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5:19
序论:在您撰写数学知识小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
课堂小结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小结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来。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引导学生这样小结:
板书:12:1+2=3
15:1+5=6
18:1+8=9
93:9+3=12
96:9+6=15
师:请同学们观察板书,有什么发现吗?
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这个特征与书上的结论是否一样,请同学们看书。
这样小结,突出了引导学生发现特征这个重点,抓住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促成学生们发现这个关键,解决了难点。我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组织学生讨论,再抽象概括“特征”,将板书与思考讨论、推理融为一体。学生很容易发现为什么要看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同时培养了观察、思维等各种智力活动能力。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合理使用教材,培养认真看书的习惯,教会学生利用课本学习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二、课堂小结要有科学性
首先,小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深入浅出地讲授科学原理;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为依据;要做到学习数学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要能体现和反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结合的原则;要能起到巩固新知,强化新知,使新知清晰而牢固地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作用,使小结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反映教学规律并利用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以达到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文化素质的目的。
其次,小结的知识,如概念、性质、法则、规律等要正确无误、可靠。数学离不开概念,而概念是十分严谨的。为了防止学生产生混淆,教师在小结时必须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
最后,小结要注意知识迁移。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去粗取精,进行高度浓缩,把整节课的重点概括起来,使学生能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三、课堂小结要有层次性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材是按照一个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编排起来,最后才展现知识块的全貌。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因此,课堂小结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并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时机适宜,有层次性、有阶段性地进行。
如一位老师在教分数除法时,先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小结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然后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小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如下的结论: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四、课堂小结要多样性
课堂小结一般是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这时学生的大脑往往处于疲劳状态。因此,小结要有意识地设计灵活多样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教学“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简便算法”时,我引导学生这样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现在大家回忆一下:(1)写竖式时先把什么数对齐?(2)再把哪些数相乘?(3)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么样添0?它可以用一首儿歌来帮助我们记忆。(出示儿歌,生齐读。)
生:被乘数、乘数末尾遇上0,两数对0笑盈盈,0儿0儿你莫急,先乘0前数再找你。相乘完0前面的数,对着0儿点点头,0呀0呀对不起,请你全部往下移。
这样的小结,它的前段是目录式的,像书的目录那样提纲挈领地揭示知识要点,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从而从整体上理解所学内容,培养了思维的目的性、逻辑性。同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使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中开拓思路,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要有启发性
小结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小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如教学“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两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都是把它们转化成什么图形认识的?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导的?(都是把它们转化成已的平行四边形来认识的,都是用拼凑变形的方法推导的。)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要注意什么?(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别忘了除以2。)
这样采用提问的方式小结,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概括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指明概括方向,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图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使新问题得到解决的转化方法,加深理解了所学知识,发展了空间观念,培养了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要简明性
结构是“系统诸要素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数学知识的结构就是数学知识体系中各知识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形式。一个抽象的集合只不过是一组元素而己,无所谓结构,一但引入了一种联系方式,就形成了一种结构。例如,实数集引入通常加法就形成了基本的代数结构一群。知识本身具有复杂的结构形态,同时在结构中显现其特性。一方面,数学知识的结构,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排列和组合,而是受一整套内在规律支配,各部分以不可分割,不可简化,互为补充的方式运作。这套规律超越并支配着知识结构的每一种表现形式,决定了结构的性质和功能,任何部分的意义由它和既定情景中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确定。例如,正数、负数和零组成实数域结构,它受到有序性、完备性的支配,独立存在的一个实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假如离开了知识的各种表现结构,知识便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了千百万年,历代数学家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浩如烟海。以数学知识的组织方式为逻辑范畴,可将数学知识结构分为四种类型:逻辑结构、认知结构、教材结构和教学结构。下面分别阐述其对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
1逻辑结构是数学知识系统的基础
逻辑推断是贯穿数学知识的主线。由公理出发并严格按逻辑规律构造的知识结构就是逻辑结构。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非线性的树状结构,它的根在不停地向下延伸,它的枝叶在不停地向上生长,今天己成为一棵枝繁叶茂根深的参天大树。
