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基层党建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2-02-05 11:20:44

序论:在您撰写基层党建交流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基层党建交流材料

第1篇

党支部作为党在社会结构中的最基层组织,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城管中队党支部是其作用的发挥对党支部能否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要想取得干部职工对党支部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要不断加强和改变党支部的工作作风,不论办什么事情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要始终树立顾全大局思想,凡是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带头模范执行,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在城管日常执法工作中更应该积极参与,同时建立起与职工群众的感情,关心其成长。

一是认真落实纪律是做好支部建设的根本。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纪律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参加各项活动。因为支部是个大家庭,没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无法开展好活动,真正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有坚强的党性,坚定的理想信念,要认真在工作中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用纪律管住大多数,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做好学习型党支部建设。首先要学习《》。是党内规矩,党员要按规矩做事。党支部应经常引导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忆自己当初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宣誓的情景,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每一名党员在业务上都要精益求精,做工作的内行人,真正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政治上靠得住,同时带着问题学习。党支部始终围绕提高破解具体城市管理工作难题的能力抓学习,力求每次学习能解决一两个工作中的“瓶颈”问题。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真正做到有德有才。

第2篇

自去年8月份全县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工作以来,***、****区通过从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服务协调三方面入手,以“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为工作核心,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根本要求,以“真心为民、实干惠民”为片区服务品牌,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规范作风行为、加强工作监管为主要内容,力促片区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第一”作用,切实履行驻村工作职责。

一年来,片区15名“第一书记”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真抓实干、克服困难,立足实际,从加强村级基层党建工作入手,积极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落实。重点实施“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乐民、村美宜民、培训强民”五大工程,充分发挥引导、协调、联络作用。截止2016年7月份,共走访群众2538户,接待处理群众咨询448起,参与化解邻里纠纷61起;派出单位计划帮扶资金144万元,已落实帮扶资金107.8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场所改造;组织召开党员会议230次,协调召集村级议事会议177次,议定事项136个;指导建立村级制度80个,片区1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总体成效显著。

一、抓纪律定目标,明确职责打基础

作为组织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在工作生活上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严格的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用纪律规范日常行为。片区制定并下发《**、**区“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和纪律规定》,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周督查月汇报制度等、述职评议、交流学习等一系列制度,要求各“第一书记”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廉洁从政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工作日期间要确保在村里办公。严格请假报告制度,履行完善好相关请销假手续。增强工作执行力,对上级及片区安排的工作要积极抓好落实,不折不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讲职责明确工作目标。片区要求各“第一书记”结合驻村以来的工作情况,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努力方向。各“第一书记”采取深入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填写《村情、民情记录簿》,撰写驻村调研报告,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和《第一书记两年任职规划》,真正做到“任职有规划,落实有措施,工作有目标”。

(三)严奖惩促进创先争优。制定《片区“第一书记”创先争优活动方案》,采取定期座谈交流,发挥广饶党建微信公众号作用,建立工作展示交流平台,对工作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评选为片区“优秀第一书记”,大力宣传其工作成效及事迹。对思想不够重视、工作不够得力、作用发挥不够的,片区将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营造讲奉献比业绩、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抓制度强管理,确保工作显实效

严格的制度和执行力是做好管理的前提,从畅通信息渠道、工作督查等方面立规矩强管理,切实掌握各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业绩和思想动态,确保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一)信息报送掌握工作动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周上报周报,总结上周主要工作,做好下周工作计划;每月报送月报,总结本月工作,做好下月工作规划;及时上报工作动态,便于片区做好信息宣传工作;上报其他上级要求上报的材料,包括驻村季度工作情况调度表、驻村工作台账等材料。

(二)监督检查督促工作进展。建立工作督查制度,片区每月采取不定期集中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到李鹊镇和广饶街道“第一书记”任职村督察“第一书记”进行督导检查,一方面检查是否驻村在岗,履职尽责。另一方面督导各项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片区每两个月印发一期《广饶街道·李鹊镇片区“下派帮扶” 工作简报》,刊登片区“第一书记”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工作方法、工作动态及其他下派帮扶先进经验等。每两个月印发一期《“第一书记”工作专报》,记录每名“第一书记”两月来的工作实绩,便于大家学习学习交流。每一个月印发一期《 “第一书记”工作通报》,通报上月片区工作督查情况、信息报送情况、周报月报情况、工作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工作重点,为第一书记搭建起工作交流的平台,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搭平台抓载体,组织工作求创新

自开展工作以来,采取搭建工作平台,抓好活动载体的方式,积极探索管理好“第一书记”的方式方法。采取座谈交流、集体专题活动等方式,实现了“组织管理有活力,群众创业有动力,提升党建带动力”的新目标。

(一)多种会议方式搭建交流平台。片区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月例会,总结上月驻村工作,安排部署下月工作任务。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恳谈会、工作交流会、工作培训会,促进彼此间加强工作交流,引导形成“帮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多种方式的会议,为“第一书记”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经验教训、查找缺点不足的机会和平台,为帮助各位“第一书记”更好地做好驻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安全培训 以人为本 本质安全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92-01

煤矿安全,说到底是人的安全,只有狠抓安全培训,才能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塑造本质安全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提升职工素质,大力塑造本质安全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不少技术装备先进矿井,安全工作却没有把握,不安全因素大量存在,零星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无论在安全决策的导向上,还是在管理制度的定位上,往往是重结果、重指标,缺乏对过程的精细控制,重约束、重控制和事后的处罚与整治,缺乏对人的自觉性的培养和启发,致使人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发展要求,造成人―机―物―法一环整个系统的本质安全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塑造本质安全人就是通过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调整人的思维、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1、严格管理,提高安全培训规范性

