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1 02:29:58
序论:在您撰写中小学学校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学化学模块化教学教学设计研究
数学教学如何挖掘与渗透数学文化
农村初中部分学生的迷茫思想成因及对策浅议
与时俱进的小学学校管理
数学学困生转化中应把握的关键问题探析
校长工作的“方圆”艺术
教师要舍得“浪费”课堂时间
发挥班主任作用,提高班级凝聚力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艺术
小学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班主任工作与爱的教育
新时期小学学校管理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浅谈
定位农村小学校长
树立自主意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创造
校长要会做减法
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品质的打造与传承
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尝试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副校长是干什么的?
班级管理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矫正
怎样做中小学办公室主任
对新课程结构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评价发展功能的开发
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生活教育视野中的新课程
在教育创新中强化常规管理
校本研究与学校特色建设融合途径的探索
现代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扮演
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几点看法
实行全员聘任制积极推动教学整体改革
改革评价管理深化素质教育
曹玉兰学校经济管理思想浅探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注重激励拉动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育人功能解读
教研员走进新课程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构建略说
凝聚力: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谈教师管理中的激励资源
浅谈小学教学研究性学习与科学方法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和谐关系的建构
校长要重视教师幸福指数的提升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浅谈班级管理中情感策略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小学;管理;现状;困难;建议
前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迈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中小学在学校管理中,也开始逐渐采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学校的管理。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中小学管理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管理的费用。由于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全新的中小学管理定位,管理者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对学校各个部门最细微的管理。同时学校的基层教师群体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能够直接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让学校的民主管理真正得到高效体现。学生和学生家长也可以借助学校建立的信息网络平台,如学校网站等,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最新教学动态。总之,信息网络技术为中小学管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小学管理的实际水平在不断提高。
1. 中小学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强化学校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学已经开始广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很多学校通过搭建学校网站、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强化对学校的管理。有些学校利用现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如借助微信、微博、QQ、云端数据终端等,加强了学校各个部门、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校的管理理念能够借助这些便捷的通道及时传递给一线教师。同时,一线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便捷的信息网络渠道反映自己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这种在线互动交流方式,让整个学校的管理由以往的宏观管理逐渐向扁平化、细节化管理过渡。部分中小学通过自己的学校网站,及时向社会传递本校的办学理念,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借助学校提供的公共信息网络数据平台,学生、学生家长甚至其他社会人士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动态,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因此,我国中小学目前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
2. 中小学在信息时代提高管理水平中遇到的困难
2.1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学校管理改革中,虽然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但是不少学校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造成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有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网络技术人才的参与,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总是滞后于学校的发展现状。这造成一些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信息不能够及时上传,发挥不了对学校的正向宣传作用。有的学校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如微型网络在线互动平台等,但也因为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造成平台的运营现状达不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2.2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不到位
建立中小学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学校投入相关专项资金。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是公立学校,所需办学资金多是来自政府财政的扶持。每年政府为中小学安排的财政支出有限,这就造成中小学在对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中,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如有的中小学,特别是中西部变换落后地区的学校在学校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十分突出。这些学校即便想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最终结果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投入不到位,是我国中小学在学校信息化改革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2.3管理者自身信息素养不高
学校管理者如果自身信息素质不高,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就会流于表面化,甚至抵制学校信息化管理改革。部分学校管理者由于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喜欢用自己熟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这就造成在学校信息化管理改革中,部分学校的改革总是止步不前。管理者不重视,造成下面的学校各个部门、每个老师也忽视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学校管理改革工作就会受到学校上下不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环境的影响,最终造成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改革成为一种空谈。
3. 信息时代中小学学校管理变革的建议