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以《几何原本》为典范。公理化方法加强了似乎彼此相距很远的那些数学领域之间的联系,把某一领域得出的方法(结论)应用于与之同构的其他领域,从而获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种结构方法从个别推出一般,是非常经济的思维。公理化思想方法不仅渗透到数学的每一个分支,而且影响到其余科学领域,它避免了“无限向前推”的情况,把人们的目光引到向后推一今后的发展上,类似数学这样建立起的知识体系才是科学。按解释法,几何公理体系和实数公理体系的无矛盾性都可归结为自然数算法的无矛盾性,但自然数算法的无矛盾性不可能用它自己内部形成的方法来证明,因此,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有一定的界限,数学知识的逻辑真实性也有一定的界限。于是,公理化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被逐渐削弱了,旨在让学生体会公理化思想的过程。
传统认为“‘数学是研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现代数学中“数”和“形”需要在更加广阔的意义下去理解!布尔巴基学派认为,数学是研宄形式结构的科学,数学各分支应能按结构性质来归类和统一,具体地说就是,利用形式公理化方法抽象出各数学分支的各种结构,找出各分支之间的结构差异,从而获得各分支之间内在关系的清晰图象。即用结构的观点来看待数学全局的每个分支。今天的数学己不再是彼此分开的章节所集合起来的一堆东西,而是一个巨大的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这些结构原来都是从三种“母结构”一代数结构、序结构、拓扑结构一脱胎出来的。由此可以形成各种子结构和多重结构。例如,实数域同为上述三种结构的多重结构。
2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科知识的实质性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是由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思想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数学学习是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同化)和重新组织(顺应)并形成新结构的过程,即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积,而是经个体理解并重新组织过的、稳定的、可利用的统一体。
儿童在入学之前很久,就因社会环境的作用而学会了数数,从而可以学会一些经验性知识与准则。皮亚杰以他的朋友作为结构主义的范例:有一位数学家小时候对数学第一次发生兴趣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游戏,他把一堆石子排成一行,发现无论从那端开始去数石子,石子总数都是一样的。次序不在石子之中,正是他自己把石子排成一条线。总数不在石子之中,也正是他自己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石子总数表现了这一堆石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这个例子中包含了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思想等。次序、总数等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游戏中的其他因素所决定的。总之,任何数学事实或经验的意义除非它被结合到结构(它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中去,否则便不能被人们感觉到。儿童在生活中下意识的排序、分类和玩几何模型玩具等,是在为知识的形成提供理想的基础,其可能就在构筑日后出现的集合论!学龄前儿童在十分狭窄的范围内意识到或认识到数量、序列与拓扑。因此,我们必须让儿童积极构筑个人技能与算术概念及逻辑概念的基础,儿童今后的全部数学知识结构都将以此为基础。
儿童在学校中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应易于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如学习负数时,由生活中的收支盈亏问题引入,揭示盈亏的内在联系,理解引入负数的必然性,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同时也是对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并得到重组。如图1表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形成的一般过程:学习者首先下意识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使认知结构的数量得到扩充,当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则必须改造或创建新的认知结构,才能和新知识相适应一顺应,才能维持生物演化的平衡机制。
3教材结构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
教材结构是指教材要素体系的框架结构。它反映了学习者认识客体的活动及进程。一般认为数学教材要素是知识点,而知识点由知识与技能(含事实、概念、原理、公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部分组成。数学教材中,由知识点构成知识树、知识网、知识块和螺旋体等结构,并以有利于学生建构稳定的、可辨的和可利用的认知结构为首要标准。编写教材不但要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应考虑表现数学知识的符号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以及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教材对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功能。因此,教材结构当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教材建设的理论前提,使之成为编写教材的依据,并研宄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小学学生应学习将来最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就要回答“应该学什么”的问题。由于社会的多元化,教材也具有社会多元化特点,教材的典型代表教科书也应是多样化的。
数学教材只是数学知识这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冰峰的一角,其显著特点是不追求数学科学本身的完备性和覆盖面,不要求公理体系的独立性,此时,扩大了公理的数量,也不太要求严格的论证,这一点与数学史不谋而合。旦是,精确的定义、严密的演绎展开、几乎没有多余的文字叙述,用人为编造的内容情节来呈现知识,还是让学生难于理解“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己经成为共识,力求把干巴巴的、符号化的学术形式演绎体系,转化为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教育数学形态,就是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开发的教材,重心己从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使用教材上,寻求学生心理发展与数学本身发展逻辑的整合,赋予教材中数学知识更多的社会价值观,最终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何在,价值在哪儿。
4教学结构是实现数学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
数学教学是人类活动之一,是一种以参与者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某种教学结构是为达到某一方面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典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构所包含的因素由于其组合方式的不同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并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尽管教学结构种类繁多,但都主要由目的、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因素组成。例如,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一应用一拓展这种教学结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1]讲授式教学结构包 括:诱导学习动机一感知理解教材一巩固知识一运用知识一检查反馈5个基本步骤,常用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和学习。
研究数学教学结构,就是研究数学知识构建、传播与吸收的过程及规律,其目的是缩短儿童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不是简单的会做。人逻辑成分的多少来看,至少可将数学知识分为二类:一类是常规的东西。数字名称、线段、角、一年的月份等常识,如同“为什么汽车不靠左行驶”一样,都是心智努力而无法发现的,应该逐字逐句地教,使儿童赋予我们所用词语的意义跟我们头脑中所想的定义相同,只有记住才行,必要时可熟练地复述并随时利用。另一类基于理性思考的东西则应该去理解。如“稀稀拉拉的自然数和密密麻麻的有理数一样多”又如:儿童在理解基数意义(指一个有限集合的整体)之前,模仿成年人,“依葫芦画瓢”,以“最后一个数字来回答是多少”的问题。要从本质概念上真正掌握基数,不仅要了解最后一个数字指所有计算成分的总数,而且还要知道,它包括着按顺序保留的此前的所有较小的数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理解地掌握的数学知识愈来愈多,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孕含的思想方法,才能转变为数学能力。
