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04:47:34
序论:在您撰写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重点课程;岗位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46-02
重点课程建设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训室、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本文从院级重点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建设的实践出发,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自动生产线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融合了机械控制、PLC控制、网络通信、触摸屏、电机与变频控制、传感器、气压传动等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通过该课程训练,使学生巩固机电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产线自动化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适应机电行业现状和发展的理实一体化新型人才。
一、教学目标
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而进一步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经过课程组的调研,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PLC程序员、高级电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机电设备维修工和机电设备设计师。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主要有: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能力、机电产品的加工或设计能力以及机电设备的控制与操作能力等。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以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为载体,针对其安装、控制、调试运行以及维护等过程所应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课程开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常用设备及器件的安装、调试、控制、保养、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营销、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及技术服务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
我院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现有6套天煌教仪THJDAL-2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为本门课程的校内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根据该实训设备的工作流程设计了教学模块,分别为:认识自动生产线、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自动生产线的整机调试等7个模块。由于有些模块包含很多工序,在这七个模块中又分了21个工作任务,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另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完成以下内容:(1)完成完整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2)完成课程练习题库和测试题库建设。(3)完成实训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资料建设。(4)所有教学内容均实现校园网共享。(5)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加入先进的技术内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的方法,又包括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因此,掌握好的、合理的、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针对课程性质和本校学生特点,采用分组讨论、视频教学和启发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1.任务驱动法。通过对教学任务、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的综合分析,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以落实“从做中教,从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2.视频教学法。考虑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和乏味的感觉,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引入微视频教学,既给课堂注入了新鲜气氛,又能简明扼要地将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事实证明,学生普遍乐意接受该教学方法,且能较快地掌握该任务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3.分组讨论法。首先由教师按学习任务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在教师引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4.启发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总结反思,以研究出更加适应本校学生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后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有:(1)总结现有的教学方法,做教学经验交流。(2)研究可行的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实践。(3)研究实践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技能能力。(4)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学评价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三部分,目的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学效果总评是指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通过计算达标人数比率来衡量整体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学生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会从不同角度得到反馈,促使教师及时改进策略,制定整改措施,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最终形成教学过程循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重点课程的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组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使得课程资源更加全面,学习资料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重点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能够为本课程申请自治区精品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本课程组成员将会不遗余力的致力于重点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魏海波,张君薇,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22-25.
[2]吕景泉,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活动;自动化生产线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84-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就要抓住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大胆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发挥高职教育的特点,让其更适应经济市场的需求,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针对《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分析与研究。《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涵盖了可编程序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触摸屏技术和工业网络控制技术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工业进程中工业产品加工的方式,认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运动、检测、通讯及控制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技能。
二、课程开发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开发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企业调研,了解岗位人才培养要求,尤其是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任务;以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为载体实施教学过程;以职业标准为参考,实现考核评价过程化。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等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目标包含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1.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图纸安装、调试自动生产线设备机械装置;能够根据电气图安装、调试自动生产线设备中的电气装置;能够操作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能够维护检修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能够进行简单的自动生产线技术改造。
