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00:33:38
序论:在您撰写移动支付调查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2月24日,中国银联XX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份备受业界关注的年度安全调查报告,结合过去一年中移动互联网支付的快速发展,揭示了持卡人日常消费习惯及安全偏好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征,同时也成为全社会观察移动互联网领域安全趋势发展和社会消费模式转型的重要窗口。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介绍,“从去年起,我们依托由95家成员机构共同组成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推出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期待这份有‘温度’的安全报告,唤醒和增强全社会的支付安全意识,呼吁产业各方共建更安全的支付生态环境。”
别再说女人爱网购 男人网上大额消费不手软
报告显示,54%的受访者每月网上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并在逐年稳步增长。其中5000元以上大额消费,男性比例高于女性6个百分点。女性网上消费则集中在1000元以下。所以,别再说女人“买买买”了,男人花起钱来更是大手笔。
手机支付加速普及 半数
人的一半以上消费使用手机完成
如果您还没用过手机支付,那就out了!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
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XX年小幅下降。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这一比例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射手座网上消费最会“败”摩羯座最常用手机支付
十二星座中,随性自由、不爱被约束的射手座当选网上消费最会“败”的星座,41%的射手座受访者月均网上消费超过XX元。
而大家印象中属于稳健踏实型的摩羯座出乎意料成为最爱尝新的星座。根据报告,摩羯座对手机支付的接受度最高,8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手机支付。手机支付金额占比最高则当属水瓶座,近20%的人手机支付占个人网上消费比例超过80%。
社交账号、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为欺诈主要手段
风险形势更加严峻,1/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诈骗,比XX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近5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账号被骗,其他诈骗手段还包括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短信(仿冒10086等名义)。星座维度上,天生敏锐的天蝎座受骗比例最低,狮子座则相反,今后在财富收支和管理上需更加小心谨慎。
整体上看,网络欺诈发生损失的金额相对较低,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损失低于500元,但也有20%的人损失超过XX元。
多数人使用短信动态安全
验证 不同交易场景下安全需求差异化
近9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支付必须具备一定的支付验证环节,表明安全性在绝大多数持卡人看来是手机支付的第一因素。76%的受访者习惯通过手机短信动态验证码进行安全验证,较XX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报告起草人之一、中国银联风险分析师王宇介绍说,本次关于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的调查,是在公安部经侦局和网安局的指导下,历时3个月完成的,调查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逾五成欺诈通过社交账号
调查发现,去年约13%的被调查者遭遇过网络欺诈并发生损失,较2014年上升6%,其中男性较女性的比例高3%。手机端欺诈有五成以上是通过社交账号实施,同时,消费者还面临手机被植入木马或收到伪基站信息等其他多种犯罪活动威胁。
从调查数据来看,曾遭受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54%的欺诈金额低于500元,20%的欺诈金额高于2000元,较去年增加2%。从年龄来看,发生损失的50岁以上被调查者,逾1/4的超过2000元,较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的损失金额高,而20岁以下近70%的损失低于500元。
“从调查情况看,移动支付安全形势在去年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基于手机智能终端的支付环境安全,值得共同关注。”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介绍说,2015年通过社交账号诈骗、信用卡提额、消费退款、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等欺诈手法较为突出,移动端环境面临来自互联网、短信、伪基站等多种渠道的欺诈信息威胁,移动支付安全面临复杂环境挑战,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逾八成受访者使用手机付款
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2014年小幅下降。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这一比例同比增长6%。
袁晓寒建议,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提前预检病毒。若发现手机中毒,请不要重启手机,应到手机专业售后维修部门,让专业人员重装系统,根除手机病毒。此外,用户可以选择有配套资金保险的支付渠道或考虑购买资金保障险等相关类型保险,发生损失后可以通过保险渠道挽回。
短信动态验证码保安全
>> 我国移动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浅析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监理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定价策略在我国服装业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青年旅馆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研究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与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4-30.
[3]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4-28.
[8]杨扬.2013年湖北居民阅读指数报告出炉[EB/OL].,2016-05-26.
[10]中国新闻网.当当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全国阅读两极分化[EB/OL].,2016-05-26.
