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范文

时间:2022-06-07 18:43:24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第1篇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作为现代先进产物的代表,已经很快的进入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而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内容,也同样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同时计算机程序设计也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为了能更好的为社会提供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型和和设计型人才,就必须重视程序设计的教学。本文针对高校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展开了全面的讨论,对高校的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

【关键词】

计算机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

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一学科,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其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着之后对计算机的学习,也为将来从事本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程序设计语言入手,展开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从而不断的打造新型计算机技术人才,推动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前进。

1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现状

1.1 教学课时短

虽然现在计算机已经很普及,但是多数学生对于其中真正的内涵了解甚微。现如今的大学主张的是学生自主发展,因此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很多,在此同时又主张学生多方面发展,这就导致学生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时间较少。教学课时短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老师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于新鲜事物出现在脑海中的时候,学生往往有疑问也不会发问,再加上在这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就导致了学生们接受比较缓慢。

1.2 学习动力不足

在很多学生眼里,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个即枯燥又无味的学科,程序设计语言中涉及了一些数学、英语等其他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很多学生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觉得程序设计语言就想天书一样,不能形成用计算机语言去解题的思维方式,对程序设计产生了畏惧心理,就会出现很多知难而退的学生。

1.3 实践达不到真正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专业,而恰恰在大学中程序语言教材书中缺少了实践这一部分,没能体现出教材的实用性与实践性,不能起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不能达到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1.4 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欠缺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的教学方式现在还是比较传统的,往往是老师讲同学听的形式,课后再增加一些实验,同学只是单纯的接受老师传授的东西,却缺少了自己的思考,更不能发表的自己的见解。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学也只是单单的将书本上程序打入电脑,进行调试成功后就认为完成了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老师的检测方式也就是笔试,而忽略了对实践的检验。

2 解决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仍是到计算机程序语言的重要性,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插放一些小动画或软件的保护,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课之前老师要带领着同学看目录,划重点,让学生对程序语言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划,尽量消除学生心里的畏惧感。老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了解程度,从而确定教学的进度。总之,老师在教授程序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为主,多鼓励学生进步。

学校应该本着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少数人或特别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适当的增加课时,给老师足够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利用程序语言去解决实际问题。

2.2 解决学生实践不足的现象

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带有大量实践课题的教材,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程度,设定一些课题实践,增加实践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单单的课内实验室不够的,老师还要多增加一些课程设计,快速的增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改进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方法

3.1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重点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程序设计中的语法知识,语法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础,在编程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因为这会给后面的调试带来很大的麻烦。二是程序中的控制结构,因为在编程的过程中,编程者无论是面向什么进行设计,都会涉及到流程控制结构,所以教师应该突出讲解这部分。三是控件的使用,所有的编程几乎都离不开控件的使用,因此要详细的讲解空间的作用与使用方法,并在实践中让学生加深对控件的理解,

3.2 任务驱动教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有很多活动范围的学科,老师可以采取一种探究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就是一种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的一种教学方式。老师设定一个课程设计,大家首先经过谈论分析出课程设计的目的,然后老师和学生围绕这个课题开始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独自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最初独自进行编写程序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一个大的程序一点一点的分成很多个小的任务,这样会减少对学生积极性的打击,之后在协助学生对自己的程序语言进行修改,让学生感受自己设计出程序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

3.3 增加教学实例

枯燥无味的课堂,学生往往会对新元素的引入产生兴趣,这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程序案例,实例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自己所学的程序语言,让学生从实例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语

在学习程序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发现不足并及时的改进,放弃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开展课题设计。不能认为哪种教学方式好就一直使用一种教学方式,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的厌烦,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肖海容.《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5):111-115.

[2]庞尔丽,王欣.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几点思考[J].软件导刊,2013,12(1):183-184.

[3]郝桂英.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7):156-157.

[4]贺忠.游戏思想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13):157-159.

