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8:01
序论:在您撰写离子反应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溶液电离上的和与溶液电离出的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溶液电离出的和溶液电离出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而溶液电离出的与溶液电离出的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和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溶液和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而不是和。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和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电离的本质。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
①
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
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
①
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
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
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1)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2)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3)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课本第14页。
[图示]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讨论后填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
渐暗
熄灭
渐亮
反应为:Ba(OH)2+H2SO4
==
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总结]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
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解质
(全部电离)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弱电解质
弱碱:如NH3
H2O、Cu(OH)2
(部分电离)
水:H2O
[布置作业]
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指导阅读]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问]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NaOH+HCl=NaCl+H2O
[提问]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回答]离子浓度减小。
[板书]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练习]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
(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
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S2—=CuS+SO42—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Cl—=AgCl
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Ba2++H2O+CO2
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板书]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讲述]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板书]H+——强酸
OH-——可溶性强碱
酸根离子——钾、钠、铵盐
金属阳离子——强酸盐
[练习]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1)2H++S2-=H2S(2)CO32-+2H+=H2O+CO2
(3)Cu2++2OH—=Cu(OH)2(4)Zn+2H+=Zn2++H2
[过渡]接下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板书]七、关于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讲述]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离子不能共存。
[练习]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Na+、HS-、Cu2+、Cl-BHS-、Na+、OH-.K+CK+、MnO4-、Cl-、H+
DH+、Cl-、Na+、SO32-EK+、S2-、Cl-、Na+FK+、SO42-、SO32-、H+、
[拓展]1、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SO32-、S2-、HSO3-、HCO3-、HS-等不能大量共存;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5、受酸碱性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弱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练习]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C
A.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B.pH=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C.pH>10的溶液中Na+,AlO2―,SO42―,K+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溶液电离上的和与溶液电离出的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溶液电离出的和溶液电离出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而溶液电离出的与溶液电离出的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和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溶液和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②表示某一类反应。
[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投影]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而不是和。应为:
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是不溶性物质。应为:
选项C正确。
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和也反应。应为:
[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
①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
②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C.
D.
关键词:心理暗示;化难为简;地位抬高;榜样对比;激将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66-01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的方式,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以无抵制的接受为基础,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符号,含蓄而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不是劝说,用不着说理,暗示不同于命令,用不着强迫。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性格、心理的发育和健全阶段。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别人尤其是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这时,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做的不仅仅是善意的批评和严厉的呵斥,不妨适当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育人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写字基础,但对写字充满了好奇,汉字就像画画一样吸引着孩子,我抓住孩子在心理上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利用以下方法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进行心理暗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化难为简法
