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2-09-11 08:38:57

序论:在您撰写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第2篇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文科地理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文科地理学习方法注意各小节间的联系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主要的知识内容是概念、影响因素贺类型、规律,以及实例分析,人文地理占大部分,自然地理比例低。在学习过程中要抓这几条知识线索进行学习,注重知识的要点学习,过多过细反而记不住;同时要注意各节之间的知识联系、文化区贺文化扩散的联系等。弄清这些联系不仅有利于理解,同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有利于把握知识重点。

加强网络知识的梳理

高二选修教材虽然概念多,知识点多,但每章节内部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通过梳理网络层次有利于同学们在运用知识时轻松自如,不易忘记,同时又有利于知识迁移运用。

而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知识载体,地理的原理、规律、分布以及考试的方式都集中在地图上,所以掌握了图中的知识,就把握了知识的主干,既懂得用图释文,又懂得从图中掌握课文知识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中记忆能力的培养一、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要记忆大量的地理事实,诸如地理事物的名称、物产等等,成为区域地理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在系统地理的学习中,也仍然免不了对具体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理论的实证部分。因此面对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必不可少地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二、记忆的一般过程

根据Melton的研究显示,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编码—贮存—提取。记忆实际上是由“记”和“忆”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前者是知识的编码和贮存过程,后者是知识的提取过程,它们的综合含义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程度。“遗忘”则是记忆的反义词。人的记忆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二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后者等同于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按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知识要求的不同层次,从“了解、说明、分析和运用”四个层次考虑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处理。尤其对要求“分析和运用”的知识点,则必须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1.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促进地理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2.重视地理图像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3.利用地理技巧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在地理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等记忆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记忆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4.重视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地理知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5.及时复习和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知识只有在运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设计些适应性练习,让学生在地理练习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高二学生怎样提高地理成绩1、高二学生想要提高地理成绩,要打好基础。

基础知识方面,整理好课本和老师讲的内容,要学会打框架或是学会画知识网络图,及时整理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复习,也有利于高二学生整合地理知识点。

2、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考察空间类的知识点很多。

那么,怎么培养空间定位能力呢?就需要学生们去多看地图,多画地图。对于地图基础差的高二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一看见地图就会恐惧,甚至是厌恶,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考生们每天坚持去看一些地图,看的多了,自然能适应地图,同时也能或多或少的记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概念也就能慢慢的培养起来了。

3、总结和归纳是学习地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勤总结,时常归纳才能掌握地理学习规律。

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高中地理主要还是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文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要多思多想形成自己的看法。

4、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很多,在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周围事物和国内外时事热点等,来让地理更贴近生活,更加鲜活有趣。

第3篇

关键词: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

如果问一位高三学生:“你对现在地理课的感觉是什么?”大部分答案只有两个字:“沉闷。”高一、高二时那些师生积极互动、全班共同探究地理课的氛围已经不存在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传统的复习课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在经历了高一、高二的探究课堂后又回到了高三的“填鸭式”教学。下面就笔者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对开展学生活动的尝试,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活动内容“步步精心”

地理知识一般可分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类。其中,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策略性知识是关于“为什么”,这两类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被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研究与实践才能逐渐被内化。例如:学习我国季风气候区气候的形成原因与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本地海陆位置、结合本地各种气候数据去分析和思考内在联系。可见,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活动设计“无招胜有招”

学生活动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方法,结合学情与复习的相关内容,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复习效果的活动就是好活动。

1.我来出题

高三地理复习课不同于以往的新授课,虽然缺少了以往探究新知识时的那种新奇感,但在总结与分析知识点时却是有明显优势的。如在复习洋流这节时,首先讲到了等温线的判读及半球的判断,那么可以设计一个小活动:“你能不能设计个小题目,考一考其他同学吗?”学生一下子就活动了起来,有的一边画图一边冥思苦想,有的仔细看洋流模式图,有的翻阅前面的季风环流图等。毕竟对于学生来说,设计一道题目比做一道题更有兴趣,为了能难住其他同学,他们会努力把所学知识融合到题目里,这个过程比让他们做题更有效。

