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当代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7:27

序论:在您撰写当代护士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当代护士论文

第1篇

本文作者:丁洁李颖祁子欣杨玉立王媛工作单位: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在被调查的504名护士中,有12名男性,492名女性。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55岁,平均年龄33岁。职称:护士占28.6%,护师占27.8%,主管护师占37.3%,副主任护师占6.3%。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源(见表1)及缓解压力的主要措施(见表2)。

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本调查显示护士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护理工作超负荷。被调查护士中每天工作长达10~12个小时者占44.6%,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护理人员体力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配置不足。床护比例严重失调,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配置不足,难以达到分工明确,护士面临高风险、复杂化的工作,压力相对增加。护士待遇差、地位低。医院重医轻护,医护薪酬差距较大,护理人员相对较低,不能很好体现其劳动价值,缺乏归属感,心理不平衡[3]。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的理解。三级医院护理人员之间竞争压力大,同事之间缺少应有的关爱。同时,医生及各级管理者对护士缺乏理解、支持和认可,而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又过分挑剔[4],导致护士在工作中时常被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扰。更为严重的是在家庭关系中,护理人员时常因加班加点遭受家人及朋友的埋怨和指责等,极易导致护士心理失衡。此外,由于近年来医疗事故频发,加之有些媒体对此类事件大肆渲染,导致社会大众对医护人员的评价日益低下,甚至在医患矛盾中,患者把矛头直接指向护士,这对原本处于高风险、高紧张状态的护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完善激励机制。被调查对象中,希望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缓解工作压力,寻求心理健康的护士比例占40.7%。其中,希望提高待遇的占61.5%,希望得到管理者鼓励的占24.4%。提高护士的工资待遇,是缓解护士压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实施人性化管理,组织业余文化活动,给护士以适当的鼓励,使护士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

改善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有24.2%的护士希望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面对复杂的护患关系,医院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杜绝由仪器设备导致的差错事故。此外,要增加护护、医护、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护理管理者给予护士更多的关怀,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社会及家人应给予理解。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社会宣传护理专业的重要性,让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和护士的价值有真实的了解,纠正社会上对护士的错误认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通过整个社会对护士全新的认识,促进护士家属给予护士工作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消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自我调适。在利用外界资源缓解压力的同时,自我调适十分重要。本调查显示:有14.9%的护士在遇到压力时会选择自我调适。经常进行自我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压力。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目标,肯定自己的价值才能不被日常繁琐的工作所困扰,及时为自己补充新知识,接受更艰巨的挑战[5]。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面对不同的压力源,无论是护士自身、护理管理者,甚至是社会大众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了解护士的真正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护士缓解心理压力。

第2篇

本文作者:陆爱琼工作单位: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邀请医生参与培训,分组训练,各组人员不断轮换角色,探讨最佳配合方案,然后反复练习,直至考核合格,每天培训Zh,共50次。评价方法由培训考核小组进行培训前、培训后考核。理论考核培训前后进行相同内容、相同难度急救理论知识测试。单项技术操作考核包含徒手心肺复苏、紧急吸氧、简易呼吸囊使用、紧急输液、心电监护、吸痰六项急救操作技能,每项总分100分。考核分值为六项操作平均分,大于等于90分以上为合格。综合能力考核根据模拟现场,山考核组提出险情,对护士的急救技术操作、抢救配合能力、应变能力、应急流程执行能力进行考核。根据《综合考核测评标准》由培训员、护理部技术操作考核人员及配合医生点评打分,配合护士互评计的方式进行考核,总分100分。考核分值大于等于90分以上为合格。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业务学习从以前的一个人讲:改变为现在人人参与,促进护士的主观能动和创新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分阶段培训解决了科内训练对象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层次不均的矛盾,既能照顾低年资护士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的迫切需要,又解决了中、高级护士急需掌握新业务、新技术操作能力的愿望,接受训练后,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急救意识明显增强,急救配合能力大幅度提高,明确抢救流程,各层次护士均能有效配合抢救。整合操作演练将常见各种急重症抢救流程中的所有项目和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抢救中各项操作的轻重、缓急将原来的多个抢救流程整合为2一3个操作流程,形成新的护理路径,进行培训。如整合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A护士负责吸氧、吸痰、上呼吸机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操作:B护士负责静脉输液、抽血、导尿术,及术前准备,C护士负责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对外联络及书写护理记录。在培训中及实际工作中,护士在操作前进行综合评估,遵循操作原则和顺序整合准备(摆放)物品,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充分考虑先后缓急顺序);减少护士反复评估患者、多次洗手(记录)、来回走动准备物品的时间;同时对完成操作的时间有一定的约束,有利于护士时间观念的形成。规范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培训使护士的理论知识、单项护理操作操作水平以及对各种急救药品、抢救仪器的熟悉程序明显提高,通过情景模拟整合操作演练,使护士明确急救时各自岗位的准确定位和职责。保证急救时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缩短抢救时间,成功率明显提高。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当病人心脏骤停发生时,如果能早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国外有文献报道;院内抢救成功率始终保持在15%左右,临床护士常不能实行有效的复苏。大量实践证明:对心跳、呼吸骤停,如果4min内进行有效CPR,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而n,成功率仅为4%,IOmin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可能更小。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救治,才能掌握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结果表明:全科各阶层护士经专科训练后,各项急救技能及抢救综合能力较训练前有了显著提高,故开展分阶段培训及模拟情景整合操作训练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第3篇

