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7:56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高年级语文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鉴于此,我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总是会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这一先进手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与具体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期最大限度地缩短其现实生活实际同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勇于接受使命、不畏艰辛与险阻,创造性地完成京张铁路的故事。文章内容非常感人,但对于处在高科技发展迅速、交通设施条件便利现代环境的孩子来讲,他们很难理解当时清政府以及詹天佑所处的不利环境,也很难真正明白詹天佑为了京张铁路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自然更谈不上挖掘工程师詹天佑身上所特有的精神文明品质了。为此,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播放了清政府时期旧中国的落后交通环境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国家较为发达的交通设施设备这一组形成鲜明对比的幻灯片;随后,又为学生展示了京张铁路附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特殊地理环境。如此,学生就得以从一张张直观、生动、立体的幻灯片中鲜明的感受到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而这又有利于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詹天佑不怕困难、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端正工作态度以及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分忧的高尚爱国主义品质。这般一来,便将这篇课文的德育情感教育目标完美地落实到了实处。
二、以读后感写作为契机,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升华
所谓读后感,即指在阅读了文章、段落之后,由此受到的精神启发,或领略到的深刻哲理,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崭新文章的一种文学形式。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有感而发、有感而想,因此通常表达的多是其自身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完成读后感的过程往往是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理解升华、深入文章主旨、明确文章内在思想情感的过程。考虑到这一点,我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读后感的创作,借此作为帮助他们梳理文章情感脉络,进而充分诱发其自身情感道德联想与想象的有效途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渔夫和其老婆向小金鱼提出一个又一个过分的要求,最终因为贪得无厌经历了贫苦—富有—贫苦这一戏剧性生活的故事。再向学生详细讲解了这篇文章之后,我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其中,有名学生写道“:看见邻居家的姐姐穿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便要求妈妈也给我买一件同样的连衣裙;看见班上的同学穿了一双高档运动鞋,便让妈妈也给我一双同样款式的运动鞋;看见别人背着好看的迪斯尼书包,我也要求妈妈给我买一个相类似的书包……现在想想,我看见别人有什么好的东西便也想自己拥有这样东西,我不正是《渔夫和金鱼》故事中贪得无厌、爱慕虚荣的渔夫以及老太婆吗?追求美好生活的想法没有错,但我认为,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适度、量力而行的原则,否则贪得无厌注定不会有好下场……”透过这样的读后感,我可以肯定学生对于文章内在蕴含的思想情感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自然为他们形成积极、端正的生活态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树立不贪慕虚荣、学会感恩、适度索取的正确价值观念,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德育情感教育目标所在。
三、借助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有效进行德育教育情感目标的有机渗透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交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分析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学习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的需求;再次,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学生要配合教师;第四,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逐渐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二、加强阅读训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就要强化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有意识地将相应的阅读方法渗透到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诸多的阅读实践,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以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教师应该展开各种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探究式阅读。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技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强化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优秀的古诗文大约50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强化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不过也需要教师的指导、督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推荐优秀的适当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书、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虽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教师还要多指导学生,使他们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1.1老师重视程度不够
一本好书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往往过分关注教材中课文的内容,对文章进行分段和中心思想的总结,然后提出一些文章中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的方式的确也在引导学生去阅读,但却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因为许多学生都会去买参考书,在参与阅读教学时,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也不强烈。
1.2学生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不浓
大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而有些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更多地来自课外,虽然有些老师也有意维持学生们的好奇心,但由于不少老师缺少一些阅读教学的策略,当然也就无从谈起激发学生们兴趣了。
1.3学生基本语文素养欠缺,老师指导成效不高
阅读文章的过程难免会遇到生僻字,或者历史背景、常识等等,这些都会对阅读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把握造成困扰,这就体现了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许多学生预习的意识不强,而老师这方面的指导也容易不到位,即使要求了学生预习,但由于检查不及时,也很难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2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2.1让学生带着兴趣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热爱和兴趣更是带领小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指示灯。所以在阅读教学上,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特性,运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活泼的教学方式、传道授业。例如,对于人物角色比较鲜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让不同学生挑战同一角色朗读,看看谁更能领会角色的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有努力做到最好的竞争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利用也会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了家长,老师的鼓励会让学生对阅读更有信心也更有热情,并不断在被激励的方面努力。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里,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此老师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情感的牵动促进学生阅读。例如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前,老师可以先问问学生们“为何而读书”,从而引出文中少年时期的是如何回答的,营造出情感上的氛围。同年龄段的少年抱负和胸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唤起了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感认识有利于阅读的理解,并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学生愿意主动阅读,除了兴趣还需要相应的阅读能力。我国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语文素养有限,在阅读时候碰到不懂、不明的地方在所难免,这就需要主动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顺畅地阅读、更好地体会文中情感,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3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不但对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3.1善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的基础阶段,学生受到年龄、学识的限制,在阅读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词,如果没有及时解惑,很可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后续阅读造成影响。因此,用好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老师也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
