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疗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03 06:27:42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疗法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音乐疗法论文

第1篇

音乐治疗,又称音乐疗法,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1]。音乐治疗的目的不在于被治疗者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增长,而在于音乐心理体验使被治疗者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通过这些改变,能使病人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

1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2]。

2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3]。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4]。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5]。

3音乐治疗方法

3.1主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直接参与演唱、演奏或跑步跳舞,借此改善患者注意力、引起兴趣、调节心境,并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3.2被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感受式音乐治疗。治疗时播放适宜患者的乐曲,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之逐步协调平衡,以摆脱焦虑、紧张、恐惧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3.3综合性音乐治疗

即将音乐与物理治疗及其他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国内主要有音乐电疗、音乐引导气功疗法等,国外主要有音乐戏剧疗法及音乐游戏治疗等。其中音乐电疗是将音乐与电疗或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通过音乐电疗仪将音乐信号转化为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导入人体穴位或病患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6]。

4音乐治疗在疗养学中的应用

4.1在疗养学常见病中的应用

1)给患有高血压的疗养员听平稳柔和的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芭蕾舞曲,可使疗养员悠闲自得、心情舒畅,产生愉悦感,降低血压并起到镇静的作用[7]。一些疗养员经1~3个月的感受式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8]。

2)冠心病与遗传、生理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当患者处于不良环境时,精神紧张可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变化,由于高脂血症引发为冠状动脉疾患。针对上述特点可选择安静、轻快的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江南好》,沉稳的琴曲《梅花三弄》,平和的琵琶曲《阳春白雪》等,这些乐曲古朴雅致,旋律流畅,气韵浑成,淡远脱俗。让患者感受这样的节律,进入安静的状态,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每次治疗后患者都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并有手足微热,心情舒畅,心律恢复正常的效果。

3)音乐电疗仪对功能性头痛症有止痛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促进脑部血流循环,特别是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电流使脑血管有节奏地收缩和扩张,这实际上是对脑血管起了一种物理按摩作用。

4.2音乐治疗对心理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摆脱痛苦和困境[9]。因此,经过音乐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4.3音乐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灾难在心里更长时间地延续。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是灾区人民更需要心灵重建。被动性音乐疗法里的音乐放松、音乐催眠、音乐的压力管理、音乐想象等技术都可以对灾后的群众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的减压和维护,而音乐想象这类比较深层次干预的音乐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灾后精神创伤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和引导。在此类别中的音乐同步等方式可帮助失去亲人等悲伤过度者调节情绪、宣泄情感。在主动性音乐疗法里,我们常常用到乐器的即兴表演,比如鼓、散响乐器,这些乐器通常不需要任何音乐背景,我们却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大家支持和宣泄情感,也非常适合在团体中使用,增加受众面积,这比传统的语言式的心理维护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6]。而关于综合性音乐治疗,则可用于灾后致残患者的身心康复。汶川地震至少导致5万人残障,这些人在身体恢复能力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维护以及长期的康复性治疗,在此期间可将音乐治疗贯穿于整个疗养过程中,使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最悲痛的创伤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途径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心身性疾病的一种康复保健方法。音乐疗法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音乐疗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在疗养院及社区医院中尤其适用,在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对提高疗养员身心健康,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爱珍.音乐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30.

[2]沈靖.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理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26(1):176-177.

[3]李萍,陈罡.浅谈音乐治疗[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9(21):70.

[4]徐玲.音乐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28):270.

[5]WhiteJM.Musicasintervention:anotableendeavourtoim-provepatientoutcomes[J].NursClinNorthAm,2001,36(1):83-92.

[6]黄晓莹,黄涛.音乐治疗在康复医学中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78-4579.

[7]徐盈.医学与音乐的关系之我见[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5):406.

