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7:07
序论:在您撰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全媒体教育;苏轼词赋;融合教学模式
“全媒体视域下教学”是指在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有机整合适合教学的现代全媒体技术,优化各阶段教学,以便高效满足现代学生对于学习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学生视听多维度知识体验,建构知识体系,使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本文所涉及的苏轼词赋是指部编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中苏轼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一赋《赤壁赋》,需要对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同时两篇词赋富含哲理思辨。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尝试将全媒体视域下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苏轼的词赋教学,将提升苏轼词赋的教学效果。
一.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媒介解析
1.课前微课录制媒介解析。微课视频的录制,需要依据授课内容全方位设计如何展开。本微课视频主要通过Flas构建苏轼的人生经历,加之趣味幽默语言配音使微课视频更具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后期加工,运用了多款编辑制作软件,例如: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AU音频降噪、ArctimePro跨平台字幕软件。如今,全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有微课录制专用教室,根据所需随时切换场景,减轻了后期编辑制作的工作量。2.课堂知识教学媒介解析。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教学一体机有较强的云端记忆储存功能,依据往日同学习题练习易错点的汇总,能够对此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检测。进一步强化了语文知识点教学效率。VR虚拟机、3D+720°全景图画①是辅助教学过程中每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以便真实的带学生体验不同诗文所展现的环境描写,置身于景,领悟作者情思。例如本课采用“明月”、“江水”动态变化过程,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后蕴含的哲学思辨。3.课下拓展巩固媒介解析。随着学习任务量的增加,课下辅导的有效落实也至关重要,完善课下教学,加强家校联合管理,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再次运用QQ虚拟社交区平台,通过课上所悟苏轼精神境界,匿名交流分享对自我人生精神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吐露欣赏,促使知识的内化。同时智慧教育一体机的运用,家长端随时能收到孩子学习状况的反馈,以便及时作出引导。
二.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案例
现以部编版必修一苏轼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一赋《赤壁赋》与全媒体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做以解析,教案设计部分内容呈现如下。
三.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评析
现对以上苏轼词赋的教学设计做以下具体分析。首先,课前预习。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文字呈现的形式介绍作者人生经历的方式。在此,采用了Flas的制作,将苏轼一生重要的经历以动画的形式录制成视频,加之滑稽幽默的语言重中之重介绍苏轼创作这两首词赋时的所处之况。并将此段视频放在课前预习部分,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预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视听结合,提高了学生对苏轼经历的有效记忆,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点,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整体感知。作为复习课,涉及对词赋重点字词的巩固学习,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全媒体教育中的智慧一体机,将上次云记忆中每位同学的易错点进行检测巩固,使知识得到有针对性有效的巩固复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实践调查,强化巩固易错点有利于提高语文知识掌握的实效,所以,此环节借助智慧教学一体机的云记忆储备平台将有针对性的突破每位学生的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点学习效果。另外,课堂教学。通过在线拓展儒释道思想的视频和苏轼儿时读书资料考证的展示,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同时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每一情境展开教学,将上阙所绘万里长江壮美景象通过VR、3D之景展示给学生。在此景下,讲解英俊豪杰的战绩故事,便较为容易的激发学生理解此时的爱国之情。随时引导学生化身苏轼未能建功立业的现状,形成鲜明对照,忧愁思绪便油然而生。而在《赤壁赋》的教学中,则更偏向哲理性,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江水”、“明月”所蕴藉的哲理思辨。采用全媒体教育媒介,形象演示江水虽一直流逝但终究未曾减少,明月虽阴晴圆缺,但终究是那轮明月的虚拟实验。于此理解,在化解难点字词注释的基础上,很容易形象化的理解自然万物“变与不变”之理。想必同时优化了传统逐句翻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意。
