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1 21:21:59
序论:在您撰写导诊护士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善于学习新知识
医院门诊导医护士每天需要接触大量形形的患者,为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需要不断的补充自身知识水平。导医护士除了定期接受培训掌握专业技能外,应了解医院设备、技术的更新动态,熟悉医院的建筑结构、医疗水平、诊治范围等。此外,导医护士还应具备良好的保健知识,为病人导诊过程中还要向病人传授保健知识,做好健康教育和医学专业知识普及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导医护士心理素质
医院门诊分诊导医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其护理工作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导医护士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导医护士是医院门诊的“窗口”,每天需要接触大量的病人,需要及时准确的对病人病情进行判断与导诊,因此必须重视导医护士的心理素质对工作的影响。导医护士心理素质包括注意力、应变力、认识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导医护士不可将私人情绪带到工作过程中,避免因个人情绪影响护患关系。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或突发性事件时,应保持冷静、沉着、准确、迅速的处理,不可慌乱的执行导医,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医护士在工作中应时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不慌不忙,沉着应对。面对较为难处理的患者及家属,换位思考,文明用语,努力拉近医患关系,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有效的就诊服务[4]。此外,导医护士可加强自我心理控制能力,通过学习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知识,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心理波动,提高面对危急重症患者或突发事件时处理能力,锻炼自己注意力、应变力、思维应变能力等。
3小结
关 键 词:艺术符号 生命之呼吸 感悟 联想 真实
绘画凝结着时间和空间的形象,如何使画面静态的形象具有能动的力量,从一种呼吸到另一种真实,那取决于绘画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线条、色彩、形体。
绘画艺术语言中的第一要素是线条,是最基本、最主要、最生动的部分。线条是绘画的骨骼和轮廓,更是绘画的气势与神韵之所在。正是在线条的运行与变化之中,形体与色彩融合一体又交相辉映,因此,在绘画艺术中,线条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是绘画艺术家从万千世界中提取出来的赋予了艺术生命的高度抽象化的艺术符号,也赋予了生命之“呼吸”。
不同形态的线条,往往引起人们不同的感知,如水平线使人感到平稳、安静;斜线使人感到烦躁与不稳定;曲线给人一种流畅柔和的感觉。
中西方绘画都始于勾线,后来西方绘画虽然向以面为主体的造型发展,但凡是有所成就的画家仍然重视线条。“西画的线条是抚摸着的肉体,显露出凹凸、体贴轮廓与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象”(宗白华语)。和西画相比,在中国画中线条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被一些大师认为是中国画的根本。中国画一向坚持以线造型的原则,并赋予线条以内在生命力和个性特征。WWW.133229.cOM著名画家石涛在他的专著《画谱》中把线条称作“画之法”,并把“立一画之法”作为贯穿全书十八章的中心思想。书中把“赋形”的手段归于“一画”。他认为山川人物之秀丽、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均离不开勾画的“一画”,“自一以至万,自万以至一”,“亿万工笔画,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
色彩是绘画语言中最具覆盖力、最具表现力、最富情感力的部分。如果说线条是绘画的骨骼和神韵,那么色彩就是绘画丰腴的肌肤和饱含的情感,给已有的呼吸充实了血液,从而去转向一种真实。绘画艺术中的色彩是画家眼里的万千世界,更是画家胸臆中的情感,艺术家正是通过各种色彩的组合搭配和浓淡轻重的变化,使画面形成不同的色调。从客观上说,色彩是增强画面逼真感的重要手段;从主观上讲它又是传达作画者感情的重要手段。“色彩的美感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人的视觉对色彩有一种经验感受,不同的色彩往往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也说明色彩具有表情性和寓意性。审美时把这种联想分成两个层次,即具体联想与抽象联想。具体联想如从红色想到火,从白色想到雪,从蓝色想到天。抽象联想则是在具体联想基础上升华出的抽象观念,如绿色代表着生命、希望,黑色代表不幸、终止等。进一步则更为抽象,它唤起感觉,或冷或暖,或激越或舒缓。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非常重视描绘对象的真实感,强调绘画的模拟状物功能,看一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提香的《玛利亚》、库尔贝的杰作《石工》,运用古老技法,强调色彩为绘画的灵魂。现代主义画家认为色彩自身就存在主体意义,把色彩的审美价值提至相当高度,如凡·高的《向日葵》突出了色彩的生动感和表现力。凡·高的画完全解放了绘画的整个灵魂,后来现代绘画中整个表现主义绘画流派,直接受到了感召。中国画的色彩在运用上主张“随类赋色”,比如自隋唐迄今,山水画多用石青色填色,所谓“青绿重彩,工细巧想”。这种赋色方法,一般不是为了客观地描绘对象,而主要是为追求画面的艺术效果。
