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04:10:17
序论:在您撰写刨床实训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首先是8天的SYB创业培训课程,SYB,即创办你的企业,于此相关的还有IYB,EYB,即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对于刚毕业的我们来说只需要接触第一种,创办企业。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要从大学时候说起。我所学的专业是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整个大学期间接触的无人机比较多,所以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成立自己的公司,内容是利用无人机来进行作业,设计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航拍,二是植保。这个念头在我心里已经有两三年了,但始终没有迈出去那一步。在这8天的SYB创业培训课程中,张媛媛老师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创办企业开始时的所有准备工作,并且整个过程中贯穿了“黄亮与李燕的创业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去理解。
想要创办企业,开始的工作是一定要做足的,做好详细的计划与调研是不可缺少的。大概可以分为十个步骤:1.介绍自己的企业、项目、产品等。2.将自己作为创业者来评价。去看看自己能否当一名好的老板。3.为自己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思。4.评估你的市场。去调查自己所要创办的企业是否存在好的市场环境。5.企业人员组织。计划自己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员工人数或者合作伙伴等。6.选择一种企业法律形态。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公司。7.法律环境和你的责任。了解相关法律,并确定自己的责任。8.预测启动资金需求。9. 制定利润计划。10. 判断你的企业能否生存。
创办自己的企业,自身的素质,思想,资金等条件是一定要具备的,不能盲目起手,应先去所要从事的行业工作学习,并且了解行情,知道对手的长处于不足,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抓住市场的需求,这样才会更加顺利。在此次课程中,我还了解到,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国家会有补助政策,大力鼓励我们去创业,每个人会有10万元的3年免息贷款,如果为合伙企业,还可以不断叠加,也就是2个人20万,3个人30万。在创业成功并且维持6个月能生存下来的可以申请补助3000元。所以,在启动资金方面我们有很好的条件可以利用。但是在利润计划和判断自己的企业能否生存就需要认真的计算。应该计算自己创办企业一年内的成本,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严格的计算,才会知道自己的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来,才会知道自己一年后是否会有收入。我还知道了在算流动资产时,很多东西的折旧成本也是要计算在其中的。
在SYB创业培训的第8天,每个人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做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我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翱翔天空有限责任公司,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计划,计算了启动资金,所要投入的成本,最终获得的利润,让我离自己的想法更近了一步。
八天的创业培训后,是由华图教育机构的老师给我们上了三天的公共基础知识,以及面试的课程,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自己本身就在参加公务员考试,这三天的公共基础知识的讲解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巩固了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补充了盲区。最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天的面试课程,我才发现,面试与笔试比起来,也是特别难的。要想获得好的面试成绩,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二就是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在面对一排面试官时,衣着打扮,举止,站姿坐姿,口齿,都是特别重要的,如何不紧张,如何能流利的在3分钟之内回答完一道题,就需要过硬的心里素质与广泛的知识,还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速,这样才能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第十三天,我们学习了消防知识,我认为消防知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现在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觉得火灾根本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其实火灾的根源每个人身边到处都是,在住酒店时大多数人选择电梯,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楼梯,安全通道在哪,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做法,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学习灭火器的用法也很重要,很多火灾起初知识小火,正确的方法就会终止这场火灾,避免损失。消防知识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让危险不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即使发生,也会镇定自若,很快的去解决。在这次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消防栓的用法,火中自救的方法等等,并且改变了一个意识,就是用湿毛巾堵住门缝,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自己逃不出去了,而不是直接去采用。
关 键 词:考工软件;维修电工;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维修电工是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维修电工列为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1]。几乎每个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维修电工,该工种的培训及考核也已经开展了多年,其考核的内容有设计安装与调试、故障检修、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项目。目前,在故障检修这一项目的考核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故障的设置由于需要手动设置,其过程重复、繁琐;检查排故结果的过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且需要手工记录,不便于统计、评分等。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以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二、维修电工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要求
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的《维修电工(初、中级)》一书中列出了初级和中级修电工考核的命题思路与鉴定考核要点。初级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鉴定点有7个,中级维修电工的鉴定点有8个,具体鉴定点见表1所示。“核心要素”是考核中最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一般要素”是考核中出现频率一般的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级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鉴定点有70%以上涉及电机或机床相关的知识。在考核过程中通常由考评人员在实训设备上设置若干个故障点,由被考核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修,根据检修的结果进行评分。
三、考工软件在故障检修项目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鉴定点及考核要求,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软件的运行需要配合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可在上位机上设置最多35个故障点,具体故障点见表2所示。
该软件可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可通过键盘或教师机进行故障设置,学生在实训装置的电路上进行故障检测,通过答题器将答案及相关信息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在教师机上根据学生上传的信息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自动评分,并将其保存下来,供以后进行查询和打印;能对在线实训装置进行故障设备和排除,并统计每个故障点的误排次数;能对试卷自动保存,掉电不丢失,避免重复出题;对每个考生的学号、班级、答题结果、故障的误排次数、考试时间、报警记录自动保存,并在提交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评分。
使用软件首先需要用户进行登录,用户分为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点击“注册”可进入注册界面,注册新用户。点击“忘记密码?”可进入获取密码界面,根据密码提示取回密码。
登录后即进入软件主界面,如图2所示。考核前需要首先选择设备类型,选取相应实验台号,再选取试卷。点击确定设置选中的实验台;点击清除可清除当前选定实验台。选择完毕后点击全部开考或右键选择可开始考始。主界面中试卷栏内右键或点击左边‘>’便可对试卷进行编辑。故障点显示当前试题故障信息。选择“重连”若考生正在答题,将重新答该题;没有答题,将复位该实验台;若连接出错则将重连该设备。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在“教师信息”界面和“学生信息”界面中可以对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进行修改;以教师身份登录,则只能修改自己信息。学生信息中,登录号和密码是学生进行考核的前提。软件具有组卷功能,点击“试卷管理”进入试卷管理界面,进行试卷编辑。进入试卷管理后,首先选择设备类型,就可出现此设备类型相应试卷,点击各按钮或右键菜单可完成相应操作,试卷管理界面如图3所示。故障点的设置界面如图4所示,考评人员或教师可通过软件设置最多35个故障点,用于实训教学或考核。