2.3.2读写思并重的习惯
阅读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学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或者认为很重要的地方进行标记,思考并写下所想的,也可以对文章中的好句子进行摘抄收集。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既锻炼了写作,也积累了素材,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3.3专心默读的习惯
作为我国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默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默读的环境和机会,培养其专心默读的习惯。
2.3.4有目的性阅读的习惯
做事有目的性,能帮助我们更有条理性地处理事情。阅读也是一样,当我们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将更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以理解积累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则可以朗读。
3结束语
在如今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大部分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很被动。为了尽快地完成教学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跟学生交流。这样的状况导致学生跟教师之间的沟通出现代沟,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特点和他们所需要的讲解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敢于张口用英语回答问题,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用英语讲课。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
比如在学习“Whataday”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单词表里的生词,在了解了天气和日期的表达方法后,通过播放有关课文的音频让学生来复述。听录音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听力,录音里的英语口语通常比较标准,有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榜样。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地引导。教师可提问学生“Howdoyouspendyourday?”让学生用英语来描述自己的一天通常都干些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可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养成英语交际的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间个体的差异性。这样的状况会导致那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学得越来越差,因为词汇量的不足,更难让他们进行口语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喜欢性格比较活泼的学生,在提问的时候也多会让他们回答问题,但这样的做法会导致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在课上表达,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和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改变他们认为英语难学的看法,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看法。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Unit1Theking’snewclothes时,教师可以让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来朗读单词和课文,在朗读过程中适当地纠正他们的错误,然后用good等鼓励性词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困难,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多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从而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感官
英语作为外国的语言,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学习英语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学生的兴趣,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这样的状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性,更难让他们开口说英语。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播放一些让学生接受的英语小短片。通过英语短片,可让学生观看时了解外国人的说话方式和说话习惯,这样的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Keepourcityclean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城市污染的短片进行观看,在小视频的导入下正式开始这一课的教学。在了解了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跟这一课有关的英文歌曲Twolittleblackbirds来活跃课堂气氛。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教师,让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后,那么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将会变得简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习,多用英语进行对话,从而让他们习惯英语口语的表达方式。
四结束语
(一)教师了解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作文时,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生硬地讲述作文的写作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不到位,对学生的掌握水平也不清楚,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作文成绩来反映。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寻求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学生的思维训练放在首要地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提高理解水平,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针对化的教学。
(二)明确作文写作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高年级作文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教学的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作文写作的指明灯。教师进行作文评价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会让学生产生疑惑。教师只有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差异、思维方式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有极大的好处。
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大量积累生活素材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教学中,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也比较高,学生的作文不仅要语言流畅,还要体现其丰富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作文素材,没有作文素材支撑的作文是枯燥的,没有说服力的。只有合理地使用素材,才能够让作文血肉充实。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够观察到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并且能够随即记录下来,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我最钦佩的人”话题写作的时候,学生就要选择合适的人物形象,然后用充实的素材来补充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具有感染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描述人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描写人物,包括人物的典型特征、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处事风格等。只有将每个特点都体现在素材中,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更加丰满。
(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作文时,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高年级学生受到数年的熏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教师就要使用恰当的办法让学生能够随意地使用这些语言,达到感人的效果。首先,高年级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用词的准确性,能够使用精美的词句和成语表达具体的感情。其次,学生要斟酌词语,下笔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进行“我要迟到了”的话题描写的时候,学生分别采用两种写法:“一不小心就起晚了,我赶紧套上衣服,随便拿了几本书,也没吃饭就跑向了学校。”“天啊!竟然起晚了!我赶紧蹬开被子,跳下床,胡乱地套上几件衣服,里衣穿反了竟然都没时间正过来!几步跑到了餐桌上,胡乱地扒拉了两口,急急忙忙地奔向了校园。”通过这两段文字的对比,我们很明显看出第二种写法更加具有吸引力,能够体现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使用多种思维教学方法
(一)多种角度看待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写作条件,对于社会事件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继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从而选择最佳角度来立意。学生的思维水平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深度,高年级学生应该提高作文的质量,展现自己的思维水平,进行有深度的创作。例如在进行“军训”描写的时候,学生要能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既要写出军训对于学生素质提高的优势,又要写出同学们在军训中各种虚脱的反应,从而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军训,提高身体的素质。这种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往往能够体现学生良好的写作素质。