绘画艺术语言中最具辩证关系的是形体,也最具隐喻倾向,因而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在绘画艺术中,形体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形状”与“体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它更主要的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寓意,一种倾向。它从宏观上、全局上设置辩证与统一的整体效果,这种效果不仅是外在的、直观的,更主要的是内在的、象征意义上的。构图的目的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按一定的章法在画面上设置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关系,把各种形象有机合成一个艺术整体。构图不是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堆砌,而是艺术家自觉地通过运用实践形成的均衡、对比、同一、数比、节奏、韵律等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很大程度上来自人们的视觉习惯,比如向心式的构图,常常给人一种凝重、庄重、紧张的感觉;离心式结构则给人一种轻松、奔放、活泼的感觉,因此不同的构图必须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向和艺术氛围。如果说色彩是“血液”,那么形体构成则是“骨架”。通过线条的“呼吸”,那么一幅完整的画面通过这些绘画语言走向真实。画面整体性的效果最终达到形体的写实性与象征性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融合,达到了艺术家深层次审美取向的追求。
东方与西方在美学观念与审美情趣上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的真实再现,采用焦点透视,因而画面上出现的空间是静止的,真实有限的空间与客观规律相一致。中国画的构图则不拘于特定时空,而是根据作者对对象的领悟理解,去“立意定景”,采取运动式、鸟瞰式的多点透视或散点透视,体现出中国绘画在构图上的自由开阔、灵活多变的特征。
综上所述,绘画艺术的语言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画面的感染力,画家对生命力的感悟动情于创作主体,有其情必有其势,从一种呼吸到另一种真实,在此引导下,可以进行夸张处理,以求更强烈地表现出生命活力及富有个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著,《宗白华文集》,商务出版社,1986年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导医服务过程,提高导医护理质量,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方法 2011年4月至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导医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导医台由门诊服务台普及到全院各个楼层,导医护士由5名增加到30名,开展全院、全程导医服务患者。结果 导医服务满意度由原来的91%上升至99.9%,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施,实现了从门诊候诊、就诊、检查、到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病区等,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温馨导诊护理服务。
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活动。制定了《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使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开展,为提高导医台护理服务量,达到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的,结合导医台的特点,以人性化、整体化、专业化为理念,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1 一般资料
本院为洛阳市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每日就诊量2千余人,每日入院患者150~200余人,为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导医护士由5名增加到30名,导医台由门诊一楼服务台扩展至门诊全部楼层和各住院部一层,服务范围由单一的门诊导医转变为从导诊、候诊、就诊、检查、到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病区等,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全院、全程导诊护理服务。
2 方法
2.1 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多次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召开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三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评审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对照标准逐条梳理,逐一落实。结合导医台的特点进行分析与讨论,明确护理服务的内容,在导医服务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护士自觉改变“患者要我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的理念[2]。
