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6:00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信息化部工作思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规划 过程框架 规划方法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OF TELECOM OPERATORS
Tian Peng Luo Bangcai Guizhou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as faster and faster. Information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booster and engine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lecom operators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s basic principle is expounded,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s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s summarized, providing an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lanning.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cess Framework Planning Methodology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业务的最佳实践,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未来信息化蓝图以及实施保障计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导,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依据[1]。
当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2]。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信市场的开放,竞争的焦点从网络竞争、规模竞争向客户竞争和管理竞争转移,同时在电信企业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环境、现状、战略、业务和市场,电信运营商应从企业信息化规划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提出适合企业3~5年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的信息化规划,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原则
在国务院“两化融合”思想的指引下,随着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快速成长的业务需求对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务标准,信息化规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敏捷地支撑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运营、管理以及创新发展,提出了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基本原则。
2.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
从电信运营商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将整个信息化规划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前期规划回顾,第二阶段进行现状、需求及驱动力分析,第三阶段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阶段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实施,如图1所示。
在理解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的前提下,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前期规划执行情况,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差距与不足,评估上年度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电信行业发展环境,明确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业务需求,利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对发展需求及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未来信息化改进方向;在全面调研,充分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期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从技术架构演进规划、信息化组织和人员规划及信息化服务规划入手,勾画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结合企业规划思路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设项目,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分析项目投资预算,对项目投资进行权衡,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原则
在电信运营商进行企业信息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就难以有效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坚持战略驱动和业务导向。目标牵引力和业务驱动力是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的源头,信息化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架构,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业务价值和业务促进力的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接受度。
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要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重点实施。从建设逻辑上,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从IT基础设施及底层数据建设,再发展核心业务系统,优先解决最紧迫、最重要的需求,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2]。
坚持循序渐进和注重实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并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要把握核心和重点,由急至缓,循序前进;基于成本去设计规划,规划不宜太大,规划期不宜过长,一般3~5年为宜,同时要考虑规划的扩展性和可用性,这样更能提现规划的实效与价值。
坚持全员参与和加强培训。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必须要让每位员工都清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实行培训与引进并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适用人才。
三、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探析
3.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例如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几种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3.1.1 GMTD方法论
GMTD方法论具体指的是:Guideline,“一个指导思想”,即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Methodology,“一个分析方法”,即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主要分析方法;Time step,“三个时间步骤”,即以规划回顾、需求及战略分析、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三大时间步骤为规划流程;Dimension,“四个维度”,即以战略、资源、产品、客户四大竞争力的提升体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
GMTD方法论是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将企业信息化规划分为“一思想、一方法、三步骤、四维度”四个方面,为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支撑,有效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比较常用的规划方法。
3.1.2 问题追根溯源法
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需求入手,聚焦客户业务要求,分析技术人员抱怨的原因、用户使用问题与客户感知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过横向比较,找准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业务需求与IT能力之间的矛盾。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以业务为驱动,通过分析具体业务对应的具体IT功能实现,对IT规划提出要求。对信息化部门而言,业务驱动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输入,信息化在能满足具体功能的同时,更需关注满足业务类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化能力是否具足、结构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构成要素、是否可良性持续发展等,通过点上的汇集、分析和关联,进行自底向上、追根溯源,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明确IT能力,制定科学的IT规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1.3内涵变化分析法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面对的业务环境、战略要求相对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信业由“通信业”转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已由过去的“利润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通过分析全业务环境下企业战略和业务内涵,聚焦企业战略转型及信息化内涵的变化。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说,信息化以全流程为贯穿,针对业务发展策略和能力填充点,对新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并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商业模式下IT内涵变化进行重新审视。
