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5:22
序论:在您撰写高职教育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前言
自从人类迈进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国际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自身的管理。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高职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高职教育管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为改善民生、创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能力场理论概述
高等职业学校建构的教学情境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及教师、学生等在其各自的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场。这些场能够在有序的控制下产生一种特殊的作用,而这种特殊作用又可以在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空间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物态。这种物态就是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教学资源、教学情境以及角色是能力场的三大基本要素,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可以以触、味、嗅、听、视等已知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能力场这种无声的方式进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场的方式对其他的任何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人们的爱心、善心能够产生亲和的场,邪心、恶心能够产生排斥的场,而好学上进的场往往是通过虚心来产生的,落后的场可能就是由惰性所产生的。对于能力场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不断提高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后天的系统性的修养和训练。挖掘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既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抽象的能力场来完成。
三、高职教育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现阶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因而其管理机构呈现出多样性,高职教育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单位、个人及院校自身。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政府部门扮演者引路人的角色,使职业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监督和管理,高职教育处于有序、高效的发展状态,高职教育的规模、速度、数量等得到有效控制,各种教学资源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职能进一步削弱,管理体制方面出现了系统性、统一性与自律性不足等各种问题。
(二)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一套相应的运行机制。由于受到教育行政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也应运而生,所以它与经济发展机制和行政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生相应的改革与发展,但是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却是停滞不前。因此高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的弊端便日益暴露出来。如缺乏系统性,高职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独立性较强,各学院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使管理系统受到约束;缺乏协调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职教育各个部门的沟通较少,未能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国高职教育运行机制等不完善,制约教育部门监督与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高职教育资源管理
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资源,所以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在资源配置方面,我国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财政投资事项的,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领导和控制。在资源管理方面,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这些院校对教育资源的要求随之增加。这样财政负担加重,财政拨款越来越分散,其教育资源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高职教师大都来自人力市场,整体素质偏低,制约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基于能力场视阈下的高职教育管理对策
(一)宏观对策
1.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理念。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前提是要更新职业教育观念。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个性化理念,实现高职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在办学方面,充分发挥多主体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在管理方面,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地方的分级管理相结合;在运行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创新性和灵活性。2.统一职业教育管理目标。职业教育管理若没了目标,便成为一纸空文。要实现对高职教育的有效管理,必须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通过职业教育管理,更加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教育目标的正确与否对职业教育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制定职业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人自身发展的因素。既要实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国家教育总目标,也应承担起提高公民素质的责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因此要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3.完善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在高职教育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应该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完善《职业教育法》使教育管理进一步合法性与制度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谋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能够取得新突破;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度,使高职教育朝着更加健康、快速、协调的方向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师资进行高效管理。4.构建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明显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实行自主办学。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构想。推行校本管理模式,树立经营意识,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展校园文化管理,做到真正的以学校为本的管理。设置宏观管理机构,由政府宏观调控,由国家、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系统,政府研究机构构成。同时还要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发挥高职院校的价值。
(二)微观对策
1.优化高职院校行政结构。管理结构是管理活动的载体,对以能力场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对自身的行政机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保证行政结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样才能确保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要针对高职教育行政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结构,使得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加强决策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提高高职教学管理的效率水平。此外还要注重对执行层次管理组织的建设和决策咨询组织的建设,有效保证教学质量,也避免了“闭门造车”的教学管理现象的发生。2.整合高职教育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高职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能力场模式下的教育模式也是要通过课程才能实现。高职教育课程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双能力为目标,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高职教育课程还要注重多元化,既符合学制改革的要求,也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样多元化课程才能发挥课程特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结语
总之,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能力场的视角出发,就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指导当前的职业教育管理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2-114.
[2]谭海林.制造类专业“校中厂”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与实践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8):34-35.
[3]宫峰,唐春华.“校中厂”多功能平台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81-82.
