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一下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6:22

序论:在您撰写初一下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一下学习计划

第1篇

在这个学期中,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为我自己定了一份计划书:

一.我会在课堂上做好笔记,并利用课余时间背出;

二.我要在新的班集体中与同学和睦相处,结交更多新朋友;

三.我要做好宣传委员应该做的事,不让老师,同学们失望;

四.我要在学习方面更加努力,争取每次测验在90分以上,在班里中上水平;

五.周一至周五的晚上不准看电视,不准玩电脑;

六.一定一定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不开小差;

七.做到不撒谎,有错就改,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八.每次作业都要自己完成,不能抄袭。并且在课本上不乱图乱改,保持清洁;

九.得好好改改我的脾气,不能太暴躁,太没耐心了。

第2篇

暑假计划的几点建议

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早晨养成早起的好习惯,5-7点的时间可以读读背背一些东西;上午的时候专研一些试卷;中午最好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下午做些试题作业;晚饭过后建议你去外面呼吸下新鲜空气,散散步;晚上睡前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暑假计划具体时间安排:

早上6:30起床,出去跑跑步。7:30吃早饭,之前最好听英语、朗读,8:30开始学习学到11:00结束,然后看电视到1:30时开始学习到3:00左右结束开始看课外书到5:30结束看电视,之后吃饭,到6:30可能吃完出去锻炼。7:30回来玩电脑到9:30。

暑假计划具体科目安排:

数学

1.看数学书 ,尽量把基础的知识懂透。暑假时间比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久较多,所以药好好把握。把平时没学懂的学懂。为下学期的学习做下铺垫

2.学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数学讲究见多识广,有些别个见都没见过的题,你做过的,就很容易。

3.数学,假期补课可以适当安排,毕竟初一,不用太紧张,补课要有针对性,对自己不懂,或不是很懂的东西才补。

4.适当的预习也是有必要的,初二的重点应该是一次函数和四边形,可对较基础的东西进行预习。

当然,能力不同,要求不同

语文

语文学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主要是背诵下期的一些古文,这个很重要,为开学的学习打下号基础

英语

记单词 尽量不前250个单词记下来 还可以买跟教材配套的磁带进行跟读 ,很有用。复习就是记学过的单词,尽量都会写 。还有就是背课文,增强语感。很重要

第3篇

不管是哪种考试,要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它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多少的一次检验,反映出你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所以思想上正确认识了,重视了,你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去。

(二) 制定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后几天的学习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同时要明确重点,攻克难点,侧重疑点。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应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复习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

(三) 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中要文理科交替,因为文理科交替复习能减少学科知识间的互相干扰和相互摄制,利于记忆,增强知识在脑海里的时间性。

(四) 适当做些综合题

综合题能反映出你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你做综合题做得较顺利,证明你在系统复习中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是比较完善和系统化复习工作是做得较好的。如数学中的综合运算题就反映出你是否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技能。这会增强你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五)坚持做好系统复习

要认识相对集中的复习时间的宝贵,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要十分珍惜。把各学科的知识系统地进行整理,克服放松情绪。

第4篇

[关键词] Z+Z超级画板;形象;有意义

当社会的许多领域都在享受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进步成果时,数学教育自然也对信息技术的进步寄予厚望:技术能否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技术能否让数学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技术能否有助于初中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

在数学软件行业中,人们普遍的做法是:为处理平面几何问题而开发了动态几何软件(DGS),为处理代数运算问题而开发了计算机代数系统(CAS),为处理模拟随机过程问题而开发了随机过程模拟平台(PSP),为处理学生编程问题而开发了儿童编程语言(KPE),为处理课件制作问题而开发了课件整合工具(CDS). 张景中院士带领的团队所开发的《Z+Z超级画板》为代表的动态几何教学软件得到广泛应用. 《Z+Z超级画板》能够处理几何、代数、三角、概率、统计、算法、积分等数学知识中绝大多数模块的内容,它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数学教育. 《Z+Z超级画板》研发团队还提供了整套的课程资源库,具有以下特点:几乎涵盖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每一个知识内容,能够形象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动态性高;可以重复演示,任意设定展示的步骤和过程,交互性强;字体、颜色、文本内容、方程表达式等统统可以编辑、修改,实现一件多用;可以增加对象、添加署名、保存设置,进行个性化设计.

