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8:06
序论:在您撰写老人与海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堂回放】
《老人与海》(节选)教学实录
一、导入及情节梳理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看过电影《英雄》,难以忘记其中为刺秦目标而奋斗的三位英雄:长空、残剑和无名。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下面请谈谈你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生:士为知己者死,只身赴秦,有勇有谋。如战国荆轲。
生: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情的人。如感动中国的普通人士。
生: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梁山好汉。
生: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和项羽都是英雄。
生: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如高中的我们。
师:说得都很好。英雄要勇敢和坚强,为目标永远努力,无畏挫折。每个人心中英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那么,海明威笔下的渔夫桑地亚哥老人是否符合你对英雄的定义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老人与海》。(板书)
师: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结尾部分。昨天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现在大家每6人为一小组,探讨屏幕上的学习任务。
1.描述故事概况,总结老人与鲨鱼的斗争经过。
2.试着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特点。
3.你从文本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走动询问小组的学习情况。5分钟。)
师:谁先来描述故事概况?
生:老渔夫桑地亚哥一天出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意料不到的是,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过程中,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最后,老人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师:老人与鲨鱼斗争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生:课文写了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斗争。
第一次:用鱼叉、绳子 老人手受伤 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次:刀子、桨 老人手伤严重 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刀子、桨 手淌血 鱼半个身子被咬烂
第四次:短棍手痛得厉害 鱼的半个身子都给咬烂了
第五次:短棍、舵把 极为疲乏 大马林鱼仅剩残骸(生答完师投影显示)
二、人物形象分析
师:两位同学任务完成得很好,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故事的情节。下面请结合文本语句赏析老人的形象。
生:老人沉着、冷静,机智。“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眼眨也不眨的望着鲨鱼向前游来”,“老头儿先让它去咬那条死鱼,然后才把绑在桨上的刀扎进它的脑子”,“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
生:老人的勇敢和坚持不懈。老人有两句话非常典型:“星鲨,来吧,星鲨”,“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师:你独具慧眼,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两句话的语气。
生:第一句有挑战的意味,第二句语气坚定。(该生表情朗读。学生鼓掌。)
生:“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由此可以看出,老人自信、坚强。
生:老人杀死鲨鱼后,还赞美了鲨鱼并且自责过,说明他承认强者,也很善良。
师:同学们读得细致,找得全面。下面我们来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
生:老人是“硬汉子”的典型代表,他有着顽强、机智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
三、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师:塑造老人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小说还花了一定笔墨描写鲨鱼,从文中把这些段落语句找出来,说一下这样写的作用。
生:这是一种侧面烘托描写。
生:鲨鱼越是强大、凶猛和残忍,越能衬托出老人的刚毅和顽强。
师:其实塑造人物形象,外貌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之一,但是课文节选部分却没有写到老人的外貌。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分析想象一下老人的外貌特征,并把它描述出来。
生:老人有宽大的肩膀和强健有力的手臂,身材魁梧,脸上写满沧桑。
生:老人的皮肤黝黑,常在阳光下暴晒;老人的手因海水浸泡而布满裂纹。
生:因为老人常年出海捕鱼,难免会受伤,他的脸上和身上应该布满伤痕。
生:就像海明威照片一样,深邃的眼睛,脸上布满皱纹,嘴边有一圈坚硬的胡碴。
师:大家想象丰富而且合理。我们一起看看原着中有关老人外貌的描写。(投影显示)
桑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生:外貌很形象。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
生:“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愉快而不肯认输”,写得很有特点,写出了老人坚强又乐观的性格。
师:写外貌贵在传神。“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愉快而不肯认输”,只此简洁两笔,人物乐观、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便跃然纸上。这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四、文本价值中的情感教育
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老人拥有坚强、勇敢、乐观等许多美好品质;但是,面对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老人如此抗争下去有意义吗?
课本27页第2段写道:“老头儿现在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后来老人同鲨鱼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老人这样做值得吗?请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生:很值得。虽然大马林鱼最后被吃得精光,但老人至少曾经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过,败也无憾。我们不能做个懦弱者,遇到困难就立刻退缩。我喜欢一首歌《我曾有梦》。
生:我不赞成。老师说了,刚开始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徒劳的搏斗,没有多大意义。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生:我也认为值得。从结果来看,他是一个失败者,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扞卫了人的尊严,展示了人的勇气和毅力,是一位精神上的胜利者。
师:赫胥黎说过,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过程是痛苦的,结局是失败的。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坚持,梦想可能变成现实;放弃,失败已经注定。老人在战斗后积累了经验,会变得更加坚强,谁能说失败一次一定是最终失败呢?
师:学习本课后,你对人生又有哪些感悟呢?
生:老人勇敢、坚强、执着的精神让我感动,我比不上他,我要向他学习。
生: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大多数名人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居里夫人便是典型。
生:莫以成败论英雄。只要为梦想付出过,失败者也算是英雄。
生:勇气和奋斗是梦想腾飞的翅膀。带上勇气和奋斗,人生的天空,我敢于搏击!
师:诗意盎然而又豪气万丈,真美!建议大家把它记下来作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好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小说《老人与海》确实给予我们很多生活的营养。我摘录了小说中部分精彩的语句送给大家。(屏幕投影显示)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节选)教学实录
一、导入及情节梳理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看过电影《英雄》,难以忘记其中为刺秦目标而奋斗的三位英雄:长空、残剑和无名。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下面请谈谈你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生:士为知己者死,只身赴秦,有勇有谋。如战国荆轲。
生: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情的人。如感动中国的普通人士。
生: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梁山好汉。
生: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和项羽都是英雄。
生: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如高中的我们。
师:说得都很好。英雄要勇敢和坚强,为目标永远努力,无畏挫折。每个人心中英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那么,海明威笔下的渔夫桑地亚哥老人是否符合你对英雄的定义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老人与海》。(板书)
师: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结尾部分。昨天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现在大家每6人为一小组,探讨屏幕上的学习任务。
1.描述故事概况,总结老人与鲨鱼的斗争经过。
2.试着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特点。
3.你从文本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走动询问小组的学习情况。5分钟。)
师:谁先来描述故事概况?