[4]吴代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15):60-6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职教育在发展中,要结合时展要求,对教育管理的模式进行探索。本文主要以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结合高职教育管理发展现状,顺应教育时展的需要,探究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指导下,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管理模式
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教育管理专业性及对管理方法的探究,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发展,除了在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还需要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数据云端技术的运用,对教育信息的处理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同时,在大数据时代,对教育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评估系统的工具性能及教育决策自身管理的相关问题等,都需要进行认真反思。
1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1.1个性化的教育思维
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化的差异,从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其创建个性化的教育环境[2]。但是大数据时代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数据信息的分析,帮助高职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师等,最终实现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2对教学评价的思路进行了拓展
大数据发展时代,反过来也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其扩大了教育评价的范围,除了传统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包括对课程、教师甚至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评价,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次,促进发展性教育评价观。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视大数据的积累,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特点及喜好,为高职教育总额性评价提供了思路。
2高职教育大数据的管理模式分析
2.1高职教育管理的大数据特点分析
(1)大数据为高职教育管理营造了开放的环境。如师生发展的数据,这些数据较为庞大,且变化性和生成性较强,这些数据对教育管理决策会产生一些干扰或者促进的作用。(2)高职教育与教学活动是同伴而行的,其对象也需要包括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原始数据(活动、结果等),这些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即时的处理,因此,高职教育管理的过程也是对碎片化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行为过程[3]。(3)大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教育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作为教育海量数据的云端存储库,也是对教育大数据处理的专业化平台,管理层面也要按照管理策略的具体要求,建立简洁的数据模型,从而实现高效管理。
2.2教育大数据管理模型的建立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教育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演变,教育模式也在随之变化,出现了多种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将其自身的理论作为基础,针对的角度也会有不同。我国对国外的教育模式也进行了研究,除了在理论或者是思维层面的研究外,还对教育管理实践等进行了研究,尝试着从大数据管理模式为基础,对管理实践教育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大数据的支持,主要是借助云处理技术,建立系统的管理,处理教育云大数据,相关的公共服务机制、师生教育等,提供全面的多终端的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4]。在高职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不断提升为高职生服务的质量,提高教育分配的合法性,保证教育资源的相对公正,这也为高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教育资源,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这也是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表现。对高职教育来讲,对人力资源和教育人才及人才的教育培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这其中所包含的财力和物力资源,是教育资源能进行配置的基础;知识资源主要是指教育知识,所谓的资源也主要是教育活动中的资源(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及经验等)隐形的资源,这是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另外是技术资源,如教育技术、管理教育等,这其中重要的是教育活动中的信息技术运用,还有云应用管理服务需要满足教育需求,从而真正做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大数据教育管理主要是为了打造智慧教育,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从而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数据的现代化的教育服务体系,从而能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功能的实现,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这就要按照需要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转变,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形成特定的高职教育文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都带来了变革发展,教育行业亦是如此。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发展中,要求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积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化的技能型职业人才,大数据的应用,为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了思维,也能借助数据处理技术等对学生的个性等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为高职教育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认识到大数据时展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加强对教育大数据管理模型的研究,积极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姗姗.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变革刍议[J].教育现代化,2016,(39):67-68.
[2]魏伟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60-63.
[3]熊发政,李育强,陈英齐.浅析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J].才智,2016,(23):74-75+77.
[4]白威.大数据理念下高职院校系部信息综合平台建设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14):23-24.
