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自制读书计划范文

时间:2022-12-23 00:22:21

序论:在您撰写自制读书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自制读书计划

第1篇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批转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意见的通知》(*政发[20**]25号)精神,加强专利技术转化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利技术转化资金是指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专利技术转化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专利技术转化资金是引导性资金,通过吸引企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对专利技术转化项目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专利技术转化的良

性投入机制。

第四条专利技术转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使用方式和支持范围

第五条专利技术转化资金采取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使用方式。

第六条专利技术转化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1、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的专利技术转化项目。

2、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市场前景并有望形成产业的专利技术转化项目。

3、专家评估、评审及项目招投标费用。

4、经批准有利于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其他支出。

第七条列入国家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省重点推广专利技术转化项目,专利产业化园区重点孵化项目,可优先予以扶持。

第三章申报、审查和拨付

第八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专利技术转化资金支持范围的项目,由项目单位申报。项目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在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2、对实施的专利拥有合法使用权;

3、具备基本生产条件和项目实施能力;

4、无侵犯和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具有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信誉;

第九条项目单位申报专利技术转化资金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1、专利证书复印件;

2、专利权人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项目椒实施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项目单位近3年来的财务状况;

6、专利合同备案证明;

7、银行贷款的贷款合同、资金到位及支付利息的证明;

8、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第十条各市的专利技术转化项目向各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申报,经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共同审查后,联合向省知识产权局、省财政厅上报;中、省直企事业单位直接同时向省知识产权局、省财政厅申报项目。

第十一条省知识产权局对申报项目进行程序性审查后,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评审或招投标。

第十二条专利技术转化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省财政厅根据项目进度,将资金分期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专利技术转化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各司其职,共同管理。

省财政厅负责确定专利技术转化资金年度预算,参与制定省专利技术转化资金的年度支持重点和工作方案,参与审查、确定重点支持的专利转化项目,向项目单位拨付专项资金,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制定专利技术转化资金的年度支持重点和工作方案,具体组织实施专利技术转化项目,会同省财政厅确定、验收专利技术转化项目,负责报送专利技术转化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十四条各市财政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并负责向省财政厅、省知识产权局报送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及年终决算。

第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要确保专利技术转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不能正常实施的项目,经省财政厅和省知识产权局认定后不再拨款,该项目剩余资金重新安排使用。

第十六条专利技术转化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对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将截留或挪用资金收缴省财政;并停拨以后年度的专利技术转化资金。

第五章附则

第2篇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 季度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金融自由化在理论上起源于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经典著作,主要指的是利率的自由化和政府干预的减少,强调放松金融管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金融自由化理论不断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金融自由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外延和扩张。在后来的文献则对金融自由化概念进行了拓展,Williamson & Mahar(1998)进一步将金融自由化的内容扩大到包括放松利率管制、消除贷款控制、金融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尊重金融机构自主权、国有银行的私有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六个方面;Bandiera等人(2000)、Koo & Maeng (2005)又作了一些拓展。对于金融自由化通常有正面和负面效应两种经济后果:第一种观点以McKinnon和Shaw为代表,认为发展中国家封闭的、不成熟的金融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培育金融开放市场为中心的金融自由化来促进经济增长Levine(2000)实证表明了金融自由化正面效应结果;第二种观点认为,在金融自由化方兴未艾的国家,金融体系脆弱性日渐呈现,若加强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和频率,由此形成了金融约束论的负面观点。

Laeven(2000)度量了13个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金融自由化程度,他将金融自由化分为六个方面,围绕每个方面设置一个虚拟变量,自由化指数就是这六个虚拟变量的加总。如果某一方面进行了自由改革,那么赋值1,否则为0,通过加总,各年度的自由化指数取值区间为0到6。这种测度方法的优点是重点突出,便于计算,但缺点是六个方面等值加权,无法体现影响金融自由化的关键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测度依赖某种明确的自由化举措,比如彻底放开利率,无法测度渐进改革;同时六个方面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包含的冗余信息过多,测出的金融自由化程度精确度可能不够。Bandiera et al.(2000)把金融自由化看作是放松管制、私有化和全球化的综合体,选择了8个指标,他们将每一项改革措施对应一个虚拟变量,如果某项指标实现完全自由化的年份及此后的年份统统赋值为1,否则为0。赋值结果按照国家和地区及时间序列构成一个刻度矩阵,基于该矩阵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自由化指数。指数越高,说明该年度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影响因子的权重问题,同时能消除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带来的冗余,但和Laeven(2000)的方法一样,这种方法同样无法测度金融自由化改革过程的渐进特征。Jaewoon(2005)就对Bandiera et al.(2000)的方法做了改进,即在每一个领域的赋值上更加精细化,不再只取0、1两个值,而是随着各种金融法规的颁布,赋值不断累加,增加值的大小则取决于法规放松管制的力度。