第2篇

关键词:音乐治疗;疗养学;应用

一、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

二、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

三、音乐治疗方法

3.1主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直接参与演唱、演奏或跑步跳舞,借此改善患者注意力、引起兴趣、调节心境,并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3.2被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感受式音乐治疗。治疗时播放适宜患者的乐曲,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之逐步协调平衡,以摆脱焦虑、紧张、恐惧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3.3综合性音乐治疗

即将音乐与物理治疗及其他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国内主要有音乐电疗、音乐引导气功疗法等,国外主要有音乐戏剧疗法及音乐游戏治疗等。其中音乐电疗是将音乐与电疗或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通过音乐电疗仪将音乐信号转化为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导入人体穴位或病患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四、音乐治疗在疗养学中的应用

4.1在疗养学常见病中的应用

1)给患有高血压的疗养员听平稳柔和的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芭蕾舞曲,可使疗养员悠闲自得、心情舒畅,产生愉悦感,降低血压并起到镇静的作用。一些疗养员经1~3个月的感受式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

2)冠心病与遗传、生理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当患者处于不良环境时,精神紧张可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变化,由于高脂血症引发为冠状动脉疾患。针对上述特点可选择安静、轻快的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江南好》,沉稳的琴曲《梅花三弄》,平和的琵琶曲《阳春白雪》等,这些乐曲古朴雅致,旋律流畅,气韵浑成,淡远脱俗。让患者感受这样的节律,进入安静的状态,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每次治疗后患者都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并有手足微热,心情舒畅,心律恢复正常的效果。

3)音乐电疗仪对功能性头痛症有止痛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促进脑部血流循环,特别是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电流使脑血管有节奏地收缩和扩张,这实际上是对脑血管起了一种物理按摩作用。

4.2音乐治疗对心理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摆脱痛苦和困境。因此,经过音乐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4.3音乐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灾难在心里更长时间地延续。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是灾区人民更需要心灵重建。被动性音乐疗法里的音乐放松、音乐催眠、音乐的压力管理、音乐想象等技术都可以对灾后的群众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的减压和维护,而音乐想象这类比较深层次干预的音乐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灾后精神创伤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和引导。在此类别中的音乐同步等方式可帮助失去亲人等悲伤过度者调节情绪、宣泄情感。在主动性音乐疗法里,我们常常用到乐器的即兴表演,比如鼓、散响乐器,这些乐器通常不需要任何音乐背景,我们却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大家支持和宣泄情感,也非常适合在团体中使用,增加受众面积,这比传统的语言式的心理维护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关于综合性音乐治疗,则可用于灾后致残患者的身心康复。汶川地震至少导致5万人残障,这些人在身体恢复能力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维护以及长期的康复性治疗,在此期间可将音乐治疗贯穿于整个疗养过程中,使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最悲痛的创伤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途径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心身性疾病的一种康复保健方法。音乐疗法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音乐疗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在疗养院及社区医院中尤其适用,在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对提高疗养员身心健康,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爱珍.音乐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30.

[2]沈靖.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理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26(1):176-177.

第3篇

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运用音乐进行治疗的先例,例如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史记.乐书》中写到音乐能够“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1]但是音乐治疗是在美国最早发展为一门学科,其标志是1950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音乐治疗协会。1974年,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成立,自此以后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音乐治疗师在国外已成为一种职业,得到了社会的广发认可。我国的音乐治疗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2004年就已有超过500家医疗单位开展了音乐治疗。[2]所以在高校中应当认识到音乐疗法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音乐疗法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学者对音乐治疗给出了自己的界定,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K.Bruscia,他认为音乐治疗就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3]从这个界定可以看出,音乐治疗所运用的主要手段是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例如听、独唱、乐器演奏、合唱、各种音乐词曲创作等多种音乐形式,这些音乐形式是治疗的媒介或者桥梁。再者音乐治疗不是一个简单的治疗,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干预过程,通过这个复杂的过程来使接受治疗者达到健康。在本研究中,音乐疗法主要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借助学校的音乐教育以及各种音乐活动,有专门教师运用音乐治疗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心理辅导,其目的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

