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8:43

序论:在您撰写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第1篇

说实话,六年前我也上过这首诗,也查过很多资料,但到底读yǔ还是读yù已经记不清楚了。“查字典吧。”我对大家说。对凡是有争议的字音字义,我们都是查字典之后讨论解决的。

教室里是快速翻字典的声音。很快有孩子举起了手。“雨”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雨,yǔ,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雨,yù,下(雨、雪):~雪。有的孩子说应该读yǔ,因为雨雪霏霏的意思是雨和雪漫天飞舞;有的孩子说应该读yù,因为这里是说下雨了、下雪了才能漫天飞舞啊,而且字典上也有“雨雪”这个词。几番激烈的争论后,他们的目光又投向我。孩子们能这样争论是好事,说明他们是在积极思考。我说:“我也不知道读什么。这样吧,今天晚上大家回家查找资料,找到能说服大家的理由,好吗?”

回到家以后,我也赶紧打开电脑,百度一下。嗬,六千多条结果!我认真拜读了很多信息,绝大部分认为是读yù的,原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在先秦诗歌单元也选入了这首诗,课本对“雨雪霏霏”这一词条的注释是:“雪下得很大。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还专门为“雨”字注音[yù]。不仅教材这样注释,而且绝大多数《诗经》选本或注译本也是这样注解的:雨(旧读yù)雪:下雪。雨,动词。(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第930页,商务印书馆,2002)。也有认为读yǔ更恰当的。我赞成这种观点,理由有三:

一、古诗讲究对仗工整、严谨

中国的古典诗词之所以有如此神韵,能传诵千古而不衰,即在于它语句结构对仗严整。从上下文的结构上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今昔对比,形成对偶,二者相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该相同或相似。“杨柳依依”,整体为主谓结构,局部的“杨柳”是并列结构,就是指两种树木――杨树与柳树。同理,相对应的“雨雪霏霏”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雨雪也是并列结构, 指雨和雪两种自然现象,“霏霏”作谓语,描述雨和雪下的景象。如果把“雨”理解为动词,则上下文在结构和词性上就不相对称了。即便这里的“杨柳”指的就是一种事物――柳树(《毛传》:“杨柳,蒲柳也”),那“雨雪”也应该指的是一种事物――雪,但把“雨”作为动词“下”的意思去理解,也与上句中的“杨柳”对仗不工整。

二、诗歌讲究平仄押韵

从古代诗歌的音韵来看,古代诗歌很讲究音调的和谐,尤其是那些专为演唱的诗歌。而《诗经》中的诗本身就是为演唱而出现的,实际上就是歌诗,所以就更要讲究音韵的和谐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上文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其音调虽为“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但整体读来,并没出现那种有突兀、尖涩之感的去声。那么,为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韵律也不应该出现去声(yù)。

第2篇

1、雨雪霏霏的意思:大雪纷纷满天飞。

2、雨雪霏霏,是《诗经·小雅》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意思: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2、雨雪霏霏,是《诗经·小雅》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关键词:《采薇》末章;铺陈;对比;语言朴素

《诗经》中《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那么,《采薇》末章的艺术成就到底有哪些呢?

一、铺陈手法,统摄一体

《采薇》末章运用铺陈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不同时空的景象统摄融合为一体。写景为“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叙事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言情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直言其事,明白晓畅,自然得体。这四个画面把自然的景、人生的路、生命的情、肉体的痛、心灵的伤、用纯净淡雅的语言勾绘出来,如,溪水流畅,引发读者强烈的心灵共鸣。

二、运用对比,感慨颇深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杨柳―雨雪”,姿态之“依依―霏霏”,人生之“往―来”剪接融会,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却娓娓道来,感受强烈,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原因就在于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离开的时候,如春天杨柳,清新生机,而回来的时候,却伤悲哀痛。参加战争,本来是残酷的,却是生机盎然的,源本什么?源于作者充满向往和生机的心灵世界。而战争胜利,能够返乡,本是高兴的事,却由于战争的创伤和前途的迷茫,作者而具有不可名状的伤悲和哀愁。末章在对比中容纳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令人不得不感动。

三、语言朴素,纯净生动

朴素纯净的语言是构成《采薇》末章感人意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依依”描摹出弱柳随风轻拂之态,“霏霏”拟出白雪纷纷飘洒之形,“迟迟”言道路漫长之感,“伤悲”写出内心愁苦之情,而“莫知我哀”道出不可名状的伤痛。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创造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图画,给读者以情切的感受。“今―昔”,“杨柳―雨雪”,“依依―霏霏”,“往―来”,读来风致嫣然、世幻的物态人情在这对比中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后人除了沿用“依依”和“霏霏”来描写杨柳雨雪外,还扩展了他们相关的引申义,如:杨柳代表送别场面,而雨雪象征凄凉伤悲。后人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表现范围,如,《孔雀东南飞》中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就是受到了此诗的影响。可见,朴素纯净生动的语言是《采薇》末章高超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融为一体的铺陈手法,巧妙的对比方法和朴素纯净的语言,是《采薇》末章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十三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2.