国内文献中,黄金老(2001)在其专著中用8个指标度量了中国的金融自由化程度,把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其权重分别为1、2、3、4、5,由此得出2001年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为40%,但该研究没有得出一个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时间序列,从而无法判断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渐进进程。刘毅(2002)等人的文章尝试计算了1997-1999年得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在该文中,考察指标为黄金老(2001)的8个指标基础上添加了一个衡量外汇市场自由化的外汇储备需求程度,仍然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对相应时间进行赋值,同样无法测度渐进式改革的进程和特征。易文斐和丁丹(2007)使用和Bandiera et al.(2000)相同的8个指标来考虑中国金融自由化,对相应领域内金融自由化事件,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赋值为0.5,1,2,采用逐步累加的方法得到各个领域的指数,仍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综合的金融自由化指数。庄晓玖(2007)也采用相类似的方法构建我国金融自由化年度指数。

二、 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设计

本文关于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设计:与以往文献相同的是,指标的选择参考了庄晓玖(2007)的7个指标来衡量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见表1);方法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这样够消除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带来的冗余。不同之处在于,构造1982-2010年各季度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China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dex,CFLI),本文测量到2010年并且是各季度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以往文献构建的是年度指数;为了体现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渐进过程,指数采用了逐步累加法进行赋值,逐步累加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体现这种渐变的过程,在逐步累加法中自然涉及到在具体事件的赋值大小问题,这将由政策变化的力度和影响力来主导。首先对中国从1982年到2010年的金融事件进行梳理,然后对于影响中国金融自由化的事件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我们将对每类事件从0到1赋值,0表示完全压抑,1表示完全自由,最小间隔0.01。

表1 中国金融自由化评估指标指标名称

指标说明

利率自由化

(利率)

主要指政府放松乃至取消对金融机构的利率限制,使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确定。其衡量标志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是否获得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浮动幅度是衡量利率自由化的重要标志。

信贷管制的消除

(信贷)

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配置资金方面的自主程度,从资金配置的规模和资金配置的对象来反映。

金融部门的自由进入

(进入壁垒)

主要是指对金融机构设置的审批完全是审慎的,在营业许可上没有经济需求测试或数量限制,以此来衡量金融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

银行自治

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行为不受政府性指令的控制

银行产权多元化

(所有权)

主要是指降低金融机构的国有化比率,增加非国有产权所占比重。

证券市场改革

(证券)

主要是指证券市场受政府干预的减少和发展规模的扩大

资本自由流动程度

主要是指政府对资本流出、流入的管制程度。

三、中国金融自由化度量结果

通过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基本进程(各指标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表2总方差解释。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是6.580,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已经达到93.999%,因此,采用第一个因子作为金融自由化指数的度量是合理的,并定义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

表2 总方差解释  

因子

数据相关阵的特征值

因子提取

因子特征值

占总方差%

累计%

因子特征值

占总方差%

累计%

1

6.580

93.999

93.999

6.580

93.999

93.999

2

.310

4.426

98.425

 

 

 

3

.042

.603

99.028

 

 

 

4

.028

.397

99.425

 

 

 

5

.022

.308

99.733

 

 

 

6

.012

.176

99.909

 

 

 

7

.006

.091

100.000

 

 

 

表3 因子得分矩阵

指标利率信贷进入壁垒银行自治所有权证券资本自由

流动程度第一主因子.991.890.982.981.974.976.988   

根据表3的因子矩阵,可以得到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

利率

信贷

进入壁垒

银行自治

所有权

证券

资本自由

流动程度

第一主因子

.991

.890

.982

.981

.974

.976

.988

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数值,为了便于说明,根据上述权重,定义我国金融完全自由化取值为:

金融完全压抑指数为0,这样我们将CFLI标准化,即除以6.782便得到各时间点上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指数,为了节省篇幅,没列出1982年到2010年各季度的金融自由化指数数据,只是呈现对应数据的时间序列图,见图1。

图1 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1982—2010)

图1列示了1982-2010年各季度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信贷管制的放松、经常账户的开放以及银行自治等政策的逐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金融自由化的上升趋势的斜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根据计算结果,我国2010年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已达到66.65%,换句话说,中国金融市场化之路已完成了一大半,但与完全实现金融自由化的要求相比,我国还处于部分金融压抑状态。

第3篇

电力调度在新时期建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系统,不但有利于保障人们在新时期庞大的用电量,提供出一种新型的供电方法,以减少电力设备因为电网电力超负荷而造成损坏。电力调度着重发展的方向,电力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主要体现在采集和分析电力调度信息,形成故障的预测和诊断,从而有利于维护电力调度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合理控制电力调度。

1 电力调度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将在2020年前完成电网改造。明确2009-2010年属于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研究技术和管理体制,开展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的研制。2011-2015年属于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设备取得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2020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兴建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要处于领先地位。

电力调度是指对电力实行综合的从供应到分配的过程,是电力系统维持均衡用电的常见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有重要地位[1]。电力调度的均衡工作,尊重服从全局的原则,在对区域用电量合理科学地分析后,做出电力调度工作,使得电力资源得到合理分派,更有利于维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用电量的需求。电力调度,注重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双重结合,最大化地发挥双重资源的优势。