2.知识目标。能够读绘安装图纸、电路图和气路图;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原理、选用和安装技术;掌握常用气动元器件及设备原理、选用和安装技术;能够对S7-200PLC熟练编程调试;能够用组态软件设计人机界面,控制设备运行。
3.素质目标。能够安全操作设备,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锻炼人际沟通、团结协作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独立学习、继续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项目设计
教学项目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按任务的实施过程开展教学,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意识、环保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项目的设置要结合实训设备,实训设备中包含供料站、加工站、装配站、搬运站、分拣站等五个工作站,在设置项目时考虑由浅入深,设置了三个教学项目:自动生产线认知、自动生产线各分站的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整体安装与调试。在第二个教学项目中,将项目进行细化,又分为五个教学任务:自动生产线认知、供料站安装与调试、装配站安装与调试、分拣站安装与调试、搬运站安装与调试。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包含:PLC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步进电动机、私服电动机、变频调速、网络等,教学内容在设置时,把所有教学知识点合理融入到教学项目或任务中,并按照项目或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含知识量的多少进行分配学时。
(三)教学方法
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过程是:布置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师引导下查阅资料并加以总结提炼―形成实训初步方案―小组讨论确定最终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实训任务―编写实训报告―评价。
2.贯彻“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思想。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效果,贯彻“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不断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遵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任务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任务要求的基础理论和操作要点,经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后进行实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严格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任务完成后进行总结、评价,同时针对典型的问题认真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理解效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
(四)考核体系设计
考核作为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现行的考试大多采用期末考试,这种考试方法会造成学生“突击式”的学习过程,平时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掌握的肤浅,没有将知识转变成能力。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良好控制,就必须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变期末一次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同时为突出操作技能,应加大技能考核的比例。所以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中,平时考核占30%,技能考核占40%,理论知识考核占30%。
四、预期效果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不仅让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了变化,而且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了,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讨论、互相帮助,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完成实训任务,掌握操作的方法与技能,并学以致用。
五、结语
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根据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情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合理融合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效地实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保证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做”的一体化,突出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实现了教学的整体优化,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伟林.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技术实训[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关键词:ED-2000自动化生产线 机械 电气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63-02
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了适应专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硬件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然而目前各种先进设备更新很快,有的甚至3~5年就更新一代,有的学院实训用设备利用率较低,如何保证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技能又充分利用实训用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我院于2008年引进了北京杰创永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D-2000自动化生产线”作为机械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设备,本系统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主要控制手段。控制功能是通过3个气缸、一个直流电机产生推进和摇臂动作依次完成工件的传送来实现的。为确保系统的运行可靠,在系统的初始位置装设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件,另在每个气缸和摇臂电机的原位和到位处均装有接近开关或微动开关,以保障执行机构动作的准确性。
对于这条生产线,相比于其它高职院校的自动化生产线,机械零件过于小巧、学生易损坏,设备陈旧、不符合近年国家或北京市职业院校机电设备相关知识比赛规定,但是,它却包括了典型的机械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不管专业技术如何发展,其基本机械和控制原理本质上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增改实训内容,调整学生实训时间,加强设备的利用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012―2013学年,我院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安排了专业综合实训,利用ED-2000自动化生产线,我们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训内容具体安排如以下几点。
1 观察生产线
为了培养学生对ED-2000自动化生产线的认识,首先让学生观察其外形,教师演示其完成的工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写出其工作情况。
2 学习机械部分
学生每4人分成1组,每组发一个电工工具箱和整理箱,首先学生把生产线上各零部件贴上标号后,让学生拆散此生产线机械零部件,然后每组学生组长绘制本生产线的装配机械工程图纸,组员1和2绘制不同典型机械零部件的三视图,组员3进行生产线中用到的典型机械零件制造与加工分析。
这样,学生在机械识图与绘图、机械零件装配、机械制造与加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综合训练。尽管设备陈旧小巧,实训过程中各位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损坏机械零部件的现象很少。
最后,每组学生齐心协力重新把生产线组装完好后教师才验收各组学习情况,教师再给予相应分的学习成绩。
3 学习控制部分
本系统控制区装有开关组件、PLC组件、按钮盒组件、稳压电源组件、继电器组件和输入/输出端子板组件等。铝合金板的三面装设走线槽。传感器、电磁阀、直流电机、按钮盒、指示灯等设备的信号导线均通过走线槽后经输入、输出端子板与PLC的端子连接。
按钮盒装有发出系统操作命令的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复位按钮和急停按钮,另有一转换开关用于系统运行方式的选择,可选择连续、单周期和步进三种不同的运行工况。灯塔上装有红黄绿三节灯具用于表示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
电源系统将AC220V供电直接引入断路器,再通过电源端子板分配电源,一路送至PLC供电,另一路送至稳压电源。稳压电源输出的DC24V电源经负载电源开关送至输出端子板作为负载的供电。系统中各传感器的供电由PLC内部的DC24V电源提供。
气源系统经气路总开关和调节过滤减压阀后将供气送至电磁阀组,再从各电磁阀直接送至对应的气缸用气。
学生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电气控制电路图,完成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