音乐治疗与其它的心理治疗存在明显的差异。一是体现在媒介上,一般心理治疗以语言为媒介,而音乐疗法则是以各种音乐活动形式为媒介。二是体现在效用机制上,心理治疗是通过语言的影响,纠正受治疗者的不正确的观念,实现治疗的目的。而音乐治疗则是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对接受治疗者施加影响,引起其情绪的变化,改变其精神状态,改变其认识,促进其心理问题得到纠正。从物理学来看,音乐是一种机械波,这种现实存在的能够被人感觉到的声波会对人体的各个部分形成影响。有研究发现,当具有“音乐性”的各种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会对人体的各个部位都造成影响,人体的胃、肠、肌肉、心脏、脑电波等随之产生和谐共振,各器官节律趋于协调一致,各器官的紊乱状态随之改善,从而解除疾患,促进康复。[4]有理论认为音乐对人的影响机制为首先作用于人的情绪,使之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然后通过情感的作用引起人的生理的变化。还有理论认为音乐首先作用于人的生理,通过生理上的变化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变化。而事实上开看,这两种影响机制并不是不相交集的,而是随时产生交互影响。根据以上的影响机制可以看出,音乐对于唤醒、联系甚至整合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不可替代的力量,音乐是人们实现自我表现以及释放自己情绪的重要的特殊手段。对于音乐治疗而言,一般认为音乐能够改变人们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改变来改变认知,在音乐治疗的具体操作中,正是运用音乐对于改变认知的能动作用来实现治疗的目的。

三、音乐疗法对于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当前在诸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中,情绪不稳定是很重要的表现,且大学生自身对情绪不稳定缺乏调节能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就会进一步激绪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各种情绪上的困扰,导致各种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极端事件。不同的乐曲可以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这些作用会对人的内环境产生影响,可以起到排忧、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乐曲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例如对于那些在情感上忧郁、沮丧、精神萎靡等状况的学生,在进行音乐治疗时可以选择情调欢快、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乐曲,如《喜洋洋》、欢乐的天山》等。对于情绪上不稳定,存在一定程度焦虑感的学生,可以选择那些情调优雅、节奏缓慢的乐曲,如《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梁祝》等古典传统曲目。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现有学生存在表达上的障碍,这样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沉默寡言,有时甚至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表现为不自信,对自己的评价也较为消极,甚至是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这部分学生不能正常的与人进行沟通,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障碍。对这样的学生而言,采用音乐治疗的方法促进其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音乐对其施加影响,使音乐成为实现自我表达的一种途径,这一音乐途径的实现可以借助于集体音乐活动,例如在合唱活动中,可以通过歌曲的演唱来实现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情感,可以是毫无顾忌的来表达这些情感,在合唱这样的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及别人的认可,这种成功经验的体验以及别人认可带来的成就感能够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对于积极的自我评价的形成是非常具有正向作用的。

(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对于合唱、合奏等集体音乐活动而言,要想取得演奏的成功就需要成员之间需要具有较好的合作关系,演奏舞台也就是一个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要是各个成员之间不具有合作精神,没有集体意识,这个社会就会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也就会直接导致演奏的失败,这种失败会影响演奏者,使其产生心理上的不。而为了避免这种不的产生,就会产生一种必须要进行合作的力量,这种力量会监督参加者进行很好的合作,抑制了个人的那些可能不利于演奏无序的行为。所以,音乐参与对于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而言,对于其消除与同学们之间的隔阂,促进心理上的包容性,提高其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人类认识世界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科学的逻辑思维,其二是通过艺术的形象思维。根据脑生理科学的相关研究,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左右半球,左脑主要主管理性与计算,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数学计算和次序的安排等工作。右脑则是主要负责感性及艺术,主要起到处理节奏、图像构造、想象幻想等创造性的活动。当前我们的教育所重视的是左脑功能的体现,不注重右脑功能的开发,且常时间使左脑处于紧张的状态,促使身体加快衰老,比较容易出现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影响身体健康的症状。左脑的过分专注,会造成右脑的开发不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当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而开发右脑的重要途径就是音乐,可以通过音乐活动来促进右脑的开发,右脑的开发能够提升人的想象力,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当重视运用音乐活动对人的右脑进行开发。