生:老渔夫桑地亚哥一天出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意料不到的是,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过程中,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最后,老人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师:老人与鲨鱼斗争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生:课文写了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斗争。
第一次:用鱼叉、绳子 老人手受伤 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次:刀子、桨 老人手伤严重 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刀子、桨 手淌血 鱼半个身子被咬烂
第四次:短棍手痛得厉害 鱼的半个身子都给咬烂了
第五次:短棍、舵把 极为疲乏 大马林鱼仅剩残骸(生答完师投影显示)
二、人物形象分析
师:两位同学任务完成得很好,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故事的情节。下面请结合文本语句赏析老人的形象。
生:老人沉着、冷静,机智。“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眼眨也不眨的望着鲨鱼向前游来”,“老头儿先让它去咬那条死鱼,然后才把绑在桨上的刀扎进它的脑子”,“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
生:老人的勇敢和坚持不懈。老人有两句话非常典型:“星鲨,来吧,星鲨”,“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师:你独具慧眼,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两句话的语气。
生:第一句有挑战的意味,第二句语气坚定。(该生表情朗读。学生鼓掌。)
生:“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由此可以看出,老人自信、坚强。
生:老人杀死鲨鱼后,还赞美了鲨鱼并且自责过,说明他承认强者,也很善良。
师:同学们读得细致,找得全面。下面我们来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
生:老人是“硬汉子”的典型代表,他有着顽强、机智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
三、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师:塑造老人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小说还花了一定笔墨描写鲨鱼,从文中把这些段落语句找出来,说一下这样写的作用。
生:这是一种侧面烘托描写。
生:鲨鱼越是强大、凶猛和残忍,越能衬托出老人的刚毅和顽强。
师:其实塑造人物形象,外貌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之一,但是课文节选部分却没有写到老人的外貌。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分析想象一下老人的外貌特征,并把它描述出来。
生:老人有宽大的肩膀和强健有力的手臂,身材魁梧,脸上写满沧桑。
生:老人的皮肤黝黑,常在阳光下暴晒;老人的手因海水浸泡而布满裂纹。
生:因为老人常年出海捕鱼,难免会受伤,他的脸上和身上应该布满伤痕。
生:就像海明威照片一样,深邃的眼睛,脸上布满皱纹,嘴边有一圈坚硬的胡碴。
师:大家想象丰富而且合理。我们一起看看原著中有关老人外貌的描写。(投影显示)
桑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生:外貌很形象。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
生:“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愉快而不肯认输”,写得很有特点,写出了老人坚强又乐观的性格。
师:写外貌贵在传神。“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愉快而不肯认输”,只此简洁两笔,人物乐观、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便跃然纸上。这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四、文本价值中的情感教育
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老人拥有坚强、勇敢、乐观等许多美好品质;但是,面对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老人如此抗争下去有意义吗?
课本27页第2段写道:“老头儿现在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后来老人同鲨鱼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老人这样做值得吗?请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生:很值得。虽然大马林鱼最后被吃得精光,但老人至少曾经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过,败也无憾。我们不能做个懦弱者,遇到困难就立刻退缩。我喜欢一首歌《我曾有梦》。
生:我不赞成。老师说了,刚开始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徒劳的搏斗,没有多大意义。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生:我也认为值得。从结果来看,他是一个失败者,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捍卫了人的尊严,展示了人的勇气和毅力,是一位精神上的胜利者。
师:赫胥黎说过,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过程是痛苦的,结局是失败的。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坚持,梦想可能变成现实;放弃,失败已经注定。老人在战斗后积累了经验,会变得更加坚强,谁能说失败一次一定是最终失败呢?
师:学习本课后,你对人生又有哪些感悟呢?
生:老人勇敢、坚强、执著的精神让我感动,我比不上他,我要向他学习。
生: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大多数名人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居里夫人便是典型。
生:莫以成败论英雄。只要为梦想付出过,失败者也算是英雄。
生:勇气和奋斗是梦想腾飞的翅膀。带上勇气和奋斗,人生的天空,我敢于搏击!
师:诗意盎然而又豪气万丈,真美!建议大家把它记下来作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好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小说《老人与海》确实给予我们很多生活的营养。我摘录了小说中部分精彩的语句送给大家。(屏幕投影显示)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师:人生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打击,希望大家能从老人身上学到些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下课。
【研究选粹】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面对这样一部重要作品,我们今天怎么样来把握它,并且给学生真正生命的润泽,这是很需要考虑的。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这样说:“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的。”[1]那么,在远离尘嚣的大海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老人桑地亚哥和鲨鱼的一场搏斗,何以会长久地占据人的心灵,并且成为“人的可能的场所”,成为人的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呢?