最后,巩固拓展。通过对两篇词赋的深入分析,引导同学对比其中的异同。苏轼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儒家思想的雄壮豪情,于《赤壁赋》中的佛道思想的深沉蕴藉,“外儒内道”便是两者相通之处。课下便布置了借苏轼人生精神境界在班级群内匿名品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观。借助QQ等日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展开一方面化解了同学间平日交流分享“碍于面子”的局限;另一方面节省了课上时间,在课下娱乐之时也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提高了课下时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身边的大众传媒,减少学生上网无效时间,增加虚拟社区学习交流时间,让无时无地学习真正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在本课例苏轼词赋的教学中,启发我们可接触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例如:720°全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广泛。跨学科的交流学习将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创新教学切入点,同时能活泛同学们的思维。其次,从学情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让学生感知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在领悟传统文化古韵文化知识中,不失古文韵味也不乏现代的时代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传统语文的看法。最后,无论本课词赋教学还是语文教学,学生将所悟的诗人思想情感内化于自身成长是每堂课的最高境界,全媒体教育媒介则可有效辅助学生将优秀精神文化内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媒介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纵观本堂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的探究,在变革着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逐渐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明确了全媒体视域下指引教学居于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前沿,同时是指导今后语文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途径。理性审视全媒体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优势之处显而易见,激发兴趣、强化知识记忆、拓宽视野等。学生高效领悟苏轼雄壮之心,佛道超脱境界。但也存有局限性,教育政策、经济水平的不同,学生对于互联网合理使用的自控自辨能力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素养、有效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学情、均衡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等问题丞待完善。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合理适度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激发同学们注意力兴趣的基础上,深化所教授知识内涵性引导。全媒体视域下的教育媒介的使用是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此引导同学们对语文知识文化进行有效的内化,品味其内涵,提升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LeslieMoller,JasonBondHuett.21世纪的学习和教学技术前景瞻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远新蕾,赵杰,陈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3]邬雪洁.媒体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一份教案的设计跟语文老师能否上好这堂语文课紧密相连。我们经常会有些老师不写教案就开始上课,理由是没有时间备课。这样一来,课堂效果肯定会很不如意。因此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堂课的教案设计对上好这节语文课至关重要,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成为你这节课的亮点。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从网上下载一段《念奴娇•赤壁怀古》配有音乐和画面的视频。一上课,我就开始结合视频上的画面,激情地朗诵,学生很快被视频中的赤壁大浪吸引,老师豪迈激昂的腔调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一代大文豪苏轼的豪放性格。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有欲望地学习语文
有句话叫读好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第一条学习方法。学习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学生从内心就排斥学习语文,那他怎么会主动走进语文的世界呢?对于一些枯燥的科普说明文和文言文,学生更是淡然,甚至还有些学生想在上课时希望老师不讲这些课文,直接略过去。所以教师只能在讲台上无奈地把这些课文讲完,学生也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失去学习语文的欲望,怎么能体会到庄子大鹏的逍遥,怎么能感悟到“曲径通幽”的通灵之妙,怎么能理解司马迁的个人心酸?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我们可以在上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到与文章相关的音乐、新闻材料、视频等。课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图文并茂的优美氛围中从内心产生一种“渴望”的感性,自己潜意识地想去学习。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想去学,喜欢去学,而非赶鸭子上架,逼着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让我们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在这样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有欲望地去学,教师才能有激情地去教。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索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学科,特别是语文的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两块。它们都是一种创造性体验。因此千万别把语文当标本图解,生搬硬套以及模式化。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品读语文,语文是个性的;用创造性的眼光去感悟语文,语文是有灵性的。因此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创造性地思索和感悟。
