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9:23:44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医疗卫生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社区建设与服务越来越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社区 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十报告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此可见,国家的长远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则是基础,因此,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也可以减轻国家和病人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保障体系的完善,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发展的同时势必暴露出重重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为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2009新医改的提出,我国逐渐将社区医疗卫生改革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社区医疗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大提高。医改实施三年来,中央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所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已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2013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持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
第一,法律的不完善。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力,法律的约束有利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无向健康完备的方向发展;政府对其监管有利于缓解医疗腐败,有利于政策制定与制度建设。第二,政策的不完善。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虽不断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央对地方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而导致财政投入不够,社区卫生医疗设备以及医务人员培训不够;此外,地方政府对社区的建设规划不详,没有严格落实中央政策。政策的缺失是阻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因素之一。第三,制度的不完善。社区还没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协作机制。医疗救助机制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在短时间内做到及时受理、即时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标准及时给予救助,切实缓解困难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2.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专业化团队的缺乏
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社区医疗团队的服务水平及发展。因此,促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发展,需要在医疗制度、政策、法律完善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对医疗团队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及监督,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
三、提升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路径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
(1)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不足直接阻碍着社区医疗的发展,对此,中央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同时,通过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而促进其发展。各地方政府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础医疗卫生设备,并对社区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各社区人口比例、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服务数量和项目等给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
(2)制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发展计划等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各社区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政府制订社区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护理院、医务所等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对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机构,应加以完善和补充。要按照平等、择优、竞争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友好关系。调整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与承担。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实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区各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的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医疗救助制度,创新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制度。一方面,推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将公立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移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实现内部管理一体化;将检查设备共享,实现设备与技术一体化;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实现健康管理一体化。医疗资源的共享使社区卫生服务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公立医院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诊疗能力,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同时,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格局,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首诊,将危急重症、疑难杂症送往医院,合理分流病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模式。
4.建立专业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团队
构建高效能专业化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将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对社区医疗全科医生的培养,实现与世界先进医疗水平的对接,完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选拔、晋升、考核机制,并制定激励机制和年终绩效考核机制。发挥每一位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为社区群众提供细致周到的医疗服务。
总之,社区医疗服务是全国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这对建立新型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对优化城市以及全国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隆化地区卫生服务建议的探索