(五)塑造完善人格

人格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心理素质状况,心理素质的好坏也能体现出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阶段,应当积极通过音乐来促进大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优秀的音乐作品所展示的美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中的美,切实体验音乐中的美,能够起到发现自我升华途径的重要作用。通过自我升华,可以实现心灵的净化,超脱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活动精神层面的和谐,提升自我境界。例如《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优美的旋律,给我们呈现的是美丽壮观的山水风景。《黄河大合唱》则是能震撼人心,使人产生强烈爱国的新认识。这些美妙的音乐体验,对于大学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追求层次,提升个人境界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第4篇

音乐治疗,又称音乐疗法,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1]。音乐治疗的目的不在于被治疗者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增长,而在于音乐心理体验使被治疗者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发生改变,通过这些改变,能使病人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

1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2]。

2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3]。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4]。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5]。

3音乐治疗方法

3.1主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直接参与演唱、演奏或跑步跳舞,借此改善患者注意力、引起兴趣、调节心境,并逐步建立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身心各部分功能的发挥,最终达到康复目的。

3.2被动性音乐治疗

又称感受式音乐治疗。治疗时播放适宜患者的乐曲,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因素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之逐步协调平衡,以摆脱焦虑、紧张、恐惧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3.3综合性音乐治疗

即将音乐与物理治疗及其他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国内主要有音乐电疗、音乐引导气功疗法等,国外主要有音乐戏剧疗法及音乐游戏治疗等。其中音乐电疗是将音乐与电疗或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通过音乐电疗仪将音乐信号转化为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导入人体穴位或病患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6]。

4音乐治疗在疗养学中的应用

4.1在疗养学常见病中的应用

1)给患有高血压的疗养员听平稳柔和的曲目,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芭蕾舞曲,可使疗养员悠闲自得、心情舒畅,产生愉悦感,降低血压并起到镇静的作用[7]。一些疗养员经1~3个月的感受式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8]。

2)冠心病与遗传、生理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当患者处于不良环境时,精神紧张可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变化,由于高脂血症引发为冠状动脉疾患。针对上述特点可选择安静、轻快的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江南好》,沉稳的琴曲《梅花三弄》,平和的琵琶曲《阳春白雪》等,这些乐曲古朴雅致,旋律流畅,气韵浑成,淡远脱俗。让患者感受这样的节律,进入安静的状态,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每次治疗后患者都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并有手足微热,心情舒畅,心律恢复正常的效果。

3)音乐电疗仪对功能性头痛症有止痛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促进脑部血流循环,特别是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电流使脑血管有节奏地收缩和扩张,这实际上是对脑血管起了一种物理按摩作用。

4.2音乐治疗对心理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力通过音乐来改变人的情绪,最终改变人的认知。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被治疗者的各种情绪体验,帮助他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就会逐渐地使用积极的音乐,以支持和强化被治疗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最终帮助他摆脱痛苦和困境[9]。因此,经过音乐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得到新生的体验。