知识是无法传递的,传递的只是信息。在数学课程中既有凝固的、明示的知识信息,也有流动的、隐喻的知识信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感受、体验获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可学不可教的,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数学教学结构中,主体之间多向传递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的信息,学生由此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由于教学活动是多种教学结构的有机整合,任何一种教学结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学效果也往往是多种教学结构的综合效应,因此,每种教学结构作为解决具体问题,完成目标的一种工具,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最佳效能。根据不同的目标、内容、环境等,可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
5小结
数学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在给教学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考验。一学期结束了,好好总结一下教学工作吧!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六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范文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接近了尾声。本学期,我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来,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为了使教学更加有序,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感,教学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及时进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以便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
二、注重课堂教学。
我注重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后进生通常有些是基础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力求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布置就要有检查,因此我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还有一些是因为一直以来学习习惯差,加上家长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使孩子长期以来自由懒散惯了,形成了不良的习惯。作业写的非常马虎,更严重的是经常少写、不写作业。对于这部分学生不放弃进行个别教育,及时督促。
五、树立良好的学风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老师批评,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不对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难题知道来问老师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差生了解原因,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和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进步,但是还有反复,我就不断地进行教育和疏导,要允许学生在行为上有反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教师们的帮助下,本学期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体而言,这学期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对于“得”我会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对于“失”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去改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返回目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范文本学期是五年级的第一学期,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数学思维以及基本的数学能力。由于五年级的教材,无论从认知上还是能力上都对学生比以前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少数同学出现了学习困难的现象。所以,这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本学期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我在假期里就提前制定教学计划,认真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带领全组老师通读教材教材。每一节课后,都认真布置作业,坚持形式多样的批改作业的方式,注重对学生错题的收集和纠正工作,真正做到了教学八认真。
二、重视教材的灵活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听组内、校内外同行老师的示范课和随堂课;请教育专家随堂指导;坚持参加各种(区上)的教师研培活动,重视组内的集体备课,使自己的教学更严谨、更科学。
三、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活动,学生才是主体,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尽量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辅导,做到使学困生进步、使学优生更优,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为此,我尽量抽时间大量阅读各种教育书籍和教学资料,写出心得、体会,从理论上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五、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搞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把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也同行分享,11月为成都市小学数学教师上了示范课《分数大小比较》,深受专家和同行的好评。5月,随省小教中心的领导一行,为学校和老师上了《小数乘法》的示范课,并作了题为《计算教学策略》的报告,受到好评。
六、对年段组的工作认真负责,带领全段老师搞好教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的数学特色活动。例如:设计单元小结表、开展数学生活手册的评比、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成功举办了小樱桃杯数学竞赛活动等等,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生气勃勃。
返回目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范文感慨于时光的匆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付出的充实,也有收获的喜悦。小学时代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四年级的数学,在自己不断摸索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我的肩上也扛着太多家长、学生的希望及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的期盼。一年的磨练,给了我很多。我可以说:我是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来的!因为我早已告别刚站上讲台时的羞涩,克服了种种压力,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学!一串串脚印,一串串收获。
这一路走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实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认识:
一、用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武装”自己。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为了追求课堂的实效性,我认真地学习了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课堂教学要有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我在上梯形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用七巧板来拼梯形,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机会探索,并有所发现。学生们拼出了个各种不同的梯形,我再让他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学生有独特见解的,我给予恰当的肯定,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用七巧板拼梯形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的做法有三点:(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设计意图都弄清楚,理解教材的结构,知道在哪里需补充资料,在哪里需要有所删减,抓准每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努力做到在课上能运用自如。(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关注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与同年级组老师一起探讨学习新知识在哪里可能出现困难,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考虑教法,思考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
