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0:37:48
序论:在您撰写电信服务营销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电信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电信企业要想在电信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高度重视电信市场服务营销工作。电信企业要做好电信市场服务营销工作,提高电信市场服务营销能力是明智的选择,但首先应分析影响电信业服务营销能力水平提高的基本因素。一般而言,影响电信业服务营销水平提高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信企业网络技术和员工素质
(一)电信企业网络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信网络的依赖正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如果说在以前电信业务是一种奢侈品的话,那么现在人们对电信网络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从当前发展来看,全球范围内电信、信息和IT的融合是大趋势,未来社会必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电信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电信产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电信的网络质量,所以,电信企业的网络规模和质量是电信市场营销能力的基础。从全球的视角看,21世纪向人们展示了电信业在用户需求和技术方面的两大发展趋势。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娱乐化、个性化。这就要求电信企业更新网络服务平台,开发大量用以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提供“一站式”集成、融合的服务;要求电信企业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面向客户广泛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交互式通信与信息服务;同时,以客户为中心,按用户的个人意愿向其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服务,以满足人们愈发娱乐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些都要求有一个高可靠性、高质量的电信网络来承载,支撑由此带来的网络流量、管理控制、交换传输的复杂变化对网络的新要求。信息化为电信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同时也对运营商构建面向信息社会的高可靠性、安全的网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电信企业的员工素质
企业的基础是员工,因为企业的一切经营生产活动都需要通过员工来实现,员工是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必须把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企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企业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取决于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进取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熟练的劳动技能;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会形成企业精神并作用于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有企业的发展。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人(服务企业的员工)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虽然诸如自动售货服务、自动取款机等是由设备来提供的,但绝大多数的服务企业的员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员工因素对服务企业之所以显得十分重要,是因为一方面高素质、符合有关要求的员工的参与是提供服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水平也是决定顾客对服务态度满意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价值和声誉是靠工作在第一线的服务人员支撑的,员工知道怎么做最好。电信企业是典型的服务性企业,它们的很多业务都需要通过员工和客户的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作为直接面对客户提供服务的电信业员工,其素质更是体现了企业的素质和内涵,彰显电信企业的理念和运营水平。
二、电信企业渠道的规范性
渠道是电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销售通道之一,连接着客户和企业,具有拓展市场和反馈信息的作用,也影响着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渠道是整个企业的龙头,它的要求就是对企业内部支撑环节的命令。因为它代表着客户的需求,通过营销渠道给客户一个最佳体验,能充分体现电信企业品牌和品牌承诺。
因此,电信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具有自我特色的规范的营销渠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因为:首先,规范的电信企业渠道与企业资源配置和市场环境相适应,渠道模式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规范的电信企业渠道在模式选择上往往不是照搬现有成功企业的模式,而是审时度势、合理选择,能有效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有利于产品销售和竞争力提高。其次,规范的电信企业渠道模式选择与企业服务、产品质量、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市场细分、企业管理等严密地结合起来,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形成严密的组织运营体系,从根本上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规范的渠道模式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市场环境的变化、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竞争对手渠道模式的变化等不断进行变革,能有效选择和整合企业渠道模式,以适应渠道环境的变化。最后,规范的电信企业渠道往往是以直销为主,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渠道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更能适应消费者的多样需求。
三、电信市场环境与市场行为
(一)企业的市场环境
企业的市场环境按美国市场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的解释就是:“影响企业市场和营销活动的不可控力量和影响力”。具体讲就是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使其能否卓有成效的发展和维持与其目标顾客交易关系的外在参与者和影响力。对于电信企业来讲,市场环境是指制约和包括电信企业营销活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电信企业的活动经常受到包括政治、经济、人口、科学进步等在内的诸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电信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它既可以给电信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又可以给电信企业带来某种威胁。因此,市场环境对于电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因素都和电信企业服务营销战略、策略的制订和执行息息相关。
(二)竞争者分析和消费者特性