四、总结
论文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该软件可通过键盘或教师机对在线实训装置进行故障设置和排除、记录、自动保存每个考生的学号、班级、答题结果、故障的误排次数、考试时间、报警,并在提交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评分。同时可对试卷自动保存,做到掉电不丢失,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庄建源.维修电工技能考核现状与国家题库建设刍议.职业[J].2010:12,30-31.
关键词:连杆机构;基本特性;行动导向;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85-03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地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实践证明,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实效、备课质量、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素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按行动导向教学分为两个学习情境,本次课是学习情境一“牛头刨床机械传动系统分析”中的学习单元4“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分析”中的任务3――连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分析,这是连杆机构中的重要内容,需四课时完成,本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的分析、选用、设计能力,以及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是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机械工程工作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本次课主要阐述常用机构中的四杆机构的运动和传力特性,即急回特性和死点现象。它是设计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所以本次课内容是本学习单元的重点之一。
2.学情
高职数控专业学生都是从高中直接升学的,入学成绩相对较低,理论基础薄弱,但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乐于动手实践。经过金工实习对机械设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机构的分析能力尚未形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引导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3.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目标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掌握四杆机构急回运动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强弱的评定指标,熟悉四杆机构传力特性的校核公式及最小传动角的位置,了解死点产生的机理及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极位夹角判定四杆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能够找出曲柄摇杆机构最小传动角的位置,能够分析死点产生的条件并能利用死点工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重点与难点
急回运动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强弱评定指标、死点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机构出现最小传动角的位置和死点产生的原因对高职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5.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安排在机械设计基础实训室,并准备好曲柄摇杆机构模型、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模型、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模型、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模型、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等。
二、教法
本次课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下达,学生在“任务书”的引导和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工作成果。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设计技能和操作技能,学生始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与点评,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三、学法
综合运用归纳整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法。学生通过任务完成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讨论工作任务,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汇报、答辩、演示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组织表达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1.复习旧知,设置问题
通过模型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情况,提出问题1:说出机构中各构件的名称及四杆机构的类型。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中的模型,提出问题2:四杆机构可以演化成哪些形式?这两个问题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且有实际的模型,简单易答,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相关知识。
2.布置任务,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后,大多数学生已进入学习状态,此时可播放牛头刨床切削工件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切削速度和退刀速度是否相同,引出急回特性的概念,进而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①刨刀急回特性分析(即说明如何实现慢速切削、快速返回);②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传力性能分析。
3.资讯讲授,引导探究
知识点1:急回运动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强弱评定指标,此为本节的第一个重点。通过课件并配合模型演示,分析曲柄摇杆机构的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从而得出急回特性的判定方法及强弱评定指标(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突出重点,讲解完此部分内容后安排练习:利用实训室的模型,分析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
知识点2:机构出现最小传动角的位置,此为本节的第一个难点。采用引导探究的方式,教师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模型,学生观察连杆与摇杆之间的夹角(传动角)的变化,测量几个特殊位置的传动角,提出问题:何时传动角最小?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推导出结论:即机构出现最小传动角的位置是曲柄与机架共线。将难点分解,探究过程步步深入,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知识点3:死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缝纫机的脚踏板机构是一典型的曲柄摇杆机构,脚踏板即为摇杆,若踩脚踏板的速度很快,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导出第三个知识点:死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
死点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又一难点,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力学知识对曲柄进行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由死点产生的原因,师生归纳总结,共同得出死点产生的条件,即本节的第二个重点。最后,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说明死点在实践中的利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制定计划,决策方案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协商成员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决策完成任务的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审核学生制定的计划与决策方案,提出指导意见,接受学生咨询并参与学生讨论。
5.任务实施,结果检查
按照既定工作步骤及程序,画出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根据急回运动特性的判定方法分析刨刀急回特性;根据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的传动角大小分析其传力性能。教师应观察学生的操作,对较困难处重点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检查。
6.自我展示,评估讨论
让各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分析成果,通过分组讨论和学生的自我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出成功与不足,达到完善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7.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布置课后思考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完成机构分析书面报告。