桑地亚哥形象分析
1.悲剧英雄:宿命的悲剧性和英雄精神是古希腊英雄内质的一种继承。这种英雄精神是一种在生活的艰辛中看到生存的意义,在战争的残酷中看到生命价值的精神。
2.生命英雄:海明威的写照。桑地亚哥同海明威一样用自己的精神向命运挑战,在这种勇敢的面对与考验里成为生命的强者,成为生命英雄。
3.精神贵族:拥有为了某种理想和信念而不畏险阻、不恤其身、拼搏到底的道德勇气和执著意志,他的个体魅力与崇高的悲剧美也就成为我们心中英雄的巅峰,成为最后的精神贵族。[2]
正是建立在桑地亚哥人物形象多层面的理解之上,小说的主题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复杂之美,如此才构成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深刻和丰富。
小说主题
1.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这篇小说,是对于即使在物质的收获归于乌有时,仍然要坚持下去的战斗精神之赞歌,是在失败中获得道德上的胜利的赞词。”《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有关海明威的词条中写道:“《老人与海》主题思想是要人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些影响甚广,似成大多数读者阅读此文本的思维定式。
2.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老人与海》揭示的是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的主题。潜藏着海明威对自然、人类、社会诸种关系的深沉忧患和哲学思考。桑地亚哥的“硬汉”行为,只体现海明威的人生态度,并不能涵盖《老人与海》思想内容的全部。[3]
3.有研究者认为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的年月正值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横行,民主与进步力量遭到疯狂的迫害,在政治高压面前,海明威用《老人与海》表达了他的立场。他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个寓言式的人物桑地亚哥,将这个古怪的老渔夫置于远离人寰的大海上,让他驾着孤帆,沉思默想,独自感慨,表现出作者关于现实世界和人类命运的认识与思考,隐晦地表达了他对美国现实的极度悲观。[4]
4.西方女权主义评论家菲利普·扬的“负伤理论”认为“作家在一次大战中负伤而带来的损伤,一直是他生活与工作的动力”。现代文明困境中,他们身为男儿在肉体和精神上备受挫伤却无能为力,只有在迷惘中逃离痛苦。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我们看到父权文化在走向衰落,传统意义上男人们专有的权威、尊严和荣誉的光晕在消失。但他们大多有勇敢顽强、临危不惧、与厄运斗争到底的强烈个性,是一个凭着个体生命的全部勇气和力量来与命运抗争的个人主义英雄。[5]
当然,作为一部开创性的伟大作品,《老人与海》具有鲜明的特质,打上了海明威的烙印,赢得了无数作家的喜爱。
1.电报体语言风格。海明威一向长于运用简洁、干净、含蓄、凝练的语言叙述故事,“绝不矫饰”,“平易粗放、街头硬汉般的文风”。从主题思想的展示到具体的细节描写,他惜墨似金,省略到不能省略的程度,“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把亨利·詹姆斯以来附在英语文学上的“乱毛剪了个一干二净”。[6]
2.冰山理论。“冰山理论”则不仅仅是文体的简约、精练,更重要的是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敢于“省略”。注重表现事件过程,大胆省略人物情感脉络,隐藏主题思想。海明威“冰山理论”对小说创作的最大贡献正在于此。[7]
3.现代心理叙事艺术。深刻的心理剖析,是海明威最擅长的手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在《老人与海》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叙事艺术对桑地亚哥进行深刻的心理剖析,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英雄的内心世界。[8]
【观察者语】
陈老师这节课颇为流畅完整:“情节概述—形象分析—细节品读—写作手法—主题思想—人生感悟”,师生对话、小组合作、表情朗读……手段丰富。师生融洽,课堂氛围亲切、轻松,显示了教师的功力和亲和力。只是,这“流畅”让我感觉有些“匆匆太匆匆”。陈老师似乎太容易被“硬汉”的主题所打动和诱惑,因为这个主题和我们的道德教化很合拍,打不败的英雄成为讨论或者说印证的核心,最后以张扬的“浪漫主义”激情终了。这多多少少也是当今很多小说教学的套路。问题是,海明威被简单化了。
作家马原说:“海明威的小说可以用一个‘瘦’来形容,他几乎就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就像骨架,像一棵不长树叶的树。”[9]这“瘦”自然来自海明威小说写作的“省略”艺术。“海明威的省略艺术也许不仅是省略了经验,而且也省略了思想。”“它更注重呈示初始的人生境遇,呈示原生故事,而正是这种原生情境中蕴涵了生活本来固有的复杂性、相对性和诸种可能性。”[10]
教学中需要好好抓住海明威的“瘦”,这是海明威小说的最核心的东西。它“瘦”在海明威的语言是电报体的风格,“瘦”在海明威的主题在冰山之下,甚至“瘦”在作者的情感都在叙述之外。
抓住了“瘦”,就抓住了《老人与海》的神。也就是说,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核心,抓住作品的骨架,品味语言,把无限丰富的内涵“泡”出来,让骨感的作品丰满起来,这可能是阅读海明威小说的不同之处。
而陈老师依然按照传统的小说教法,按部就班:故事概况,概括老人形象,老人是怎么塑造出来的,老人身上所蕴含的精神。这样的课堂,势必淡化了海明威小说的巨大魅力。
在对老人形象的分析中,陈老师的教学也没能充分利用好老人深刻的心理剖析,深入到老人的心灵深处,把握住老人的精神气质;而只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术语式的粘贴,学生依然没有走进老人的心灵深处。
而且,最后文本价值的情感教育,这个环节与前面关系不大。很多时候,老师们受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影响,以为课堂上必须要有一块独立的情感教育。这是一种错误认识。
其实,根本没有独立的过程和方法,也没有独立的情感教育。真正的情感教育就在文本之中,在对老人性格的剖析之中,老人身上的那种单纯、澄澈、温暖,还有孤独、寂寞、迷茫乃至沮丧和恐惧,会让我们心生亲近、悲悯而不仅仅是敬仰,或者正因为他的人生境遇和我们或远或近地相似,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和尊敬他的勇敢和坚持。从审美上来说,老人的失败不是凄美,而是壮美,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息。
我以为这就是情感教育,人物分析就是情感熏陶。
还有,老师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情感把握也有偏颇之处。看下面这段:
师:赫胥黎说过,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过程是痛苦的,结局是失败的。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坚持,梦想可能变成现实;放弃,失败已经注定。老人在战斗后积累了经验,会变得更加坚强,谁能说失败一次一定是最终失败呢?
老人仅仅是积累了经验?难道老人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恰恰相反,老人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不顾世俗的经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必然失败却抗争到底,这是老人身上的激荡人心之处。而且,老人也未必失败了,在更高的层面上他未尝不是一个胜利者,那个孩子不是又来了,并成为老人坚定的追随者?