从规划层面来说,基于战略内涵和业务需求,聚焦IT内涵变化和IT能力映射,采用MATRIX(矩阵)框架,梳理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同企业战略与业务需求驱动、客户体验驱动、持续性发展驱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二维分析,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转换为业务和服务能力,推进IT的技术、管控、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开展,创造IT价值。
3.1.4价值区间权衡法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通信业已经由单一的利润驱动向多元的价值驱动转变,而竞争焦点集中在企业掌握价值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运营能力、应用提供与管理能力、服务聚合能力三个方面。电信运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区间应由信息流的传播者向能力提供的管理者、服务应用的集成者以及客户渠道的聚合者改变,通过对产业链的引领与价值链掌控,最终成为标准与模式的引领者。
在深入推进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应围绕企业运营价值、股东价值、产业链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展开,构建一套相对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基于企业价值贡献作用比重加权的二维模型来衡量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升整体化企业信息化能力,实现IT支撑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创造价值”。
3.1.5企业战略解码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工作应聚焦企业发展问题。电信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领域管道价值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传统核心业务市场面临价值分流,流量增长与价值提升难以同步增长,抢占用户第一接触界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聚焦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本质。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吸引用户、聚合资源、价值链掌控,从上、下游客户角度,聚焦管道、平台、应用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对IT内涵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新三者战略”:智能管道、综合平台和应用。管道是桥梁,是基于客户与电信、客户与客户之间发生关联或关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产生的作用角度。平台是容器,是基于面向内部运营与管理、面向外部合作接入与能力提供的实体系统和标准层面。应用是体验,是基于客户感知到的综合内容与体验层面。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除了IT支撑层面外,在其他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
3.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思考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展现的首先是内容,作为一个面向未来能力建设的可阅读物和传达思路思想的载体,应根据电信运营商自身具体情况,适当的将内容的思维模式过程有所体现,这种“做什么”、“为什么”有上下文的方式将有利于把问题和思路传达得更清晰和透彻。
规划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模式过程的体现方法经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后形成可模式化的形式,可以认为就是一种方法论。
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内容为基石的,需要的只是把要阐述的内容和观点以合适的方式和逻辑结构展开,形式为内容服务,并成为内容重要的组成要素。方法论是基于内容的一种工具,可以选择工具、应用工具或创造工具,但不必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法无定法,因时、因人、因事而定,量体裁衣,寻求一种适宜电信运营商自身发展,具有实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价值体现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导,对能力建设和工作重点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满足“二八法则”,即信息化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为企业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重要机制和组织形式,将信息化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等紧密衔接起来,系统性的调动IT专业资源来协同解决问题、开展能力谋划、明确工作思路。规划不等同于工作计划,规划聚焦在企业级的战略、业务、价值同IT的连接,由此使得IT各级人员明确在战略地图中的坐标定位、方向、路径、内容及方法。
信息化规划是下年度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是IT专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与支持等方面的细化,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IT从业人员以全局化和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化工作的未来,对企业IT建设工作形成长期性指导体系,促进企业对现有问题和IT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与梳理,能够针对当前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IT系统实施。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生产力,要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发挥出对企业创新变革、精确管理、高效运营的引领性作用。信息化规划要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注重重点,循序渐进。然而信息化规划方法很多,必须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特点分析,从多种适配方式中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和未来要求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框架[3],推进信息化规划工作实施,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范玉顺,胡耀光.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J]. 新材料新工艺, 2004(9):2-7
[2] 蒋桂艳.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2(10)
[3] 龚至晖,李.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11):134-137
[4] Thomas H D.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1998:3-5
[5] 段延娥,戈连柱. 关于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应用的探讨[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S1)
不仅仅是网络营销,信息化在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各个领域都在助推中小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电子商务服务商支持中小企业特别行动计划”等,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应用,“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覆盖全国地级市,45个城市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中心,显著提高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政企联手助推中小企业突出重围
阿里巴巴数据监测显示,尽管金融危机渐行渐远,但江浙一带很多中小企业过得不如从前。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状态不佳的现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及时调整思路,深化推进工程内容,把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困难放在突出位置,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缓解融资难等难点问题,开展了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融资服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
同时,八个两化融合试验区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动员社会服务资源开展信息化推进活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也开始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已于2011年底告一段落,通过大规模调研完成了系列专题发展报告,并总结和研究出一批信息化成功案例。
