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5 16:53:27
序论:在您撰写文明校园自评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全市普通中小学校
二.评估类别
1.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勇于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起到带动、推广作用。
2.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创建并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在市、区范围内发挥出示范、引领、辐射效应。
三.评估内容及办法
(一)评估内容
本《方案》共设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评估总分在80—89分之间为先进校;评估总分在90分以上,且A5指标≥8分为特色校。
评估体系如下:
B1组织领导(5分)
A1制度文化建设(15分)B2制度管理(5分)
B3经费保障(5分)
B4学风建设(6分)
B5师德建设(6分)
A2精神文化建设(25分)B6班风建设(6分)
B7校风建设(7分)
B8生命健康(6分)
B9文明礼仪(6分)
A3活动文化建设(30分)B10科学人文(6分)
B11民主法制(6分)
B12爱国主义(6分)
B13自然环境(6分)
B14人文环境(5分)
A4物质文化建设(20分)B15配套设施(5分)
B16资源整合(4分)
A5特色建设(10分)B17特色呈现(10分)
(二)评估办法
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区、校实际与工作基础,采取资料查阅、实地查看、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四.评估程序及推荐名额
(一)评估程序
1.校级自评。各中小学校对照《*市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验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估验收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形成自查报告和自评表。
2.区级推荐。各区教育局在对申报学校提交的自查报告、自评表进行认真审核、实地评估的基础上,按市教育局分配名额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
3.市级评估。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小组对各区推荐、申报的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进行评估、验收。
4.社会公示。评估结果将在*教育信息网和有关新闻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认定表彰。对达到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标准的学校,市教育局将予以认定,并授牌表彰。
(二)推荐名额
中心城区原则上每区按3—4所推荐申报。新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视自身实际,按每区1—2所推荐申报。局直属中小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区教育局按条件推荐申报。
五.组织实施与管理
1.此项工作在市教育局徐定斌副局长领导下进行,由基础教育处负责组织实施。
2.各区教育局要形成相应工作格局,按照《方案》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辖区内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的评估、推荐工作。
全市普通中小学校
二.评估类别
1.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勇于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起到带动、推广作用。
2.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创建并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在市、区范围内发挥出示范、引领、辐射效应。
三.评估内容及办法
(一)评估内容
本《方案》共设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评估总分在80—89分之间为先进校;评估总分在90分以上,且A5指标≥8分为特色校。
评估体系如下:
B1组织领导(5分)
A1制度文化建设(15分)B2制度管理(5分)
B3经费保障(5分)
B4学风建设(6分)
B5师德建设(6分)
A2精神文化建设(25分)B6班风建设(6分)
B7校风建设(7分)
B8生命健康(6分)
B9文明礼仪(6分)
A3活动文化建设(30分)B10科学人文(6分)
B11民主法制(6分)
B12爱国主义(6分)
B13自然环境(6分)
B14人文环境(5分)
A4物质文化建设(20分)B15配套设施(5分)
B16资源整合(4分)
A5特色建设(10分)B17特色呈现(10分)
(二)评估办法
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区、校实际与工作基础,采取资料查阅、实地查看、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四.评估程序及推荐名额
(一)评估程序
1.校级自评。各中小学校对照《*市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验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估验收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形成自查报告和自评表。
2.区级推荐。各区教育局在对申报学校提交的自查报告、自评表进行认真审核、实地评估的基础上,按市教育局分配名额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
3.市级评估。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小组对各区推荐、申报的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进行评估、验收。
4.社会公示。评估结果将在*教育信息网和有关新闻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认定表彰。对达到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标准的学校,市教育局将予以认定,并授牌表彰。
(二)推荐名额
中心城区原则上每区按3—4所推荐申报。新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视自身实际,按每区1—2所推荐申报。局直属中小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区教育局按条件推荐申报。
五.组织实施与管理
1.此项工作在市教育局徐定斌副局长领导下进行,由基础教育处负责组织实施。
2.各区教育局要形成相应工作格局,按照《方案》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辖区内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的评估、推荐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校园整体文明水平和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目的严格依照《省文明高校评估方案》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工作方针,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地做好各项创建和迎评工作,扎实稳妥地推进学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党政齐抓,全力以赴,统筹推进,扎实工作,确保评估顺利通过。
二、工作目标
获得“省文明高等学校”称号。力争年达到省文明高等学校”要求。
三、领导机构
党委副书记、院长和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学院成立迎接省文明高校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另行文)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均任组长。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迎评办公室,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各系部、处室相应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系部、处室负责人都参加的迎评工作班子。