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分拆与重组,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近几年我国电信市场的格局在市场自身发展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和铁通为主,众多增值业务提供商和ICP参与竞争的局面。分拆与重组的结果,不仅是网络资源的重新配置,也是业务牌照、用户资源的重新布局,而且使各大电信运营商资源与实力接近。因此,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正从网络资源的竞争向差异化的服务竞争转变。电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了解竞争对手,识别企业竞争者,搞清竞争者的目标与战略,判定竞争者的市场反应,进而选择企业应采取的对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消费者市场又称消费品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或租用商品的市场。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市场。消费者对电信市场的基本期望和需求,是购买电信产品的一般心理。电信企业应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时代性、伸缩性、可诱导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在电信产品的使用价值、价格、供货地点、时间、方式方法以及各种服务工作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满足消费者的共同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新国:《企业战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2]KARENG.STROUSE:《新电信市场成功策略》,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3年6.1。
通过建立健全“业务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现所有服务过程在呼叫中心内部的“自循环”体系,从业务咨询到实际办理,从免费配送到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程无忧的服务,移动业务和终端配送上门的新型“营销+服务”模式,改变了原来客户“多环节”“、“断点式”办理业务的过程,将呼叫中心变为客户身边“触手可及”的流动营业厅。真正做到“一点接触,全面服务”,提升客户感知。
二、服务营销创新模式的具体应用
1、整合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
在电信运营商呼叫中心建立专门的营销部门,根据营销产品的类型、形式及客户需求,分类制定业务受理流程,服务营销受理流程分为:直接办理型流程。前台客服人员直接在业务支撑系统中进行受理;预办理+配送流程,前台客服代表营销,通过配送渠道将移动终端配送至客户手中;预约登记流程,前台客服代表通过商机管理系统传递至后台团队进行营销跟进。
2、建设呼叫中心“资金流”管理体系
传统的呼叫中心平台,是通过电话语音的方式与客户联系,不产生面对面的接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话营销的受理范围。针对这种情况,电信运营商呼叫中心探索新的运营模式,通过上门现金收费、移动POS机收费及电话在线支付、支付宝支付、网上支付等多种方式,将营业资金归集到呼叫中心。并建立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系,通过系统进行营业资金的管理及监控,实行三级账务稽核体系,加强营收资金稽核和监控工作,对营收资金收取、缴存实施过程管控,减少资金风险。
3、建立健全物流配送模式
提高营销成功率。建立健全配送物流系统,是服务营销的关键环节。目前电信运营商呼叫中心的配送方式主要包括组建自有人员配送队伍、社区经理配送、配送公司配送。每个渠道具有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其适合承载的服务营销产品。自有人员配送,优势是员工掌握专业知识,可向客户讲解业务,提高配送的成功率。但弊端是服务成本高,人、财、物风险较大。专业快递公司配送,服务比较正规,配送能力有保障;缺点是配送管理较为死板,不能满足个性化的业务需求,且引发的服务问题多。在建立健全“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选择适合的配送模式,同时不断提升配送服务水平,缩短配送时限、提高配送及时率和成功率,达到最佳的服务营销效果。
4、以先进的“信息流”为支撑
关键词:电力 服务文化 营销 竞争力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售电端引入竞争机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今后售电端的竞争焦点是服务的竞争,实质是服务文化的竞争。从一些世界500强看服务文化的作用: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推行强势的服务文化,使通用电气成为最佳雇主企业;沃尔玛凭着“薄利多销、服务至上、力争完美、超越顾客期望”的四大法宝,使一个小超市荣登世界500强。作为电力企业最基层的供电所,应该如何应对竞争?我认为应该将服务文化打造为电力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从而在电力营销中赢得先机。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支持载体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两类竞争力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件部分,是指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而软竞争力即为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高品质的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纵观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盛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二十多年前,深圳中航只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派出一支十余人的“赤膊小分队”,而今,它已壮大成拥有两万名员工的一家集高科技工业、地产物业、进出口贸易、百货零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支持他们创造这般奇迹的是深圳中航的那股“大道无形处处形”的文化“魔力”。诚信、稳健、进取、务实、奉献这些企业特质已成为他们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
二、服务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及具体措施
(一)服务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
(1)总体目标。在文化传播、文化转化上做出鲜明特色和显著成效,服务文化理念被员工广泛认同并自觉践行,全面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较高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务文化建设体系。
(2)推进三个层面服务文化建设。贯彻“以客为尊,和谐共赢”的服务理念,从文化核心层、文化制度层、文化行为层三个层面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并转化为员工的服务行为(见图1)。
(3)落实各项服务提升举措。通过建立全方位客服体系、提升业扩业务受理效率、完善和丰富服务渠道、完善客户细分管理、提升营销精益化管理水平等五个方面的举措,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客户停电时间(见图2)。
(4)深化党团志愿者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党团员志愿服务,逐步建立定点长期服务机制。挖掘和宣传志愿服务亮点,定期开展驻村服务、帮扶弱势群体等工作,将志愿服务做深做实。
(5)建设服务文化品牌。深化“牵手村居、服务前移”等活动,做好总结提炼,打造有较高影响力的服务文化品牌。
(二)具体措施
(1)大力推动服务文化传播。
开展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开展“以客为尊,和谐共赢”的服务文化理念的宣传,引导员工提升自身服务意识。除了充分利用佛山供电局“两报四刊”宣传平台之外,还将班组文化墙、宣传栏作为企业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强化了服务文化传播效果。积极加大文化视觉识别体系建设,在营业厅将服务承诺上墙、张贴宣传标语、派发宣传资料,采用电子显示屏、活动式宣传板等多种形式,重点推进服务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切实将服务文化理念落地到班组,发挥企业文化引导人、激励人的软实力作用。
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一是开展客户座谈会、安全用电宣传,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每年组织大客户座谈会,向客户通报供电情况,征询大客户的供电服务需求。深入各村居,开展用电安全知识讲座,现场推广微信办理供电业务、掌上营业厅等服务渠道;二是宣传节能服务。上门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为用户做好节能改造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持。根据客户的用电情况,为客户提出合理用电的建议。