写字并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好字也并非易事,但是如果一下子就把困难摆在眼前,孩子们很有可能就知难而退。在教学时我告诉他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想要“画好画”的小朋友就跟我来吧。孩子的求知欲一下子就上来了。那些枯燥难写的笔画就会化成雨丝,化成小草,画进孩子的心里。
2、地位抬高法
万事开头难,孩子们学会了简单的笔画但对于字的结构就很难掌握,也许他写的并不好看,但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会让孩子们充满信心。我会经常告诉孩子们,我班同学的字写得就是比别班的漂亮,好多老师看了你们的字赞不绝口。孩子们听了往往是得意洋洋。自然而然,孩子们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每每练字他们都是不知疲倦。
3、榜样对比法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这一笔比老师写得还要好。”“这个字写得太棒了!”这样才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
4、激将法
好胜心强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习中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法有两点突出的好处,其一,能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和期待,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这种尊重、信任和期待中会努力改正错误,超越自我,把老师的期待内化,最终达到与老师期待的一致,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其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审视自己,不断提高目标,为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性格打下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所教授的班级普遍字迹工整,还有多人次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的书法比赛,获得了好评。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且也要注意课堂管理艺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少用气,多想法。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可以在无声无息中解决问题,易为对方接受,而且还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严肃课堂纪律毋庸置疑,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还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规矩像山,课堂如流水。在流水的课堂里,教师可以用心理暗示方法把规矩渗透到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自觉的认识到缺点和错误,就整自己的问题行为。我相信,这比采取直接生硬的批评方式要好的多。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病人懂啊医院看病,一个没病,一个得了重病很难医好,阴差阳错他们两人拿错了病例,结果得了重病的人在不久以后康复了,而另一个本来没有病的人却在不久后一命呜呼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正常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地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鼓舞人不断的前进。
关键词:Mannich反应 阳离子絮凝剂 胺化度 絮凝效果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处理工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从195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先开发出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以来,高分子絮凝剂一直是较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其中阳离子聚合物近年来尤其引人注目,这不仅因为它分子量大,易对废水中各种微粒产生吸附桥架作用,使絮凝速度加快,絮体增大,而且因为废水微粒表面带有负电荷,阳离子可同时起到电中和作用,从而使体系中的微粒脱稳、絮凝而有助于沉降和过滤脱水[1-4]。
丙烯酰胺与甲醛、二甲胺可进行Mannich反应生成N-二甲胺甲基丙烯酰胺。运用Mannich反应改性聚丙烯酰胺是将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化的经典方法之一,用这个方法使胺甲基化,然后再与硫酸二甲酯或卤代甲烷反应即可得聚丙烯酰胺季胺盐。而聚丙烯酰胺季胺盐是水处理中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一种阳离子聚合物[5-9]。故Mannich反应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工业。在这个反应中人们使用的胺一般是二甲胺(DMA),而其他的一些低烷基胺比如二乙胺(DEA)、N、N-甲基乙基胺(MEA)、乙二胺(EDA)、N、N-二甲基丙二胺(DMADA)、N-甲基对二氮已烷(MDAH)等在理论上也可进行Mannich反应,但后者进行的反应却很少被报道。到底这些胺进行Mannich反应的难易程度如何,其产物的水处理效果又怎样呢?本文分别做了二甲胺、二乙胺、N、N-甲基乙基胺、乙二胺、N、N-二甲基丙二胺、N-甲基对二氮已烷与聚丙烯酰胺及甲醛反应实验及其产物对含油废水的絮凝实验,结果表明后几种产物也能发生Mannich反应且由于其烷链增加,相应增加了其疏水性,从而有很好的絮凝速度及效果。
二.实验部分
2.1 原料
丙烯酰胺(AM): AR ,山东石油化工总厂生产;甲醛(FD):AR ,30%水溶液, 广州东红化工厂;二甲胺(DMA):AR, 36%水溶液,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二乙胺(DEA):AR ,98%溶液, 武汉市江北化学试剂厂;N、N-甲基乙基胺(MEA):AR ,西陇化工厂;乙二胺(EDA):AR,武汉市江北化学试剂厂;N、N-二甲基丙二胺(DMADA):AR,西陇化工厂;N-甲基对二氮已烷(MDAH):AR,西陇化工厂。
2.2 聚丙烯酰胺(PAM)的制备
将单体丙烯酰胺与适量引发剂硫代硫酸钠及过硫酸铵一起加入反应器内,通入氮气,升温聚合2~5小时,将产物提纯干燥得PAM固体颗粒。用粘度法测其分子量。
2.3 Mannich反应
称3~5%的PAM溶液100g加入到250ml三口烧瓶中,升温,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甲醛和胺,反应1~2小时,冷却出料。用胶体滴定法测其胺化度。
2.4 絮凝效果检测
A 制含油废水
取南海油田原油少许,加水及乳化剂,在强力乳化机中乳化10~15分钟,即得含油量100mg/l的含油污水,将其装入多个100ml具塞比色管中备用。
B 絮凝试验
将各种Mannich产物配成1%的溶液,取一定量加入装有含油污水的比色管中,盖上塞子,上下摇动使其混合均匀,放入70恒温水浴锅中静置,观察并记录絮体出现时间、絮体状态,用HORIBA OCMA-300油分仪测含油量,用S-721分光光度计测透光率。
三.结果与讨论 3.1 发生Mannich反应的条件
在利用Mannich反应合成Mannich碱时,反应能否顺利进行与含α-氢原子的化合物和胺的结构、亲核能力及反应介质的pH值密切相关,为得到正常的Mannich碱,反应所选用的亲核性要比含α-氢原子的化合物强,而且只有仲胺可得到单一的产品,氨和伯胺根据反应基团的大小可形成仲胺或继续反应到氮原子上所有可利用的氢原子都被取代为止。聚丙烯酰胺的Mannich反应方程见(2)。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离子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3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17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业务素质的一种再思考、再学习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工作者能有意识地、自发地、长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理性地观察,对存在问题进行自我矫正是化学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案例回放】
以下是笔者在执教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离子反应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过程。
一、回顾知识点,学生完成基础知识脉络的梳理。
二、投影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准则。
三、经典考题示例。
四、引导学生探究。
(1)什么样的离子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2)离子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吗?
