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2-03-29 02:12:31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双语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双语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国际合作办学 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双语一般指代汉语和英语。双语教学可从大的方向归纳为3种模式:浸入式、过渡式和保持式。“浸入式双语教学”是指学校使用非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师使用第二语言讲授语言知识及非语言类学科课程。这种模式下,第二语言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比如我国大学的英语专业教育,或小语种教育,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讲授。“过渡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教学。这种模式为一些高校打造以英语为教育优势所使用的模式。为了加强学生的竞争力,学生入学时,就以母语和英语相结合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等到学生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就可以过渡为使用英语教学。“保持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种模式为现时很多国内高校所采用的模式。例如会计专业,选取财务会计,国际会计和管理会计等科目进行英语教学,选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其它学科,例如经济数学、统计学、税法等仍为汉语教学。设置这种模式,是考虑到部分学科在国外的研究较为深刻,希望学生能吸收世界上一些先进领域的实践成果,补充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

语言学习和专业学科内容的学习是满足双语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双语教学的成功是建立在这两个方面的成功之上,缺一不可。而且,我们要明白,学生必须要过好语言关,才能掌握以第二外语为教学手段的专业学科内容。也就是说,学生要英语基础扎实,才能掌握英文教材所阐述的内容。这个关键点的把握不仅体现在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中,也适用于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

一、双语教学-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展现的矛盾问题

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一般选择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或经过国内学者重新编辑的删减版英文教材。 由于中西方会计体系和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和学生都要清楚地承认存在的矛盾。但是往往学生到了大学的专业阶段,会计知识体系仍未完整,学生对于中西方会计差异的认识是模糊片面的,更缺乏辨识差异的能力。这就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学生会在课堂上面露惊讶之色,甚至于教师讲授知识点时,就热烈地提问某个计算题的程序和方法为什么不能用他们以往的方法处理等。作为教师,便要列举例子,既要说明中国会计的方法,也要详细解释西方会计的处理方法,最后,还要将差异点明确指出,方为解答完满。课堂上耗费的时间不少,甚至会扰乱原来的教学进度。教师要克服这样的教学难点,必须延长备课的时间和准备更多的材料去说明问题。否则,教与学都会停滞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另外,学生的英语水平,单词量也是一个要攻克的难点。不少学生反映英文教材里面有很多单词不懂,预习和复习都基本上在查单词而不是理解和使用知识点,耗时甚久。因此,双语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往往还要承担另外一个角色,就是学生的专业单词英语教师。然而英语单词的掌握属于基础阶段的学习,现在却要占用专业学习的时间。更进一步来说,国内缺乏相配套的中文翻译教材,学生要看懂英文段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积极的学生会于课后主动提问,懒散一点的学生也就得过且过了,造成学生无法活用中英文对应的知识点。这些矛盾的存在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急待完善。

(二)缺乏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程度低

国内学生长期接受“灌入式”教育,也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令教师的讲授积极性大受打击。曾感受过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洋溢地讲授,下面的学生神情呆滞,甚至老师连连发问,学生也疲于回答问题,乐于等待答案,然后抄录。这与国外提倡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相去甚远。双语教学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大纲和评分标准等,就要求学生能与老师互动,积极讨论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掌握知识点,体现书本中的案例和课后习题的设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

(三)学生“羞于启齿”,英语口语锻炼少

如前文提及,我国高校大多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或“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但是这两种模式中,口语课程的训练比例究竟又占多少呢?语言是教学的基础,这里的语言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基础上不去,双语教学就成空中楼阁。特别是在提倡互动教学的模式当中,学生如果英语口语水平差,羞于启齿,又如何能畅所欲言?分组讨论解决案例的模式也难以使用,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国外教材还提倡学生根据知识点和难点进行(Presentation)也即是自我演讲的模式做PPT,梳理知识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急待提高,以融合到双语“教与学”的需要当中。

(四)教学“一刀切“,学生难接受

双语教学是现时很多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创新体现之一,全国各地的高校相继开展双语课程。但是很多高校都忽视了双语教学的目的和特色,盲目追求全英教学,国际合作办学、出国办学,出现了很多本末倒置,追求形式而轻视教学效果的问题。例如采用全英文教材,设置全英文考试模式等。有时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以及专业课程的难易程度。造成学生压力沉重,无法克服语言障碍等,诱发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厌学、逃课等后果。所以教学不能“一刀切”。高校可以认真研究并探索,例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英语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认真设置双语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汉语和英语的使用比例多少才合适?以怎样的互动模式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这些问题都是各高校双语项目和出国项目面临的难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