(2)将服务文化的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实施全方位客户服务。一是大力推广电费电子账单、网上营业厅、供电电视门户等便捷高效的服务渠道与产品。2014年,我所全部客户已实现100%的电费电子账单率,微信推广也正朝目标迈进,努力打造服务新形式;二是建立供电所营销、配电、基建三线联动机制。每周例会,都会对客户反映的低电压、重复停电意见三线联动,合力解决问题。通过重过载配变整改项目及低压负荷调整,2014已解决了配变长期重载问题,提高了供电能力,解决了客户报装受限问题和负荷高峰期间低电压问题。对存在漏油及缺油现象的配变进行处理,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该设备故障引起客户停电事件;三是开展“电话暖心”与客户沟通互动。通过电话沟通,提升了客户对供电服务的体验感知,有效提升客户名单质量,全年致电用户约1.6万户。
大力提高设备运维水平。配电设备运维水平与客户服务息息相关。设备运维质量好,供电可靠性必然高,客户满意度必定高。因此,做好设备运维是客户服务的基础。一是加强巡视到位考核。推行“设备主人”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和要求,并将工作完成情况列入绩效考核。优化巡视人员搭配与消缺工作流程,促巡线到位,员工工作的计划性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二是有力管控缺陷。推行营配互动机制,营销人员在抄表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报配网运维人员。配网运维人员收集缺陷情况,并实行销号式管理。通过将缺陷整理、缺陷消缺、结果反馈、完成情况考核四方面有机结合,形成闭环管理,加速消缺进度,提高消缺质量; 三是高度重视台区规范化整改工作。结合配网资产核查,重点对台区设备的基础资料进行了梳理、完善。通过不断提高台区规范化水平,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几率;四是加大对用户设备的检查力度。用检人员到用户检查用电安全,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用户整改。既避免用户设备故障导致停电或者发生触电等安全事故,又可以避免用户故障出门导致其他用户受到影响。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一是有针对性开展运维工作。针对管辖范围内养殖业用电客户众多情况,把控好源头,有效降低了故障率。通过降低客户停电时间,提高客户供电可靠性,赢得客户的赞扬;二是落实故障信息要求。分时分段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将停电原因、预计复电时间、故障修复进度等信息告知客户。客户收到信息后,可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重要用户立即使用自备发电机、鱼塘用户会视情况使用自备发电机等措施,防止出现死鱼情况;三是值班人员快速反应排除供电故障。配网运行人员编制了事故处理预案,准备好工具、备品备件,时刻待命。当接到抢修命令,立即赶赴现场,并将低压故障平均修复时间均控制在30分钟以内;四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使员工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和技能。组织员工开展配网抢修和装表接电实操培训,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运用,提高员工服务客户的能力。加强抢修人员现场应答客户培训,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避免事态扩大化。
党支部进入管理起作用。一是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村居了解群众用电需求。扎实开展“六走进”、村居直联等主题活动,把服务送到基层,解决群众的用电需求;二是抓好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经常深入现场和班组开展思想动态调查,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通过对员工一对一沟通辅导,增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坚持做好职工节日慰问工作、伤病职工的关心慰问工作,坚持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确保员工队伍和谐稳定;三是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供电所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实现“双赢”。供电所党支部帮助解决村的用电方面的问题,组织青年志愿者定点帮扶特困人员。村党支部帮助供电所协调线行、青赔等问题,共同破解群众用电方面的难题。
三、工作体会
(一)服务文化与营销管理相互融合才有生命力
服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实践证明,建立服务文化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二)服务文化必须得到全员的认同
通过培训等方式,增强员工对服务文化的熟悉,让员工人人参与其中,从“要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服务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
服务文化建设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所的服务文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服务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2014年,经第三方机构评价,我所的客户满意度得分为93分,位居佛山第一。客户满意度得分的提高,反映了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与服务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论文大纲:
第一章 电信行业概述
第二章 高校通信市场的特征和需求分析
第三章 某分公司所在地区高校市场的竞争分析
第四章 某分公司高校市场竞争策略选择
说明及要求:
1、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
2、论文中的案例要真实,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
3、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题目 从服务营销系统模型看电信服务竞争优势
任务与要求:
论文大纲:第一部分,服务营销系统模型简述
第二部分,我国电信服务营销现状
第三部分,电信服务竞争优势
第四部分,从服务营销系统模型看电信服务竞争优势
说明及要求:
1、论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
(一)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自选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渠道是市场营销理论中永恒的主题,国内外大量学者对渠道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近年来电信行业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获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的文章、成果层出不穷。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信市场的营销模式和用户的消费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不同地域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而存在着很大不同。因此根据深圳当地电信市场环境的实际特点,研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移动公司或深圳移动)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构建合理的渠道架构体系,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电信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国内移动通信行业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竞争的重点呈现出由网络技术、价格资费竞争向渠道竞争转移的趋势,营销渠道已经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外部环境和竞争形势的变化,深圳移动原有渠道架构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结构变化进行不断变革。为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深圳移动需要适时地调整渠道发展规划,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提升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渠道优势,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渠道改革的措施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市场的发展,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对这些措施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考核和评估,以便为下一步的渠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显得很有必要。