(二)贴近生活,真情流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65-02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随着教师角色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的要求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其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总体目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防止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备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学习任务重,一节课里只有几分钟用于学习生字。因此,教师只需提醒易错、难写、难记的字,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课标里有用硬笔和毛笔书写楷书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抓学生的书写,要求正确、端正、整洁,力求美观,还要着眼于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有效提高书写质量。
在阅读方面,课标对朗读、默读及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等方面作了相关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即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在习作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如《师恩难忘》,习作训练可为扩写《四十年后相见》;《陶校长的演讲》的训练可为模仿文章中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每天我还要问自己》;学古诗,习作训练可为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对这些训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以便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课标都列出了详细的要求,教师在这些细节上都要具体实施到位。
课程标准是学科的灵魂,研读好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
二、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了解了主体的情况,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因此,高年级的老师要多渠道地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向原班主任、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基础、语文功底、学习兴趣如何。
2朗读水平,阅读兴趣、习惯,课外阅读量等。
3记笔记的习惯、速度和方法。
4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既要了解学生整体,又要有个别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充分估计。此外,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努力寻找“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把握的情况形成多种对策预案,使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相吻合,这些都是“备学生”的手段。
如笔者一接班就了解到班上学生总体情况不错,但在教第一课《师恩难忘》时,发现他们的归纳能力、思维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有待培养和训练。于是,教授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时,笔者就紧紧抓住了课文特点:总―分―总顺序,同时开头结尾都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抓住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归纳主要内容,他们的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了解学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教师只有熟悉课标,吃透教材,才能将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上课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备教材要做到:
(一)通盘考虑。必须根据年段目标,制定学期授课目标,然后通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特点,确定每一类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及训练重难点。
(二)单元备课。在一个单元或一类课型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或课型)备课,拟出一个单元(或课型)的教学计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或课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2了解教材特点,确定训练重点。此处应注意:训练重点不宜多,尽量做到一课一得;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所以,训练时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思索、交流、讨论去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切实抓好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要包办代替。如对写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领悟如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同时紧紧抓住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等细节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又如对写事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六要素。对写景的文章,要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欣赏,感受中华语言文字之精美,培养审美情趣。对说明文,则重在了解事物特点,明确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将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阅读教学应重在研究作品“怎么说”而不是“说了什么”。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哪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应用入手,让学生探索文本的意蕴,认真经历阅读的过程,体会感悟阅读的方法,从作品所用的语言文字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态度、意图等,逐步形成阅读的技能,从而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识字;方法;培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注重识字环境的创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如何高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要遵循听的懂、读得准、识得真、记得牢这一规律,积极创设识字环境,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字,牢记生字。一是通过社会环境识字。社会是一个学习汉字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孩子学国文字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社会,如店牌名、商店超市的名称、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社会中字词的注意。
二、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任何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识字的“良方”,我们都不应该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一是通过字谜识字。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用猜字谜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字谜中牢记了字形。如教“处”时,学生很容易和“外”字混淆。我给他们出了字谜: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站腿上。“是个‘处’!”“那你们能变一变,使谜底变成‘外’吗?”“半个多,在一旁,一竖一点站边上。”从此,再也没有学生把这两个字搞错。又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高)”、“大火正在烧,一压变熄。(灭)”、“大水真不小,他人被冲跑。(池)”。类似这样的字谜很多,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二是通过顺口溜识字。这种方法以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它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在教学具有相同声旁字时,根据字形不同编出顺口溜。如在认识青、清、晴、情、蜻、请、精时,教大家朗读顺口溜:牛羊肥壮草儿青,加上“三点”河水清;有“目”变成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水边飞虫叫蜻蜓,换上“言”字请你进,再换“米”字真精彩。这样,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三是通过游戏识字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识字教学中,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例如“开火车”识字。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组成小火车,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一组同学按顺序认识汉字。哪个学生读错了,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这样既认识了生字,有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再例如“送信”游戏。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从而全班同学都会记着生字。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激发识字兴趣。给天表现的儿童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学生要取得好成绩,需要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得到公平的奖励和惩罚。一句表扬、一张喜报、一朵红花、一颗红星,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尽的喜悦,激起满腔的热情。这种赏识教育手段运用于识字教学,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促进儿童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受到赏识,不断的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