重庆南川市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汪力
关键词:隆化地区卫生服务,探索,建议和发展
摘 要: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最关心本部门本地区卫生事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屋满在上,知之在下,从隆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现状分析,找出成绩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的对策,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南川隆化地区既市主城区和近郊区,辖区有3个街道办事处,49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58408户,175870人,加上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在20万以上,是南川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把隆化地区的卫生工作搞好,的确任重而道远。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疗卫生条件是经过民办银行贷款县和三分之一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后,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健网,初步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目标。通过实施公共卫生计划,积极开展合作医疗。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大幅度降低了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均有很大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应尽贡献。
隆化地区是卫生资源密集地区,除市级医疗预防机构外,还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化,人民生活有了不断的提高,隆化地区卫生事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卫生事业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有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不顺,工作重点不突出,卫生改革滞后,卫生投入不足等因素。根本的出路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步伐。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出三个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适应新的形式要求和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水平”。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是社会的共同任务,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卫生事业是小康建设的组成部分,如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等指标,都是小康水平的基本监测指标,淀部门要把卫生事业纳入小康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围绕小康建设打好总体仗,当代政府历来关心群众疾苦,要进一步加化公民意识,把保护人民健康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把群众生老病死等实际问题解决好,作为执政为民的实际体现。
隆化地区由乡镇化步伐加快行政区规划做了相应的调整,既撤销7乡1镇建制,新成立东城、南城、西城3个街道办事处,新的卫生管理不能有机会组合,形成合力不利于健全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高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大病统筹的合作医疗制度,要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最好形成卫生所+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即各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卫生所主管卫生服务,隆化医疗保障制度。
隆化地区卫生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常住人口近20万。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卫生服务的重要要摆在基层,目前,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村口卫生站和合作医疗都面临着很多困难。要集中精力把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好,彻底改变基础建设设施落后,卫生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条件较差的状况,二是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控制传染病、流行病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近日,记者采访了蜀山区卫生局长张春雷,请他谈谈有关蜀山区医疗卫生建设方面的情况及部署规划。
记者:张局长,近年来国务院把社区卫生服务列为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请问这几年来蜀山区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方面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张局长: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推行了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和医疗卫生院的改革,全面推行人员竞聘上岗,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财政保障。但是和合肥其它几个区相比,蜀山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先天不足”。2010年实行医疗机构改革时,蜀山区只有三里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家政府公办医院,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医务人员都相对薄弱,远远无法满足居民的需要。当时的燃眉之急是要增设医疗机构。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区政府采取了三点做法:第一是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医疗机构的网点建设。比如新建的2000平米的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00平方米的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投入使用。第二是采取大医院延伸和企事业医院转型。比如大医院延伸如琥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延伸创办的,而企事业转型的,如合力叉车厂的医院转型后为稻香村街道医疗卫生社区服务中心,原江淮江车厂医院转型为西园新村街道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办主体是大医院和企业。第三是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岗位。在这些主办权不属于蜀山区的服务中心里,依据居民人口按照一定的比例,区政府以5.2万元/个的价格购买岗位,这样既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又让原先的公共卫生设施发挥了作用,通过这些方法,蜀山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由原来的一个增加到8个,期中3家为公办性质,另5家是合作方式,充分满足了辖区居民基本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记 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哪些具体的便民服务措施?
张局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是卫生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等人来”转变为“上门去”,具体的便民服务措施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推行家庭医生契约服务,选择重点人群签订契约,定期上门服务为患者送医送药,建立签约病人去三甲大医院就诊的绿色通道,节约就诊时间。其二建立以执业医师为主体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辖区内的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这些人群主要是老人、慢性病人、婴幼儿等。其三请大医院专家开展义诊和讲座,为居民讲解“基础目录药物”的药性和药理。其实“基础目录药物”都是在临床使用的药物中经过反复遴选,对比后确定的,不仅疗效非常好,而且价格便宜。但就是由于大家不了解、不认同,所以才会去选择价格昂贵的广告药,通过专家的讲解,可以打破居民对广告药物的膜拜,有利于推进医改。