1.目前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概述
1.1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是支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但是综合看来目前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学校由政府或者校长统一进行监管,这样的监管模式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很多的学生和老师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不断累积,导致学生在学校期间并没有得到专业的技术和知识,管理和制度的缺陷同时也是目前我们的高职教育管理存在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1.2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教师的实力是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的最基本保障,但是在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存在重大缺陷,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就是社会对于高职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不够重视,这是导致很多专业素养和知识充分的老师都不选择高职院校任教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造成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关键所在,其次就是很多的高职院校不愿意在师资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不能吸引优秀老师的关键,最后就是很多的学生和老师普遍认为高职院校不注重学习和教学,正是这种意识给社会和大众早晨了错误的观念认为高职院校老师普遍质量不够高。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实力。
2.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效率的改革对策
2.1完善高职教育教学的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制度的完善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也是改革高职教育管理的第一步,关于改革和完善高职教育管理的制度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首先就是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教育教学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前提是必须要和实际的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要符合国家的课程教育改革目标和方向,其次就是政府的教育部门要及时配合高职教育院校做好制度的完善工作,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国家赋予教育部门的权利,最后就是相关的监管部门必须要对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严格监管,因为目前还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尽管已经具备和设置了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制度的完善还应该包括监督制度的实施,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管理制度完善,并能保证实施。
2.2提升高职院校老师的整体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教师也是学生和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和帮助者,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对高职院校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结合目前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团队的现状个人认为最好的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方法有:首先高中院校必须要提升自己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印象,这是高职院校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学校任教的基本条件,也是高职院校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次就是高职院校可以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严格化对应聘教师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教师资质不合格的现状,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最后就是高职院校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升我们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至于使老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落伍。
2.3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职教育管理;改革
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趋势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旧存在秉着传统的师本理念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所谓的师本理念就是管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管理,这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以生为本”。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随之出现即生本教育理念,它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随着国内外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当前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全面进行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正确认识和实施生本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生本理念,就是在教育管理中贯彻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但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管理水平,更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观念,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从而形成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思想意识。然而,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
二、生本教育视角下高职教育管理的改革思考
1.正确认识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了以前的管理理念,即学生不再是管理的对象,而是教育的对象,是能够培养和发展的对象,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利益出发,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生本理念管理教育的视角下,教育管理者首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在同学或是教师面前批评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不随意否定学生的意见等等。其次在生本理念的教育指导下,管理者与教师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教师由原来的管理、教学变为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学生从以前的被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管理者则需要把每个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为其做好人生规划,约束学生的不合理行为,用爱的力量鼓励学生,以促使其不断成长和进步。最后要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在学习中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自我表扬与自我检讨的工作。
2.密切关注学生
生本理念教育视角下,学生是中心,了解学生是高职教育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管理者必须尽全力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并给予其及时正确的帮助,进而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使其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特别关注在经济上或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该根据贫困等级给学生发放贫困补助金;在心理上,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自己积极乐观态度感染学生,帮助其调节自己情绪。
3.加强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素质培养