同时也注意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尊重人力资源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电力调度中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力调度实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科学技术,不但有利于维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用电量的需求,更有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调度实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科学技术,不但解决人员在操作调度用电上的费时费力问题,更有效避免人工错误操作的情况。

这既是新时代要求电力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电力企业具体应用新技术的体现,取得巨大成功。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力调度,不但能对电力信息自行分析处理,更能发现电力调度不易被发现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

电力调度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效率,为合理解决用单问题赢得宝贵的时间,也能从理论中为合理化的电力调度提高科学依据,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

2 技术分析

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力调度是对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和监控等技术综合的运用,在电力调度系统上整体实行,达到电力调度的科学性[2]。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力调度系统包括应用系统、小型机系统和集群系统三种,在电力调度的系统中,一般使用双机结合的系统,这样再电力调度发生问题时,可以实行主机和备机的智能切换,进而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系统的设计,要以维护系统和如见的正常运行来进行设计,并且以采集的数据和监视系统为依据及时更新软件,建立存档信息的数据库。例如电网的传输容量逐步扩大,已经逼近极限容量;电网堵塞现象日益普遍;具备不可预知性的负荷和网络潮流因素增加;重大区域电网运行相对保密,相关电网信息和数据不容易获取;受到限制的厂网分开后的调度权,以安全为重大目标的调度方法,转为以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综合目标的调度方法;不合理的市场机制降低系统的安全性等。

因此,未来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运营系统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传统的EMS和WAMS应用中,融入更多市场的因素,包括研究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风险分析理论和研究市场环境下的传统EMS分析功能,像着眼电力市场的发电计划推广的安全校核功能、概率性的潮流和安全稳定进行计算分析、在线可用输电能力(ATC)的分析计算等。

3 具体应用

3.1 促进集成化发展

智能化是自动化的电力调度是进一步促进供电和配电的过程,从而建立综合电力管理系统[3]。电力调度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个新平台依靠信息技术,达到提高电力调度的效率。电力调度的智能化也可以借助智能电站和智能手表等新的电子设备,为电力的科学化调度提供硬件设施,支持其发展,集成化的电力调度系统,不但能够把电力调度的相关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综合运用,达到优化配合和有机结合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调度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电力调度各部门共同完成时限电力的统一调度。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具体实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发挥各部门的联系协作,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共同出力。

3.2 有效处理信息

电力调度系统的数据收集过程,就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再加工过程,使之变为对电力调度系统的有效的数据。采集信息通过远程通讯和监控技术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的检测分析,依靠检测分析出的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电力调度,包括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分析和判断。这种科学的有效处理信息的手段,不但分析电力运行时的状态情况,还为分析电力系统的最佳状态提高分析依据,供电力企业管理层参考。例如通过采集电力系统短路状态时的数据,和之前运行时的数据相对比,分析判断短路产生的原因,对解决电路故障和恢复用电,提高科学的依据。同时还要注意采集数据的更新和采集技术的更新,为电力系统的数据库,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从而从科学的角度保证电力调度的正确。

3.3 合理化处理故障

电力调度中也会遇到故障,对于电力调度的故障,首先坚持“应预防为主,具体问题,快速反应,合理解决”的政策[4]。预防为主,就是电力企业应通过电力系统软件应用平台加强对电力调度的故障预测和自我诊断,保证电力调度的正常运行。电力系统软件应用平台的特点明显:运算速度快和准确率高。电力系统软件应用平台,可以针对电力调度提高详细的数据库信息,在电力调度故障方面,可以及时反馈数据信息,供技术人员快速查找故障原因。对待电力调度故障,应做到具体问题借助相关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尽快找出故障原因和适当的解决方法。电力系统的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首先要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避免因网络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4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1引言

目前,不但工业用电剧增,家庭用电量也呈上升趋势,只有合理调度电网,才能够确保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用电。当前,智能电网发展迅速,调度自动化成为电力系统的一大焦点问题。

2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概述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是指综合运用自动化技术、智能技术、传感测量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实现电网调度数据、测量、监控的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确保电网调度系统能够统一运行。

3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主要性能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以环保性能好、安全可靠系数高、节能效果显著、自愈能力强等优势而著称,战胜了其他多种类型的技术,在开发电力资源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提高了资源再生应用的效率。具体的主要几个性能如下所述:

3.1具有超强的自愈性

智能电网凭借其超强的自愈性实现了电网安全可靠的操作。所谓自愈性指的是在没有人员操作或者很少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对电网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修正,消除潜在的风险。在电网运行中,自动化技术能够很好地持续实施自我检测,依靠自动诊断修复功能可以强化防爆控制系系统,操作方便且准确度高,弥补了传统电网的不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自愈性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保证。