4.3音乐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深重的苦难,不仅在于它那一瞬间的摧毁之力,更在于它以灾难记忆的方式留存心灵,使灾难在心里更长时间地延续。灾后破碎的家园需要重建,但是灾区人民更需要心灵重建。被动性音乐疗法里的音乐放松、音乐催眠、音乐的压力管理、音乐想象等技术都可以对灾后的群众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的减压和维护,而音乐想象这类比较深层次干预的音乐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灾后精神创伤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和引导。在此类别中的音乐同步等方式可帮助失去亲人等悲伤过度者调节情绪、宣泄情感。在主动性音乐疗法里,我们常常用到乐器的即兴表演,比如鼓、散响乐器,这些乐器通常不需要任何音乐背景,我们却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大家支持和宣泄情感,也非常适合在团体中使用,增加受众面积,这比传统的语言式的心理维护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6]。而关于综合性音乐治疗,则可用于灾后致残患者的身心康复。汶川地震至少导致5万人残障,这些人在身体恢复能力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维护以及长期的康复性治疗,在此期间可将音乐治疗贯穿于整个疗养过程中,使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最悲痛的创伤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途径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心身性疾病的一种康复保健方法。音乐疗法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音乐疗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在疗养院及社区医院中尤其适用,在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对提高疗养员身心健康,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爱珍.音乐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30.

[2]沈靖.音乐治疗及其相关心理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26(1):176-177.

第5篇

关键词:音乐疗法;新生儿;临床

音乐是类似于语言与声音的一种特殊信息,能够使机体得到愉悦的体验,促进良好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在消除烦躁情绪、缓解病痛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研究人士的重视。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新生儿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情况,而音乐疗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新生儿的恐惧和烦躁,作为一种积极的自然疗法,具有社会及医疗价值。

1音乐疗法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1.1稳定情绪 新生儿在承受病痛或环境的改变时,容易出现烦躁哭闹的情况,医生在治疗中往往无所适从。音乐具有抑制各种压力、稳定情绪的作用,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焦虑状况,在音乐的环境中,新生儿的情绪逐渐镇静下来,紧张和恐惧得到抑制,负面情绪明显改善,这对开展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1.2缓解病痛 病痛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痛使新生儿焦虑、烦躁,甚至出现哭闹不止的情况。而音乐频率可以促进内啡呔的分泌,内啡呔具有缓解病痛的作用,帮助新生儿转移注意力,分散对病痛的关注。研究显示,在聆听了一段时间的音乐之后,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脉搏都区域平稳,频率值较开始阶段要低,并且焦虑计分开始下降。

1.3降压作用 新生儿由于习惯了母体环境,适应外界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困难,出现情绪烦躁、血压升高的情况,音乐在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以起到降压的作用,新生儿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下降,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卧床降压。

1.4改善睡眠质量 由于音乐可以有效的缓解新生儿的压力,使之处于放松状态,消除了对外界的警惕和烦躁情绪,逐渐适应下来,此外,随着对疼痛注意的分散,病痛作用越来越小,都可以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使新生儿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

2音乐疗法对新生儿的临床应用研究

笔者选择在本院2013年度出生6 d后的正常单胎足月新生儿86例,将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为43例,一组为音乐疗法组,一组为对照组。新生儿由于处于新的环境,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并且对陌生人有抵触情绪,在使用音乐疗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注意几个方面的工作:①音乐类型的选择,选择一些钢琴曲、轻音乐、摇篮曲等音乐内容,以旋律优美、自然舒展平缓、波动性较小的乐曲形式为主,推荐的乐曲有《小夜曲》、《催眠曲》、《摇篮曲》等,主要选择的依据是音乐的舒缓、优美,不会导致情绪的波动;②音乐疗法的播放形式:播放的形式要根据所处的环境而言,包括CD光盘、磁带、唱片、录音机、电脑等形式;③音乐播放量和治疗的时间:音乐治疗的主要形式为舒缓、优美的曲目,因而音量不能嘈杂、喧闹,分贝一般