1.1 加大安全培训责任追究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实行职教、组干、劳资、安检部门安全培训工作联动机制,做好区队长、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确保持证率达到100%。对完不成培训任务或出现未持证上岗的,一律先停(免)职再培训,严格追究处理相关责任人。凡发生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或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的,每发生1人次对单位罚款5-10万元,并免去单位主要负责人职务,无证人员一律停止上岗,待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恢复职务。组干科、工资科、安全检查科及各区队加强对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无证人员下达停止上岗通知书,杜绝无证上岗。

1.2 建立“三挂钩两纳入一追究”制度

“三挂钩”即把安全培训考核情况与职工个人的工资分配、职务晋升、各类评先挂钩,与单位的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与单位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考核挂钩:“两纳入”即把安全培训纳入区队干部绩效考核,纳入区队工作目标考核:“一追究”即安检、职教部门对区队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月督查、季考核,对培训效果差的或存在无证上岗的单位,追究单位党政正职的责任。

1.3 实现培训教学网络化

以基层区队工程技术人员为师资,以基层区队现有生产设备为培训操作设备,以基层区队现有会议室作为教室,结合集团人事培训网、一矿局域网、电视台、多媒体教室、职教中心等现有的培训资源,组成全方位培训网络,提高了基层区队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以人为本,提高安全培训全员性

2.1 实行“订单式培训”

征求基层意见建议,根据区队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采取送教上门、现场教学等方式,一边讲授理论,一边实际操作,确保培训内容是职工想学的,培训效果区队是满意的。

2.2 开办“职工安全技术夜校”

利用每周五晚上2个小时,分区队、分层次开展专题培训,由本战线副总工程师担任主讲老师,通过举办职工安全大讲堂,收看安全教育宣传片、“三违”或事故案例教学片等,集中学习安全知识、专业技能。战线、区队在日常培训中,采取安全技术传帮带、“亮一技、献一招”职工讲堂、党员安全技能比武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安全学习氛围。

2.3 举办专家技术论坛

举办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五精”管理知识、高分子注浆材料技术、数字化矿井建设、煤矿辅助运输技术、矿井综合自动化规划、开掘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煤炭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等技术论坛,使不同层次的千余人参与并受益,形成了学技术、学业务、保安全的氛围,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2.4 强化安全警示教育

一是广泛开展事故案例宣讲,观看事故案例教学片、反思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图片展等活动,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析与防范能力。二是教育职工算清算透安全工作“五笔账”(经济账、社会账、政治账、生命账、家庭账),坚定职工“事故可防、事故可控、事故不能出、事故出不起”的理念。三是开展“六查六纠”(查思想、纠麻痹,查责任、纠缺位,查培训、纠形式,查现场、纠三违,查隐患、纠敷衍,查质量、纠滑坡),四是树立“宁可影响生产,决不影响培训,更不影响安全”的理念,明确安全培训工作责任主体,确定各部门和基层区队培训职责,安全“八条线”小分队人员对井下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停止井下现场无证上岗人员的作业行为,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督导和效果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3、注重师资,提高安全培训实效性

3.1 专兼结合优化教师队伍

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质的教育,更没有持续的安全。按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矿党政在全矿选聘兼职教师,把一线业务、技术骨干充实到专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兼职教师全部由副矿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特聘工程师、专业拔尖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组成,制定了矿副总以上领导授课计划及考核办法,保证了教学质量。

第4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服务;效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1-0052-02

一、加强沟通交流,在增强工作效力上下功夫

当前,教师和同学们或忙于授课科研,或忙于学业,对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总体情况不甚了解。但却对校部机关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更周到地提供服务充满期望。因此,优化机关管理服务效能的第一路径在于:从加强机关与广大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入手,主动把握师生需求,加深彼此了解,增强工作针对性,在提升工作效力上下功夫。

1.搭建交流对话平台,主动把握需求。为增进广大师生与机关管理部门之间的了解,要设法搭建有效的交流对话平台。可以根据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内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定期组织召开恳谈协商会,就广大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或与其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某些问题,由有关职能部门出面直接与师生进行沟通,现场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将学校的总体思路和有关政策予以说明。对于大家提出的合理而可行的建设性建议,应予以采纳,并相应改进原有的工作设想或工作方案。为方便那些不能参加会议但对会议内容十分关心的师生了解有关情况,可以对会议进行全程录像,在校园网内网的“面对面”栏目中公开,尽可能地消除信息传递障碍。机关职能部门还可以通过不定期下基层开展调研活动,特别是在各项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前组织召开征询意见会等形式,加强与师生、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及时听取大家的具体意见和宝贵建议,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使机关的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师生需求。

2.构建角色互换机制,加深彼此了解。为增强广大师生和基层单位对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解、体谅和支持,不断提升大家对机关工作的评价,可以通过构建角色互换机制来实现。其一,可以从基层选拔优秀教师或干部到机关进行挂职锻炼,挂职半年至一年后,可以提任、留任或返回原岗位,这既是从基层选拔管理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又能通过挂职让这些教师或基层干部充分了解到机关工作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帮助挂职部门学会用基层的“头脑”来思考管理服务工作。其二,可以从机关选派干部去基层担当领导职务或从事管理工作,被选派的干部在校院两级协调沟通上自是得心应手,又能在基层管理工作中较好地把握工作节奏和学校要求,找准工作切合点,更好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其三,可以选拔优秀学生来机关帮忙从事具体的管理服务工作,在机关与学生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既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又帮助学生积累机关工作经验,还可减轻机关事务性工作的压力,同时也能透过他们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更可以把他们培训为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宣传员。

