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19:28:08
序论:在您撰写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目的:探讨3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3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针对心理问题采取护理应对?结果:通过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350例好转?结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状态;护理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本人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52例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219例,女133例;年龄43~92岁;
2?实施方法
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3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口头讲解,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3?实施效果
通过对我科352例冠心病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的综合分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有350例好转出院?
4?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冠心病患者病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均明显高,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负性生活事件,最常见为家庭事件?工作事件?尤其是反复发作同时伴有性格障碍的患者,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产生明显的负性情绪体验,易导致疾病复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2] .
4.1 焦虑的心理状态 老年病人的适应能力差,患病后住进陌生的医院,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难以适应,病人性格变得脆弱,心情不定,情绪低落?由于病人正常的生活和活动受疾病限制,需要他人照顾,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认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从而产生悲观?失望?自卑心理,加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
4.2 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由于年老多病,加之对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性质不了解,容易自我扩大疾病的严重性和受死亡的成胁,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
4.3 抑郁的心理状态 冠心病在其发生发展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其抑郁的发生率最高,抑郁往往会加重躯体症状,甚至影响疾病过程及转归?[3]多见于缓解?恢复期及老年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
4.4 否认的心理状态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4.5 角色紊乱的心理状态 患者住院后,要承担患者角色,原有的健康人角色可能暂时或长久的丧失,有的老年患者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
4.6 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患者对冠心病病因?治疗及用药,病情预后?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疾病发展认识不足,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5?护理措施
5.1 焦虑的护理措施 针对这样的患者,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及病情后,根据其病情及身体状态为其安排简单?轻松?有趣味性的活动,为病人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帮助病人逐步先完成短期活动目标,使病人能接受活动无耐力的症状.并告诉病人即使增加少量的活动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恢复自信,有利于减轻焦虑症状?
5.2 紧张恐惧的护理措施 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之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告诫病人不良情绪是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帮助病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接受自己的现况,勇敢地面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为患者提供疾病的有关知识,是患者认识到冠心病是可防可治的,并指导他们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宣泄?平息?转移等方法来调节心理平衡,控制疾病发生的因素,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5.3 抑郁的护理措施 加强护士自身的素质修养,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在工作中心境平稳,有效地影响患者,并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出院前向患者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让病人有信任感及安全感,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
5.4 否认的护理措施 经常陪伴在患者身旁,尽量满足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温暖和关怀?与病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顺着病人的思路和语言,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并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5.5 角色紊乱的护理措施 我们要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急性期应重点加强生活护理,处处要体贴入微;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整齐舒适的修养环境,以同情?关心?尊重的态度为患者服务?紧密跟踪患者身心健康的动态变化,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每一个护理过程中去?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提倡病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排除“孤独”?“被遗弃”等灰暗心理,鼓励患者自尊?自强,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逐步尝试新的行为方式,重建健康的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6 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的护理措施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介绍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以及不适症状的原因和缓解的方法,并给予详细的饮食?排便指导;主动向病人讲解治疗冠心病各阶段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也应进行冠心病知识宣教,绝大多数病人及家属不懂医学知识,更不了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通过宣教使他们对此病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出院前期,从药物?心理?生活?活动等方面制定详细?周密的出院指导,使病人出院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护理?自我调控,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
6? 体会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占洁.急性心肌梗塞后胸痛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347.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临床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糖尿病的护理与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1],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发生冠心病的概率。临床护理干预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运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机率,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缓解胰岛素的抵抗,提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与痊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2例,女性90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入院的时候302位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处于6.6mmol/L至21.2mmol/L范围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302例患者均并发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时的收缩压处于143mmHg至180mmHg范围内,舒张压处于90mmHg至120mmHg范围内,血浆总胆固醇处于240mg/dL至260mg/dL范围内。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多食、胸闷、多尿、多食、心悸以及多饮等。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耐心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知识,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信心,尽量满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医疗与生活上的需求。
1.2.2 药物护理
1.2.2.1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要重视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每一种降糖药物对于患者心肌血供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例如:优降糖,会增加患者的心肌缺血,而格列美脲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供影响较小,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
1.2.2.2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Ca通道阻滞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良好,但是容易导致患者的血脂、血糖絮乱;Ca通道阻滞剂治疗心率过快症状的效果良好,但是无法有效的降低血脂、血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降压,而且还能够提高葡萄糖在患者体内的利用率,在治疗中应当推广使用。
1.2.3 生活指导
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状况,定时的进行沐浴,自我调节身体机能。
1.2.4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运动方式,老年患者应当以散步、打太极以及慢跑等运动事项为主,饮食1h之后才能够进行运动,每次运动15-30min,不得超过1h。
1.2.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应当坚持高钙、低盐、低糖、高纤维素以及低脂饮食原则。
1.3 统计方法
对患者入院与出院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利用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综上所述,对比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生化指标,发现患者出院时的血胆固醇、病理了解程度、血压以及血糖要比入院时的效果好,出院与入院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糖尿病,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絮乱产生的一种疾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冠心病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2],两者都会加重彼此的疾病危害程度。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还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重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冠心病的机率,还要合理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控制血糖、血脂的上升,防止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恶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药物不当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生活指导、病理知识讲解以及饮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痊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春丽. 1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62-63.