在高校中,学生与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联系最为频繁,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心骨。高职院校在聘请管理人员与辅导员时,应该建立相关规则并确保切实贯彻执行,要做好关于面试者的考核及其试用方面的工作。对此,首先要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并严格遵守考试程序。做到笔试、面试相结合,不仅要了解了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还要考察应聘者的沟通应变能力和情商水平。这样的话高职院校就可以依照应聘者的具体特点来安排合适的岗位。其次建立试用期考核机制。通过面试的应聘者应该在正式录用之前有试用期,这也是对其实际工作能力的考验。只有当应聘者真正地进入工作环境中,才能更真切地了解管理工作。最后还要建立再学习机制。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引导其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以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进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实现一支高素质、年轻化、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的建设。
4.学校教育要和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结合
在高职院校所设的大多数专业里,大部分都是从市场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重点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和社会或企业进行合作,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深刻了解社会需要,从而找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不断改进,这是我国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在提高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需要,从而使其做好长远打算。只有当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对自己未来的重要性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此外,当管理人员发现学生思想有所偏颇时,应积极给予正确的引导,竭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并鼓励其树立远大理想,以成为自身未来的主宰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是我国教育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那种传统的管理制度以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而生本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够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管理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温斌.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刘玉芝.职业技术学院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的要求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的现状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对于职业教育的形式。英国有其“三明治”的教育模式、美国有其“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德国的教育模式则是“双元制”。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应用到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中的,推动了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以“工学结合”为基础思想,进一步诞生了“订单式”、“2+1”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和“双向生”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差异下,适合应用不同的教育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育管理下,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做前提,立足当地、服务行业企业的高职院校的发展的背景,来建立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在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下,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
2、“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专兼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是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对于高职教学队伍的建设,在鼓励专职教师走出校门,深入行业实践中对行业具体了解,对企业深入了解中,从而使教学的实践能力加强。
(二)从思路入手来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1、教学模式要逐步向以地方为中心进行转移
在以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综合性为特征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中,需要在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下,来从真正的企业内部中,结合实践,学到更多。校内第一课堂进行理论奠基,校外第二课堂进行实践延伸,使得教育模式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此通过制订新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工作量计算办法来激励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模式来转变。
2、教学模式中要更加重视以能力为目标的转变
课程考核作为评价教学模式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在工学结合高职教学的改革中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面对“工学结合”新的教学模式下,更为科学、完备、可测性能的一套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是否能够更好发展新教育模式的助推剂。在理论加实践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校评价为基础,结合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来使得评价更具可靠性。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从现状中发现问题
1、教学管理理念的相对落后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作为教学管理者的思维定势还存在在高职教学的管理中,这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在缺少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仅仅理论教学的高职教育中,因为缺少学生的实践教学,从而不能达到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标准。教育的科学性、人性化也没有得到重视,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后,一无所获。
2、管理者素质低
对于实施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来说,学历主要以大专为主,基本上就没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其所学的专业也与教育教学管理不对口。管理者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的不牢靠也是造成高职教育现状的直接原因。
(二)结合现状对高职教育管理进行研究
1、从观念出发,做好教学管理创新
只有对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在落后的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下,是不能够发展教学管理的。所以培养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是促进高职教学管理发展的第一步。管理者在拥有创新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高职教学管理工作质量高、效果好和成绩佳。而对于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其创新性的培养,可见创新意识对于高职教学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从信息化入手,提高教学管理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通过大量信息的参考和处理来对高职教学管理进行正确的决策。信息化与高职教育管理相结合是使得高职教学管理高效、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保障,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从管理队伍考虑,提高教学管理
