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计算机工程系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6:31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工程系实习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计算机工程系实习总结

第1篇

整体来看,理工科专业与商科专业依旧是两大热门,是绝大部分申请者的首选。就理工科专业而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与电子电气(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专业又是热门中的热门。由于这两个专业的基础课程非常相似,美国的很多大学都把这两个专业合并到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其中,卡内基梅隆大学由于计算机专业特别出色还设有专门的计算机学院。

【专业优势】

大部分同学选择申请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因为这类专业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计算机专业起源于美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美国成为计算机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每年都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从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来看,每年工作签证专业需求第一的总是计算机专业。因此,一般来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留美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工作机会也比较多。电子电气类专业人才虽不如计算机专业需求量那么大,但还是很容易找工作的。电子专业是俗称的弱电专业,其专业需求常年排名前十,工资待遇虽比计算机专业略低一点,但也算是理工科专业里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电气专业是俗称的强电专业,专业敏感度较高,在美国找工作会涉及背景调查,因为许多公司一般不愿意招国际学生,不过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还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

【申请注意事项】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专业十分看重申请者的数学和物理成绩,所以对于有意申请这两个专业的同学来说,高中数学和物理两个科目的成绩都不能太低。如果同学们要申请的是美国Top 30的名校,还需要提供数学和物理的SAT 2成绩或者AP成绩。而像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顶尖名校则更看重申请者有没有参加过与数学、物理相关的国家级或国际级竞赛并在其中获奖。依照以往的申请经验来看,申请者如果有数学、物理、信息等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或是Google编程大赛的获奖经历,在申请上会有明显优势。

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往往是美国理工类名校的强势专业,申请者如果直接选择这类专业来申请,一般来说被录取的机会比较低。因此,大家要客观评价自己的申请条件,如果对直接申请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先申请数学或者物理这样相对容易被录取的专业,等申请成功后在大学就读至少一个学期,然后再申请转到计算机和电子电气类专业。由于数学和物理是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的基础,因此一般来说,只要申请者修够学分,平时的成绩也符合要求,申请转专业会比较容易。笔者指导过的好几个学生都是通过这种“曲线求学”的方式最终转到了自己的理想专业。

申请美国本科的同学中,申请商科专业的几乎占到了一半,其中大部分同学申请的是会计(Accounting)和金融(Finance)专业。

【专业优势】

美国大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一般,但是就业率却比较高。从美国劳工部的工作签证专业排名来看,会计专业是唯一进入Top 20的商科专业。会计专业较好的名校有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等。

美国大学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收入较高,但在美国就业一般,而在国内的就业率则相对较高。美国的金融名校有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等。

【申请注意事项】

美国大学在招收商科专业的学生时比较注重申请者是否参与过和商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这是除了标准化成绩之外需要特别准备的一个方面。另外,有些学校在申请时可以直接选择会计、金融等具体专业,比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而像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等则要求申请者在申请商科专业后先读商科预科(pre-business),等到了高年级再选具体的专业。还有些大学(如芝加哥大学)的商科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的一个项目,这类项目旨在帮助有志于从商的学生获得职业发展上的成功。

商科专业的申请难度较高,如果直接申请,被录取的机会很低。因此,笔者建议有意申请商科专业但没有十足把握的同学先考虑申请文理学院下面的经济学专业(Economics),由于这两个专业很多基础课是相同的,因此到了大二再申请转专业会相对容易,而且也不需要担心没有基础。另外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商科专业毕业后留美工作较难,如果大家想毕业后能在美国顺利找到工作,那么在假期就要多多实习。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选择申请读研,继续深造,增加自己留美工作的机会。

除了理工科、商科这两大热门之外,也有一些同学申请文科、艺术类的专业,但是更多申请者则选择的是不定专业(undecided)。芝加哥大学官方网站称:“In fact, 'undecided' is our most popular major. (实际上不定专业是我们最受欢迎的专业。)”这是美国大学不同于国内大学的地方之一,也是美国大学的一大特色。对高中生来说,大学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在申请的时候就选定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大部分美国大学允许申请者在申请入学时选择不定专业,在低年级先进行通识教育,到了高年级再定具体的专业。