三、时刻注意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语言简洁明了,克服自己刚教学时罗嗦,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合理布置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为学生、学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回目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三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分析、综合潜力,决定、推理潜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潜力。透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取得的成绩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取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潜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构成潜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方法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带给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群众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潜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
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试题是县进修学校出题和统一抽考。班级成绩比较好。全班38名学生参考。总分3169.5分,平均分83.41分,90分以上有14名,优秀率36.84%,及格率97.37%。
(二)、设计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透过测量自己的体重,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测量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潜力。
(三)、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用纸对折、拼图等。在完成知识教育后,教育学生将剩余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五)、用心参加教研活动。
用心参加本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并坚持详细做好听课笔记。认真参加教学预案设计,听、评课活动,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教法,并虚心学习。本学期撰写了自己的多篇教育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并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学设计论文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不足之处
1、有些家长在那个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此刻:家长不配合造成了学习成绩差。
2、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
3、学生随堂练习中由于时间紧,练习的不够深,学生的自学意思薄弱,个别学生上课小动作多,听课不认真。
4、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明确。
三、改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作业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抄错数字等现象。
2.针对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及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互助,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差异教学和个别指导,个性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到位,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加强混合运算计算的训练,强调运算顺序。
4.重视基本算理教学,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的、单调的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
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误。
返回目录>>>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潜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好动、计算潜力和理解潜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状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忙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课堂上我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潜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的王杨、熊红杰、陈余等学生,上课时用心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简单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
又如康军、张婷、张坤等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用心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2、认真备课,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
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因此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从基础抓起,平时就要盯牢。取得进步就要表扬。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构成了良好的学风。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 初中 数学
为了使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度,必须抓好初中开始的教学,从中找到与小学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相通之处,初中第一册的内容主要是有理数及其运算 字母表示数 一元一次方程 生活中的数据 三角形的认识 与小学数学相比,在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和教学要求上都有了一个突变。小学一般研究的是简单的数与形,没有进行详尽的概念化。如在小学中,尽管也引进三角形的概念,但主要研究的是三角形初步的直观认识,没有理论化。而在初中课本中内容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毫无疑问,这种由简单的数形到概念化、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以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转变会给刚踏入初中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要顺利完成这一册的教学,关键是要明确教学要求,处理好小学初中教学,特别是教学内容、思维能力以及心理上的衔接。为了使学生具有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能力,在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究教材,研究小学初中知识的衔接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通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在小学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一元一次方程、生活中的数据、三角形的认识等内容,学生在小学时候已学到了一些零星的知识,它们恰好是本册知识的“连接点”。我们应从这些“连接点”延伸出去,使本册内容成为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自然拓广。如:有关数的基本概念是教学中的第一个难点,然而在小学数学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数的分类。这样通过比较把原来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和接受,通过这样的教学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把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教法,促成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