3.1加大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我国中小学要想提高学校的管理层次,必须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而要想发挥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的促进作用,必须要有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参与。因此,中小学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人才,如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吸收那些具有更高信息管理技术的学生进入学校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学校已有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就会跟不上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士的做法,定期开展对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的技术讲座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3.2学校要进行多渠道融资,为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好充足的资金储备
我国中小学要改变以往过于依赖政府财政支出的做法,积极开展多渠道融资,如借助社会慈善机构力量筹集爱心人士的善款,通过与当地大型企业联合办学方式获得企业的捐赠等。总之,只有通过更多灵活机动的融资渠道,才能够帮助中小学建立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而为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学校只有做好充足的资金储备,在对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才会有条不紊,做出实效。
3.3转变管理者落后理念,培养他们自身信息素质
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等高层管理者,在学校的管理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有他们转变以往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不重视的做法,才能够真正把学校管理改革工作做到实处。培养学校管理者自身的信息素质,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进而从行动上支持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改革。管理者的重视,也会让下面的各个基层管理部门、基层一线教师重视自身信息素质的提高,进而为学校管理改革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4. 结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小学学校管理也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积极进行现代学校管理改革。我国中小学只有重视采用信息手段,强化学校管理,才能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进而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一、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应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加强;措施
如今的社会对中小学的管理要求较高,各大学校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了给广大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也为了给今后的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加强中小学的管理,势在必行,那么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入手呢?首先应该逐渐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教师队伍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进行德智体多层次、多方向的发展,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观念,坚持科学的管理,建设长远的发展观,切实的履行教育者的职责,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真正意义上加强中小学的管理,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优秀的学校,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现阶段的中小学,规章制度不是非常的完善,有许多疏漏之处急需改进,所以,广大中小学应该按照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的教学管理经验,建立出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旧有的不符合现代要求的规定,要进行改良。建立出规章制度,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办事,来管理学校。很多时候,会出现不少如教师违规,学校各级人员违规的情况,按照以往的中小学管理思想,不严格按照规章来办事的学校必定会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但是,要想真正建设一个能创造有用人才的学校,一定要按照指定的规定来管理,不论是老师,学生,又或者是学校各级管理人员,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规定、遵守规定。最后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学校的制度管理就上升到了文化育人的层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建设出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所有学校的共同愿望,同时,教师素质能力的高低,和学校的管理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强加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做到经常用各种务实可行的方式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随时保持了解最新的教学模式,最优异的教学观念,保持教师队伍的积极向上。另外,还要加强教师责任观的建设,加强其素质道德建设,让老师们能够尽职尽责地管理学生,在课堂上面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对落后的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包容心,不能责备和放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校以教师队伍素质的加强,带动学校管理的加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要一起抓。学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时刻都不能放松。主要来讲,学生的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上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是道德思想教育,相比文化教育,道德方面的教育更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事关重大的意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贯穿“知行合一”方针。一方面要对学生灌输正确的理念,以科学的方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配合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让学生自己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分辨善恶美丑,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地配合团委、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定时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的优良品德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把外在道德要求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思想品质。
三、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革新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情况,而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一个受到广大师生喜欢的教学氛围。随着课改的逐渐推进,广大中小学也应该切实地根据课改,以科学的理念完善课堂教学,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在追求优质高效教育教学方面永不停止追求的脚步。
新的时代对于学校的要求也不同于以往,学校身上肩负的责任也更加的艰巨。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急需要进行革新。旧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大为降低,这是影响中小学学校管理的一大障碍。如何解决这道难题?唯有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这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努力。应先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模式中发现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然后,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学校上下要严格地按照方案来执行,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进行实践,不断调整,通过实践的考验,来验证新的教学模式是否能显著地改善教学质量,是否能在真正意义上加强学校的管理。
总的来说,推进改革,切实地加强学校的管理,对于广大中小学来讲,任重而道远,但是意义也是非同寻常的。所以中小学的管理者们应该以身作则,切实地履行自己教育者的职责,通过对学校管理的加强,为今后的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 杰.论学校管理的加强[J].理论研究,2011(7).