关键词:冠心病 诱因 心里反应 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随时都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而这些危急情况发生,除心脏本身的病变之外,外环境的影响对本病的发生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诱因已引起广大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愈后是至关重要的。本人通过对我院住院的9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07-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用随机方法抽取9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4例,39―50岁23人,51-60岁33人,61-75岁40人。
1.2 方法:用问卷方法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每个心理特征从不同角度提问5次,用百分比统计。
2 结果
从表2中看出,焦虑是患者较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否认、恐惧和忧郁。笔者认为,患者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如果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将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心理反应分析、护理且的及措施
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 焦虑心理: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给事业、前途等方面均带来损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过多的自责,或怨天尤人”,对任何琐事都耿耿于怀、遇事好动感情、易激动。
3.1.1 护理目的:促使患者摆脱焦虑状态。
3.1.2 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病人,多给予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稳定他们的情绪,安慰他们,同时将治疗计划告知患者,有针对性地给患者讲述有关本病的科学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治疗、护理要求,并很好地配合,对疾病的转归给予积极的回应。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从疾病的发病诱因、休息、饮食、运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病人通过学习书法、绘画、写诗、种花草、养鱼鸟来陶冶情操,或者看喜剧、听轻音乐、相声及学气功等,达到松弛和怡养心情的目的。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病人的情绪,使病人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 否认心理:多见于老年患者,此类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疾病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治疗及护理。也有的人满不在乎,认为医护人员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3.2.1 护理目的:是使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2.2 护理措施:护士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确实患病及疾病的进展程度,讲解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可能对自己不利。让本病房再次缓解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其建立信心,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护士应指导病人调整心理状态,尽量做到遇到麻烦先回避一下,待冷静后再处理,要想得开,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愤怒情绪时,要学会减轻自己怒气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让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时间,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态度。
3.3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紧张恐惧,或者看到抢救器材、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病人表现为忧虑、沮丧、空虚、伤感、恐惧的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对疾病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顾虑重重,以至于生活变的没有规律,甚至对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不去主动节制,整天混日子。
3.3.1 护理目的: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
3.3.2 护理措施:患者人愿后即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周围环境,用文雅的举止,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不良刺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暗示、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之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Ⅲ,以利于及时的调整,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顾虑等方法,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促进健康是很重要的。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睡前可服少量镇静剂。
3.4 忧郁心理:临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结果的担忧,夸大疾病严重程度,但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担心换医生后不了解其病情而延误治疗。
3.4.1 护理目的:帮助患者消除忧郁,鼓励其对未来充满信心。
3.4.2 护理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即表明患者病情已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精神开朗,预防发作诱因,提高对疾病认识,就可以减少发作。指导病人学习或培养情趣,如学钓鱼、织毛衣等,当心情抑郁或焦虑时,钓鱼、织毛衣等使病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方面,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
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和悦的心境;尽量把烦心事向朋友或家人讲出来,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
