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08:19:18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产业交流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体育产业 集群 现状 问题 对策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聚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加上我国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已经形成了显著的体育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形成的体育产业集群特征是:以上海为中心城市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通过举办F1中国大奖赛、网球大师杯赛(2009年开始承办上海ATP1000大师赛)、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2010年始升级为钻石联赛)、国际马拉松赛、国际高尔夫球冠军赛(2009年升级为世界高尔夫锦标赛)和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等六大品牌赛事直接影响和带动体育服务贸易、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中介和体育用品等领域的发展。在提升城市形象、凝聚城市人气、促进对外交流、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江浙地区的体育产业集群主要体现在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品牌战略,为上海乃至全国提供相关的体育用产品,如浙江海宁、富阳等,江苏的江都、泰州、太昌,成为江浙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同时带动体育服务贸易和体育用产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北京地区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着重发挥国家体育组织集聚的区位优势,重点培育体育中介业,发展体育总部经济、体育用品销售和体育国际商务服务,重点发展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业。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集体育、文化、旅游、传媒、商业为一体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综合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体育市场逐渐形成。珠三角体育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是:充分利用广州、深圳、中山等地临近港澳地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吸引港澳及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投资,使体育产业集群的投资资金呈现多元化,使得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零售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批发业、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旅游业等产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中山沙溪镇、南海西樵、东莞厚街、肇庆四会等地都以集群形式生产体育用品,世界知名体育产品企业也在广东建立自己的生产与营销中心。深圳以高科技体育产品研发、生产、服务为主导,以特色园区的开放性、综合性体育产业聚集区为支撑,形成了体育用品业、健身休闲业、体育彩票业等三大支柱产业。此外还形成了高尔夫用品、航模、滑雪器材、游艇、运动及竞赛型自行车、健身器材等六大拳头行业。西南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的特征是:通过建立和建设体育企业园、体育市场、体育会议中心等方式,成为全国体育管理机构、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体育精品市场、体育从业机构商务往来的集聚地和体育产品的集散地。福建体育产业集群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育制造用品方面。福建晋江于2007年12月获得国家产业基地的称号,在晋江集聚的是体育用品的制造,产品涵盖运动鞋、运动服装及运动器械。
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在体育产业方面投入不足,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发达国家对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都给予强大的扶持与投资政策,引导体育产业集群有序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的体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很低,如果把人口因素、体育设施基础因素考虑进去,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体育产业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的结构也不合理,在群众体育投入与竞技体育投入之间、奥运项目投入与非奥运项目投入之间、高水平运动队投入与后备人才培养投入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构失衡问题。
区域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平衡,城乡、东西部差距明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城乡、东西部差距明显,体育产业的集群发展也随之呈现二元结构。体育产业发展不够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投入不平衡及其所引发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体育产业落后地区,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投入与供给,日益边缘化,丧失了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长此以往,我国体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将陷于失衡状态,违背均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不利于全国人民共享体育产业和集群化发展,甚至威胁到全民族体质健康和体育文明的均衡发展。
缺乏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区域性品牌有待进一步加强。“体育市场发达程度”和“体育消费需求空间”是影响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两个重要指标。而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还不成熟,需求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缺乏知名品牌。在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6个产业集群中,丽水龙泉宝剑生产加工区在行业中有较高的声誉,被授予“中国宝剑之乡”的称号,“龙泉宝剑”还被丽水市授予著名商标。与之相比,一些产业集群被当成低档产品的代名词,这主要与有些企业只注重产品的产量而不注重质量,不注重品牌建设有关。
只重生产,不重视产品研发与市场开发。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体育产品制造方面。我国体育集聚产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粗放型,贴牌、定牌、材料加工企业多;过度依赖模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少;新材料、新工艺运用较少;只重生产,不重视产品研发与市场开发现象普遍;产品更新换代迟缓,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知名度低。集群内企业利润偏低,扰乱市场秩序,更加剧市场资源的流失。技术问题是摆在我们企业面前的一道屏障,是影响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集群功能难以发挥。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物流、金融担保、信息、技术、人才、外贸等市场中介服务业,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健康发展。如与各地兴建的集中型园区相比,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6个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县一乡(镇)一村特色经济,这种“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分散经营的结构阻碍了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