3.2具有强大的兼容性

智能电网另一个重要性能就是良好的兼容性,在电网用电负荷过高的情况下,智能电网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来分担电网负荷过多的压力。智能电网在环保电力系统的建立上也有很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通过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调度作用,可以使多种能源顺利地接入到电网系统中来,尤其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能够顺利地接入进来。另外,智能电网还可以提高供电电能的质量和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这主要是由于智能电网能消除电网扰动带来的危害,使电能的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都能有很好的保障。总之,智能电网强大的兼容性,可以使电力使用和电力环保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

3.3具有较好的交互性

电网之间的互动即是电力的需求与供应在相同的时间地点进行互换,它主要针对的是用户。智能电网自动化系统通过利用用户的接口,通过人机互动、人机联动和模拟等技术手段,使得电力系统的资源配置更优化,以确保电力系统的供求更平衡,智能电网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对电力系统在设计上的不足进行很好的完善。

3.4具有一定的集成功能

集成功能是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又一优势,其实现了各个子系统间的良好融合,为各个系统间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可能,而且可规范化处理信息控制、系统优化等,对电网调度系统实现整体上的分析。

3.5具有优化资源的功能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优化电网系统,尤其可从经济效益以及电网设备的运行情况入手进行协调和优化。此外,可针对不同的输送电力畅通效果、输送电力状态以及区域的不同等方面加以分析,对电网进行科学协调,在降低电网运行成本的同时,实现电网运行效率以及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电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包括很多关键技术,正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智能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才得以顺利实现。本文就对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进行逐一探讨。

4.1面向服务架构SOA技术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存在较多的功能,然而在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有些功能是重复多余的,如何将这些分散的功能集中融合起来,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难题。在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运用SOA方式,即面向服务构架,将各应用进行封装,实现相互调用,且其可以灵活配置调度功能,让现阶段对电网调度功能的需求得到满足,其主要构成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SOA体系之下,能够划分出传统电网调度系统中的故障分析、阻塞管理等模块,比如调度员潮流、系统等值等,这些模块能够根据各个服务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需求进行细化分析,这是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难以实现的。当前很多地区电网中都运用了智能电网调动自动化关键技术,实现了电网系统的优化,通过连接分支电脑和主控电脑,能够共享数据和信息。这样就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电网,在问题发生之前预先发出警告,电力工作人员便可提前修复电路故障,从而有效减轻了故障带来了损失。

4.2节能发电调度技术

我国的能源本身就不充足,而电网调度系统的发电调度环节通常会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因此研究发电节能减排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电网管理层已经真正认识到了发电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也很重视电网节能发电调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在节能发电中也投入了一些关键性技术,比如电厂脱硫实时检测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等。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之中,这些系统之间还是独立存在的,并且各系统的相关功能也较为分散,难以适应节能发电调度发展的要求。所以,建设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要在电网中通过高新技术有效接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从而创新发电调度,比如碳排放检测控制、节能调度计划编制、新能源优化调度、水火电优化调度以及梯级水电优化调度等。在研究节能发电调度技术过程中,重点工作要放在如何解决多维多级协调节能调度的关键技术上。

4.3数据服务技术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在实现过程中数据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调度决策均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分析之上。尤其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是在SOA的基础上提供数据服务,并通过标谁接口与数据注册中心实现展示与融合电网运行数据。同时,通过全周期的电网设备管理,使电网调度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除此之外,利用虚拟服务技术屏蔽数据物理存储信息,为无差别的访问提供方便。最为重要的是数据通信机制和数据服务的融合,可实现电网调度前置通信系统功能的统一,在简化其运行流程的同时,可实现订阅与调整数据,确保了电网调度系统数据服务的实时性,这一功能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与安全性。

5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电网的发展前途将是无可限量的,在未来的建设体系中,很有可能会运用到AMI技术,有效的连接电力系统和负荷信息两部分内容。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将会包括智能机器人、三维GIS、高级配网等众多高新技术,并且区域之间的数据信息,能及时的进行传送,相互学习更多的经验知识,不但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而且消除信息闭塞的情况。强大的自动化系统,能使得繁琐冗长的数据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整合,并且能任意调取所需的资料信息,形成完整的电网模型,这一系统具有功能卓越、灵活布控、层次众多等优点。建设信息构架,在为信息提供共享平台的同时,杜绝出现海量信息的筛选操作难题,便于及时有效的获取一手资料。智能化电网将配电、输电以及用户资料整合规划到既定的位置,实现电网互动供电,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实现灵活个性的供电需求,富余的电能可以作为投资或者应急使用。对于智能电网建设而言,能随时掌控用户对电量的需求情况,预算估计可能的风险,配置资源的使用、应对突发状况、节约电力资源、提高效率等,并且能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切实担负起电力企业的责任。

6结语

总之,在智能电网运行的过程当中智能调度自动化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研究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另外,在研究的时候还必须对最新的通信技术、最先进的智能科技以及最新的IT技术进行合理的使用,确保电网运行更加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询伟,赵德民.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考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38):25.

[2]汪建明.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考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08):45.