8.设计板书,加深印象
(1)急回运动特性 判定方法
强弱评定指标(重点)
(2)传动角校核公式及最小传动角位置(难点)
(3)死点 产生原因(难点)
产生条件(重点)
这样设计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同时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行动导向的原则,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教师的因势利导最终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夕琴.《机械设计基础》的一次说课体会[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课程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去完善和创新,加快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是面向生产第一线。所以,学生应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能力,而不需要像本科生那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工程实际中常用机构、零件等知识的学习和结构的拆装等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应做相应的调整
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普遍存在内容不符合“必须与够用”的原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数高于理论教学课时数。
3.教学方法、手段需进一步改进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学时有限,教师一般常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讲授学习内容。教师处于主动,学生处于被动,所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机械的了解只限于生活中接触的范围。虽然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实现了并重,但是这些手段还不足以使学生真正地了解现实的工程实践以及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4.考核方式单一,不能突出能力培养
期末考试成绩定终身是沿用至今的成绩评定制度。然而,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水平,有的学生平时不学习,靠考前突击,仍然可以通过考试。因此,这种成绩评定制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理念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内容上以“必须、够用”为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必备要求为知识基本点,加强实践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和考试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为专业教学服务为目标,建立全新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三、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
1.培养目标定位、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专业定位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重新组织和完善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目标为“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具备通用机械正确使用、维护及分析常见故障的能力”。
2.建立全新课程内容体系
新的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牛头刨床和带式输送机这两个典型的设备为载体,把有关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内容融合在载体分析中。将力学中的扭转、弯曲强度计算与轴的设计结合,将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结合在螺栓联接、键联接当中,以利于学生将力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避免学生对枯燥的纯理论学习可能产生的厌倦心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与此有关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程生动、直观、轻松地呈现给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下:
1.现场教学
以牛头刨床这个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为载体进行现场教学,介绍机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此训练学生分析机械系统的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
在进行常用机构的教学时,以牛头刨床的机构分析为总任务,再将其分解为机器的认知、平面机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结构分析、凸轮机构结构分析、间歇机构结构分析等子任务,以此贯穿常用机构部分的内容。每一部分教师均先从牛头刨床中引出问题,再介绍相关机构,最后举例讨论。
3.任务驱动法
在通用零件部分教学时,以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为总任务,再将其分解为电动机选择、带传动件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联接设计、轴的构设计、轴承设计等子任务,以此贯穿通用零件部分的内容。每一部分教师均先从设计任务中引出问题,再介绍相关零件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最后举例讨论。设计任务就是学生的作业,学生边学边练,课程结束时完成其主要的设计计算。
4.采用实验室一体化教学
将课安排在机械原理实训室进行,采取多媒体课件讲解、模型演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5.增设实验、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
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对机构、零件结构和机械设计等工程实践知识和对仪器设备的动手操作、机械结构的装拆等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对理论课程教学不足很好的补充和完善。保留了《轴系结构测绘》和《减速器结构装拆实验》。增设了《齿轮范成原理》是为了验证“范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以及齿轮加工中的根切现象”;《带传动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课教学中的“带的弹性滑动及带传动的效率变化情况”。《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原始条件(如齿轮传动类型、齿轮圆周速度、蜗杆跨度等),自行选择合适的零件(如轴承、轴承盖、密封件、轴套类型),按照轴系结构设计的思路进行模拟设计或装配。
通过建立开放式的机构、零件陈列室和机械装拆实验室,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来安排学习,以期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加强学生对机构、零件结构等工程实践知识和对仪器设备的动手操作、机械结构的装拆等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确保对理论课程教学不足的补充和完善。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考试方法上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口试与讨论相结合,以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与灵活应用性,突出对能力的考核。
综上所述,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目标,不断地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环节,从实用出发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能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机械设计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攀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二、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检测评估一归档应用。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其次,学生查阅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学生分组,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第四,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记录归档,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三、项目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制定工作项目任务书设定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和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磨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胜任职业岗位,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组织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1.项目1一轴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车床的结构组成;(2)车床的运动特点;(3)车刀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车床附件及作用;(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2.项目2一盘套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 O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盘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孔加工设备的类型;(2)孔加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3)孔加工刀具的种类;(4)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盘套类零件的装夹;(6)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3.项目3一箱体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刨床和铣床的类型及结构组成;(2)刨床和铣床的运动特点;(3)刨床和铣床--用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夹具的特点及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4.项目4一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
