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美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3 02:25:05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美术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美术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 艺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25-01

色彩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高考的“战场”上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它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的知识,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进行思考。目前,高中美术班的色彩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掌握好色彩绘画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画面效果具有完整的色彩关系,形体关系强烈的画面效果才能够顺利通过美术高考。

1 范画欣赏,提高素养

会画的不如会看的,一味地画,虽有成效,然而太慢。教师在教学中要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学会反观自己,多问自己:如果我来表现这幅作品,我会如何用色-多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教师有责任为学生选择好的范画供学生欣赏,有针对性地根据色彩理论进行分析讲解,欣赏时要及时肯定范画的优点。如凡·高《向日葵》范画欣赏教学片断:师:看了《向日葵》,你们有什么感受。生l:这幅画造型简洁、松动,色彩给人的感觉很强烈,好像充满内在的激情。生2:画面很亮,很鲜艳,桔黄用得很多,像金子似的,有强烈的视觉张力接着出示中国画家黄永玉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师:看黄永玉的作品,你们又有什么感受。生l:和外国色彩画比,有点儿“怪”,或者说这就是风格吧,有题款能看出是黄永玉,不题款好像也能看出是他的作品。生2:黄永玉好像吸收了西画的技法,作品有厚重感、明艳感,也特别有中国画笔墨的韵味,所以震撼力很强。色彩学习不能只为了画色彩而学色彩,初学者应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上下工夫,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学习,深入体悟,要从整体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理解、体悟、判断。

2 重视过程,玩出技法

色彩教学的步骤一定要走全,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大小型考试,按步骤作画才能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1)构图完整,色彩饱满。在高中色彩教学中更多的是写生,构图时,能找一个自己便于表现的角度,然后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描绘,如达。芬奇画蛋一样,同一物体画出不同角度的画面来。要注意以下关系:一是注意静物的摆放与作画人的位置关系;二要把握好物体的形体比例;三要把握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四是定好色调;五是注意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六是注意色彩的整体过渡和协调。(2)形色俱佳,明暗圆融。为了准确定形,可以先用淡墨勾出物体轮廓,逐渐推进到细处,切忌概念化定位形和色,过渡要自然,学生在作画时,要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自己的素描表现能力、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反复推敲,求得素描和色彩的完美统一。(3)画出个性,富有变化。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千万不要画得和物体固有色一模一样,如果和固有色一样,不仅单调,感觉反而不真。作画是有情感的,画时要将自己的情感放进去,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生气时把水画成黑色,这个道理,高中学生自然明白。(4)主次分明,整体协调。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色彩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

第2篇

关键词: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1999年,我国国务院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道德、智力、体能、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综合性发展,美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是促进学生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基础教育教学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教学的美育功能。而高中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科目,自然成为开展审美教学的主要阵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高中美术的审美教学可以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在审美方面的发展。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过于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教学和成绩,忽视美术的育美功能,美术教学课时少,形式单一,上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感受美的需要和强烈动机,导致美术教学不仅僵硬封闭而且丧失趣味和美感,学生课上态度消极,学习效果差。因此,教师要开展审美教学就必须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新美术课堂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和体验美。

(一)感受美的图片和事物,开展直观教学

美术是一种视觉化很强的教学科目,而教师要结合高中时期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特征,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通过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丰富图片,使学生对美的事物形成完整的表象知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园艺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为学生搜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和西方园艺设计的图片,通过展示真实的形象生动的图片,使学生切实感受美的园林气息,对知识形成直观的表征,产生美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进行实物教学,这是一种更加真实的直观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自身的教育潜能。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学校的雕塑和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通过实际艺术创作结晶丰富学生感受美的途径,使学习活动更加真实。

(二)在感受美的事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品质和人格,形成美的观点和意识

美术的审美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和图片,而且要在感受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感受这些事物和现象蕴含的价值和品质意义,使学生对人格和情感进行美的体验,树立审美的自觉意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终旨归是建设美的个体,具备美的品格。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含义,丰富美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感受美的层次上不断深化,自觉陶冶美的情感,健全审美情操。比如,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雕塑的时候,关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高中时期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大卫所代表的人文主义理念,教师要逐步启发学生在对大卫人体美的感受基础上,结合中世纪时期一些保守压抑人性的宗教雕塑比较分析,感受大卫所代表的张扬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理念,从而深化学生感受美的素养,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性观点,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审美教学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美术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创造教学条件,使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和理念,而且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科学、完整的美的判断能力,在评价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实现其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鉴赏美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主体参与的自我内化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教会学生鉴赏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我的鉴赏感受,培养有序的鉴赏能力。