二、加强合作共建,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

机关干部常常疲于应对各种事务性工作,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非常有限。通过加强机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建,最大可能地形成工作合力,是整体提升机关管理服务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1.探索会议的集约化管理模式。整体提高会议效率是迫切需要得以解决的难题之一,这不是任何一个职能部门能单独解决的问题,需要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可以积极探索会议集约化管理模式,由党办和校办牵头,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会议内容选择性地安排参会人员,尽可能地将部门领导从“会海”中解放出来;根据参会人员情况,将相关会议内容进行整合,以减少召开会议的次数;会前尽可能将会议议题告知参会人员,并将相关材料送达参会人员,以提高会上议事效率。

2.建立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具有工作相关性的职能部门之间,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的形式,加强彼此交流,开展专题研讨,相互指出不足,共同研究改进工作的对策,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例如:党委职能部门之间可以通过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科研处与人事处可以通过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如何搞好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学生处和保卫处则可以通过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和分析研究学生案例等。这种联席会议形式应通过创新实践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3.创建管理信息共享机制。随着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普遍运用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和服务成为高校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信息共享度,减少对广大师生和基层工作的重复要求,应通过研究和制定管理信息共享办法,开发和建设信息共享系统平台,按照实际工作需要与尽可能充分共享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分类授权为全校各部门和基层单位提供信息数据支持。

三、创新激励机制,在激发工作动力上下功夫

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能强化员工履行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充分挖掘和有效激发机关员工工作动力,从而进一步优化机关管理服务效能。

1.促成自我激励循环。要通过强意识、压担子和奖创新来努力促成机关员工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第一,可以通过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主题演讲会等形式,让机关员工充分讨论和再认识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提升管理效力,力争提高服务水平。这是形成自我激励的基点。第二,可以将每年必须提出改进部门工作的具体设想作为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来促进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勤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推动管理服务工作每年朝前走一步。第三,可以通过“我为管理服务献一计”等系列奖励活动,激励员工积极谏言献策,大胆创新实践。

2.丰富人才成长路径。推动员工创造佳绩的最好方法是对他们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让他们在工作中都有机会做自己最擅长做的事,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每个人的才干转化为他们实实在在的优势。学校不仅应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机关员工学习进修,还要通过设立高校管理人员技术职称和行政晋职晋级制度、实施机关干部梯队培养计划、实行干部分级管理制度等具体措施,对机关员工的发展前途实实在在地负起责任,使从事不同岗位、不同性质工作的员工都能看到各自发展的通道。尤其是对那些看准了的、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更要为他们走上重要的岗位、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创造条件。

3.完善考评奖励体系。完善考评奖励体系应以形成科学考评、奖罚分明,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的有效机制为目标。首先,应进一步明确机关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将机关岗位职责和办事流程全面公开,可通过员工“挂牌上岗”、聘请师生代表做机关服务质量监督员等措施,使机关员工更直接地面向群众接受监督;其次,要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全程办事制、信息反馈制、失职追究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切实改变机关作风;第三,要根据岗位性质确定考核标准,并将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有效结合,在年终考核时,可将机关员工个人总结公示于各部门网页上,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和评价,做到“部门内部评、机关横向评、师生纵深评、领导最后评”;第四,应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奖励制度中,起到正面激励作用,通过增设专项奖,如“管理明星奖”、“窗口服务奖”、“稳定工作奖”、“工作创新奖”、“工作进步奖”等,表彰那些在机关管理服务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各级各类机关员工争先创优。

第5篇

【关键词】城市社会管理; 体制变革;困境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5—0125—06

一、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对社会管理体制提出新要求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大关,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本质的变化,由传统的农村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截至2010年底,中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657个,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由29个增加到125个,8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达到30个,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13个,城市群逐步形成。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带来的结果。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36%左右,即全国有21亿多人是城乡两栖的“半城市化”人口。这部分人口虽然进得了城,但是却享受不到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融入不了所在城市,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本地人和外地人交往交流较少,存在着二元结构,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心理和社会联系上却是分离的。

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另一个重要力量和表现是城市边界不断扩大,大量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区域,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住上楼房,成为城市居民。有的成为城中村居民,住在城里,没有土地,却仍然保持农民身份,主要依靠卖地所得、出租房屋、从事二三产业维持生计。一些城中村转为居民委员会,有些仍然保留着农村行政村的建制。即使是转为居民委员会,但是大多数上楼农民对新建社区的认同感较差,经济上联系较多、心理更为认同的还是原来的村级组织。社区中存在着本地城乡二元人口结构,社会融合存在困难。

城市本身由于单位制解体,旧城改造,新建小区大量涌现,职住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多。城市社区类型越来越多样,有新建小区、老旧社区、城中村社区,有高档社区、普通商品房小区、回迁安置小区;有传统单位大院、外来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国人聚居区等等。有些社区人口构成单一,同质性强,有些城市人员构成复杂;高档社区,各方面条件较好,资源丰富,自治愿望和能力较强;而传统老旧社区资源匮乏,居住生活条件较差,有的甚至破败不堪,居民自治愿望和能力较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自身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青年一代的成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结构、空间结构、社区类型和环境、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传统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新型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

二、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及其变革

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是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安排及其相互关系。城市社会管理组织机构一般包括党的组织、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包括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单位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社会管理体制。