2.我来画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面对“无图无表不成题”的地理高考现状,看图、读图能力依然是重中之重。高三复习课中的画图环节不能只停留在高一、高二时的常规图上,而是应该在这些常规图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有所提高。例如:在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先用语言设想一系列内力或外力等作用,再让全班学生画出满足要求的岩层剖面图;在复习“洋流”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任意说出某海域,其他学生画出该海域的洋流,无论学生在黑板上画什么图,都请全班学生一起找错误,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的能力。

3.我来总结

一位去美国留学过的高中生曾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的高中教师:“他们是最辛苦的老师,没日没夜地写教案、改作业,还要帮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规律……”相对于美国的“甩手掌柜”式教法,教师为学生总结的学习方法与各种规律特征实在是太多了。在笔者看来,教师在复习课上要培养学生对答题思路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解题规律的总结能力,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

如在复习判读非地带性世界气候类型成因时,可以结合部分实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谁的思路更灵活更简洁?如果情境变了,会出现什么变化?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判读非地带性气候类型成因的方法。这些内容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会比教师讲解深刻得多。

三、活动过程“百家争鸣”

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学生现有知识体验为支点的,是教师所设计的学生活动中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不应为了赶教学进度或是防止破坏课堂节奏而忽略了它的存在,要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并适当展开讨论和探究,这样做更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掌握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飞跃,学生不待教师教而能自学是最成功的教育。在高三的复习课上,每节课都是对应知识点的“最后一课”。所以,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每一堂课上都要有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每天都能积极、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苏小兵.例谈“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编写[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Z1).

[2]陈立新.发现法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尝试[J].地理教学,2001,(06).

第4篇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做个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由于本学期节多事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最后总算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复习工作顺利进行,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教学成绩分析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我所教的高二班级的地理成绩基本都取得了进步,学生对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地理的学习观念有所转变,一部分学生有了突破性进展。

2、教改专题完成情况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重要的一点必须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本学期“激趣导学”的教改专题。

3、课堂教学状况

本学期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因生施教,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素质发展情况

本学期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方面

1、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在我所带的文科班级中,存在学生两级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能自觉地或被引导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未来充满信心,学业成绩也比较优秀。另一部分则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或产生逆反心理,厌烦学习,对前途悲观失望,在学业上不求进取,成绩很不理想。分析其原因,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从心理上就觉得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地理学科过难,于是决定放弃学习地理或者是只听自己愿意听的,课后也不愿意再次复习巩固知识。还有些学生可能整体学习情况较差,对以后的生活没有期待,认为自己太笨不能考上大学,所以直接放弃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导致在学业上不求进取,甚至完全放弃了学业。

2、缺乏解题能力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学生基本都存在不会答题的问题,他们可能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记忆犹新,但是一遇到变式题就不会将知识点应用到题中。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水平低,学生无法连贯地生成解题路径,从而导致解题困难进而出现解题错误。也可能是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还有些同学不能审清题意,弄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致使失分。

(二)教师方面

1、没有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2、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三、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例如在上xx时,借助PPT动画,使学生能很轻松直接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同时,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优化教学方法

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3、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适度扩展其外延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14-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人类不同时期的活动,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自然学科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联系在脑中构筑地理知识体系。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激起地理思维灵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高一阶段由于初三的一年中,将地理搁置,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断层,在接受新知上感觉困难;高三学生,由于知识密度大,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要完成三年的复习任务,迎接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凡是对地理学科感到厌烦的学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缺乏地理思维能力。

1 高中生地理思维缺陷的表现

1.1 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由于高考将地理纳入文综的考试范围,但是由于在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出现过时间上的间断,这样就造成文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初中就沿袭下来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即对结论机械地背记,不重视知识理论的探究。但是,高中地理的平时教学与高考,都侧重于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其实地理学科既是一种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对于需要思维转换的题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1.2 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思维广度深度受限