[关键词]影视;文学;互动;融合;改编;叙事方式

文学是所有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而影视出现的比较晚,被称为“第七艺术”。影视尽管从早先的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但它不是哪一种艺术的分支或变种,而是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艺术依靠光学技术,已经从戏剧、文学等所创造出的表意手法和认识手段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形成一种独立于文学之外而又频频眷顾文学的生存状态。我们可以形象化地把文学看作是众多艺术发生发展的“母体”,而影视等艺术则是它养育的“子女”。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起源,却又以不同的表现方式给人类提供着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愉悦。文学和影视各自生成的演变史大大丰富了文学与图像符码各自的叙事能力。它们之间血脉相连,具有一种内在互动的密切联系。

一、影视和文学在相互融合中变异与借鉴

法国理论家乔冶・萨杜尔说过:“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生出来,而突如其来的在我们眼前出现,它必须吸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养料,且很快地就把它们消化。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艺术的综合。”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综合了其他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并经过自身主体性整合而呈现出特有的艺术表达功能,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和形象逼真性的艺术特征。影视艺术是在文学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社会的科技手段才蓬勃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种以线形方式来安排信息的“马赛克式”艺术,是通俗的、大众化的、生活化的。受众从中寻找知识、思想,也寻找感官愉悦,建立情感依托和精神支柱。正如宗白华所说的:“在这里,物的感性的质、光、声、色、热等不是物质所固有的了,光、声、色、热中的美,更成为主观的东西。”

但是作为“遗传”,文学和影视艺术必然有其相通之处,理论家荒煤就说道:“我们电影要上一层楼,主要靠文学,没有文学的基础,电影是上不去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电影,大多是长篇小说改编的。”这或许有点绝对化,但却说明了文学对影视有着很强的心灵感召力。当代中国文学在题材选择、主题发掘、人物塑造、价值取向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给影视艺术的发展以多方面的启迪。正如当代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所说:“我一向认为中国电影离不开中国文学……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这些小说,中国电影的大部分都不会存在。”文学为影视艺术提供再创造中必定会产生变异,那么它就不大可能像中国文学那样成为只供特定接受群体欣赏的单纯艺术;对受众而言,它也就不会仅仅局限在有限的审美领域,而是要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它超越了艺术的美学范畴而扩展到整个社会文化之中,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交际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类通过它而获取了一种新的语言符号――视听语言(这是文学所没有的),这种借助图像符号的视听语言,使人无意识地被灌输和储存信息。视觉上的刺激性带来心理上的挑战感,而画面和音响效果的配合,能使人内在的情感受到充分提升和升华。而视觉图像成为这个世界最基本的面貌,而分析和批评图像被看作当代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能力之一。正是在显示和认识现实中,当代人实现着完全意义上的沟通、对话和共享。