二、完善双语教学-会计专业的建议

(一)认真考虑双语课程的设置

要从根本上解决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就不能被动地接受或简单地照搬某一国外课程。本着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取舍,拟定适当的课程体系。可以单独成立一个研究小组,独立分离为一个双语学系,认真研究学系里面哪一个科目需要设置双语教学,并且负责追踪国际最新教学动态及与国外高校沟通联系等事务。特别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要立足国内实际,结合国外资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和思想

双语教学或合作项目教学都要特出其先进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学的核心应为帮助学生打好第二外语的基础,引导并鼓励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双语教学的研究可定位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上。在教育手段方面,应设法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例如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PPT的展示,还可以通过视频专辑,网络邮箱、虚拟光盘和微博互动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由于国外教材还有很多深奥的词汇和计算公式,教师应设法进行情景教学,如案例模拟、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使双语教学摆脱旧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成功。

(三)合理规划教育资源

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所涌现的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支援。首先在教育体系方面,国家应有政策扶持,鼓励办学的多样化,给予专项研究和奖励资金,高校才能在这样一个利好的政策环境下,创新理念,积极发展教育。其次,学校方面,提供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完善图书馆资源,为双语教学提供优秀的软硬件设施。再次,教师方面,招聘和发掘优秀人才,例如聘请外教为学生的口语教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外教的语音语调;聘请高素质的海归人员为专业教师,双语教学就有了实质的保证。学生在接受第二外语为主的专业教育时,针对某一疑难问题,教师可以母语教学为补充,提高学生辨识问题的能力,突破由于语言不懂所带来的学习瓶颈。最后,交流学习方面,给予部分优秀学生出国游学访问的机会,切身感受异国文化。因此,必须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做到软、硬件的配合,人才的培养,资金的扶持,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四)学生的分级教育培训

学生能否吸收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的新知识、新理念,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语言的感受力不同,参与解决问题的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将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级教育。本文所提及的分级教育主要是体现在第二外语学习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选修双语科目前,英语成绩的考核应该达至中上水平。以我国的英语考级制度来看,学生起码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才能选修双语课程。有雅思或托福成绩也可。第二外语听、说、读、写过关,以保证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不至于有太多的语言障碍。如果高校希望在专业阶段,学生都能接受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大一、大二阶段的基础学习就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分班分级教育。具体可设为1、2、3班,难度分为高、中、低,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进行考核,过关即跃上一级。考核不能过关的学生,再集中培训,调整难易程度,使学生整体第二外语水平的基础培训压缩在大一、大二完成,以便大三、大四再接受专业阶段的双语教育。另外,在外语基础教育阶段,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渗透专业阶段的外语词汇,减轻学生过渡至专业双语学习的负担。

(五)加强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语教学和合作项目办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应加强双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教师。在这个目标上,应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例如让这些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到达外国院校交流中西方文化、教育理念,特别是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增强双语教师的国际视觉。然后将外国的先进教育方法引入国内,大力发展高水平的教育模式。此外,双语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学校应给予特殊照顾,提高双语教师的工资奖金待遇,给予工作补贴等。如果条件允许,一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还可以选派外教讲授,使学生接受更原汁原味的西方教育,接受西方文化的思维冲击,达到不同以往的教学效果。

(六)优化现有的考评机制

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和合作项目教学应该优化现有的考评制度,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可根据任课老师的考虑,例如考勤、课堂发言、课堂解答、小测验、期中考、课后作业等给出一个适当的分值。期末考试也可设置灵活的考试形式,不局限于单选、多选、计算等题型。可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题目,供学生开卷作答,或给出一个案例,拆分多种情形,让学生以小组成员的形式承担不同的角色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学生成绩的体现是一个综合的加总,而不是简单地以期末成绩作为该科目的学习结果。教师也可于这种考评机制中获益,通过平时作业的布置,教师可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双语教学和国际合作项目办学不仅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给国内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冲击。希望双语教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不断研究,不断拓展,借鉴外国的经验,去粗取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有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傅淑玲等.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03,(4):72~74.

[2]彭庆华,杨志雄,雄光红.从交际语言能力理论看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全球视觉下的中国双语教学:加拿大浸入式教育与中国高校双语教学论文集,2009,152.