最后,让学生探讨老人这样做值不值得。不少同学引入了很多熟语,这样的熟语势必消解了对文本的新鲜感受。而你对人生有哪些新的感受?又让学生走到了庸俗抒情的惯性之中,这个时候,课堂充满了宏大叙事,而老人离我们越来越远。
事实上,海明威的小说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图式,当然也不是一个粗暴的道德文本。海明威既呈现了生活的荒谬,又提示了我们重返人类精神之源的途径。从这个角度切入,大海、渔船、马林鱼以及鲨鱼等都有了复杂的、多重的、耐人寻味的意义,老人对它们的态度值得细细品读。在言语的冰山之下海明威小说其实很“丰腴”,不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把它变得索然寡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害怕现代小说,尤其是外国现代小说的教学的。
海明威曾说:“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11]他的“冰山”理论影响了众多的作家。但这种理论又让我们茫然,我们似乎不能读到作者的情感好恶和价值取向。这是我们害怕现代小说教学的原因之一。
其实,换个角度,阅读海明威的小说也因而成为饶有兴味的挑战,更需要我们对文本细致而耐心地品读——这正是现代小说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也是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叙述、发挥创造能力的极好动因。比如,阅读《老人与海》的课本节选部分,和学生一同分析小说中桑地亚哥直接引语的“他说”,内心独白的“他想”和意识流直接呈现的“我想”,外显的“他说”的激情、勇敢甚至强悍,内隐的“他想”的矛盾、纠结、自我鼓励,而“我想”中时时一闪而过的沮丧迷茫让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海明威的身影,在现代小说“冷静”的零度感情的背后其实依然内含无限热力。
“面对小说,读者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处于创造者的地位。”[12]。按照德国文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观点,一部作品的具体化都需要读者的想象发挥作用。而读者得以创造的前提是文本细读,因为语言(文本)是文学意义的载体。我们的文学阅读应该从对这个“真实”世界的打量开始,也就是从我们对文本的初读体验出发。在现代小说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文本细读。教师要有认真的初读体验,拒绝依据于“教条”的一元化解读,不要那么着急地去参考书中寻求解读的答案,再照搬给学生从而成为一名“掮客”。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何妨大胆引入《老人与海》的多元解读,如“研究选粹”中列举的四种主题、桑地亚哥的三种形象,让学生进行价值澄清,甚而互相辩驳,这比我们肤浅地停留在地球人都知道的层面之上的解读,意义要大得多。
遗憾的是,当前我们的小说教学还大都停留在社会学批判的层面,关注作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作者自述的写作意图、批评家对其文本意义的阐述等等,其实这些只是对文学作品的外部研究,而对文本、对文学作品内在特征的研究明显不足,课堂教学也缺少那临门一脚的力量。课堂上依然沿用过去情节、人物、环境的所谓小说要素来解读小说,尤其是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因为我们还缺乏现代小说的阅读技巧和手段,在现代小说尤其是外国现代小说的阅读中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小说创作是有技巧的,而技巧才是一切创造的根本。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些现代叙事学,了解现代小说的创作元素。
比如,现代小说的叙述牵涉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等。而速度控制在叙事学研究的实际操作中,通常分成五类,即:①省略,指文本时间无限小于故事时间;②概要:指文本时间小于故事时间;③场景,指文本时间约等于故事时间;④延缓,指文本时间大于故事时间;⑤停顿,指文本时间无限大于故事时间。[13]这种叙事学理论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读“冰山理论”下的《老人与海》。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去品读小说中的叙述会帮助我们发现文本的意蕴。
比如,省略和概略是小说家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概略是语言叙述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的粗略叙述。海明威曾说这部小说“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里的每一个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过程”。结果,小说却被作者浓缩到五万多字,那么这样的概述同样是节俭的表现,为的是突出桑地亚哥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而人物的悲怆也在一开始就确定了语调。课文小说节选部分的一开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朝他扑来的前一个钟头”以及第二次鲨鱼来袭前的“他知道倒霉透顶的事儿快要发生了”,这样简洁的概述使文本充满了张力,作家通过叙述有效地控制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而在课本节选文字的结尾,老渔夫离船登岸回到小屋的情节,作者采用了减速叙述的策略,吸引读者转向对故事中这一具体情境的关注,他详细描述了老渔夫扛着桅杆的细节,跌跌撞撞,几经挣扎,老人扛着桅杆行走的细节由此放大,与他回到小屋躺下时的“把毯子盖到肩上,又裹住脊背和两腿,就脸朝下躺在报纸上,手心朝上,两只胳膊伸得挺直的”形象勾连呼应,牵起我们对老渔夫与耶稣关联的联想,既是对老渔夫英雄气质的歌颂,也意味着对人类苦难命运的担当。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外国小说 阅读教学 现状与问题
海明威的小说是外国小说中的经典,笔者以其作品《老人与海》作为研究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范本。笔者搜集了12则具有代表性的课例(教学设计4则、教案3则、课堂实录2则、导学案3则),对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并探究外国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目标的预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部分“阅读与鉴赏” 课程目标中指出,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1]经过整理分析,《老人与海(节选)》一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1.认知类目标。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作品风格等文学常识。2.技能类目标。梳理小说脉络,赏析桑地亚哥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探究小说主题。3.情感类目标。培养不屈服于命运,直面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上述12则课例都能明确小说这一体裁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但课例3和11认知类目标缺失,整个教学目标都未涉及作者、作品以及作品风格等相关知识,这未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在外国小说阅读教学中是不可取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设定目标时,注重小说阅读教学的文本多元解读。大部分课例教师多元解读文本时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带领学生从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叙事写作手法的多变性,和小说语言的独特性等多角度立体化解读文本。相比较而言,课例1、2、4、9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符合多元解读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课文一致的情况下,不同教师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不相同。课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九个方面:1.了解作者、作品相关知识(11个课例);2.理清小说情节(10个课例);3.感受“硬汉”人物形象(9个课例);4.体会象征的潜在内涵(9个课例);5.研读课文,探究小说主题(9个课例);6.“冰山原理”与作品的讨论(3个课例);7.剖析内心独白(6个课例);8.品味电报式语言(6个课例);9.桑地亚哥是失败者还是胜利者之辩(10个课例)。