第5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版权;版权集体管理

数字技术使作品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使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越来越便利,这也给版权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在这种前提之下,无论是版权人主张其权利,还是作品使用者寻求使用授权,都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客观需求催生了版权保护的新模式——版权集体管理。版权集体管理的产生,为版权人、传播者以及使用者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作品的传播。

一、数字化时代下的版权集体管理

1.版权集体管理的含义

一般来说,版权集体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版权人的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成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由版权人将权利以或者信托方式委托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并通过该组织集中行使作品使用许可、收取报酬并分配给版权人。此外,涉及版权的诉讼、仲裁等也由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代表版权人进行处理[1]。音乐作品是最先开始通过版权集体管理行使版权的,除了属于合理使用范围的免费表演外,任何人向社会公众演唱音乐作品或者向公众播放载有音乐作品的录音制品,都应事先取得音乐作品版权人的使用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由于现场表演、机械表演音乐作品的行为时有发生,版权人根本无法控制自己作品的使用许可,其版权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很难迅速地对侵权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等救济措施。因此,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产生就是为了使版权人充分享有版权权利所带来的利益。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是只存在于版权保护领域中的特殊制度,在其他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均没有这种制度,虽然其发展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国获得普遍认同,但由于各国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差异,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内涵也相应存在差异。

2.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权利的取得及运作形式

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取得版权人的权利,是其代替版权人管理版权权利的前提,而这些权利有的是来自于版权人的自愿即合同关系,有的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规范而被强制管理,还有的是以上两种情况的结合。一般来说,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是通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方式取得权利:一是权利完全转让给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二是非独占许可;三是被授权行使;四是法定许可[2]。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运作形式就是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代表会员的利益,与使用者或者使用者集团进行谈判,并在支付报酬和遵守某些条件的前提下,授权他们使用其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发放授权使用作品的许可证,在办税中扣除管理费之后依据分配规则向会员分配版税。此外,有些国家还要求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将其所收的费用分出一定比例,用于本国的社会文化事业建设。

3.实施版权集体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有效公平地体现版权权利。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版权保护的作品种类及权利类型不断增加,集体管理的方式可以简化许可程序。一方面,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了版权人的权益,使他们能够有时间与精力潜心创作,确保版权人能够收到使用者支付的使用费用,当发现有侵权行为时可以通过诉讼、仲裁排除侵害。另一方面,版权集体管理组织采用数字信息和网络科技完善查询系统与作品信息库等,积极建立各个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合作关系,减少使用人为取得授权信息检索支出的成本[3]。可以说,网络扩大了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范围。第二,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平衡了版权人和使用者的谈判能力。版权集体管理组织集合了版权人的力量,使版权人能够以整体实力与互联网、电视台等作品使用组织抗衡,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代表版权人谈判在地位上更加具有优势。例如,数字图书馆对数字作品内容的大量储存,以及对数字作品内容的商业化利用,其使用作品的范围广泛,涉及的版权人众多,对版权人的权益影响巨大,但数字图书馆的拥有者资金雄厚、实力超强,版权人被其侵权后很难与之相抗衡。而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能够大量投入维权资源,代表众多的版权人,将原本呈现松散状态的版权人整合成相对统一的集体维权力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能够与数字产业中的利益集团相抗衡,从而达到有效维护版权人权益的目的。第三,有利于版权的境外保护。数字技术使作品形态变得多样化和碎片化,跨境作品使用的情况也日益增多。网络使得本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与外国相关管理团体的沟通更为便捷,相互代为管理其作品在该国的使用,方便使用人获得境外作品的使用许可,分担了版权人的监管与执行成本,使版权人的权益在各国皆能在相对降低维权成本的情况下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同时,使用人也能通过集体管理机构及时了解到作品的详细情况,降低了使用人的搜寻与协商成本。这对于版权人和使用人而言是双赢的局面,有利于版权的境外保护。

二、我国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时代对版权集体管理的影响

第一,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版权集体管理的影响。数字技术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同时还降低了创作者的门槛,作品的创造、传播和利用都呈现新的发展,这些都使得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传统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由于缺乏对网络互动性传输技术的应对手段,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海量复制与转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也缺乏控制作品使用的新技术手段,无法对作品使用者进行全面收费,从而不利于维护版权人的权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作品呈现多种混合的形态,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对于单一形态作品进行许可使用的形式,无法对混合形态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许可性活动。数字技术也打破了传统版权集体管理的地理疆域,使用人可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国外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网站,进入资料库搜寻授权信息,通过沟通获得授权,这对过去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基本上限于国内授权之后,再通过互惠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跨国授权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第二,数字权利管理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影响。数字权利管理是指在数字作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标定、描述、监督、执行和管理其相应数字权益的一系列软件、硬件技术和服务,即以数字技术保护版权内容为主的安全环境。虽然应用数字权利管理使版权集体管理在许多环节进行得更加顺利,但也给版权集体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因为数字权利管理的应用程度限制了合理使用的空间,且数字权利管理追踪使用人的电脑操作与活动,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另外,数字权利管理技术相当复杂,使用成本也比较高,并且有些问题如共同性、可延伸性和方便使用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前,数字权利管理并没有达到打击盗版的目的,因为应用数字权利管理并不像其拥护者所主张的那样,可以恢复版权在受到数字盗版侵害前的原本状态,而是使得利益过度向版权人倾斜。