第2篇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语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 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2-56-02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Pang Erli1, Wang Xin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Ltd. IT Department)

Abstract: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an absolutely necessary sector, and a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is a key to grasp it fleetly and exactly.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constructivism is a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which decomposes a complex task and gradually guid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deeply and completes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actively. Constructing scaffolding, creating situations, independent exploring, evaluating effects, and so on are us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results prove to be good and show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teaching mode of constructivism;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knowledge instruction

0 引言

在大学生计算机教学实践中,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经常被学生看作是一门难以掌握的课程,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付出很大努力,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例如,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符合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讲授这门课程的恰当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探讨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

1 支架式教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索性,最终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改变向学生笼统灌输知识的方式,而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在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之前,设计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就像建筑中的脚手架,它为学习者进入所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视角与工作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到对知识的理解,即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将其类型化、结构化、规约化,从而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所建构的支架模式上掌握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而使学习者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种面向计算机用户的语言,同我们的自然语言有其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意规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使学习者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语意规定,从而驾驭纷繁复杂的计算机语言工具,最终获得能够独立编写程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复杂的语法结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效仿自然语言的结构,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加以分解从而建立框架,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 支架式教学方法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

支架式教学强调,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等他者所提供的基本支架的帮助,学习者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以基本支架为知识掌握的内在脉络,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由以下环节组成。

2.1 搭脚手架

搭脚手架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基础,合适的脚手架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工具。脚手架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逻辑性,所谓层次性是指其具有不同等级的结构,所谓逻辑性是指不同等级的结构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所搭建的脚手架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依据,即与学生已有的母语——汉语的知识联系起来,按照汉语划分为字、词、句、章的语法结构,把计算机语言也归结为字、词、句、章的结构,这样,“字、词、句、章”的逻辑结构就成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脚手架。这样一种“字、词、句、章”式的分解方法是本人多年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践的心得,由于它来自于学生的母语——汉语自身的语法结构,因而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运用到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中去,而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2 创造情境

情境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环境,是学生对知识建构的基础。但情境的创建是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服务的,所以,教师创建情境时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根据脚手架上的不同点,创建不同的情境。

在教学中情境的设计,我们是根据脚手架上的每个点展开的,对于“字”这个点可以展开基本数据类型的教学,“词”这个点可以展开复合数据类型的教学,对于“句”则可进行基本控制结构的教学,“章”是建立在以上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在每个点中都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应的问题、任务,提供相应的资料、数据支持,形成有助于学习的特定情境。

2.3 独立探索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提供的概念框架是学习的前提,平台一旦确立,学生在其上展开的独立探索就成为中心内容,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才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中对于脚手架上的每个点,都要给学生一些程序资料,让学生独立去阅读、分析,指明程序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对其优化的方法,同时还需布置一些编写程序的任务,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并对自己的程序进行评价。总之,我们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2.4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重要方法,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保证。由于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认识时,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可以使其对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

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布置协作学习任务,强迫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如其中一个协作任务是这样设计的:编写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管理系统,其中需要完成四项目标:①输入学生的基本信息与各科成绩并保存到一个文本文件中;②从文件中提取学生成绩,统计平均分;③对所有学生按平均分进行排序;④任务完成后要求以Word文档上交。这四项目标分别由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学生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中的四项目标是相互衔接的,后续项目必须以之前项目的结果为基础,所以,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就是必须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协作学习任务的布置,做到了以强迫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协作学习的意识,进而使协作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方式。

2.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支架式教学展开的动力,是对学生知识建构程度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评分规则是:个体所得分值=小组得分*(个体在组内得分/小组内所有个体得分的平均值)。小组得分是任务评比所得的结果,是小组间竞争和小组内合作的结果。任务评比时,每个小组对自己的任务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和教师对其打分,其所有分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小组最后的得分;成员的组内得分则是在组长的组织下,由所有的成员对其打分,取算术平均数。

通过上述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基本实现了教材、学生、教师、媒体教学四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如图1所示。

3 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支架式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既涉及到如何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又涉及到其与教学内容、教学大环境等的关系,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体会:

3.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主动探索性是知识建构的关键。在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必须注意这种角色的转变与指导尺度的把握,要因势利导而不要越俎代庖。

3.2 注重情境设计的具体性

情境是影响知识建构的外在氛围,形成主题集中、形式活跃的总体情境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非常重要的,但情境最终是为特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是在支架下教学的总体模式下展开的。因此,教师对情境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所要建构知识的主题,要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