2.2 提升护士自身素质,塑造窗口服务形象,导医护士是医院的“形象大使”,使第一时间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导医护士的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医院形象[3],邀请礼仪专家为导医护士传授礼仪服务知识和现场指导,从坐姿、站姿、接送物品、指引路线时的手姿、与患者交流时的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规范培训,塑造窗口护士形象:淡妆上岗,服装、标识统一,导医标识醒目,实施站立式、流动。推行护理服务“三主动”:导医护士主动迎接、问候患者;年老体弱者主动上前搀扶;行动不便者主动提供轮椅、平车,同时将主动服务患者的质量和例数纳入个人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2.3 规范服务用语,增强护士语言沟通能力,本院大部分就诊患者来自农村。如用医学专业术语与其沟通交流,患者可能无法理解导医护士所传递的信息,因此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标准的普通话,使导医护士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当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必要时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使患者倍感信任和依赖,要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帮助解决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缩短就诊时间。
2.4 优化服务流程 针对门诊患者流量大,医技检查、检验高峰期多集中在上午,患者停留、等候时间长等特点,完善导医各环节工作流程,健全科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使各岗位工作有章可循,既缩短了患者的侯诊时间,又提高了服务质量。
2.5 创造舒适的就诊环境 大厅内设置温馨清晰的中英文标识提示栏,布局合理安排,保持环境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定时通风、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挂号、收费、办理入院、新农合直补等服务窗口专人负责,设置一米线,保护患者隐私,实施弹性排班,就诊高峰增加导诊人员,及时管理疏导,分流候诊人员,避免三长一短现象,创造舒适、安全的就诊环境,方便患者就诊。
3 讨论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规范了导医护士的服务行为标准,改变了工作作风,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关爱,为患者提供温馨、舒心、放心的就医环境和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
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实施全院、全程导医护理服务过程中,融入人性化、亲情化护理服务,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有了归属感,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增加,及时发现候诊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护理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活动开展以来,门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窗口一米线、候诊秩序明显改善、患者候诊时间缩短、大厅各类治安事件减少,导医护士多次受到患者的好评及医院领导的奖励,实现了导医台护理服务零投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010.
摘要目的:探讨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改善优质服务的策略与方法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双因素理论应用服务质量管理,实行分层次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质量;开展多元化服务,实施“连心桥”优质护理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结果:护士服务态度明显改善,主动服务意识大大增强,护士学历和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收到明显社会效益。结论:双因素理论在发挥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优质服务质量与促进医院快速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门诊;导医护士;双因素理论;服务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87
作者单位:213003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服务中心