具体来说,《Z+Z超级画板》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和学习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作图:通过鼠标或者命令能够直接作出几十种常见的几何图形. 图形可以平移、旋转或放缩.

变换:指定要进行的变换后,选择被变换的对象执行变换命令,即可得到变换后的图形. 若变换的条件是动态的或者是参数,可以轻松展示图形动态变换的过程.

动态测量计算:能够直接测量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圆的面积等,测量的结果还可以进一步参与运算;几何对象发生变化时,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函数方程作图:输入表达式即可作出对应的曲线. 方程可以是显性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超越方程等. 方程中能够带有参数,参数改变则曲线的性质对应改变.

智能文本公式: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学表达式后,即可同步显示为传统格式的数学公式. 文本内的变量或公式还能参与数值计算和符号运算,大大提高输入数学公式的效率.

数值符号运算:能够方便进行一般浮点数的数值运算,还能对分数、无理数、变量等进行精确的符号运算. 另外,系统内部还提供了进行各种运算的函数.

程序运行环境:支持赋值、判断、循环等语句结构,能够自定义函数,与一般高级程序语言中的语法习惯一致,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阶段利用算法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需求.

随机过程模拟:根据系统提供的随机函数以及屏幕自动刷新的机制,可以直观模拟翻硬币、抛豆子、掷骰子、布丰投针等随机过程,并自动记录统计数据,计算统计结果.

统计表格生成:统计表格能够自动记录某一项或某几项表达式的测量结果,亦可通过手工输入数据. 统计表格能方便地变为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等.

自动推理证明:系统能够自动记录用户作图过程中对象之间的几何关系,然后根据内部的规则(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 根据推理得到的信息,用户可以得到或简或繁的解答过程.

让数学变得形象且容易理解

《Z+Z超级画板》能够让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更直观、更形象、更容易理解,通过动手、观察、猜测、验证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变化对象中不变的数学关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通过《Z+Z超级画板》中的随机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率和频率等概念的数学本质等.

让数学变得有趣且具有吸引力

利用《Z+Z超级画板》中绘制的数学对象在变化中能够保持其不变的性质,使得很多数学问题可以动手操作、探索实验了,从而让数学看得到、摸得着,变得更有趣、更具吸引力.

例如,解析几何中的“梯子下滑问题”:有一个长5米的梯子,其一端靠在墙上、另一端放在地面上,当梯子沿着墙面下滑的过程中:(1)求梯子中点的轨迹方程;(2)求梯子上距离墙角最近的点的轨迹方程;(3)求梯子所扫描区域的边界的曲线方程……

在传统学习手段条件下,学生只能通过推理和计算得到一个一个的方程,而有了计算机和《Z+Z超级画板》之后,就能观察到这些方程所对应的漂亮的、有吸引力的图案(图2). 这些美丽的、有趣的图案对学生的吸引力,必将慢慢转化为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让数学变得开放且具有挑战性

当学生利用计算机和《Z+Z超级画板》学习数学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更加多样化,思考问题的方式会更加具有开放性. 原来想到而没做到的问题,现在开始努力尝试解决;原来没有考虑到的问题,现在开始不断思考.

例如,对于纸上的点来说,利用计算机作出的点能够运动,而运动的方式又有很多种:随意运动、沿直线运动、沿圆周运动、沿曲线运动、沿多边形边界运动、单方向运动、往返运动、连续运动、跳跃运动,等等. 因此,对于下面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来说,极具挑战性.

例如,如图3,点A为圆O上的动点,点B为圆O′上的动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当点A和点B分别在各自所在圆上运动时,求点C的轨迹.

点A和点B可以以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起始位置、不同的速度在各自的圆上运动,在计算机中利用《Z+Z超级画板》均能动态模拟和直观展示这些过程,但点C的轨迹是什么形状的曲线?有哪些性质呢?并不是马上就能讲得清楚.

如果三个点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圆上运动,它们之间连线上的一点的轨迹可能是什么形状的曲线呢?如果一个点在圆上运动而另外一个点在一个多边形上运动,它们之间连线上的一点的轨迹有什么性质呢?因此,《Z+Z超级画板》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扩展视野.

