽,宜与相邻阳台排水立管就近合并;

2)空调管穿墙洞应靠近室外机及空调冷凝水立管;

3)空调管不宜穿越其他房间或长距离跨越阳台。

4.2风管设计应注意事项:

1)风管设计尺寸应尽量少占用空间高度,风管设计图以结构梁图为底图;

2)风管不得穿越电气设备用房和消防控制中心;

3)消防风管设计布置不宜穿越门面;

4)商业门面的排油烟风管尽量靠墙贴梁设置,少占门面空间。

4.3对设置在地下层的商场,应确保在过渡季节的新风及通风换气效果。

4.4商场空调机组、消声器宜设置在梁间空隙,确保商场装修后的净高。

第6篇

关键词:技术方案;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研究

在如今工业化和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资源和能源的短缺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建设领域中,绿色建筑的发展必不可少,其影响十分巨大,由此建筑的节能势在必行。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途径之一,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从而对建筑的各项信息,例如其几何空间的信息、空间功能信息、相关材料和设备等等进行数据的统一管理,从而为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利用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绿色建筑预评估,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绿色建筑评估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建筑领域也掀起了绿色建筑研究的热潮,但是目前国内存在着对绿色建筑本质认识模糊的现象,因此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有利于澄清概念,对绿色建筑的实施起指导作用。首先我们回顾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现状,对现阶段研究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有重大意义,我们可以了解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例如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GBC的GBTool,通过从版本发展、权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市场运用等方面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点同时也看到它们的局限性。在分析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发展状况时,我们可以主要参考《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手册》和绿色奥运评估体系,通过对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分析,提出绿色建筑评估必须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议,强调政府在发展绿色建筑中的作用。通过对各种体系的比较分析,构建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评价指标,分为目标层W,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对每个二级指标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阶段的评价要点进行说明。

国外的绿色建筑起步于建筑节能,在发展建筑节能的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产生了绿色健康的建筑。如今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建立相关的而绿色建筑的预评估模型,自9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的绿色建筑的预评估模型或是系统,为绿色建筑的实践与推广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前景。目前较为成熟的几种预评估模型是BREEAM、LEEDTM和GBC,本文主要介绍其中一种BIM。所谓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其技术是建筑领域中的重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它能够有效的整合建筑的设计全过程,其中涉及的关于建筑生命的周期管理是绿色建筑的主要考虑与影响的对象。利用该项技术能够将建筑的各项物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于设计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与评估模型,从而提高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中的管理。然而,我国的绿色建筑目前吃鱼起步的阶段,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制约因素也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与知识,缺少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互相影响及相关能源之间的分析和评估。如今,也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辅助系统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评估,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推广也存在相关的问题,例如缺少有效的工具与技术的手段利用。

二、建立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

目前,很多应用在建筑领域的评估系统都是以后评估为主,一般而言在建筑使用一年后才进行评估。但是由于绿色建筑各项关键的要素都出现在其设计、规划和施工的阶段,因此后评估的系统并不适合于绿色建筑,由此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的利用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设计师在设计绿色建筑能有直观的评估。

1、预评估模型建立的难点

预评估模型的建立主要针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根据设计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来对绿色建筑进行一定的评估。因为不同阶段涉及的专业、外部条件、设计的理念等等因素也不尽相同,每个环节对于其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由于各类绿色建筑设计时涉及的相关规范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又没有有效的手段和实施的方案对集成数据进行相关的规划调控,导致在绿色建筑的整个设计过程很难根据那些影响因素对其进行量化的分析与评估。

2、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

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的BIM数据集成体系建立的模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绿色建筑的量化分析以及预评估。利用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建立的三维信息BIM模型,其原理是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建筑相关数据的载体,从而对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材料利用、能源消耗等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然后利用分析的结果,对建筑在设计规划和施工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解决与优化,从而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和资源,也能最小限度的影响周边环境。而模型的建立,对于建筑空间的信息和功能、设备等进行综合统一的而管理与分析,从而对绿色建筑的各项指标分析提供依据,对绿色建筑进行相关专业的评估。

三、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预评估模型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体现在很多方面,以下主要介绍了其中主要的三方面:

1、在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根据收集到的建筑规划方面的信息,例如建筑布局、场地分布、单体数据、道路设计、环境设计等等来对规划方案进行相关的分析,利用其中涉及的各项指标,结合各项影响因素,如日照、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等对建筑进行预评估,从而根据绿色建筑的相关设计规范对已有方案进行优化,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2、在技术设计与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根据我国目前的各种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结合基于技术方案设计的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建立的建筑能耗分析的可视化三维模型,能在建筑能耗分析方面对相关数据的生成以及建筑能耗分析产生的结果,对数据的处理实现可视化的模拟,能够有效的控制与评估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预定的节能标准。

3、在建筑室外绿化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根据建立的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对绿色建筑的周边环境进行一定的分析,植物绿化设计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调节、空气湿度、吸滞尘埃和衰减噪声等等,利用建立的三维建筑模型收集的相关数据对室外环境进行分析,评估各项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从而达到设计方案的优化目的。

总而言之,基于技术方案设计的绿色建筑以评估模型能够实现“节能、节地、节材”这一目标,根据各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得出的评估结构,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案有重要的指导和优化的作用。同时根据其评估结果还能使得各项资源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对于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分析与评估,也能为建筑设计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从而降低能耗并合理利用资源。绿色建筑预评估模型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参考文献

[1]马智亮;BIM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和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10年

[2]支家强、赵靖、常晨晨;基于技术方案设计和运行管理分析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

第7篇

关键词:地铁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

随着各大城市地铁项目的增多,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而基坑支护施工对于技术与施工组织条件要求较高,在施工的组织设计过程重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地区的水文与地址条件,结合工程的所需的继承开挖深度与降排水条件,还要考虑到施工地点周边的环境,地质的周边载荷、支护结构的使用期限等,只有这样才能才能在保证基坑稳定性的基础上,保证地铁车站的施工质量。同时,在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地下水的控制、管用与流沙等可能发生的险情,这就对地铁基坑支护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站为深圳地铁3号线西延线段益田站至上步中路站8座中的第4个车站,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的第9个站,是地铁3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与此处的11号线、广深客运专线一起组成为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地铁3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侧式站台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6+077.000,车站起点里程:YDK6+006.800,车站终点里程:YDK6+207.000,车站全长200.2m,标准段宽24.8m,车站外包总高22.42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度3.2m。车站北端设盾构始发和吊出井,南端接矿山法区间。车站采用地下三层两跨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25.77m~26.97m,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1.2地质条件

车站范围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冲洪积(Q4al+pl)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层及砂(砾)质粘性土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γ53)花岗岩,局部为震旦纪云开组变质砂岩(Sky)及断层角砾岩(Fbr)。具体分层如下:素填土(Qml)、粉(细)砂(Q4al+pl)、中(粗)砂(Q4al+pl)等。

2.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组织与技术设计

2.1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2.1.1围护主体结构设计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大深度连续墙槽段的连接采用的“接法”,也就是在两噶槽段之间用槽机掉孔端的混凝土,不形成一种锯齿状连接结构,使连续墙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为解决墙体变形和开裂问题技术人员在设计的将主体结构内衬墙设计厚度为400mm。地连墙与梁板连接采用预埋钢筋接驳器,施工时通过凿除保护层以便加强地连墙与内衬墙的连接,保证构件之间连接的紧密,防止钢筋变形影响内衬墙的抗剪力性。

2.1.2基坑支护结构方案

根据福田站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等实际框框,福田站主体的基坑支护结构方案选择的是钻孔灌注桩+内支撑设计方案。其中钻孔灌装为直径1 000-1 200钻孔灌注桩作为福田站指出结构,支护桩设计长度28.16m,桩端进入基坑底10m以下土层。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防水,需要在挡土墙外侧采用深层搅拌桩作止水帷幕,在具体施工当中需要考虑地面超载因素,设计超载限值为20kPa,钢支撑的具体参数如:表一

2.2基坑降水

2.2.1降水井降水

根据工程的设计需要,本车站主要采用的就是降水井降水的方法,在11号线福田站设计66口降水井;3号线福田站设计36口降水井。根据各井的出水量以及排水的需要雀帝偶那个泵量及扬程的潜水泵功率,在靠近城市污水管道的一边设计排水及沉砂池位置,并在基坑底部铺设排水管道,以便于集中排水满足基坑及护壁工程的施工要求。根据基坑内的出水量福田站降水泵泵量设计为50-80m3/h,出水管管径设计为φ108-127。排水通过1个沉砂池,三级沉淀后集中排水至福田市政污水管网。