(一)组织美术的审美鉴赏课,培养学生规范的鉴赏美之意识与能力

鉴赏美必须有专门的鉴赏活动课作为有效的支撑,鉴赏活动要组织的有效和规范,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和鉴赏技能的学习,实现鉴赏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审美鉴赏课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设计多样化的鉴赏内容,以供学生挑选,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课下进行素材的收集和鉴赏任务的落实,课上,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代表到课堂上为大家进行专题鉴赏,教师作为旁观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鉴赏进行评价和反馈,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鉴赏行为,使鉴赏活动有序进行,学生真正获得鉴赏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鉴赏的过程和语言进行记录与汇总,对每一次鉴赏报告和活动进行总结与讨论,最后在反思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也不断得到新的启发和想法,提出新的鉴赏课题等,促进鉴赏活动深入发展。

(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美术鉴赏的课外兴趣小组,创新鉴赏活动形式

美术鉴赏活动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可以和学生的课余活动结合起来,以新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鉴赏平台与空间,使学生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为学生开展美术鉴赏的讲座和报告会等,使学生小组的兴趣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引导,还可以开展鉴赏的汇报展览等,充分发挥鉴赏活动的自由灵活性,使学生鉴赏能力有发挥的空间。

三、审美教学需要启发学生开展创造美的活动,在实践中发挥美的创造能力

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和感受鉴赏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创造性应用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审美需求,把审美情感和能力得以外化,提高美育素养。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需求

美术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直接对学生的创造活动产生影响,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好示范者角色,多进行创造性活动,绘制作品或者进行艺术创造等,对学生进行熏陶与陶冶,使审美创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常态,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檠生提供创造行为实施的条件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G633.955

美术是人类文化发展最早的载体之一,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通过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中美术教育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美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

一、 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权利和空间

高中学生已经有很强的自主性,在个性上又有些叛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主观的教给学生这个应该怎样那个应该怎样,这种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法只能束缚学生个性的表现,形成"千人一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教育家卢勤说过"是用'眼'画画,还是用'心'画画,这可能就是模仿与创造的不同点。""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是用'心'画画,正是在'心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用"心"去画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艺术表现作为人的精神行为,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运用什么材质,都应该体现主体的精神追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在创作过程中主动寻求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这种相对独立的思维空间,会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信心,这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 给W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过程就是把通过“看”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反馈,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完成的,持续的针对性的训练能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影响人的日常行为,高中美术实践模块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一是科学意识。艺术的表现需要感觉,同时艺术也需要严谨,尤其在西方传统艺术中,造型和空间表现几乎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对物象规律性的把握是进行表现的基础,这需要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即使是抒情达意的中国画,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五日一石、十日一水”,也同样需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可染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深有感慨地说过:“潦草不可恕。” ;二是大局意识。艺术的美首先在于整体的美,整体是我们在对学生的造型训练中说的最多的一个要求。所谓整体,就是画面各种关系的协调。俗话经常说“大局为重”,引用到美术教学当中来也是有道理的。学生在最初的表现过程中,基本能力尚未确立起来,顾此失彼,没有信心所以不敢下笔,下笔也不敢大刀阔斧地去表现,我们一开始是直接要求形象的准确还是先要学生的一种状态体验?如果我选择,我就选择后者。前者是一种通过时间的过程可以完成的,并且一定要经过一个时间的过程。后者是一种引领达到能力的方法,两者之间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先让学生拥有“大局意识”,才能做到在表现时以“大局为重”,引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样是这个道理。三是独立意识。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表现自己眼睛发现的东西,表现自己的思维所理解的东西,发现不了精彩就表现不出精彩。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表现;四是创造意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带有思考性的观察能让人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感受,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创造首先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