王荣生教授说:“依据学生的小说阅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对小说文本阅读的已有经验是小说阅读教学的起点。在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结合阅读主体(学生)与阅读对象(文本)来了解学生的阅读经验。”[3]这部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比较单一,容易读懂。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就课文而言,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冰山理论”的原则。2.赏析“电报式”的语言和主要人物形象。课例1、2教师引导学生解读“马林鱼、鲨鱼、狮子、大海”等背后的深层含义。课例5、9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多面性,品味独特的形容词,这四则课例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以学生阅读期待为教学的起点来构建教学内容,是较好的课例。而课例3、4、6、7、8、11、12这些课例中的感受“硬汉子”形象过于简单,可知对文本解读力度不够,这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4]12则课例选择的重点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通过品味电报式的语言、剖析内心独白、“冰山理论”等来赏析“硬汉”形象。(2)通过人物形象来探究小说表达的主题。教师们选择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分角色朗读法、旁批鉴赏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分角色朗读法,不适用于教授情节单一、人物内心独白较多的小说。课例1和2的启发式教学法做的比较好,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进行分析,对人物形象分析到位,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揭示小说主题。课例7的旁批鉴赏法是一个创新,旁批对于鉴赏小说语言是很有帮助的。讨论法的运用就值得商榷了,如课例5,对主题的讨论上升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课例11,教师为落实“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观念,讨论流于形式,很少涉及文本实质。
四、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笔者选择的12则课例,充分体现了近年来一线优秀教师,在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也真实地反映了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最新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课程内容中的外国文学知识陈旧,外国现代小说知识也不够完善。课程目标中对外国小说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的解说不够透彻,以至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外国小说中的异质性。语文课程内容中应增加外国小说知识,并对外国现代小说流派和风格等进行系统的梳理,让我们的学生在了解外国小说体式特征的基础上,更好地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
语文教师执教外国小说时,不知道对文本解读的内容“做减法”。教师要以已有的经验作为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起点,对备课时预设的大量教学内容进行删减,留下学生最读不懂的方面以及本部小说最该读的内容,这也是小说的合宜教学内容。
注释: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王荣生,宋东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1年版。
[4]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9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保世华.《老人与海》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2015,(8).
[2]徐文中.《老人与海》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2008,(5).
[3]吴云辉.《老人与海》创新设计与教学反思[J].语文教学之友,2014,(9).
[4]赵君雄.《老人与海》导学案[J].新课程,2013,(4).
[5]雷江红.《老人与海》教学与关注社会问题[J].语文教学,2009,(7).
[6]张宝童.“硬汉”的孤独与抗争――《老人与海》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J].语文教学通讯,2010,(7).
[7]阮红环.实现高效课堂的四个前提――以《老人与海》导学案为例[J].现代语文,2014,(11).
[8]江正刚.硬汉如此多“骄” 风景这边独好――《老人与海》教学方案[J].中学语文,2014,(2).
[9]张广录.“冰山理论”:开启《老人与海》的一把钥匙――兼《老人与海》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1,(2).
[10]肖丽丽,胡循杰.《老人与海》课例赏鉴[J].语文教学通讯,2013,(8).
[11]刘耀明.做有生命的教育――《老人与海》导学案为例[J].新课程,2012,(10).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法民字〔1989〕138号“关于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请示报告收悉。
关于梁剑文等4未成年人盗窃财物被劳动教养,受害人翁舞慧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认为,鉴于此案情况比较复杂,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又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法律,需要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办法解决。
我女儿5岁,被诊断患了皮肌炎。请问,皮肌炎是什么病,怎么治疗,平时怎么护理?
读者 陈艳梅
陈艳梅读者:
皮肌炎是一种对皮肤和肌肉伤害较大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比较集中在5~14岁,女孩患病率是男孩的两倍,容易导致钙质沉着和血管炎,造成残废和器官受损。
皮疹和肌无力是最常见的皮肌炎早期症状,二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患者面部以眼睑为中心出现紫红色浮肿性红斑,在指关节、肘、膝关节处也可见红斑;肌肉发生炎症和变性,引起肌无力;某些患儿可因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而拒绝走路和运动,年龄较小的儿童表现为烦躁,需要家长抱着。随着疾病的发展,爬楼梯和下床都可能成问题。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多在三年内逐渐恢复。除了积极接受治疗,孩子平时应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肌肉损伤;家长可多给孩子按摩,以防肌肉和关节挛缩;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防止呛咳。紫外线照射会加重皮损,故应尽量避免日光直射,外出时要戴帽子、手套或使用防晒霜等。
医生 刘敏行
长了蒜头鼻该不该矫正?
我女儿今年13岁,因为长了一个难看的蒜头鼻而自卑,整天用夹子夹。请问,蒜头鼻算不算畸形?对健康有害吗?该不该矫正?