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语文学习需要感悟,同时感悟也是语文阅读的灵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需要学生有诗意地感悟,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的高尚灵魂。典型的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苏轼的《定风波》。在上这两篇课文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画面,让学生有诗意地感悟到一个漂泊浪子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深深的乡愁,感悟到苏轼对待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这不仅容易让学生被文中的人物形象所感动,甚至震撼,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课文中也有许多优美的自然美景需要学生去感悟和欣赏,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读出那一份甜美的遐想。如在上郁达夫《故都的秋》之前上网下载好秋景图片:蓝水晶一样的长空,人字形的雁阵,静静的湖泊,沉静的秋山,堆满枯叶的小径,透过白桦林的斜阳,还有金灿灿的,红艳艳的高粱,缀满果实的柿子树,红色的枫树林……在导入的第一个环节就可以播放这些醉人的美景,唤起学生们对秋天的情怀。还有些老师把信息技术应用的更灵活。他们在上作文课时从网上下载一段关人乔丹打球的场面来播放,播完这段视频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画面的过程配上解说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再因为写作文而去挤牙膏了。
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拓宽视野,也让语文教学结合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重点做了以下几点考虑:
一、拓展延伸,实现课程资源整合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本教案时,我注重拓展课堂教学,把古诗词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前师生广泛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引用课外诗词进行对比阅读,课后自找怀古诗词进行阅读和鉴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学习语文应注重类似的积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二、重视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文意,体味诗意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因为诗词讲究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诗词是通过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展现来表现作者的情感,而意象、情景的认识和理解的目标需要通过朗读才能较好地达成。另外,诗词的平仄韵让读者朗朗上口,其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陶冶情操。
三、合作探究,实行师生双边互动
关键词:把握 关系 提高 效率
实施有效教学,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改变课堂教学的习惯做法,突出语文课堂的特点,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把握好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教学文本具有多元性或多向性的特点,而学生的需要和所要培养的能力则具有定向性。如我曾上过一节自定题目的课,叫做《走进苏轼》,即把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时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三首词是苏轼生命历程的情感记录,通过文本感知、交流探讨,师生一起感受、了解、认识这位文化名人,知人论事,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文本重组,密切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集中了文本中苏轼的情感力量,为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审美功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
二、把握好教案与课堂实施的关系
教案是运用文本并参照学生状况而预设的教学方案,实施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或临时局部生发的过程。任何一节课,一般都包括设想、设计、实施、实现四个环节。这些环节方向大体一致,但并不一定同步。单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时心想事成,有时事与愿违。
三、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教育资源和学生心智,还有二者的动态统一,这些因素决定着教学实施的形式。以教材为载体的教育资源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对形式的选择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设想,设计阶段。作为人文科学的语文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必定多种多样,而形式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内容的性质意义、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的可能。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从改革课程内容和结构入手,要变革学习方式,就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和开发教育资源开始,而不是相反,否则会产生新的形式主义。
四、把握好老师的教学个性与“一般”教学模式的关系
一、充分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得以充分舒展和张扬,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我们既不能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来对待,也不能把它当作课外读物来处理,必须处理好选修与必修之间的关系。
选修课的内容究其根本还是语文内容,都必须用学习语文的方法来学习它。凡是必修课常见常用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方法等都适用于选修课的教学。选修课虽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但在内容侧重点与培养目标上与必修课存在差异,选修课也应有与必修课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思路。
例如,必修教材中选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很能代表苏轼“豪放”之风的作品,在单元学习提要中,明确了其学习和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诗境、感受词人豪放风格、提升诗歌阅读能力。而在《唐宋诗词选读》选修教材中,选了苏轼的另一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词作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内容平实质朴,不过分渲染词采,以情动人,与必修教材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所体现出的风格迥然不同,具有明显的婉约风格。选修《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对于学生全面了解苏轼词作风格是有很大帮助的,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使学生感知到同一词人也可创作不同风格的作品,对宋词两大风格流派有了更深的了解。