管理队伍的强弱是关乎高职教育发展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则是高职教育管理系统中的重中之重。第一、从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第二、以继续教育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从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第三、从提高各级领导对于教学管理重视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三、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根据现如今就业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改革中,在以“工学结合”中进行高职教学管理的改革。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生命线一直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以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要为前提来进行高职教育改革,来培养法律素养与人文素养集一身的高素质人才。以学生成人、成才、成长为主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主线,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迁移能力为能力培养方向,法律知识贯通体系、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为四个构建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特点选择校舍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订单培养、课证融合、学训结合、学工交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新型高职教育模式。同时,还应该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来具体构建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则要从酒店和旅游岗位群来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法律素养教育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则要从“接触——掌握——提高——适应”四个方面来入手,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对于法律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要在融合了法律、文秘、管理的课程体系中来全面培养人才,能够以“大平台、宽方向、多技能”的工学结合下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从实例中看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管理模式。
以某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来谈在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实施是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该专业在第四学期的时候就不安排校内的教学任务了,将学生安排到江苏、上海等地区的酒店中进行实地实习,到第五学期开学为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们能够将自己以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人文素养贯通,学训教管合一”的培养模式,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从提升人文素质入手,在学习、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融入“人文素养贯通”,再通过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如学习平台、知识模块、讲座、竞赛、社团活动,来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以看、听为主,文案资料工作为辅的“学训教管合一”中,能够了解到一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让学生们对于自己所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一)教师管理限制过多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于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各个高职院校在这方面都极为重视,但在教师管理上仍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生态化管理造成很大障碍。其一,考勤制度忽视了人本性。为了对教师进行约束和管理,无论是否必要,一些高职院校往往会将教师束缚在办公室,还要采用签到的方法,甚至采用指纹签到监督的方法来考察教师是否每天按时到校,忽视了制度的人本性。这样,教师一窝蜂地拥挤在办公室里,人多自然就难以安静,使得教师很难在办公室里正常备课,教师的时间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其二,惩罚机制及其手段不当。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使教师就范于学校的制度之下,往往会对违反学校制度的行为进行过重的处罚,并大多以罚款的方式呈现,给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了管理成效。
(二)财务管理不尽合理
高职院校引入现代财务管理方式本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金的预算、规划,完善资金链条,保证资金的使用、回笼等,其本身是为了保证高校的稳定运转,然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却对财务管理不很重视。由于生源数量、财政拨款、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其财务运转不是非常完善,特别是在教师的绩效工资、福利、补贴等相关收入的管理上,不能按实际的收入和绩效进行发放,有些学校甚至还想方设法地进行削减,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影响了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行政权力过分蔓延
高校本来是以知识为主导,培养人才、进行科研的地方,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行政权力过分扩大、蔓延,超过了其应有的边界,这样就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如在学术领域、科研资金、专项经费、职务晋升等方面,一些领导往往会以行政权力加以干预。这种管理上的不公平,使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管理运行僵化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在管理上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求安”的心理,不愿意去探索、去创新。按理来说,求安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常情的“求安”指的是和谐的环境,而并非顽固不化、僵硬的管理方式,如在社会大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的领导还是在管理上“求安”不变,这种管理方式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一,缺乏活力。管理本身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行为,是为了提高效率,优化成本结构等,然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并不是为了提高效益、提升品质,而是为了少惹麻烦、别出乱子。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的领导层难以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消极的处理方式,缺乏必要的创新,这样,不但难以提高管理效率,还使得高校的成本支出大大增加,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其二,缺乏竞争。在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中,体现的是消极的管理方式,无论是人员的流动,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问题,由于缺乏竞争,使得高职院校人浮于事,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其三,缺乏决策效率,优柔寡断。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抓住机遇,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面对机遇,往往难以进行决断,从而错失良机。另外,组织机构也过于繁杂,使得消息沟通不畅,大大影响了决策的效率。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的改革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人本观念得到普遍加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就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当前高职院校的管理生态环境。在组织管理的时候,将人放在根本的位置上,崇尚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只有尊重人性,才能更好地得到被管理对象的响应,建立一个生态互动体系。为了实现这种管理,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其一,进行魅力型管理。以往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多为权威性的管理模式,带有很大的强制性,这难以适应被管理对象的心理状况,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为此,就应该采取魅力型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抵制、反对俯视,而主张用柔性的方式以及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被管理者,以此来获得对方的认同,并按照管理者的意愿行事。其二,掌握管理技巧。为了更好地进行魅力型管理,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善于对别人进行说服。管理者要和被管理者进行平等的交流,使相互之间的心灵能得到充分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思想状况,从而对其进行引导。其次,要用真情实感。权威主义的管理方式往往以居高临下、刻板的方式来对被管理者进行教育、命令,其中往往缺乏真情实感,难以给予被管理者以必要的触动,这样就难以打开被管理者的心扉,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其三,要善于说理。在了解了被管理者的实际状况之后,还需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只有闪光的智慧,才能给予被教育者以启迪,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引入竞争机制