读者 周近琼
周近琼读者:
蒜头鼻从外观上看是鼻头大、鼻翼宽而且肥厚、鼻梁低,就像一个蒜头。蒜头鼻主要是由于鼻头部皮下脂肪和纤维组织厚,鼻翼软骨增生,鼻翼软骨角度过大及后缩造成的。蒜头鼻虽然也算是一种鼻部畸形,但并不影响身体机能,对健康没有危害。选择做蒜头鼻矫正手术的人,大多数是出于美观方面的考虑。
有人认为蒜头鼻会导致打鼾,其实是误解。打鼾主要与睡觉环境、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心脑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打鼾的概率较高,体型较胖者也较容易出现打鼾的现象,却没有证据表明打鼾与蒜头鼻有关系。
如果选择做鼻部整形手术,可以考虑自体软骨隆鼻术,即取出造成鼻头肥厚的多余软骨进行隆鼻,使鼻头缩小,鼻梁自然挺拔。除此之外,矫正手术还有鼻头软骨切除术、鼻翼软骨内收缝合术等。
如今非常流行的美鼻夹不会对美容有帮助,而且,美鼻夹夹鼻子很容易使鼻头皮下组织挫伤、软骨损坏,进而引发炎症和肿胀,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鼻黏膜受损,影响嗅觉、呼吸等,建议不要尝试。
有人担心,手术切除部分鼻部软骨缩小鼻头后,软骨还会增生,矫正的效果不持久。其实不必担心,因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做软骨切除是不会再长的。鼻翼缩小的方法只能是切除内收,手术护理得比较好的话,是永久性的。所以,建议您的孩子18岁以后再做整形手术。
医生 黎晖
经期减肥术真的那么灵吗?
我今年27岁,身体较胖,用了很多方法减肥,效果都不佳。有人建议我利用经期减肥术,具体方法是经期节食、经期吃辣、经期暴走等。这些奇怪的方法听起来就让人恐惧,但为了减肥我什么都想尝试。请问,经期减肥真的那么灵吗?别受了罪却收不到效果啊!
读者 王玉津
王玉津读者:
经期减肥术是伪科学,不但不能减肥,而且对身体有危害,不可尝试。流行的经期减肥术主要有以下六种方法,下面一一分析:
第一,经期节食法。一些女性朋友认为,在经期里,女人身体代谢速度加快,如果狠狠心节食,就会使脂肪快速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其实,这种极端的经期节食法不但不能让体重降下来,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当经期一过,身体就会产生强烈的进食欲望,会不自觉地进食大量的食物,而大量的脂肪和热量远远超过了新陈代谢的最高限度,就会转化为赘肉囤积在身体上,反而让自己越减越肥。
第二,经期吃减肥药。吃减肥药是近年来较为盛行的一种减肥方法,很受女性朋友的青睐,但经期吃减肥药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减肥药是通过抑制肠胃消化来实现减肥的,如果在经期大量服用,会导致体内荷尔蒙分泌出现紊乱,肠胃消化代谢功能微弱,不但不能减肥,体内皮下脂肪量甚至会逐渐增多,体重也会慢慢地增加。另外,经期吃减肥药还会引起月经不调。
第三,经期吃辣。辛辣食物对肠胃的蠕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些女性朋友误以为,在经期吃辛辣食物,可以促使消化功能更旺盛,从而将脂肪快速地消耗掉。其实,经期是女性一个月中身体最脆弱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过多地吃辣的食物,会使肠胃受到强烈刺激而不断收缩,反而会让整个代谢的速度减慢,有时甚至会出现痛经。所以,在经期不适宜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果在经期想通过饮食来减肥,最好的饮食方法就是吃一些容易消化且营养价值较高的清淡食物,例如绿色蔬菜、鱼肉等。
第四,经期做肌肉运动。运动是减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一些女性在经期内也坚持运动,而且认为这时的高强度运动事半功倍。其实,在经期内进行轻缓的运动的确容易让体重下降,但是如果采用了错误的锻炼方式,反而容易让肌肉变得发达,身体变得粗壮。女性朋友要分清楚哪些运动方式是锻炼肌肉的,哪些运动能消耗脂肪。一般情况下,肌肉锻炼并不能消耗脂肪,只能帮助塑造肌肉线条。在经期内,最好的减肥运动是有氧运动,例如慢跑。
第五,经期捶打腰背。女性朋友在经期内通常会感到腰酸背痛。有些缺乏科学依据的减肥资讯说,在经期内可以多多地用双手捶打腰背,这样不但可以舒缓身体的酸痛感觉,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的代谢,达到显著的瘦身效果。其实,女性在经期内出现的腰酸背痛,主要是盆腔充血导致的,如果在这个时候用力捶打腰背的话,会让盆腔受到一定的刺激,导致经血增多。当然,捶打腰背也不能促使新陈代谢更旺盛,更难以减掉身体上囤积的脂肪。
第六,经期内喝茶水。喝茶对于减肥有良好的功效,许多女性朋友有喝茶的习惯,在经期内也不间断,甚至认为在经期内喝茶对减肥有神奇的功效。事实上,这是误解。在经期内,女性体内血液循环加快,如果在这个时候喝茶,茶中的单宁酸成分会阻碍铁元素在肠胃中的吸收,不利于肠胃的蠕动和代谢功能发挥作用。久而久之,身体会因为缺少铁元素而引起贫血。
医生 田雨生
治疗乳痈能用抗生素吗?
我分娩三周了,奶水很足,可是前不久感觉胀痛,还有发热感觉,到医院检查,是患了乳痈,即急性乳腺炎。医生要给我注射抗生素,还开了口服的抗生素,我都拒绝了,因为我担心对宝宝不利。但是乳痈怎么治疗呢?治疗乳痈能用抗生素吗?