(2)气动控制元件的认识与调试。
(3)检测与传感装置元件的认识与安装调试。
(4)气动与电动执行机构的认识与安装调试。
(5)PLC的编程与安装调试。
(6)系统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这样,学生重新认识和训练了传感器、电磁阀、直流电机、按钮、指示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设备元件,经过以上6个任务的完成,掌握了调试控制元器件的常用方法,能够排除常见控制部分故障,对电气控制的知识能够进行综合灵活运用。
4 学习效果分析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的目的是学生把所学的机械、电气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与相关企业技术进行零距离接触。我们通过此次的综合实训,学生上交学习资料有:(1)绘制ED-2000自动化生产线装配三视图、摆臂组件三视图、电动机组件三视图、双气缸组件三视图、导向管组件三视图、滑道组件三视图、单气缸组件三视图。(2)画出控制系统气路连接图、电源系统及安装接线图、PLC电气原理接线图、控制盒电气安装接线图、传感器电气安装接线图、电磁阀控制电气原理及安装接线图、摇臂电机控制电气原理及安装接线图、输入输出端子板出线图、控制系统功能图、PLC电气安装接线图。(3)写出生产线的工作情况、编写PLC控制程序、写出实训总结;学生现场完成的工作有:①机械零部件的拆卸。②机械零部件的装配。③气动控制元件、检测与传感装置元件安装调试。④气动与电动执行机构安装调试。⑤PLC编程与安装调试。⑥系统故障排除。
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是靠一个人维持的,任何工作岗位都有一定的职业要求,每个成员只是团队中的一份子,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其在小组中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样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考核方式按下表进行。
通过考核,本次实训学生的优秀率为30%,及格率为100%。经过验收,实训结束后每组硬件完好,没有损坏和丢失零部件的现象。
5 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各类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特别是专业技术较强的生产设备,生产厂家多、设备更新快,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思维方法和动手实践方法,我们建议不要盲目注重先进设备的购置,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鱼骨图技术 工作页设计思路 引导问题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工作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规范自主学习过程,督促自主学习进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总结、疏理、评价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反馈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情况,达到该教学项目的培养目标。工作页的开发质量是决定一体化课程最终实施效果因素之一。
本文以电气专业技师层级工作页开发为案例,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如何用鱼骨图技术分析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何设计工作页。
一、如何用鱼骨图技术分析
1.分析工作任务
(1)分析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出技师层级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中有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是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描述如下:自动化生产线是能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完成一系列生产动作,连续实现多工序生产过程的装置,通常由多个工作站及站间接口拼接组成。每个工作站由机械本体、动力驱动、信号测试、信息处理、执行机构五部分组成,都可独立完成某单一工序。
在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中,销售部接受订单后,交与生产部门,主管根据合同要求安排生产;在使用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中,当自动化生产线出现故障率高、能耗过大、器件老化时,设备维修人员向设备管理主管提出改造、大修申请,经批准后,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改造、大修。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技师从负责人处接受任务,阅读分析技术资料,制订联调方案,带领中级工、高级工现场联合调试(电气参数、控制程序、工艺、稳定性等),参与验收,交付使用。
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应遵循合同书或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文件中的各项参数、指标。
(2)分析气压表外壳模型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工作任务,从中精选出有教学价值的工作任务,合并、归类后可分为二类如下:自动顺序动作生产线电气联调,工艺对象为固体;自动过程控制生产线电气联调,工艺对象为流体;
本文以自动顺序动作生产线电气联调(工艺对象为固体)类的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为工作任务案例进行分析,利用鱼骨图分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及每个工作过程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分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
利用鱼骨图技术,访谈企业实践专家后,可分析出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过程一:明确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二:制订联调方案;
工作过程三:现场联调;
工作过程四:验收交付;
工作过程五:总结。
3.分析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在确定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后,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工作过程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具体步骤如下:分析完成工作过程的工作步骤;分析每个工作步骤对应的输出成果;分析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完成对应的输出成果;分析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掌握对应的技能。
可对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分析。
二、如何设计工作页
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之后,开始设计工作页,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工作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规范自主学习过程,督促自主学习进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总结、疏理、评价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反馈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情况,达到该教学项目的培养目标。工作页的设计开发质量是决定一体化课程最终实施效果的因素之一。
工作页的设计思路要遵循:学习过程设计工作系统化,知识点设计碎片化,技能点设计规范化,输出成果可评价化。
1.学习过程设计工作系统化
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致,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工作的系统化,确保学习过程即为真实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系统工作能力。设计工作页时,将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环节,在工作过程的总结环节,设计为总结拓展,拓展为编写同类任务的联调方案。具体学习环节如下:
学习环节一: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环节二:制定联调方案;
学习环节三:现场联调;
学习环节四:验收交付;
学习环节五:总结拓展。
2.知识点设计碎片化
学生需要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才能要完成某一环节的输出成果,自主学习知识点后,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技能点的训练,从而能更好地学会知识点,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为了更好地学会知识点,需要将知识点设计碎片化,逐个知识点设计引导问题。引导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逐次递进。例如:PFOFIBUS-DP总线参数配置方法知识点学习为案例,设计引导问题:有哪些硬件组成了本条生产线上PFOFIBUS-DP总线网络,需要在哪个软件中配置PFOFIBUS-DP总线网络参数,请选择本条生产线上需要配置的总线通信方案(1主多从MS、1主多从DX、多主1从)并说明理由,请说明你选择的PFOFIBUS-DP总线通信方案配置参数的步骤。
3.技能点设计规范化
在完成上述知识点储备学习后,可设计技能点训练的引导问题,此类引导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训练的规范性。设计引导问题:根据《通过PROFIBUS―DP实现带集成DP接口CPU之间的主从通信byte作业指导书》,配置本生产线的PFOFIBUS-DP总线参数;撰写本生产线的PFOFIBUS-DP总线参数作业指导书;输出成果评价标准化。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操技能的训练,需要输出一个成果,用于检验学习的质量。输出成果必须可测量、可评价,如:撰写《本生产线的PFOFIBUS-DP总线参数配置作业指导书》。
三、小结