新规聚焦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在畅享移动支付便捷性的同时,有哪些风险值得消费者关注?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电子钱包撬动支付方式革命
先闭上眼睛想想,上一次使用现金是什么时候?吃饭扫码付款、看病微信支付、电费水费用支付宝……衣食住行“无现金”消费悄然流行。从纸币到银行卡再到移动支付,支付方式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商业的版图。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在中国或将逐渐成为主流付款方式。
自2013年6月正式上线以来,移动支付正在加速渗透各类场景,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显示,2015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
微信红包和转账是微信用户开始“无现金”生活的重要尝试,且数据惊人。除了红包和转账,在民生消费等诸多场景都接入微信支付。仅在滴滴打车中,移动支付平均每日减少超过800万次现金使用。微信支付在线下的门店接入总数已超过15万。
据蚂蚁金服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52个城市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辐射全国。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在内的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服务,为超过1.5亿的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体验。
支付方式的变革,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当前多种支付方式共同竞争,改善支付环境,提升消费体验,也是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移动支付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微信团队分析,在传统行业中,每次购物阶段结算是一次生意的结束。移动支付中,几乎每个到店顾客都代表着一个微信ID,是商家获得“下一单生意”的起点。
在公安部经侦局和网安局的指导下,中国银联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存在一定安全问题,但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正在逐步形成,整体月均移动支付消费金额和频率较上年均有所上升,且无论是实物类消费还是虚拟类消费均比2015年有显著增长。
不法分子对电子钱包虎视眈眈
第三方支付“井喷式”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风险。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猖獗诈骗,通过账号盗取及劫持木马等技术手段,对消费者的“电子钱包”虎视眈眈。
针对新支付方式的诈骗手法升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也跟着升级。腾讯支付安全联合艾瑞咨询《2016腾讯支付安全大数据报告》显示,支付诈骗骗术五花八门,其中冒充公检法占比38%,位居第一;冒充客服其次,占比12%;诈骗短信、电话紧随其后,占比11%。
据360安全专家刘洋介绍,最近一年来,随着手机支付、快捷支付等现代网络支付方式的兴起,骗子们也开始更多利用新的支付方式进行诈骗。例如微信红包诈骗,微信AA红包诈骗,微信虚假公众账号诈骗,微信投票、点赞诈骗,微信扫码关注诈骗、虚假微商诈骗等。这些诈骗手段比较新颖,让人难以识破。
从腾讯支付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近一年来,骗子利用手机木马实施诈骗成为趋势。用户手机一旦被骗子的木马病毒感染,病毒将自行编辑复制用户整个通讯录,以用户名义向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病毒短信,导致更多人上当受骗。
消费者个人信息被窃取。
刘洋介绍,一些新型的黑客攻击技术也在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比如,伪基站可以伪装成任意号码向用户发送诈骗短信,并诱骗手机用户登录钓鱼网站;钓鱼WiFi则可以直接监视接入该WiFi网络用户的所有上网行为。此外,远程篡改家用路由器,远程入侵智能手机,远程入侵网络电视盒等新型攻击方式也对消费者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针对NFC“闪付”,利用特制的读卡器隔着厚厚的钱包和衣服也能读取闪付卡数据。对这些新型攻击方式必须提高警惕。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柳勇认为,网络支付安全本身不是第三方支付的问题,而是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现在众多网络诈骗的源头是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不法分子可以“精准诈骗”。目前移动支付形式多样,关键还是要保护好用户的核心信息。
换手机或换号码,易导致“电子钱包”不再安全。
“都用手机支付,万一手机丢了,钱怎么办?”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疑问,是许多用户的担忧。消费者一旦更换手机号,各类不便接踵而至。例如,2015年11月11日,佛山的朱小姐用新号开通支付宝,然后把旧支付宝账户上的1万元转到新账户。没想到她的新号码属于“二次放号”,朱小姐重新注册的支付宝可以设置登录密码,但是支付密码却是由前任机主设定。这也意味着,她转进去的钱,无法使用。
刘洋介绍,使用二手手机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例如在手机中的支付宝、淘宝等应用中借助设备实施盗刷,或者用专门软件进行手机恢复。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移动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考验着金融体系的安全。
据《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遭受网络欺诈的消费者未获得有效赔偿,在遭遇网络支付欺诈并产生损失的调查中,网络支付欺诈追损难度较高,损失全额或部分追回的仅4%,绝大多数是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这一比例高达88%。
支付机构挪用资金现象。此前,上海畅购、浙江易士、广东益民三家企业因涉及挪用备付金、非法吸储,已被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多家涉及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因存在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付金等严重违规现象,被央行处以高额罚款。
专家表示,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规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挪用支付账户沉淀的客户备付金现象十分普遍。一些移动支付机构将客户资金用于投资或放贷,一旦出现资金问题会导致无法兑付等问题。央行此前已出台政策规范移动支付账户沉淀资金管理,但从当前查处的违规情况来看,支付机构仍然可通过渠道、托管银行履职不力等漏洞挪用客户备付金。
如何保护好你的电子钱包?