中国城市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多个行政层级;从地域看,有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有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地域的城市在人口规模、资源获取能力、经济发达程度上有较大差异,城市内部的社会管理要求也存在差别。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虽然各个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的任务各有不同,但是,城市政府架构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设区的市,另一种是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通常是三级政府、四级管理,即市、区、街道办事处(政府派出机构)和居民委员会。通常情况下,无论人口规模大小,县级市不设区,县级市辖若干镇,通常城关镇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社会事务最复杂,镇下面再设居民委员会,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大部分城市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各种单位里,单位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管理的主要载体,少数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被纳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这种社会管理体制中。那时,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主要是单位制加街居制,以单位制为主导。在单位制和街居制下,居民来自同一个单位和居委会,同质性强、熟悉程度高,单位和街居掌握着居民工作和生活的绝大部分资源,对成员的控制能力强,居民对单位和街居的认同度高,依赖性大,同一单位和居委会的人们互动性较强。以三级政府或二级政府为主导,以单位为主体,以街居为补充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特点和要求。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体制已经进行了6次改革,在此过程中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和机构设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一直处于多头分散、分割的状态,缺乏统筹协调机构。政府民生事业和社会服务事项由民政、劳动、卫生、教育、住房、文化等多个部门负责,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则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维护分别由公安、司法、等部门负责。一些政府行政机构的领导权又被分割在党委不同的部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户口制度、住房制度、就业制度、人事档案制度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推出,单位制解体,人们在职业、居住地的选择上具有更大自,职住分离、人户分离成为常态,社会流动越来越多,城市人口结构急剧变革,社会阶层关系越来越复杂,利益关系协调难度越来越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需要新的组织和机构来提供,传统的单位制已经无力承担变化了的城市社会管理重任。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街道居委会逐步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力量,传统的单位制走向了街居制。

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街居体制向城市居民递送。但是街居体制在掌握资源、提供服务、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已经无法和单位制的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效率相比。因为,此时城市居民的构成和要求已经日益复杂化和差别化,依靠行政手段和单一力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服务管理的需要。另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经济管理服务的功能大大增强,但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较为滞后,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足,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设置较少且分散,获取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不足。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机构获取资源、提供服务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迫切需要改革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传统街居体制,建立专门的综合性社会建设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多元多样的社会管理体制。

三、近年来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一)设立负责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专门机构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2007年以后进入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新阶段。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指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完善社会管理。党的十七大之后,报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北京市成立了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随后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部门和协调机构。社会工委、社会办具体负责全市社会建设政策研究、规划制定和统筹协调工作,负责综合协调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工队伍建设、志愿者工作,协调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工作,负责社会领域党建工作。近年来,上海市成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2009年,大庆市委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由市委一名领导任书记,下设七个科室,负责对全市社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2011年,大庆市将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下属43个成员单位。2011年,广东省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南京市成立了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2011年8月,中央政法委所辖的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统筹全国社会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政法委开始负责领导社会管理工作。2012年,广东省原兼任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的省委副书记同时兼任政法委书记,统一领导广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1]

(二)改革和调整区街关系

一些城市探索区政府直管社区居委会,以减少管理层级,推进管理扁平化。具体来说就是撤销街道办事处,由区政府直接管理社区居委会。例如,贵阳市小河区、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安徽省铜陵市铜管山区等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现在,贵阳市、铜陵市、大庆市全部撤销街道办事处,吉林省辽源市在主城区也全部撤销了街道办事处。也有一些城市选择一个区的一个街道开展区政府直管居委会改革试点,如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社区、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街道、青岛市北区浮山后社区、上海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等。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另有一些沿海发达地区镇街根据外来人口多、常驻人口多的实际,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镇街管理,改革基层政府机构设置,强化社会管理服务和管理职能。

(三)改革和理顺街居关系

在区街体制改革之外,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理顺街居关系,设立社区工作站,减少镇街对居民自治组织的行政干预,减轻居委会的行政负担,强化居民自治。各地社区工作站的性质和设置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一站多居模式”、“合署办公模式”、“接受委托任务模式”等几种形式。各地普遍在社区建立综合便民服务大厅。

一些地方以行政为主导改革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整合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例如,广州市以“业务归并、人员整合、服务前移、管理落地”为主线,对街道机构、人员、职能、业务以及服务设施进行整合,并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形成了“大民生”、“大综治”、“大城管”的治理格局。广州市在社区建立“三中心”、“一队伍”,即行政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维稳中心,以及综合执法队伍。

(四)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一是培育民间组织,发挥它们联系广泛和服务便捷高效的优势。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改进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枢纽型社会管理培育模式,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南通市崇川区开展“百团大建”,大力培育社区社团。二是搭建平台,为驻区单位和组织提供参与管理和服务的平台。一些地方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制度,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居委会专职社工带领,以社区片长、楼长、层长为骨干,成立“居民议事厅”,对社区事务进行协商协调。三是建立商务楼宇工作站,加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开展这些工作目的在于,加强和改进商务楼宇和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管理。四是探索运用网格化管理方法,细化管理单元,再造管理服务流程,实现责任到人、减少管理层次和环节,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做出回应的目的。五是改革警务体制,推动警力下沉,充实基层治安力量,强化社区服务和治安维护。六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在社区设立专门的调解室,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不少城市社区还建立物业纠纷调解、环境污染纠纷调解、医患矛盾纠纷调解、房屋拆迁纠纷调解等专门的调解力量。