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一)实行多元化投资策略,合理招商引资
体育部门要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注入体育产业集群。地方政府应牵头不定期组织银行与体育产业集群的企业对话,进行项目推介,加强金融机构同企业之间的联系;针对中小民营体育企业贷款规模小、数量多、贷款成本高的特点,可以采取利息市场化或赋予银行更多的利息浮动权,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专项贷款。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的体育发展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到集群的各种项目建设;推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可考虑建立体育用品产业投资基金,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形式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可尝试性吸纳民营资本,按股份制运作方式开发体育产业,在招商引资、洽谈项目的时候,要根据规划合理引进项目。整个招商引资的过程要突出以商招商、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优招商的原则,注重区域内产业链条的培育和整体产业布局的需要,为体育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加强协作意识,促进入驻企业间的相互联系
企业是体育产业集群最重要的主体,只有集群内的企业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才能使区域内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以实现,从而最终提升集群内所有企业的竞争力。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加强协作意识,以彼此间的良性合作取代某些过激的竞争行为,可以实行各种类型的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经济行为,使集群生产进一步集约化、内涵化,促进协作配套式的地方生产网络的形成。
建立企业间的良好联系,需要政府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为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供各种机会和帮助。这需要当地政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高素质的政府工作人员、与外界交流便利的现代化通讯网络、透明而非歧视的引资政策、高效简洁的政府办事效率等。
(三)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相关机构作用
政府应提供优质服务,帮助集群建立特殊服务、基础设施及技术中心等;为集群与大学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牵线搭桥;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活动,加强企业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等。当地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区域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向入驻企业提供与信息技术要求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和技能;建立促进入驻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职业培训体系,为企业职工提供各种培训服务;引进各种合法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帮助成立各种形式的协会组织,来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需要足够的智力支持。相关的科研机构与大学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与力量来提供智力支持和支撑服务。科研机构可以为具有优势体育资源的区域提供调研、咨询、策划等服务,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大学院校可以为具有优势体育资源的区域提供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广告宣传、运动技能咨询与传授等方面的人才。
协会对产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它能协调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行为,提供公共信息等服务,对内维护行业利益,对外代表行业整体形象,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关键的“剂”。应充分发挥集群内协会的作用,为集群内的成员提供市场导向的即时信息、专业化咨询建议,为体育企业和相关机构搭建一定的融资贷款平台服务等。
(四)企业、政府要转变理念,增强培育品牌的自觉性
企业应当明白,单纯的营销技巧或炒作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名牌,名牌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乃至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整体反映,企业必须转变经营意识,在质量、管理、营销、宣传以及设备、协作等方面下功夫,建立自己的名牌发展战略。
我国体育用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世界品牌的打造。首先,政府要扶持体育名牌,制定支持鼓励体育用品企业创建名牌的措施;其次,政府要保护体育名牌,政府有责任、有能力、有义务在法律法规体系上为体育业打造名牌,创建一个平等、公正、有利于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为名牌的创建、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区域体育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地方政府并没有对跨区域的体育事务进行有效沟通和管理,许多地区在诸如区域政策优惠、体育利益共享、体育产业一体化、体育运动员的流动等方面并未进行有效的合作。目前体育市场机制不健全,体育企业发展水平有限,决定了一段时期内各地政府将成为实现区域体育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角,各地政府未来将融入到体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这也是由体育产业集群的关联效应决定的。在体育产业集群开发过程中,各地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和保障,约束地方政府在区域体育产业合作中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保护各合作方的正当权益;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使参与方获得相应利益,激发参与体育经济合作者的热情。
(六)构建创新体系,推动创新
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就是持续创新。如果在产业集群内出现技术创新停滞,产业集群就会衰亡。因此,构建创新体系,使产业集群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地方政府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包括集群与外部的信息交流和集群内部的信息交流),完善信息交流手段和体系,促进集群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邵明虎,李建设.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
2.杨明.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政策研究田[J].体育与科学,2007.28(3)
3.王建,韩建磊.江西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
4.宋英杰.论体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78-01