3.3 注重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是影响知识建构的社会环境,通过教师的指导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学生的协作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但人际互动的完善仅有具体课程、具体教学模式是难以完成的,它有待于总体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完善,也有待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总体提高。

3.4 广泛地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影响知识建构的文化环境。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是建构主义发展的沃土,是理想的认知工具。在这个环境下,学习资料非常丰富,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即要充分利用e_learning。但资源丰富的同时,必然会存在良莠不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对这些资料加以甄别。

4 结束语

我们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实践检验了这一教学理论,希望我们的经验对同行有参考价值。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细化这种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2] 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远程

教育,1999.2:40-43

[3] 袁维新.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科学,2003.2:41-44

[4]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2.1:19-23

第3篇

摘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核心的课程之一,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的理解和兴趣。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层次化教学目标思想。以面向对象语言C++为例,介绍基于层次化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思想和内容,并提出与之相适用的课程及实验设计,达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层次化教学;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现状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基本专业课程,在计算机领域的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这门课程不仅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还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的兴趣和理解,对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工程及理论方面的研究兴趣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质量成为影响大学本科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三个因素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当前,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的重点都放在程序语言的基本语法的讲授,课堂所设计的程序实例大部分围绕语法规则的演示和说明,这种模式同样也影响到实验环节的设计。这种就事论事,形而上学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明显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从事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教师(包括笔者)都有这样的感受:每讲授一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课,初期学生都抱着积极,对获取知识的极大热情投入课程的学习,但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这种热情往往不能持久。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有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缺陷,但根本原因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不科学。在单纯以讲授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不利于学生建立综合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程序设计语言是表达设计者思想和计算机计算逻辑的符号系统,具有多层面、多视角的内涵。要把学生培养为具有高素质的程序设计人员,仅仅熟悉没有精神的符号及符号规则远远不够,这需要学生具备设计高质量程序的综合化的知识体系,而当前的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现状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3) 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和思想

当前,素质教育成为各级教育系统,包括高等院校所关注的热点,知识高等院校所关注的“素质”内涵不同。笔者认为高校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综合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应有已有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想。总体而言,大部分教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所采取的教学不利于这种素质的培养。

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程序设计语言的层次化教学目标的思想,并以面向对象程序语言为例,论述在层次化教学目标驱动下的课程设计。

2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各项教学活动有效展开的基本条件是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但单一的教学目标并不能适用当前中国复杂的高等教育现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多类型、层次化的人才需求,这种趋势在各类软件公司里表现得尤其明显。为了适用这种人才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领域在这些年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类型、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大量出现,改变了过去高等教育机构单纯负责培养具有从事复杂脑力劳动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状况。这些变化最终体现为教师的工作,体现为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系。

当前,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类计算机类课程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例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几乎所有的院系都设置了信息技术类的有关课程,大约超过一半的院系设置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因此“计算机语言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总体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多年来一直在苏州大学承担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包括一类本科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二类本科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程。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单一的教学目标不能适用多样化的教学对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和程序设计语言知识逻辑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所具有的层次化的特点。下面将论述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及各层的具体内涵。

2.1低级目标

该目标要求掌握标准化的程序语言语法体系,以学生掌握基本的标准语法体系为基本要求,并能初步应用语言开发较小型的简单应用程序,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低级目标要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标准的语法规则,课堂和实验环节所选定的程序实例大多围绕着验证和演示语法规则及语法规则之间的联系进行设计。在以低级目标驱动的教学中,因为重在基本知识的传授,因此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第一位的要素。当然每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都有其固有的核心内容,例如,在C++语言中,核心的教学内容为:面向对象的概念、继承、多态、模板及异常等,即使如此,还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选择和取舍。总的原则是围绕重点概念和知识采取“精讲多练”和“突出重点”的方式进行教学。