第5篇

1、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2、雨雪霏霏,是《诗经·小雅》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2016年2月19日那一期节目中,点评“昔我往者,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时,“雨”的读音出现了分歧。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历史大学历史博士蒙曼认为“雨”应读yǔ,理由是与前面的杨柳对仗,杨柳是名词,那么雨雪相对应应理解为名词。而身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却坚决认为此处“雨”应读yù,理由是从意境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当时应该是“下着大雪”。

到底读什么呢?课文下方“霏霏”的注释是:雪花飞舞的样子;教学参考书中说“雨雪霏霏”描绘的是雪花飘舞的样子。即是说,诗中并无雨景,只有雪景。因此,此处不能读“雨(yǔ)雪霏霏”,应读“雨(yù)雪霏霏”,也即将雨单纯地理解为了“下”之义。

专家们意见不一,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必须有自己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于是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雨”,甲骨文字形,像下雨状。“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为下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雨,水从云下也。”显然,这就是“雨”字的最初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雨(yǔ)”的注释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雨(yù)”的注释为:〈书〉下(雨、雪等)。显然,前者为名词,后者作动词。“雨(yǔ)雪”指雨和雪两种自然景象并存的状态,而“雨(yù)雪”仅指下雪。

上海人民出版社《辞海》2184页明确解释为:一为名词,读作yǔ;二为动词,读作yù,下雨义。

由此看来,单看“雨雪”这个词,两种读音都讲得通,既可指雨和雪,也可指下着雨,下着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确定它的读音,我们少不了要瞻前顾后。

后面有“霏霏”一词,因此要明白雨雪的意思,必须先清楚“霏霏”词义,“霏霏”一~在《辞海》中解释为“形容雨雪之密,雨雪盛貌”。可见霏霏既可形容雨,也可形容雪,而且都是表明雨雪的密和盛,因此此处,雨雪作为名词被霏霏形容是完全符合语法的,因此读作yǔ也无可厚非。

再有,从修辞角度来看,《诗经》是很讲究对偶的。所谓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前面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与后面一句恰好形成对偶句,整句“昔”对“今”,“往”对“来”,“依依”对“霏霏”,相对应的是“杨柳”对“雨雪”。杨柳为名词,相对应的雨雪也应为名词,从这个角度来说,雨必须读作yǔ,与后面的“霏霏”好形成主谓结构。有人说,又有雨又有雪,不合逻辑,根据自然规律,雨和雪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比如自古就有“雨雪交加”这个词,雨雪交加,可见又有密的雨,又有密的雪,更加衬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与凄凉。而教材中将整句话理解为“雪花飘舞的样子”,这与“霏霏”的本义是偏离的。

还有,从词义角度来看,“雨”的本义是“下雨”,不是“下”,教材认为“雨雪”就是“下雪”,这与“雨”的本义也是相违背的。

最后,从语法角度来看,将“雨”理解为活用词,说是“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下”,这理解就更离谱了,因为照这样理解,那么“雪”应该也活用为动词“下雪”,如果不活用为动词,“雪”为名词,那么后面的“霏霏”就必须为副词,而“霏霏”本身是形容词,因此将“雨”理解为“下”,与后面的“霏霏”就不能搭配了。

第7篇

窗外,下着蒙蒙的细雨,灰暗的天空,正如我的心情一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明天就要考试了,哎,烦死了。

复习复习复习……这几个字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大声地吟诵着,但却心不在焉,有什么办法呢?谁叫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叫“考试”得东西。“宝贝,渴了吗?妈妈给你热了杯牛奶哦。”妈妈便递给我一杯热牛奶。唔,还是妈妈最好,不行,我要好好复习,考出个好成绩来回报妈妈对我的一片恩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窗外,雨水冲洗去了一切尘埃,让万物变得清新起来……

四川泸州叙师附小六年级:罗书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