以新生儿出生后的第2d进行抚触为分析对象,事先保持环境的清洁舒适,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55%左右,抚触台的高度为85 cm左右,室内的光线柔和,墙壁有色彩鲜艳的图片,并且要准备好毛巾、尿布、润肤油和湿巾等。抚触操作时,先让新生儿处于仰卧位,抚触的顺序依次为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然后让新生儿处于俯卧位,抚触背部和臀部,抚触操作必须轻柔适度,一般需要让有经验、且富有爱心的专业人员承担。音乐疗法组按照音乐疗法在抚触阶段播放音乐,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抚触。临床治疗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以新生儿哭闹和舒适性为评价指标,统计在临床分析的当天,新生儿哭闹的时间和次数的统计信息,见表1。

从上述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音乐疗法可以明显的较少新生儿的哭闹次数和时间,换言之,即是提升了新生儿的舒适度,在临床研究中,音乐疗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3音乐疗法的讨论

音乐疗法对于平稳新生儿的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和舒适度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音乐使人放松,消除紧张情绪,从仪器监测的数据分析来看,音乐可以使呼吸的节律缓慢,改善人的血压下降,脑电波的R波增多,血容量显著提升,升高皮温,有效的提升机体的活力。新生儿离开母体感到烦躁不安,其潜意识中的焦虑和孤独感被激发,总体上精神状态并不稳定,睡眠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而音乐疗法促进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和树突的发育,为新生儿构建和谐、优美的环境,新生儿对音乐比较敏感,受音乐的感受程度高,有助于减少不安的情绪,放松身心,减少哭闹等情况[3]。

4结论

作为一种新颖的疗法,音乐疗法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互结合,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辅助方式提升新生儿的舒适度,为临床治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但相关应用还不层数,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李亚静.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25-227.

第6篇

关键词:音乐治疗;年轻脑出血;研究进展

1 年轻脑出血患者的概述

1.1定义 年轻期脑出血(dementia in the elderly)是指发生在年轻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脑外伤、脑肿瘤、颅脑感染、中毒或代谢障碍等各种病因所致的以脑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由于其起病隐匿,故早期症状易被忽略。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时时需要家人照料。

1.2我国脑出血现状 我国脑出血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其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根本性突破。所以,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就成了提高年轻人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2 音乐治疗的作用及意义

2.1音乐疗法的作用 音乐疗法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手段,对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心理疾病,消除人际适应障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对于开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疗法有助于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不同乐器作用于人的器官,所用乐曲的旋律、速度和音调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排忧、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2,3]。

2.2音乐疗法对患者作用的数据分析 我们在同一地区选择500名年龄差别不大的年轻病出血患者进行了调查,每位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的严重情况几乎相同,外部条件基本相似。

本组病例起病急,症状与首次出血相似,但病情更重,并发症多。伴有意识障碍者36例,其中深昏迷16例,浅昏迷9例,嗜睡11例,意识清楚16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其中偏瘫40例,双侧瘫痪12例。合并失语23例,肺部感染22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脑疝11例,褥疮3例,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例。

其中选出250位患者除了每日的日常护理,还要每天听音乐;剩下的250为患者只进行每日的日常护理,时间为期2个月,见图1。

通过上图显示,音乐对患者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听音乐的患者中218位有了明显好转现象,而不听音乐的250位患者中,只有176位患者出现了好转,还有74位患者没有明显变化。可见音乐疗法对年轻脑出血患者还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2.3音乐疗法的具体措施

2.3.1欣赏式音乐治疗 让患者聆听或者观赏事先录制好的音乐、歌剧或现场演奏的音乐,通过聆听观赏音乐的方式引起患者在生理、心理、认知、精神、情绪等方面的改变,[4]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患者可根据治疗的需要和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对音乐的爱好程度,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边听边闭目养神,品味音乐与描绘的意境。

2.3.2参与式音乐疗法 患者通过参与音乐行为(如演奏、演唱等)来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再创造式音乐疗法是指患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音乐活动,包括歌唱和器乐演奏。学习如何用嗓音和乐器来演奏,演唱,模仿旋律,节奏,学习如何记忆旋律,根据乐谱演奏乐器,参与集体合唱,学习音乐课程,音乐表演,音乐戏剧等[5,6]。创作式音乐疗法是由患者创作音乐,例如歌曲的旋律,歌词,器乐音乐等。即兴式音乐疗法是由患者自发地演唱或演奏。演奏可以在治疗师设定的规则,形式,情绪等主题下进行。