华静:女,大专,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门诊是医院与患者接触的第一张明信片,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建设和声誉。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与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密切相关。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和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门诊就诊存在患者人数不确定、病种多分科细、环节繁琐、工作任务繁重和医患、护患矛盾密集等特点。如何调动导医护士工作热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优质、高效服务,是质量管理重要环节之一。2010年10月我院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应用门诊导医、导诊咨询服务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共设专科44个,日门诊和急诊量约5500~7500人次。门诊部设院办公室、门急诊科护士长、服务中心护士长等,分管门诊导医、导诊管理工作。服务中心共有护士9名,护士长1名。年龄31~52岁,平均40.8岁。其中,本科3名,大专4名,中专2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2名。
1.2门诊服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门诊工作量大2008年6月新门诊大楼起用后,增加专科10个,就诊患者逐年增加,2011年度、2012年度和2013年度总诊疗分别为1 875 980,1 986 579,2 110 640例次。导诊护士担负着巨大的工作任务:分诊导诊、医疗咨询、门诊审批、处方清单打印、现场、电话(网上)预约、便民服务、打印并发放化验报告单、健康宣教、老干部保健、退药、退费办理、人才一卡通、台胞、台商陪诊、外宾接待、劳模、军人、残疾、见义勇为特需服务、传染病登记(结核转诊)、自助挂号、收费机指导等服务项目。
1.2.2服务质量要求高随着自我保健意识增强,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如首次分诊准确率、当日就诊率、环节便通率、需求服务满意率等;其次,部分患者病情复杂、易变、多变,就诊难度较高,给医护人员业务技术提出更高的标准。
1.2.3导医护理队伍老龄化合同护士5名专科知识与经验不足,毕业后未进入临床,其余护士由于身体因素调整至门诊服务台,平均年龄40.8岁,存在基本素质与服务理念参差不齐。
1.2.4门诊面临的挑战医疗保险覆盖广泛,金额差异较大;全球经济复苏,就业机会不均衡;医院服务内容、内涵扩展,人力配备不同步;医院各专科发展速度不均衡;门诊护士知识老化,对新技术、新疗法不熟知,释疑解答不能满足病患需求。
2双因素理论在门诊优质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2.1方法抓住机会,努力学习门诊工作繁琐,服务项目较多,护士人员少,大部分护士缺乏学习深造机会,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护士长与分管院长、护理部、科护士长申请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医院举办的各专科继续教育学习班,通过学习,提高业务理论。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优质服务理念和礼仪知识培训。利用传达院周会后学习各专科常见疾病知识,提高分诊准确率。每日5 min经验分享,通过案例分析、个人体会交流,提供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督导,相互提高和促进平台。
2.2努力争取,提高待遇护士长从2010年8月岗位调整到门诊服务中心工作。得知护士奖金未享受窗口待遇,多次与院领导、相关部门沟通,得到院长关注,1个月后护士奖金系数提高0.1%。门诊大厅空间大,前后左右共有五扇大门,夏热,冬凉,汇报分管院长给于解决,改善了工作和午间休息环境,如增加羽绒服、保暖鞋。改革年终评优方法,护士长不参与选举,为护士提供创优先进平台,最终1名护士获优,1名护士工会先进,1名护士治保先进。4名护士递交入党申请,1名护士批准为入党积极分子。以先进带动和谐进取团队。
2.3人文关怀,移情患者根据护士特性、年龄、学历关注人的个性需求和发展。怀孕不上早班、连班,缩短站立时间,女护士月经期增加休息时间,外地护士节假日优先、连续调休,让其与家人团聚。每逢周日、节假日的排班,协调并满足合理要求,护士长一马当先,为护士起到表率作用。实行弹性排班,夏季、高峰就诊时段早上提前45~60 min上班,下午班延迟30 min,增加中午连班、周六全天在岗,同时增加假日班次,只要门诊有科室上班,就安排护士配合提供便民等服务。导诊护士走出服务台,为患者、家属提供主动服务。开展门诊窗口员工道德讲堂、身边好人瞬间拍摄、护士摄影、演讲比赛等活动。留言本上记载着患者和家属的感谢和表扬;患者满意,领导肯定,是护士艰辛工作最好的鼓励。
2.4分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采取集体、个人交流相结合,听取护士意见和建议(科室工作安排、新服务项目开展、临床各科室及专家沟通协调)。导医中1名10多年老护士,经验丰富,性格爽快,说话干练,但是,缺乏耐心,表情严肃,护士长敬重她,遇事态度诚恳、主动交流,下班多次交换思想,肯定她对工作认真负责,指出存在的不足,微笑、热情、温馨、关怀是护士的基本素质。转变理念后这位护士更加努力工作,献计献策提出“满意一个患者”等服务举措。门诊部职工代表改选,老护士当选。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会,营造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氛围。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注重素质培养、职业发展和提升。
2.5开展“连心桥”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深入延伸,2010年中心推出“留住一个患者”;2011年提出“满意一个患者”;2012年倡导四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服务,2013年实施“连心桥”优质护理品牌创建活动,主题活动。护士牢记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做到微笑迎接每位就诊患者和家属。一系列活动开展,树立了良好窗口形象,提升了服务水平。33名离休干部集体赞扬中心护士温馨、热情周到的服务;患者联名表扬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百问百答,不厌其烦,及时为患者联系协调,解决问题。2012年江苏省出院患者满意度函调服务荣获第3名,服务中心荣获巾帼文明岗先进集体。