【摘要】 目的:促进冠心病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护理方法的方式。方法:对284例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冠心病的中老年人评价来获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同等重要。结果:在患者中,许多采用"回避"方式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表现欠佳,较少采取"面对"反应的相对规范。结论:在疾病面前,特别是这个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法,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方面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尊,人际信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化现象的加剧,老年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的健康危害。40岁以后,是冠心病多发的年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在8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疾病患者往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不同的治疗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疾病治疗状况,从而影响到疾病的进程和康复水平的差异。个人应对方式、个性、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并具有一定经验和其他因素的心身认知评价,是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可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因素各不相同的更改,认知行为可以对此进行调整。李宁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方法来处理人口,疾病等单因素分析显示:ACS患者使用比国家标准的应对方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性格类型,付款产量少疾病的医疗费用和病人的应对方式对ACS的影响风格的地位。对于有关的方式来处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进行研究的284例冠心病患者中,分布在年龄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65.45 ±6.57;住院0-12次,中位数为2。其中,180人住院治疗冠心病患者,占65.4%,平均年龄40-85 岁,68.21 ±8.47周岁;住院治疗0-12次,中位数3,冠心病的患者是84例,占30.5%,年龄分布在48 -73岁,平均为68.32 ± 6.32;住院0-12次,中位数为1。社会支持评定冠心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的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2个项目,测量个体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①客观支持,其中包括"过去一年的外部关系,在困难时,获得资金支持的来源和支持情况"等3项;②主观支持:包括"你和你的朋友,邻居,同事和你的家庭成员"4个项目;③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包括"遇到麻烦的倾诉方法,手段和协助参与有组织的活动的各个团体"3个项目等等。共有范围12-60,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规模由长期的使用是合理、有效、方便、易于理解和明确的项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信度专为0.85,在0.84-0.94之间的每个项目是一致的,因此我们的人们使用。在这项研究中,发放300份问卷,收回28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7%。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软件包。每一组数据,结果表示x ± s表示,采用t检验为P
2 结果
1)应对方式 :在应对方式上,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常模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屈服"应对方式与常模没有显着差异,见表1
2)社会支持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疾病,以全距3-19分,以客观的支持范围,均值和标准偏差9.64 ± 3.01;主观支持7-28点,平均全距和标准差18.32 ± 4。 39,支持全距3-13点,使用距离均值和标准差为7.65 ± 1.90;范围为16-56点,社会支持均值和标准差16-56分。 平均全距和标准差35.61 ± 6。在冠心病患者的经济支持方面:家庭成员、配偶、雇主、亲戚朋友、同事、小组和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的工会组织以及宗教、社会团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等方面,以及其他来源有 10例(3.6%),指的是没有任何财政支持的来源;情感支持来源为配偶、其他家庭成员、亲戚、雇主和同事小组和其他官方或半官方的工会组织,宗教以及社会团体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有4例无任何情绪上的支持来源(1.4%)。表2。
3 护理措施
疾病的进程和康复因为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从而明确指出,在疾病面前,这个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式,对临床和社区护理的病人具有重要意义。整体护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有关应对方式的因素,对患者的应对风格进行干预,以帮助患者 了解和掌握积极的应对技能,促进积极应对患者康复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使以调整和促进疾病的康复的精神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在个别病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病人的护士应注意充分调动社会支持来源,特别是侧重于对冠心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教育。此外,还应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健体系,建立冠心病患者信息网络,动员社区资源,照顾老人,形成了尊重民意,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尝试避免产生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
4 结论
明确指出,在疾病面前特殊的应激反应所采取的方式,在临床和社区护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体护理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有关应对方式的因素,干预不良的应对风格,以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积极的应对技能,促进积极应对患者的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使之调整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恢复(门诊)阶段康复方案。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的康复,一般在病后3个月内进行。包括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医疗方法。通常从心肌梗死后3~14周开始,以1周为单位制订康复程序,每周按1/2、3/4、单倍量、1.5倍量、双倍量顺序增加,均进行负荷后心电图检查。8周后,即心肌梗死11~12周,患者多能完成二级梯双负荷,相当于6.7Mets,即可进入社区康复治疗程序。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的维护,制订运动方案,安排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运动,记录具体执行情况,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康复运动的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