第2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认识误区 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掀起双语教学的热潮。对于大学来说,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各高校越来越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这项工作应如何起步、如何推动和规范尚在探索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地方高校面对外语水平有限的师资条件、学生基础和周边环境,更应及早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二、双语的认识误区

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1)将双语简单地理解为“加强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2)将双语理解为“计算机语言”+“英语”;(3)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4)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如“英语”+“日语”;(5)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这些理解抽去了“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违背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

三、双语教学的定义

关于双语,至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双语本身指从以两种语言为母语到除母语外能够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所有情况。通常,双语使用者是指能在任何场合,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熟练有效地使用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进行听、说、读和写的人。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指除母语外,还将一门外语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用语。双语教学就其功能而言,是通过两种语言(即母语和所学的外语)在教学中并用而确定的教学原则。

双语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简单渗透层次,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外语讲述重点内容和关键词等,主旨是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层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外文,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层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以培养学生使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四、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因此,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一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进校就因不适应有接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而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五、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可以肯定的是双语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出国经历,他们的口语发音不是很纯正,尽管授课前均进行了短期的口语培训,但对英语的应用尚不能流畅自如,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国高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从长远着眼,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可以派出培训或校内培训,建议有条件高校把专业素质高、口语流利的专业课教师送往国外著名高校进行业务培训,或者请一些国外高校的教学名师到校进行交流讲学,也可以由校内高水平专业教师或外语教师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可聘请外教培训;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自学提高,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比赛等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双向交流来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二)教材的选用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有些学校的双语教学就是随便找一本外语书做教材,多加几节外语课,就称之为双语教学,显然是不科学的。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适当引进和借鉴国外名牌大学的原版教材,无疑是一条捷径。但是,引进国外教材要注意学科体系与国内教材的衔接问题。

(三)语言环境的创造

教育是讲环境的,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由于校园里缺少英语类学术活动或对外交流,学生在课外几乎没有英语实践的机会,使得双语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作业上,缺少双语学习的整体氛围。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从点滴细微处入手,给学生以语言的熏陶,使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双语的气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英语文艺演出、英语文化节等项活动来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四)应考虑教学对象的水平

目前,有些高校学生外语水平不一致,这样教师实施双语教学就很难把握深浅,达不到双语教学预计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起码要保证学生听懂外语。如果教师外语不太好,或语音不准确则不必勉强使用外语。同样的,若是学生外语水平不一,双语教学也是无法进行的。毕竟,专业课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用外语授课和用母语授课其对学生传输的信息量是大不一样的。双语教学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六、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教师的师资水平、教材的选用、学校的语言氛围、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因素都制约着双语教学的成效。同时,专业课程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只能在某些共性的基础上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学双方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立足于学校层面,根据专业特点,倡导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构建双语课程框架,进一步拓宽双语教学研究领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双语教学研究,是我国高校今后双语教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2004,(1).

第3篇

一、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2]。体验式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情知教学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理论基础在教学模式结构中既是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涵在其他各个因素之中。“情知教学论”是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用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观点来解释教学本质问题的一种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辨证统一,两者是同时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回路,即知识信息交流的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只有两条回路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3]。“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4]。”该理论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但只能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基于情知教学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1、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双语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1)知识目标,即对学科知识的掌握;(2)语言目标,在非语言类学科中运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读懂该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够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3)思维目标,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地切换[5]。三个目标相互促进,相依相存,其中知识目标是第一位的,“双语”只是一种手段,是学习科技知识的一种桥梁。

2、教学过程的组织

(1)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教学环境的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师生互动,使教学相长。同时强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是体验式双语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硬件环境建设。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纸媒介、板书教学的传统模式,将图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多种载体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加强学校多媒体室等硬件环境建设,同时,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如赛尔毕博公司开发的Black-board平台),让老师能很方便选择多媒体授课,让学生很方便的从网上收集资料,答疑解惑,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进行考试。软件环境建设。积极鼓励开展双语教学第二课堂,营造浓郁氛围的双语校园文化。一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英文书籍与资料,经常观看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访谈类影像资料;二是组织各种双语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夏令营、寝室十分钟英语;开展各种采用英文的模拟现场活动,如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模拟旅游产品销售、模拟旅游服务、模拟求职招聘、模拟情景剧等,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校园环境。