(三)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西方关于渠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
一是研究渠道结构,
二是研究渠道行为,
三是研究渠道关系。
l、营销渠道结构理论
营销渠道结构理论是以效率和效益为研究重心的营销渠道理论,是渠道理论最早研究的领域。1916到1934年间,韦尔德、巴特尔、布瑞耶等分别研究了渠道效率的问题。韦尔德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专业化渠道所从事的营销是合理的。巴特尔认为营销渠道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创造基本效用、形式效用、地点效用和时间效用。布瑞耶认为营销机构可以集中和分配所需要素,所以能够有效克服交换障碍和阻力。1940年到1965年,康弗斯、胡基、奥德逊、麦克马蒙等研究了渠道一体化和渠道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康弗斯、胡基认为一体化会带来营销费用降低、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问题。
奥德逊认为经济效率标准是影响渠道设计和演进的主要因素。麦克马蒙认为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三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体系。以效率和效益为重点的研究是主要基于与效率有关的经济学概念,而对营销渠道中的行为变量缺乏相应的研究,因而此后很少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
2、营销渠道行为理论
这种理论重点研究渠道成员间的各种权利、冲突等行为,认为营销渠道是渠道成员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联合体。这种理论将权力的来源和使用、权力和冲突的关系及冲突的衡量、渠道成员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谈判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1969年,斯特恩研究了渠道的冲突问题,认为,依存和承诺是理解渠道中权利关系的关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拉斯切、布朗、凯苏黎世、弗雷兹耶等研究了渠道权力的来源、使用和衡量等方面的内容。1981年、1987年德瓦耶、沃奥克、葛雷玛等研究了权力和冲突的关系以及组织间合作和谈判等。
3、营销渠道关系理论
九十年代以后,一些营销管理学者提出新的关系营销理论,对营销渠道的认识和管理逐渐深入。这种理论重点研究渠道(不同的法人)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联盟。由于利益冲突,一般渠道组织间合作常以失败而告终,为此渠道战略联盟等关系形式应运而生。1998年,辛古瓦、贝克尔研究了渠道关系绩效,提出了渠道合作关系能产生更高的利润,而且每一方都从联盟中得到更多利润的观点。1999年克雷玛研究了渠道关系的目的,认为信任可以帮助渠道合作双方处理不良后果。1995年奥德森提出了渠道关系的生命周期理论。2001年,斯特恩研究了渠道关系实质、选择合作者等内容,提出了渠道联盟等观点。渠道关系经过知晓、探索、拓展、忠诚和衰退及解散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能进入一个相互忠诚的阶段,联盟是渠道关系中最高、最好的形式。
(四)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营销渠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组织体系、渠道的效益及渠道模式、渠道行为、渠道的新型关系与渠道创新等方面。在营销渠道设计创新方面,韩兆林(1999)等探讨了高技术企业分销渠道的模式、特征和影响因素;姜以聪等(1999)总结了国外连锁经营的特点对我国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的启示;易斌等(2000)提出了实施通路精耕完善终端管理的主张;林三卓(2003)研究了关于西门子的通路运作的问题;危素华(2001)分析了家乐福赶超沃尔玛过程中的渠道管理。
在渠道的效益研究方面,陆忍波(2003)认为各种销售渠道的效率差异成为企业市场营销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张庚森等(2002)从消费者立场出发,提出了五项营销渠道业绩评价指标。
在渠道模式研究方面,徐天佑(2002)提出了“堡垒式营销”与“撒网式营销”模式;黄丽薇等(2001)提出了渠道的逆向模式:孟令华(2002)提出了销售渠道的强势模式。
在渠道权力及冲突方面,庄贵军(2000)主要研究了西方渠道的权力、冲突和合作;吴冠之(2001)研究了渠道网络的竞争与合作;王朝辉(2003)研究了营销渠道冲突的原因、形式与对策。
在渠道关系方面,苏勇、陈小平(2000)提出了关系型营销渠道理论,研究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新型渠道关系;桂琦寒(2001)也对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对营销系统的冲击作了分析。
随着网络电子渠道等新型渠道的出现,对网络直复营销、互联网营销等的研究也盛行一时。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早期的电信企业渠道研究相对薄弱,这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电信市场是一个垄断性质、运营商主导的卖方市场,往往是等客上门,很少从用户角度考虑渠道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电信企业制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对电信营销渠道的研究成为市场营销领域非常热门的一个方向,涌现出了大批研究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理论和应用的文献和成果。
王越(2005)对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种类进行了进一步细分,研究了电信企业可以参考的渠道选择维度及对不同维度的渠道适应性原则;颜承捷(2005)认为电信运营商要实现从传统电信服务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电信营销渠道应实现三大转变:其一发挥营销自身业务与服务的作用,其二是发挥业务创新先锋的作用,其三,营销渠道还要具备更强的售后服务能力;郭顺义(2004)分析了电信业务渠道与一般产品渠道不同的行业特点和渠道的扁平化问题:郭永宏(2005)认为现阶段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网络规划与管理是移动通信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明(2005)探讨了移动新业务营销过程对渠道建设和渠道管理的要求及渠道的相应发展策略;赵学军(2003)研究了地市级电信企业的营销渠道建设原则;仲伟(2006)研究了新兴运营商渠道建设问题;马淑锡、马仲楹等(2004)研究了中国网通的渠道建设问题;马春山(2005)提出了关于中国电信3G营销渠道建设的建议;吴伟、侯小梅、李南等(2005)研究了中国电信的渠道架构,认为渠道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渠道建设中应该以客户为中心。
徐晓军、刘峰(2004)研究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渠道选择及渠道控制与管理问题,认为根据移动业务和目标市场的不同应选择不同模式的营销渠道;王新刚、张林(2005)研究了移动通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的整合与控制问题,认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渠道控制,对渠道进行优化整合;郑宇展(2004)分析了电信企业渠道冲突的类型,认为电信企业需要合理控制渠道冲突,充分利用良性渠道冲突,坚决杜绝和化解恶性冲突,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刘立.电信市场营销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4-105,163-181.