2.我国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以立法的形式确认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是版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8条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专门就版权集体管理进行了规定,为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建立及其开展管理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从我国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版权法律制度存在问题。著作权法及管理条例的制定,标志了我国版权集体管理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2010年,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第8条对版权集体管理做出了规定,但该条款的规定基本上还停留在原则性的规范上,缺乏执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从而导致版权集体管理工作开展缓慢。管理条例第24条规定了权利信息查询系统,第47条规定了作品使用情况查询系统,两者针对的对象都是作品信息,条文具有重复性[4]。此外,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版权人群体。在现实中,很多作者难以履行完成成为某一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会员的必要程序,而现行的著作权法也尚未明确规定赋予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收取使用报酬并且转发给这一特殊版权人群体的职责,对这一特殊版权人群体作品权利的保护,实际上徘徊在版权法律之外。第二,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政管理色彩浓重,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由于我国是一个行政力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造成我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在设立和运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民间团体力量薄弱且缺乏权威性。所以,我国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均是由相应的版权人组织和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联合组成的半官方性质的集体管理组织。虽然这种官方或者半官方性质的集体管理组织可以节省为筹建协会而支出的大额费用,降低设立成本,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但其缺陷是容易导致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形成垄断。目前,我国对于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版权使用收费标准实行的是行政审批制,这不符合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健康发展趋势。版权许可本质上是一种私权,并非公权,集体许可的收费标准不应该由行政机关进行审批,应该赋予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依法定价的权利。

三、我国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议

1.完善我国现行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相关法律

我国版权管理制度是在版权全球保护的情形之下,为了与国际接轨才逐步设立的,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制度内容本身滞后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给我国版权集体管理现行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更多挑战,应该在管理条例第13条增加针对数字技术条件下使用作品收费标准的规定。在数字网络环境中,很多作品的创作者并不是职业作家,所以不会加入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将延伸性管理制度引入我国立法,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对会员和非会员的权利人一并进行维权,尽可能保护广大版权人的权利。明确管理条例中关于版权人、作品使用者以及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之间产生纠纷的解决机制,当事人之间产生纠纷应当由独立于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之外的专门委员会进行调查调解,以保证公平公正地解决纠纷。针对管理条例第24条和第47条条文有所重复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可以在修订管理条例时考虑将两个系统进行合并,使管理条例的立法更为科学合理,内容更为完善可行。

2.监管和控制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行为

由于我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在设立模式上行政色彩浓厚,易于其垄断地位的形成,而我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社团法人,这使得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反垄断监督更容易被忽视和弱化,极易造成反垄断监督流于形式,难以达到立法的初衷。根据管理条例第6条的规定,在授权垄断的前提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为全体会员谋利益的功能通常被集体管理组织夸大,但是事实上并未有效促进版权人集体的整体利益保障,反而成为少数组织或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损害版权人的权益。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发展的经验,通过自由竞争防止形成版权集体管理过程中的垄断,即在集体管理组织之间引入竞争,反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同时,在著作权法及管理条例没有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相关法律规定时,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兜底条款进行规范。

3.构建版权授权综合交易平台

为了规范版权授权综合交易行为,可以考虑在特定区域内建设一个涵盖文字、音乐、多媒体等所有版权类型,覆盖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类型,版权作品信息著录符合统一数字化标准,集版权作品查询、版权授权洽谈、版权在线交易、版权作品使用于一体的版权授权综合交易平台。版权授权综合交易平台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提高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数字化水平,还可以解决数字化时代版权授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可以快速实现对海量版权作品使用的授权。使用者通过系统搜索到目标作品,自动发送授权请求,系统后台响应之后,使用者可以直接获得使用授权甚至是作品内容。二是可以确保作品的使用授权和收费的准确无误。交易平台可以准确无误地为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作品,自动生成使用者应交费用,使用者通过该平台的系统缴纳作品使用费用,不仅提高了版权授权使用效率,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收费误差。三是可以远程监控版权作品被使用的情况。版权人借助该交易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获取其作品的利用情况甚至是收益情况,而且不用局限于费用定期结算的方式。四是降低了使用者的查询成本及管理者的管理成本。通过交易平台数据库管理作品,作品授权条件、费用在线支付等涉及版权集体管理的所有环节均可以借助网络平成,大大减少了交易双方的签约成本[5]。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给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数字化环境下作品创作的偶然性和随意性,也为作品使用者取得版权人的授权增加难度,数字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极易被传播和复制。面对上述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问题。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也为解决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数字化环境下的转变与成长增加了新的手段。因此,可以利用技术创新改进原有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建立适应数字化环境的版权集体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洁.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凤兰.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毛义莎.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4]吕炳斌.网络时代版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第6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索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学科技术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大规模并高效率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成为一件易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的电力市场受到了一定范围的影响,使传统的电网模式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并衰弱。这也就使得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并且对于日后的电网大规模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运用的性能分析