(2)教学内容创新

教材选用。根据旅游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双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应选择基础性强、实用性强及文化性强的课程[6]。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两门课程,可分别选择JohnWiley&Sons,Inc.出版的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9thEdition)和PrenticeHall出版的MarketingforHospitalityandTourism(3rdEdition)。另外可以尝试开设一些国外已经开设的旅游类课程,如酒店战略营销、休闲社会问题、游憩规划、国家公园管理等。同时,改变只使用一本教科书的习惯做法,扩大课程资源的来源,充分挖掘诸如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广告等诸多媒体资源上的真实、准确的信息,用于课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后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相关中英文资料,查询相关英文原版参考文献。课程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如《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可充分利用旅游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大旅游教育环境,走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道路,建立旅游教育实践基地,督促学生在课余、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期间,通过在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实际工作岗位上实战演练,多与外宾沟通交流,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主题双语教学活动。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既满足教学需要,又满足学生求知欲的系列主题双语教学活动,可由学生主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验式双语教学强调教学相长,教学活动的设计、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的职责主要由教师来承担,具体学习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则主要由学生来承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四个环节:课前环节。“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在开课之前将完整的双语教学课程提纲挂在教学平台上,让学生事前做好相应准备。提纲内容包括:包括课程目标、选用教材、参考书目、预习知识、教学课件、教学日历、课程作业、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课堂环节。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组织、帮助、激励、引导作用。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讨论、主题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无论采用何种具体方法,其教学活动都具有相似的教学规律,即首先教师要提出基本问题,为同学们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情景。在此情景之下同学们通过感受、想象来获得一些基本的体验,老师则组织引导同学们开展自主学习和讨论等协作活动。最后,通过以沟通为目的的英语表达来“习得”英语,建构意义,并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课后环节。每次课结束后,教师都可推荐与本次课堂内容有关的英文参考文献,并以英文布置相应的平时作业,同时可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实现在线交流,答疑解惑。考核环节。可采取多样化方式,改革当前以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学生平时成绩可采用课堂发言记录、课堂小测验、阅读报告、课堂小论文等形式测评。期末考试教师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笔试、口试、开卷和半开卷等考核形式。

(4)教学管理的创新

①教学组织设计。包括:学生的组织:在体验式双语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有不同的学生组织形式。可将4-5名同学编成一个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竞赛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的组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灵活地、动态地组织相关课程教师参与双语教学活动,教师之间既分工又协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在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决策、尊重产权、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行为规则。

②教学管理设计。随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换,教学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职责是设计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以保证教师与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双语教学的教与学的实践中。教师的激励制度可考虑以下几方面,考虑提高双语教学的课时系数;对于双语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年度评优、出国深造等方面可优先考虑;学校每年都拨出一定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教学资料的购买以及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支出。学生的激励制度如补贴一定比例的双语教材费用,为双语教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等。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双语教学 改革

一、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两大瓶颈

1.瓶颈一:高校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不佳

双语教学对高校教师的英语能力有以下要求:一,拥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流利的口语要求更高,二,了解并熟知英美文化,三,知悉中英语言的思维差别,四,掌握较强的阅读能力,五,英语运用流畅自如,正确的传授知识,六,听懂不同口音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作出解答。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可是在我国的高校中,外语的传授基本是都是本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虽然他们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在课堂授课上面,仍然采取“啃书本”或者自我学习,较为有体系的训练无从谈起。在现在看来,双语教师资源在全国出现非常大的匮乏,现有的教师资源与双语教学要求中的教师水平有较大差距。在学生与教师的深入沟通时,绝大多数的教师感到吃力,英语水平亟待提高。

2.瓶颈二:大学生双语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决定着高校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大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否使高校双语教育取得效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是肯定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思想状况及接受能力也是很重要。可是,比较令人失望的是,当前中国大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呈现出不认可及较弱的接受能力,这对顺利开展双语教学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第一,对双语教学的认可度较低。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较低,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基础没有打好,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差距较大,再加上学习新的英语知识,显得十分困难,因此产生了不愿意学习英语,抵触英语的情绪,在困难面前显得退缩或者是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有一些学生没有看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的重要性,所以内心里没有用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二,较弱的接受能力。较低的英语储备,决定着大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存在较大困难。从一些高校的实际双语教学过程中,词汇量及听力能力的匮乏,造成大学生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完整的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高校中很难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因为学生们较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缺乏良好的英语思维方式。缺少有些效果的师生互动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挫败感。