[2]JamesK.Shaw.StrategicManagementinTelecommunications[M].ArtechHouse,2002.135-141.
[3]马淑韫,马仲韫,杨海荣.中国网通的渠道建设浅析[J].世界电信.2004,(12).21-24.
[4]杨瑞桢.现代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63-172.
[5]匡斌.电信营销?理论精要[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45-160.
[6]曹燕青,过剑.基于客户群的3G增值业务营销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6,(7).105-107.
[7]卢玥.面向移动新业务的渠道建设与管理[J].电信技术.2006,(2).102-104.
[8]王越,王俊陶.电信服务营销渠道转型的必要性[J].世界电信.2004,(5).16-18.
[9]洪亮.从市场举措看中国移动备战3G[J].世界电信.2006,(4).5-6.
[10]姚群峰.我国发展移动虚拟运营商的思考[J].电信科学.2005,(1).78-80.
[11]胡坚波.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J].世界电信.2006,(1).40-43.
[12]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14]AnneT.Coughlan.MarketingChannels[M].Prentice-Hall,2001.72-77.
[15]ChesbroughHenry.OpenInnovation[M].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3.36-43.
[16]常大年,王静,果明实.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组织[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17]崔万田.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竞争优势路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8]KarenG.Strous.Strategiesforsuccessthenewtelecommunicationsmarketplace[M].ArtechHouse,2002.191-196.
[19]高斌等.电信企业经营的十大难题及其应对策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0]刘冀生.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1]陈章武.管理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2]曹辉,徐志强.浅析移动通信行业中的渠道建设[J].移动通信.2005(3).107-109.
[23]王东.运营业?渠道?之变[J].中国新通信.2006,(4).49-50.
[24]郭健,舒华英.移动运营商渠道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J].世界电信.2004,(12).17-20.
[25]张婷.创新商渠道,带来双赢效益[J].中国新通信.2006,(16).62-63.
[26]李丹丹,朱蕾.电信运营商差异化营销服务流程与策略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6,(8).36-39.
[27]张大亮,刘娟.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营销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5,(3).109-111.
[28]李若朋.移动通信市场僵局的成因及破解之道[J].2004,(7).22-24.
[29]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0]杨瑞桢,吕亮.邮电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31]徐澄圻.21世界通信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2]张静,梁雄健.通信服务创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33]M.KamienandN.L.Schuartz.MarketStructureandInnovation[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65-69.
[34]王越.电信运营商服务营销渠道模式市场适应性研究[J].世界电信.2005,(12).19-23.
[35]N.GregoryMankiw.PrinciplesofEconomicss[M].ThomsonLearning,2004.251-263.
[36]PeterF.Drucker.ThePracticeofManagement[M].Harper&RowPress,1954.
[37]肖金学.电信企业营销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8]容月林.国外电信业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9]欧阳洁,李刚.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发展及其战略调整[J].战略世界.2003,(6).15-19.
[40]吴洪.国外电信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4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2]Mansfield.ManagerialEconomics[M].W.W.NorfonCo,1990.
[43]张辉.营销实战[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44]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电信营销ABC[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45]邬义均,邱均.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46]雷震洲.深化电信改革,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J].世界电信.2001,(10).27-30.
[47]徐晨.加入WTO对中国电信运营业的影响[J].现代电信科技.2001(4).21-25.
[48]DavidE.McNabb.managementchallengesforthe21stcentury[M].EdwardElgarPublishing,2005.