而对文学来说却没有这么明显的优势,在这方面,它是以弱势出现的,因而影视的强势功能也慢慢影响到文学的发展。影视艺术确实带给文学诸多启示,仅就蒙太奇技巧对文学的影响就不可低估。自它诞生以来,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相继拓宽蒙太奇的实用领域,使蒙太奇成为当下影视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而且影视中的其他技巧如平行剪辑、快速剪接、快速场景、声音过渡、特写等都开始被小说和戏剧借鉴而应用。

总之,当代中国文学的多种元素被影视所同化与吸收,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影视艺术成为时空综合的视听艺术,而影视的先进技巧也被文学所模仿和利用。所以,当代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在“技”和“道”的层面上互相学习,互相渗透,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作出适合各自生存发展的明智的审美选择。

二、影视和文学在相互改编中各自坚守与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荡涤着人民稳定的心理结构,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存状态乃至整个社会的行为模式都在解体中重构,实用功利主义原则抢占了话语霸权的制高点,并以强者风范渗透到包括文学、影视等艺术在内的一切精神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所以现当代文学与影视的默契在风雨飘摇中凸显出变异和凌乱的势头,而改编(以小说居多,不仅是精英小说,还包括武侠和言情小说)则成了这一桥梁的“捷径”。

一些影片把人们所熟悉的典型形象搬上了银幕,再现了各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使经典文学作品得到了新的意义诠释,有力地促进了影视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为名著改编影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有些影片演火了,也被改编为小说。那么改编应遵循什么原则呢?鲁迅先生在给孟十还、山本初枝等的信以及《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文章中,针对别人改编他的作品或他人改编别人的作品发表了许多中肯意见,并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改编要尊重原著的创作意图,二是改编要正确地把握人物性格逻辑。”改编既要有坚守原有剧情的孤独意识,又要有拓宽新视野的合作精神。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力图挖掘民族文化的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就做出了榜样。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天才的专业禀赋、传统的文化底蕴以及时代赋予的开放性思维模式促使他们在艺术殿堂里纵横捭阖,并把自己深刻的哲学、文化和历史的思考融进了影视本体,他们的经典之作几乎都是改编而来:张艺谋成名作《红高梁》由莫言同名小说改编而成;《黄土地》其母本为柯蓝的散文《深谷回声》;张军钊《一个和八个》源于郭小川同名叙事诗;刘恒《伏羲伏羲》改编成《菊豆》等。在改编中,他们仍然保持与原著思想的一致性,坚守阵地。

但由于带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艺术体验,又以一种非合作的姿态去审视本文,使其呈现出与原著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色彩。影视对文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有利于导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且相对缩短的生产――流通时间更符合影视商业产业化的运行规则,所以目前我国影视改编文学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不仅使编导者名利双收,而且让文学及其创作主体也因此而获利受益,作家借助影视抬高身价,文学文本也备受青睐。

但是,影视与文学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德国学者克拉考尔 说:“小说和电影也互有不同:它们形式特征毫无共同之处,它们所抓取的世界也互不相同……这些形式特征表现在对时间、速度、空间和表现角度(视角)等元素的处理上……”又说:“一切小说都侧重于表现内心的发展或存在的状态。”“电影倾向于表现一种仍然跟物质现象紧密地仿佛由一根脐带联结在一起的生活,而它的情绪和理智内容即来自这些物质现象。”现当代文学名著本身就是一个较完美的结构体系,其中的形象塑造和内涵张力具有无法替代的稳定性,所以改编可能造成其稳定系统的失调,这对改编者的创造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它要求编导者有创新的勇气和新颖的视角,重新构建一个和谐的稳定系统。而这种系统的转变最明显受到影响的便是“话语”的“改头换面”,所以需要探讨文学和影视的“话语”。

然而,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在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上,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于是便产生了“趋影视体”小说。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这种文体在追求环境描写的视觉造型、简洁明快的对话和蒙太奇结构,更多地融入了影视艺术的技巧、技法,体现了鲜明的影视化倾向,同时仍保持小说的独立品行。特e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说家在影视作品基础上进行再度创作,将视听符号向文字符号转换,这就是产生的小说“后生”现象。

