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药店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6:07

序论:在您撰写药店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药店学习计划

第1篇

正文:学习最忌讳盲目。常有这样的学生,面对教科书,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摸摸那本,最终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学习无计划造成的。

制订学习计划,首先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比如:是要夯实基础,还是要提高答题能力;是要应付即将到来的一次会考,还是面向高考等远期目标,这一切,心里一定要有一个底。

第二,自身的定位。明确自己掌握了哪些,欠缺了哪些,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

第三,时间的允许。最主要的应该是让学习计划有时间可执行,而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

要充分地利用时间搞好学习,离不开制订学习计划和日程表。计划是指对学习的长期打算和安排,而日程表是指处理现在的学习任务较具体的逐日计划。

要制定学习计划,不仅要遵循上述的一些基本准则,还要体现如下一些具体要求:

1)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

做什么都要讲究实效,要量力而行。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突出重点。目标任务不要订的太高,否则还不如不订。对那些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可以多分配一些时间;对自己不大困难的,则相对少花点时间。

2)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协调

计划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是为了帮助自己学习,因此要处处与老师的教学配合协调、同步,只有这样才会促进自己的学习。

3)要张弛有度,留有余地

计划毕竟是一种设想,并不等于现实,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突况的影响,因此要留有适度、灵活机动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

4)要留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人的大脑活动是有一定限度的,用长了会产生厌倦、疲劳的感觉,效率就会降低,如果在安排时间表时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那么连续学习两小时,就会出现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和对学习内容不满的情绪。所以在安排时间时,应设计出相应的休息时间。总的来说,在学习25-35分钟后,中学生在学习40-50分钟后,即应休息一会儿,休息时间可确定在5分钟左右,太长了也不好,否则会使学习劲头丧失,不利于继续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脑力劳动的疲劳不同于体力劳动的疲惫,它主要是对学习厌倦和兴趣不足,而不是真正的无法继续下去。所以,休息时间不必太长,变换一下活动方式、身体姿势,或到外面散散步,听听音乐,唱唱歌等,都是很好的休息。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一、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能力和素养

充分认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士官院校教学双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以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专业化、教学过程信息化为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员对教学各环节中的教学资源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士官学员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员、学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及时补充、更新信息化知识技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扩大教学信息交流的途径与范围,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为学员学习提供的便捷条件;努力构建以学员学习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平台、以提高学员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目的的信息化学习模式,强化学员的探索式学习。

二、做好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员学习方式、教员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发展变化,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员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也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设计中,要全面分析教学要素,包括单元学习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环境、学习效果评价以及教员教学风格等,目的是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1.学习目标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整门课程各教学单元的目标分析,确定每次课堂教学的学习主题。按新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类,并要求目标的描述要用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表达。

2.教学对象分析。即说明本课题对学员的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要求,以及学员是否已具备了本课题学习的要求。尤其是针对现阶段士官学员实际,要分析士官学员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认知结构;分析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意志和性格。目的是设计适合学员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设计适合学员学习的情景与学习资源,设计适合学员个性特征的帮助与指导。

3.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资源分为纸质、网络和媒体类型。信息化资源设计包括教学资源的编辑、选取及如何利用,是信息化教学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的方面。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员实践技能培养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要注意通过评估甄别,从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中选择和收集适宜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根据学员的基础和学习需求,对这些信息化资源作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制成网络课件、构成网络课程,通过电子教案将各教学资源链接起来;要丰富辅学习资源,满足教学需求。

4.学习情景设计。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和教学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员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学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强调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增强仿真效果,使学习在贴近实战和岗位实践的情景下进行,让学员产生“身临其境”感觉,以减少知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避免将不同媒体教学资源简单机械地叠加利用。

5.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学员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构建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其中知识的内容特征、学员特征和教员的教学风格是决定教学活动过程选择的关键因素。设计时要考虑如何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员认知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考虑课程教学的导入、展开、总结评价三个环节。如设计以问题、案例或演练等形式通过多媒体手段导入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设计要求可操作性强,讲授、示教、实验、模拟、练习、自学等方法选用要合理。鼓励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6.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学员学习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的设计。要采用多元评价,重点围绕学员学习目标达成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融合,确保信息化教学的落实