近几年,中国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加强了体育产业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积极作用,也同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体育产业可以促进相关周边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人口,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改善,有利于增加国家出口贸易收入,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支活跃力量。然而,当前体育产业的现状不是很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寻找解决策略。
1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在法制建设方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唯一一部法律,可以成为体育领域的基础法。而这部法律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操作性也存在某些不足,没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给予配套支持。这些迹象表明,体育产业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已采取了一些适当的解决办法,但总的来说法律制度建设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律所规范的领域比较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部体育形势的发展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相对落后的西部经济下人们长期处于较低的生活标准,生活品质也不高,他们不能用体育消费去挤占更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开支,导致从思想上缺乏对体育产业的认识,进而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1.3 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问题
目前,大部分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是退休教练和运动员。虽然他们在体育领域已经非常深刻地掌握了体育知识,但作为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来讲,他们的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素质比较缺乏。他们不明白经济市场的规律,管理和市场调控的能力、相关经验也显然不足。由此可见,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4 市场定位问题
在我国人们依旧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了二者的脱节。从体育专业运动队来看,体育事业的发展依赖国家的重视及财政投入,而不是有针对性的发展体育运动中的商业价值。例如,我国运动员出国参加重大比赛的赞助,一直回避的体育队的创收目的,而不是定位于体育消费的商业活动模式。从群众体育消费来看,仅仅停留在福利开支的低水平,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货币化的高层次消费。此外,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政府投入较少,存在开发的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体育消费意识淡薄等不足之处。
2 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
2.1 产业改革创新
对于体育产业质的飞跃源于产业改革必须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实施。企业必须专注于创新,以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工具,建立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提高资源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积极想方设法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矛盾;要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产品和产业结构通过不断调整,为求得市场生存和发展空间注入强劲动力;要在品牌建设上做文章,深入研究体育用品材料和运动功能,努力提高产品所蕴含的科技含量,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
2.2 政府监管创新
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良好的运行状态不能脱离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当改革现有的市场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要以宏观调控取代现有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涉,从间接的管理方法取代直接的管理方法。
2.3 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体育部门要与高等院校一起联合培养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并定期对在职体育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有计划,分阶段、有组织的安排经营决策者到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去学习和交流,促进体育产业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体育组织间交流与合作。只能通过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加强体育行业组织的国际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需求,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2.4 规划方案方面的创新
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方案,应该有所创新,根据各体育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规划。在中小型体育企业的规划中,要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产品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对体育产品的需求。而大型体育企业的规划方案,应该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为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体育产业面向世界,会大大地促进其经济发展。政府应对大型体育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如出口优惠政策条件,税收政策等。具体的政策扶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人成本;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产业的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张林,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运动,2009,(3):2-4.
一、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资料概述