二、突破高校双语教学瓶颈的主要途径

1.建设一支良好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影响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力量。双语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英文能力。其一,高校应该鼓励留学人员或高学历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并给与奖励政策;其二,有目的地培养并培训双语教学人才。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投入,采取参加国际学术讨论、出国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组织的开展学术讨论,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难点,组织轮流讲课和听课,汲取别人优点。加强教师与国外学术科研单位的合作,提高教师申报教学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从而加强对课程授课和专业水平的影响。有可能的话可以聘请国外专家教师到学校里进行短期讲课,或者请双语教学的专家交流访问并做一堂课程教育的学术研讨会。另一方面,还应制定扶持政策,使教师能够专注于双语教学,刻苦钻研业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双语教学考核方法

期末闭卷理论考试、上机实验、英文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考核方式,这是由双语教学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能动性。对学生的全面的考察应该包含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剖析及处理问题的水平及英语专业写作能力。理论基础考试采取上课期间开放性考试或者回答问题,期末的闭卷方式,最大的作用是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另外指出,试卷是全英文的。上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学生编程才能,学会编撰有关的、符合文档标准的设计文章。用以论文报告形式的英语作业重点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3.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双语教学模式的标准

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是由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必学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所以说,就学生的英文水平较低这一情况,应该采用分类教学和分班教学,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使得同一水平的学生在一块学习,这样既能使双语教学不会形式化和教学质量的下降,确保英文水平高且接受能力的学生受到更好的英语授课和语言训练,而英文水平低的学生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又能帮助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双语教学不仅能够更新教学理念,而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不断地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中国的双语教学正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实现逐步成熟的过程。虽然在漫长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教育工作者踏实工作且善于总结,就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高校发展的双语教育体系,并会产生不错的效果,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促进和增强高校与国际学校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霍胜男. 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肇庆学院为例[J]. 肇庆学院学报,2014,01:(97)-100.

[2]单妍炎. 西部高校大学数学双语教学进展――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120-122.

第5篇

1.1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1树立对体育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只有对体育双语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体育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英语。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在英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体育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对体育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1.2培养合格的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

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具备专门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前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大学入学时英语要求较低,毕业时很多院校也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要求较低,这就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形,让他们去担任体育双语教学课程是有难度的。而且,目前只有极少的高等院校开设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双语教学课程,应该说体育双语教学的后备人才是不足的。不言而喻,体育双语教师的匮乏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加大投入,在体育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校际间加强交流,实现人才共享。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可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只有快速更新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才能立足讲坛,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双语教学同样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1.3树立合适的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我国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写,不会说;听力差;各学科领域的词汇量太少。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合理适时地渗透英语,使英语与体育学科知识同步获取。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体育和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1.4选用合适的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可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这些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在英语教材的选用和引进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其一,标准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教育体制不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各异,因而在内容上、深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与我国对体育专业的要求相一致。其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体育双语教学的方法及原则

2.1体育双语教学方法

体育课是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体育教师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先从口令等比较简单的入手,然后慢慢过渡到对动作技能的讲解等难度比较高的内容。碰到较难的体育专业词汇,学生不能完全听懂,可以巧妙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用画图或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2.2体育双语教学的原则

简练、灵活性原则。即教学中对许多复杂的综合性练习、技术动作的描述,尽量简练化,尤其注意选用常用词语讲解,使学生易听、易记、易理解,在简练表达的基础上,又注重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即同一练习的要求或同一技术动作采用不同的常用词语去描述与表达,从而使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外语。

2.3看、听、做、说同步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讲解、观察与模仿动作无处不在,任何动作不但有其明确的含义,而且语言直接描述也是技术动作理解和掌握必要的一环。因此,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察时动口;耳听时配合身体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时,同伴或自我语言提示。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听、看、说、做同步进行,既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和印象,又具有良好的语言强化练习作用。

2.4技术与语言练习的情景性原则

即在教学组织安排中设计出带有情景性的练习形式,这样使每个学生在练习情景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表达什么、做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加之情景练习中热烈、活跃、自然的气氛,很容易消除单纯语言练习时的害羞心理,突破“开口难”的障碍。因此,在这种情景中,语言的交流讨论、相互间的提示,能在自然轻松状态中进行,这正是语言学习所需的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原则。在双语教学中,注意利用两者的优势,将两种学习教材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同时练习提高语言能力,又可在语言练习中,加深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改革体育双语教学的考核制度