鱼骨图技术是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转化的桥梁,通过鱼骨图技术分析出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之后,开始设计工作页,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
工作页的设计思路要遵循(四个化):学习过程设计工作系统化,知识点设计碎片化,技能点设计规范化,输出成果设计可评价化。
参考文献:
[1]童华强.鱼骨图学习任务分析技术在一体化课程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3(9).
【关键词】自动化 生产线 调研 安装
《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需要《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制造技术》, 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及检修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以模块化生产加工培训系统(MPS)为载体,通过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仪器和仪表,根据给定技术资料,能独立完成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团队协作,培养质量、实践创新意识等方面素质。
一、调研目的
(1)通过调研,明确行业对自动化生产线岗位职责和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从而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提高学生技能。
(2)通过调研,明确行业对自动化生产线人才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通过调研,了解相关行业对自动生产线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情况,包括基本素质的要求、基本能力的要求、综合能力的要求。总结课程开发基本思路、实验实训具体操作方法。了解企业对《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见解,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及技能的需求状况,以便进行该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实践环节和课程教学大纲的更新完善,努力从课程的各方面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力争将《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
(4)通过调研,了解机电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听取他们对《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建议,现在工作中需要哪些自动生产线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调研内容
围绕着上述目标,我们着重确定了以下调研内容:
(1)岗位职责要求;(2) 岗位知识技能要求;(3) 职业综合能力要求;(4)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三、调研方法
本课程调研于2010年8月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1月到西安航天九院第16研究所,西安东风仪表厂,2012年5月至6月期间走访西安东方机械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天虹电器有限公司、汉江螺纹磨床研究所等进行实地现场调查。采用调查、走访、开小型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专业毕业生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其他高校《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建设情况及企业对课程相关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征求企业对该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大纲的改进意见。调研过程中认真聆听高校和企业对《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好的建议和课程建设思路,认真记录调研的各个环节,调研中尽早发现自身课程建设的不足,与企业共同探讨好的改进方法。
四、调研结果及结论
本课程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0张,回收30张,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周密翔实的统计,结果如下,填写认为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的重要性较大的问卷为28份,填写自动生产线在企业中有重要应用的问卷为27份,填写使用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的岗位为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问卷为29份,填写使用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的岗位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装的问卷为26份,29份问卷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中液压与气动知识比较重要,30份问卷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中传感器方面知识比较重要,27份问卷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中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比较重要,30份问卷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中可编程序控制器方面,29份问卷认为课程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机械系统安装能力的训练,28份问卷认为课程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30份调查问卷认为课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可编程序控制器软件编程与调试方面的能力,29份调查问卷认为课程教学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学中做,30份调查问卷认为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获得机电一体化高级工及维修电工技能证书。
五、改进措施
(一)更新思路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往往滞后,课程的教学应该进一步、更深入的和行业结合,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建设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操作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课程建设中题库和《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建设还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授课的各个环节,努力建设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强化实践教学
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加大实训的力度,增加实训的时间、按行业的要求培养出市场所需的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现场多看看,了解企业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
(四)加强师资建设
《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是重中之重。继续引进机电类高学历的人才,鼓励现有教师深造学习,完善教师的培训学习制度,建立有效的学习进修机制,尽快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及调试课程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
0引言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其特点是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岗位多,就业行业分布广。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大量懂技术并能操作、安装、调试及维修先进机电设备的技能型人才受到各企业的欢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培养适合生产第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机电专业的教育不但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有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各站的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的联网调试与运行等多部分组成,针对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基于“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站”以现场教学模式为主对该课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基于职业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落实课程培养目标,基于工作内容分析,以技能培养为重点,重构课程内容模块,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机械、电工、气动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发遵循“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及“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要素重新进行整合。通过企业调研,将调研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选择目标清晰,具有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与企业合作,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具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①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制定职业标准;②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技能划分为多个技能培养目标;③根据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要求,开发满足教学项目;④制定符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项目考核方法;⑤编写适合在校企合作工作站开展教学的教材。