【专业优势】

这一专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熟悉大学的各个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

【申请注意事项】

第2篇

关键词:培养计划;智能科学与技术;面向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智能科学技术本科工程类专业,并于当年招收第一批学生。该专业主要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的基础资源和师资,借助于学院自动化仪表、光学工程等的社会应用背景,培养智能测控、智能信息融合、智能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

为制定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智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我们拜访了具有相关专业培养经验的兄弟院校,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深切感受到培养智能专业人才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智能”特点及培养方法上。如何结合工程实际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可操作、学生易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计划,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

我们学校采用学分制教学模式。共180个学分,专业学分只有77.5学分,约1 240学时。要在这么少的学时内完成如此广泛的教学内容,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想。

1)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社会需求直接相关的课程体系。

2)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机制。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加强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操作,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1-2]。

1培养计划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应用。要办好新专业,必须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和课程特色。办工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很容易受理学办学模式的影响,从而导致理论大而不精,实际应用能力缺少专门训练,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以工程应用为主,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多学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但不进行形式攀比,扎扎实实地做好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本位工作。考虑到我院在光电技术、智能化仪表、智能检测与控制方面的优势,我们确立以“智能集成和智能仪表”作为专业特色。

我校培养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基础知识精、简、实用但要扎实。专业知识以掌握应有的技能为目的,加强创新和实践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道德、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以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整个培养计划分成三大块: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规划,除政治、思想、道德、体育及人文等方面的教育外,还包括外语基础、电脑应用常识及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基础课程由光电信息和计算机工程学院统一制定,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类、工程设计基础类、电类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原理等。专业课程分为4个课程块。第一课程块为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检测、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视觉技术等,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对与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确定核心课程时,我们考虑了作为工科学生的培养要求,更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的知识覆盖面。第二课程块为技术基础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技术入门课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和“脑与认知科学初步”安排在技术基础课程模块。由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面很广,为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发展方向,这个模块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技术基础课程。第三课程块为专业技术课程。包含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及数据融合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主要以嵌入式处理器、DSP处理器及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这些与实际应用联系比较紧密的技术为主要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几门,作为专业技术课程。第四课程块为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组针对智能化的具体应用联系方面,课程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3-4]。

2培养方法

我们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是:每一个学生至少有一项基本技能,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和基本的道德水准。由于我校生源的总体水平比重点大学要弱一点,我们计划从进校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创新意识、社会道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发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智能科学与技术所涉及的理论比较广,制定培养计划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对这些学科的了解、学科间的联系,又要使学生对有实用意义的理论知识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并且在以后选择专业方向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覆盖面。我们把这些内容分成概述型和精讲型两类。选择三四门具有一定深度、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反映智能科学与技术主题的专业理论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偏重有用性、实用性、易用性原则,尽可能做到学精、学好、学以致用。把一些认识层面的内容以概述型课程加以介绍,使学生对智能科学与技术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作为工科学生的培养,我们不要求学生全面完整地掌握基础知识,而是注重实用和掌握,要求学生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从以往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效果看,对大而全的教学要求,整体上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忙于应付,结果导致掌握不实,不能很好地把握基本概念,并加以运用。我们的教学思想是:针对培养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力求实用易学,引导学生兴趣,以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

在专业课程中,我们主要考虑实用性、广泛性和可选择性,注重技术和技能。由于智能科学与技术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因此我们开设的专业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不同技术、技能、知识的兴趣和选择,便于学生根据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选择喜欢的专业课程。对于每一个专业课程,教师着重要求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学会根据基本知识扩展专业技能。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以开放、引导、自主学习为主,专业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自己设计问题,经任课教师安排,在专业实验室研究解决“问题”。教师以“任务”驱动带动实验教学,提出任务,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观测、分析、讨论和总结,达到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归纳起来,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1) 课堂教育避免陈述式的教育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总结归纳问题的变化趋势,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成为朋友,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启发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充分认识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完善基本管理规范和评价体系。以教师教学规范为依据,加强教学管理;以学校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为参照,实施课程评估。优化课程组合,调整教学内容。以专业规范为参照,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主干等不同层次,形成前后连贯、横向联合、相互支撑的课程组合,进而调整其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发掘、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探讨式学习、研究型学习等。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和网络多媒体课件建设,鼓励选用原版教材、规划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的教材编撰工作。推动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开发网络多媒体课件,改善教学效果。推进考试改革,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结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综合因素,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和成绩评定方式。