[49]吕一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0]胡庄君,黄传武.中国电信发展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一)课题来源
课题来源: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自选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渠道是市场营销理论中永恒的主题,国内外大量学者对渠道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近年来电信行业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获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的文章、成果层出不穷。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信市场的营销模式和用户的消费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不同地域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而存在着很大不同。因此根据深圳当地电信市场环境的实际特点,研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移动公司或深圳移动)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构建合理的渠道架构体系,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电信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国内移动通信行业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竞争的重点呈现出由网络技术、价格资费竞争向渠道竞争转移的趋势,营销渠道已经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外部环境和竞争形势的变化,深圳移动原有渠道架构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结构变化进行不断变革。为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深圳移动需要适时地调整渠道发展规划,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提升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渠道优势,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渠道改革的措施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市场的发展,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对这些措施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考核和评估,以便为下一步的渠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显得很有必要。
(三)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西方关于渠道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
一是研究渠道结构,
二是研究渠道行为,
三是研究渠道关系。
l、营销渠道结构理论
营销渠道结构理论是以效率和效益为研究重心的营销渠道理论,是渠道理论最早研究的领域。1916到1934年间,韦尔德、巴特尔、布瑞耶等分别研究了渠道效率的问题。韦尔德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专业化渠道所从事的营销是合理的。巴特尔认为营销渠道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创造基本效用、形式效用、地点效用和时间效用。布瑞耶认为营销机构可以集中和分配所需要素,所以能够有效克服交换障碍和阻力。1940年到1965年,康弗斯、胡基、奥德逊、麦克马蒙等研究了渠道一体化和渠道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康弗斯、胡基认为一体化会带来营销费用降低、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问题。
奥德逊认为经济效率标准是影响渠道设计和演进的主要因素。麦克马蒙认为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三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体系。以效率和效益为重点的研究是主要基于与效率有关的经济学概念,而对营销渠道中的行为变量缺乏相应的研究,因而此后很少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
2、营销渠道行为理论
这种理论重点研究渠道成员间的各种权利、冲突等行为,认为营销渠道是渠道成员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联合体。这种理论将权力的来源和使用、权力和冲突的关系及冲突的衡量、渠道成员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谈判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1969年,斯特恩研究了渠道的冲突问题,认为,依存和承诺是理解渠道中权利关系的关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拉斯切、布朗、凯苏黎世、弗雷兹耶等研究了渠道权力的来源、使用和衡量等方面的内容。1981年、1987年德瓦耶、沃奥克、葛雷玛等研究了权力和冲突的关系以及组织间合作和谈判等。
3、营销渠道关系理论
九十年代以后,一些营销管理学者提出新的关系营销理论,对营销渠道的认识和管理逐渐深入。这种理论重点研究渠道(不同的法人)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联盟。由于利益冲突,一般渠道组织间合作常以失败而告终,为此渠道战略联盟等关系形式应运而生。1998年,辛古瓦、贝克尔研究了渠道关系绩效,提出了渠道合作关系能产生更高的利润,而且每一方都从联盟中得到更多利润的观点。1999年克雷玛研究了渠道关系的目的,认为信任可以帮助渠道合作双方处理不良后果。1995年奥德森提出了渠道关系的生命周期理论。2001年,斯特恩研究了渠道关系实质、选择合作者等内容,提出了渠道联盟等观点。渠道关系经过知晓、探索、拓展、忠诚和衰退及解散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能进入一个相互忠诚的阶段,联盟是渠道关系中最高、最好的形式。
(四)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营销渠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组织体系、渠道的效益及渠道模式、渠道行为、渠道的新型关系与渠道创新等方面。在营销渠道设计创新方面,韩兆林(1999)等探讨了高技术企业分销渠道的模式、特征和影响因素;姜以聪等(1999)总结了国外连锁经营的特点对我国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的启示;易斌等(2000)提出了实施通路精耕完善终端管理的主张;林三卓(2003)研究了关于西门子的通路运作的问题;危素华(2001)分析了家乐福赶超沃尔玛过程中的渠道管理。
在渠道的效益研究方面,陆忍波(2003)认为各种销售渠道的效率差异成为企业市场营销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张庚森等(2002)从消费者立场出发,提出了五项营销渠道业绩评价指标。
在渠道模式研究方面,徐天佑(2002)提出了“堡垒式营销”与“撒网式营销”模式;黄丽薇等(2001)提出了渠道的逆向模式:孟令华(2002)提出了销售渠道的强势模式。
在渠道权力及冲突方面,庄贵军(2000)主要研究了西方渠道的权力、冲突和合作;吴冠之(2001)研究了渠道网络的竞争与合作;王朝辉(2003)研究了营销渠道冲突的原因、形式与对策。
在渠道关系方面,苏勇、陈小平(2000)提出了关系型营销渠道理论,研究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新型渠道关系;桂琦寒(2001)也对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对营销系统的冲击作了分析。
随着网络电子渠道等新型渠道的出现,对网络直复营销、互联网营销等的研究也盛行一时。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早期的电信企业渠道研究相对薄弱,这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电信市场是一个垄断性质、运营商主导的卖方市场,往往是等客上门,很少从用户角度考虑渠道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电信企业制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对电信营销渠道的研究成为市场营销领域非常热门的一个方向,涌现出了大批研究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理论和应用的文献和成果。
王越(2005)对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种类进行了进一步细分,研究了电信企业可以参考的渠道选择维度及对不同维度的渠道适应性原则;颜承捷(2005)认为电信运营商要实现从传统电信服务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电信营销渠道应实现三大转变:其一发挥营销自身业务与服务的作用,其二是发挥业务创新先锋的作用,其三,营销渠道还要具备更强的售后服务能力;郭顺义(2004)分析了电信业务渠道与一般产品渠道不同的行业特点和渠道的扁平化问题:郭永宏(2005)认为现阶段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网络规划与管理是移动通信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明(2005)探讨了移动新业务营销过程对渠道建设和渠道管理的要求及渠道的相应发展策略;赵学军(2003)研究了地市级电信企业的营销渠道建设原则;仲伟(2006)研究了新兴运营商渠道建设问题;马淑锡、马仲楹等(2004)研究了中国网通的渠道建设问题;马春山(2005)提出了关于中国电信3G营销渠道建设的建议;吴伟、侯小梅、李南等(2005)研究了中国电信的渠道架构,认为渠道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渠道建设中应该以客户为中心。
徐晓军、刘峰(2004)研究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渠道选择及渠道控制与管理问题,认为根据移动业务和目标市场的不同应选择不同模式的营销渠道;王新刚、张林(2005)研究了移动通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的整合与控制问题,认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渠道控制,对渠道进行优化整合;郑宇展(2004)分析了电信企业渠道冲突的类型,认为电信企业需要合理控制渠道冲突,充分利用良性渠道冲突,坚决杜绝和化解恶性冲突,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刘立.电信市场营销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04-105,163-181.