2.2中级目标

中级目标则要要求学生围绕目标程序设计语言,具备系统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逐渐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该层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法”,还要让学生掌握“语义”;不仅让学生掌握语言本身,还要让学生扩展思维,了解、理解更多的外延的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建立起程序质量的观点。程序设计语言的外延知识涉及计算机专业许多重要的核心课程,包括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当然,不可能指望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有效地、完整地掌握所有这些知识,只能使与实现中级目标有紧密联系的知识能渗入到重点的知识讲授和实验的安排中。

2.3高级目标

不管是初级目标的“知其然”,还是中级目标的“知其所以然”,都是知识学习,而高级目标阶段的重点是运用知识,体验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目标程序设计语言解决一定复杂度和规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抽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和质量的观点。高级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如何在所讲授的语言框架里解决一定规模的应用问题,并从具体的实现里提炼出抽象的设计思想,分析实现的质量,总结好的实现方法和设计思想。

确立了教学目标,下一步的焦点为围绕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各教学环节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和上机实践环节。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下一节将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3层次化的目标引导的课程设计

C++语言因其强大的功能及广泛的实用性而日益成为当前高校理工类专业程序设计的主流教学语言,因此本节将以C++为例,讨论层次化教学目标思想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C++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涉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下面将就这两方面展开论述。

3.1课堂教学

确定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得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本要求。针对本文所提出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体系的基本内涵,C++程序语言的课堂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应该展现出层次化,递进性的特点。

在低级目标中,掌握本程序语言的基本语法体系是最重要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确定语言的最核心最重要的语法现象。过程化程序设计向对象化程序设计是C++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对象”和“类”,以及由此产生的“继承”,“封装”,“多态”和“异常” 成为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应集中注意力于这些类对象的关键个性技术,围绕关键技术“精讲多练”,使学生深刻理解面向对象C++的这些关键技术;要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低级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知其然”,那么中级目标则要逐渐使受教育者“知其所以然”,教学的重点从对语法的训练转向对语义的理解,包括静态结构语义和程序执行语义。在C++的教学中,以C++对象模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从静态的程序代码结构和运行的程序状态两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这样在知识语言的“所以然”的基础上,学生不仅知道什么是“多态”,并且知识“多态”是怎么实现的;什么是运行时类型检查(RTTI),运行时类型检查能提供什么程序设计策略等;许多的外延知识能沿课堂展开,例如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等。由Stanley B. Lippman所著的《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为我们设计课程材料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低级目标和中级目标都是针对知识的学习,而高级目标则针对知识运用,提高运用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此层次涉及知识的学习、理解和综合运用,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及课时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教者和学者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设计模式”可以成为本层次的基本或延展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模式虽然不与具体的设计语言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但事实上各种技术性、或纯教学性的书籍中,都把面向对象语言作为实现各种设计思想的不二选择。通过设计模式内容的讲授,可以使得学生对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体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所带来的设计上的“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当然,上面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论述仅仅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和论述,需要通过下面几方面来贯彻实施,以达到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1) 通过教者的努力,设计出丰富的、具体的课程素材;

(2)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作业和考核方法。

3.2实践教学

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是并重的环节,不可偏废,一起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取得。如何设计安排上机环节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总结出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下文就实验内容及实验的组织形式进行一些必要的、有益的讨论。

结合课堂内容,以往的实践环节主要由学生编制一些小的程序,进行语法现象的演示及验证。但笔者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普遍采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调试程序的能力和技巧具有显著的效果。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这种方法也显示出种种的弊端,例如:学生专著于知识点,必然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学生容不易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践的环节中,增加“读程序”的分量。教师提供一些高质量的程序范例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并对范例的程序风格和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比较,以提高学者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到了后期,所提供的范例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示范性,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人员的组织形式上,一般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中,都是学生独立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也可引进一些软件开发中的方法,比如采用小组制的形式,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小组或大或小。即使是在低层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中,也可采用小组的方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不过此时小组人数不宜过多,最佳数目为二人。采用这样的方法,有以下的益处:

(1) 便于学生进行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 提高教学效率,以较少教学活动取得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在以中级和高级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中,实践环节应从语法演示和验证为重点转变为以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为重点,因此除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外,最显著的特点是增加综合性的项目开发环节,以达到知识的综合掌握和运用。

当前以语法的演示和验证目的实践环节的设计具有大量的教学实践可资借鉴和学习,但针对更高两层教学目标的实践环节则缺乏有效的素材和经验可以利用,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活动加以积累和总结。当前的一些做法是借用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来弥补纯语法的演示和验证实践方法的不足。

4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次教学目标的观念,并介绍了各层次目标的具体内容和以此目标为导向的主要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并不是彼此割裂的,如何针对各种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下一步最主要的工作总结探索各种教学资源以及相应的考核方法,尤其是用于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吴乃陵. 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9-11.