3) 注重课程教学的总结、反馈、交流和评估。

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经常性教学活动,应逐步建立教师之间针对课程教学的总结、反馈、交流和评估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教学互帮互学的敬业氛围,争取在学时精简、内容压缩的情况下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我们强化实践环节,改造实验、综合设计等课程,扩大实训。以课程实验为基础,注重方法、观测、分析的培养。减少课程实验中大量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报告中直接反映,锻炼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以综合设计作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各种知识、技能的方法,改变课程设计依赖单一课程的训练模式,而以课程组的综合设计为背景,注重实际操作、实验报告数学规范以及设计思想的阐述、表达能力的培养。力求使综合设计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实习实训为强化技能的手段,让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生产应用第一线,了解技术开发现状和工作模式,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按照行业规范完成一个典型系统的开发,使实习实训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毕业设计作为最后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强调创新与实践的要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理论前沿相结合的课题,全面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

3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实际经验和能力、创新意识等都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我们的专业教师大都来自计算机工程、信息科学及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很多课程与这些专业交叉,但有一些核心课程还是有其专业特点。对于这一部分师资,我们的思路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引进专门人才来加强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内部师资的培训来满足相关课程需要。对于青年教师,加强传、帮、带,使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责任、教学理念等方面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在专业技术方面提高自身能力。经过教学基本功的磨练、科研基本功的锻炼和学术方向的凝练,使之迅速成长为适应专业建设需要的中坚力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注重应用、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教师队伍。我们坚持人才引进以才为先,以能否为专业建设所用来考量,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职提高,同时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条件[1-3]。

4实验室建设

我们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主线,夯实专业办学条件基础。学院目前实验室资源充足,已经具备一套完整的光电、信息、计算机应用、电力、电子、电器、自动化仪表、自动控制等实验室。我们计划按核心课程要求建立智能检测与机器视觉实验室。按照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使其发挥效益。在专业建设资金的安排方面,在保证足额、及时到位的前提下,确保用好、用足,使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完备、良好,达到与产业界衔接的水平。

实验室要与课程要求密切配合,一切服从于课程要求。在实践环节方面,紧密围绕学生面向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计划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主要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提供实验支持。先期以机器视觉和智能检测为主要实验建设内容,可开展尺寸测量、缺陷检测、模式识别、图像融合、目标跟踪、三维重构以及智能温度检测、智能压力检测、智能流量检测、智能物位检测和智能成分检测等多种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智能检测技术与系统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验室的建设以面向应用为前提,突破以认知为目的的实验计划,加强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形成包括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构成的培养体系,坚持在实践形式、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们更进一步地调整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场地保障,使学生更加灵活、方便地完成各种实践环节,进一步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践的比重。

5结语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设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需要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一种科学与技术高度结合、把智能理论转化为工程应用的挑战。我们的专业应该是面向应用的,应该是社会需求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快速适应社会的,这才是工科智能与科学技术专业的培养意义。立足未来,立足社会需求,培养适用于市场的实用性人才,是该专业能长期生存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元欣.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学习月刊,2006(3):79.

[2] 史忠植.智能科学与创新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6(1):28-30.

[3] 王作军,张磊,杨鹏,等.谈我校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设想与措施[J]. 计算机教育,2009(11):53-56.

[4] 史忠植.智能科学技术[J].计算机教育,2004(1):34-38.