此外,社区卫生中心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慢性病干预和健康教育等为重点的综合卫生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有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自2011年9月1日起,政府在公办卫生服务机构里购买“基础目录药物”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居民可以买到放心、廉价的药品。
记 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然有财政上的保障,那么如何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国医疗卫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其目的是加强和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减少社会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让人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好处。做到小病近治、省钱、省力、省心,让人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利用率同时缓减交通压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及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所辖社区的居民服务。
从新一轮医疗制度改革的态势来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国家解决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中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中的,实践证明,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调动社区医疗服务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建设,合理、规范地建立一支社区卫生服务的人才队伍,才能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人力资源保障,也是解决这个问题长治久安的办法。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体现公益性的事业,是公共的利益和福利,但公益性事业不能寄托于几个人来做,也不能仅仅寄托于操作者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我们不能要求公益性完全体现在行使公益活动者本人的身上,如果本位主义地认为公益性事业是不考虑经济利益的,那么行使公益事业的人也不要考虑经济利益,这其实与真正的公益性是背道而驰的。现代人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包括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者不能脱钩。如何同时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中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自我价值如何在公益性事业中得到合理、充分的体现,是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中需要认真思考的。
国家和卫生部针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素质制定了一些措施和方法,比如通过建立全科医师的制度,加强培训,鼓励一些退休的医务工作人员下社区等等。但我觉得这些方法如果没有长效机制作为保障,缺少系统性,在基层执行的力度就会很有限,到最后有很多会成为一纸空谈,落不到实处,导致人民群众生病就医时仍然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望而却步。由此,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个局面,以利于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地建立培养社区卫生人才的体系,为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建立轮转制度,逐级轮转,双向轮转。大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轮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轮转。也就是说大型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定期轮转到所属地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中工作一段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基层医疗工作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社区医务人员也可以定期安排到上级医院从事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学习新的医疗观念,接触新的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通过双向和逐级轮转,进一步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思想素质,努力培养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理念。
2、拓展退休专家在社区服务的渠道。聘请有经验的离、退休专家定期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帮带。老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这样既可以发挥老专家的专长和余热,又可以帮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跟随专家学习医疗知识和增加医疗卫生工作经验, 同时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3、建立行医档案制度和考核制度。把轮转到基层工作的经历记录到行医档案中去,让基层群众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使“下社区”不会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从而能保证轮转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质量,让广大群众能就近享受到大医院高标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移动网络;信息共享模式;基于数据分析;及时服务
引言:自2013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它那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还有那无所不能的由此应运而生的电脑和手机应用,以至于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构成一个集多种功能,如信息和处理、社交网络构建、订餐购物等等功能的移动终端,在一些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还有使用量最大的QQ,现代人几乎时刻都活跃在其中,因此,基于这些技术和平台的发展,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应抓住此契机,进行新一轮的医疗服务科学化、管理智能化的创新型探索。
一、社区医疗的功能和发展