如何保护好你的“电子钱包”,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如果消费者上网习惯不安全,就容易导致受骗几率增加。
腾讯支付安全负责人许国爱表示,大部分用户风险防范意识较低,存在安全隐患。报告调研样本中,75%的用户多账户使用相同密码,80%的用户随意连接免费公共WiFi。建议广大用户提高支付风险意识,不同账户建议使用独立的密码,连接公共WiFi时不执行支付等敏感操作。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研究员陈莉认为,企业要做好风险控制,合规合法操作交易,避免技术缺失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用户也应该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信不明网站、短信以及电话。
“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认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
目前,不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针对手机支付都作出“全额赔付”的承诺,并推出了账户保险。但对于用户而言,第三方支付提供商能否不断升级技术,提供更具安全感的产品体验,消费者出现资金损失,平台是否能快速响应,是对电子支付工具的首要要求。
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裂,IT热潮的迅速降温,由此导致曾经热闹非凡的电子商务热也遭人冷落。然而,就在电子商务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的时候,市场上却涌动着一股热流,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正在不知不觉中兴起,而且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全球著名的市调公司Frost&Sullivan今年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移动电子商务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质”的飞跃,预计2006年移动电子商务市值将达到250亿美元。届时,移动电子商务将占全球在线交易市场15%的份额。
Frost&Sullivan的报告还显示,未来的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不同领域:自动支付系统,包括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计时器、自动售票机等;半自动支付系统,包括商店的收银柜机、出租车计费器等;移动互联网接入支付系统,包括商业的WAP站点等;手机代替信用卡类支付以及私人之间账务结算。在以上这些支付形式当中,其中通过手机————互联网这种支付形式的占整个移动电子商务的39%,私人之间的P2P支付占34%。
分析人士认为,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以其灵活、简单、方便的特点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普通的消费者在预定门票、支付费用、股票交易以及财务办理上受益。同时,移动电子商务的有关调查数据也显示,移动电子商务给移动运营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为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从2009年到现在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国移动所做的战略性尝试似乎比过去十年都要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无线城市、移动商务、SNS……其中移动支付是中国移动最关注的战略性业务之一。
移动支付被称为互联网的新起点,它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必然趋势。移动支付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它还是商业价值的创新。中国移动的介入,有可能动摇传统支付方式。因为无论是从技术、资金、网络,还是用户基础、可信度方面来讲,中国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移动支付被人们接受,它将伴随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它为中国移动创造的价值,也将是之前任何业务无法比的。
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98亿元,比2009年增长308%。由于3G网络发展及整体支付环境的改善,手机支付在未来两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12年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试运营已经有了数年历史,2010年又加大了投入力度。2月6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物美集团联合宣布,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2000万客户当日起可在物美和美廉美的门店刷于机结账。尽管在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下,移动支付产业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势态,市场上关于移动支付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从目前的产业市场现状来看,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影响中国移动“支付”梦落地的主要原凶有以下几点。
一、移动支付技术。移动支付业务对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移动支付需要一种既操作简单,又安全、准确的可靠验证机制。但中国的市场环境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复杂,移动支付技术引入后的本土化工作任重道远。
二、安全性。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与上面所讲的移动支付技术有一定的交叉。之所以把它单独提出来讲,是因为安全性在移动支付领域是一个关键性问题。移动支付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在安全性、可信性方面有所突破。
三、 深度合作。中国移动要想做好移动支付,必然要与各大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合作。而中国移动在金融领域涉足较少,进入金融市场后的新做法、新规矩都需要从头学起。
中国银联近日了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此次调查通过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APP客户端等117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开展在线调查,获得近59万人关注,回收有效问卷逾9万份,报告揭示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最新进展及安全风险状况。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上升
报告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受访者遭遇欺诈的比例相对较高,均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电信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 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报告还显示,64%的被调查者曾使用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账户,包括金融类账户、社交类账户和消费类账户等,其中遭遇过电信诈骗并发生损失的比例过半,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用手机同时注册金融类账户及其他账户,如发生信息泄露,犯罪分子更易接管金融支付账户盗取资金。
曾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访者中,近三成的欺诈损失金额高于2000元。从年龄来看,两成的50岁以上的受害者损失金额超过5000元,超过平均损失比例7个百分点。在遭遇损失人群中,可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的超过五成,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较前年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成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人群中,有超过四成是50q以上中老年人。
九成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
报告还揭示出去年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方面消费行为习惯的变化。报告显示,2016年消费者网上消费金额及使用移动支付人数占比呈现双增长,其中沿海地区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随着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加快,各类移动支付在消费群体中呈现分化趋势,第三方支付的手机APP因丰富的场景受到年轻人群偏爱,高学历及中青年群体更看中支付中安全而选择云闪付系列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借贷需求更加突出,使用过电商或第三方机构账户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过半,先消费后还款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较2015年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介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调查还显示,线下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等商户是85后主力人群青睐的场所,手机支付购买游戏点卡等网络虚拟已经成为95后最常见的交易场景,20岁以下受访者使用手机购买过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比例高达97%。
移动安全支付技术不断提高
虽然当前移动支付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公众对移动支付安全感有所提升。报告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既安全又便捷,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不区分大小额均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已超过七成。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体验。王宇介绍,2016年数据显示两个新特点:一是手机动态验证码使用比例较201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二是被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了2.5倍,在95后的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约占七成。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论,银联支付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可能的支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