四、工作方法
迎评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从年月至月为学院的迎评阶段。
第一阶段:布置动员阶段:月)
制定迎评工作方案和工作进程安排表。1.学院成立迎评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各系部、处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2.分解条目内容。
进行迎评工作安排。3.召开各系部、处室主要负责人会议。
组织本单位师生员工认真学习《省文明高校评估方案》和学院迎评工作方案,4.各系部、处室成立迎评工作班子。根据要求和任务制定出各自的迎评工作方案。
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5.院系两级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增强全院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工作实施阶段:月—月)第二阶段。
一)整理和完善资料(月)
指定专人负责,1.各系部、处室依照《省文明高校评估方案》要求和《湘南学院创建省文明高校支撑资料目录》附后)工作任务。合理分工,整理评估资料。收集整理各种有关资料和文件时,要逐条逐项分类、整理、装盒,发现缺失和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月底将所有资料交党委宣传部迎评办公室汇总。
二)硬件和软件建设(月-月)
健全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系部、处室根据新形势。做到有破有立、科学合理、严肃规范。
2.加强师生道德文明建设。集中开展整顿“三风”教风、学风、机关作风)活动和“六创”争创文明单位、文明职工、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大学生)活动。相关部门要拿出活动实施方案。
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要大力提升师生文化内涵。
各系部、处室要建立并完善本单位的校园网页建设,4.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及时更新内容,确保图片和文字资料文明、健康。
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5.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文景点、宣传阵地、道路规划、校内各种标识等硬件建设。
6.建立评估资料展览室。
自评总结阶段:月—月)第三阶段。
并于月日前写出本单位的自评演讲交院迎评办。1.各系部、处室进行自查自评。
院迎评办组织人员对全院各系部、处室的迎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初步检查,2.4底。发现不合要求的责成有关部门限时进行整改。
报送省委教育工委申请评估。3.院迎评办于5月初写出学院的自评报告。
对缺乏和尚未落实之处加大监督和整改力度。4.5院迎评办集中收集资料、归纳建档。对全院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自查与整改。
接受检查评估阶段:月)第四阶段。
月初接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初检。
月底接受省文明高校评估专家组评估。
五、工作要求
团结务实”领导机制,1.建立“党政齐抓。为迎评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学院整个迎评工作由院党委统一领导,院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协调各项创建和迎评工作,并设立迎评办公室,具体负责有关工作。各系部、处室迎评工作班子负责本单位的迎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条块结合共同抓,专门机构具体抓的工作格局,确保迎评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xx县第二高级中学创建于1970年,位于xx县隽水城区白沙社区民主路263号,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0xx多人,教职员工240多人。校园面积12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48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化的教学楼、科技楼、音乐楼、体育馆、图书室、田径运动场、灯光球场、学生公寓。近几年来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重点培养音、体、美特长生,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办学成果显著,高考成绩稳步上升,特别是音、体、美专业考生上线率100%。在20xx年高考中,美术专业有50余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重点院校。学校先后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小狮王俱乐部”学校,确定为“湖北省男女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市青少年田径与足球训练基地”;被评为“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咸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校园” “最佳文明单位”, 咸宁市普通高中“高考文科备考先进学校”,“高考理科备考先进学校”“高考体艺备考先进学校”, 被授予“湖北省普通高中导学案分层开发与应用研究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xx”规划重点课题“先进学校”。
为了谋求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我校于20xx提出创建市级重点高中的目标,并得到了xx县委、政府及市、县教育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成立了创建市级重点高中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出台了《xx二中创建市级重点高中工作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市、县教育督导室领导及专家多次对我校创建工作进行视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按照市级重点高中的标准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三次扩建校园,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和美化绿化,已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
二是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管理力求科学,力求精细,力求规范,力求特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特色教育成绩突出,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三是对照标准,完善各项档案材料。我们对照市级重点高中的标准,全面展开自查自评,并按照《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方案》46项C级指标的具体要求,整理编印了《评自查报告汇编》《自评自查表汇编》等资料。经过综合自查,我校自评总得分为96.017分,已基本具备了市级重点高中的条件。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我校作为常德市名优学校、明星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始终把德育工作当成了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来抓。历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生学习生活为起点,将德育贯穿了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倡导“宏观控制,微观落实,强化规范,讲求实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德育管理,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化、实效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对照《临澧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社会评价细则》进行自查,累计得分113分,自查报告如下:
1、德育阵地落实。学校设立了政教处、少先大队部,有专门的少先大队部室,荣誉陈列室,有固定的校园文化橱窗长廊,学校以县博物馆、丁玲广场、林伯渠纪念馆为校外德育基地,定期开展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此项满分12分,自评得分12分。
2、德育渠道畅通。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按规定开齐了思想品德课程,各年级各班每周一节,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学校每周星期一第一节周会课都要举行全校性升旗仪式(遇雨除外),学校将班队活动课列入了课表,各班级每两周组织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学校有安排,有检查,有记载。学校加强与社区、家庭的互动教育,常年与县公安交警大队连手共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曾作为全市现场会主现场;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长学校,并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2004年6月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我校作经验发言,2005年2月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家长学校,2005年4月,我校申报常德市示范家长学校,并受到市验收团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家访制度,每学年家访率达100%。此项满分10分,自评10分。
3、德育氛围浓厚。学校有良好的德育环境,有固定的校训、校风、学风,有永久性的校训、校风、学风标语和公民道德20字宣传牌,各班教室有德育名人名言宣传牌,学校橱窗内有固定的德育宣传栏,各班教室黑板报上每学期4期,重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学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规定,校园内整洁卫生,无乱写乱画,无垃圾纸屑,无卫生死角,是临澧县十佳卫生学校,湖南省百佳文明卫生单位,每年都要代表全县迎接省市文明卫生县城的检查验收。学校校门口秩序良好,无乱摆乱放、乱停乱靠、打架滋事现象。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坚决杜绝学生进“三室两厅一吧”,效果良好。校园安全保障到位,无危房,食堂卫生好,未发生传染病等疫病流行现象。此项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4、德育制度健全。学校每年有年度德育工作计划,每学期有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每个月有活动安排。每年组织了4次以上大型德育活动。学校少先大队部制订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班级评比办法,每学期评选一次先进班、文明班级,每学期评选 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学习标兵和优秀少先队员,每两年评选一届“十佳”少先队员。学校坚持对高年级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均达100%,优秀率在90%以上。学校常年坚持班级文明守纪千分赛制度,每周对各班文明守纪情况进行评比和小结。学校坚持实施《教师奖励与处罚条例》,每学期对德育工作突出的班级和班主任给予奖励。此项满分12分,自查得分12分。
5、德育机制完善。学校健全了校内外德育工作机构,构建了四级联动的德育工作大网络,第一级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分管德育副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研究和部署学校德育工作,第二级是政教处、少先大队部相互配合组成的德育工作的“活动细胞”,第三级是各班级德育小组,以班主任为中坚力量,以学生干部为主力军。第四级是家庭和社区。这样就组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大格局。学校将优秀教师选配到班主任岗位,教师师德师风端正,不歧视差生,无体罚学生现象。学校成立了丁玲少儿文学社,经常组织社团活动,编辑出版了文学社社刊《雏鹰》共6期,2004年12月学校文学社被教育局评为优秀文学社。此项8分,自查得分8分。
6、德育活动经常。学校常年组织开展了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心系灾区伙伴”、“扶残助学”、“与贫困乡村小伙伴手拉手”等一系列活动。每年4月为革命传统教育月,我们组织开展了“读红色革命书,做合格小公民”读书竞赛活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新老队员宣誓活动等等。我们每学期组织法制讲座两次以上,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反爱科学教育,遵纪守法、做守法小公民教育,组织开展了征文、手抄报大赛、书画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我们还在元旦、三·五、六·一、环境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此项满分40分 ,自评得分40分。
7、德育效果显著。学校坚持“爱国主义为主线,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实效显著,特色突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德育工作红旗单位,学校少先大队部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省学雷锋先进集体,涌现了全国优秀少先队员3名,省级三好学生12名,省级学雷锋优秀中队1个,市级红旗中队3个,县级优秀班集体15个,省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4名,市级“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名,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3名,县级德育先进工作者14名。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均达100%,学生中无帮派组织,无违法犯罪行为。此项满分8分,自评得分8分。
8、德育奖励成果突出。自查奖励得分13分。
①2004年12月,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大格局,小目标,新途径,构筑明星学校德育大厦》在全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交流。奖励 1分。
②2004年6月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关注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经验在会上发言交流。奖励1分。
③2000年8月,学校环境教育经验《抓环境教育,创绿色学校》在全省环境教育辅导员培训班暨省级绿色学校表彰会上发言交流。奖励3分。
④2004年11月,学校德育经验论文《校园春风常在》发表在《湖南工人报》。奖励2分。
⑤2004年~2005年学校共有8篇德育工作经验文章发表在《临澧德育简报》。奖励2分。
⑥1995年,学校少先大队部被授予全国雏鹰大队称号,1994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学雷锋学赖宁先进集体。奖励5分。
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创建于1970年,位于通城县隽水城区白沙社区民主路263号,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0xx多人,教职员工240多人。校园面积12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48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化的教学楼、科技楼、音乐楼、体育馆、图书室、田径运动场、灯光球场、学生公寓。近几年来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重点培养音、体、美特长生,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办学成果显著,高考成绩稳步上升,特别是音、体、美专业考生上线率100%。在20xx年高考中,美术专业有50余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重点院校。学校先后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小狮王俱乐部”学校,确定为“湖北省男女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咸宁市青少年田径与足球训练基地”;被评为“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咸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校园” “最佳文明单位”, 咸宁市普通高中“高考文科备考先进学校”,“高考理科备考先进学校”“高考体艺备考先进学校”, 被授予“湖北省普通高中导学案分层开发与应用研究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xx”规划重点课题“先进学校”。