Reflection on Application-oriented for Undergraduates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 Nianping, CHEN Wei, XU Weiming, SUN Hong, JU Zhiyong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第3篇

针对计算机工程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对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最终分析结果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计算机二维机械绘图、二维平面图像处理、三维效果图设计与制作、模具设计与制作知识,掌握二维平面绘图、三维效果图绘制、建筑效果表现、模具设计与制作能力,能从事建筑效果表现、模具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调查情况

(一)就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适应性,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

1、就业对口率分析

2011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系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家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设计、模具设计及网站设计等方面,对口率较高。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私营企业公司,这也符合本专业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

从就业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校所在地潍坊、及济南、青岛、淄博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2、薪酬待遇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月薪在1000-2000元的占68%,月薪在2000-3000元的占27%,3000元以上的占5%。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访问,对于刚毕业1-2年的学生来讲,目前的薪酬水平基本符合学生的期望值。随着学生工作经验的增加及职称的上升,学生普遍看好未来的升职加薪。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总结

根据对近几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就业具有如下特点:

1、就业率高、专业对口

统计显示,本专业的就业率为100%。本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高、能吃苦耐劳、相对本科生薪资水平低,受到广大中小型企业的欢迎。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符合当前企业要求,所以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对口就业。

2、薪资起点低、上升空间大

根据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的调查显示,大部分集中在月薪1000—2000元的水平,与高职其他专业基本持平,但比本科毕业生低。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大部分毕业生能很快熟悉行业特点,积累经验,上升空间比较大。

3、稳定性较低

薪资水平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等特点,使得一部分毕业生经常更换工作,稳定性较差。

三、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一)完善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学习的软件比较多,更新换代较快,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同时加大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单位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要多列举与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时下最流行的技术,有方向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培养适应本企业的学生,减少双方的磨合时间,

(三)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分析当下的宏观就业形势,介绍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与要求,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择业的要素和优先次序等,通过专题报告会邀请企业人事干部、中介机构经理、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就业、从业、创业的艰苦经历和成功经验等;利用中介机构和媒体推荐,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毕业生的特点特长等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实习就业和定单培养提高就业率,根据与企业达成的协议,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实习实训时,实现预就业,通过与有意向性的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学习期满,达到毕业标准,到原定企业参加工作。

参考文献:

[1]梅泉海.大学生就业形势探析.发展,2009,(6).

第4篇

关键词:党员;安排工作;活动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

1.组织学习新和党的十精神,组织十报告和知识竞赛活动。各支部开展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学习教育活动。

2.组织学习两会精神。联系实际,在学生管理和学生教育中践行两会精神。

3.结合院庆十周年,组织开展“我与成贤共成长”“我心中最喜爱的老师”“计算机系励志之星”等系列活动。

二、关于党建工作

1.做好党支部的改选工作,认真组织,详细策划。

2.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创先进党支部,提高党员积极分子的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教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认真组织党内各种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最佳党日活动。

4.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继续完善《发展党员细则》,坚持重党性、重品行、重表率。

三、关于教学工作

1.(1)完成09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关工作,特别加强过程管理及规范化工作;(2)完成毕业设计总结,参加毕业设计汇报、总结会。

2.完成12-13及13-14学期有关实验、实习教学具体工作。涉及计算机6个班多个实践环节(不含电工中心负责的环节)。

3.(1)完成13-14学期各专业方向开课计划核对,并落实教学安排和教材订购;(2)做好有关课程重修、重考辅导安排。

4.(1)按学院安排做好青年教师职称申报工作;(2)制订2013年人才培养计划。

5.做好12-13、13-14长学期期中考试安排及期中教学检查、

总结工作。

6.完成10级计算机6个班毕业设计前期工作(课题组织、审题、设计分组、动员、课题分配、分组介绍,落实指导时间、地点,设计过程所需设备及器材等)。

7.做好专职职工学年度考核、学年度优秀教师推荐工作。

8.计算机系拟再寻求1~2个合作办学企业,并继续做好与现有公司联合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工作。暑期拟安排学生自愿参加公司的实习,计算学分。

9.认真完成其他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学院有关管理制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抽空听课,并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做好系党政协调,抓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完成学院布置的其他工作。