通过几年的努力,“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基本原则。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存在基础薄弱、专业性强、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地方职能不匹配等困难,为解决工作难题,我国确立了政府、企业、服务机构沟通协商、相互配合、资源共享、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
其中,政府主要扮演了积极倡导和推动的角色,着重在探索推进工作思路和方法、组织社会资源开展推进活动、明确年度目标和任务、协调落实工作计划、归纳总结实践经验等方面开展工作,而大量专业性、服务性的工作则动员和支持大型IT企业、电信运营商和服务商、服务机构、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实施,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大企业与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化推进部门、中小企业协调配合,实现合作双赢。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育林计划”、“电子商务服务商支持中小企业特别行动计划”、“信用之星计划”等重点计划,搭建服务平台、探索服务机制、推动信息化实施、研究成功案例。
整合资源推动联盟快速发展
推动服务资源之间的交流合作,以“联盟”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致力探索的服务模式。特别是由企业牵头自发组建的服务联盟,具有市场定位准、机制活、互补性强等特点。
近几年,很多企业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企业、运营商、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强强联合,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开展了首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以推广工业领域国产CAD、提升制造业中小企业工业设计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确定了广东惠州高新区、山东青岛开发区、江苏昆山模具产业集群三个建设试点。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通过在线授权方式为企业提供二维、三维CAD产品和服务。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5000万,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GDP贡献是60%,就业贡献是80%,如此重要的一个群体自然成为国家信息消费和两化融合的重要引导和帮扶对象。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在日前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3信息化服务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高层研讨会”上指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后发展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更多的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当前这样一个大交互、大联通、大数据的时代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创新。如果没有信息化,我们的中小企业发展很可能长期还处在一个靠廉价劳动力,靠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掠夺的粗放发展方式上,很难把真正的中国经济转型搞上去。”
平台先行
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这个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大的弱势群体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而我国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
鉴于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以及品牌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我国政府于8年前便基于“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倡导采取平台搭建的方式来推进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是通过政府营造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措施,搭建一个工作平台,通过制定年度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建立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机制,组织动员了一大批电信运营商和信息化服务商,包括新闻媒体广泛参与到工程的推进,形成了政府部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沟通、协商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一个工作机制。
其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推进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领域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平台在充分汇聚、调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全力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中小企业成长事业。平台重点围绕人才培训与服务、投融资、战略咨询、解决方案、支撑保障和电子商务等6大领域,健全服务内容、建立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平台、建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公共服务,汇集、组织资源,构建和谐、科学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生态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有六点做法值得总结:一是以政府推动为先导——政府营造环境,制定政策,动员信息化服务商广泛参与;二是以专项计划为抓手——发挥服务商的人才、技术和服务优势,实施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计划,开展大规模培训;三是以服务平台为重点——开展了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四是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推动服务资源之间加强合作,结成服务联盟或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推广解决方案;五是以服务小微企业为核心——运用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成本和门槛;六是以完善网络为方向——促进服务商与地方政府、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协同配合,形成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网络。
目前国家已经在全国推动建设了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培训基地、体验中心、服务中心等信息化机构,同时明确了一支以大企业为主体、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专业团队,开发培养了一批针对中小企业核心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而各地经信委、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但是朱宏任也指出,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工作思路。
思路创新
的确,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已从早期的单纯的低成本信息化应用转变为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压力,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推进中,电子商务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电子商务的低成本、低门槛和高效率非常契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我们知道,受到IT技术限制,企业的ERP系统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不能胜任供应链协同的重任。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降低信息系统总体拥有成本,从而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协同。
在福建的一个地级市,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出的一种M2C营销模式,把企业生产的产品直接通过网络面向国外的消费者进行直接销售。去年该市就这一项业务销售额达到了几百亿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元。它完全改变了过去中小企业在传统市场模式下,实力比较弱、资源比较少、难以拓展市场的局面,特别是在外贸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他们这种创新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过去中小企业建设自己的IT系统和网络系统需要很大的投入,也缺少这类IT人员,现在基于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家就可以方便、低成本地使用信息化应用。
M2C即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生产厂家直接对消费者提供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特点是流通环节减少至一对一,销售成本降低,从而保障了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质量。M2C的特点是流通环节减少至一对一,销售成本降低,没有商家与厂家交易的差价,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的提供者就是生产厂家,因此购买商品的价格更低。