为了谋求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我校于20xx提出创建市级重点高中的目标,并得到了通城县委、政府及市、县教育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成立了创建市级重点高中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出台了《通城二中创建市级重点高中工作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市、县教育督导室领导及专家多次对我校创建工作进行视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按照市级重点高中的标准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三次扩建校园,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和美化绿化,已初步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
二是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管理力求科学,力求精细,力求规范,力求特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特色教育成绩突出,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三是对照标准,完善各项档案材料。我们对照市级重点高中的标准,全面展开自查自评,并按照《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方案》46项C级指标的具体要求,整理编印了〈〈自评自查报告汇编〉〉〈〈自评自查表汇编〉〉等资料。经过综合自查,我校自评总得分为96.017分,已基本具备了市级重点高中的条件。
鉴于以上情况,经学校研究,报请通城县委、县政府同意,特向市政府督导室正式提出申请,今年5月初对我校创建市级重点高中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特此报告
一、深化“改革”认识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要求教育评价体系必须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素质评价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和能力发展过程,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要通过改革学生评价的模式、内容和方式,打破“单一”唯分论的评价格局,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特殊地理区位的实际需要 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较为复杂,学校留守儿童比例相当大,优秀学生与骨干教师外流现象突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有力的突破口。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二、实现“改革”探索
开县东华初级中学从2010年9月起,开始了“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扎实真干的步履。
(一)开发载体
1.学科课程的能力素养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县东华初级中学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运动改变人生》《艺术成就梦想》《科技改变生活》等十多种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作为课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学校通过实施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导一练,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2.常规管理的自律素养 构建以政教处为核心、职能部门为依托、学生干部为主体、师生全员参与的常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科学制订《文明礼仪考核评定细则》,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制度调控和督导管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常规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人人享受管理的成果,让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势继续发扬,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常规管理文化。
3.爱国教育的思想素养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办专题讲座,开展师生演讲、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选定60首革命歌曲为学生必唱歌曲,每个期末对学生进行抽测考核;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利用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宣誓、国文经典诵读、讲先辈革命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4.礼仪教育的文明素养 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常态化管理,编印《文明礼仪教育读本》《感恩教育读本》等德育校本教材,编制《校园安全三字诀》《文明礼仪歌谣》在每个教室张贴,人人熟读成诵;将《三字诀》和《礼仪歌谣》编排成快板剧,作为重大节典活动的保留表演节目。通过学生会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对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并将其纳入学生个人评价、班级考核。
5.环境文化的内涵素养 师生动手自己创作,因地制宜地建立“文化长廊、艺术长廊、师生作品展览园”等展示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使教室、寝室、文化墙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示特长的阵地;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板等载体,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行动去创造美。
6.主题活动的综合素养 成立体育、美术、音乐、形体、科技创作、通讯报道等学生社团,各社团在指导教师组织下,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定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教师指导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双周三课间和重大节日庆典等平台,展示学生自编的舞蹈、课本剧、艺术作品、科技作品等,每月末对各个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促进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实施评价
1.构建评价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中的六大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按照《重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学生成长手册》,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新学期,我的展望》《我的成长足迹(每周一记录、一督促、一检查)》《本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及教师评语》四个部分。