[2]JamesK.Shaw.StrategicManagementinTelecommunications[M].ArtechHouse,2002.135-141.
[3]马淑韫,马仲韫,杨海荣.中国网通的渠道建设浅析[J].世界电信.2004,(12).21-24.
[4]杨瑞桢.现代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63-172.
[5]匡斌.电信营销?理论精要[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45-160.
[6]曹燕青,过剑.基于客户群的3G增值业务营销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6,(7).105-107.
[7]卢玥.面向移动新业务的渠道建设与管理[J].电信技术.2006,(2).102-104.
[8]王越,王俊陶.电信服务营销渠道转型的必要性[J].世界电信.2004,(5).16-18.
[9]洪亮.从市场举措看中国移动备战3G[J].世界电信.2006,(4).5-6.
[10]姚群峰.我国发展移动虚拟运营商的思考[J].电信科学.2005,(1).78-80.
[11]胡坚波.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J].世界电信.2006,(1).40-43.
[12]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14]AnneT.Coughlan.MarketingChannels[M].Prentice-Hall,2001.72-77.
[15]ChesbroughHenry.OpenInnovation[M].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3.36-43.
[16]常大年,王静,果明实.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组织[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17]崔万田.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竞争优势路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8]KarenG.Strous.Strategiesforsuccessthenewtelecommunicationsmarketplace[M].ArtechHouse,2002.191-196.
[19]高斌等.电信企业经营的十大难题及其应对策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0]刘冀生.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1]陈章武.管理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2]曹辉,徐志强.浅析移动通信行业中的渠道建设[J].移动通信.2005(3).107-109.
[23]王东.运营业?渠道?之变[J].中国新通信.2006,(4).49-50.
[24]郭健,舒华英.移动运营商渠道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J].世界电信.2004,(12).17-20.
[25]张婷.创新商渠道,带来双赢效益[J].中国新通信.2006,(16).62-63.
[26]李丹丹,朱蕾.电信运营商差异化营销服务流程与策略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6,(8).36-39.
[27]张大亮,刘娟.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营销策略分析[J].移动通信.2005,(3).109-111.
[28]李若朋.移动通信市场僵局的成因及破解之道[J].2004,(7).22-24.
[29]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0]杨瑞桢,吕亮.邮电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31]徐澄圻.21世界通信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2]张静,梁雄健.通信服务创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33]M.KamienandN.L.Schuartz.MarketStructureandInnovation[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65-69.
[34]王越.电信运营商服务营销渠道模式市场适应性研究[J].世界电信.2005,(12).19-23.
[35]N.GregoryMankiw.PrinciplesofEconomicss[M].ThomsonLearning,2004.251-263.
[36]PeterF.Drucker.ThePracticeofManagement[M].Harper&RowPress,1954.
[37]肖金学.电信企业营销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8]容月林.国外电信业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9]欧阳洁,李刚.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发展及其战略调整[J].战略世界.2003,(6).15-19.
[40]吴洪.国外电信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41]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2]Mansfield.ManagerialEconomics[M].W.W.NorfonCo,1990.
[43]张辉.营销实战[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44]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电信营销ABC[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45]邬义均,邱均.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46]雷震洲.深化电信改革,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J].世界电信.2001,(10).27-30.
[47]徐晨.加入WTO对中国电信运营业的影响[J].现代电信科技.2001(4).21-25.
[48]DavidE.McNabb.managementchallengesforthe21stcentury[M].EdwardElgarPublishing,2005.