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具备环保、安全可靠、节能以及自愈能力高等诸多优点,并且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自身再生利用的效率,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1为某智能电力系统的硬件框架图:

(一)良好的自愈性

所谓自愈性指的是电力系统在无人员操作或者很少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对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改正,并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知的危险完成行之有效的排除。在电网运行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该电力系统的持续自我检测,还可以通过自动诊断与修复功能来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一旦系统中出现了问题,该自动化调度系统就能够及时锁定故障发生的区域并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因此说自愈性是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巨大的兼容性

智能化电网还具备有良好的兼容性,并且能够将再生能源、燃料电池以及一些其他电力技术整合在一起,并使得其能够进行协作运行。一般电网在使用负载荷量过大的状况下,智能化电网可以达到对电力的有限资源完成合理的优化和配置,并使电网的负载荷量过大的压力成功分担。除此之外常见的在环保电力领域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智能电网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借助于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多种再生资源接入到电力系统之中,并可以在此基础上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此外借助于智能电网系统还能够有效消除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危害,并且确保整个电能运输的质量与可靠性。

(三)优越的交互性

交互性意思是在同一时间与同一地点内对电力的供应和需求进行合理交换,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用户。智能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借助于用户的端口来借助于人机互动以及人机联动的方式,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并确保该电力系统的供求平衡性。智能电网的交互性可以对电力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支持进行有效完善。

(四)完成资源方面的改进

智能电网的改进主要是指在成本方面的支付和资源方面运行量的调整配置。它的核心是智能电网能通过电网的整体分布状况以及实际情况运行状况得到一个科学的分析处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电网的分流工作,从而达到优化电力资源,并进一步节省能源与资金的效果。

(五)集成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规范、统一与全面的决策,并且能够对整个电网的运行过程进行一定的合理改进,在生产管理信息方面完成了行之有效的整理,使得对应的调度工作顺利完成。

二、智能电网的进展近况以及方法的透析

近年来我国的智能电网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具体的电网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其具体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也开始进行了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试点建设,外加我国的政策扶持,使得一些智能电网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活动方式来改进在试点建设方面和其他的系统技术方面层次的实际应用,并且这样的效果对我国实践中有里程碑式效果。例如我国的一些大都市在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用的模型方面与规约方面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并且能够对其整体发展路线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但是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之中,依旧存在着电力系统其电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合理、用电负荷量过小以及系统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电网自动化建设需求等诸多问题,此外在智能调度电网系统的建设中,还有着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与输配电设备落后等诸多缺陷,并导致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遭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方法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初始层次,不断地摸索来追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总体建设的程度一直落后于一些技术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我国国民的基本需求便要了解与掌握和自动化相关的电力技术。通过在电网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智能化电网的实践发展需求,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备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这也就要求相关的研究人员在进行电网自动化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该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来在此技术会上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自动化调度技术的发展,也就需要充分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研究与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②需要对当地的建设区域的地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③进一步提升电网的管理措施,完善智能化通信技术,确保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三、我国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AMI技术能够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并且将电力系统与负荷信息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效连接。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如智能机器人、三维CIS等技术都能够有效应用到智能化电网的发展中,并且及时分析该区域内的数据信息。而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智能电网系统其在运行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就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有关故障的解决,来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转从安全性与稳定性得以保障。结语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电力系统进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并且会带领我国的电力实业上升到一个全新而又富有活力的层次。因此我国应该在智能电网的建设方面不遗余力的加大投资力度,并努力攻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洁,柳强,等.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123.

第7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IEC 61850;IEC 61970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82-02

引言

目前,以信息技术彻底改造现有的电力能源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成为当前非常热门的焦点。主要通过一个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将电能从开发、输送、存储、转换(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服务以终端用户等多个环节进行智能化精确控制。将能源的利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降低污染,提高投资和收益比例,这就是智能电网的基本建设思想。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的发展也将受到智能电网框架思想的影响,并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一、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近年来,美、欧等不少国家都相继开展了智能电网的有关研究。到目前为止还都处于初级阶段。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EPRI)提出“Intelli Grid”概念,而美国能源部(DOE)则提出了“GridWise”。虽然二者称谓不同, 但内涵和目标基本一致。在欧洲,则采用了“Smart Grid”。尽管智能电网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总体来说,是使用健全的双路通信、高级的传感器和分布式计算机的电力传输和分配网络,其目的是改善电力的传送和使用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传统和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区别