①《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除记录基本情况外,主要有我的爱好特长、我喜欢的格言、我的理想、我的偶像、我的困惑、新学期我的奋斗目标等项目。
②《新学期,我的展望》。包括三个项目:即上期我做得成功的方面(进步及改善之处)及经验,我做得不够的方面(求知做人做事存在的问题等)及教训,本期计划和寄语(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拟出本期最想做的事或者要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目标)。
③《我的成长足迹(每周一记录、一督促、一检查)》。包括12个项目:良好心态(3个二级指标)、严于律己(7个二级指标)、人际和谐(3个二级指标)、主动学习(4个二级指标)、课余生活(3个二级指标)、珍惜我健康(2个二级指标)、成功与收获、计划与执行、自我总体评价、需要努力的方面、组长评价、班主任评价。
④《本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及教师评语》。核心部分为六个板块:道德素养(5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公民素养(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学习能力(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交流合作与实践能力(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运动与健康(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审美与表现(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分为优、良、中三个等级,通过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得到。另有本期学业成绩报告单、本期荣誉记录、同学的祝愿、班主任评语、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父母的祝愿、自我小结等项目。
2.规范评价程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阶段。过程性评价以学期为单位,终结性评价为毕业综合素质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学生自评互评。依据《学生成长手册》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根据自己每周的表现和目标完成情况作出自我评价,成长小组内同学互评后给出等级和下周建议,在成长手册相关栏目中逐项登记。二是班委考核小组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班委考核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履行班级责任情况为依据,对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果逐一核对,推选当周优秀小组和个人,将考核评价结果交教师评价小组审核。三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将班级考核评价结果统计表汇总,调阅《学生成长手册》的原始记录,对学生个人及班委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参考任课教师的意见后评定等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语,报政教处登记备案。
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家长委员会监督下的学校评价委员会集体评价的方式:学生毕业时,学校评价委员会根据《重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规定及程序,参考学生每个学期的发展情况和评价结论,在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下,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终结评价,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录入规定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报县教委相关部门审批认定。
3.严格评价管理
每位学生每期发放一本《学生成长手册》,探索多级评价管理。采用以学生自评互评为基础、班级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依据、家长建议为补充、学校评价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分班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每学期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直接依据,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认定后,填写《重庆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
(三)初显评价成效
通过三年的“改革”评价实践,我们初步获取了三个成效。
1.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尘不染的校园环境、个性飞扬的班级文化、富有特色的寝室文化、彬彬有礼的微笑面容就是佐证;自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来,学生获县级以上各种奖励明显增多,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逐年攀升,考入重点中学的艺体特长生每年大幅度增加。
2.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变“讲”为“导”已成教学的主流行走方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了,主题教育更加丰富了,社团活动更加活跃了,教师在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的频率更高了,等次也更高了。
3.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校的管理已经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平安校园”“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课改实验先进学校”“初中教育工作考核二等奖”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三、强化“改革”反思
(一)评价目的要更致力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要通过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搭建平台,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发展特长;通过素质评价促进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健康成长、人人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评价思路要更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为出发点,以指导、赏识、激励、表彰为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评价重心要更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
在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健康、文明素养、体质发展、人际交往、主动学习、特长发展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四)评价方式要更注重自我描述与师生互评
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再现,又要做到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既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有效调动学生的自评、互评的积极性,又要重视学校、部门、教师的正确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