读者 罗群英
罗群英读者:
中医称急性乳腺炎为乳痈,多发于哺乳2~4周,症状是胀痛、全身恶寒、发热。乳痈的早期症状是乳汁蓄积,妈妈们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治疗乳痈首先是保障乳汁的通畅,因为乳通则痛减,结块就会消失。早期的结块其实是蓄积的乳汁,时间一长就难以再通畅。许多患者对疼痛难以忍受,希望尽快消除症状,但除非出现高热、血象升高等症状,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因为过早、过多使用抗生素,一来会使乳汁明显减少,二来使阻滞的乳汁更难排出。
在乳痈早期,建议尝试中医药治疗。中药清热解毒、通乳消肿效果良好,另外,中药外敷、按摩通乳对治疗乳痈也很有效。乳痈早期未成脓,患者未见高热,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也可继续哺乳。如不想在发热期哺乳,应定时排乳,为日后再哺乳做好准备。为缓解乳胀,有些女性使用吸奶器吸奶,但过大的,只在、乳晕处吸乳,力度不够,乳汁仍然蓄积。正确的排乳,应将轻轻托起,用适当的力度从的外周向处进行挤压排乳,尤其有结块处,应反复揉和挤压。
乳痈影响哺乳,所以重在预防。先天性内陷是患乳痈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陷说明先天发育有缺陷,同时,内陷容易使污垢沉积,继而感染引发乳痈,所以内陷者应该在妊娠前进行矫正。
有的女性并无内陷也发生乳痈,则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如佩戴不合适的胸罩。有12~15条乳管口,乳管口的开口非常小,如有化纤物将其堵塞就可能造成乳汁不通畅。有的母亲对哺乳的时间没有概念,使乳汁长时间蓄积在中,蓄积时间长也是发病的原因之一。另外,婴儿含乳时间过长也有可能引起感染。这些细节对诱发乳痈都有影响。
由于妊娠期也可发生急性乳腺炎,故在妊娠中后期,的保健就应得到重视:每天用热水清洗,有先天性内陷者,可以选75%酒精进行清洗。后期(妊娠七八个月后)可以适度地用手挤压,力度要轻柔。
医生 沈萍
老年人常服安眠药有害处吗?
我父亲今年68岁,患有失眠症,久治不愈,每天都要借助安眠药入睡。请问,老年人常服安眠药有害处吗?
读者 孟慧玲
孟慧玲读者:
患有较严重失眠症的老年人,服用安眠药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睡眠中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因而适当服用安眠药对身心健康有一定帮助。患有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短期服用安眠药可以减轻疼痛,消除紧张、烦躁等心理症状,增强体力,有利于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老年人服用安眠药对身体也会有许多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白天遗留镇静作用。晚间服用安眠药,特别是服用剂量较大时,第二天会出现遗留镇静现象,表现为打瞌睡或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指肌肉力量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出现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等。
2.安眠药耐受性增加。长期服用安眠药,剂量会不断增加。
3.依赖性增强。服用安眠药易成瘾,戒除十分困难。
4.出现戒除综合征。长期大剂量服用安眠药,突然停药可出现谵妄性失眠、昏迷、厌食、焦虑和抽搐等症状。因此停用安眠药必须缓慢进行,逐渐减量。
5.过敏反应。某些对安眠药敏感的老人,常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6.对内脏的副作用。长期大剂量服用安眠药,对肝肾功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失眠不应首选安眠药,而应以生活调理、健身运动等方式帮助睡眠;如果失眠严重影响生活,以短时服用安眠药为好。已养成长期服用安眠药习惯的老人,应当逐渐减少剂量,最后停用。
医生 吴珺
老年人如何科学饮奶?
前不久,我将在农村的父母接到城市与我一起生活。他们都已70多岁,身体健康。我在家里备了牛奶,要求他们天天喝,可他们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不是忘喝就是多喝、少喝,我说多了他们又嫌我唠叨。所以,请医生给点权威的意见,老年人如何科学饮奶?
读者 代辉
代辉读者:
老年人天天饮奶是个好习惯,不过也要注意一些细节。
1.每天饮多少奶?老年人常饮奶,可以获得优质蛋白质、钙、维生素A、乳清酸及其他多种营养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增强体质。但饮奶不是多多益善,老年人每天应喝1~2杯牛奶,每天喝2杯奶就可以满足50%以上钙的需求。
2.何时饮奶好?一般来说,只要需要,一天中任何时间都可以饮奶。但是,饮奶的速度不要太快,不要集中一次喝两大杯,分开喝有利营养均衡摄入。
3.饭前饮奶还是饭后饮奶好?按一般规律,就餐时或餐后饮奶比较科学。因为在餐前饮奶有可能影响正餐,如果在距离晚餐前一小时饮奶的话,有可能影响晚餐的胃口。餐后饮奶更科学,如午餐或晚餐后饮上一杯酸奶,使人口感清爽,还能促进消化。最好不要在临睡时饮奶,以免引起胃部饱胀不适。有的人早上空腹饮一杯奶就去锻炼也不科学,最好在饮奶时加一些主食,如一片面包等,可以使营养搭配更合理。
4.豆浆能代替牛奶吗?豆浆是一种很好的食品,所含蛋白质也是优质蛋白质,但是从补钙的角度来看,豆浆不能替代牛奶。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提供的数据,每100毫升豆浆中含钙10毫克,只相当于牛奶的1/10。
5.饮奶肠胃不舒服怎么办?有些人饮奶会胀气或腹泻。这种情况在我国老年人中比较多见,大多数是由于小肠中消化牛奶的乳糖酶缺乏所致。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改喝酸奶或低乳糖奶,也可以试试从少量饮奶开始,几个星期后会促使乳糖酶的分泌来改善喝奶胀气的情况。
6.饮奶时能吃钙片吗?饮奶时对吃钙片没有严格的禁忌,但是最好不要放在一起吃。牛奶是含钙丰富的食品,加上钙片,有可能一次钙的摄入量过高,这样不利于钙的均衡吸收利用。同时,不要把含草酸高的食物和牛奶放在同一餐或同一时间吃,这样会减少钙的摄入。含草酸高的食物主要有菠菜、豆类、甜菜、芹菜、巧克力、葡萄、青椒、香菜、草莓及甘蓝菜科蔬菜、酒精、咖啡、无花果干、羊肉、核果、红茶等。
医生 唐宝民
节欲能改善质量吗?
我结婚7年了,一直未能生育。医生诊断说,我丈夫的质量不高,建议我们节欲,以提高质量。请问,性生活的频率和质量有关系吗?一周几次的性生活频率才能保证质量?