[2] 徐宏,聂影,黄征华,等.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探索[J]. 教学研究,2004(2):89-93.

[3] 沈军.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思路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80-82.

[4] Stanley B. Lippman. 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 [M]. Addison-Wesley Publisher, 1996.

[5] 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et al. Design Pattern: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 Oriented Software [M]. Addison-Wesley Publisher,1995.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CHEN Dong-huo,YAO Wang-sh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

第4篇

论文摘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的准职业人才,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任务。将北大青鸟程序设计语言《JavaScript》课程应用于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其教材的设计引发我对中职计算机课改的深思。北大青鸟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全部围绕完整的项目逐步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实用性的项目开发,其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也更能适应当前市场对技能型软件人才的需求。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中, 专业课程开设不大合理,教材内容设计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要么过于简单和笼统,要么过于复杂和高深,导致许多中职学生对编程学习产生严重的抵抗情绪,出现厌学、弃学现象,所学的部分程序设计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用处,而真正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又没有学到。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程大力改革。

1 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原来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以掌握教材统一指定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学生是否毕业以统考、会考成绩决定。毕业后,因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操作技能不能与实际所需对口,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从现在中职的培养目标及定位来说,中职学生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拥有一般化专业知识与中级或以上实践操作技能的准职业人,而不是像大学本科生一样,拥有很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这就意味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能在专业对口的普通岗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搞科研或编写大型的计算机软件。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准职业人才。因此,在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之前,不能盲目开展,应做好充分的调查分析工作,从计算机专业细化的开设方向到实际应用,必须紧贴现实生活,最大可能的保持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社会的用人需求同步。

北大青鸟在开设《JavaScript》课程之前,做了大量的企业调研与社会用人需求分析。调研结果显示,中国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网站运营以及网站推广的重要性,很多企业目前需要掌握一定的系统维护知识、网页设计制作知识和网站维护相关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进一步分析了解这些岗位应具备的IT技能,从而设计出适应于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保证学生能够在就业市场中具备竞争力,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北大青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目标定位在培养网站运营人员,并对网站运营岗位从计算机技术层面划分为三部分:除互联网公司外的所有企业的网站维护员(涉及到JavaScript知识);网站制作公司的网页设计师(涉及到JavaScript知识);中小企业网络维护人员。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自学最好的老师。原来的中职教程在内容设置方面,以理论居多,许多内容均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涉及生活实际的知识、技能较少,涉及到实际项目的内容更少;理论作业偏多,实际操作较少;内容排版呆板,例图、效果图很少。

中职教育的对象多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学习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较低,接受新方法能力不强,在学习如果遇到较大困难或受到较大挫折,会打击其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很可能放弃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先设计内容的趣味性与生活实用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通过设计来源于实际的案例或项目,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

北大青鸟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非常注重理论与案例、项目的设计与联系。以《JavaScript》为例,教材内容围绕一个完整的现实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在该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标题名称,从学生第一感观上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如:第1章 制作页面日期和排行榜的显示特效;第2章 制作随鼠标改变背景的特效;第3章 制作页面窗口特效 ……。在每章的各小节中均设计一个理论演示案例,同时针对每个演示案例,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对超出本演示案例的其他理论知识,不予考虑。如:1.1制作演示案例1-第一个嵌入JavaScript脚本的网页;1.2制作演示案例2-显示日期;1.3制作演示案例3-显示星期几……。在每章节的后面,设计了上机练部分,以巩固学生的理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如第1章上机实练部分为:实练案例1-随机显示图片广告;实练案例2-评比星级商铺;实练案例3-北京奥运会倒计时……。在上机实练部分的后面,设计了作业。作业层次分明、由易到难,针对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的不同,对完成作业的要求也不同。无论是理论案例,实练案例还是课后作业,均配有效果图与分步操作图文讲述,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整个教材内容中的每个理论案例、上机实练案例、课后作业,设计安排合理,难易适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很具体地看到它们应用于网站页面的制作设计,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本人将该教材应用于中职计算机软件班,计算机网络班的教学,两年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知识技能掌握好。