三、影视和文学以不同的话语模式影响着对方的叙事方式

从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观赏艺术(当然包括文学和影视)的过程就是受众对艺术文本的解读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靠视觉暂留视像的生理机制,而且还依赖于受众的想象、联想与记忆,依赖于对形象与情景的再创造。受众对艺术文本信息的接受,是一个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多层次复杂构成的心理活动过程。

尽管在文本本体上影视与文学话语模式不同,但文学的叙事方式与其想象世界之间和影视的叙事方式与其虚构世界之间有不少共同点,即都可以采用各种组合切割的叙述方式。

美术、文学、音乐、绘画等诸多艺术都是人类凭借不同媒介用以书写话语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话语形态。影视也是一种语言活动,它的语言话语只是指运用影像画面和声音“说话”、“写作”造成各种表现效果的艺术手段,如摄影、照相、剪辑、音响处理、录像等,既包括电影制作者个人用摄影机(录像机)“写作”、“说话”,又包括这种“言语的沉淀”。帕索里尼认为,电影话语可分为语素和影素,语素作为意义单位相当于镜头,影素作为定义单位则相当于现实中的客体和动作,它们各有自己的自然而非约定俗成的意义。影视的语言是一种直觉符号的语言,影视就是利用这种独特的话语模式把信息输送给观众。而文学话语不是直觉符号的语言,它是文字符号的选择和编码,并通过编码传递给读者信息,其实包括影视在内的一切艺术既是“话语”,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语言”,就在于这些艺术的媒介诸如线条、色彩、图像、形体、影像、声音等,都是信息载体,都是意念和情感的物质性载体和思维工具,都具有类似语言的传播功能。影视借鉴了文学中的人物刻画功能,也具备了行动元和角色的双层作用,而人格特征的塑造以及人物自身的同一性和独立性又构成其“角色”的作用,影视的叙述话语与视像构成产生丰富的变化,具有文学意义上的象征、隐喻、哲理式的叙述话语与视像构成逐渐成为影视艺术创作新的语言系统。

第4篇

作者:宫玉红 单位:郑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建立一支由主治医生、护士、药剂师等相关成员组成的CNP小组,这些成员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并经过严格的讨论为每位患者制定严格的护理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制定预期的治疗目标,并制定出详细的护理程序,检查方法,用药时间和频率,患者的饮食情况,以及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等。护士可以把对患者护理任务制成一表格,横轴是患者的住院天数,纵轴是患者的每日护理计划,每位护士执行后在对应的地方打钩确认,并记录号详细的执行情况及突发事件。焦虑、抑郁标准的评价我们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此表分着4个评分标准,分别为1、2、3、4分,分值高低和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患者可以通过自制调查表评价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自制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医疗和护理技术的评价,对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对医院整体治疗的满意程度,此项评分分5个等级,1到5分,分值高低和患者的满意度成正比,其中1~5分分别为:极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1分和2分合并代表不满意,3分代表基本满意,4分和5分合并代表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1.4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数据库用FOXPRO法建立,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的计量资料均表示成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比较率。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表略)我们在总结了整体护理进一步深化后提出了临床护理路径,把整体护理和临床护理结合起来对骨科的患者实施护理。这样就可以以整体的护理关键作为我们的指导原则,并按照临床的具体详细的护理流程和现有的框架对病人实施护理,这样的话就充分考虑的病人的感受,凡事以“病人为中心”,进行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患者入院之前对我们医院的护理理念和过程都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对一个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恐惧心理,这样可以便于我们顺利的实施护理措施。每一位护士可以进行整齐划一的护理服务,在每完成一项工作的额时候可以认真的记录并签字确认,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因某些护士个人能力的问题造成的不必要的技术性失误,减少了护患纠纷,更大程度上赢得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患者也可以很清楚的安排自己在哪些时间段该干什么,进而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还可以提前获知住院费用及预计出院时间。我院在实施CNP的过程中获得了患者的认可,患者对护理服务都非常满意。