3结果
门诊患者逐年上升,2011年总诊疗1 875 980例次,出院66 325例,住院手术28 131台,平均住院天数11.2 d;2012年总诊疗1 986 579例次,出院70 744例,住院手术32 284台,平均住院天数10.8 d;2013年总诊疗2 110 640例次,出院75 447例,住院手术35 833台,平均住院天数10 d。
4讨论
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将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是与工作本身相关联的内部因素;保健因素指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是与工作环境相关联的外部因素[1]。对于护理管理者来说,激发护士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给护士发展平台,使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以增进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2]。
护理管理者参与护理科研,提升工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能够带动和影响着护士,提高团队综合素质、凝聚力和部门工作执行率与质量。医院设立科研基金和奖励,护理科研成果与职务、职称晋升挂钩,与年终考核、挂钩。笔者3年发表中华级论文5篇,省级核心期刊论文2篇,省级期刊论文3篇。护理科研市级1项,卫生局2项,院级1项,市级科技进步3,4等奖各1项。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2等奖各1项。荣誉与成果推广时,大大提高护士知识和护理学术的价值、地位。改变了门诊窗口之一服务中心“足球守门员”,“先锋队”护士的理念,激发每位护士工作热情,各楼层分诊护士主动真诚、微笑服务,挂号时间由原来平均12.5 min,减少到8.7 min。不断创新护理服务,全面提升服务品质[3]。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增强,,医疗保险广泛覆盖,医院就诊人数逐日增多,都给护士长,尤其是年轻护士长提出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引导护士不断追求思想和理念上更高精神境界,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医院形成一个“护理管理者爱护士,护士爱患者”的良性循环,提高护士核心能力,而护士核心能力最重要的是运用知识、技能来保证护理质量[4],在不断创新中形成有效的工作方式,使护理质量更具有生命力[5],不断提升医院和护士形象[6],进一步增进患者的安全[7]。
参考文献
[1]高玲玲,张英华,张俊娥.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46-48.
[2]焦静,吴欣娟,张晓静,等.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4):377-380.
[3]夏春香,姚启燕.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51-4053.
[4]冯志英,王建荣,马燕兰,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表的研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3-66.
[5]Carroll L.Clinical skills for nurses in medical assessment units[J].Nurs Stand,2004,18(42):34-40.
[6]张蓉,高莉.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2):308-310.
[7]Armstrong K,Laschinger H,Wong C.Workplace empowerment and magnet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tors of patient safety climate[J].J Nurs Adm,2009,39(7-8suppl):S17-24.
【关键词】 青年护士 人文素质 再职教育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体现,是指人们具备的基本素质中通过学习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养成主要得力于后天的教育、学习、实践等。一个具备人文素质的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能运用心理学给予个性化宣教;在服务不同层次的人群时表现出恰如其分的礼节和沟通技巧,能充分理解、尊重不同病人,从而取得优质的护理效果。
1 我院院青年护士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1.1 目前我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共398人,其中
招聘护士现今已达221人,占全院护理人员的55.53%,由于大中专教育体制等问题,现今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参差不齐。目前398人护理人员中30岁以上145人,占全院护理人员的36.9%,主管护师161人,占55.7%;副主任护师2人,仅占0.7%;护师32人,占11.1%;护士83人,占29.1%;试用期护士9人,占3.1%。可见我院护理人员老中青衔接不足,中坚力量薄弱,护理队伍老龄化,梯队不够合理,影响护理队伍综合实力,培养新一代青年护士人文素质提高势在必行。
上表说明青年招聘护士的人群占全院总人数的53%。80后、90后人开始大规模地步入社会、走入医院。在当今成为医院一支主力军,并突显现出其特有的勃勃生机,我们不得不将注视的目光投向他们。他们出生时称呼是“小皇帝”、“小太阳”的第一代独生子女20年后他们是“QQ族”、“新新人类”,他们曾被指责为娇生惯养,依赖成性,现在他们将交上来的又是什么样的答卷呢?
