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班生活教案范文

时间:2022-05-25 12:49:52

序论:在您撰写中班生活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班生活教案

第1篇

关键词:自然灾害教育;家居安全教育;火灾自救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5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出现,其中影响中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增强初中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将安全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针对目前实际,做为一名班主任我在平时的班会课或者早、晚辅导或者是针对临时突发事件时,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下面是我在工作当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危害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突发自然灾害教育

1、地质灾害

地震:班级专门召开了一次以“以防范地质灾害、如何自我保护”为主题的班会。

(1)介绍地震前兆表现,做好防范。强烈地震发生前,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比如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2)发生地震后如何自我保护:如果同学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空旷地方。如果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在撤离过程中能有毛巾的尽量弄湿掩住口鼻;有能保护头部的坚硬物体尽可能护住头部。如果在密集地方(如班级、超市、公共场合等)切忌慌乱、互相推嚷。

(3)学校和班级教育的方式:学校常常举行疏散演练。班级里采取学生以组为单位找有关地震的视频播放、图片、小知识、小比赛,还有的组表演了《地震后发生的事》小剧。效果很棒。

2、水灾后的保护

如果遇到水灾,要往高处奔,保持体力。并且在等救助的过程中尽量把醒目的衣服穿在外面,有利于外界能快速的发现、找到你。

二、人为环境安全因素教育

这种情况下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发生变化和改变,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这方面的教育是我在平时安全教育过程中的重点

1、家居安全教育

(1)用电安全。①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闭电源。②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③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④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切忌不要浇水,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⑤发现有人触电要及时关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①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不用及时关闭。

②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2、火灾的自救教育

(1)“三要”: “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平时要多观察,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 “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不因为乱了方寸。“要”警惕烟毒的侵害。如果遇到火灾,用湿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如果自己的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火弄灭。

学校通过参观消防队的消防演习、火灾自救演示,视频观看以及自身演习等方式感受和接受火灾的自救教育。

(2)“三救”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2结绳下滑“自救”。 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3)“三不” 1“不”乘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2“不”轻易跳楼 3“不”贪恋财物

3、交通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和进步,一些快速的交通工具逐步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要做到:

(1)、靠右行走,过马路一定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2)、在上下学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玩耍。骑车的同学不抢道、追赶。

(3)、智能手机普及,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之外,给在出行中带来了安全隐患,这就是“低头族”,他们在乘车、走路时也不舍得放下手机。看微信、看视频等,对于周围危险的感知几乎为零。在走路中不做“低头族”,对自己和对其他人负责。

4、校园安全教育

(1)首先,同学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必须防范在先、警惕在前。

其次,课余时间玩耍要注意安全

下课时,不要在走郎里推攘,在校园里追赶。以免互相碰撞,踩踏造成伤害。同学间不要做危险游戏,在游戏时不用玻璃制品玩具、暴力性玩具(弹弓、发射子弹的玩具枪)、有化学性质的玩具等。游戏时不搞“突然袭击”玩笑。带尖的东西比如笔尖、圆锥尖、手工刀等危险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对着别人,使用后要及时收好。

再次,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

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按照老师要求的动作要领去做,特别是老师严令禁止的事情,同时,利用运动器械进行体育活动事,一定要按照常规要求去操作,切不可随意操作。

(2)树立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

校园中的暴力事件,有时是突发的,有的是蓄谋已久的,有的是矛盾点积累到一定量时,赶到一个点上激烈爆发的,为了保护学生自身的安全,学生要做到:

1坚决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到学校。

2学生被欺负,切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而是请社会青年来“摆平”,最终会酿成了流氓斗殴,产生更坏、更恶劣、甚至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可以寻求老师或家长甚至是警察的帮助,合法维护自己的安全和权力。

3要谨慎交友。不是总是夸你的就是喜欢你,为你好的。分清谁是真心对你,不讲究回报的、不为利益的,那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反之总是煽风点火、好像为你着想实际上是鼓动你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这种“好友”敬而远之,真的发生事情他总是跑的比谁都快,躲的比谁都远。

4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在校园安全问题中,网络安全不能忽视。

第2篇

教学目的:

1.初步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秩序与变化的美感。

2.能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线条丰富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的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不同外形的剪纸、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

情境导入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神奇的线,请看(教师示范:直线变曲线)

2.

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3.

师总:

这条线可真神奇呀,能变出这么多种线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生活中的线条》。(板书课题)

三、

讲解新知

1.

线的种类:

2.