所以,我们可以融合选修与必修教材,以专题的形式,把握好详与细(即重点学习一两首诗歌,其余一般阅读)、课内与课外(即详细重点的内容放在课内,一般阅读的内容放在课外)、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即难度大的放在课内、难度一般的编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外边学边练)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重介绍、重欣赏、重品味、重拓展,让学生有从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认识。总之,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前提与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与拓展、补充与巩固,选修课程的教学应与必修课教学相融合,充分体现其具有的灵活性与拓展性。
二、在教学内容上大胆取舍,合理剪裁
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教者不必囿于选修教材的编排体系,应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尊重不同地域、不同个体的学情差异,根据实际需要,量力而行,大胆取舍,合理剪裁,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选修模块,也可以在同一选修模块内依据兴趣、能力等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学习研究。教师尊重并支持学生依据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产生的选择结果,而不以自身的喜好为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例如,《〈史记〉选读》中《太史公自序》,教材编写人员选此文是让学生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艰难历程,学习他为了实现伟大夙愿而忍辱负重、坚韧追求的精神。但文章语言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费劲,即使花许多时间,学生仍然对原文的字词句难有彻底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这篇课文,学生只需阅读书旁的译文,能大致感悟作者的精神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即可。而有些容易把握和理解的课文,如《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则可作为必修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用必修课上所学的知识解决选修课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选修课内容的选择有着明显的学情差异,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对选修内容做出取舍。教师牢记选修只是提供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师生不是教材的奴隶,应坚持以学定教,灵活自主地处理选修教材。
三、在学习方法选择上要体现多样性
选修课程有多个选修系列,每个系列有各自的特点,教学方法需呈现多样性。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专题研究式、索引资料研究式、主题辩论式、实践活动式、论文式、讲演式等都可作为选择的样式。如开设《史记》选修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讲授式教学法
如《太史公自序》《孔子世家》等文史知识复杂,语言晦涩难懂,可由教师讲授。《李将军列传》《刺客列传》等可由学习小组共同开发研究设计教案,选出最佳教案,由学生小组一人或几人协作讲授。
2.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也可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探究刘邦与项羽得失的根源、性格的差异,李广悲剧的根本原因等。
3.结合影音资料
赏析《史记》故事的相关影视片断。如让学生欣赏《鸿门宴》《刺客列传》等,让学生比较改编后的剧本与原著的异同,从影视文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品评其好坏。
4.组织辩论会
如结合《屈原列传》及《报任安书》就“择生”与“择死”话题展开探讨辩论,学习《淮阴侯列传》就“韩信是谋反篡权,还是被逼无奈,受人陷害”设正方、反方,为自己的结论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精心组织,展开论辩等等。
5.微电影剧本创作
关键词: 语文课堂;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65-01
日前,欣赏了赵启光教授的一堂语文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又想到了“创建魅力课堂”问题。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是,语文课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去挖掘语文本身的魅力。
一、课堂要首先构建知识形象的魅力
语文课堂的知识形象魅力起码应该包括知识本身的魅力和语文教师自身魅力两层含义。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如同徜徉在花海中一样得到美感享受,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向往的。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取正确的知识内容和相应的语文经验,为他们自主地再探究奠定基础。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教师的文化形象对课堂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诚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为“博士”,但语文教师的确不可以不“博读”。并且能够在广博的阅读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