我们在社区医疗的建设上早已逾10年,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所有的地级市都开展了社区医疗卫生的工作,我国共建设了30767个服务中心,其中服务中心7216个,服务站23551个,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1.2万,提供诊疗人次3.6亿,可以说我国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接诊的压力。但是不足仍然存在,具体体现在社区医疗卫生人才匮乏、服务网络化程尚待提高,管理还需更加规范和科学。今后我们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高疾病的监控、进行公众健康教育,做好疾病防控和提供医疗服务。从多年的实践和和需求上看,社区医疗卫生和医院医疗区别主要在于,社区医疗更注重全科医疗,把改进社区卫生状况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作为目标,而医院则是临床专科医疗,看重的是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而且在治疗上,社区医疗更偏向于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而医院则是疑难和重患。在诊断依据上,社区医疗与医院相比稍有不足,它更基于人口资料、人群健康记录、和人群健康状况调查,缺乏的那些病人以往病史和临床检验、物理学检查合实验室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由此也可以看出,社区医疗卫生的服务价值在于集医疗、保健、预防、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服务。因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给更应在第一时间获得和与民众健康和医疗有关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对民众寻医问药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服务宗旨,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中心的移动互联双向多渠道的衔接居民与医院的服务模式是更科学的、更符合民情的模式。实现这种模式,就必须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居民不离手的智能手机等设备作为终端,数据分析作为技术支撑,由此便可以搭建和构筑一条医患双方随时随地都可以互相获取信息的、集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多种获取信息方式的、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据合理性共享的、社区医疗一体化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应用直接向服务机构进行求诊,也可以送达自己的建议和相关的健康知识,也可以自己收到的有关疾病健康的见闻等等,同时医疗机构也可以同等信息,甚至可以提供医院床位、医生信息、预约挂号等等后续相关功能,这种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将大大缩减居民同医疗机构的距离,也将缩减寻医问药全过程,并且基于这种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模式,还会增加健康知识宣传效果,我们若能将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使用得当,定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二、移动网络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构建
1、模式平台搭建
在模式建设初期,最好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现有手机和电脑中的应用软件,积极推广,成熟之后再建立自己专门的应用。首先社区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因此机构可以在居民使用率最高的微信上,注册官方的公众平台,在其中设立身边寻医问药、健康保健、信心传达、医院就诊衔接等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负责相关的事务,同时每天不定时推送有关健康保健的小故事、小新闻配以趣味插图,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寻医问药模块上,机构可以和社区内的药店和医生达成联盟,药店位置、电话和药品种类和库存,可以实现小范围的信息共享和公开,并配以药价和评论,相信这一举措可以方便居民就近购药。该模块还可以帮助居民进行网络问诊,实现小病不用去医院的愿景。健康保健模块上,可以进行疾病特点的介绍和防护宣传,健康知识一览等等。信息传达模块中,服务机构可以传达一些国内外疾病治疗康复的案例,和一些有所专治的医院信息,并且提供读者经审阅后上传亲身就诊案例的功能,此功能将对那些有病无处医的患者带来好消息,基于网络,此功能模块必将储存和调用巨大的医疗信息,成为信息数据库的一部分,为日后临床实验有借鉴意义。最后一步就是衔接医院。网上预约挂号早已成为现实,但是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访问专门的网站还有繁琐的步骤,居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绑定身份证后可以直接选择联合服务的医院,进行挂号、预约床位、查看医生信息和支付住院押金等,极大地便利了就诊人群。
2、模式平台改进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光借助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是不够的,它的意义在于更方便的在医疗上服务社区,更有效的实现它传播健康、常见病诊疗、人口信息数据收集和应用的职能。在中后期建设上,机构要不断壮大疾病信息库、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信息库、医院信息库、医护人员信息库和医药信息库,尤其是医药信息库,我们国家医药价格向来是不完全统一的,就镇江市而言,不同药房的OTC药品价格不一,因此在医药信息库的构建上更应强调药品的来源、地方库存量,以备不时之需。有了信息库,政府方面应加大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方面的建设,当我们实现信息库构建,甚至多市、多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国际范围内的医疗数据共享,那么在医疗方面我们也将实现大数据化分析,从而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会有借鉴意义,也可以据此进行疾病预防。此外因为是移动网络,用户使用手机也可以进行数据下载和传送,因此当有些医疗信息和突发状况,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通知和传播,及时获得一手数据。另外企业方面,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健康穿戴设备,什么智能手环、智能戒指,这些设备终有一天会家喻户晓。集计步、心率、睡眠质量、工作时间计时、久坐提醒等等功能与一身的设备,无疑也是一个信息输送媒介,医疗机构与之联盟,借助其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到居民健康水平,而企业,有了医疗机构的医疗知识权威,也可以少走弯路和提高专业水准,达到良性合作,为医疗机构建立专门化的移动互联应用打下基础。
3、模式平台成熟
目前,网络医疗已被人熟知,尤其是阿里健康启动云医院之后,逐渐有医生注册成为用户。我们的移动网络社区医疗或成为其行业伙伴,或成为其强大的数据基础和线下服务中心,但是我们都能实现服务社区、服务人民的目标。机构建立起专门的社区医疗服务应用软件,使用身份证号码绑定、真实信息登陆、可以从该应用中访问被公开的诊疗案例,访问医院信息、医生信息、医疗专长,实现在线沟通,预约手术、床位等,并且实现药房药品信息同步化显示,支持显示地图和导航,实现医院、社区医疗中心、药房还有其他相关医疗机构的资源可见性显示,一个应用轻松实现从问诊到康复的全过程,并且在应用界面中显示进度和咨询帮助,就是第一次进陌生医院的病人,也可以按照应用提示轻松找到诊室……到这里我们说我们的移动网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创新模式达到了初步的成熟发展。
三、结语:
随着十三五规划制定和实施,我们国家的技术基础也将更近一步,网络发展也将更加迅速,对我们模式平台的建设也将更加有利,这无疑将加快我们的构建进程。贯穿全过程的问题便是网络信息安全、战略联盟的达成、科学化管理和监督的实现,以及相关技术人才的不足,这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一但我们的人口健康信息被不法分子截获,将对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参考文献:
[1]2015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 /OL]. 卫生部政府信息公开专题.[2015 - 01 - 18]. http:/ / / publicfiles /business
[2]陈起坤,孙毅明,郭小聪.国外社区医疗制度综述―城市社区医疗及其就诊问题系列研究(二)[J]现代医院管理.2012(05)
我国医疗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加强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其目的是加强和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减少社会医疗公共资源的浪费,让人人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好处。做到小病近治,省钱、省力、省心,让人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利用率,同时缓解社会交通压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及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所辖社区的民众服务。