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员教学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教员要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并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员学习的融合是信息化教学的重点,也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落脚点;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保证,可以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开展。因此,要随着士官岗位任职要求、培养对象不同和学科专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信息资源;加强教员、学员和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培养;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开放电子阅览室、信息检索室,为学员信息查询、学习提供便利;要扩充网络空间,延伸网络终端到学员宿舍、教员宿舍,便于教学双方在线交流,使学习资源向学习需求的流向畅通,使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员学习质量的不断提升。

第3篇

信息化教学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工程建设的本质就是推进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化教学形态和模式。教学设计是做好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前提。信息化条件下士官院校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能力和素养

充分认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士官院校教学双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以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专业化、教学过程信息化为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模式[1],提高教员对教学各环节中的教学资源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士官学员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员、学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及时补充、更新信息化知识技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扩大教学信息交流的途径与范围,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为学员学习提供的便捷条件;努力构建以学员学习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平台、以提高学员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目的的信息化学习模式,强化学员的探索式学习。

2 做好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员学习方式、教员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发展变化,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员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也决定着信息化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设计中,要全面分析教学要素,包括单元学习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环境、学习效果评价以及教员教学风格等,目的是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2.1 学习目标分析 目的是通过对整门课程各教学单元的目标分析,确定每次课堂教学的学习主题。按新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类,并要求目标的描述要用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表达。

2.2 教学对象分析 即说明本课题对学员的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要求,以及学员是否已具备了本课题学习的要求。尤其是针对现阶段士官学员实际,要分析士官学员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认知结构;分析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意志和性格。目的是设计适合学员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设计适合学员学习的情景与学习资源,设计适合学员个性特征的帮助与指导。

2.3 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学资源分为纸质、网络和媒体类型。信息化资源设计包括教学资源的编辑、选取及如何利用,是信息化教学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的方面。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员实践技能培养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要注意通过评估甄别,从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中选择和收集适宜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根据学员的基础和学习需求,对这些信息化资源作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制成网络课件、构成网络课程,通过电子教案将各教学资源链接起来;要丰富辅学习资源,满足教学需求。

2.4 学习情景设计 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和教学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员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学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强调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增强仿真效果,使学习在贴近实战和岗位实践的情景下进行,让学员产生“身临其境”感觉,以减少知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避免将不同媒体教学资源简单机械地叠加利用。

2.5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学员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构建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其中知识的内容特征、学员特征和教员的教学风格是决定教学活动过程选择的关键因素。设计时要考虑如何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员认知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考虑课程教学的导入、展开、总结评价三个环节。如设计以问题、案例或演练等形式通过多媒体手段导入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设计要求可操作性强,讲授、示教、实验、模拟、练习、自学等方法选用要合理。鼓励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6 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 即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学员学习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的设计。要采用多元评价,重点围绕学员学习目标达成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 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融合,确保信息化教学的落实

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的融合[2]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也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员教学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教员要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并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员学习的融合是信息化教学的重点,也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落脚点;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融合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保证,可以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开展。因此,要随着士官岗位任职要求、培养对象不同和学科专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信息资源;加强教员、学员和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培养;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开放电子阅览室、信息检索室,为学员信息查询、学习提供便利;要扩充网络空间,延伸网络终端到学员宿舍、教员宿舍,便于教学双方在线交流,使学习资源向学习需求的流向畅通,使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员学习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三;复习;教学环节

进入高三,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学生只需要多做题,教师只需要把题讲好就差不多了,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显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三化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并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本文只谈高三化学复习如何把握好几个教学环节。我认为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练、评、答疑几个方面。

1、教

在教学过程实施之前,教师应该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绝不能因为是高三而不讲究章法,相反显得更为重要。教不应是单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么教?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要清楚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果教学的主体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就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时时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不要太吝啬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从而保持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要做到有目标地精讲。学生熟知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费口舌。教师应重点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功效。这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每节课发挥出最高的效率。除了备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我校生源相对较差,每个班也显得很不整齐,学得好的学生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差距很大。教学中应尽可能因材施教,教学定位不能就高,也不能就低,而是针对中等或中等偏上程度的学生,同时结合高考的难度实际。对于两头的学生,程度较好的学生利用提高班进行提高,程度较差的学生适当“开小灶”,进行补课。两头抓住了,中间段的学生自然跟着往上走。