(五)探索多样化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

探索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新体制。上海浦东建立“镇管社区”新模式。浦东是一个特大型的新城区,“大区、大镇、大街道”的特点十分突出。目前,实际管辖面积超过14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75万人,下辖街镇37个,其中最大的镇辖区面积达到139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74万人。镇域内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居委会与村委会相混杂。长期以管理农村为主的传统镇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镇域内大量城市化社区发展的形势要求。浦东新区围绕如何应对快速城市化进程给社区管理和发展带来的挑战,提出“镇管社区”的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取得了初步成效。“镇管社区”是指在保持镇建制和镇行政区划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社区共治为方向,以基层自治为基础,形成社会管理服务有效下沉、社区自治共治逐步发育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1]

探索外来人口新模式。一些城市外来人口多,有的远远超过本地人口数量。例如,福建省晋江市本地人口106万人,而外来人口高峰时期则达到110万人,其中,经济发达的陈埭镇外来人口最高。陈埭镇地处晋江市东北部,镇域面积384平方公里,辖25个村(社区),2012年有各类企业近2000家,90%以上是鞋业关联企业,年产旅游运动鞋近7亿双,享有“中国鞋都”美誉,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蝉联福建省“五十强乡镇”榜首。2012年,全镇户籍人口78万人,流动人口高峰期达到32万多人。晋江市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各个乡镇街道也设立相应的机构,综合协调和统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事项,协助解决流动人口生产生活困难,维护流动人口正当合法权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主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联系,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掌握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2]

四、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困境

一是仍然习惯于行政管控,服务与管理没有有机结合,还是管控多服务少。尽管以人为本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越来越被多数城市管理者所接受,但是,还有不少地方借社会管理创新之名,行社会管控之实。不是着眼于从维护城镇居民的合理合法权益,不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警力、增加技术装备上;不是着眼于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缓解群众不满情绪,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而是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进行事后控制;不是着眼于从制度上和根本上解决问题和矛盾,深入分析和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而是就事论事,采取“花钱买平安”的方法,不讲原则、不讲法治,信奉“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没事就是本事”的哲学,把问题后延。

二是外来人口尚未真正纳入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内,社会融入和社会融合存在困难。社会和谐风险增大,本地人与外地人冲突增多。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严格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制度,城乡居民之间难以流动,社会为典型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大门的打开和户籍制度的松动,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是,2亿多进城的农村人口中绝大多数人由于户口仍然在农村,仍然不能平等地享受像本地城镇户口人口在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看病、子女教育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权益。城镇外来人口仍然工作和生活中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社会里,在城镇内部形成一个新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外来人口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一代越来越多,平等意识、社会融入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一些外来人口数量上相对本地原有居民占绝对优势的地方,本地人与外来人的和谐相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国家从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上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促进外来人口的市民化。

三是缺乏顶层设计,党政机构职能和机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中国现有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主要还是城市化程度较低时期的管理办法,不少地方还是以管理农村的方式管理城市。需要认真研究和建立为城市所有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适应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组织形式变化的新要求,适应脱离传统“单位”的社会人越来越多、农转居人口越来越多、外来流入人口越来越多的新形势;要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政社关系、政府管理和居民自治、多方共治的关系,处理好党政关系、政府内部机构的关系;要认真研究现行依靠政法委系统来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的体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是社会组织发育滞后,不能适应城市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组织得到了一定发展,2012年底全国各类社会组织达到49万多个,在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就业、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现有社会组织数量、规模与13亿多人口大国的需求是极不相称的。社会组织发展速度慢,一些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和服务能力差;有些社会组织定位不清,成为“二政府”,自我发展能力弱,严重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还有一些社会组织偏离宗旨,搞创收谋利。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政策法律和体制问题,还有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问题。从根本来说,是一些领导同志对于社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心存疑虑,不愿意让社会组织充分发展,对社会组织发展设置障碍。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党和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包揽一切社会服务管理事务,需要通过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发育滞后,在城市社会管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政府承担了很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社会事务和责任,一些急需提供的社会管理和服务项目又存在空白点和盲区,城市居民多样化、差异化的社会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是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刻不容缓。除需要对少数几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组织加强监管之外,对于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性社会组织,应该放宽准入条件,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和规范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管理,既要管理“社会”,也要“社会”管理,需要包括由社会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进行自我管理。

五是社区建设面临诸多困难,社区居民社区认同度不高,社区自治程度低。2012年底,中国居民委员会达到91万个,与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委员会77万个相比数量增加较多。大中城市中还有大量的城中村社区,从组织形态上看它们仍然属于村民委员会。还有其他多种类型的城市社区。由于城市内部不同类型社区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社区居民成分差异较大,社区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模式去治理。而且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市管理模式习惯于把社区居委会当作“单位制”解体以后新的社会控制的单位,把社区居委会当作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腿”和“手”,承担大量的行政事务。当社区居民成分复杂时,社区居民内部的交往和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他们需要在职场之外建设一个友好和谐方便舒适的生活家园。实现这样的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特别是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的热情和力量。要创新社区体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和调动社区志愿服务、整合社区资源等方式为社区发展提供多方面的资源;创新社区发展方式,为社区居民搭建交流交往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互助帮扶活动,让社区居民熟悉起来,在互相交流和相互帮助中建立和增强社区意识,使社区从居住共同体走向生活共同体和意义共同体。

六是城市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建设滞后,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在城市空间资源占有和使用上新的不平等。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产生活体,是人类有意选择和市场驱动的结果。城市化既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社会复杂性不断增加的过程,也是城市地理空间和城市资源不断扩大的过程。在城市众多资源形态中,空间资源居于重要地位,影响着其他资源和机会的占有。因此,公平合理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要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人与资源、机会公平合理地结合,从交通、住房、公共设施、社会福利的可得性及可及性等方面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基本需求及其满足基本需求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防止强势群体过度占有城市空间资源,侵占普通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空间资源。现在很多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对于不同社会群体在空间资源占有和使用权利的公平性考虑不够,使得城市空间变化造成不同社会阶层在资源和机会占有上不平等和不公平,产生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社会差距,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第6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市局工会和市局机关工会的安排,作为一名职工代表,下面,我对自己一年来履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履职情况

(一)锻炼队伍,提升素质,以人为本

在办公室的实际工作中,也发生过一些现象。如有人讲,领导要求太严,太细了,有些无所适从;有人对同一阶段几项工作交叉时存在烦躁、畏难情绪;有的存在厌战怯战情绪,存在放一放、松一口气的思想;有的因为事多,存在疲于应付,被动工作的现象;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怎么办?

