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5:08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政治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政治论文

第1篇

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及时关注社会动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传播者,且学生的成长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毫不夸张地说老师是孩子成长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初中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关注社会动态,积极完善自己,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人师表。他们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行为和思想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跟学生分享社会上的新鲜事。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与时俱进的心态。注意收集一些时事政治,关注社会动态,并在课堂上及时传递给学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时政课堂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初中学生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对初中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思想政治老师,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出现巨大变化的时期,在这期间学生性格和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和阶段性,对初中学生以后能否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初中学生的智力发育,政治教育一般遵循以理性知识为主,感性知识为辅的原则。在初中学生发育期的敏感时期和关键时期,老师更应注意和学生进行心和心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的教学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另外,老师要把时政教育的内容贯穿到课堂每一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初中生可能因为年纪的关系无法迅速准确地理解时政,教师作为传播者更应该详细地给学生分析、讲解,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时政教育。学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关注时政内容,了解国家和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因为时政内容的理论性和多方面性,老师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选择适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感性知识引入理性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邪神教”时,老师可以事件当中人物的年龄作为切入点,相近年龄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并对学生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义感。并且引入一些民族政策,比如那些分裂祖国党内团结、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社会稳定的事件、无视他人生命安全的恶劣行径,是受到全社会的抨击和抵制的,也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反客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学习。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也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帮助,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初中政治教学主要是思想传播和心灵的碰撞,更应该顺应潮流。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教师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完善教育方法,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及时捕捉热点,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及时捕捉热点,引入社会上的热点,让学生身在学校却心系国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民族感。学生处于现代化社会,都有现代的印记。他们勇敢,表现欲望极强。因此,教师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评论和分析时事,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对时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比如:教师可以每星期专门拿出两节课开展一个讨论会,老师提出要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让每个学生都发表看法和意见。老师引人突出的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学生专门讨论、分析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关心国家时事的积极性,提高爱国情怀,激发“主人翁”意识。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宽善其知识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结语

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技术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播放图片、视频、演示文稿等,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接收的效果,所以在使用之前首先要分析好知识要点的框架结构特点,有效安排和设计多媒体的使用顺序,努力做到内容适量、用时适当、运用适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政治《融入民族文化》,本节课首先讲述的是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习俗等,根据这些我在教学前认真搜集一些与各民族相关的图片、信息、视频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们。如:各民族的衣服款式图片,学生通过观看并同步欣赏极具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自然感受到各个民族的不同之处,教师及时的进行引导,这些风俗习惯都是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我们要互相尊重,从而贴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举些实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要点,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他们身处其中的实际生活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只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过程。教学案例使用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课吸收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把案例与教学策略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政治《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时,想要举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还是比较容易的,生活中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现象,学生并不陌生,我会问学生,平时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学生:有,那么紧接着问:有没有未经允许看过别人的日记或者担心被他人甚至父母私下翻阅?学生:......,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偷看别人日记也算侵犯他人的隐私吗?我引导学生:日记是用来记录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想法或活动的,是不能被侵犯的,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学生听到此便会理解偷看他人的日记或秘密都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这样的一个小小实例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了知识要点。

3.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布置课后作业的这个环节往往会被教师误认为不是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其实布置课后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另一方面是根据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内容布置一个长期的作业,如,让学生每天关注一个新闻等,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一个习惯于关注社会的好习惯,关注社会和生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和生活是有一定重要意义的。

4.小结

第3篇

(一)做好开头,巧妙引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的导入将会使学生很快由课间活动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产生对新知的渴望,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最佳铺垫,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放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所以,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匠心独运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会犹如开台的锣鼓,电影的序幕一样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可以发掘一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从生活的角度去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自己经历过的事做导入,学生会有很深的感触。教师借助事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来达到教学。教师也可以在上课前讲个笑话或是有趣的事,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不再感觉枯燥。此外,也可以在课上,设计一些问题来竞猜,在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提高问题难度问题难度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力,对于那些基础掌握不错的学生,既能拓展他们的思维智力,也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难度上升,是对学生智力的考验。教师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发展,当然,问题的难度要结合学生的水平能力。一些简单的可以在书中就有原话的,对学生的提升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没有难度也就没有兴趣了。此外,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困难,超过了学生所接受的范围,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受打击,产生负面情绪,那么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问题难度对教师的要求是极高的,问题要立足于课本,切合实际,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的放矢;紧紧把握教材的内容,挖掘更深成分的内涵,而且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问题要新颖,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金量,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就解决问题,而是经过一定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答案,把学生的潜力发掘出来,体会到有挑战性的难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提供的外部条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减少使用,光靠教师的一张口和一只手,很难在学生教学时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利用它集图片、视频、录音等于一体的特点,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这种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直观地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富有生动性和多样性,使课堂氛围活跃积极,学习兴趣大增,教学也不再枯燥重复,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巧设课堂结尾教师要在课堂结尾做好总结工作结,要用精辟的语言来阐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言要精巧干练,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也可以设置悬念,鼓励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探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此外,教师在结尾处做到意犹未尽,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思考,激发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兴趣。