2、学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法。比如针对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的情况,我告诉他们要把握好“理解不等于掌握,掌握不等于永远掌握”的辩证关系,听课时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渡过了某个难关,不等于自己已克服了这个难关;就算是今天自己闯过的难关,时间长了,可能因为遗忘难关又摆在你面前。因此对做错的题要做上记号,多做几遍,经常温习。指导学生多读课本。学生总觉得课本上的内容太浅显不屑一顾,导致的结果是概念不清,基础不扎实。在复习阶段可把课本当作辞典来查,在练习中发现基础知识上存在含混不清,应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3、练

练习不能搞“题海战术”,应“精练”。精练是指每一次练习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练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不能图省事不负责任的找一份现成的试卷就给学生做,毕竟每一届学生情况不一样,高考形势也在变化。有目的性,除了表现在内容上以外,还应该能力方面,如这次练习侧重于要求学生答题规范,下次练习侧重于要求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的把握,再下次练习侧重于审题能力培养,这样的练习在第一轮复习完后显得尤其重要。有针对性,是指不能对所有程度的学生“一刀切”,都完全用同一份试卷,如试验班学生和普通班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尽量避免给学生做偏难偏怪的题,否则不利于学生落实基础,倒可能导致他们“钻牛角尖”或者产生畏缩情绪,就是前几年的高考题也要进行筛选,把有利于打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除了统一练习以外,学生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练习。比如可以通过整套试卷练习来提高自已对时间的合理分配和解题速度,可以针对自已薄弱的知识点内容找相关的题进行强化训练,也可以针对自己做得不好的题型专门找题强化训练,总之是“差什么就练什么”。

4、评

“评”是指练后讲评试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前先把总体情况简单介绍,使每个学生大体清楚自身所处位置,再点名表扬取得进步的学生和前几名学生。再把突出的一些问题作说明,强调学生注意。对学生暴露的问题,教师要冷静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出根源所在,并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讲评过程中,不要怕花时间,如果学生暴露的问题不及时解决,他们可能会保留甚至强化这些错误的记忆,形成负面效果。绝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评。对少数同学易犯的错,要求他们自己进行解决,这样能提高这些学生的主动性。有些问题,还可通过变化题设条件或变化设问,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认识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习题的使用价值。总之,避免“就题论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思路。

第5篇

【关 键 词】 数学活动;基本经验;综合实践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经验型’数学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E-b/2013/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叶新和,江苏省泰州市许庄初中,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名教师,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姚娟妹,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青优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34-00106-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以下简称“四基”)。而从文献资料来看,作为近几年研究热点话题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相关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都比较薄弱,其内涵、结构、分类等尚未形成共识。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期望结合自己比较丰富的实践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索能够做出一定贡献,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中提出“经验型”数学活动的概念与目标追求。所谓“经验型”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感受来尝试发现和提出一系列逐层深入的数学问题,并以之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经历“数学化”的体验,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而主动建构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感受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发展数学思维方式。“经验型”数学活动的目标追求是“做”中“悟”“四基”:①“经验型”数学活动试图将数学思维活动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②学生在“做”中“悟”,通过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进而“悟”另外“三基”。 此处“悟”理解为感悟、领悟,适当延伸开去,包括理解、积累以及内化。其中“做”是起点是支架,感受并积累经验是核心环节,“悟”另外“三基”,发展思维方式是目标追求。

“棋盘上马的行踪”原为苏科版数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八上》中数学活动 (2013年江苏科技版,以下简称原活动),笔者几经思考与实践对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修改后的活动简称新活动)。下面以新活动为例介绍“经验型”数学活动设计的“四化”要点供读者参考。