1.2 我国护理教育过程现状分析。我国多年的护理教育过程中过多的重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侧重专业素质教育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的沟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相关人文素质较差。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教育中的以人文、专业并重,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教育核心的教育现状形成较大的差距。
1.3 现医院需要高质量人文素质护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际医疗保健机构逐渐进入我国市场,世界“地球村”的进程加快,知识与人才跨国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护理人才的短缺和CGFNS考试进入中国,都为我国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西方国家护士相比我们的操作技能及基础知识较强,但在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科学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提高。以满足广大患者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
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护理是人性化的事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是人文素质内涵的重要体现,即人文素质是“以人为本”开展个体化护理的内在动力。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护士长期与各类患者接触,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护士更应该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即人文素质是“人文为本”开展整体化护理的内在动力。
2 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再职护理教育过程中
2.1 入院教育。每一批护士进院必经严格的综合素质考核:除面试、理论、操作外,还增加了才艺及模拟与病人进行情景对话的方式审核考生的综合素质。考试合格后试用期一年,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及医院护理管理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使每位青年护士倍加珍惜得之不易的工作。是经过自己艰苦努力获得的,从而树立一定职业理想,这是培养优良的人文素质的思想基础。
2.2 加大进院全方位培训力度,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入院后的第一课由院长亲自为讲授思想品质课,教育广大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护理工作当做贡献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身心健康的职业与精神寄托,并立志为护理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其次由护理部、人事科、院感办,根据各个部门要求及规章进行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感情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形成等多方面内容。一个护士优良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靠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要不断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加强护士内在素质的形成,从而提高职业人文素质。
2.3 护理部安排新聘的护士第一站在导诊及绿色服务队接受锻炼,培养她们爱医院爱病人爱同志爱生活的工作热情。她们的工作范围已从单纯的导诊转向以服务为主,带病人陪检陪送、发放宣传资料增加到为工作繁忙的护士取急需的药品器械,培养以服务为主的人文素质。
2.4 营造医院人文氛,围定期开展人文专题讲座,组织志愿者服务,定期组办文学社团、演讲比赛、摄影协会、音乐欣赏、健身等活动丰富生活,博采众长,增强自信,在生活中多层次、多方位地提高个人的素养。
2.5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让护理人员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规范护理人员的文明用语,从接听电话,接人待物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人员经过培训和锻炼来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院与患者接触最早、并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第一线。门诊具有患者集中多,诊疗环节多,人群杂、病种多,应急变化多等特殊性,要提高门诊护理水平,关键是护理安全管理。患者安全是在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以避免或预防患者不良的结果或伤害,是“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医院行为、流程、抢救设备、环境、风险意识等方面考虑是否存在危害患者的因素,体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1不安全因素
1.1护士风险意识低,缺乏预见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
由于门诊护士局限在导诊台范围内为患者提供咨询、分诊、健康教育工作,而忽视了护理安全隐患,未能做到早发现急危重患者,尽早提供急救绿色通道。
1.2高峰时间段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每个医院门诊都有各自患者集中的高峰周期及时间段,如我院挂号处高峰时间段在7:30―8:00、就诊高峰时间段在8:00―10:30。在此期间由于人流量大导致空气不流通,很多患者处于空腹状态,而且病种复杂。护理人员在高峰时段配备相对不足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护。
1.3危急状态护士应对能力的欠缺
门诊护士年龄偏大,主动提高业务能力意识不强,日常接触急危患者例数较少,在遇到就诊的患者突然出现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等急危情况,出现紧张、忙乱现象。门诊所备急救设备、物品有限,当门诊护士遇到紧急抢救,用到急救设备,发现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翻找物品与安装,从而使抢救现场忙乱,耽误了患者抢救的宝贵时间。
1.4门诊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不够
由于我院门诊大楼启用时间较短,基础设施的安全如停止使用或正在运行的扶手电梯,轮椅、平车的不正确使用;安全提示不够如有台阶的厕所、湿滑的地面、开水炉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2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定期开展“门诊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及对策”主题讨论会,鼓励每一个护士思考,参与护理安全的管理。引导护士可以通过搜索论文资料、学习他院先进管理方法,借助医院其他部门的协调等等多种学习渠道认识到门诊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风险意识。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明确规定巡视班次、巡视时间;巡视护士佩戴醒目“巡回”标牌;制定巡视内容及标准;护士长做好质控检查,督查护士的巡视质量。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预见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