[49]吕一林.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0]胡庄君,黄传武.中国电信发展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关键词:3G,通信,产业运营
一、3G时代下的中国通信产业运营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产业,无线通信产业经历了由lG、2G向3G技术的发展过程,3G是当今无线通信系统的最新最成熟的产品,也代表着我国当今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科技论文,产业运营。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业务是3G技术的最大特征。相较1G和2G而言,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趋势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实现wap与web的完美结合。3G的到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从而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朝向个性化服务、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竞争的方向发展。而软件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终端厂商等更多商业主体的加盟,更是不断加大分割原本电信运营商垄断的价值链系统,从而优化了整个信息产业链条的运营方式。3G通信是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第一代模拟技术的移动通信业务的引入,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被引入日程的。在当今Internet数据业务不断升温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断提升的背景下,3G移动通信系统也看到了日益崛起的市场,益发为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普通用户所关注。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而就中国而言,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大国,3G通信在中国包括企业、行业、产品、服务和贸易等功能,是中国乃至外资企业在3G网络上实现wap网站建设、移动商务运营、行业新媒体传播、无线及时沟通的集成型系统服务平台,还包括其行业联盟的推广思路和全新的3G网络无线通信营销模式,从而整合构筑成的3G无线信息网络。它的所有功能设置和增值服务,都为使用者提供完善、高效的3G体验,完美体现3G时代强势商务内涵。科技论文,产业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消费国,2008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居世界首位,消费能力惊人,手机新闻、手机收发邮件、手机博客等系列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和新发展得到普及,然而这一切尚处于应用于个人的阶段,而对移动商务的消费需求则越来越迫切,让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并由此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应用是今天企业的最大需求,伴随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3G在中国已经成为下一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产业创新模式。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二、中国3G营销模式及其问题
同质化是中国营销模式的一贯思路,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信息产业滞后国家的必经之路。而如何实现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战略,则是中国企业从制造向创造的根本。而当前中国的3G营销策略尚处于捆绑式模式,即“预存话费优惠购机(与用户约定预存话费额度、最低在网期及最低消费额,给予用户一定金额的购机优惠)”,“缴存押金优惠购机(与用户约定押金额度、最低在网期及最低消费额.给予用户一定金额的购机优惠)”等模式给予购机优惠,或者其他的简单捆绑销售业务,如“2G手机+通信服务”、“3G手机+通信服务”、“3G无线上网卡+上网服务”、“3G无线上网本+上网服务”、“电脑+宽带服务”等。捆绑经营的本质是一种差异化、异业联盟思维的营销方式,其实质是一种应对同质化的比较有效的营销策略。科技论文,产业运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营销绩效。伴随着差异化的遍地开花,消费者是否认同这样的差异化、差异化能否带来利润最大化、互相之间在抢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同时,由于过分的差异化而自身丢失市场份额的事件也不在少数。
三、如何优化中国3G营销模式
(一)更加主动的抢占市场
抢占市场,首先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对特定的用户进行挖掘和培养,3G时代更是要细分市场,要向家庭、商务市场延展,要对所有的用户需求进行细分,提供个性化的各种业务产品,包括传统业务和创新的融合业务切不能以2G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手段来主导3G业务的目标客户一定要明确,3C业务要带着终端一起销售,通过宣传、演示等引导手段,让3G用户都能把3G业务用起来,体现出3G优势,同时再辅以适宜的资费政策。通过“融合业务”的开展,一方面体现出对不同客户群的服务差异化,根据个人、家庭、商业、集团的不同,来实施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同一客户群内的市场挖掘,必须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较为配套的服务标准体系,并伴以不同策略的整合式、差异化融合营销,因此就要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组合构筑出相对应的“融合业务”,结合强力的网络整合优化工作,出台适时合理的营销策略,最终,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二)打造3G品牌化经营策略
品牌是产业的灵魂,信息产业也不例外,且更重视于此。对于手机用户,尤其是新用户而言,品牌印象将直接对用户的直观感受和选择动机产生直接影响,与2G时代简单的GPRS或WAP不同,3G带来的是更加深层和丰富的使用模式和思维,因而必须对应用品牌使之有利于推动改变传统手机上网习惯进行有效的推进,使用户的注意力不再专注于流量,而自觉地转移到个性化服务体验上来。同时,好的应用品牌不仅能够稳定用户而且便于推广和易于宣传。3G通信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其品牌战略包括企业形象品牌、市场客户品牌、产品业务品牌、服务价值品牌等等。企业形象品牌,在品牌战略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而市场客户品牌、产品业务品牌则是企业形象品牌的主要支柱。服务价值品牌,则是维系企业品牌价值的剂和粘合剂,融汇于整个品牌体系之中。同时,服务价值品牌是企业面向服务的环节或者流程中形成的品牌,例如客服热线、会员俱乐部、免费体验新业务等等。服务价值品牌贯穿于运营商的经营活动之中,对提高满意度和建立忠诚度,对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承担,对企业其它品牌价值的长期积累,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永毅,3G时代中国通信运营商的“捆绑销售”[J].北方经济,2010(3)
【2】陈俊勇张博吴彬,中国3G通信市场的发展竞争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宁,面向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竞争与商机[J].世界电信,2010(5)
【4】王佳轶陈军,论3G初期联通市场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