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5.项目5一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计划1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装配工艺特点;(2)熟练掌握装配的三种方法;(3)能够根据装配要求计算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艺规程。知识点:(1)装配工工作的具体内容;(2)装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三种装配方法的熟练选用;(4)装配精度的检验。训练方式:示范讲解、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工作图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零件的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夹具的应用、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选择。解决办法是以项目形式设计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充分利用优越的实训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老师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聘请企业专家答疑,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一)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建立学生自己的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负起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等作用,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定制,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三是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由组长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零件工艺的设计、工艺系统的选择,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完毕后,由指导教师带班组长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是关键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不同的项目考核内容是有区别的,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能力、有关知识和素质要求。
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车床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车刀的种类、材料及结构,对切削运动影响车床夹具的种类及应用和车床能实现的工艺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8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及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7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考核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学习小组考核(30%)。是由学习班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如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30%)。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共同提高。
3.期末闭卷考核(40%)。是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术项目 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二、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检测评估一归档应用。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其次,学生查阅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学生分组,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第四,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记录归档,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三、项目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制定工作项目任务书设定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和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磨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胜任职业岗位,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组织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1.项目1一轴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车床的结构组成;(2)车床的运动特点;(3)车刀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车床附件及作用;(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2.项目2一盘套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 O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盘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孔加工设备的类型;(2)孔加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3)孔加工刀具的种类;(4)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盘套类零件的装夹;(6)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3.项目3一箱体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刨床和铣床的类型及结构组成;(2)刨床和铣床的运动特点;(3)刨床和铣床--用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夹具的特点及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4.项目4一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5.项目5一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计划1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装配工艺特点;(2)熟练掌握装配的三种方法;(3)能够根据装配要求计算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艺规程。知识点:(1)装配工工作的具体内容;(2)装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三种装配方法的熟练选用;(4)装配精度的检验。训练方式:示范讲解、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工作图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零件的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夹具的应用、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选择。解决办法是以项目形式设计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充分利用优越的实训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老师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聘请企业专家答疑,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一)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建立学生自己的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负起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等作用,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定制,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三是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由组长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零件工艺的设计、工艺系统的选择,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完毕后,由指导教师带班组长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是关键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不同的项目考核内容是有区别的,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能力、有关知识和素质要求。