3 结论

对年轻人来说,音乐会带来力量和生命。音乐感受能大大地激发一个人的活力,使人振奋。具有应激与音乐的抗焦虑作用。

复发性出血后于首次出血相比症状更重,体征更明显,合并症更多,致残率、病死率明显增高。本组病例3次或3次以上出血24例,死亡11例,病死率45.8%;2次出血病死率为21.4%。致残率67.3%,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科学证实,人类的大脑细胞的衰亡是不可逆转的。但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同时也证实,掌握必要的知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能使年轻脑出血的发病率降低,能使年轻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缓解[7,8]。音乐疗法是治疗和延缓衰老的一种很有益的形式。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年轻脑出血的发展前途是远大的。

参考文献:

[1]金学菊,汪梅,黄月梅,等.50例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3:1755-1756.

[2]李贞顺.50例脑出血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J].中文健康文摘,2011,8(39):344-345.

[3]侯付梅.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04.

[4]李春阳.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3.

[5]曾桂林,闫柏灵.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作用[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04.

[6]叶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8.

第7篇

关键词: 音乐疗法 起源和发展概述 临床应用的原理及方法 综述

音乐治疗作为国内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心理以及生理辅助治疗方法,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医疗及保健行业的重视和青睐。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和生理辅助治疗方法及手段,音乐疗法具有易于接受、便( )于推广、双向调节、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的优点,笔者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用于治疗的音乐的分类以及音乐疗法所主治的病症文献以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合个人实践经验。

1 音乐疗法的概念

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除了娱乐作用以外,还有其特殊的音乐疗法作用,音乐疗法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心理、生理效应,使受治疗者在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专门设计的音乐内容,经历音乐的体验,以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强健身心、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2 音乐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在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音乐治疗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美国政府将音乐治疗规定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音乐疗法研究会。日本的理疗学专著将音乐疗法专门列为一章进行论述。同时,音乐医学在实践方面也取得快速的发展。剑桥大学口腔科治疗室用音乐代替麻醉,成功地拔牙200多例。美国一些医院用音乐治疗脱发,疗效显著;法国一些医院的医学专家们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播放一套低频率、慢节奏的音乐,解除患者的痛苦。荷兰音乐家伦纳德·费罗正在研究运用歌唱家在控制呼吸方面的技巧,来帮助口吃者摆脱苦恼[1]。

3 音乐疗法的中医理论分析

中医学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音乐防治疾病的经验和理论。中医主要从阴阳、情志两方面论述了音乐的防治疾病作用。

人生活在社会里,正如《内经》“形神统一”、“天人相应”理论所说,人体内部自身阴阳气血必须构成相对的稳定状态,同时人与自然、社会必须保持相对的统一稳定,方能保持身心健康。就音乐本身的规律而言,也可用阴阳学说加以解释。音质的清浊,音量的强弱,层次的疏密,结构的繁简,都符合阴阳变化的规律。音乐治疗的原理正是利用不同的音乐类型调节机体的阴阳,同时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重新建立一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七情中某种情志变化太过,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即是以情治情的方法。因此,可以利用不同情调的音乐克服和纠正人们不正常的情绪变化,也可借助同样情调的音乐达到情感的宣泄和平衡。先秦时期的《白虎通·礼乐》中提出了“调和五声以养万”之说。《乐记》中有“乐至而无怨,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天下皆宁”。《乐书·第二》篇载“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气,而正和心也”。这些都说明音乐具有通达血脉、振奋精神、防治身心疾病的作用[3]。