四、关于学风建设

1.学风建设常抓不懈。认真抓好早晚自修、课堂纪律。系领导、辅导员坚持每周一次听课制度。杜绝考试违纪现象。

2.做好第九届优良学风班评比工作。修改完善优良学风班评比文件。

3.做好预警工作、异动生管理工作,定期交流。

4.收集本届学生考研学习资料。为以后的考研学生提供信息。

5.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勤于记笔记,认真做作业,踏实完成实践课程环节。

6.继续执行本系《关于强化课堂纪律的通知》,任课老师每月上报学生上课考勤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把不良势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五、以德为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抓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重视基础教育,人生观教育,为大学生成才奠定良好基础。特别重视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的

教育。

2.制定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办法。

3.倡导绿色上网,建设良好舍风。重视宿舍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评比。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鼓励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多种能力,参与社会竞争。

2.把计算机程序大赛等竞赛活动搞得更好。继续推进参与到全国软件设计竞赛。

3.制定计算机工程系专业认识实习实施办法。在暑假期间组织实施。

七、抓好系网站的建设

强化文化育人的功能,发挥系网站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功能。重视宣传工作,及时组织相关报道。汇总本系规章制度和各种考评办法,实现政务公开、党务公开。

八、抓好毕业生工作

1.在我系连续3年评为就业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再创2013年就业先进集体。争创就业先进个人。

2.搞好毕业生爱国爱校爱系教育,搞好2013届毕业生告别母校活动。

3.全系共同奋斗,进一步抓好毕业生的毕业率、考研率、就业率。在保持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4.重视毕业班学生的毕设指导工作,毕业答辩工作。争取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九、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心理委员。坚持全系每月汇报分析制度,请学院心理咨询师帮助分析指导。结合学院5.25心理健康月开展活动。

十、加强对系工会及共青团组织的管理和指导

要围绕学院、系部的中心工作,结合院庆10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组织的生力军作用。组织开展1-2次学生干部培训。

十一、组织好本系学生参加公司实训、实习的相关工作。制订本系实习实训管理办法

十二、重视教学质量,完善本系教学质量的评价

十三、重视专业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1.为本系教职工的发展提供各种帮助。

2.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具备奉献精神,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要认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3.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比活动。

十四、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教工要将安全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MATLAB;多媒体

作者简介:曹永锋(1976-),男,河北冀州人,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苏彩霞(1983-),女,河北衡水人,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01-02

“数字图像处理”是发展快且应用面广的新兴信息处理学科,[1]其所涉及的图像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计算机、通信、遥感、测绘、生物、军事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数字图像处理”已是高等院校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完美结合了数学科学。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实践。面对这样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和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们常常处于一个尴尬境地:虽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所吸引,却困扰于课程的理论性,在一些繁杂的数学推导面前望而却步,逐渐丧失学习兴趣。[2]美国作家威廉·阿瑟·沃德有句名言:“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展示,杰出的教师激发兴趣。”要想改革“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将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向更为务实的专业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应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突出“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基于这些认识,笔者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若干提高学生自主性举措的探索。

一、增加“课题驱动”的学习环节

“课题驱动”或者“任务驱动”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课题为中心,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到目标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变得目标明确、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其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和自主性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

“课题驱动”学习中的“课题”设计非常重要。首先,课题按照其难度与涉及知识范围的大小应分为多个档次。在本课程教学中,分为微课题与综合课题两个档次。微课题针对某一具体单一的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提出要求,例如要求对手机拍摄的一张对比度欠佳的图片进行灰度拉伸以提升效果。微课题数量可以很多,其优点在于可针对每一项图像处理技术单独设置,在实施时间和基础原理准备上相对灵活。综合课题需要多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课题要求更接近实际需求。例如可在课程中设置下面几个综合课题:检测流水线上的空瓶;实现电影特效,如人脸渐变为兽头;多幅相片拼接大场景;消除相片中的直线运动模糊。这些课题本身就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前沿应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展示结果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讲授完基础原理知识和方法后,作为课题让学生们根据兴趣选择题目自行分组和实现。