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车床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车刀的种类、材料及结构,对切削运动影响车床夹具的种类及应用和车床能实现的工艺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8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及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7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考核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学习小组考核(30%)。是由学习班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如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30%)。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共同提高。
3.期末闭卷考核(40%)。是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学完基础课程后必须学习的一门过渡性课程。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实际需求迫切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那么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依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这门课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
一、重新确立培养目标并修订课程标准
我院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工业企业从事机械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更新改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及营销等工作。根据就业岗位,我院对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职业岗位群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重新组织和完善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定位为“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设计方法,具备通用机械正确使用、维护及分析常见故障的能力”。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整合教学内容
授课内容上以“必须、够用”为度,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由《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三门课程构成,内容体系庞大,本着符合“必须与够用”的原则,新的课程教学内容,针对人才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要求,按照重在基础知识,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及分析能力的培养的原则。筛选了传统的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课程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优化了教学内容,突出了高职的特征。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教学情境:
情境一:以典型的加工设备牛头刨床做载体,以分析各种常见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失效形式及使用维护为教学重点。
情境二:以带式输送机为载体,介绍常用机械零件及传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失效形式及使用维护为重点,会常用机械零件及传动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将力学中的扭转、弯曲强度计算与轴的设计结合,将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结合在螺栓联接、键联接当中,以利于学生将力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去掉复杂的公式推导及验证内容,直接引用结论;把课程设计融合在课后作业中。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减轻了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对纯理论学习可能产生的厌倦心理,还可以减少理论课授课时数,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留出了空间。机器始终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清晰,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三、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大量的机械传动过程、机械零件构造、机械工作原理等难于用粉笔和语言来描述清楚的内容,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一般常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讲授学习内容,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与此有关的感性认识。改革后,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程生动、直观、轻松地呈现给学生,因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以牛头刨床这个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为载体进行现场教学,介绍机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此训练学生分析机械系统的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机械设备类专业课程打基础。
(2)案例教学法
在进行常用机构的教学时,以牛头刨床的机构分析为总任务,再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常见机构结构分析的子任务,以此贯穿常用机构部分的内容。每一部分均由教师先从牛头刨床中引出任务,再介绍相关机构。
(3)任务驱动法
在通用零件部分教学时,以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为总任务,再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以此贯穿通用零件部分的内容。每一部分教师均先从设计任务中引出问题,再介绍相关零件的基础知识、选用及基本设计方法,最后举例讨论。设计任务就是学生的作业,学生边学边练,课程结束时完成其主要的设计计算。
这样做,使机构和零件不离开机器,在机器中学机构和零件,使学生对机器形成一个具体的、完整的认识,从而掌握机械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
2.教学手段
(1)采用实验室一体化教学。将课程安排在机械原理实训室进行,采取多媒体课件讲解、模型演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在机构陈列室学习,能增强学生对机械、机构、零件、部件的认识,使深奥的知识、难以看懂的图与图纸与实物联系起来变得通俗易懂,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时使用电子教案、演示系统(实物演示、投影仪、CAI课件)相结合,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这种讲课模式受到学生好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环节。为突出实践环节,新建两个机械设计实训室、一个机械原理实训室和一个拆装实验室。机械原理实训室和机械设计实训室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训任务。
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保留了《轴系结构测绘》和《减速器结构装拆实验》,因为这两个实验均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机械结构及设计知识,了解结构设计的原则,而且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锻炼。增设了《齿轮参数测定》《齿轮范成原理》、《带传动实验》、《轴系结构设计》等实验,这些重要的实践环节,加强了学生对常用机构、零件结构知识和对仪器设备的动手操作、机械结构的装拆等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对理论课程教学不足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3)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采取过程考评(任务考评)和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60%,期末考评占40%。在考试方法上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口试与讨论相结合,以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与灵活应用性,突出对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方法上强调了过程考核,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紧迫感,注重学习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目标,明确方向,不断地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环节,从实用出发,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攀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