2.2 在挂号高峰时间段安排护士在排队挂号队伍中巡回。既可以提供分诊、咨询服务,又能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挥“导诊台前移服务”最大作用,降低安全隐患。制定《门诊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标准、处理方法》,做好巡视记录。就诊高峰时间段,巡回护士定时巡视候诊区患者,发现面色异常,痛苦貌等安排门诊绿色通道。
2.3按照各楼层与抢救室的距离、护士配备力量等制定急救流程,并每月进行演练。重点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安全转运。组织门诊专科、检查科室进行现场情景模拟演练以提高护士急救能力。加强门诊护士对相关理论及操作进行培训,并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要求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并不定时抽查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相关的应急预案,从而加强门诊护士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及应对突况的能力。门诊各楼层或专科按需配备急救药品、设备,专人管理,每周检查。要求氧气枕充气状态备用,简易呼吸气囊箱内备好注射器以便给面罩充气。
东阳市人民医院ICU 浙江省东阳市 322100
【摘 要】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尤其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但由于留置时间长,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性强,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容易并发相关性感染;护理评估,是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因素进行健康评估,护理干预是在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本文拟在评估PICC 患者置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感染性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关键词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干预;护理评估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穿刺插管,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导管深静脉植入术[1]。为使用抗生素、肠内外营养、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输液途径,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以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2]。国外有研究报道[3],接受 picc 置管的患者局部皮肤感染的发生率是4.0%-4.5%,深静脉置管导管性败血症发生率为1.0%-2.7%,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性感染( CRBSI)在医院感染中居第3 位。
1 感染相关因素及诊断标准
1.1 感染相关因素
(1)置管部位 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性依次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
(2)置管时间导管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血管内,它可以随着患者头颈部的活动,有可能发生导管尖端对血管的侵蚀,损坏血管内膜引起静脉炎,产生血栓,引起导管感染。据有关文献显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与置管时间成正相关,即置管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的概率越高[4]。
(3)导管类型 可能越小的管道对静脉的刺激性越小,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低。研究显示,多腔导管与感染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单腔导管的感染率是8.3%,多腔导管的感染率达37.3%,柔和的硅胶和聚氨酯导管与塑料导管和聚乙烯类导管相比,较少发生感染[5]。
(4)机体的易感性患者高龄、热量不足、化疗、机体免疫力低,又多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肾病,在接受深静脉置管过程中极易发生感染。
(5)患者的依从性 患者的文化层次结构的差异,对PICC 置管的知晓率以及对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的重视程度与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6]。
1.2 感染的评判标准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2000 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弥散性红斑;沿导管的走形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排除理化因素所致;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体温>38.5 摄氏度,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病理学诊断标准: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细菌[9]。
2 PICC 留置前的护理干预
2.1 置管人群的选择
由于 PICC 是侵入性操作,并发感染的几率较大,因此,置管前需对置管对象进行严格评估,如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较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年龄较大等,应尽量避免选择 PICC。
2.2 置管部位的选择
据有关文献显示,经肘关节上 PICC化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低,穿刺时应选择粗、大、弹性较好的血管。贵要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少,且在置管下是导管头部到位最短,最直的途径,因此作为首选[10-12]。
2.3 环境准备
PICC 置管不同于普通的外周静脉穿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可能在操作室进行。操作室每日消毒2 次,首先用0.1% 含氯消毒液拖地,自然风干后用紫外线空气消毒30 min,操作台面用1% 的84 消毒液擦拭[13-14]。
3 PICC 留置后的护理干预
3.1 专人维护,认真交接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PICC 导管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热痛,输注药液时药液滴注是否通畅,保持创口处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监测体温4 次。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全身乏力,倦意,寒战等症状,应警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抽取外周血和中心静脉血做培养,及时拔出导管并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