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体育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可实行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注重平时考试,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如果一门课程同时设立了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则应对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成绩予以注明,从而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较公平的环境。体育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必然还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4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讨

(1)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双语教学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双语教学政策极为重要,这已被成功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等所证明。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各试验学校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存在差异。首先,要制定有关标准来规范双语教学。目前,双语教学在多数高校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大部分学校,既缺乏真正有能力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也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更没有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于是,在体育课上,教师用英语发出简单的动作指令竟被视为双语教学也就毫不奇怪了。也正因为如此,双语教学也被一些人士误解为有其表而无其实,只是一些学校吸引生源的招牌。这样的双语教学是失败的双语教学,其根本原因是双语教学还没有规范的标准。所以,亟待制定相应规范,杜绝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对于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根据双语教师能力要求,建立双语教师准入制度,设立门槛,杜绝滥竽充数;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双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双语教材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价等,以此来规范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优惠,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和研究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2)合理引进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

①吸引“海归”人才落户高校。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留学人员回国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外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外语水平无疑较高,而且专业知识也处于国际前沿,当然是双语教学的最佳师资。

②短期内外聘一定数量的教师来弥补师资困乏的局面。相对来说,重点大学双语师资较为充足,普通高校可用外聘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③聘请外籍教师。目前,各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来说都只担任纯外语语言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双语教学的方针,我们可以引进更多的外籍教师来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即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

(3)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

在师资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注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把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正规的脱产学习和不脱产进修以及非正规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双语师资。可选择外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他们进行外语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在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为回国进行双语教学打下基础,也可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可以胜任专业双语教学工作。

第6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21402

1 体育双语教学开展

1.1 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1树立对体育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只有对体育双语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体育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英语。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在英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体育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对体育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1.2 培养合格的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

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具备专门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前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大学入学时英语要求较低,毕业时很多院校也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要求较低,这就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形,让他们去担任体育双语教学课程是有难度的。而且,目前只有极少的高等院校开设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双语教学课程,应该说体育双语教学的后备人才是不足的。不言而喻,体育双语教师的匮乏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加大投入,在体育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校际间加强交流,实现人才共享。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可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只有快速更新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才能立足讲坛,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双语教学同样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1.3 树立合适的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我国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写,不会说;听力差;各学科领域的词汇量太少。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合理适时地渗透英语,使英语与体育学科知识同步获取。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体育和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1.4 选用合适的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可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这些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在英语教材的选用和引进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其一,标准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教育体制不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各异,因而在内容上、深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与我国对体育专业的要求相一致。其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 体育双语教学的方法及原则

2.1 体育双语教学方法

体育课是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体育教师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先从口令等比较简单的入手,然后慢慢过渡到对动作技能的讲解等难度比较高的内容。碰到较难的体育专业词汇,学生不能完全听懂,可以巧妙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用画图或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2.2 体育双语教学的原则

简练、灵活性原则。即教学中对许多复杂的综合性练习、技术动作的描述,尽量简练化,尤其注意选用常用词语讲解,使学生易听、易记、易理解,在简练表达的基础上,又注重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即同一练习的要求或同一技术动作采用不同的常用词语去描述与表达,从而使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外语。

2.3 看、听、做、说同步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讲解、观察与模仿动作无处不在,任何动作不但有其明确的含义,而且语言直接描述也是技术动作理解和掌握必要的一环。因此,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察时动口;耳听时配合身体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时,同伴或自我语言提示。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听、看、说、做同步进行,既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和印象,又具有良好的语言强化练习作用。

2.4 技术与语言练习的情景性原则

即在教学组织安排中设计出带有情景性的练习形式,这样使每个学生在练习情景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表达什么、做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加之情景练习中热烈、活跃、自然的气氛,很容易消除单纯语言练习时的害羞心理,突破“开口难”的障碍。因此,在这种情景中,语言的交流讨论、相互间的提示,能在自然轻松状态中进行,这正是语言学习所需的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原则。在双语教学中,注意利用两者的优势,将两种学习教材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同时练习提高语言能力,又可在语言练习中,加深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改革体育双语教学的考核制度

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体育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可实行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注重平时考试,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如果一门课程同时设立了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则应对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成绩予以注明,从而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较公平的环境。体育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必然还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4 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讨