在我们实施CNP的过程中,护士和患者之间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护士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做的非常到位,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卫生部在临床路径诊疗流程中就告知要让患者有知情权,使医、护、患三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相互促进,每一项工作有序开展,使患者得到快捷、舒适、愉快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之,在各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护理的路径,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这一措施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第5篇

关键词:护理伦理,护理教育,伦理环境

1 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伦理问题1.1 忽视多元文化护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人口的流动使得为不同国籍、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成为一种必然。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对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进行探讨并分析,重点研究其不同的传统照料方式、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民的信念和价值观,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不同民族的人民进行共性和各异的护理。我国的护理教育曾经在课程设置上过多关注基础医学教育,而忽视对人文知识的要求,与国际先进的护理教育相比有较大差距;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现代国际护理的要求不相符合。很显然,缺乏人文素质的护理人才不可能胜任多元文化的护理。美国的护理特别强调精神护理,而中国更多地偏重于传统的护理技术,美国的注册护士考试RN(Registered Nurse)与国外护校毕业生护理考试CGFNS(Com-mission 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不仅考察专业护理知识,不少考题还涉及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护理对象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我国护士多元文化知识缺乏,按中国文化习惯或中国传统的护理理念的回答则难以被认同。对多元文化缺乏了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势必无法转换观念,以护理对象的立场思考问题,也就谈不上尊重护理对象的权利和尊严。

1.2 关爱与人性化服务不够关爱是关怀伦理学的核心品质,关爱是人类生存、健康和提高病人适应能力及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价值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最有价值的品质。但是根据调查,护士的关爱行为及关爱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沈梅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导致护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护士关爱意识的缺乏。黄萍则发现在产科中部分医护人员言行怠慢、态度粗暴,在分娩流产室内对于未婚引产、流产或婚前曾有生育史的产妇语言不文明, 甚至施以侮辱性的语言;对于产妇则言语冷淡,态度粗暴,缺乏体贴。由此可见,我国护理要真正达到社会和病人所期望的护理服务质量尚存在不足。另外,现代诊疗监护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医护人员过多关注疾病和技术参数而忽视病人的存在,忽视与病人的情感交流和对病人的人性关心,导致护患关系的物化和失人性化。

1.3 不能充分认识和维护患者的权利据2004年4月27日新浪网的信息:调查显示,我国约有92%的顺产母亲都接受过侧切手术,其中77%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接受侧切。袁美莲对某县级医院发生的80例医疗纠纷进行总结和分析后发现,医疗过程中告知不详细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由于临床医护过程中对患者的保密权和隐私权也缺少保护意识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我国现阶段护理过程中涉及的患者的保密和隐私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1)患者个人资料的泄露;(2)患者身体秘密部位的暴露;(3)患者个人秘密的泄露;(4)教学实习中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侵犯。

2 落实当代临床护理伦理职责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落实当代护理伦理职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贺丽春等医学与哲学国内护理伦理教育起步较晚,中专没有开设护理伦理课程,经有关学者调查,我国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国内不少学校在护理课程设置上,没有具体明确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地位和性质,仅有58.1%的学校定位为专业任选课程,29.0%的学校定位为必修课程;大部分学校护理伦理学讲授内容涉及面较广,但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开发而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任课教员的大部分未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没有伦理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员占 51.4%,教师对护理伦理认识不足或非医疗护理专业教师授课等因素造成了教学内容过于局限、老化和教学方法简单,大部分趋于理论讲授和个案分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另外,医疗保健系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积极的伦理大环境,经常会出现理论上学习到的和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不统一的现象,这势必影响医护人员临床的伦理决策与伦理实践。所以,要解决落实当代临床护理伦理职责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从护理教育着手,营造理想的医疗护理伦理环境也很重要。

2.1 改革护理学专业伦理学教育2.1.1 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医学伦理思维能力改革护理伦理学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教育目标,即培养在伦理学上能够负起责任并具有伦理决策能力的护士;重视对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伦理学教育。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尽快培养专业护理伦理教师队伍,完善课程设置,理论联系实践,调整护理伦理学教育内容,拓展和丰富目前我国临床护理实践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的有关内容,例如: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堕胎、有生理缺陷的婴儿、脏器捐献及移植;儿童、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的权力;脑死亡、人体实验、自杀、安乐死、临终关怀、基因治疗、撤除生命支持措施、放弃治疗、护生的角色等。培养学生对那些处于争鸣阶段的实践前沿课题的道德推理和判断能力。