3 注重学生实践知识、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准职业人

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许多的中职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因原来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90%学生得从头开始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给用人单位带来时间、金钱上的极大浪费,甚至于失去就业的机会。

信息社会发展速度,社会对IT人才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开设课程前应该研究企业、 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对计算机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中职教学中我们提倡项目教学法,那么教材中所使用的项目一定要有很强的实用性,且与实际相结合。在课程设计中应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做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及项目的开发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北大青鸟对IT用人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选择具有实用价值、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相符的项目去开设相应课程。其课程体系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全部围绕着完整的项目逐步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时完成了实用性项目开发。在《JavaScript》课程中,每一章节所使用的理论演示案例、上机实练案例、课后作业,均是一个大项目中的某一组成部分。每一个案例是从整个项目分割出来的小项目,而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与难易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通过案例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给学生打好基础,然后通过大量的项目演练提高学生的熟练度和项目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直至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目标,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准职业人。实际应用中,因为每个案例的制作,均涉及到项目中的某项内容,通过章节内容的逐步学习,学生将掌握整个项目内容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理所当然能完成整个项目的制作。另外,由于所开设的项目具有实用价值,学生毕业后可以拿自己做好的项目去企业、用人单位去应聘,减少很多的应聘环节,毫无疑问这样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很容易就找到与之专业对口的工作。本人将该教材应用到中职计算机软件班与计算机网络班,几乎所有学生均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制作完成相应的项目。

4 大力改进教学法

由于教材内容以项目为导向进行的课程设计,所以我们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多年的北大青鸟《JavaScript》教学中,本人总结如下经验(以作借鉴):

1) 在每门课程的开始,由教师先讲解课程目标,然后介绍在课程中要完成的项目;2)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项目的具体功能,让学生自己操作或是运行项目;3) 在后序的课程中,教师讲解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点;4)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阶段上机进行项目开发与作业的完成,期间老师辅导答疑;5) 在课程教、学、做完成之后,即可完成整个项目;6)小组互评与老师点评相结合,总结提高;7) 完成好的项目让学生保存好,做为实习、找工作、就业的宝贵材料之一。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团结合协作的精神。IT行业及其应用技术发展迅猛,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可能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体系应始终贯穿这一思想,使学生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在《JavaScript》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时,每当遇到问题时,总是积极鼓励学生自行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一些小的团队训练,强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开发和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所以,从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为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准职业人,我们急需对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更新。

参考文献:

[1] 娄毓满.适应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2).