读者 赵杰
赵杰读者:
通常情况下,为了优生优育,医生常会建议育龄夫妇,性生活不要过于频繁,一周三次左右即可,以保证质量,因为太频繁的性生活会导致质量下降。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人工授精所用应在节欲2~7天后提取。
以色列的医学研究人员做过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发现,参加试验的3506名数目较少的男性,在节制性生活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的浓度、健康概率以及活跃程度出现较大的差异。浓度的最高点出现在节欲一天之后,随后开始迅速走低;活跃性最高点也同样出现在节欲一天之后,随后会慢慢下降;健康概率在节欲后1~2天内达到最高点,并保持了7天之久。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由于量少而不育的患者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应该在节欲一天之后提取样本,或者进行性生活。此外,研究人员还建议,节欲时间一定不要超过十天,否则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在名著阅读中获得真体验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因素相当重要。阅读既有认识和教化作用,也有娱乐作用。就一般人的阅读经历来看,多数是从兴趣人门,才逐渐迷上读书的。一上来就对学生大谈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成就,很容易把学生吓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重视开局的读物推荐。不但要根据大纲或我们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更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强,更要选趣味性强,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情趣相适应的读物。因此,让学生先读《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作品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当他们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量,理解能力欣赏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之后,再指导他们读《红楼梦》、《呐喊》、《复活》、《老人与海》等寓意深刻的作品,就比较容易接受。
(2)可喜的阅读成果。以一个课题实验班为例,到高二上学期末,人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8.27部。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有10人读过古典四大名著;42人读过《三国演义》,36人读过《水浒传》,36人读过《西游记》,27人读过《红楼梦》,26人读过《简爱》,24人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呼啸山庄》、《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呐喊》、《家》、《儒林外史》、《子夜》、《老人与海》、《漂亮朋友》等也都是阅读人数比较多的。最受青睐的作家依次是鲁迅、莫泊桑、雨果、海明威、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契诃夫、马克·吐温等。最受欢迎的都是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健康高尚,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很多学生不但熟知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熟知书中的典型形象,而且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影响熏陶。了解作品,熟悉文学掌故,崇尚正直、善良的性格,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境界。表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美好的精神风貌。
二、在古典诗歌阅读中获得真感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瑰丽的珍宝。缺少有意设计的零星的诗歌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而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多层面的诗歌教育,才更有意义。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既强调分阶段相对集中,更注意保持连续性,防止随意的散乱的偶然行为。我们设计在高一品读唐诗百首左右,高二品读唐宋词百首左右。品读的诗作都经过精心选择。尽量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经典诗歌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由点连结成线,由线连结成网络的文学史的观念。注意量与度的把握。适量扩展,学生能够接受消化,防止过多过滥,影响课本的正常学习。所选作品力求能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的较高标准;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欣赏偏好。对作品中一些不够健康的情调,及时正面引导。
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内容和多样的方法。
一、在名著阅读中获得真体验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因素相当重要。阅读既有认识和教化作用,也有娱乐作用。就一般人的阅读经历来看,多数是从兴趣人门,才逐渐迷上读书的。一上来就对学生大谈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成就,很容易把学生吓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重视开局的读物推荐。不但要根据大纲或我们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更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强,更要选趣味性强,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情趣相适应的读物。因此,让学生先读《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作品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当他们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量,理解能力欣赏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之后,再指导他们读《红楼梦》、《呐喊》、《复活》、《老人与海》等寓意深刻的作品,就比较容易接受。
(2)可喜的阅读成果。以一个课题实验班为例,到高二上学期末,人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8.27部。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有10人读过古典四大名著;42人读过《三国演义》,36人读过《水浒传》,36人读过《西游记》,27人读过《红楼梦》,26人读过《简爱》,24人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呼啸山庄》、《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呐喊》、《家》、《儒林外史》、《子夜》、《老人与海》、《漂亮朋友》等也都是阅读人数比较多的。最受青睐的作家依次是鲁迅、莫泊桑、雨果、海明威、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契诃夫、马克·吐温等。最受欢迎的都是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健康高尚,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很多学生不但熟知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熟知书中的典型形象,而且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影响熏陶。了解作品,熟悉文学掌故,崇尚正直、善良的性格,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境界。表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美好的精神风貌。
二、在古典诗歌阅读中获得真感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瑰丽的珍宝。缺少有意设计的零星的诗歌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而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多层面的诗歌教育,才更有意义。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既强调分阶段相对集中,更注意保持连续性,防止随意的散乱的偶然行为。我们设计在高一品读唐诗百首左右,高二品读唐宋词百首左右。品读的诗作都经过精心选择。尽量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经典诗歌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由点连结成线,由线连结成网络的文学史的观念。注意量与度的把握。适量扩展,学生能够接受消化,防止过多过滥,影响课本的正常学习。所选作品力求能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的较高标准;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欣赏偏好。对作品中一些不够健康的情调,及时正面引导。
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内容和多样的方法。
(1)正确积极的思想影响。我国古典诗歌的主流是健康的向上的,在各个方面都放射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在指导学生品读这些诗作时,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好的精神,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引导学生从李白的《丁都护歌》,杜甫的“三吏”、“三别”等作品中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杨炯的《古从军行》,高适的《燕歌行》等作品中感受诗人热烈澎湃的爱国激情,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从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陈陶的《陇西行》,陆龟蒙的《新沙》等作品中体会诗人对统治者榨取万民膏血,不惜敲骨吸髓,以供自己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为炫耀武功而穷兵默武的强烈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培养他们的平民意识和批判精神。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贺的《马诗》中感受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深刻苦闷与强烈不平,感受诗人强烈而又独特的个性追求。从雍陶的《题情尽桥》,陈玉兰的《寄夫》等作品中感受诗人笔下深厚的亲情,纯洁的友情。从王维的《汉江临眺》,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A相》等诗作中深人体会诗人所描绘的辽阔的山川风物,神奇的自然风光,感悟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自然的博襟。从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王驾的《社日》等五七言小诗中感受诗人热爱生活,悉心观察细小生活场景的独特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