2.1.2 重视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设置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多元护理能力,如开设护理社会学、人类文化学、民俗学、跨文化交流学等课程;设立专职教学人员,采用提供资料、开设讲座、自学导读、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向学生灌输多元文化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从护理角度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历史背景、生活方式、习俗禁忌、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健康观念、医疗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常用护理手段,使学生潜移默化形成多元文化护理观念为临床多元文化护理实践打下基础。

2.1.3 实行关爱与人文素质教育关怀伦理学倾向于用关怀,而不是原则和推理、判断和证明来分析和解决道德困境;并且更注重人们的情感、感觉和需要。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Albert Schweitzer提出的“敬畏生命”的观念认为,面对生命的个体,仅有科学技术的知识和实践是无法进入医学职业生活中纯粹的理解和智慧那片领域的,同时还应包括幸福与尊严的分享。医学征服疾病的业绩是巨大的,但面对病人、面对人类,若失去敬畏之心,那么医学又将是有缺陷的。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越是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越需要伦理学的评估,而敬畏生命是伦理学的重要内涵。在整个护理教育过程中,对人文素质教育及关怀教育应贯穿其中,这种教育并不仅是人文知识的灌输,而是人文精神的内化,因为医学本身是充满人性的科学。

2.2 营造理想的医疗护理伦理环境在伦理环境体系里,伦理环境反映了周边环境对于某种伦理行为的价值观的理解,包含了医疗保健提供者在做日常伦理决断时约定俗成首先选择的价值观。实践环境包括一些可观察到的特征,如工作条件,以及为护士制定预期目标的成文的政策及程序,还包括一些比较隐性的特征如非正式的同行规范等。组织结构、角色种类、健康与安全倡议、投诉机构、伦理委员会、赔偿体系和严格的程序都会促进坏境的形成,这些坏境可能存在障碍,或有助于促进道德行为或完成专业任务。所以,在医疗保健体系里,营造一个积极、舒适、充满人文关怀的伦理环境是很重要的,医疗保健系统在强调“硬性”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加强和提高“软性”服务的能力,如医疗服务意识的确立、服务氛围的营造、服务程度的科学性、服务态度的优良、服务管理能力的高低等。只有硬性和软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服务水平时,科学、有效、高质量、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1] 邱仁宗.护理伦理学:国际的视角[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69-573.

[2] 漆俐红,赵桂林.多元文化护理中的人际沟通[J].护理学杂志,1996,11(5):305.

[3] 蒋海兰,曹和安.护理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护理的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17):1 648-1 649.

[4] 王 霞,陶新陆.经历CGFNS资格认证[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65-66.

[5] 吴亚君,陆 裴,张培生,等.护士对病人关爱需要的认知及关爱行为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0.

[6] 沈梅芬.从伦理角度看神经外科护患矛盾形成与化解[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06-907.

[7] 黄 萍.产科开展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53-54.

[8] 袁美莲,喻 坚.80例医疗纠纷的综合性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22):2 153-2 154.

[9] 朱 姝,王 营,孙秀玲.关于护理过程中患者隐私权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5):39-40.

[10]李春玉,金锦珍,崔仁善.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0):12-13.

[11]黄海珊,张静平,邓小梅.刍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J].医学与社会,2006,19(9):36-38.

[12] Han S S,Kim Y S,Um Y R.The status of nursing ethics educationin Korea 4-yeas-college of nursing[J].韩国看护教育学会志,1999, 5(2):376-387.

[13]蒋海兰,曹和安.护理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护理的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17):1 648-1 649.