(1)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双语教学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双语教学政策极为重要,这已被成功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等所证明。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各试验学校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存在差异。首先,要制定有关标准来规范双语教学。目前,双语教学在多数高校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大部分学校,既缺乏真正有能力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也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更没有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于是,在体育课上,教师用英语发出简单的动作指令竟被视为双语教学也就毫不奇怪了。也正因为如此,双语教学也被一些人士误解为有其表而无其实,只是一些学校吸引生源的招牌。这样的双语教学是失败的双语教学,其根本原因是双语教学还没有规范的标准。所以,亟待制定相应规范,杜绝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对于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根据双语教师能力要求,建立双语教师准入制度,设立门槛,杜绝滥竽充数;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双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双语教材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价等,以此来规范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优惠,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和研究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2)合理引进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

①吸引“海归”人才落户高校。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留学人员回国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外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外语水平无疑较高,而且专业知识也处于国际前沿,当然是双语教学的最佳师资。

②短期内外聘一定数量的教师来弥补师资困乏的局面。相对来说,重点大学双语师资较为充足,普通高校可用外聘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③聘请外籍教师。目前,各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来说都只担任纯外语语言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双语教学的方针,我们可以引进更多的外籍教师来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即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

(3)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

在师资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注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把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正规的脱产学习和不脱产进修以及非正规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双语师资。可选择外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他们进行外语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在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为回国进行双语教学打下基础,也可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可以胜任专业双语教学工作。

(4)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教育的性质,那就是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建构长效性学习方法和策略,拓宽自主性学习形式,探寻继续教育的路径。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双语教学的成效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鼓励有条件的课程进行积极的尝试,为全面开展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逐步让英语成为师生间和同学间交际的语言。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收听英语广播等,开展课外英语兴趣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鸿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封闭式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2).

[2]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

[3]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第7篇

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52-03

跨学科、全球化、可持续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三大趋势,而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自教育部2001年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在本科教育中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来,高校双语教学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

但迄今为止,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普遍面临“教”与“学”语言方面的实际困难,双语教学的效果还难尽如人意,导致双语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争议,社会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王文斌教授在其专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把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这个定义被国内教育界和包括“中国双语教育网”在内的多个教育网站所引用,它说明: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高校学生来说,双语教学具有特殊的外语学习与专业学科学习的互补性:由于高校学生所处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阶段,基于学科内容的双语学习可以提供常规方法不能提供的持续性有效虚拟语境;同时,双语学习可以满足高校学生的探索性心理特征,这将有利于驱动他们语言学习的动机,还可因课程学习在语言方面得到额外收获而反过来加强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有政策性要求:2001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高校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实现“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占到全校课程比例的5~10%,并使之成为一项评估硬性指标(优秀标准要达到20%)。自2007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国评选出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作为大力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

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对双语教学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双语教学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摸索,各高校已经形成了比较符合实际国情、校情的双语教学指导思想,制定了双语教学发展的长期规划与阶段性目标,探索了教学质量规范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教师培训,配套外语教改,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目前国内高校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多种教学模式。较为典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完全双语模式”,是完全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学生的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均较高,目前在国内高校很难广泛推广;第二种是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部分双语模式”,这一模式对学生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要求有所降低。然而,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师需要逐字逐句用母语解释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内容,在计划学时内会较大地限制所能讲授的专业知识的信息量;第三种则被称为“过渡教学模式”,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母语的学习向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的过渡,这一模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我国高校目前双语授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

然而,还有相当一批高校对开设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追求所谓的教育国际化,照搬国外或者盲目导入国内其他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没有真正探索研究双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学生同时学习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结果造成了双语教育资金投入大而教育收益小。还有一些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中,对开设课程的专业适应性、教学大纲、师资、教材、教学手段、课堂视听语言和谐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因此,双语教学不但质量难以保证,更容易变得面目全非。有些专家教授甚至提出了“高校双语教学: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的同时还须细思量”的呼声。

三、对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的反思

1.双语课程的设置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但大多数院校对于哪些课程需要采用双语教学,课程之间如何衔接等这些问题没有经过有效的论证,因此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笔者供职的西部某财经类院校为例,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都用中文授课,只有其中某一两门课采用双语教学,这种语言转化的突然性必然导致学生的“水土不服”。