1、统一思想,达成四种共识。即“为谁干,如何干,怎么干,干得好”四种共识。(1)“为谁干”是工作的目的问题。大的方面来说,是为企业、为邮政发展做贡献,小的方面来说,是为自己、为自己的生存,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只有目标明确了,工作才能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去做。(2)“如何干”是态度问题。对待工作,是真干还是假干,是认真干还是应付干,是用心做事还是敷衍了事,要区别清,号召大家发挥六个主动,扎实有效开展工作。(3)“怎么干”是方法问题。不但要苦干、实干,更要巧干,会干。即把握工作的重点性,有规律、有条理,有重点地开展工作。(4)“干得好”是效果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办公室所负责的各项工作中,干好了没有,检验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达遛达”,不是你自己一个人说,找客观理由,而是大家共同进行评价,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这样,就无形地形成了工作压力,更主要的是催生了动力。

2、严格要求,落实四字真功。(1)做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办公室工作必须关注细节,有一句老话就是“办公室无小事”,要求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举轻若重,把工作落实到位。在文件收发上,办公室年收发各类文件件,日均件;年收督办请示项,日均件;年核稿量件,日均件。同时,起草、修改、把关、向上级报送各类材料、制作版面多件;编发信息100余期,新闻宣传50余篇,组织通知各类大、中、小型会议数十次,每一件都必须认真细致,一旦稍有疏忽,存在侥幸心理,就会出错。(2)做实。对一些重点和日常工作,实实在在地去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经得起考验,自己首先要说服自己,能回答清领导的提问,不要糊弄自己,糊弄领导。比如对灾害应急工作,我们根据各生产单位、职能部室报上来的方案、隐患排查等各项材料,不是简单一装订就送到领导那儿等待领导交办,而是要求具体承办人对灾害应急工作进行回顾,写出整体感受,总结成绩,指出不足,同时提出下一步落实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时刻跟踪领导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主动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监督检查三大职能,体现了“热心为基层服务、虚心为机关服务、真心为领导服务”的三服务原则。(3)做精。精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我们不但在认真做,而且要求“学有心得,做有体会”。何谓心得,一定程度上讲可以叫做经验。很多人有过很多经历,但不一定有很多经验,经验是善于总结出来的。所以办公室要求大家要及时总结,有心得,有体会,把握工作规律,扣准工作脉搏,持续改进,把工作做精。(4)做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里有责任心和意识的问题。我们要求干工作一定要反应敏捷,思路开阔,做的工作拿得出手。如信息的编发量、信息的时效性,信息为领导提供依据的实用性。在信息编发上,编发领导关注的各类信息,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情况通报上,一旦领导在哪期信息、报纸、文件上做出重要批示,我们都及时编况通报,向全局贯彻执行,确保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如在20xx年郝局长在山西邮政报上批示的“全省贺卡业务营销策划方案”,我们及时贯彻到市场部和函件局;郝局长在高平局的信息上做出批示,我们及时编况通报,并督促人力部、工会办抓紧思考落实。还有,郝局长在率先发展大讨论上的批示,在各种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都根据录音进行整理并印发,切实贯彻领导意图。

3、搭建平台,适时沟通协调。重点是搭建一个平台,发挥三种功能。即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发挥集体学习提升素质、展示成绩自我激励、揭短亮丑以利再战三种职能。就是利用每周二下午集中学习的机会,定目标、定主题,反思工作,督促进度,制定计划,总结经验。在会上,每个人均回顾自己所做工作,提出下步计划,同时要有心得体会。(1)对于大家表示需要学习的一些知识,针对需求重点学习,如学习的一些管理知识、历史知识,怎么样开展分析等,均提前做好,不打无把握之仗。(2)对于大家做出的成绩,同样在会上作出肯定,如贯标工作有了一个创新的思路,加大了培训力度,扩大了内审员队伍,基础更加扎实;办公室的公文处理有条不紊,适应角色很快,投入工作很快,协调沟通步伐加快等;党建工作、监察工作受到了市委的表彰、市委的肯定等;信息和新闻宣传量的大幅增加,参与人员的不断增加,积极性的不断被调动等,这些变化和进步,都要在会上讲透、讲够,以此增加信心,增强凝聚力,鼓舞士气。(3)对于工作中的问题,如有同志提出,最近事比较多,这项工作能不能往后推一推,产生了厌战情绪,这时,我们要求,越是在忙的时候,越要克服困难,努一努力就过去了,不能松懈,事实上,这项工作在会后一天内就完成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每次市局召开的工作会,事前虽然经过了精心的筹备和策划,但仍难免在会场布置、会议的衔接、会务的安排等会议的前、中、后期发生一些小的不足。基于这些,每次会后,都要开会逐条指出:如会议条幅挂得是不是平整、会场倒水倒得是否及时,会场是否整洁有序等。让大家及时把这些东西记下来,以后就不会出现,这样,会务工作水平就会越来越高,办会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4、抓住两头,放开中间。即坚持两个原则:①不干大家日常均能干的事;②干自己该干的事。抓住目标计划的“输入”和“输出”两头,两个关键环节,即事前目标计划,事后完成情况,也即目标和效果。关于计划实施的过程,放开手脚让每个人大胆去做,不怕出现小的错误,关键要知错就改,鼓励大家积极去尝试,去创新,这样就充分调动了部室人员的积极性。(1)让大家养成建立自己目标计划的习惯。即实现自下而上提计划的过程。(2)将心比心为大家想。对工作如何开展,和大家一道想办法,出主意,理清思路,共抓落实。实现“自上而下抓统筹”的过程。(3)放开手脚让大家干。在大家做工作的过程中,不随便指手划脚,但大家遇到困难,无法推进,需要提醒和支持时,及时支持、帮助、协调,促进工作落实。(4)增强“一定要完成目标”的责任意识。也即打破畏难情绪,增强攻坚意识。在某些重点工作上,有同志有消极保守的思想,这时,我们及时鼓劲,帮促,最终做完了工作。