关键词:集团企业;建设目标;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信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集团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集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加上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很难复制国外的成功经验,因此集团的中国企业管理,有很多问题。因此希望学习,探索集团的企业信息技术规划和实施意见,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
1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现状分析
(1)企业大量的员工流失,提高企业数据的风险。很多企业员工的流失是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忽视的盲点,员工流失势必会给企业发展的长期流动性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的影响。在短期内也导致成本大幅上升的人事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复杂程度。除了一些在主要业务领域突出的企业集团围绕建设信息技术,如ERP这样,制造业的共同的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横跨多个行业,导致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思想一样,非常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缺乏统一规划企业集团。各种企业信息化走自己的路,个别企业的信息可能做得不错,但本集团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及成员企业信息化交流的正式文件,报告,电子表格常见的网络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时代。
(4)信息化程度不。新成立的集团广泛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它的信息仅仅是在本集团的财务办公室,报表汇总等,其他企业仍然在个人行为,国外软件的垄断领域的基本情况。
(5)缺乏认识。缺乏认识,我们说,一方面,内部管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和短期规划的企业,这需要内部和外部不争的特定情况下,领导者需要进行分析和重要部署,规划和管理模式,各部门的责任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标准化的系统是相对落后。信息标准体系的落后,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集团企业IT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方向和时机尚未明确的信息化建设,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标准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在今后的工作。
2 信息化的服务与原则
几乎所有主要的国际企业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当然也包括网上招聘,网上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的专门知识,下属企业提供共享使用平台,有效地减少专利支出的浪费。这些外国企业在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共享服务相对做得比较到位。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规划应考虑的几个关键的共享区域。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程度相匹配的组策略能够做到。
原则:企业自己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以自身实际需求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而缺少与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各个权属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又缺乏从集团的信息化发展角度的考虑。
信息化规划首先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按其层次逐渐细分并展开,直到分析到最后的每个具体的权属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式。针对每一个分析层次的特点、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层次分析内容的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企业管理和业务服务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对未来业务发展和管理变革做出的总的规划。因此,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依据,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部分。
3 加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策略
(1)企业信息化已经改变了传统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途径。传统的方式,获得可靠的员工肉眼,手数或用仪器测量的原始数据。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自动感应装置,以获得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货架重量感应装置的库存量自动测量,自动监测设备,而不是责任。它的自动感应设备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精度高,24小时的实时数据采集,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
(2)加强执行的标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标准或标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实施的众多的“信息化孤岛”,势必会形成,最终导致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因此,我们应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标准的实施工作,并监督标准的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到正确的执行标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3)管理规范化。明确各人职责,增加责任感。帮助企业明确赋予各岗位的权限,任何人都不可越权处理工作,使得各自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工作中出现职权不明相互推脱扯皮现象。解决多岗位、多部门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
4 结束语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整体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的基本纲领,其核心内容是从业务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使信息一致的总体协调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以重庆市中小企业为例,调研显示,约有九成企业表示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要求加强人才培训。为此,针对性的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信息化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
②员工信息化水平对信息化实施具有反作用。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全体人员来说,不仅仅是更换了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其管理、操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解决问题路线的转换。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对先进技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③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适应并学会利用新系统完成工作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系统实施过程所积累的管理技能以及所形成的信息处理能力。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才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2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市场分析
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当今电子商务特色突出的市场浪潮中,信息化发展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潮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重庆为例,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的行业、地域十分广泛,重庆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就人才支持方面“,每年组织1000名以上企业高层管理者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1万名以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各项知识更新、提高能力的专业技术培训”“、10万名以上企业技术工人参加提高操作水平和技术等级的岗位技能培训”。全市中小企业数十万计,全国中小企业数千万计,按上述比例计算,人才培训需求的数量庞大。由此分析可知,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3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
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对于开展信息化的企业来讲,人员结构需求呈现出“金字塔”型,“塔尖”是负责整个企业信息化全盘规划的CIO,一般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塔基”是一般技术人员,负责数据输入等具体操作工作;“塔身”就是被称为企业内部IT管理咨询顾问的项目负责人,即各模块的项目经理,其作用一般是代表企业用户方负责具体项目的需求调研、规划及实施,负责代表用户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进行项目描述。结合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程度不一的特点,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综合制订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措施。针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需要,结合各类信息化主题知识,开展集中授课、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电教普及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1培训面向层次