让数学变得系统且具有理论性

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不同的是,在计算机中得到一个数学实验的结果之后还需进一步通过数学上的推理与计算.

例如,滚动的车轮边沿上一点所经过的轨迹曲线,是一段圆弧吗?是半个椭圆吗?还是其他什么曲线?这就需要从数学上进行推导和验证.

再如,长半轴与短半轴之和为定值(假设是5)的椭圆包络的边界,两端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的定长线段(假设是5)包络的边界,都是在半径为5的定圆内滚动的动圆(直径为2.5)边界上一点所生成的摆线. 但是若要在数学上说明它们为同一种曲线,则数学上需要进一步证明.

不是通过直观观察已经得到结果了吗,为什么还需要证明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第5篇

关键词:网络化;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课堂

网络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开辟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途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课堂的多样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不仅是一个突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待于更新,以便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其中,网络化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适时利用网络系统,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在网络化的背景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设置思考题,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提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网站,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很多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针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在无形中增加大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例如,在学习“Window 98绘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练操作的步骤,并对菜单栏、工具栏、颜料盒等组成部分进行简要分析,让学生简单了解窗口工具的主要功能。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定出相关的试题,让学生独自完成所要求绘画的具体步骤,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二 适时采用网络设备,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所要讲述的知识通过网络技术播放在屏幕上,还可以借助控制机随时更换屏幕上的课件,可见,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与教材上的文字相比,屏幕上的课件更具有生动性,从而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跃元素,从而也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课件上的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对于每一代计算机出现的时间以及特点做出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同时,屏幕上应出现每个时代计算机的图面,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发展简史的理解。

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测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检测是评价学生学习标准的有效环节,学生可以通过CAI软件进行自我检测,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进行自我检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及时发现自身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经过CAI软件检测出的结果不仅所用时间短,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例如,在学习“资源管理器”时,学生可以通过CAI软件检测自身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包括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等,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可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相关知识。

四 适时创设网络情境,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网络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情境,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了网络系统的功能,同时也能给教学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教师通过创设网络情境,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的实践中,不仅促使学生形成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网络具有自身的特征,教师可利用网络将全体学生连接在一起,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可见,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通过对演示文稿主题、素材库以及搜集多媒体素材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制作演示文稿,经过相互探讨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化不仅给信息教学课堂注入了活跃的元素,而且也给师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驾驭信息技术课堂,这样,不仅丰富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质量,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网络化”的注入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肖生.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2(03)

第6篇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计算机文化基础;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生学习概括起来有如下观点: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做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在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强调教学中多向交流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社会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和合作性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和交互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不同层次;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学习需要走向“思维中的具体”;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

2.1发展性

计算机课程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等。在给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我会经常把一些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的新鲜感、亲近感,这就拉近了学生和教学内容的距离。同样,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将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真实的图片甚至是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硬盘是什么、主板又是什么;介绍计算机软件则可通过上机演示来表现该软件的特点和用处。教学硬件设备的更新相对困难些,因为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更新硬件设备。

2.2实践性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上的知识,如果单凭课堂讲解和演示操作来教学,学生只是去死记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很难达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况且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掌握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得更好。

2.3创新性

计算机课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除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这两部分外,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操作等,都是要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这些软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学生需要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动脑去想,动手去做,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2]。

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教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如何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以下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PowerPoint 2000的教学课例进行阐述。

3.1与学生已学到的知识建立联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基于脑的学习强调学生的经验对学习的重要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学生的经验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学习情境,学生是从他们正在经历的完整经验中展开学习的,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总是要将新知识与以前的经验联系起来。因此,要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当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

在开始讲授PowerPoint 2000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微软办公软件Word和Excel,并让学生说明这两个办公软件是用来做什么的。Word是用来编辑和处理文字的,可以用它进行书信、公文、报告、论文、商业合同、写作排版等一些文字处理的工作;Excel是用来进行表格处理的,可以用它进行财务、金融、统计等表格数据计算等一些相关工作;之后,给学生介绍PowerPoint 2000是用来制作和放映演示文稿(幻灯片)的。使学生知道PowerPoint 2000与Word 2000和Excel 2000一样,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套装软件中的一个。在讲授中,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告诉学生可以用PowerPoint 2000制作幻灯片,在毕业答辩时、在作自我介绍时或推广产品时都可以用到PowerPoint 2000,还可以用PowerPoint 2000制作电子贺卡。为学生展示老师收到过的一张电子贺卡,由于贺卡制作精美并加入了许多趣味性元素,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上,他们此时对PowerPoint 2000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迫切想知道如何使用PowerPoint 2000制作出这样美丽的贺卡。