魅力课堂要以激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并非入学前就有,而是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心理与教材的相关度。有人说“三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教案,二流的教师演绎的则是教材,一流的教师在课堂内外演绎的是自己的人生。”这种评价,绝非刻薄。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缺少魅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和积极性为明确目标。语文课要求教师技艺精湛,掌握某些像演戏一样的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如语言技术、脸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学过程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堂上每一种教学表情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调动学生求知的激情,使课上得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印入学生的脑海和心灵,激起他们对掌握知识的渴望和激情。只有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感知的东西才能掌握得深刻而持久,才能成为对学生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
二、魅力课堂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情感;兴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31-01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探究式参与课堂的机会少,使最具有美感的科目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教学,让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在另一方面,学生们现在正处于高中阶段, 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可以说正处于苦不堪言的超负荷状态。可以说在心理上与生理上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学生的有效参与,有效学习实际是大打折扣的。因此,我们所需要应对问题,创建新型课堂, 让"开放活泼""趣味性浓""培养创新能力""贴近学生生活" 等特点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进行有效语文学习。具体方向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素质教育是当前课改的主旋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有时候,在课堂中往往会忽视了情感教育,甚至有这样的误区:"学生都快成年了,情感都是自己的,为什么需要我多此一举地培养呢?"。然而高中生的情感正处于懵懂时期,像没有指挥的交响乐,只有正确导向学生们的情感奏乐才会优美动听。所谓"言传身教",即在课堂中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被真切的语句所感染,且根据具体语境拿捏好语气,不让感情充沛过头反而会让学生感到虚假。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现代化设备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比如在学习《蜀道难》的时候,我先给学生放映了独舞《李白》,舞蹈中,演员用优雅、洒脱和超凡的肢体语言着重表现的是李白那"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的不凡气质,让学生们的心灵被李白那不同于凡人的气质所打动,给精神带来大洗礼和情感的不一样的享受,也将李白那卓越的才情、豪放之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品格通过舞蹈表现出来。学生们通过观看舞蹈,被李白那宽广洒脱的气质所震撼,这与课文所表现出的气魄是一致的,使学生在我后来的讲课中更容易理解课文。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了李白所要表达的人间险恶与蜀道难的对比,更被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所感动, 这种情感与课文有效地结合,远比在讲台上直白地讲述课文更具有影响力。
2.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提升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紧急抓住学生注意力,是需要去懂得学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的,并合理结合在教学中。在课堂中,营造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安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展开学习对话交流。用轻松的语气去讲解,与学生交流,对回答错误问题的学生我通常会用"哦? 你可以再想想还有别的什么答案么?""你觉得这样是不是更好?"等句子来鼓励学生再继续思考,这样能够让学生心里不紧张反而认为老师很信任自己 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认真地听讲。现在的高中生思想都比较前卫,他们喜欢的"麻辣老师",就是能够和自己有着共同话题,学识渊博而又不会以老师的姿态来训斥自己的老师,我也能够明白学生喜欢亲切、 和蔼、 思想前卫的老师。记得我在讲 《念奴娇?赤壁怀古》 那一课时,恰好歌手伊能静也唱了一首歌曲 《念奴娇》,就连歌词也和课本中的课文几乎一模一样,正好作曲的还是学生们最爱的歌手周杰伦,我灵机一动,认为这有利于我的课堂教学。于是我在课堂中先放了一遍歌曲,同学们都津津有味地听,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们都不知道我问的是什么意思,我于是又放了一遍并让他们认真听,之后有个学生说:"老师,里面的'纶' 应该念 guān,而她唱的是 lún。"我点点头,同学们恍然大悟,也深深记住了这个字的读音。之后我由这首歌入手,开始为他们讲起这首词背后的故事,学生们也都提起了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很好。
3.创新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设计不需要面面俱到
一个重点、一个难点,学生揣摩感悟透就行。一节课不能容纳太多的内容。如果一节课有多个重点,就没有重点可言了。高效的课堂必须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印象深刻的、脉络清晰的纲,并做到纲举目张。也就是说只有教师"高效",才能使学生"高效"。简约化的反馈练习设计则是结合课文进行的边积累边运用,不纯粹为积累而积累进行大量题海训练。简约化的反馈练习设计会避免特别简单和特别难的题目。少专项,多综合,渗透过程与方法。具体地说是结合课文生字、文章的空白点,单元主题,语文特点来进行积累、练笔。
4.把课堂交给学生,互动交流,提升思维能力
在面对高考越来越多灵活题型的时候,我们再继续单一地进行教学只会学生的思维起禁锢作用。因此我认为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将课堂的"天窗"打开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清新的空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这样当他们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总之,践行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艳慧;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人教版)、《中学语文教学》
[3]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