这些线条可以变成许多漂亮的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毕加索的画和苗族蜡染图案)

3.

比一比,说一说

这些画表现的是什么?用了哪些线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教师补充)

4.

欣赏,你觉得哪个好一些?(出示三组图片,指名学生说,教师更正、补充)

5.

师总:美丽线条组织的小秘密: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板书: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

6.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启发学生构思

四、

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利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不同的外形,灵活运用各种线条的变化组成丰富的画面。

五、

展示、讲评

1.

线条组织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

2.

画面表现的既美观又有趣。

六、

小结

线条不仅能变出美丽的画面,还有许多特殊的本领呢?同学们多看多用就会有新的发现哦。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线条

排列:有规律

第3篇

第1课时

氯化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

2、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3、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氯化钠的用途,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难点

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量筒、药匙、托盘天平、滤纸等

教学设计

一.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就是氯化钠。

【追问】食盐和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二.

合作探究

(一)

氯化钠

1、氯化钠的用途和分布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之外,还有很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等等,有些盐是有毒的,我国曾经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而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回答】NaCl,食盐只是它的俗称。

【提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大家的预习和生活经验,请同学们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发言】

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配制生理盐水。

3、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食盐还有很多用途。

1、清晨喝一杯盐开水,可以治大便不通。喝盐开水可以治喉咙痛牙痛。

2、每天用淡盐开水漱口,可以预防各种口腔病。

3、洗有颜色的衣服,先用5%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则不易掉色。

4、洗有汗渍的白衣服,先在5%的盐水中揉一揉,再用肥皂洗净,就不会出现黄色汗斑。

5、将胡萝卜砸碎拌上盐,可擦去衣服上的血迹。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制取情况呢?

【提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投影】关于食盐的有关图片。

2、粗盐的提纯方法步骤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引导讨论】

1、粗盐初步提纯需要哪些步骤?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

实践: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录像播放正确操作

【交流与讨论】

1、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

2、产率偏低的原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①过滤时滤纸破损。②注入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产率偏低的原因: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氯化钠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

第4篇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目标]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反应的条件,并能判断一些常见的酸、碱、盐之间能否反应。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科

学探究能力。

5、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6、通过对侯德榜实际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每天都在补充的一种盐类物质食盐、碳酸氢钠用于干粉灭火器及发酵粉。待学习和深化的知识:归纳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应用性质和用途解决实际问题。已经具有的学科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有待学习和深化的能力:强化应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物质的用途、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实验的观察、描述、分析和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内容展开: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盐与酸、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更反映的条件——巩固练习,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实例深入课堂,真正体、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采用设问讨论、投影正确操作、学生动手探究、及时交流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让学生通过几条常见反应的方程式总结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不一定要求学生知道得透彻,可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完善。

4、通过针对性练习,巩固本节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主要用途和性质;掌握CO32-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第二课时)

上节我们介绍了食盐的相关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盐。

〈投影〉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胃药、侯氏制碱法资料等。

观看图片

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

让学生感受外界的繁华,感受化学知识的用途之广,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这些图片,同学们知道它们所用的主要材料都是什么吗?

2、这里说的纯碱是碱吗?

引出

内容

〈介绍〉

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谈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如钙尔奇片的成分就是碳酸钙。

2.碳酸钠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的生产。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可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易引起胃穿孔)。

[投影]组成、俗名和用途

听介绍,理解

可提出疑问

通过介绍碳酸盐的部分用途,消除学生看过图片后积虑在心头的疑问

提出

问题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碳酸氢钠能治疗胃酸,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治疗胃溃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图片,先来回忆实验室如何制取CO2气体

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碳酸氢钠会不会和盐酸反应

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回忆

知识

[投影]

盐酸腐蚀大理石地板的图片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回忆二氧化碳的制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物实验的投影,使学生温顾而知新,让学生印象深刻。

分析

归纳

〈提问〉

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他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组成上都有碳酸根,都属于碳酸盐

学生思考、交流

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

问题

〈提问〉

回到开始的问题,碳酸氢钠为什么能治疗胃酸?可能会生成什么?怎样验证生成物?

碳酸钠呢?能不能和盐酸反应?

学生思考、交流,

提出猜想

设计验证方法

回答了前面的问题

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归纳

总结

归纳:盐+酸新盐+新酸

根据上面三个反应方程式,归纳总结CO32-的检验

总结: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若有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证明是碳酸盐

学生思考,分析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11-2]:

指导学生析出化学方程式

归纳:盐+碱新盐+新碱

指出盐和碱都要为可溶物

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训练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寻找

规律

[投影]

几条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判断其反应类型。再比较这节课中所出现的几个方程式,归纳这些方程式有那些共同特征?