第6篇

关键词:紫砂壶;收藏;历史文化‘

1 “泥土与黄金等价”现象

现在收藏正当其时,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用它来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且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紫砂壶身的雕刻集我国金石、绘画、诗词等传统艺术于一体,经过精心保养的紫砂壶肌体丰满、浑圆滋润、光润亮泽。正因为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超的工艺性和优雅的紫砂艺术,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人们收藏的对象,特别是对一些制作精良的紫砂壶,更是呈现“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现象。那这种现象是如何导致的呢?

(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机械水平越来越高,传统工艺一步步被蚕食。紫砂壶这个传统手工艺也不例外,精品紫砂壶越来越少,这导致紫砂壶的价格越来越高。

(2) 除了传统工艺日渐没落,紫砂壶原材料紫砂泥的稀缺也导致紫砂壶价格一路走高。紫砂泥由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泥构成。经过上千年的开采,红泥中的佳品朱泥储量在1973年就已枯竭,红泥产品近乎停产。紫泥中的上品“底槽清”泥的储藏量也日渐稀少,绿泥属于紫砂泥原矿中比较稀少的泥料。好的紫砂泥很难寻觅到,紫砂原料的价格一路上涨。另一方面,在市面上流通的、用纯正紫砂泥做的茶壶又会由于使用中的损耗,保有量逐渐稀少,因此从现在开始收藏紫砂壶,特别是“根正苗红”的品种,将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3) 从当前紫砂壶整体市场行情来看,价格偏低。传统紫砂壶的价位只有上个世纪80~90年代高价位的30%~45%左右,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壶的身价也不及高峰时期的1/10,这种情况与紫砂壶曾经被恶炒有关。在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上的紫砂壶都是用来饮茶的普通产品,仅具使用价值而没有收藏价值,名贵的紫砂壶数量较小。后来港台地区的紫砂壶收藏之风传入内地,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价格快速上升,少则几万元,高则数十万元。加之商家的炒作和市场的追捧,当时一个较普通的作品也能够以近万元的价格卖出。不正常的炒作,导致上世纪90年代以后紫砂壶价格大幅滑落。

(4) 虽然目前精品紫砂壶整体成交价格稍有回升,但涨幅不大,最好的行情还应该在2~3年以后,目前正是逢低吸纳的好时机。在精品市场中,清代茶壶仍是高端市场的主体。从历年紫砂壶成交价格前20名来看,清代紫砂壶就占了八成。对于短线投资者而言,与其购买价值数万、数十万元的明、清紫砂壶,倒不如以适当价格收藏价位较低的近代精品紫砂壶,一把20世纪初期的紫砂壶仅需百元左右,而名人手绘紫砂壶一般价格在4~5万元,同时也可考虑收藏一些现代工艺大师的精品。

第7篇

一、概说多元性的客家音乐文化

客家是我国汉族的一大民系。客家的先民们在西晋之前是居住在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但是由于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他们背井离乡,大规模向南迁徙。在这千余年的劳动生产和生活繁衍过程中,客家的先民们把从祖籍腹地带来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客家文化。而客家音乐则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中原音乐与当地畲族、瑶族音乐的有机融合,是客家人独有的民间音乐。从客家音乐的起源与流变,种类与分布来看,可以说,“歌随人走”,是移民的产物。

客家音乐具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等特点。1.历史悠久。客家音乐的形成与客家民系的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自西晋、北宋以来,客家音乐已有逾千年的历史。2.种类繁多。客家音乐经过不断发展, 内容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客家音乐包括客家器乐、客家山歌、客家小调、说唱音乐、民间戏曲、歌舞音乐以及宗教音乐。3.特色鲜明。与其他中国民歌一样, 客家音乐同样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客家先民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都与赣闽粤边区的风俗文化、生产方式紧密相连, 由此而形成千差万别的“地域色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二、国家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后简称《意见》),其中的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平等暂行办法》(后简称《暂行办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暂行办法》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的六类,与《公约》定义的五项一致,另外一项为“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其具体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流传形式是由人类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曾经被誉为历史文化‘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具备以下的三个条件:①必须是世代相传的,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②与广大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③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是‘活态的’”。《意见》还明确了在“非遗”工作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更多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得到挖掘。客家音乐就是依托于艺人表演而存在的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音乐在赣、闽、粤等地域的流传、改造、提升,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绎与积淀,逐渐成为我国传统音乐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代表品种之一。客家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客家人的特色,尤其是客家音乐特有的传承方式和通过音乐所进行的文化传承方式,格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探讨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于弘扬客家文化,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非遗政策下的客家音乐保护问题