当前社会发展的节奏非常快,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市场的特征就是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应该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创新、向上的氛围,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保持工作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竞争性生态管理的巨大作用,在于它能使每一位参与竞争的主体产生压力,强化动力,激发潜力,形成活力。它能带给人一种惶悚、警醒的内在压力,使人破除惰性积习,改变疲沓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竞争能强化动力,优胜劣汰的现实、不进则退的法则逼迫你不敢懈怠,始终处于“充电”状态,如拧紧发条的时钟不知疲倦地奔赴新的征程。竞争能激发潜力,竞争是能力的PK,智慧的较量,有时非常激烈,甚至残酷,非倾尽心智、激活潜能不能制胜。竞争能形成活力,压力的逼迫、动力的驱使、潜力的释放,使得竞争往往成为活力的源泉,它能点燃人的工作激情,振奋人的精神风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使工作始终在快节奏中高效运转。[4]
(三)加强职权平衡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中,行政权力的过分蔓延,对高校其他事项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要加强职责、职能与职权之间的平衡,只有建立这种对称性的生态环境,使职能得到细化,每个人各司其职,按职授权,才能更好地控制行政权力的“失控”。为了更好地对行政权力越位的现象进行治理,管理者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其一,战略思考规划能力。只有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的平衡。其二,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高职院校的资源相对有限,为此,管理者要能够有所侧重,对资源加以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供高职教育管理的生态服务能力。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治理行政权力越位的现象。
(四)完善激励措施
激励生态管理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十分重要,常见的激励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物质激励方式,另一种是精神激励方式。奖励是对教职工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来使其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完成一个正向的生态流转。具体来说,可从两方面着手。其一,进行薪酬激励。物质激励的方式在高职院校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薪酬,这是对其工作的肯定,不但关系到其生活的质量,还关系到教职工的自我实现问题。虽然高职院校在财政上存在着某些问题,资金并不是十分充裕,但是并不能以此来拉低教职工的生活质量,只有做好薪酬激励,才是对教职工进行最直接的激励。其二,进行精神激励。除了物质激励之外,精神激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精神激励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是评优争先、表扬肯定,也可以是理解尊重、关心爱护等,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实际上都有所差异,只有满足其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精神激励要和物质激励方式相呼应,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三、结语
一、高职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的滞后性成为巨大瓶颈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实践环节比较落后,同时公共基础课程也未受到重视。课程设置雷同于本科院校甚至是中职学校的同类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在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实践课程比例设置随意化,公共基础课程缺乏与专业、岗位的深度渗入。课程体系结构性失调,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不完整,使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较弱。
2.专业调整的盲目性成为最大隐患
虽然专业调整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的不争共识,但功利性占据了高职管理观念的事实核心地位。由于缺乏良性的竞争机制和发展体制,各高职院校违背了教育规律,强行增开热门专业,忽视自身传统优势,直接造成专业设置混乱、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效果低下,最终导致资源闲置和资源浪费同时出现的怪相。在高职教育规模发展已经叫停、内涵建设成为主流的今天,专业调整的盲目性将进一步加剧高职“洗牌”,增生出教育资产重新定位的强大压力。
3.社会认同的偏激性成为强大阻碍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支持重心也从规模投入转到师资条件、专业发展等内涵方面。然而,必须看到,政府投入、师资配备、招生生源等仍然明显低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教育上。近年来由中职或技校升格为高职的大批学校,师资、设备等力量捉襟见肘,发展缺口较大。作为以对接市场、对接岗位为特色的高职教育,社会认同感缺失,投入节奏偏缓,将导致职业教育可能成为事实上的“低水平教育”。
二、高职教育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建议
1.以机制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优化高职教育发展氛围
第一,从院校内部而言,要进一步建立“两级管理,重心在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系部的作用和功能。加大系部在经费、教学、人事和学生方面的管理权,调动系部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处理好系部之间的平衡问题、产学研结合的问题以及师生比例的确定、课酬的计算与发放和实验实习经费划拨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从政府管理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统筹力度和法规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确认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理顺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重点做好政策制定、宏观规划、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等工作,切实保证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招生方式、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加快职业教育法规的出台。
2.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优化专业课程建设
第一,要创新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引导力度,新增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具体用于与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相关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建设,与企业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挂钩资助补贴,与企业挂钩的高级经营管理科技人员深造和在职职工岗位培训的资助补贴。改革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突出投入绩效评价,建立健全教育财政拨款的追踪问效、动态管理和公共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第二,要调整教育经费结构。逐年扩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比重,改革教育科研经费支持方式。除部分用于支持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建设外,主要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推行课题合同制、重大课题招标制、跟踪考核制和挂钩扶持制,完善课题竞标办法,重点支持可获发明性专利、能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瓶颈的课题,强化考核导向作用,对从社会、企业获得项目经费的,给予相应的配套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