因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双语课程。在

课程的选择上,按照教育心理学规律,要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根据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原则,先易后难,逐步扩展采用双语教学内容的范围,以追求高校学生在语言学习和学科学习方面的综合效益。否则,学生以较差的语言能力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教学初衷。以笔者所教的会计课程为例,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实施,在不同阶段中英文使用的比例也应不同。第一阶段:简单渗透。一年级时开设中文教授的《会计学基础》和《会计专业英语》等基础课程,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5%-10%。第二阶段:交叉渗透。从二、三年级开始逐渐开设《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双语课程,教师上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经过不断的接触和反复的学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得到全面提高,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20%-40%。第三阶段:双语思维。四年级时,教学语言则由以汉语为主转变为以英语为主,让学生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并随心所欲地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进行切换,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80%左右。

2.双语师资的培养

目前,制约我国高校会计学科双语教学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会计双语师资的匮乏。从理论上讲,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他(或她)发音准确,有符合外语语法的表达习惯,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思维,否则极易误导学生,造成母语和外语思维上的负迁移;同时,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教师可以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文献,但在听、说方面比较欠缺。在推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可以用英文板书或课件进行授课,其发音是否准确,能否被学生接受也是问题之一。

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下,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要注意教师专业基础、外语素质和教学水平并重,单独倾向于某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解决双语师资短缺问题应该重视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及激励机制,主要可以采取下列几种途径:第一,通过高校自身培养,可立足于外语教师“专业强化”式或专业教师“外语强化”式的自身培养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利用校内已有的师资资源对其进行培训。例如,可以请校内专业基础扎实、研究成果显著的专业教师为外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可以由学校外教或外语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外语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语言训练。第二,可以选拔较为优秀的双语教师参加各种相关课程长、短期培训或前往国内双语教学较为成功的高校进修。第三,可以利用国家相关政策选派相关教师到国外参加进修或国际性会议,一方面可以接触到国外最新的学科动态,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其外语水平的提高。

3.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双语教学的开展应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准备和相当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前提,如果缺乏这样的前提则双语教学无从谈起。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是学生听力参差不齐,即使做到事先预习,不少学生从听课中获得的知识仍差强人意。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从小学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翻译、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倾向问题。但是,即便是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可以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听说能力仍然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听懂教师用英语所授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与教师就专业问题进行英语交流了。

因此,双语教学的开展应从学生整体的培养计划出发,充分考虑到学习资源在各门课程之间的分配,做到专业课程学习和外语能力训练之间的协调。首先,以学生已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前提,在授课时要提醒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知识做铺垫,从而激发学生对即将讲授知识的热情。其次,针对学生英语听力普遍较差和对英文专业术语不熟悉的现状,根据教师条件,可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讲授方式进行。在课程学习之初,授课以汉语为主,当学生对课程涉及的专业词汇比较熟悉、有了一定的英文学习习惯后,逐步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课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英文教材,对有疑问的内容可参照中文教材阅读,再用英文完成习题。最后,应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可程度,把双语课程授课重点定位于专业知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锻炼用英语表达专业想法的能力,这样才能一方面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使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英语专业词汇,同时学到专业知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

4.双语教材的选择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学科思维的保证。目前国内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引进教材,是由各大出版社以及双语教学研究部门引进的原版教材。引进教材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其地道的语言内容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然而,其缺点在于课程排序和学科体系方面同国内教学标准不一致,不能与国内教学体系很好地衔接。第二种是改编教材,是由包括高等教育、人大、清华、电子工业等国内众多出版社对引进的大量国外原版教材进行的改编。这些改编的教材内容简明,配有中文导读,对重点及难点进行了必要的摘录和注释。第三种是自编教材,是由出版社、双语教学研究部门或双语教学师资自行编写的教材。但部分自编教材专业水平不高、内容粗糙,不可能大范围推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双语教材尽量不要选择自编教材,需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前期基础课和后续课程的内容,选择性的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较抽象、即使用中文授课也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应指导学生把中文教材作为双语的辅助教材。同时,笔者也建议教育部门能够尽快组织国内外专家,为高校编写符合国内授课要求的统一的高端自编双语教学教材,从根本上解决双语教材的质量问题。

四、结语

科学且合理的高校双语教育应该是从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未来国家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一套完整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多种变量的复杂工作,对师资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学生认知能力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双语教学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必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经验,探索出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真正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高校双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0)GX014)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斌华编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2]施锦芳.高校双语教学: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的同时还须细思量[J].光明日报,2010.06.19.

[3]张鲜华.会计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甘肃教育,2010,(6)36~37.

[4]邢铭强,张鲜华,张自卿.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5)220~221.

[5]丁宁.大学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66(8):01.

[6]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200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