经理(厂长)班:面向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企业最高决策人员开设。培训内容以企业家的视角,包括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创新的关系,信息时代的领导和管理艺术等方面内容。专业培训班(高级班):面向企业信息化主管、主要技术人员开设,培训完善信息化知识结构。课程内容从信息化战略规划、系统选型、系统建设、组织实施等方面展开。基础培训班(普及班):面向信息化相关技术人员。从普及的角度,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主要强调具体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举办专题技术讲座:针对性开展集中区域、集中领域、集中行业、集中应用需求等方面的专题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随需求而定。
3.2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案
培训工作思路是“抓关键,重普及,利用多种手段全面开展信息化培训”。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可以结合政府企业组织、培训机构参与、社会团体辅助等多种方式,采用针对主题的灵活形式开展。不定期举办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信息化的培训班。定期开办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班。组织相关力量,借助远程教育中心安排普及企业信息化教育课程。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先者进行技术讲座。
4结论
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一年一度的年终盛会――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年终分享会顺利召开。作为浙江省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的一堂大聚会,大家一起品味丰收的喜悦、总结工作的得失、畅想未来的美景。
会上,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产业信息化处处长王建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的工作,介绍了工信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工作,并对新一年的工作思路作了简要讲解。同时,也对浙江省创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提出了希望。会议最后,还举办了圆桌论坛。西子集团、太子龙服饰、金田铜业、新华书店、纳爱斯集团等首席信息官们共同探讨了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CIO的转型发展,通过结合他们自身在2013年中最成功的项目来阐述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见解。
王建伟在发言中表示,工信部自2008年3月份成立以来,对两化融合工作非常重视。前任部长李毅中讲“两化融合是工信部重中之重的工作”,现任部长苗圩说“两化融合是工信部的立部之本,是全国工信系统的重要职责”。这些年,工信部主要围绕着“点”、“线”、“面”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点”是指在全国各个产业、行业遴选了886家典型企业,把他们成功的案例归纳成册下发各地;“线”是指从行业入手抓两化融合,依托行业协会,公布了35个行业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分别在辽宁鞍钢召开了钢铁企业两化融合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消费品两化融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装备工业两化融合座谈会;“面”是指在全国选取两化融合试验区,首批试验区有上海、南京、重庆、青岛等8个地区,在2011年,又新设立了8个试验区,包括沈阳、西安、郑州、长株潭地区、桂林柳州等地区。2013年,浙江省被评为全国的两化融合示范区。可以说,浙江的两化融合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是其他省市学习的楷模与示范。另外,在政策上,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商务部、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若干意见》。随后,各省也都制定了各自的若干意见或指导意见。
摘要: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但是分门别类过多和人们对企业信息化认识的盲点,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混乱和重复投资,纵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在成功和失败实例中总结经验,就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注意的盲点问题提出些观点。
关键字: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盲点
企业信息化走到今天,众多成功的案例有目共睹,失败的案例也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成功与失败,又怎样去了解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呢?纵观信息化的历史不难看出:实际上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充斥着众多的对于信息化认识方面的盲点,解决这些盲点将有助于信息化的成功,那么要解决的盲点又有那些呢,怎么能够解决这些盲点呢?
一、企业领导层对于信息化观念的盲点
众多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有一种常识性的误区,认为一上信息化,则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销售、营销、财务、生产等等问题都迎刃而解,这种倾向随着ERP(企业资源计划)这个词汇和概念的炒作,似乎越演越烈;当一但选择ERP确有步入无法自拔的地步,继续、不知何时实现信息化,不继续、大笔的人力成本、资金、时间都已经投入,实在是心有不甘;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实际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的不足、理解的不够,现实的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真实的道理ERP只是一个虚幻的梦想,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必须着眼于企业管理的需求,抓住管理的重点、抓住企业运作过程的瓶颈,通过信息化的分步改造予以建设。
二、信息化战略的盲点
企业在运作信息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多少企业认识到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目的与意义,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方向、企业未来的目标、企业产品线的种类、企业制造基地的布局,企业人员的素质与人员种类构成、同样也不会想到企业信息化应当如何搞,往往头脑一热,在经过软件企业的强力推销和市场推动,一不经意就上了一个系统,至于这个系统到底能够为企业作些什么却没有细想,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未来目标的不统一、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的不一致,形成众多信息的独立体。
三、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盲点
企业信息化的采用,必将引发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管理流程的改造,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去改变的,你不想去改造它,让一个计算机系统去全面适应传统的、手工的操作方式,这样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太大的变革,充其量只是减少了运作过程的错误、减少了报表统计的工作量,让信息流动加速,而其它的一切如果全无改变的话,信息流动的加速并不会产生实际的使用效果去加速企业整体的运作,这是因为它无法对于手工管理的松散与不系统带来质的飞跃,这种信息化只是一种手工的替代品,无法称之为数字化下的信息系统。
四、系统建设合作伙伴选择的盲点
国内目前充斥多种不同层次的管理软件公司,当企业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公司时,已经不知如何面对每一家软件商,无论任何一家软件商当看到不错的项目和企业时都会蜂拥而至,在众多的口若悬河后,让企业的信息化人员和领导者已经不知道如何选择,任何一家说的都信誓旦旦,好象世界上最好的软件只是在他们公司中产生;在这种困境中应当如何把握呢,其实很简单,一个企业要选择的软件商一定是一家能够与企业相配的软件商,根据自己企业规模,选择有着长期经营历史、有着整体解决方案、有着非常现实的软件案例的软件商,而最为核心的是选择一家可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软件商。
五、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范畴的盲点
信息化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方法一蹴而就,只能按照预先选择好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逐步去实现,如果不甘心一步一个脚印,那么信息化的下场将是非常凄惨的,同时在操作每个步骤时,必须非常关注每个步骤的需求范围,不能够、也绝不可能把我们所设定的范畴随意放大,如果放大将带来巨大开发困难和实施困难,超越范畴实际的问题是现有软件无法使用,必须经过客户化过程才可以使用,这无形中增加了系统上线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为实施的成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这种困难会影响企业内部使用人员的信心,也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败,同时也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战略所确定的各个阶段的目标。
六、企业信息化人员的知识结构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