课题的实施根据档次有所不同。微课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进度依次提出,学生需要参与完成每个课题。花费时间较少的直接在课堂上利用MATLAB实现,花费时间较多的则在课下进行。综合课题的选题放在绪论课后,即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各种有趣应用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题,组成3~5人的小组,小组内明确分工,到学期末前完成。综合课题完成后提交书面报告、程序与结果、PPT课件。每个小组有30分钟时间向全班同学和老师介绍其成果,讲解原理并接受提问。

在对本科三年级两个不同班级和本科四年一个班级的授课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现象。首先,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课题更有兴趣。这可能是由于综合性课题更接近现实需求,其产生的结果也更复杂和有趣,而微课题由于限制于实施时间和技术,其处理结果缺乏吸引力。其次,学生在其课题实施中所展示出来的能力令人瞠目结舌。以选择人脸渐变课题的小组为例,最初的期望是学生完成对该技术的目的、背景、基本实现方法的总结,并采用一种基本方法实现简单的渐变。最终,学生不仅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更在实践中发现了该基本方法的缺陷(两张图片中目标位置不重合的话,无法实现渐变效果),通过实现手动选取特征点和利用网格扭曲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对不重合的两幅图进行变形这一问题。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修正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积累的倾向,转而侧重于培养综合能力。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综合分析事物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团队分工协作的合作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大胆尝试的创新能力都得以快速发展。

二、课堂上实时进行基于MATLAB的算法验证

MATLAB用于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有很多优越性。MATLAB软件函数齐全,功能强大。其图像处理工具箱提供的函数,几乎可以实现所有图像处理方法。MATLAB非常适合用于基于课题引导的教学:MATLAB中丰富的函数有助于把学生从复杂的编程工作中解放出来,花更多精力分析和比较各种处理方法;MATLAB中简单却功能强大的图形图像显示功能,使学生可以快速直观观察分析结果;MATLAB语言简单易学,所有核心文件和工具箱文件都可读可改,学生可以通过读写源码理解原理,增添自己的功能甚至构建自己的工具箱。

MATLAB已成功用于讲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理论和算法后的实验或者实习阶段的教学。[3,4]而本举措强调实时地对基础理论和算法进行验证与结果展示,即学完一个相对完整的图像处理算法原理后马上进行MATLAB编程验证。类似教学方法在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已经得到了多年应用(在其教室内,学生课桌后面就是试验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以随时转身进行实际操作验证),[5]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原理部分有大量令人生畏的枯燥冗长的公式推导,对处理结果的有趣体验和处理成功后的成就感有助于重新抓住学生因前面公式推导而减弱的注意力,使其重新点燃兴奋感,从而在课程的全过程都保持兴趣。第二,对算法的每个阶段结果的实时验证和观察可及时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原理,即使有一部分原理未能及时理解,相关感性认识仍可帮助学生继续学习后续部分。第三,MATLAB验证除作为教师演示手段外,还成为学生的学习手段。学生可以籍此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知识,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MATLAB验证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但是,这种方式的实施还需要一些条件的配合。例如,上课地点需要在机房或者每个座位都配备计算机的教室;由于MATLAB编程和验证会耗费额外的时间,那么每堂课所讲述内容必然减少,会造成课程基本内容在所给课时内无法完成。因此,需要配合讲授内容的精选,贯彻“少而精”原则,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有最大收获。此外,也要精选需要实时编程验证的内容,避免无谓的时间耗费。

三、教学媒体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从实践上讲,数字图像处理是“所见即所得,所得即可见”的一门学科。由于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大都可以用图形图像展示,在课程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得非常充分。[6,7]通常情况下,教学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录音、软件、网上资源等)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用来更直观地给学生们展示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吸引力。然而,这些资源应当同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激励学生利用媒体资源进行问题的分析、说明和讲解,使其自行探究蕴含其中的事物本质和规律并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媒体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这一措施的具体实施其实渗透到了前面两个措施之中。在“课题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使用大部分媒体资源和时间资源的主导者转变为仅为学生提供部分媒体资源并占用少量时间的引导者,而学生必须从大量的信息来源中迅速查找、分析、理解并实现特定技术方法,在课堂上使用媒体清晰表现并清楚讲解;在“MATLAB实时验证”过程中,学生自行利用MATLAB探索和学习知识,教师将主动权、课堂时间和MATLAB软件工具交给了学生。