我国体育行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运作之下,体育产业与市场的形成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因此,即便体育行业国际贸易实践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被提上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目前唯一一本有专章介绍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的书籍是由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李荣日副教授编写的《体育产业概论》。该书第七章名称即为《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主要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与中国体育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国际贸易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体育产业组织角度看,该书主要介绍了WTO所倡导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奉行的非歧视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参加多边贸易体制,获得在多边贸易组织中的发言权,我国的体育产业组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产业机构的角度看,该书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投资机构、需求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依靠国际贸易活动调整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建议。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该书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政策、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的影响。总的来看,本书此部分内容采用了文献综述方法,将产业经济学只是嫁接到体育国际贸易领域的分析之中,言之成理,自成体系。但是其考察重点局限于WTO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二、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
尽管如此,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研究热点分布在以下四个领域。
1.加入WTO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机遇与挑战等)。如刘可夫认为,加入WTO将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融入世界市场,有利于加强体育产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市场体系发展,有利于扩大体育市场消费,等等。周道平等认为,入世后我国体育产业将面临众多挑战:体育产业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滞后,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对现有的体育外贸专业公司形成冲击;对体育出口产品结构形成冲击。上述分析与我国绝大多数幼稚产业面临的问题相似,其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没有新意可言,泛泛而谈没有实质作用。实际上,我国体育产业本身就很不成熟,原来的产业集群大多数也是基于外资或者中外合资的,产业内容大部分是来料加工或者进料加工,既无独立知识产权也没有资本控制权,完全成为劳动密集的配套行业,其外贸行为显然是一种产业内贸易,甚至很多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成为跨国公司转移成本、逃避税收的工具。至于专业体育外贸公司,除了少数涉及体育类期刊杂志的出口行为外,其他的基本不成型,大部分停留在加工体育装备阶段,价格低、质量次,不具备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2.加入世贸组织对我过体育用品出口的影响。如刘明辉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体育用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指出:(1)目前国产体育用品在标准、技术、质量、成本以及规模效益和管理理念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加之我国体育用品业起步晚、经营规模分散、市场经验不足,没有真正形成一大批经得起考验的民族品牌,”入世”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产器材与洋货将会在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而取于劣势。(2)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虽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但其中大约有50%是属来料加工,40%属一般贸易,真正以国产品牌打出去的只是凤毛麟角。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平均价值不及国际品牌的1/10。入世后,门槛降低,体育用品的进口量会急剧增加,而民族品牌出口总额则会大幅度下降。(3)入世后部分无开发能力的粗放型经营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4)入世后随着我国关税的降低,国产体育用品的价格优势会很快消失,市场上国产体育用品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
上述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但是正因为我国民族体育品牌不成熟,大部分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所谓冲击说显然比其他封闭行业轻的多。所以机遇应该是多于挑战的:(1)国产品牌在强大的洋货冲击下,将促使其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思路及管理方式,要迅速地按国际标准体系和市场要求,更合理地进行产业调整和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条件下的联合和重组,并充分利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2)迫使一些企业面对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而迅速确定外向型经营观念,主动到境外去开辟新的领域。(3)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宝贵的学习机会,尽快找出不足,使其积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立足长远的发展规划,振兴民族品牌,逐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4)有利于规范、净化国内市场。随着洋货的进入,国外市场的监理工作也将在国内启动,国内一些凭”拿来主义”生产产品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这对净化、规范国内市场和从另一角度促使国产体育用品升级换代,将起到建设性作用。(5)有利于扩大就业。大量的国外订单进入国内后,国内的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资源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诸多的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会大量吸纳我国的剩余劳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加入WTO对我国体育院校和相关专业的影响。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体育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中,加入WTO对我国体育院校和相关专业的影响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实在与大部分研究领域和常规的研究角度相悖。但是研究的深入细致倒是显得鹤立鸡群。这大概与体育院校研究人员对于本职工作更为熟悉和关注而相对地缺乏国际贸易方面知识的缘故。陈宁研究了WTO有关教育服务的规定,认为加入WTO会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中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投资市场逐步放开。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高等院校发展就要有相应的对策,即:更新办学观念,拓展服务范围,突出办学特色;从单科性向多科性大学发展,打造优势学科;强化运动训练体系,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融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加大国际交流力度,联合国外同类高校办学。上述研究和分析高屋建瓴很有创新意义和宏观指导价值。又如吴美丽等提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影响,指出:加入WTO后,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渐进的,不是突然的,但是,很多也是现在可以预见的。短期内负面的影响可能会多一些,但从长远看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影响利大于弊。同时,加入世贸易组织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它意味着我国要在真正的“自由贸易”的环境中经营、竞争。我国要认识到加入WTO后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更要充分了解到其带来的挑战,从而做好“与狼共舞”的准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但是本文对上述观点存在疑问,首先对高校体育产业与加入世贸的关系存在疑问。高校体育产业本身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本身最初是依托于专业院校的场地和人才服务优势创办的,到目前为止仍然属于学校经营管理的附属,即便其收益在高校运做收益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显然不属于主流,而且从目前体制看也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主体,因此,目前讨论高校体育产业与国际贸易和WTO的关系就显得比较牵强。