3.2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机会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成为知识的给予者,而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多媒体教室里,所要讲解的内容通过大屏幕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每人一台机器,学生边看大屏幕上老师的讲解,边亲自动手,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操作。整个PowerPoint 2000演示文稿的创建分为几个步骤:简单设计修饰复杂的动画设计,都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做,并呈现在大屏幕上。在讲解的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提问:列举问题,如:怎样修饰文字?PowerPoint中的文字修饰和以往所学过的word中的文字修饰是否有相似之处?怎样插入剪切画和图片?PowerPoint中的图片的插入和以往所学过的word中图片的插入是否有相似之处?等等,让学生边复习,边学习,学习新的操作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

以一幅作品为例,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添加进去多种元素,适当分配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使学生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对所学知识以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巩固。在讲解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保持与学生实时沟通,随时按照学生的建议对所做的PowerPoint 2000作品进行修改,一堂课下来,与学生一起完成了整个多媒体演示文稿从长剑到简单设计,到修饰,到复杂的动画设计的全部过程。由于加入了大量课堂互动,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课堂上老师所展示的PowerPoint 2000文稿是自己参与制作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3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成果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反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验、调节、选择、控制,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PowerPoint 2000教学实践性很强,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独自动手制作幻灯片的技能。因此,在实验课上,要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制作幻灯片的机会。在实验课上,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幻灯片时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使他们改正。

在PowerPoint 2000教学结束时,为学生放映一组他们做的作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学习自信心。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分析,告诉他们如何改正。

4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室中,交往和交流的形式比较简单,也不够充分,教学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是教师讲和学生学。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讲解,学习者只是像填空一样给出简短的回答,往往没有多大思考的余地[3]。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用以有的知识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接受书本上和老师讲授的知识,而要存在质疑态度,验证已有的知识并探索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Word、Excel和PowerPoint教学中,实现某一效果往往有多种操作方法,教材中往往不能面面俱到,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菜单栏中的任何一种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最佳途径。教师不应该以教材中的内容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给学生留出批判、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院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第7篇

【关键词】基础俄语教学;教学原则;优化策略;语音迁移;词汇迁移;语法迁移

随着人们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迁移理论的出现使得二语教学在母语迁移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大大深化了学生对二语知识的理解。立足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拓展,语言迁移视角下的基础俄语教学突出了学生对俄语教学实践的认知,在母语迁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极建立了对俄语教学的心理认同感。无论是从社会心理构建角度还是语言交际发展角度,语言迁移理论对于俄语教学的实施都极为有利。实际俄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已有的汉语知识和英语习惯均对俄语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语言迁移理论的运用,能够有效掌握二语教学中的语言发展契机,避免语言习惯的互相滋扰,促进俄语教学的有效实施。知识习惯的形成是基础俄语教学的关键所在,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基础俄语教学必将对二语教学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语言迁移视角下的基础俄语教学概况

(一)语言迁移理论的概述

语言迁移理论的发展可追溯至心理学领域,相关学者指出语言迁移的形成既可以是知识与经验的一种积累,同时也可能是态度或能力的提升,不同的迁移类型往往会导致截然不同的迁移结果。语言迁移得以实施主要是因为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性特征,由于种种差异的存在,例如社会环境、语言习惯、心理差别等等,最终导致了不同语言规则与文化规律的形成。在正迁移的影响下,学习任务的完成可以通过更加便捷的途径得以实施,而相对应的学习目标也更加接近预期的标准。

(二)语言迁移视角下基础俄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语言迁移理论在基础俄语教学中的实施是双向并进的结果,单一层面的语言迁移显然难以发挥正迁移的实际指导价值。无论是母语基础的渗透还是英语思维习惯的融入,都是一种语言迁移过程在基础俄语教学环节中的落实。为了尽可能地寻求到其中的语言突破口,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基础俄语教学还应秉持以下基本教学原则:

1. 语言迁移的综合性原则

基础俄语教学作为一个语言知识的整体,更加注重语言教学的综合性把握。任何一个俄语单词、词组或是句型在使用过程中都必须从综合运用的角度体现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强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2. 语言迁移的实用性原则

语言知识的灌输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迁移理论应用于基础俄语教学时也应秉承基本的实用性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突出实践训练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

3. 语言迁移的启发性原则

俄语教学的开展是一项双向教学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取得与师生的密切合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注重基础俄语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启发也是极为必要的,这不仅是正迁移过程的有效体现,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思维的一种拓展。

二、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基础俄语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基础俄语教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基本都是零基础的学生,在自身汉语知识和英语习惯的影响下,俄语教学的过程不免会受到一定影响。只有充分发挥正迁移理论对于俄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才能充分体现语言知识的教学优势,及时寻找到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契合点,进而促进基础俄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关于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基础俄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从母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双重角度得以呈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语音迁移

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语言迁移现象,汉语对于俄语教学的语言迁移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具体发音上,俄语中的元音发音和汉语的大致相同,而辅音发音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由于字体之间的差别,也给基础俄语教学造成了一些困境。知识迁移过程中,教师应避免“汉式俄语”发音情况的出现,注重汉语与俄语之间的音节调整,实现了语言知识的正迁移。此外,声调的掌握也是语言迁移的重要方面。音高对于俄语发音影响不大,而发音力度和时长的把握却是极为重要的。英语迁移方面,由于英语与俄语同属于语调语言的基本范畴,因此在对俄语重音控制和音节把握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英语发音习惯的影响。然而一些比较难发的音如[θ]和[e],却很难做到与俄语发音相对应。基础俄语教学中,教师可从发音口型的角度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指导学生在英语发音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俄语发音,并逐渐向标准发音靠拢。

(二)词汇迁移

基础俄语词汇教学方面,语言不对等现象经常发生。比如汉语中“车站”一词就可能在俄语中对应不同的概念,如、、等。而在俄语中,也有可能出现两个单词对应一个解释的现象,比如和的意思都可翻译为“祖国”。无论是词汇之间的互相搭配还是语言习惯的表达,都需要在正确的迁移指导下得以实施,切忌一一对应,贻笑大方。至于英语词汇方面的迁移,则能够有效规避其中的词汇教学障碍,实现俄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灌输。比如英语中的“tree”在俄语中就可能转化为“”,类似这样的词汇迁移不仅从自身概念的角度提升了词汇教学的实用性,并且在实际教学方面也大有裨益。关于这样的词汇迁移实例还有很多,像是、、、等,英语正迁移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computer——等。

(三)语法迁移

基础俄语教学中的语法迁移主要表现为综合性语法和分析性语法两个方面,而汉语言则更加偏向于后者。语法形态方面,俄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句型的不同结构,而汉语中的二元对应形式恰好是对俄语语法知识的有效补充,通过不同的语法标志确立最终的语法功能,这也是一种语言认同感在基础俄语教学中的体现。比如汉语中的虚词就对应了俄语基本教学中的“体性”,比如我们会用汉语中的“为”或是“对”来代表俄语知识中的“格”概念,而语言中的语气转折也和汉语中的转折连词“却”等相关联。英语语法迁移中,更加注重文化背景对于知识迁移的引导作用,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习惯形成对于知识迁移的实施有着深远影响。俄语语法中,无论知识对象是以何种会话方式呈现,都存在着一定的正式性特征,语言请求更加注重礼貌表达,甚至道歉语句频繁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区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效变通。此外,基础俄语教学中的名词属性与其自然属性密切相关,一些职业名词等在属性方面就不存在明显区别。

三、结语

基础俄语教学过程中,母语基础及英语习惯对于俄语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语言迁移理论的指导下,有效的语言正迁移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俄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在语言习惯形成方面也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纯正地道的俄语发音及语法掌握依赖于师生之间的教学配合,而语言迁移理论的渗透恰好是对俄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摒弃了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压制,突出了语言共同点在系统知识中的指导意义,实现了基础俄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迁移理论与教学情境的相互融合也是极为重要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舒缓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使得知识的讲授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总之,语言迁移理论的应用过程极其复杂,需要教育工作者仔细斟酌、敢于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提升语言迁移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连瑞.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武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袁芳.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