2.2.2明沟排水

基坑内明沟排水

在基坑顶部100cm范围内用C10砼硬化,在周围设计排水沟连接地面排水设施通向沉砂井,经沉淀后方抛入福田市市政污水管道。在看基坑顶部靠近排水沟设置20cm宽的集水沟,四角设置30cm深大小为40cm×40cm的集水坑,集水沟与排水沟连接,或用水泵将水排到排水沟,。

2地表排水

由于甚至降水量比较多,因此在基坑开挖前要充分考虑地标排水的需要,在这一方面福田站在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及临时挡土墙,以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坑。排水沟沿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结构见下图:

2.3基坑开挖与支护

2.3.1基坑开挖方案

在基坑开挖的具体方案中,分为两种也就是表层土方开发和下层土方开挖,以适应地质条件的变化。

表层土方开挖

福田站的基层表层土方开挖采用的是逐层开挖法,纵向分块,即沿车站纵轴线方向根据车站结构钢筋砼单元划分将土方划分为若干施工单元,以便于组织土石方工程及结构钢筋砼工程的平行作业施工。第一层土方开挖整体开挖至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下0.8米左右。然后沿基坑纵向拉槽,纵向拉槽应明确两侧土坡顶宽不小于5m,即在每一层的土方施工中,在横断面跨中开中槽,向一个方向开挖中槽的大小首先要满足土方机械作业空间及挖掘机回转弃土的要求,同时要尽可能多的保留两侧土体,以支撑围护结构,减小对周边环境的扰动。中槽的宽度选择为7m左右;横向扩边,即中槽纵向贯通及钢支撑架设完毕后,由中槽向边跨横向挖土。拉槽完成,开始施工第一道支撑。

下层土方开挖

下层土方开挖采用多套机组联合作业的方式,具体来说是投入5套机组进行开挖施工(每套机组配备1台长臂挖机,3台PC200挖机,1台吊车)。 将五台机组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放入不同的施工区域作业,每个区域各投入3台挖掘机在基坑内分段横向倒土,通过地面长臂挖机直接挖出地面(长臂挖机挖深在15m),开挖过程中基坑内的余土采用垂直外运的方式,外运到工程建设方的制定地点。

盖挖段土方开挖

盖挖段受已施工顶板影响,工程施工当中使用了纵向分层分台阶并放坡倒运的形式进行开挖,避免了开挖对已经开挖部分的不利影响。

3号线南段放坡分台阶开挖纵断面图

2.3.2 支护施工

支撑设计

考虑到各个线路车站设计的要求不同,支撑设计在不用的车站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3号线车站基坑竖向设四道内支撑,待第四道支撑拆撑时加一道倒换支撑。第一道撑壁厚t=14mm,基余壁厚t=16mm。而11号线车站端头井段设置三道撑,待第三道支撑拆撑时加一道倒换支撑;标准段3~9、17~50轴设置三道撑,其余部位待第三道支撑拆撑时加一道倒换支撑;第一道撑除11号线东段是钢支撑外,其它支撑均采用混凝土支撑的设计方式,支撑900*800mm,2~6道为钢管支撑。钢管支撑采用¢609钢管,焊接管纵向焊缝为v形坡口双面焊,焊条E43,楔块为45号铸钢,腰梁采用 工45c制作。

托架焊接

托架的焊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为直接将二块三角型钢板托架焊接于连续墙主筋上,另一种为在设计位置预埋钢板,开挖到位后,焊接钢板托架。本工程选用前者,托架材料为20mm厚A3钢板。钢管支撑系统均设置临时型钢柱及型钢梁,以减小钢管支撑的挠曲变形,且钢管支撑与格构柱及联系梁形成整个支撑系统。

支撑安装

钢支撑的安装就位主要采用钢扁担两点吊放法,主要安装设备包括50t履带吊2台、25t汽车吊1台、45吨龙门吊1台、80吨龙门吊1台、100t液压千斤顶2台、电焊机8台。安装流程为:基坑开挖至支撑标高位置测量放线标出支撑位置凿除支撑处混凝土并露出主筋在主筋上焊接二片三角钢板托架钢支撑吊装就位液压千斤顶施加预应力加设钢楔接触空隙围模灌浆处理持续30min预应力拆除液压千斤顶。

3结论

在地铁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是保证开挖、支护施工安全的前提条件,做好围护结构施工有利于保证工程进度。在围护结构施工当中,要处理好围护结构与周围建筑物,以及地下管道的安全关系,避免对周围建筑和地下管道造成损坏,因此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地下管道进行位移。

降排水也是地铁施工基坑支护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降排水工作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地下存水对工程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