客家音乐作为客家文化的一颗明珠,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甚至濒临消亡的境地。造成这些民间艺术“珍宝”日渐衰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演内容受地域语言的限制。传统客家音乐的表演形式多是客家方言为主要表现方式,而受到大众文化以及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影响,客家方言也呈式微趋势,因此在本区域内的传承受到冲击。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多方的因素导致地方政府支持艺术组织经常是短期行为。客家音乐大多数流传于民间, 因为没能得到政府足够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 对其的研究和保护就经常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客家音乐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同时又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如何对客家音乐进行有效保护成了客家音乐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政策层面的立法保障

国家已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但是目前也只有较为单一、零散的法律规章,相关配套的法规还未完善,完整的体系还未健全。因此,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规范化、系统化。针对客家音乐的保护也应先着眼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特别是在客家人居住集中的省份,应制定保护客家音乐的法规制度,从资金、教育、客家文化保护等方面来有力保障客家音乐继续生存和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考虑在国家和省市的财政预算法律中,特别是地方省市的财政预算中给客家音乐的保护留出预算空间。同时,也可以在有关法律考虑设定这样的制度,即对有利于客家音乐保护的行为,如挖掘、发现和维护客家音乐的行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获得法律明确规定的奖励。

(二)传承层面的研究与教育

1.对客家音乐的科学研究是整个客家音乐保护工作的基石。我们只有了解客家音乐的历史、特点等等,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保护和传承。客家音乐的种类繁多,我们就更应该对其进行梳理,寻找其本质的东西。现在以客家山歌为中心,从文学、比较、歌手到传承等方面全方位的展开了大量研究。但这些成果还未涵盖客家音乐的方方面面,研究的方法、研究主体等也较为单一。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加强对客家音乐的科研工作。就具体研究工作而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回归客家音乐的生活世界。客家音乐是“活态”的,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应该走入客家音乐的形成、发展的生活世界,去真正感受、认识、了解客家音乐。第二,研究主体的多元化。以往对客家音乐的研究基本上以学者为主,而音乐的主体,即歌手(传承人)和听众严重缺席。他们对客家音乐的理解应该在客家音乐知识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

2.文化的传承本质上是个教育问题。我们也常有这样的疑虑:客家音乐是否后继有人? 传承人的培养就是教育问题。客家音乐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教育培养传承人,同时客家音乐的发展更需要科学研究和群众基础,这些都需要客家音乐走进学校。我们应当在客家人聚居地省市的学校专门开设有关客家音乐的课程,或将客家文化和客家音乐编入有关音乐和相关的本土教材中。在中小学阶段让孩子们接触和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音乐,到大学阶段就可以让他们进行有关研究或者专业的学习,成为客家音乐传承人。

(三)传播层面的媒介与宣传

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国家层面是法律与政策的宣传,这点在上文中有所阐述,而在微观层面则是传统技艺的有效传递。因此,就客家音乐的宣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媒介宣传。进入21世纪,电视、报纸等都是较为传统的宣传方式了,我们除了充分利用这些传统的宣传阵地以外,需要加强对互联网这个宣传途径加以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比如建立国家和省市各层面的关于客家音乐的官方网站,同时也积极鼓励民间建立有关网站。网站的建立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客家音乐,并可以随时关注新进展。这是一个十分简便但又非常有效的宣传途径。

第二,走入市场。将客家音乐推入市场既可以获得客家音乐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支持,又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地听众和爱好者,为它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在走入市场过程中,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更新内容、表演形式等,但同时还应保存好客家音乐的“原滋原味”。创新与保存表面上是矛盾的,其实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因为客家音乐是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它本身就会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可以说客家音乐本身就具有保持传统和创新变化的特质,这也是客家音乐能生存千余年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加强对客家音乐的保护,不仅对客家音乐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