(二)围绕重点,打造亮点,把握主动

突出表现在信息编发和新闻宣传上,我们的思路是“以数量换质量,积小胜为大胜”。

1、关注经营、围绕发展,及时编发信息和新闻稿件。加强了与专业、部室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在第一时间编发信息,经常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催着各单位报信息,立足宣传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动态,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认可;新闻稿件往往是当日的事、当日传到省报社,并电话与报社编辑联系。信息与新闻宣传呈现出数量增长快,省公司采用多的局面。

2、创新思路,开阔视野,掌握信息和新闻宣传的主动权从信息和新闻宣传的思路、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发展背后问题等方面积极努力,从领导讲话、从基层调研、从任务落实,从文件印发、从会议中寻找思路和素材,加大了编发力度。经常是秘书催我,又编了三期,赶快改改。我觉着这是很好的事,说明大家在努力工作。今年上半年,共编发信息期,新闻稿件篇,情况通报期。同时,在每周至少发三期的同时,手头还有储备信息,做到了有备无患。如围棋节的每日营销信息报道,当时我们听到郝局长问第一天的情况,于是萌生了及时编每日营销通报的念头,征得到领导同意后,每日上、下午到围棋节和局营销现场收集素材,最终连发五期,真实、及时记录了我局营销工作进展情况,掌握了主动。开始,我们也是有些犹豫,想每天是不是都有可写的,事实上,每天都有生动的素材,这就更坚定了工作的信心,积累了工作经验。

3、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营造全局抓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氛围以办公室为重点,带动各部室、各专业、各区域局齐抓共管,共同营造信息编发的良好氛围。目前,专业和部室的人员已经“动”了起来,积极想办法去思考发生的事,做过的工作,去提炼信息,并能够与办公室积极沟通。有人曾问过我,不知道我写的行还是不行。我及时做了修改和答复,充分保护和调动,发挥大家参与信息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家的齐抓共管,是信息和新闻工作开辟良好局面的基础和保障。

(三)分则自立,合则共进,务求高效

办公室人少事多,工作繁杂,涉及行政、党务、纪检、贯标等方方面面,怎么才能高效运转,有条不紊。首先,明确职责,界限清晰。让大家清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其次,落实重点,加强合作。一些重点工作,凭一人之力无法完成。如召开全市邮政工作会、文明单位验收、述职述廉验收、贯标外审、召开党的庆祝大会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共同把事情办好。第三,增强“谋划上求早,步调上求快,方法上求活,作风上求实”四种意识,力求简洁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办公室统筹的一些全局性的工作取得成效。

(四)勤学深思,融会贯通,用心谋事

1、勤学深思。①用党的政治理论指引方向。②用经营、管理、服务、改革等各种知识充实自己。

2、改进方法。①带着问题学。即明白为什么去学,学了干什么的问题,提供学习的动力。②边学边思考,边学边运用。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3、取得成效。如20xx年撰写的《新形势下邮政企业劳动竞赛的组织与管理》论文,被省邮政工会评为“20xx年度山西省邮政工会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省邮政工会又推荐省总工会参加了20xx年度全省工会优秀论文评选,被评为“20xx年度全省工会优秀调研成果、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xx年所提“建立四大机制,强化培训效果”获山西省邮政部门合理化建议二等奖等。

二、几点体会

近一年来,我感觉是自己在工作中“学习动力最足,自我提升最快,心得体会最多,交流沟通最好”的一年。

1、学习动力最足。常感“书到用时方恨少”。局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要想干好办公室工作就必须跟上领导的思维和节拍,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为更好开展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催生了无穷的动力,所以这一时期,学习动力最足。

2、自我提升最快。以工作报告为例,原先认为自己写得就很不错了,但马上发现,要写好工作报告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不断充实和自我完善,自我突破。每一次的工作报告,都是一个全面贯彻领导思路的过程,都是深刻理解领导思路的过程,广泛吸收大家意见和建议的过程,原先,不喜欢听不同意见,现在则是闻过则喜,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我明显感觉工作报告越写越好,越写越实际,越写越能体现领导思路。这些,是与局领导精心指导和大家的高度关注,广泛提出意见是分不开的。

3、心得体会最多。在工作中不断增强乱中求静的能力。因为要和大家沟通,要不断理清规律,摸清特点,组织大家学习,帮助大家完成工作,就需及时总结,并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提出课题,收集资料,结合实际,促进工作,这些都需在实际中理论运用于实践,使其紧密结合,不但自己带头写,而且号召大家一起写,一起提高,知荣辱,共进退。