四、总结

笔者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若干提高学生自主性举措的探索。在贯彻课题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学生地位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媒体资源由教师的演示工具变为了学生的认识工具;使MATLAB编程验证成为学生认识和学习知识的自然手段。爱迪生曾说“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自主学习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的确让人吃惊。通过在教学中坚持和继续完善这些措施,有望创造更加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冈萨雷斯,伍兹.数字图像处理[M].第3版.阮秋琪,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陈文驰.提高“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7(4):34-36.

[3]吕秀琴.GIS专业《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5):174-176.

[4]彭晓明.基于Matlab 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验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1):60-62.

[5]美国罗斯-豪曼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EB/OL].http://rose-hulman.edu/academics/academic-departments/electrical-computer-engineering/faculty-staff.aspx.

[6]明冬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第6篇

作为地方二本类高校,如何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现在亟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尽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就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实践,但目前一些重要的问题仍然十分棘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问题。(1)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设计问题。(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与考量问题。(3)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区别及关联性问题。(4)以就业为驱动的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问题。(5)以创新为目标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问题。这些问题是地方二本类高校在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特色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既能体现出一个专业设置的好与坏,也能表现出一个专业的办学特色。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是培养符合社会特定人才需求的根本与基础,也是成功发展该专业的重要基石。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辅相成,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设计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考虑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要考虑外部的社会需求驱动。各高等院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地方二本类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多定位为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2007年,怀化学院提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9],着重强调对学生的公共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能力培养;同时在这种人才培养大框架下,为适应社会需求,网络工程专业首先在怀化学院提出“3+1”、“2+2”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网络工程专业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怀化学院近5年来在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和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经验方面,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从更长远规划着手,高度凝练专业方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形成一套符合该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如5年一规划和两年一微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较为稳定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学与管理人员从中更好地发现、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制定更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提供宝贵经验。(2)从人才培养途径方面,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入学教育、课程见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途径,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制定出一种“稳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

3课程规划与考核

专业课程规划与考核是我们为社会培养合适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最初申报专业时就应该做充分的调研,了解该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作为地方二本类高校,我们在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时,要以本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带辐射,培养适合以本地为中心的专门化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带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在课程规划设置上,怀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已做过多次修改,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两个模块比较稳定,但主要体现在发展能力培养模块。针对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我们需要培养满足社会所需的特定类型人才,如网络规划型、信息安全型和网络管理型人才,这也正是发展能力培养模块所存在的必然性。在课程考核方面,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课程考核分为3种模式,考试、考查和认证,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对于偏重实践实训性的实用性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而对于一些培训类课程或行业类技术采用认证方式。近年来,我们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规划与考核上做过许多尝试性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上看,得到了学生较好的反馈信息,但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1)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一些双师型教师,或者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甄选专业课程,避免出现课程之间内容重叠或模糊现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现象、课程体系设置不严谨现象等;在课程规划与设置时,往往因为教师参与过少、调研时间仓促、探讨不够深入等原因,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3)考核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考试可通过纸质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无纸化途径进行,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开发在线考试系统来实现无纸化考试;而对于课程考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开卷考试、网络规划、网络程序或小型应用系统开发、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4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关系