3.2 及时更换敷贴
观察敷贴有无潮湿和粘连,有无和皮肤脱离,如有上述情况出现,应及时更换,以免病菌侵入。如穿刺点有渗血,可放置小纱布,敷贴则24 ~ 48h 更换一次,而后每周更换2 次。美国感染病协会认为成人和青少年患者敷料至少每周更换1 次,更换频率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15-16]。
3.3 导管的固定
置管后的导管的固定很重要,将导管拉至与手臂垂直的位置后增加导管进出的阻力,降低了导管脱管及进出的可能性。用胶带固定肝素帽或可来福,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全部及连接器一半,体外导管成s、p 或u 形弯曲。导管固定后,指导患者正常活动,穿刺成功一周内放松术肢。
3.4 输注液体的维护
在患者输液的前后都需要加强评估,在输注血液、血制品、脂肪乳、静脉营养液等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液体时,更换输液器的频率应高于其它液体。输注白蛋白、甘露醇后一定要手动脉冲冲管及正压封管,不能直接接其它液体或靠静滴的方式进行冲管。
3.5 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的维护
肝素帽和可来福街头使用后如果保护不当,均可将细菌带入管腔而引起感染。因此,对长期置管者,因导管的使用频率高,应当加强导管接口的护理。肝素帽每7 天更换一次,可来福接头每7 ~ 10 天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应随时更换。更换接头时导管接口应用酒精棉片反复消毒。不正确的封管方法,患者咳嗽等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等,均可导致导管内回血增加,从而增加导管内细菌定植的概率。故必须采用脉冲方式冲管并正压封管,确保肝素帽内充满封管液[16]。
3.6 脱管的处理
导管脱出<5cm 可继续用,导管脱出>5cm 应考虑拔出。
4 总结与讨论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置管部位的选择直接影响感染发生的部位;置管时间与感染的发生成正相关;管型小的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小,进而降低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置管人群机体的免疫力、年龄、人群的易感性关系到机体是否有足够的防御力抵抗感染的发生;输注高营养的液体时应注意对瓶口多次消毒,以减少污染和细菌繁殖;输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如有异常应及时做好相关处理;输液后应做好导管的维护,及时更换敷贴,做好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的消毒。
参考文献
[1] 吉建华, 路霞. 老年肿瘤患者PICC 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0(12).
[2]Geng Tian,Yan Zhu,Li Qi,FengqinG u o , H a i d a n X u . E f f i c a c y o fm u l t i f a c e t e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i n r e d u c i n g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 a t h e t e r i n a d u l t o n c o l o g ypatients[J],2010.
[3] 王小芳, 刘丽元. 改良换药法用于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J]. 当代护士( 专科版),2010(02).
[4] 姜红, 于凤英, 于新颖.9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 导管相关感染的观察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0(01).
[5] 李俊英, 余春华, 符琰. 肿瘤患者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02).
[6] 吴红娟, 陈雪峰, 张美英, 胡巧云,林小琴. 肿瘤患者PICC 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4(02).
[ 7 ] K . P o l d e r m a n , A . G i r b e s . C e n t r a lvenous catheter use[J],2012.[8] 倪小冰. 静脉导管感染细菌学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7(06).
[9] 陈鲁, 高永良, 凌雨田. 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及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09).
[10] 邹琳, 俞森洋. 血管内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01).
[11] 天舒, 关靖宇, 安春丽.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流行及其耐药性研究现状[J]. 临床军医杂志,2010(03).
[12]Leon J.Worth,John F.Seymour,MonicaA.Slavin.Infective and thrombotic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c e n t r a lv e n o u s c a t h e t e r s i n p a ti e n ts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p r o s p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nontunneled devices[J],2009.
[13] 郭梅, 龚海芬, 汪丹, 王建荣. 两种固定PICC 导管方法的对比分析[J].护理研究,2013(30).
[14] 田立华, 李恩杰. 肿瘤化疗患者PICC 操作及护理[J]. 实用医药杂志,2010(07).
[15] 王桂英, 谈学灵. 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 的护理现状[J]. 卫生职业教育,2010(16).
[16] 李喜青. 肿瘤患者PICC 置管化疗护理80 例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 中旬刊),2011(06).
更 正
本刊2014 年12 月下半月刊第139 页“医院管理”栏目发表了冉华和冉庆蜀两位同志的论文《基于综合性医院的分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初论》,由于编辑校对失误,将摘要和
关键词 与其它论文混淆,特给予更正。
正确的是:讨综合性医院分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策略。方法:针对目前综合性医院分诊导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分诊导诊服务流程加以改进,加强护士素质培养,全面改善综合性医院就诊环境。结果:分诊导诊护理质量的提升,病人就诊更加舒适、快捷,病人就诊满意度为100%。结论:有效的分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以及就诊流程的改善,增强了护士的服务素养,提高了医院门诊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加强。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分诊;导诊;护理质量;策略
特向两位作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