数学学科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体系,而且往往一个新的知识是由若干个旧知识构成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直观表象的作用,帮助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促成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并深刻理解。
三、认真总结,培养学生贯穿知识,探索新知的能力
要想做好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章节小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刚学的新知识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把前后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有时还可以为以后要学的知识埋下一个伏笔。且做习题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变换条件引申命题,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并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学生,寻找学生易接受的教法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不太习惯接受抽象的知识,他们对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接受较快;对间接的、抽象的、理性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小学初中知识衔接中存在断层,学生在学新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在教学中适当地放慢速度,注重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等方法来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不但涉及教师,也涉及学生;不但涉及到教法,也涉及到学法。作为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让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教学,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
五、填补知识上的“间断点”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缘故,在教学内容中存在着许多和学生已有认识相脱节的“间断点”。它们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要扫清这些障碍,就必须在教学中填补好学生知识上的“间断点”。有些知识学生虽在小学已经学习了,但作为后继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宽。
六、处理好思维能力上的衔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基本上还处于经验型、机械学习、直观学习的阶段,刚进校门的初一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应尽量地给出一些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过渡。具体要求如下几点:(1)概念教学加强具体到直观的概括(2)定理证明注意从直观到抽象的推理(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能力(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要注意思维能力的衔接还包含着另外一层含意,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七、处理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心理衔接
一、课例展示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案,阅读并解决问题:
从前有一个卖马的人,标价3 000元。有个买主嫌贵,卖主对他说:“如果你能改买马蹄子上的钉子,我就把马送给你。”买主便问怎么个卖法,卖主讲,4只马蹄子上共有24个钉子。第1个钉子卖1分钱,第2个卖2分钱,第3个卖4分钱,依此类推,即后一个钉子是前一个钉子价钱的两倍。买主听后心动了,认为买24个钉子花不了几个钱,他真的花不了几个钱吗?(注:故事改编自一意大利数学手稿(约1535年)中的一道问题。)
教师:你能帮买主出出主意吗?
学生:可以。需要比较两种方法下,哪种方法用的钱少。关键要求出1+2+22+…+223=?
教师追问: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求等比数列2的前24项和。
?摇教师:很好,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后对这样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大家已完成了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为一个数学问题,现在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关键就是求这个具体的等比数列的前24项的和,大家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吗?
?摇学生:用计算器把每一项算出来再相加……
学生:那么大,好难算哦!如果再多些项呢,更算不出来,这个方法不可行。
学生:等差数列求和都有公式,等比数列有没有求和公式呢?如果有,可以直接带公式计算……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最后达成一致认识:需要求和公式以解决繁杂的运算问题。这时,教师便顺势引出了本堂课的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并抛出了探究的核心问题:探究首项为a,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的前n项和公式S。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倒序相加目的是构造一个关于S的方程,将数列的求和问题转化成了一个解关于未知数S的方程问题。当然最终未知数S的解要化简,就需要在构造方程的过程中将方程中“省略号部分”去掉,化繁为简,消元、消项。基于以上认识,请同学们类比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学生先自主探究10分钟,再小组交流、讨论5分钟,最后教师选择解决方式有代表性的小组,让选到的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探究过程借助于实物投影在全班展示,同时辅助以语言说明。
学生一: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以得到项满足,要构造关于S的方程就需要构造,初中讲过的比例的性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小组就按照这个方法推导,具体如下:
学生三:因为希望消去“省略号”部分,所以构造另一个式子也拥有足够多的相同项即:,然后两个式子相减,将相同的部分抵消,从而得到:
当q≠1时当q=1时,教师:谢谢三位同学,三位同学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公式的推导过程。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基于等比数列的定义,构造关于S的方程。而对于表达式中“省略号”部分的消去,有采用整体取代的,即有采用构造相同项前后抵消的。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将这三种方法依据其中最关键的化简环节对其进行命名。
学生:比例性质法、迭代法、错项相消法……
学生对此很有兴趣,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是活跃。在这时,突然有位同学将话锋一转说道:老师,我认为既然是消去省略号的部分,构造关于S的方程,那么方法二与方法三还有其他的化简方式。
这时,全班同学都被这位同学的话吸引住了,大家都想看这位同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对于方法二迭代的过程中还可以多保留几项,比如
学生:嗯,有道理,精彩……
同学们不时的为这位同学的发言发出阵阵赞叹,赞叹声中已经说明这些方法的实质大家已经掌握,蕴含在不同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已经有所体会,现在还需要的仅仅是高屋建瓴地引导大家将丰富这个缄默知识。这个问题教师并不急于解决,而将大家的目光引向推导的细微处。
教师:通过以上三组同学的展示,我们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论,其中第三组同学的结论中,S的表达式与q的取值相关,而前两组同学却没有分类,究竟哪个结论正确呢?