三、 科学展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在美术课上,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比较笼统,整齐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这就造成评价的不明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获得教师的对自己的反馈,没有方向感,不知道学习的错误等,学习上要么原地踏步,要么总是落后,突破不了,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明确,给出每个学生具体的评价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看到错误,及时改正。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个性化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体现了自己的思维,是独特的,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学生、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由过去的教师评价学生,变为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情,从学生那里了解自己的教学是否被学生接受,获得反馈,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不能单纯从作品的结果来考查学生,要注重学生过程性的学习评价,重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认真程度。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对美术的爱好。比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总是在说有的学生的美术作品画得一塌糊涂,而为什么同样的学习,有的学生就画得好呢?这要从根上找原因,看看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态度端正了,学习就有动力,自然会花心思去学习,教学评价要具体到教学的点上,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来进行,有的放矢,这样的评价才有意义。比如,设定一个教学目标,是一个可实现的而不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对于教学内容来说,要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美术技能,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等等。对于常规的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作业、学习成绩建档、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等,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之间互相切磋,找到自己学习中缺乏的地方,互相弥补,共同提高和进步。这是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改正的过程,比教师的评价更有说服力。学生会看到自己的差距,存在的优点,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我们要从美术的特点入手,发挥其教育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教学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促进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在很多方面有了改进,但是,因为每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具体教学条件不同等客观因素,使得高中美术教育改革开展和推进不太顺利。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体制使得高中美术教育不受学校、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这种状况致使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很多。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议和改进策略,希望能有利于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和分析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不够重视,美术教育目标得不到落实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和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依然在很多方面影响着目前高中的教学。很多高中学校还是一贯秉承着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一味地向高考升学率看齐,将学生的学习完全调控在高考必修课的范围里,致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存在与否都不关心,更谈不上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和教师对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学生连培养审美情趣的机会都失去了,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是得不到实施和落实,这在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的忽视。学生学习知识单纯地为了应考,对自身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没有意识,真正走入社会将会是“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工作能力极差。

(二)高中美术课时设置偏少,学生的美术实践机会更少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把美术课开设为鉴赏课,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校没有美术课时设置,有的学校只对文科学生设置美术课时,而且一周只有一个课时,这样的课时设置使得学生接触美术的机会甚少,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呈走马灯式,不可能深入细致地了解美术知识,更谈不上感悟美术课程的审美教育主旨,导致学生的审美缺失。美术课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只有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美术的真谛与奥妙,才能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操。但是,大多高中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繁重的文化课,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美术实践就更谈不上。

(三)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不准确,学校对美术教师不重视

不选择艺术院校的绝大部分高中学生觉得高考没有美术内容,只要学习好文化课就可以了,对美术课的认识不准确,不充分,认识不到美术教育对提升个人审美情操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社会现象也如此,每年高考后,大家都会关注文理高考状元,对美术成绩好的艺考生却忽略不提。因为学科的特点和整体教学环境的影响,美术教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对美术课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忽视美术教师的存在,严重挫伤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这使得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教学层面,把美术教学当成落实教育要求的存在形式,美术的审美教育就只会停留在表面上,素质教育也相应地得不到实现。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建议和策略

(一)要高度重视美术教学,促进美术教育目标的落实

高中学校要重视美术课程课时的开设情况,保证美术课时开设要齐全,要足量,满足学生对美术课的知识的学习和审美需求。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顺利开展美术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更好地落实美术教育目标。学校和教师都要将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出来,使美术教育的审美和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教育会启迪和陶冶学生塑造美的心灵,美术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保证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要想实现其审美与育人的教学目标,就要保证教学质量,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美的艺术境界,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美术教师要力求美术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化,要使学生能配合教学的开展。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产生情感体验,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或提供实践的平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实用性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能主动参与美术教学过程,进入美术学习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的作用,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才是高中教育的目标,而美术教育就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美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和美术课程的学习,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高中学校在正视美术课程作用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使美术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教学中,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将美术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教学中。

高中学校只有很好地认识到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重视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学,教师爱教。高中学校要重视美术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的审美水平和专业素养,使美术教学的教育目标很好地得到落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欣赏教学

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一、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 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向来被认为是最难织的,如果教师对知识点把握不准,课堂时间安排不当,教学方法不得体,课堂教学就容易步入枯燥无味的“注入式”教学,其结果是教师费力不小,学生收益甚小,教学效果不佳。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我认为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必须采取“讲”、“问”、“议”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二、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课、教学现状、问题、解决方案

一、高中美术课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内容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等多方面的美术绘画教学。近几年,高中美术绘画成为普通高中艺术专业生的必修课,也是普通生的选修课。各种版本的高中美术绘画教材品类繁多,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变革,虽然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国家颁布的《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程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而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养成对于承担较大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更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审美观念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细节,例如衣服的色彩搭配、食品的用色搭配、住房的室内装潢、交通工具的款式选择;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的制定和生存状态的转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有助于让学生提高生活品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更有助于顺利实现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计划,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

1.学生绘画底子薄

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晚,课程的规划和设置直到民国初期才开始正规化,学生的美术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和实施,学生对美术知识知之甚少。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控制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师在实施美术课时经常因课堂纪律等外界干扰受阻。高中生对绘画应试教育错误的认识不仅不利于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更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美术氛围形成条件不充分

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很少。学校组织的班级文化评比、书画展参加的除了兴趣小组的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建形成障碍。