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由变电站自动化和调度主站自动化组成。自1954年,中国从苏联引进了远方终端装置RTU,东北电网安装了16套遥测装置后,中国进入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时代。此后国内开始了系列远动产品的研制开发,并在华北,华东和东北三大电网推广应用。变电站自动化走过了集中式、分布式的道路。调度主站系统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的研制而开始的。两者构成了传统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基本框架,其对客户的服务简单、信息单向,系统内部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虽然局部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善和共享能力的薄弱,使得系统中多个自动化系统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整体, 所以整个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而与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相比,设想中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将进一步拓展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 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系统各种实时生产和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实时动态的分析、诊断和优化,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并给出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以及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最大程度地实现更为精细、准确、及时、绩优的电网运行和管理。智能电网将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架构,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架构、最佳配置系统效能、优化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构成理念和体系。由于智能电网自动化可及时获取完整的输电网信息,因此可极大地优化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体系,承载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确保电网实现最优技术经济比、最佳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最优环境保护,从而优化社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

三、目前智能电网自动化研究现状

虽然中国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制定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但在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为发展智能电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尤其在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方面主要是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和提升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目前数字化变电站主要基于先进的变电站网络通信、非常规互感器、智能终端系统和系统协议IEC61850标准,和以前使用的标准不同之处在于对象模型,它以服务器模型、逻辑设备模型、逻辑节点模型和数据对象模型建立了装置和变电站的数据模型。IEC61850定义了统一的XML配置语言用于描述这些数据模型。这些工作使得装置和变电站的数据变得透明化,使得数据变得确定化,满足数据读取和互操作的要求。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方法定义各类数据对象类型DOType、DAType;多种类型的数据对象组成逻辑节点类型(LNType);多种类型的逻辑节点组成逻辑设备,最后形成装置模板;通过多个装置实例、一次设备实例形成变电站数据 ; 定义了完整地描述这些数据对象的语言代码和方法;定义了完整地描述面向对象的数据服务的方法。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具有的特点是采用新型互感器,通过过程总线实现测量信息的全面共享;间隔层,甚至站控层自动化功能突破智能装置的“边界”,实现自由分布和应用集成;取消传统的“硬接线”,自动化功能之间的逻辑配合关系建立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变电站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源和控制终端,通过信息传输为控制中心系统提供更加完整和丰富的信息,例如一次设备监测信息、二次设备监测信息、电网运行状态信息、电网故障信息、计量信息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成为整体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变电站信息传输可以实现如区域无功优化策略、区域防误策略、区域备自投策略、电网故障分析系统等控制中心功能。

调度自动化主站也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主要是采用先进的IEC 61970标准,给系统带来新的变化。使得系统可以是不同厂商开发的EMS应用的集成和独立开发的完整EMS系统之间的集成,也可以是EMS系统与有关电力系统运行的其他系统之间的集成,例如发电或配电管理系统。IEC 61970使EMS的应用软件组件化和开放化。能即插即用和互联互通,使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更加容易。对电力系统中的三个最主要的涉众――最终用户、开发商和行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变化使得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和以往相比可以更加开放地融合其他商家的产品。使得接口和模型更加通用,为以后的系统之间交互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信息流间的壁垒减弱了,信息孤岛将被消除,系统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为系统智能化提供了大量可互通的模型结构。

四、智能化调度自动化设想

未来的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将是一个庞大的智能化系统,系统将基于高级测量体系AMI将负荷数据和系统联系起来,高级测量体系包括智能电表,通信网络,用户室内外网等。系统将包括基于三维的GIS地理信息子系统,高级智能配网子系统,高级智能输电运行子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巡视子系统等。由于所有的区域性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能互相传输,互相兼容,所以互动性非常强,消除了信息孤岛。强大的系统间冗余和组合能力使得数据能在全局范围内得到整合。可以从各个区域性系统数据库中调用所需要的电网数据,并形成全局性的电网拓扑能以及为人工智能提供完整统一的电网模型。这样的智能系统结构扁平、多层分布、功能可组及布置灵活。构建信息交互与共享的层次架构,避免无谓的、甚至是有害的海量信息操作。同时,新型的智能化信息交互平台将是坚固的、灵活的、抗攻击的、自防御的。智能化调度自动化系统将发电,输电、配电和用户信息统一到完整的平台上,并实现电网的双向互动供电。从用户端来说,个性化、需求化、灵活的电能需求将可以得到实现;自有、富余、投资性电能可以用于电网补充、调配和应急。从电网侧而言,可以实时掌握电能需求、即时掌控负荷分配、预估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调配电能资源、合理引导用户节电、快速应对突发风险、切实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双向交互式的信息沟通,将会大大提高真实、有效信息的传递,提升智能电网的反应速度和效能;还可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体验用户需求,铸就良好企业形象,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用户主动关注和参与电网稳定运行,培养用户主动节能。

结语

智能调度自动化将是智能电网运行不可缺少的智能系统,对其研究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先进的IT技术和智能化科技,以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必须将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在模型结构上统一,兼容,实现系统间的双向互动,既能分散运行,又能自由组合。在安全性,保密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在系统群中的自由定位。使得智能电网能实现信息交互、需求交互,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鲁宗相,王彩霞,闵勇,等.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19):31.

[2]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20):32-125.

[3]Draft IEC 61970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EMS-API),Part 302: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C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