4.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最为接近国际贸易学研究主体内容的应该是部分专家、学者从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联动作用进行的研究和分析了。这类文章主要运用的还是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如曹可强研究了上海市体育产业如何应对WTO规则促进自身质量的提高,指出:在WTO规则内,上海市体育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机遇上。同时,要执行WTO规则,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还面临一定的挑战: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小效率不高,因此政府要充分运用WTO“保护幼稚企业”规则妥善保护和扶植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而体育服务业更是有较大差距面临竞争压力,主要表现在:体育竞赛表演业处境窘迫,西方职业竞技体育冲击上海体育市场;体育健身娱乐业势单力薄,受到舍宾等泊来健身企业的挑战;体育中介服务业步履维艰,特别是体育经纪人和体育金融保险行业将很可能被国外巨头垄断。据此,提出了以下对策: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内,制定体育产业的保护政策;根据体育产业资源比较优势,实施有所侧重的发展战略;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又如吴声光等研究了如何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我国应该在自贸区实施的体育产业策略:打造中国-东盟体育产业交流平台;从教育开始树立开放的产业观念;抓住建立自贸区的契机,拓展体育旅游市场;加强运动训练的交流与合作。范纯进一步研究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指出了发展前景: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东盟旅游合作的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为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上述研究和分析作为目前真正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的体育国际贸易探索,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平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研究展望
除了上述四个研究角度,有关体育国际贸易的研究散见于部分文章的某一部分,如张金桥等研究了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及要素禀赋评价的基本理论,运用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学说讨论了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相应策略,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因此,未来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从国际贸易学的理论宝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补充到体育产业研究中去,促进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研究的深入拓展。未来体育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应该是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进出口贸易实务内容,作为新兴行业,体育外贸的发展方兴未艾,肯定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理论和实务问题,特别是如何在国际贸易规则下灵活运用付款、租船定舱等术语和方式成为很重要的问题。而理论研究在这些方面目前还是盲点。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体育国际贸易或者国际贸易体育必将成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新热点,这从国际贸易法等交叉学科的兴起过程中可见一斑。
四、小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当前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不足之处和发展前景。认为,目前我国体育国际贸易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深度不够,相关研究者对国际贸易知识特别是国际贸易与体育的关系缺乏了解。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荣日: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P229~268
[2]刘可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5期,P8~12
[3]周道平刘少英张天成:入世对我国体育产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第4期,P21~22
[4]刘明辉:我国体育用品业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2期, P173~175
[5]陈 宁:入世与中国体育院校发展的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P8~11
[6]吴美丽孔垂辉任保国: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4月第4期, P452~454
[7]曹可强:上海市体育产业应对WTO规则之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P5~7
[8]吴声光李朝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体育产业结合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05年5月 第12卷第3期,P31~33
本届体博会启用了新国展中心全部8个展馆,展览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共分为运动服饰、户外运动、网羽运动、球类运动、健身运动器材、场馆设施以及运动自行车和轮滑等七大展区,吸引了1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有超过5万名观众到场参观。
体博会上,许多企业都把自己的最新产品拿到展台,观众既可以提前嗅到世界杯的气息,也可以感受到羊城亚运会的氛围。
品牌秀场行业盛宴
健身器材展区持续着前几届展会的火爆情形。今年展览面积更是接近4万平米。英派斯、好家庭、澳瑞特、万年青、舒华等国内知名企业齐齐亮相,BH、乔山等海外和台湾地区的品牌也来同场竞技。其中,由南京万德游乐等十一家企业组成的室外健身器材联盟以“体育公园”的形式亮相,展示了以太阳能技术为能源,以航空纳米材料、立体组合式结构为理念的健身产品,对于倡导行业自律、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服饰展区,国内品牌唱主角,安踏、361度、回力等运动品牌高调亮相的同时,上海兴诺等运动服饰原材料商也拿出自己的高科技面料,向下游企业展示实力。
在最能体现环保、低碳等概念的场馆设施区,盟多、洁福、戴克斯等国际大牌引人瞩目。国内企业不甘落后,参与南非世界杯场馆建设的绿城人造草坪一亮相就引来了观众的惊呼声。这种人造草坪颜色深浅错落,单丝与曲草相互映衬,不仅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大大提高了运动性能。
和场馆设施区一样,网羽区也云集了尤尼克斯、威尔逊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涉足羽毛球领域不久的李宁,携带其最新研发的羽毛球系列产品亮相,赚足了眼球。
户外展区,日高、king camp等品牌引人关注,在户外科技体验区,20多家户外品牌集中展示了户外行业前端、新颖的科技产品。
而体育品牌老大哥阿迪达斯最新研制的乒乓器材系列产品粉墨登场,又给人们带来了意外和惊喜:传统的服装和足球制造商进军乒乓球制造领域,是否也能顺利挺进“世界杯”?