二、总结

第4篇

1.提问要由浅入深,步步递进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过难的问题留给学生,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政治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如在教学《磨砺坚强意志》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明确意志是个人一切行动的巨大的推动力,是自我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笔者是这样提问的:①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做哪些事的时候可以独立坚持下来?②哪些事情自己明明知道非常重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坚持不下来?③想一想你坚持不到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④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对于同样的一件事你认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吗?在这个过程中,你认为让自己坚持下来的决定性原因是什么?教师通过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提高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

2.提问要由此及彼,横向拓展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思维的纵向延伸,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横向拓展,注意问题的广度。如在教学《学习,成才的阶梯》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成长、成才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①你认为学习有用还是无用?②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经过思考、探究,明白了学习可以充实个人的精神生活,它不仅可以使人成才,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由此可见,在政治课堂中,层层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简单引向深入。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探究性

1.在思维悬念处提问

在课堂,教师要找准提问时机,通过悬念设计把学生引入深层思考的境地。如在教学《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种行为和行为背后之间的关系,懂得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笔者首先展示课件“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播放完课件,为了加深学生对个人行为与后果的认识,笔者提问:在刚才的课件播放中,你认为作为一个人,什么最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会怎样?看到“小数点酿成的悲剧”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这里,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观看短片之后的“愤悱”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思维拓展处提问

第5篇

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就是活动的内容与方式,选择正确,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使活动更有效,选择失误,会使活动低效甚至无效,同时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我们在设计活动内容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有趣的、热门的事件。比如,3.15之前,我们组织了关于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超市、商场进行调查、采访,并且与当地的文化、司法部门挂勾,建立固定的活动课基地,共同开展好活动课。根据当地的环境、文化传统等条件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使活动课与国情、区情和本地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从中得到更深的感悟。

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实践

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一点: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时,开展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批评建议权”教学探究活动。对于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有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学生已经理解,但是让他们对国家事务进行批评与建议,对农村学生来说有些力不从心。我为他们设计的活动内容是“给校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以网名给校长信箱投信,谈谈自己对学校管理的看法,提出批评与建议。学生有感而发,针对学校的食堂管理、伙食状况、作息时间、课程设置和老师评价纷纷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尽管意见不是很成熟,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都体会到了“主人翁意识”——公民可以依法通过合法的途径有序参与政治文明建设。

三、灵活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很多老师会说,“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哪有时间组织实践活动啊!”并以此为借口不去开展实践活动。其实,实践活动不一定非要在课上腾出时间进行,也可以在周末的时候,或者在寒暑假的时候,或者选择刚开学学生没有进入正轨的时候,这样灵活组织安排,就会使时间比较充裕,也会使学生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比如,学习完《珍爱生命》以后,了解长假,我就要求学生在假期时学校的安全教育,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并根据自己长假期间的经历来制作手抄报,题材可以是防火、防触电、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制作完成之后,等到开学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次活动,既让大家互相学习安全知识,又寓教于乐,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体现了学生独特的视觉和个性。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改变了其原来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灌输道理的错误认知。

四、结语

第6篇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而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还不够稳定,和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入社会相关事件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来,并对这些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剖析社会现象的根源,是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进而运用生活化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和理解生活和初中政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当前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利用初中政治知识,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怎样的措施,鼓励人们见义勇为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生活化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

2.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

通常初中生基本上是本地的学生,学生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大多数都是源自于本地的生活情况。对于本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更加深刻,对本地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情感。因此,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当地的人文、地理以及风俗习惯,设计富有乡土气息的初中政治课堂。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初中政治的课堂上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章节时,江苏的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河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评剧、皮影戏的风采;东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东北二人转和扭秧歌的文化……。学生通过切实的生活体验,并结合政治课本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解和继承,是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乡土性的特征。

3.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

初中政治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远大的政治理想目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的内容能够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但是,课本上的有些内容政治哲学意义十分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政治哲学概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通过现实生活的举例,将一些情趣性的事例与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课本的内容。例如,在讲“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时,教师可以例举一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小笑话。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喜爱吃的食物例举各国的饮食差异。比如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日本的寿司、生鱼片韩国的泡菜中国的饺子,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尊重各国文化差异。通过现实生活的举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活跃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气氛。

4.结语

第7篇

政治课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它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在这个需要良好道德素质的社会里。因此,政治教学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增长才干,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着良好品德、有道德修养情操的人。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利用好现有的教学环境,创造一定的教学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可以与学生交谈、通过小组交流、情感故事教学创设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和实际,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思想政治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走出课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所改变或扭曲。坚持自己的立场,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应该密切注意学生的生活现状,对许多沉迷于网络游戏学生,教师应该在教学环境中,正确引导。如在《身边的诱惑》这一主题学习中,将沉迷网络游戏这一话题引入到课堂中去。以反问的形式,抛出各种问题来让学生回答,如,沉迷网络游戏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从情感上去领悟。然后结合课本与实际情况,分析这一现象的弊端。然后得出结论:沉迷网络游戏不仅浪费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还会使我们变得消极,对各种事物失去兴趣,不利于高尚品德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