(3)怎样处理离子反应中的微溶物?
(4)如何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笔者刚刚送走2011届高三毕业班,由于学校领导的信任得以继续接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正是由于本班学生是我新接任的班级,对学生基础的了解过于粗线条,加之,这一节的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切实地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效益,自发地、有意识地反思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1)教学态度反思:以前上这节内容的新课,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知识范围上不够宽泛,有好多方程式无法书写,讲授新课时明显有捉襟见肘的感觉。而现在的毕业班的学生,知识点已经初成体系,作为教师,更容易找准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最近发展区”。利用这个“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降低认知难度,严谨认真地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例如:在经典考题示例中:Fe(OH)3+HI的反应,虽然还有很多学生仅仅从酸碱中和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没有及时地给予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探究,经过学生的探究,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学生们已经掌握这个反应原理不仅有酸碱中和,还有Fe3+和I-的氧化还原过程。笔者认为,自己在呈现一些经典例题时,要经过认真地筛选和设计,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探究地欲望,事实证明,Fe(OH)3+HI的反应的探究,能调动学生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2)教学目标反思:以课程目标为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失误不多,所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只花了少量的时间。根据学生情况,把重点放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上。例如:AlCl3+NaOH,NaAlO2+HCl,AlCl3+NH3・H2O,NaAlO2+CO2等一系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上;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前两个方程式只书写一个总反应,不知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要能反映出实验现象。经过纠正,大多数学生能反思错误,对这种问题已具备了敏捷性和时效性。再如NaHSO4+Ba(OH)2的反应时,溶液恰好成中性,和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的两个方程式的书写的异同,学生已经能从原理上清晰地比较研究视角,进行理智地思考。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及时更换符合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教学计划的反思:备课前这一堂课的内容是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的,考虑到是高三一轮复习,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稍加了提升,整个学案有6道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和18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8道离子方程式中涉及互滴问题,不定量和定量方程式的书写,这些都是离子反应里的典型问题和重难点。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构上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只提及了注意点,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各举一例进行板演,其余让学生自主练习,发现学生书写普遍不理想,对离子之间的反应实质掌握不透彻。笔者认为,想在短时间内有较好的收效,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加练习,敢于让学生出错,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后在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节重点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第二节课重点解决涉及“互滴问题”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涉及“量的问题”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这样的教学计划可以便于教师掌控教学进度,不至于让重难点因为时间问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可以很好地分解难度,提高课堂效益。
(4)教学过程的反思:新课程强调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实质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用心去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节奏。例如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碱的反应,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氨水与硝酸银的离子反应的书写,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基本学会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分析方法和书写原则;通过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学会分析的步骤,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笔者留心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书写18个离子方程式感觉比较枯燥,学生感到厌烦,我们可以改变呈现的方式,比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穿插正误判断、错误订正、常见错误归纳等等,改变单一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高三一轮复习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知识已经初具雏形的学生,但是遗忘造成了知识的脱节。我们有的时候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原因,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低级错误,没有顾及学生的自尊心,给予严厉批评,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本在于用一把尺子在评价学生,没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面对问题和突发事件要顾及学生的内心感受,适当给点阳光。课后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多找这个学生谈谈,端正其学习态度,了解他的学习近况,提出近期目标,用心交流,平等相处,拉近学生与我之间的距离,使我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各自的任务。
(5)教学内容的反思: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江苏省考试说明,这一节课的主线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用语之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基本功和化学素养,在学生掌握了离子反应的条件的基础上,在高三的一轮复习课中,应区别于高一年级时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立足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学生已经掌握了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应该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当然,教学反思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上述五个方面,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反思的内容不尽相同,例如还可以有教学策略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和心理特征,优化教学策略,反思自己是否做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另外还有教学媒体的使用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媒体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有哗众取宠之嫌,杜绝课堂教学为媒体服务的怪象;再如还有教学评价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否注重三维目标的多维评价。
总之,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对待遗憾,我们应该不断改进,探究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化学的很多知识点是抽象的,无法建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将经历茫然和痛苦,但是,如何把这些茫然和痛苦转变为惊喜和收获,这才是我们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反思的问题。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教师更不能固步自封,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什么我们不能茫然无知,否则我们很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更谈不上高效教学了,因此我们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要时不时地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提起笔来将自己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智慧记录下来,总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参考文献
[1] 广秋,汪佳敏.高中化学有效教学[M].吉林:中国出版集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