今年第一次亮相的运动自行车展区也汇集了不少世界知名品牌。多数专业运动队的首选品牌,如LOOK、Carbon等都悉数登陆体博会。
专业论坛指点迷津
体博会不单是产品展示的秀场,同时也是思想与观点碰撞的舞台、行业信息的平台。在“2010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上,体育产业业内的官员、学者以及知名人士就体育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进行专题研讨,也为中国体育用品营销与品牌发展策略出谋献策。
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主办的“2010中国户外产业论坛”,旨在推动我国户外用品产业发展,促进户外用品市场繁荣,针对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交流与探讨,搭建户外用品产业与其他成熟产业之间的桥梁。同时,“2009年中国户外市场调研报告”也在论坛上首次。
与此同时,展会期间举办的“健身商务交流大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论坛”、“网络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0年中国轮滑产业论坛”等活动,也紧紧围绕各自领域进行学术探究和实践分析。
活动现场 精彩纷呈
本届体博会上,更多蕴含体育用品文化、展示体育用品风采、集中表现体育用品魅力的现场活动,为体博会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无以伦比・2010中国国际体育珍藏品展示拍卖会”让热爱收藏的人们大饱眼福,拍卖会使这些珍贵的体育藏品走进了爱好者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发展与研究
一、我国体育产业现状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我国体育产业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体育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产业效益明显增高。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其他产业相比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二、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只有少部分发达省市做过体育产业的专项统计。在实际的体育市场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多重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新兴的体育经营项目至今尚未实行有效的规范的管理。制定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而我国体育产业行业管理标准尚未统一,目前除个别地区在进行尝试外,全国范围内尚未启动,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
2.区域发展不均衡
在收入较高的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在收入微薄的农村,体育的投资和消费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致使东西部地区间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也存在较大差别。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目前西部一些省区不具备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经济社会环境。
3.体育用品制造业薄弱,市场占有率低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大循环,我国体育产业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门槛降低,使国外体育产业机构和企业大量进入我国,给我国发展还不成
熟的体育产业会带来冲击。现在世界上有60%左右的体育用品加工地在我国,由于我们缺乏自己的品牌,许多企业只是为名牌做加工,一些知名品牌的大型体育用品到中国投资建厂,给本土的中小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4.体育产业人才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一直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培养,即按竞技、教练、教育、科技、管理和裁判等体育人才进行划分。我国体育人才中介市场的相对薄弱,从而易造成国内体育资源和人才的流失。由于体育人才链的封闭性,其他领域的人才很难进人体育产业领域,所以体育产业从业者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严重缺少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瞩目的重大商机,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当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与制度建设
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推动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体育行政部门在建立体育产业政策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的许多方面仍因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使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这对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及时调整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法规体系与管理制度。
2.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优先发展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加快引导健身娱乐市场的扩张,把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两类市场作为龙头,在广大群众中提倡科学、健康的健身娱乐观念,引导其消费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我国竞赛制度的改革如主客场赛制和俱乐部的实行推动了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相当稳定的观众和球迷群体,竞赛表演市场在逐步扩大。通过举办观赏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能带动体育传媒业与广告业、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旅游及其他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
3.大力提高体育用品“含金量”,提高竞争力
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的消费,而且能获得较大的利润。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应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积极引进境外资金设备,缩小差距,努力提高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制开发新的产品,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加大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包括专利权、技术知识产权、商标、徽记使用经营权、特许名誉、名称经营权、运动队冠名权、体育广告、广播电视转播权的销售等。许多企业看好体育无形资产的宣传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纷纷投资体育,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4.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人才问题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的问题。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专业人员,积极扩大和增进体育产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体育产业知识,提高整体素质。鼓励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体育经济类、体育产业等相关的课程,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
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门类。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关心体育事业,体育一定会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
参考文献:
一、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体育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我国体育部门的收入自给率仅占体育事业支出的47%,除了发行体育彩票和球类联赛初具产业规模,其他都还刚刚起步。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猛,随着体育强国的不断强化,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08年的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加证实了我国在体育方面的实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体育消费,促进了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但是,目前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产业法制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体育法规政策的现状是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而且此法的内容不够具体,还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体育法规条例,由此可见,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并不完善,尚面临许多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家也提出过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法制建设还是不够规范,覆盖面比较窄,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区域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东部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明显较西部的发展形势好,说明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长期以来经济较为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低、质量差,他们不可能用较微薄的收入去进行体育消费,从而导致其缺乏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专业人才方面的问题