一、目标精准化

“活动目标”反映了设计者对于“四基”尤其是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价值。

首先,目标要准确。目标如有偏差,将导致策略性错误。由于原活动中没有提供活动目标,我们不妨通过内容来分析:主体活动为活动1――活动4,其中活动2内容为:棋子“马”从能否点A (6,4)出发,不重复不遗漏地走遍己方半张棋盘,并回到出发点。如能,请给出走法。如不能,你能够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活动3内容为:棋子“马” 能否从点A (6,4)出发,不重复不遗漏地走遍己方半张棋盘。如能,请给出走法。如不能,你能够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活动4内容为:棋子“马” 能否从点A (6,4)出发,不重复不遗漏地走遍整张棋盘。请说明理由。从活动花费的大量时间来看,设计者是将活动收获(“马”走遍己方半张棋盘、整张棋盘的走法)作为目标之一进行处理的。笔者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花费这么多探索时间,能否探索得出“马”的走法不得而知,而即使探索得到,该收获价值也并不大。

有研究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体在经历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感受、体验与感悟,是知识性成分、观念性成分以及体验性成分的综合体。从基本经验的积累来看,“染色”、“构造”等都可由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经历,在体验、感悟中尽可能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进行提升形成。

其次,目标应精当。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内化成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活动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而要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提升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这样数学活动价值才更大,而另一方面,目标过多、过全又容易造成“蜻蜓点水”,影响活动效果,所以应分析并抓住核心目标。

在新活动中笔者最初预设了以下4条目标:

1.能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初步感受列举法、构造法、分类讨论、染色分析等说理方法;

3.通过找规律发展猜想与探索的能力;

4.初步感受转化的思想、优化的意识。

几经思考,感觉设计为一课时的容量可能更加便于使用与推广。这样看来,仅就第2条目标来说,还是有些贪多求全了,最终修改为“经历并初步感受构造、染色分析的说理方法”,更利于核心内容的落实。修改后的活动目标共有2条,另外一条为:逐步发展猜想与探索的能力。

二、思维深度化

思维深度是“经验型”数学活动的核心标准。所谓思维深度是指一个过程,过程的终了状态跟最初的状态相比,思维品质尤其是思维的深刻性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有研究者也持类似的看法,认为问题、思维、主体建构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中思维是内在条件 。

在新活动中,笔者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思维深度的要求,一是经历“试验――猜测――说理(验证或证明)”的过程,如“活动2:‘马’能跳到相邻位置吗”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3.“马”从A点跳到B点至少要跳几步?你能说理吗?

二是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串来体现思维深度的要求,比如“活动1 马跳的特征”、“活动2 马跳到相邻位置”、“活动3 马能跳遍棋盘吗”这3个活动可谓层层深入。再如在附录“活动4:‘马’能跳遍棋盘吗”(注:附录供学有余力并且感兴趣者继续研究用。如果设计为两课时,那么可在第二课时的活动中使用)中设计了如下问题串:

在图2中,“马”最初位置为点A (6,4)。

1.“马”一步跳到的点其坐标和与最初位置点A (6,4)的坐标和相比,其数值是如何变化的?如果最初位置为点B(6,3),结论还成立吗?

2.试一试:“马”跳两步,跳到点的坐标和如何变化?

如果不试验,你能够直接写出结果吗?

3. 你能够直接写出一条“马”跳其他步数下的结论吗?

4. 尝试利用你发现的结论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1)“马”的“步伐”为1×2时,它能够走遍棋盘吗?

(2)“马”的“步伐”为1×4时,它能够走遍棋盘吗?

三 、“四基”“生长”化

“生长”即活动所获得的“四基”系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主动建构而获得,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得到。

染色图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工具,活动中几处都要应用到,然而在原活动中,因为欠缺必要的铺垫,给人感觉知识、方法“从天而降”,于是在新活动中笔者试着增设了“活动1: ‘马’跳的特征”,试图通过下面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染色图是学生自行“生长”得到的。

1. 图1中,如果棋子“马”的最初位置为点A (6,4),只跳一步,可以跳到哪些点?(请用坐标来表示。)

2. 从奇偶性角度考虑:

(1)这八个点的坐标和都是什么数?与最初位置A (6,4)的坐标和相比,其奇偶性是如何变化的?

(2)如果最初位置为点B(6,3),跳一步,所到点的坐标和都是什么数?与最初位置B (6,3)相比,奇偶性如何变化?