1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现有医院的区别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现有医院不同,它以预防保健为主,主要是为常见病、多发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模式是主动服务,是上门服务。社区医生有固定的服务对象,一个医生对所管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不仅要了如指掌,还要指导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居民有病先找社区医生进行治疗。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现有医院的区别:(1)公益性,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除了基本医疗服务以外,更多的是公共卫生。大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病,社区除了看小病以外,更大的作用是搞预防、搞保健康复。(2)主动性,大医院的人员很少上门服务,社区卫生提倡主动,上门服务、搞家庭病床。(3)为全体居民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提供服务。在社区,不仅病人、亚健康人群是它的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务对象,目的是使健康人不要变成亚健康人,使亚健康人不要变成病人,所以全体居民都是它的服务对象。(4)综合性,除了医疗以外,社区卫生服务还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是多位一体的服务。(5)连续性,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进行连续。(6)可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在居民家门口,按照规划要求步行15min就能到达,而且它的费用低,居民也能够负担得起。如果社区医生处理不了,就马上转诊大医院,一般疾病在社区治疗,大病到大医院治疗后再转回社区进行的康复治疗,双向转诊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2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社区医疗水平比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医生学历低,对西部某省2009年城市社区卫生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开班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中专学历的占70%、大专25%、本科5%,因此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水平信任度差,不管大病小病都习惯到大医院治疗。高水平医生都集中在大医院,但看病医疗费用相对较高。因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2)“转诊制度”落实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应实行“双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时将患危重疾病的病人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的康复病人和慢性病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实际效果看,从社区向上级医院转没什么问题,而大医院的病人转入社区,难以落实。(3)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医疗设备较落后,甚至无最基本的医疗检验设备,而大医院医疗设备先进,这也造成社区居民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4)现在大多数社区医生还只限于坐在门诊,没有真正到社区居民家中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建立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提供多位一体的服务。(5)社区居民支持配合不够,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认识不足,传统的到大医院看病的观念和习惯一时不易改变。
3 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人才开发机制
要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必须认真制定适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策略方针和目标。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和调整医疗卫生发展规划,把培养与提高卫生人员的素质列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和重点发展目标。制定卫生人员的开发、培养计划,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梯队,逐步建立和完善引进、招聘制度,加强培养卫生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严格管理、规范操作,防止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社区卫生资源需求的预测与分析(包括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供给的来源和方法);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政府挂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4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的培养策略
4.1 注重人才资本的投入 开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资源,提高卫生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可以普遍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要保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投资的连续性和动态性。(1)人力资源投资从连续性上讲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同时期投资的形式、内容、目的不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升华的过程。(2)运用法律的手段既要约束受益方,又要保护投资方,实现社会、投资方、受益者三赢的局面。(3)加强医学教育的投资,与相关教育机构院校进行合资办学,在医学院校建立全科临床医学专业,其目的是把先进的医疗技术传授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4)作为人才资本投入的补充,引进人才是发展的长远战略。
4.2 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的培养和生存离不开良好的人才环境,为稳定现有的卫生人才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建立多种多样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4.2.1 加强合作培养 当地政府与医学院校合作,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对有志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青年人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高考落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录取,学习结业后回到当地。(2)单独组织考试,组织到医学院校进行系统学习。(3)在当地举行培训班进行系统医学理论的培训,聘请医学院校教授、专家和有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授课。
4.2.2 建立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轮回培训模式 大型综合医院定期和不定期的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派遣医疗服务队,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巡回医疗,一是发现病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是可以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传授新的医疗知识。同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定期到大型综合医院进修,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工作能力和卫生服务综合能力,增强卫生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理念。
4.2.3 聘请有经验的离、退休专家定期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帮带老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这样既可以发挥老专家的专长和余热,又可以帮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跟随专家学习医疗知识和增加医疗卫生工作经验,同时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4.2.4 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高学历层次人才的培养医学院校在建立全科医生专业的基础上,要进行该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水平。