学生:肯定要分类,因为将系数化为“1”的时候,左右两边同时除以1-q,只有当1-q≠0时才有意义,当1-q=0时,数列就是常数列,S=na。
教师:回答的很好,同学们在化简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方法下是否等价变形,当结论随着参数的取值而发生变化时,大家一定要分类讨论,注意思维的严谨性。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1-q≠0时,得到了两个S的表达式,即S=和S=,是不是有不同方法下推导出不同结论呢?
学生:两个公式是一样的,可以借助于a=aq进行互化。
得到了一般性的结论之后,马上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过程符合一般情况下我们发现一个知识的全过程,即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探究解决模型问题——反思整个过程、形成知识与方法——用实际问题检验模型。
S=1+2+2+…+2=2-1=2-1=(64)-1=4096-1=16 777 216-1=16 777 215分=167 772.15元≈16.7万元
结论:应采用3 000元买马更划算。
(三)师生合力,归纳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究过程,总结知识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注意用好板书,从过程中去发现、去挖掘)
1.?摇数学知识方面
等比数列a的前n项和公式S=na(q=1)=(q≠1)
2.?摇数学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模型化思想
(四)应用反馈,理解升华
1.应用(课堂完成)
例(1)求等比数列1,-2,4,-8,…的第三项到第八项的和。
(2)求S=a+a+a+…+a(a≠0)。
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题。并通过对公式的应用,进一步归纳公式中涉及的五个量,“知三求二”。
小结:S、a、q、a、n“知三求二”。
即求和公式中有5个量,知任意3个通过解方程(组)都可以求另外2个的方程。
2.反馈(课后完成)
(1)P习题2.5 1、4
(2)在我国古代,成书于公元4世纪左右的《孙子算经》卷下有一名题:“今有出门望见九堤,堤有九木,木有九枝,枝有九巢,巢有九禽,禽有九雏,雏有九毛,毛有九色,问各几何。
(3)探究:S=1·2+2·2+3·2+…+20·2的值。
二、课例评析
(一)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课例以故事引入,兴趣盎然。以意大利数学手稿中的名题为问题的出发点,创设悬念。由学生提出问题并指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让他们遭遇了实际困难。以意大利名题作为本堂课的引入来创设问题情境,反映了数学的历史,展示了数学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后续课堂内容的展开,均立足于这道命题的解决过程。整堂课的设计,让学生感受作为一个小小数学家,在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如何数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得到的结论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教师运用心理学家马斯洛(美国)的“成长动机说”,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回忆,把火热的思维过程展现在课堂上。经过问题表征的提取,相关学习经验的回顾,激发学生“自我实现创造”的动力。再将买马的特例推广到一般情况。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探索的艰辛和体会成功的愉悦。这种处理真正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
多法求和,开拓思维。探索化简求和的各种方法与思路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尝试探索,不可或缺。教师不是急急忙忙地抛出“错项相消法”,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自己探索这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由“加”到“减”,辩证转换。由于考虑到教学探究与科学发现探究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受限于课时、学生的认知基础等等。因此,为了使探究不流于形式,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前,先搭建了一个脚手架。结合等比数列的特点,与学生一起,引入“错项相消法”导出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问题的探究过程经历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整个过程一改过去教学中过分强调让学生记住一个形式化的结论,让学生经历了结论逐步的形成过程,更注重对知识本质的认识。“零”中探宝,喜得真经。进一步分析数列求和的本质在于化简,拓展到范围更广的一类数列的求和。
这节课中学生从多个层面去思考,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展现了他们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个体创新,是学生的真实成长。在该案例设计中,教师一直以一个学生的合作者的姿态出现,采用局部启发法,从三方面对学生提供了支持:(1)提取问题表征(2)回顾启发(3)计划与实施。符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揭示知识的数学本质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生成。在这一堂数学课中,教师所做的一切主要是设计、组织、实施,真正进入角色的是学生。数学思想作为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高中数学课标提出:“要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力图引导学生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体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本质认识。
(二)在课堂上养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数学知识 专业课程 有效结合
在十几年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专业课与数学课的教授中有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地衔接。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影响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的因素
1.数学课和专业课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