3. 现用红色和黑色来区分坐标和为奇偶数的点。点A (6,4)涂成黑色。

(1)你觉得图1中点B (6,3)涂成什么颜色为好?点C (0,0)呢?

(2)按照这样的涂色方法来对图1中的点涂色,这时所涂颜色有何规律?(注:不必涂满,体现出规律即可)

4. 在涂色后的棋盘上,马从点A (6,4)出发,跳一次,跳到的点与A点颜色相同吗?跳两次,最后跳到的点与A点颜色相同吗?跳奇数次呢?偶数次呢?

在多次实践、反思之后,感觉上面的设计还是有一点“瑕疵”的:①从学生角度看,为何要从奇偶性角度来考虑?②学生能够想到考虑坐标和的特征吗?看来说到底,该系列问题其实是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在尽可能地由上而下进行铺垫的,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还是有一段小小的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生长应该是自下而上的,需要设计者蹲下身子循着学生的思路来提问来解答。几经推敲,对前三个问题作了如下修改:

1.图2中,如果棋子“马”的最初位置为点A (6,4),只跳一步,可以跳到哪些点?(请用坐标来表示。)

2. 这八个点都是“马”跳一步得到的,其坐标有共同的特征吗?与点A坐标有不同的地方吗?

3. 观察棋盘上其他点的坐标,你有何发现?如果用红色和黑色来区分这些点(不妨将点A (6,4)涂成黑色),你得到怎样的染色图?

经过这样的修改,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更好地展示,学习过程更为自然、流畅、简明。

四、要求适度化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知识基础、思维方式以及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为了使每个学生通过数学活动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问题的要求需要适度。为此,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问题的难度、呈现方式等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

原活动中活动2――活动4与2008年第一版的数学活动相比,问题进行了一定修改,难度已经有所降低。其设计意图除了得到马的走法之外,还关注了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如果能不重不漏地走遍网格,那么需要构造出一种具体方案;如果不能,那么需要进行说理(证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新活动中,这三个活动修改为“活动3:马能够走遍棋盘吗”中“欣赏”与“探索”两个环节,期望在保留原设计精华的同时适当降低题目的要求,更好地保证活动效果。

1.欣赏:

(1)“马”从点C (0,0)出发不重不漏地走遍棋盘的走法图片。

(2)“马”从点A (6,4)出发不重不漏地走遍己方半个棋盘的走法动画。

此处直接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与演示动画形成初步感受,同时简要渗透棋盘上马的哈密顿链和哈密顿圈的知识,渗透数学文化,拓宽视野。

2.探索:

(1)图3中,“马”从标有数字1的位置出发,可不重不漏地跳遍网格图。试一试,将跳法补完整(一种即可)。

跳法:16――――――――――。

(2)经过试验,小明发现:图4中,“马”从点B(6,3)位置出发,不能不重不漏地跳遍己方半个棋盘。请你帮他将理由补充完整。(注:为便于区分,图4中红点用空心圆圈表示。)

理由:(从两个角度来考察“马”跳过黑点的情况)假如“马”能够不重不漏地走遍己方半个棋盘,那么“马”需要跳――步,从红点B (6,3)出发,这将涉及到――个黑点。事实上,图4中黑点为――个,此时至少有――个黑点没有跳到,因此“马”从点B(6,3)位置出发,―― (填“能”或者“不能”)不重不漏地跳遍己方半个棋盘。

“探索”中问题(1)提示了部分跳法以及表示方法,可适当减少试验次数、试验时间。问题(2)提供了主要的说理过程,学生填好后再体会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生基础较好时,问题的跨度、探索的空间不妨大一点,比如“探索”中对问题(1)不做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发现跳法,对问题(2)可在学生试验后教师仅仅做思路的提示让学生自行解答。

“经验型”数学活动是我们“从下而上”进行的探索,试图通过丰富实践来进行总结与提炼,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提供一些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 [J].课程・教材・教法 ,2011,(6).

[3] 郭玉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量化与课堂实践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4).

[4] 苏科版数学教材编写组.棋盘上马的行踪 [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版《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八上》,2013.

[5] 叶新和.试谈数学活动的思维深度 [J].数学通报,2011,(1).