4.3 加快人才结构调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自身发展进行人才结构调整,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强现有人才的专业升级培训,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对那些不适应的人员则鼓励他们退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或提供优惠条件支持他们更新专业或继续深造,以便早日转移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其次,调整目标瞄向国际化,并力求达到高起点和高效益,一方面根据社区卫生事业实际情况巩固现有的技术,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好的效益;另一方面,加快基层卫生人才的布局和知识结构的的更新,提升卫生人才专业知识水平。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形成适当的人才梯队结构,以保证社区卫生事业顺利的蓬勃发展。
4.4 改变现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 社区医疗卫生;人群;家庭病床;全科医生
近几年来,发展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成为中国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即墨市在21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共成立了863个医疗工作站,而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不仅要有政策的引导,而且需要大量的符合社区需要的医学人才,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从一个方面影射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它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内容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我们通过对即墨市21个乡镇和4 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作者单位:266200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1 进行随机抽样,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调查问卷入户调查,由被调查者自行如实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
1.2 按以上方法抽取501名社区居民,其中男298名,占 59.5%;女203名,占40.5%。全部样本中50岁,占15.8%。
1.3 数据处理是按问卷内容用FO×BASE+建立数据库,将调查所得资料录入后,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社区居民的医疗常识和自我保健意识,见表1。
表1显示,由38.7%的人常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表2显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比较淡薄,仅有8.2的人很经常进行健康保健,而有 20.8%的人选择从不进行保健活动。
2.2 社区居民对慢性病治疗的意向
表3显示,对慢性病的治疗,85.8%的人选择家庭治疗,而仅有13.8%的人选择住院治疗(P
2.3 社区居民对医学人才的学历要求
表5显示,有85.6%的人认为社区医生学历应达到本科或专科水平,反映出群众对社区医生的素质要求较高。
3 讨论
3.1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前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较多和保健意识较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医学常识较少,独立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对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尚未充分意识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人们接触医疗方面常识的途径机会不多,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容易忽视对一些医疗常识的学习和积累,并且一直存在进行某些体力劳动就是锻炼活动的错误认识;二是可以反映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站的纵深发展还不深入,尤其是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3.2 对慢性病的治疗,绝大多数选择家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方式,大部分人愿意接受家庭医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经济负担问题,慢性病因其病程较长,少则几日,多则几年,若长期住院势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在家治疗则花费要少得多,可免去住院费、家属陪护造成的误工费等。
其二,慢性病的治疗手段和急性病不完全相同,它的治疗往往是需要普通疗法和心理疗法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结合的过程,医院的环境(如气味、声音)对患者是一种刺激,而家庭环境下治疗将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3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期望值较高反映出现今的社区医疗服务尚有不足。在即墨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已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整个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站已经形成,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基层医疗工作者,大部分是过去的赤脚医生,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业务水平不高,接受正规训练较少,很难保证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
4 对策和建议
4.1 在政策上,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卫生服务结构内涵的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府对社区基本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积极引导和刺激社区服务向纵深发展,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特别是健康教育方面,应通过各种渠道,利用适当的机会向社区居民传播医学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形成科学的健康观。根据WTO在21世纪的长久健康战略,在新世纪的工作的重点和奋斗目标是“使人人尽可能活的最佳的健康水平。”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关注健康人群,使他们懂得自我保健,学会健康的生活。
4.2 在形式上,应大力推广家庭病床,入户服务,双向专诊等方式,按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保健在家中的原则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庭病床和入户服务更容易被一些慢性患者所接受,根据即墨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功能意向认知研究的调查结果,家庭病床的优点在于方便患者,方便家属,患者心情舒畅,避免院内感染和符合医学模式需要,并且方便患者项与医院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3 为了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我们医疗卫生教育系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医生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有较完善的知识框架,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了解一些关于行为医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的知识。
二是教育制度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转变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培养社区中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型高级医学人才,适应社区对卫生人才新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