找出各反应类型的不同点

寻找几个方程式共同点,尝试归纳总结

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忆起来更深刻

归纳

概念

[归纳定义]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理解记忆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提出问题

〈讨论〉

1.写出氯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2.投影这几条方程式,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讨论交流

举例回答

通过举例分析,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并引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归纳

总结

〈讲解〉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当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当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这节课上是不完善的,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了解的更多。

听教师讲解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归纳,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1、盐的用途

2、盐与酸、碱的反应

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的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阅读

资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

相关内容

课外阅读

增加课外知识,进一步加深化学与生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课题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一、用途

二、化学性质

1、与酸溶液反应

CaCO3+2HCl

=

CaCl2+CO2

+H2O

Na2CO3+2HCl

=

2NaCl+CO2

+H2O

NaHCO3+HCl

=

NaCl+CO2

+H2O

CO32-离子(碳酸盐)的检验

2、与碱溶液

Na2CO3+Ca(OH)2

=2NaOH+CaCO3

3.复分解反应概念

第5篇

1 进行不定时园内专题公开课及培训

我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定期的给新老师进行培训,让她们明确的知道怎样上好一节《智能数学》课,知道上课的流程。教研小组开展了不定时抽查班级的授课情况,实行授课透明化,并且给带智能数学课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并多次邀请全称教育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教研中心讲师杨鹏佳老师:1.2010年11月郑州智能数学专家来园观课指导。2.2013年3月22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观摩及培训》,杨鹏佳上两节示范课中班《按规律排序》、大班《统计》及我园两位教师观摩课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3.2013年8月20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培训》,通过多次给我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上示范课、听我园教师授课并加以点评,使每位教师能更好地学习和改进!

2 活动时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前制定了一些各年龄阶段的活动目标,要求及工作计划,如:小班年龄阶段操作常规培养为主;中班年龄阶段以感官教育及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为主;而在大班年龄阶段则以抽象教育及数学教学为主等;同时,我们还逐步摸索《智能数学》教具的操作方法;根据其原则配备了生活部分的操作材料,设立了《智能数学》操作区角。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具操作,教师进行分组及个别指导。

3 开展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提升教师智能数学教学能力

我们幼儿园坚持开展了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2010年11月潘瑜大班智能数学《认识左右》,2011年4月李平枝大班智能数学《区分左右》,2012年4月吴成英中班智能数学《找规律》,2013年3月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等每位做课老师在设计时能关注幼儿的兴趣,创设较有情趣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过程中能关注幼儿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探究幼儿学数学的心理过程。每一位老师的每一次展示、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的亮点,为我们智能数学数学展示课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每位老师也在一次次的听课、磨课中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智能数学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紧抓幼儿园智能数学活动契机,积极培养锻炼老师

每一次智能数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教师的智能数学教学组织能力,又能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反思的平台,真正起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为此我们组统一思想,紧抓机遇:

2011年4月我园7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井亚娟老师中班教案《10以内的单双数》获得“活动设计奖”。

2013年4月我园11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潘瑜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教案《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教案《相邻数》、范晓红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教案《分类统计》均获得优质课件“活动设计奖”。

2013年8月我园教师井亚娟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活动《比较高矮》、吴文娟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活动《10的加减法》将参加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5 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

智能数学活动形式主要分为集体活动和分组活动,在集体活动时教师们都能有明确的目的、计划、组织、连续性,突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在分组活动是能按幼儿的兴趣、爱好、意愿进行选择活动,并结合幼儿的能力进行。

6 实践的效果与体会

这三年的智能数学教育教学,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较快,大部分学过幼儿与过去没有接触智能数学的幼儿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要高,观察细致,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有很强的顺序性。同时,他们还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

7 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7.1 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每一种教具时还不够灵活和充分利用教具。

7.2 进行智能数学教具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

7.3 方案教学中的实施工作中,中班级和小班级的有待提高和加强。

第6篇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第7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正确的操作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实物讲解家电的作用。

难点:各种家电的用处不一样,幼儿会混乱。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2、老师分别利用家用电器,如:电视,向幼儿介绍使用方法,放光碟,让幼儿说说看到什么,知道电视的作用。电风吹的使用方法又不一样,介绍它的方法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每种电器的作用都不一样。举例说几个,让幼儿明白其中的操作方法。

3、教育幼儿要正确使用家用电器,自己不能随便乱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