[6] 王新民.论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条件[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

[7] 叶新和.经验型数学活动设计误区分析 [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1).

[8] 单 棋盘上的数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推动学校联盟办学

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日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教育局按照发展需要与自愿联盟的原则,让相对优质的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了学校联盟办学。

学校联盟办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城区学校在管理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城区学校帮扶责任,以强带弱,推动联盟内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有效帮助农村学校和边远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此次学校联盟为期3年,本轮共安排3所城区优秀初中学校与6所农村或边远初中学校建成初中学校联盟,15所城区小学与15所乡镇学校或城区小学建成小学学校联盟。目前,交流教师已全部到位。

摘自:《中国教育报》

(2)“马”从点A (6,4)出发不重不漏地走遍己方半个棋盘的走法动画。

此处直接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与演示动画形成初步感受,同时简要渗透棋盘上马的哈密顿链和哈密顿圈的知识,渗透数学文化,拓宽视野。

2.探索:

(1)图3中,“马”从标有数字1的位置出发,可不重不漏地跳遍网格图。试一试,将跳法补完整(一种即可)。

跳法:16――――――――――。

(2)经过试验,小明发现:图4中,“马”从点B(6,3)位置出发,不能不重不漏地跳遍己方半个棋盘。请你帮他将理由补充完整。(注:为便于区分,图4中红点用空心圆圈表示。)

理由:(从两个角度来考察“马”跳过黑点的情况)假如“马”能够不重不漏地走遍己方半个棋盘,那么“马”需要跳――步,从红点B (6,3)出发,这将涉及到――个黑点。事实上,图4中黑点为――个,此时至少有――个黑点没有跳到,因此“马”从点B(6,3)位置出发,―― (填“能”或者“不能”)不重不漏地跳遍己方半个棋盘。

“探索”中问题(1)提示了部分跳法以及表示方法,可适当减少试验次数、试验时间。问题(2)提供了主要的说理过程,学生填好后再体会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生基础较好时,问题的跨度、探索的空间不妨大一点,比如“探索”中对问题(1)不做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发现跳法,对问题(2)可在学生试验后教师仅仅做思路的提示让学生自行解答。

“经验型”数学活动是我们“从下而上”进行的探索,试图通过丰富实践来进行总结与提炼,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提供一些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 [J].课程・教材・教法 ,2011,(6).

[3] 郭玉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量化与课堂实践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4).

[4] 苏科版数学教材编写组.棋盘上马的行踪 [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版《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八上》,2013.

[5] 叶新和.试谈数学活动的思维深度 [J].数学通报,2011,(1).

[6] 王新民.论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条件[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

[7] 叶新和.经验型数学活动设计误区分析 [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1).

[8] 单 棋盘上的数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推动学校联盟办学

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日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教育局按照发展需要与自愿联盟的原则,让相对优质的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了学校联盟办学。

第6篇

① 知识量大;

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第7篇

一、居住功能

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不应回避的是城乡差别却在不断加大,住宅不等同于城市住宅,更不是简单的“乡村别墅”,农村住宅具有生活和生产两种功能,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造型外观,更重要的要从居民的生活习惯出发,注重实用功能。

(一)各功能空间的划分

农户活动是在各种空间中完成的,不同的农户活动需要在不同形态的空间中完成,在农户活动的诸多空间中,家庭空间有着重要意义,农户成员的大多数饮食、起居、休息,甚至一部分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储藏等都发生在这里。因此,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对农户家庭空间功能的多样性要给予足够重视。农户家庭空间根据功能不同可以细分为不同层次的空间:庭院、生活起居空间、生产空间、仓储空间。

(二)庭院

传统农宅中多为平房,围合一个庭院。庭院既是农民生活的场所,也是从事家庭生产的场所,因此庭院具备多样复合功能,从事家庭种植,养殖等生产功能。充分利用庭院布置绿化,四周布置绿篱,入口布置花卉、铺地形成良好的绿化风貌和街景。而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庭院大多仍被保存了下来,只是面积相对来说减少了,而住宅则大多为两层,而其实用功能并未减少。