4 音乐疗法的现代医学理论探索

现代医学主要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探讨音乐的防病治病作用。在心理学方面,音乐是一种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特殊手段,人们只有通过自我表现,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同时适当的情绪释放也是维护心身健康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人们通过接触不同的音乐信息,体会到愉快、满足、轻松、甜蜜或悲怆、愤怒、叹息、惊异的情绪体验,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调节自身的情绪,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外,音乐可以通过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各种现实与非现实的意象世界。在这种意象世界中,人们可以进入自由想象的世界,亦即使患者通过想象,恢复与自然、社会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

音乐的生理学作用是音乐通过听觉系统作用于大脑皮质下的非特殊反射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进而协调大脑皮质各部分功能间的关系,促进身心健康。轻松欢快的音乐可通过神经中枢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等活性物质,调节血流量,兴奋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功能,维护正常生理和心理平衡。另外,音乐作为一种声波,当其频率、节奏、强度等与人体内部的振动频率、心理节奏相一致时,便会发生同步的和谐共振,产生一种类似细胞按摩的作用,从而起到镇静、镇痛、降压等综合的医疗效果。可见,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通过调节情绪而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情绪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等器官和系统,从而有利于机体的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熏陶。同时,健康优美的音乐还可以调剂精神,驱散忧愁与烦恼,恢复精力和体力,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5 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

5.1 调节情绪障碍方面的作用 音乐可以抑制各种压力反应,促进感情、情绪的镇静[4]。临终患者静听安详的音乐,收缩压明显下降,焦虑和抑郁明显改善[5]。音乐治疗也是围术期患者良好的辅助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6]。心肌梗死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焦虑,经过适当的音乐护理后,这些负性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疼痛也趋于缓和[7]。

5.2 改善睡眠中的作用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社会的老龄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且有睡眠障碍的人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在3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音乐护理前83.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而在音乐处方调理后,失眠人数下降到26.7%[7]。

5.3 缓解疼痛中的作用 疼痛是种复杂的主观体验,不仅与生理损伤有关。而且与经验、情绪、认知、注意力、暗示、人格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慢性疼痛使人焦虑、抑郁甚至轻生[8]。音乐频率可刺激脑垂体释放内啡肽而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帮助患者分散对疼痛的关注[4]。有报道对手术患者根据爱好选择安神音乐、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结果表明听音乐20 min后患者呼吸频率、脉搏均低于听音乐初状态,同时焦虑计分下降,手术阶段研究表明,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听恬静音乐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研究显示,在苏醒后听音乐10 min患者焦虑和疼痛明显减轻,苏醒期到第一次使用止痛剂的时间也显著延长[9]。

5.4 对脑功能的改善 研究表明,对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脑中风的患者在进行音乐治疗后,运动能力改善、社会交往增多、情绪的稳定性增加。音乐治疗已用于改善脑瘫患者与肌肉萎缩患者运动的协调,也用于严重语言障碍患者中教授呼吸的方法及句子的控制。谭孝厚等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研究患者脑血管弹性和脑血流量,发现音乐结合常规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9]。对于严重颅脑损伤,音乐可通过特殊信息进入大脑,提高皮质神经的兴奋性,以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能力。经观察显示,音乐治疗的患者比常规治疗患者提早清醒[10]。

5.5 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黄国志、卓大宏等研究发现,每天听民族音乐25 min,12天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其收缩压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单纯静卧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率变异性提高,自主神经功能改善。但这种音乐引起的降压作用只是暂时的,如能坚持音乐放松训练3~9个月,其降压作用在停止训练1年后仍维持[11]。

5.6 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对心律失常尤其是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有效,可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和室上性期前收缩的次数,显著减轻患者的心慌、胸闷等症状[12]。有研究认为安静抒情轻快的乐曲,可使心梗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及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心率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减少,并有助于纠正和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对7名进入ICU 3天后出现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音乐欣赏疗法,结果发现患者交感神经活动明显下降。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情绪评估量表反映焦虑等负面情绪明显减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