2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及实施
通过2年实践,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的理实一体课程的具体设计及实施来具体描述,具体内容见图2。
2.1通过对西安东风仪表厂等企业进行调研,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划分成3个学习情境。其中第一个及第三个学习情境在学校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内完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第二个学习情境在西安东风仪表厂内校企合作工作站内由企业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2.2每个学期情境下又包含多个学习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是经过企业调研后由企业专家与教师的共同研究商讨后,形成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并将子情景以任务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任务的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3更新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估的方式,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考核方案既有过程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以平时过程性考核为主,任务考核涵盖了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要保证让每个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
3总结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 教学做一体化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82
1 引言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是一门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专业课。综合性是指在该课程中,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触摸屏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到生产设备中;系统性是指生产线的传感检测、传输与处理、控制、执行与驱动等机构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实践工业控制自动化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具备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生产组织和管理及技术服务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 教学方法的选取
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力改革,更关注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背景下,特别是职业教育强调“工学结合”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将课堂移到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通过情景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种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二是将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工作任务由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3 教学内容的选取
以YL-335B自动化生产线为教学载体,该生产线包含供料、加工、装配、分拣及输送5个单元,涵盖了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低压电气控制技术、变频技术、步进电机技术、工业网络技术、PLC技术、电气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技术、机械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技术、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修复技术等,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职业性、针对性、适用性和实践性,即既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使培养的学生适应企业对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的需求,也要依据认知规律,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依据这样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取首先应该从机电设备类企业的调研着手,了解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包括诸如生产线操作、生产线的控制编程、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生产线的维修、生产线的管理与维护等;其次明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包括生产辅助设备准备、生产线的调试与使用、生产加工工艺的制订、PLC控制程序的编写、机械电气及驱动装置的安装与调试、故障的诊断分析与排除、生产线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再基于这些工作任务进行能力重构,需要学生具备机械结构的装配能力、精度与灵敏度调整的能力、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能力、传感器的选择安装与调整能力、电路的布线、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能力、变频技术与伺服驱动技术的控制能力、PLC编程调试能力等;然后进行学习性任务的建立,包括:自动线结构与功能的认知、自动线的操作、单站的机械安装与调试、单站的气动安装与调试、单站的传感器安装与调试、单站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单站PLC编程与调试、通讯设置及总线连接、整机调试运行及故障诊断与分析排除,结合这些学习性任务和YL-335B明确教学任务包括:自动生产线的认知、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装配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拣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输送单元的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整机运行与调试。
4 教学组织和实施
教学实施的过程应在学校自动化生产线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如果有校企合作,则可在工业现场,由企业专家边讲边做边评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活学活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子任务,每个任务的实施分为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4.1 提出任务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定任务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启发学生思考要完成此目标需要哪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学生已经具备的,哪些是需要新学的。学生领任务书,明确任务要求。
4.2 制定计划
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引入,启发学生分析与讨论,制定合理的计划。同时要将学生分组,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能力及综合素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采用让同组学生的理论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形成互补,即“同组异质,组间同质”,通过这种分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分组自主分析与讨论,进行任务的拆分和人员的分配,制定实施计划。
4.3 方案决策
教师对各组所列方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方案。学生各组代表汇报计划实施方案。
4.4 任务实施
教师督查整个任务实施过程,进行现场的组织和管理,指导学生安全规范的操作。学生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5 任务完成情况检查
教师巡视检查各组学生完成情况,并做平时成绩的记录。学生各小组整理实训台,交验任务完成情况。
4.6 分析评价
教师对学生任务实施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并启发学生进行任务的拓展分析与思考。学生自评、互评,总结,写任务报告,进行拓展任务的思考与实践。
5 总结
该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实现了课岗对接,教学的过程就是以岗导学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到企业从事生产线的操作、控制与编程、安装与调试、管理与维护等工作,也是学以通岗的过程。教学过程采用以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方式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在做中学到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教学的整体优化,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