在初中时,学生们都学习过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但是时间长了有些知识忘记了,而且现有的数学教材上也没有这部分知识,可是在《电工基础》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复杂电路的支路电流时,需要利用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又如在单相交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中均用到三角函数,其中包括正弦交流电的绘制、根据图像求解函数的表达式等,涉及数学的热萦杏谩拔宓惴ā弊龀稣弦型函数的图像等。
2.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和交流比较少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为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上的沟通相对较少,数学教师既不能了解专业的发展情况,又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课教师应深入专业课教师的课堂了解专业所需,随时解决问题。
3.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较少,而且针对性较差
多数的技工院校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开设的专业偏多。目前,学校所用的教材并不是针对每个专业的,即使有这样的教材,针对性也不是太强。这样就导致了数学知识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也感觉不到数学的用途。
二、实现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
1.在教师和学生当中树立数学课与专业课紧密联系的思想
数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但是专业课的教授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只有考虑到这个层面,才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间接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很多人认为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技能型人才,文化基础课对其不重要。即便是数学老师讲得很全面、透彻,但终究是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不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都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技工院校教学中“应用为主、适用为度”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能从数学的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也能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比较明确,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专业课的积极主动性。
2.适当调整数学教学内容的顺序
在授课中,笔者明显感觉到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的授课进度不匹配。例如,电工专业中用到正弦波形的画法和函数分析时,数学课还没开始讲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还没讲立体几何,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机械制图;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需要二次函数的一些知识,所以需要先复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等等。所以笔者认为适当调整数学课的教学内容的顺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作为“工具课程”的用途。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师互相听课、教研活动等形式,让有经验的数学课教师和不同专业课的教师进行讲课交流,进而让专业课和数学课授课内容、计划联系能更加紧密。
3.开发适合不同专业的数学校本教材,使数学知识与专业课做到真正融合
为了真正地实现专业课与数学课的有效融合,笔者认为应该把专业课中涉及的数学知识作为数学课程的教学重点。笔者所说的这种做法并不是让数学课教师把数学课按照专业课去讲,而是专业课教师要主动将一些专业上所需的数学知识提供给数学教师,使数学课教师对自已授课范围内的专业课知识有所了解,讲课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开发适合学生基础的数学校本教材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学知识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使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三、小结
不知不觉中潺潺流逝,时间就像小溪里的流水。接到述职的通知时,有些愕然,一个学期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成为了过去,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老去,回顾学期的工作,无非就是那些平凡而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而非要说出些内容的话,多少也能够说出几件:
积极组织,开学初。辅导学生参与“新星杯”数学竞赛,多人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自己也获得了金牌辅导老师的称号,并组织学生参与“数独”竞赛,既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喜欢学数学的兴趣,对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家里事情比较多,这学期。但是不敢耽误学生一天课;五一,又做了一个钢针撤除手术,手术后第十一天没拆线的情况下就上班了并坚持做到执勤到岗到位;手术那天,有好多的老师到场帮忙,此,向他表示感谢)六月份,董老师休病假,又冒天下大不韪的罪过,没有学校授权的情况下,充任起了班主任,并做到执勤到岗到位,班级的面貌没有改变多大,但我班的卫生干净了桌椅整齐了上操的队形整齐了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做齐了没有耽误一项工作。无愧于我学生。
时代在进步。深知当一名教师如果不重视更新自己的知识,社会在发展。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接班人,不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