笔者通过近五年的文综试题刊看,学生的对于活题的应对能力较差,关键是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思路的宽度都很受限,导致在做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出现片面和孤立性,尤其是对一些易混的概念,不能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找准地理问题的切入点。如光和热,学生多数认为太阳辐射能强烈,其热量必定充足,却不清楚热量体现在何处。分析起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青藏地区,思维出现梗阻。

1.3 思维定势干扰了逻辑性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具有很清晰的思路,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对于跨章节的内容要能够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从而为形成准确的地理知识体系。但是一些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大,单项的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但是放在一起就乱了手脚,不能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最后的结论经常出现错误。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形成热力环流,这就要求学生对高、低气压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逻辑分析,但是不少同学出现混淆就是思维定势在干扰。

2 以生活实际为契机,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笔者结合最近带过的几届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在一起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尝试多种改进的方法。进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能够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2.1 稳扎稳打构建知识结构,夯实地理思维基础

任何一学科知识思维的形成,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地理学科更是如此。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为学生讲到位,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注重逆向性思维的思考方式的练习。如“为什么北美大陆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没有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却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转看中国,由北向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笔者就从问题的关键------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两个地区的地形、风带等的作用的不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地理思维能力。

2.2 定准位深理解,重塑正确的地理思维

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需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定位。让学生在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如,笔者在讲人教版高二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笔者定位学生身边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今天变成现实,展示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短片。接着问学生嫦娥一号的旅程需要动力的推动,那么这个动力依靠什么能源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然后让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说出知道的能源有哪些,然后进行再生与可再生的分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合理开发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维。

2.3 截取实际实例,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以致用的特点很明显,因为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笔者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经常在讲课的过程中,截取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分析来探究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专1《时间计算》,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笔者举例北京时间15点,重庆(106°E)的地方时为多少?根据公式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为14点4分。

3 小结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理思维能力做支撑。教师能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生活实际现象与知识点相结合,便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

当然,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在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后,通过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实例的练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能力与解题技巧的提高,通过乡土校本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加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方.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0(7).

[2] 胡万贤.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浅谈[J].甘肃教育,2003(12).

[3] 薛景芝.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2005(Z2).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25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涉及到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同时也有许多需要学生计算的知识点,这就使得高中地理学科成了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很多老师也就因此觉得地理学科难教。很多学生初时对地理怀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认为学习地理可以了解世界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可以探究太空的秘密,可以考察海底的宝贵资源。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会发现学习地理比想象中要难得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初时热情洋溢,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老师不注重教学方法,这类学生就会成为地理学科的“学习困难户”。而当前我国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普遍比较传统,对同样的知识,老师用同样的话语重复向不同的班级讲很多次,这就导致老师没有教学热情,学生也听得乏味。总体而言,我国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困境,亟须解决,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中地理教学困境总结

(一)教学媒介单一

地理教学在很多老师眼中较为简单,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教学工具,只需要一个地球仪就可以完成对地理的教学,但也正是因为部分老师在地理教学中从始至终只是依靠一个地球仪,然而地球仪的功能毕竟有限,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另一方面,在对各海峡、国家进行地理位置、民俗特色等的介绍时,地球仪的比例尺太大,学生很难从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上找到一个海峡或一个版图较小的国家。虽然地球仪较为简便,在教学中有很大的用处,但正是因为老师对它的依赖,导致了教学媒介的单一,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地球仪上。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对教学媒介进行转变和创新,多选取新的教学媒介,从而对地理知识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学生也才能更容易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

(二)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正是因为兴趣的原因,很多学生对于感兴趣的学科会格外关注,学习也更认真,但地理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既有需要背诵的知识,又有需要进行计算的题目,这就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对地理缺乏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中不够认真,在课堂之外也几乎不会去找地理相关的书籍阅读,他们的地理基础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较差。高中阶段的地理课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更细致,这对学生的地理学基础是一个考验,对于基础掌握不牢的学生,高中地理就成了他们的难点,他们学习地理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学习效率也就更加低下。