(三)生活起居空间

生活起居空间由厨房、卧室、客厅等房间组成。在北方农村中,正房多为坐北朝南,东西两侧或一侧有辅建筑。厨房多为东西侧房,一般从庭院可直接进入厨房,农村往往把厨房和餐厅合二为一,无论从卫生和功能上都不太合理,因此在现在的新住宅设计中通常会将其分开。传统农宅稍大的那间卧室兼作客厅,多有不便之处,因此现在的新农村住宅建设在面积足够的情况下,多数将客厅与卧室分离。

卧室是住宅中最为重要的空间之一,主要卧室放在采光通风良好的南北向。每层均设置卧室,一层卧室可供满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居住,如果面积较大,可在室内设置卫生间,可供行动不便的老人使用。这就给传统的室外卫生间带来了不小的改革,这需要进行排水设施的设计。

(四)储藏空间与生产空间

储藏空间和晒台的结合农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无论从土地的利用还是生态的角度都很浪费,同时减少了游憩的场所,在设计中可将晒台放置在顶层,平时可以晾晒农作物等,防止他人的破坏。并与粮仓结合,搬运方便,节省劳动力也可做夏日休憩场所,提高生活质量。

车库的使用是先进文化的代表,目前在农村拥有自己车辆的家庭已越来越普遍了,所以设计中可在进门侧门处设置车库,如没有车的用户,可将车库的功能改为小卖等,做些小本经营的生意,或其他用途如农具堆放等,也可自行更改,灵活使用,优化功能。

(五)居住空间的设计要点

要为人们提供“宜人”的居住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尽量采用南北朝向,独立式院落布局保证了良好的采光、通风,尽可能解决传统建筑室内通风换气不畅,采光不足,潮湿阴暗,室内空气不良的弊端。对于中、低收入居民要求住宅平面布局紧凑合理,要满足公私分区、洁污分区、动静分区明确要求。另外,在新建住宅时应能够既要立足当前需求,又要着眼未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在设计建设之初就留有余地和灵活性。

二、保障功能

保障功能主要是指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各种社区服务设施,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则是休闲娱乐设施的配备及场地的规划。

(一)娱乐休闲场地规划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对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的需求也突显出来强烈的愿望,休闲体育场地及设施的建设也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场地设计方面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对休闲娱乐场地有个科学的设计与规划,按人口比例和服务半径设置休闲娱乐场地,并配备相应的体育设施;在设计中应设有无障碍通道,可供身体不便(例坐轮椅)的老人轻松到达场地。即使不参与锻炼,也能够到达该场地进行聊天、晒太阳等活动,能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二)社区交通系统组织规划

步行与车行交通流线有机组织,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划分,尽可能的实现人车分行,为居民提供更舒服的生活空间。生产用车应集中停放,并与村民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小汽车的停放的应本着就近停放的原则进行组织,并根据新村中不同的住宅形式进行不同的处理。避免对外交通穿越新村,对社区产生干扰。

(三)社区绿化及宅间景观规划

在新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绿色农业背景,尽量保留现有的环境绿化,以突出村庄特色为主体,将新村绿化与周边自然绿化相结合,将公共绿地与道路绿地、宅间绿地与庭院绿化相结合,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三、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

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其中包括行政管理设施,文体教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医疗保障设施等几方面。保证一村一社区中心,集中建设村政府办公楼、村民科学知识培训所、社区娱乐健身中心和医疗站点。

(一)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应具备的功能

(1)信息传播与交流功能。应构建涉及农业管理、农情预报、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农民培训等“三农”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并延伸到基层行业协会、专业户,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2)农村医疗功能。鼓励农村私人医疗机构的发展,做到每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中都有医疗点,及时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建立社区养老中心,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中养老为辅的办法,妥善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

(4)维护农村人居环境功能。要通过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路为主要内容的 “三清三改”活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的总的原则

(1)因地制宜,据村庄的不同需求,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2)分级分类管理型、公益型的设施应由政府投资建设:经营型设施可采取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建设。

(3)分期建设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主次、缓急分步实施建设。

(4)联建共享对于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投资相对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视具体情况由多个村庄联建共享。

(5)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应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能源节约、绿化美化、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