4、交流沟通最好。平台的建立,为大家建立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大家可畅所欲言,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完成工作。与大家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友谊进一步加强,互相支持和理解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为开展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大家愿意沟通,也敢于沟通,谈自己的真实看法。

三、不足

1、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足。

2、学习思考的理性成果不足。

第7篇

【关键词】A公司;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99-1.5

一、A公司的融资计划

继续壮大A公司资本金的实力,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资本金补助。为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市社会经济“跨越发展、长治久安”,推动市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需要壮大资本金规模,大力发展政策性公司,以适应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的迫切需求,2011年-2015年A公司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资本金补助,力争在2012年A公司注册资本金到达5000万元、2013年到达7000万元、2014年达到9000万元、2015年到达1亿元,从而壮大A公司实力,增大杠杆比例,真正起到信用放大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和我市经济的发展。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在设立机构时也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认识这个资源和公信机构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它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长期重要作用的载体,其应当成为稳定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准公共信用资源提供者,而不能成为其消耗者,其风险损失也应得到合理的补偿,为了从根本上保障A公司风险抗御能力,充分发挥机构增信功效,确保A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借鉴成都、大理市等地做法,希望政府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公司注册资本金的5%)用于补偿机构的风险损失,尽可能地分散和降低风险,从而达到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解困的快速通道。

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为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市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需要市政府壮大A公司资本金规模,以适应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的迫切需求。因此,希望市人民政府建立政府性公司资本金补偿机制,每年财政逐步增加资本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从而壮大A公司实力,增大杠杆比例,真正起到信用放大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和我市经济的发展。

二、A公司的人才发展

A公司是跨产业和金融业的特殊机构,A公司运行需要主要的“原材料”除了资金之外,就是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机构的人力资源,必须具备财务、金融、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A公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再配备专业复合型人才,即业务部客户经理岗3人;风险部风险控制岗2人、审查岗2人、资产保全岗2人。同时,要主动聘请金融界、法律界等专家学者,积极发挥他们的智囊作用,为公司的运作献计献策。

三、产品开发与创新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完善业务结构,拓宽业务领域的同时,结合面临的实际情况,A公司将在目前开展的中小企业项目融资的基础上,有效的增加业务品种,实现业务经营的多元化。2013年,A公司将积极涉入非融资业务,如:工程履约、诉讼保全等,在创新工作思路过程中,不断开拓领域,升级品种,稳妥地开展各项业务,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十二五”发展战略工作。

四、市场拓展计划

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提升信用水平。A公司在未来的五年规划中,在全面提升现有合作银行合作力度的同时,做强周边金融市场,扩大合作银行的选择范围,并在有关业务制度的建设上,主动征求金融部门意见,坚持做到与现行金融法规一致;定期与金融部门会商,相互通报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贷款发放和协调机制,真正做到双方协调一致。

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优化客户结构。A公司将积极为政策鼓励和扶持的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优化客户结构。从行业内部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加大业务的营销力度,研究企业业主的个人征信度,并通过综合测评出优质企业,主动帮助他们向银行申请贷款。做到已涉及的领域争取多接项目,未涉及的领域力争涉入。

五、控制资产风险

准确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以企业财务评价为中心的定量分析。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其财务报表与实际会有较大出入。作为机构要承认和尊重这个现实。因此,做信用评价前,深入企业作认真细致的调查核实,是关键一环,只有摸清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并据以定量分析评价才有意义。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定性分析。如果仅以企业财务评价为中心的定量分析,机构会丧失许多市场机会。所以要以企业核心能力作定性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无形资产),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准确识别企业的还款意愿。机构作为一个专门以信用为服务的机构,它所出售的正是自身信用、创新思想、风险管理措施的信用产品,而不仅是一纸“同意”的协议。之所以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是基于它:有风险判断的能力、有风险承担和化解的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A公司的核心价值就是—必须具备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六、企业文化建设

为了规范A公司全体员工的行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组合A公司的各种资源,2011年-2015年,A公司将继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加强企业内部规范建设,做到执行有力,尤其是在优化决策机制、完善反措施及项目保审会议事规则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为业务的正常运行提供制度保证,并积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为业务的信息化、标准化提供支持。

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建设为重点,注重夯实基础工作,坚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建设和制度创新成果,不断开创组织人事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得到加强;三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和深化员工管理;四是加强领导班子的宏观管理,推进员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五是积极引进专业型人才,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以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重心,坚持党支部委员会理论学习制度,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工作;以理论学习、舆论引导、信息反馈、特色活动的“四项具体工作”为抓手,不断将各项思想宣传教育活动推向;坚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有总结,建立健全员工安全理论学习和岗位行为规范长效机制,切实提高A公司平安创建和诚信企业建设水平;从增强A公司发展软实力出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夯实文明创建基础工作。

七、保障措施及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具有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特征,政策性机构要实现可持续经营,一方面要尽力减少代偿赔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扩大业务量、增收节支以提高盈利水平,这就需要继续探索盈利模式的创新,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这就是现阶段A公司可持续经营的三个战略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经营模式创新和提高运营效率。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优化业务风险的内控机制;灵活设置反措施;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寻求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合理定位;信用业务模式创新;商业品种的多元化。以求通过良好有效的运营成为防范控制市场风险的主导力量,进而更好地成为政府的有力助手,为经济发展和财政税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库林特.辛格.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汪涛、万健坚.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