3.美术课时量分配不均,审美教育的条件也受到制约

普通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时每周一节,由于绘画基础知识的缺失,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需要补充大量的美术常识;而艺术生在高考的重压下课时相对偏多,学生一方面对美术常识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思维习惯的负迁移,造成学生对于美术本体认识不足,导致投入大量时间而收获很少,进步缓慢。

普通学生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固定的专用教室进行,教室以及专用器材的限制可能导致课程实施困难;而艺术生虽有固定的教室,但深受市场上品质优略差异极大的美术出版物影响,以前接触高品质绘画的机会少之又少,形成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画被泛滥市场的应试教辅牵着鼻子走的大环境。

三、如何解决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立足课堂实际,改善应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是美术教师的责任。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的实施依靠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予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即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使解放教师的思想,将更多时间运用到教学研究活动和课题研究中去,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2.依据学生实际,转变学生应试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基础教育底子薄的美术教育实施了高压政策,对于急于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又长期停滞在幼儿水平的美术常识的学生来说,造成了恐慌。这种情况有悖于美术以培养学生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宗旨。在学生整体的美术观形成以先,必须首先转变学生“一根筋”的应试思想,尽量摆脱应试观念给学习绘画造成的思想负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美术实现娱乐身心,学习美术才有了最本质的基础。否则,考生被众多的老师、漫无边际的知识、每月一次的考试等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失去本能的自主学习力,被动应试,其后果可想而知。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求:“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绘画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纳总结,对形式语言方面入手加以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作品内涵准确的表述出来。在对作品的鉴赏评价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

3.在高中绘画模版课程中,培养学生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写生、默画等课堂活动向大师学习,认识美术的本质,发掘培养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利用非课堂资源,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拓第二起跑线。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策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就成了我国教育的代名词,各种升学考试都以文化课成绩作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出了更多的专业人才,却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审美和情感的教育,“高分低能”的情况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高考压力的不断上升,艺术类院校开始扩招,高中院校也为提升升学率,开始注重美术课程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中美术教育开始走向正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其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也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课程,研究高中素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素描及高中素描教学概述

素描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雏形,人们在岩壁上进行绘画就是最早的素描。素描的成型则从文艺复兴开始,艺术家开始注重对物体进行观察,并用铅笔将其定格在画卷上。素描进入中国始于明清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使用素描的艺术家,他开创了近代的美术教育。后来徐悲鸿将欧洲的绘画技巧和中国民族绘画精神融为一体,使素描进一步在中国流行。高中素描教学分为两种,一种针对的是大多数学生,对其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素描即可,对于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并不是很高;另一种是针对美术特长生,其要求更高,教学方法也更加深入,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素描技巧,对应试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为顺应高考美术的要求,学生应当达到熟练地、有技巧地进行胸像或者半身像写生的程度。

二、当前高中课堂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素描教学并不重视。由于高中大多数学生仍要经过全国普招统考进入高校,所以美术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如何在课时少、时间紧的情况下教会学生素描技巧是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目前美术课时少,高考也没有考查,所以美术教师对素描教学不重视,导致素描教学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二,忽视素描基础。素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可以说素描是美术的基础。因此,学生需要扎实地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素描教学应从简单的几何体开始,然后对石膏人像进行写生,最后进行真人的写生。而在实际的高中美术课堂中,学生的素描基础非常薄弱,素描作品状况频出。第三,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在高中美术课堂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拿出一个实物让学生进行绘画,桌上摆什么,学生就画什么,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学生对物体本身产生依赖,如果脱离了物体,学生脑海中将是一片空白。

三、高中美术课堂素描教学策略

第一,充分重视素描课程。素描课程作为美术课程的一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做事耐心、观察细心的习惯,这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也很有帮助。通过素描学习,能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在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寻得一些乐趣。第二,应当重视基础教育,注意循序渐进。素描是美术的基础,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从美术课程中汲取营养。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任何教育都是如此,基础性教育枯燥无味,但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第三,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当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素描基础后,进行命题绘画,但是并不设置任何实物,让学生将脑海中的形象复刻到纸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会创造一些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第四,提升学生对于素描的鉴赏能力和临摹能力。模仿和学习是提升学生美术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素描教学不能仅仅重视素描过程,还应当给学生多进行著名素描作品的背景介绍与赏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为提升学生素描水平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艺术类院校的不断扩招,高中美术在高中教育中所占的分量会越来越重。作为最基础、最容易入门的素描也将受到更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喜爱。当前高中素描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学校和教师应重视素描,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和学习,为塑造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立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素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