当前多数都是由退役的教练员、运动员来从事体育经营管理,然而作为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掌握非常深刻的体育知识与动作,却缺少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素质,他们不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在市场的管理与调控中缺乏一定的能力和相关经验。可见,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是制约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市场定位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人们依旧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了二者的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而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另外,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还存在政府投入少,产品缺乏竞争力,体育消费意识淡薄等不足。
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体育产业能够健康高速地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相关措施来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弥补其不足之处。笔者认为,虽然理论上可能有很多措施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但实际上却缺乏可行性,效果甚微,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进行策略上的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体育改革方面的创新
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要想有质的飞跃,必须实行正确的改革。由于体育经济组织内部管理相对滞后,经济效益还达不到理想状况。因此,注重创新,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转机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资源管理和使用效率,是体育经济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体育发展已取得较好成绩,但存在不少问题,如体育产品的种类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层次单一不能满足各类别多层次及多种不同偏好的消费者的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调整企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争取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和功能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去占领国际市场。
(二)政府调控方面的创新
目前,我国虽然早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化为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其良好的运行状态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体育产业的市场也是如此。为了使体育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应改革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能得到相应的转变,即用宏观调控来替代现行的微观管理,由间接管理来代替直接管理体制。
(三)体育产业人才方面的创新
体育产业创新人才的匮乏是影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体育产业人才创新方面的培养,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质量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体方法是体育部门可以通过联合高等院校一起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定期地对在职的相关体育经营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他们去国外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学习和交流,促进与发达国家体育组织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水平,增强体育产业组织竞争力,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实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建设市场体系方面的创新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的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规划方案方面的创新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划方案,应该有所创新,根据各体育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规划。在中小型体育企业的规划中,要注重管理机制的完善,产品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对体育产品的需求。而大型体育企业的规划方案,应该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为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体育产业面向世界,会大大地促进其经济发展。政府应对大型体育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如出口优惠政策条件,税收政策等。具体的政策扶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关键词】体育产业化 对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191-01
一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1.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
目前,从我国体育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可以看到,体育娱乐、赛事观赏、体育用品、运动训练服务、体育中介等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已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投资主体多元化、参与人数日渐增多的一种格局。
在赛事观赏方面,1994年我国建立职业体育制度以来,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职业赛事活跃,商业市场化增强。同时,通过赛事的商业化运作,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得到突破性的进展,打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1999年中国足协与中央电视台达成协议,将甲A足球联赛赛事转播权以338万元转让给中央电视台,从此开辟了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商业化之先河。
近年来,我国体育中介服务也开始起步。随着体育市场发展的成熟,国外一些知名的体育中介公司先后进入我国体育竞赛市场。例如,美国的国际管理集团(IMC)、瑞士的国际体育与娱乐公司(ISL)、意大利的IDEA市场推销公司。
体育用品市场在我国属于早期产业,市场结构较稳固,随着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业和体育赛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体育用品业也非常迅速地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体育用品市场发展更快,出口额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体育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一方面,体育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性低层次消费上,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另一方面,由于经验不足、缺乏理论指导,大部分企业家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还有点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形势。
(2)传统体制掣肘。我国体育赛事以前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盈利后,得到的回报也往往占少数。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击了企业欲投资体育的积极性。
二 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的。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精简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2.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但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
(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偌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入不敷出。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则,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
(3)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借光经营就是借一些体坛名人、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借助体育名人联合办学、出口优秀体育人才、借助我国国际体育赛事之机,推动与体育相关的旅游、餐饮、小商品、博览等产业的发展。
3.组建中国体育产业的“航空母舰”
中国体育经济要步入国际体育经济的大循环,并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组建自身的“航空母舰”。即以产权 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
4.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5.造就“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
体育经济的大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运作。一是要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