目前教育部公布的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共9个,其中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有关部门不限制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类型,且特别受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二本类院校的青睐。地方二本类应用型院校对于这些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如何把这些专业清晰地区分开,如何设置不同专业相关课程,如何培养与该专业一致的应用型人才,如何突出它们各自的优势,这些问题通常会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近几年来,由于很多考生不能清晰了解各专业的主要区别,在招生过程中很多学生通常会选择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怀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09—2013年实际招收到的人数分别为:81、50、61、43和50,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区别网络工程专业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以及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地方二本类院校,针对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在师资力量上所表现的薄弱性,在考虑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关系时,既要抓住它们的共性,又要严格区分它们的不同点,认真规划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符合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具体需求,建议如下。(1)高度凝练不同专业的共同课程。目前怀化学院有3个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在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这两个模块中,可以考虑设置这3个专业具有共性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尽管这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均可设置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并特别适合在地方二本类院校实施。一方面可以避免培养出畸形人才,比如在网络工程专业原培养方案中没有考虑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核心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2)突出各专业在发展能力培养模块上对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设置。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群上要形成一种体系,既要考虑与计算机类相关的理论课程,又要考虑与网络通信类相关的理论课程,同时,也要考虑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管理、网络规划或网络安全等方向课程设置,还要避免在方向课程设置上与其他专业的重叠性。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仅要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而且也要注重拓宽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5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许多地方二本类院校开设该专业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就要以就业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怀化学院已毕业的两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选择去IT企业、小部分学生选择对口事业单位、另有少量学生选择公务员或读研,就业情况较为乐观,这表明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期探索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肯定。但我们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工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以就业为驱动,加强实践性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尽管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大量实验课时,课时数已经达到教学计划总课时的25%,但很多实验等实践性项目较为陈旧,有的项目与课程理论知识点脱节,有的项目没有结合最新技术或实际工程应用,因此项目设计不仅要结合理论知识点,而且还要结合前沿技术和学生可能的就业需求等因素。②以创新为目标,重视学生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学科竞赛、专业培训和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在创新环节上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热情不高,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训环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学生积极引导、有效监管,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综合实践能力。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进入对口企业参加培训或顶岗实习提供更宽的途径。我们已经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阶段性工作,前期工作争取每位大四学生能在相关计算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或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比较称心的工作。在下一阶段,我们希望为该专业学生找到更多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从事专业培训和顶岗实习,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另一方面更加明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社会培养有特色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6结语

第7篇

1.“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

1.1“一个纽带”

“一个纽带”即“校企合作”是联系学校、人才、市场和企业的纽带。企业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获取利润,企业需要的即是能够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的人才。因此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即是学校应该培养出能够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的人才。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拟从现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入手,重新思考工学结合的内涵,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市场因素”。充分发挥“前店(企业或应用软件商店平台)”、“后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学生个人和小团体)”的资源优势,学生实践的作业即是市场需求的项目,在教师和企业骨干的带领下一道完成项目的开发,将学生的作品转化为产品和商品,这样的过程与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创业能力;把握市场脉搏,制订出培养学生三种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市场走势,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宗旨,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突出能力“三转化”即作业转化为作品,作品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充分利用企业以及国内和国外(如Apple和Google公司)的应用软件商店平台,从这些“前店”获取资讯,根据所获取资讯完成课程作业,结合市场需求,学生将这些作业、作品整合成产品和商品,并且将这些商品放在“前店”销售,学生从商品销售情况中发现、总结成绩与不足,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工作经验。

1.2“双元教学”

“双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元素。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在“慕课”平台上提供的教学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收获和疑问,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学生要在课后继续巩固知识,做拓展练习,扩大知识面的掌握,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整理最后给出点评,与全班学生进行分享。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颠倒了传统教学的师生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

1.3“三个平台”

“三个平台”即技能大赛、APP应用商店、企业实习这三个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商店上传自己的作品并进入软件企业进行实习等环节的训练,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充分理解产品的开发过程,充分融入企业的职场氛围。通过三个实践平台的训练,使学生从技术和意识上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1.4“四段培养”

“四段培养”即是将高职三年制的培养时间分为“1212”四个阶段。第一学期,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在这个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和职业规划课,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并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第二和第三两个学期,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学生在两个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第二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学期主要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掌握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编程等专业基本技能。第四学期,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学生在这个学期学习的课程是学习领域课程。也就是常说的饭碗课程。课程内容均是以真实软件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实战,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另外,学生在这个学期还将进行专业认证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五和第六学期,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两个学期学生全部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企业中的真实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软件企业岗位胜任的能力。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为就业做准备。

2.结论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