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和兴趣爱好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爱护教师,以各种方式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学校总体的师资实力。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是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使青年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抓好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全方位的带教网络进行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学的培养有方向可依,有榜样可寻。对一些发展潜力很强的教师要实施“导师带教”制,提高青年教师的二次培养力度,要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二是舞台出英雄。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环境,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机会。例如,举办各种公开教学评比活动。三是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青年教师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成长。学校的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尊重教师的人格,让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畅所欲言,提出意见。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柱力量,与学校的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出“学校荣,教师荣”的理念和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学校管理要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抓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创造一个适合本学校师生教学的办学模式。学校办学的目标、思想、价值、风格和文化等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是衡量学校教学与管理好坏的标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尽可能的发挥自主办学的权限。学校管理必须依据区域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教师的素质结构,学生的数量和素质,使学校的办学方向、目标、教学方式符合实际,形成特色。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把握办学的指导思想,创立独特的办学模式。教与学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各项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积极引导师生和要求各部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强化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建立多种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切实规范教学过程中的“备、讲、辅、批、考”五项基本环节工作。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达到乐学、好学、善学、会学的教育目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为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做好基础,如果基础教育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质量。夯实基础教育,就是要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文化基础、行为习惯”上下工夫,进行严格的训练。
三、强化依法民主管理,增加学校凝聚力
一、农村学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当前农村中小学还存在一种较为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重服从轻交流,重形式轻内容。认为学校管理就是服从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安排,上级安排的工作就做,没安排的就不去做,没有创新意识,学校变成了一架“教育的机器”。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评价方式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应试教育风气至今难以散去,把学生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
教师队伍老龄化是制约当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农村中小学校(尤其是小学)的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科目的专任教师非常紧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学校辖区点多、面广、战线长等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不利于统筹管理。部分小学校的学生不足百人,有的教学点甚至只有几个学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传统复式班教育也存在很多弊端。
领导班子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农村学校领导认为,领导岗位就是自己指挥,领导别人工作。他们没有“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服务观念和奉献精神,有些领导甚至处事不公,自身的工作作风存在问题,这样的学校领导就成了“架子”,中看不中用,教职工往往会对其“敬而远之”,干群关系恶性循环,进而导致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上不求进取,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农村学校管理中还存在散漫等现象。例如有的学校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不做操,有的学校不能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有的学校对师生迟到现象视而不见等。
学校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激励竞争机制上。一些学校没有奖优罚劣机制,导致学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是薄弱环节。有些农村学校的教学还是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多媒体设备闲置现象屡见不鲜。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管理效率还比较低。
当然,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少、偏远学校师资紧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在较长时期内制约着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校管理努力的方向及整改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首先,要针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教师提出分层要求。例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其次,要抓好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四条渠道落实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师带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年轻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二是加大中年、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有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三是尽力创造机会,搭建各种平台,让年轻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竞赛、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研究活动。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年轻教师在优化的校园环境里吸收到丰富的校园养分,迅速地成长。
要树立“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同样要质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教育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教育要与学生学业、幸福、未来联系在一起。现在的教育还必须用好网络平台,加强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2.加强交流和培训
农村学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要让管理者走出去,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多与名校沟通联系,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走出去观摩别人的管理,听别人的课,也可以把一些名师、知名管理者请进来开展业务知识讲座,进行管理经验交流,逐步培养教学人员的管理水平,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
3.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
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规范办学行为。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制度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里程碑。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管理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另外,校长要正确定位,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沟通,听取民意,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4.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做到常规入格,管理上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要重视教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探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此外,要着力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教学骨干及课程改革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5.抓好基础,办出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犹如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具体要求进行训练。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适当改变评价方式,不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当对德、能、勤、绩等进行全面考评,也可以通过发放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客观公正。
6.努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以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逐步缩小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与先进大城市之间的差距,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改变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7.优化办学结构,整合教育资源
“麻雀学校”――教学点多的办学模式,使教育资源分散、发展不平衡,教育的综合实力不强,教育的内涵和底气不足,教育效益低下,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县、乡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多做群众思想工作,强化情感投入,合并“麻雀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模式,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实现统筹兼顾,教育才能协调发展。
8.落实责任,有效监管
对于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实施分片包干制度(即责任监管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相关检查工作作为学校领导年终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和考核评优的相关依据,以此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管理;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100 多位校长向全国发出“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的倡议。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和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和教师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四、“广大中小学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1.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能否得到诱发,直接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到宽松自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创设出使他们乐学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欲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重视校园内“和谐”人际关系的创设。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良好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的价值观将会被他们的人际关系、态度、教学风格方面的榜样作用作有意无意的影响。”把德育蕴含在任课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丰富多样的学校活动、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之中,其效果远远优于直接灌输的德育方式。通过教学,师生交往、课外活动的不同方式,把社会价值转化为儿童、青少年应该遵守的,并与其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形成尊重、关爱、公正、有序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建构师生共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学会自尊、自爱、诚实、信任、友谊、庄重、宽容和关爱。这种现实的、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渗入他们的心灵,起到比说教更好的教育效果。然而,环境育人,重在创设。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参与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熏陶,而且有利于帮助儿童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