(三)教学以理论为主,教学方式枯燥

地理学科并不是一门纯理论教学的学科,其中也有很多需要老师结合一定的案例进行讲解的,但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忽视了案例的运用,仅仅是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一方面反映出这类地理教师的专业化不够,另一方面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严重的问题。地理学科涉及许多理论知识,教学中需要对部分理论知识进行专门的讲解,但是不能将理论讲解变成教学的唯一手段。纯理论的讲解,讲解之后由学生背诵,对于学生而言,其效果不如学生直接阅读课文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课也就觉得乏味,教学效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可能降低。

二、高中地理教学改良对策分析

(一)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针对教学媒介单一的问题,很多老师都不重视,但对于涵盖内容多、杂、细的地理学科而言,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学媒介以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我国教学环境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一个较为普遍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地理学科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在讲地球运动时涉及到了卫星发射基地的选择等相关知识,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为山西太原、甘肃酒泉、四川西昌、海南文昌,教材上有对各个卫星基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分析,但是如果仅仅是讲到“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空气稀薄、晴天多”等特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难以理解,也难以记住。但如果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播放各个地方的视频或是展示各个地方的图片,学生看到当地的图片和视频,对于选择该地为卫星发射基地的原因也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鼓励学生拓宽阅读量,关注地理杂志,积累地理基础

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认为,到了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二、高三时期,学生的基础较差已经难以弥补,首先是学生缺乏补习的时间,其次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难以分心补习地理。但实际上,补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基础并不是难事,只需要学生在课后能够多留意生活中关于地理的相关消息,在业余时间能够阅读地理杂志,这对于补习地理基础有很大的益处,只需要学生能够坚持阅读地理杂志,学生的地理基础也就会逐渐扎实。

(三)多引用案例,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地理学科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对理论的讲解,在教学中老师要能够结合案例进行讲解。举个例子,在陆地环境之中涉及到了地貌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风蚀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是通过教材中对相关地貌的理论介绍来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但如果这时候结合几张相关图片结合理论进行讲解的案例,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一边看图片,两者相结合,学生也就能更直观的看到各式各样的地貌,并更深的理解和记住影响地貌的因素和各类地貌的具体特征。

第7篇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我所教班级是普通班和艺术班,普通班基础比较差,再加上高二每周只开2节,课时少,所以上课的进度比较慢。艺术班高二课时与其它普通班相同,在高三第一个学期的第二个月就去南宁学术科了,直到第二个学期才回到学校重新学文化科。根据以上的情况,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好高三地理学科的复习,特别是艺术生的高考地理复习工作,是关系到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想要在高三复习一轮后再复轮,在时间上是来不及的。因此,我的做法是在一轮复习时重视课本知识点,把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一一落实,一节一节地过,一章一章地过,打好基础,再把相关的专题进行适当的引导、讲解。

二、用丰富知识、高亢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三、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无论高考题型如何变化,都是考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应建立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等主干知识体系,建立地理知识网络。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能使学生在考试时迅速提炼试题中的重要地理信息,了解信息所反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从而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整合,整合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和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做出新判断,再通过综合归纳,准确找出其中的本质规律,然后按题目的要求进行简洁、明了的阐述。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要只注意课本的复习;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分专题将相关内容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复习,而不要各自为阵。

四、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注意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平时注意收集的信息和材料的质和量,必须是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吻合,必须与世界的发展主流相一致,必须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还应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帮助他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高考卷I 39题材料就是电视剧“东归英雄”就是充分体现人们关注生活,平时稍稍留意,答题就应当很顺利。

五、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阶段考试

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即学科重点、主干内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突出,前后呼应。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地图,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如今年高考题从坐标图、柱状图、图表、区域地图等类型较多。都需要平时课堂精讲精练,从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既要检测成绩,又要考出学生自信。

六、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