[2]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第5篇

双语教学的背景和现状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国内外高校各本科专业均需开设的系列课程,主要包含“C/C++程序设计”课程、“Java程序设计”课程、“Web程序设计”课程等,部分较为重视计算机编程能力教育的高校还纳入了Python、Matlab等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作为信息产业技术的基础与核心,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历来受到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由于信息产业技术起源于美、英等西方英语系发达国家,国际通用的主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完全基于英语进行构造和描述,相关的技术前沿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也均采用英语作为第一自然语言。国外英语系国家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均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而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等非英语系发达国家则早在20年前就已经全面采用“母语+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讲授,且英语讲授的时间比例已逐渐超过母语。从整个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技术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趋势看,英语在这一领域的统治地位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与国外主流趋势相比,由于缺乏同时具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能力和英语授课能力的教师,国内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双语教学工作进展较缓慢。目前,在大部分国内院校中,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仍然基本采用中文作为第一教学语言,双语教学或者全英文教学只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双语教学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一定差距。然而,出于行业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该项工作正日益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全面开展已逐渐成为主流趋势。2001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明确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强力推动下,当前,双语教学开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成为众多高水平大学教学工作评价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顺应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符合学科与专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专业+外语”的复合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对于推动本科教学质量更快更好地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双语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得到了大多数高校的认同与重视,但具体实施中,由于文化和意识上的差异,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较少,影响较小,受众面较为狭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C/C++程序设计”课程基本采用中文授课,所用教材、教辅资料和课件等教学资源也基本由中文进行描述。真正采用双语教学授课的一般仅限于部分面向计算机专业的非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且这部分课程能否持续实施双语教学并不能得到保证。如果任课教师发生了变化,授课形式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2)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缺乏专业化的评价标准。几乎所有的高校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体系。然而,除去这一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之外,作为始终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这一技术而言,对评价标准体系的专业化也是必然要求。此外,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中文教学的模式,在已习惯于接受中文知识传授的中国学生群体当中进行实践与应用,也应该采用一种更专业、更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3)国内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课内实验、课后辅导和考核过程中应用较少,与国际主流的“教、辅、考、实验统一化”双语教学模式相比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双语教学,其双语实施的过程仅局限于课堂讲授环节,而在课内实验、课后辅导和考核等环节,仍然采用中文进行相关工作。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较为负面的作用和影响。(4)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缺乏主动性的自我提升和发展意识。应该说,能够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均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较高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授课能力。然而,主动性的自我提升和发展意识在这部分教师群体中仍较为匮乏,“等、靠、要”的传统观念仍具有相当的市场。(5)学生的英语水平限制了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由于我国的高中教育存在较大的地域差距,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而言也具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听”和“说”两个重要环节,更限制了双语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部分学生对于英文授课存在一定的抵触与抗拒心态,在现实教学中也是客观存在的。

三、提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策略根据前文所述的相关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经历,本文就如何提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双语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建议:(1)强化教师与学生在宏观层面上对双语教学的认可与认知程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远非简单地将英语授课纳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环节当中。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外语为主+汉语为辅”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与提高专业科技英语和日常交流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从而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专业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全球化的市场与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领先地位。无论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对这个宏观层面都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和认可,从而在主观上能够更加积极、更加高效地投入到双语教学工作中去。(2)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传统上,中国学生常年处于知识灌输过程当中,对课堂教学过程缺乏兴趣与主动,习惯于被动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学识、能力与魅力,结合市场与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引入部分成熟的成功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予以正确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能力最直接的体现。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属于较为困难的课程,且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在语言运用和理解上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部分的工作可视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以作者的经历而言,一旦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双语教学的兴趣与热情,所产生的效果要远远超出单纯采用中文进行授课的模式。(3)双语教学应贯穿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整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课内实验和考核过程等各方面全方位实施双语教学,从而实现整个教学环节与国际化标准接轨。在具备一定条件的高校,可将相关课程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编写、试题库与资源库建设等同样纳入双语教学建设当中。如有可能,可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前后衔接课程均纳入双语教学模式。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应用水平、专业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极为有效。(4)建立专业化的评价与保障机制。如前文所述,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建立专业化的评价标准,一方面是程序设计语言这门现代技术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双语教学有别于传统中文教学的要求。生搬硬套传统的针对中文授课模式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双语教学工作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且会对开展此项工作的教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在课题立项、师资培训、岗位晋升等方面予以充分的保障,从而提高教师采用双语教学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授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5)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的自我提升与发展。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外语运用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水平与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提高英语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讲授中的应用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有目的、有计划地派遣相关教师赴国外知名院校进行课程进修与培训,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从业教师的整体水平与素质。

四、结语

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当中,相关的双语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如何更好地符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然而,在教育国际化、竞争全球化的今天,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必将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潘磊 王逊 张静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普通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4):88-89.

[2]许雪晶,佘玉萍,林元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4(22):57-58.

第6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分析要点

Teaching Main Point Analysi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s

Li Yongliang

(Shandong Transport Vocational College,Weifang261206,China)

Abstract:In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er non-computer major teaching,almost all schools set up high-level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although it is difficult,but very meaningful,it is beneficial to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help students develop problem-solving through computer awareness and ways.

Keywords:Programming language;Programming skills;Analysis

main points

在教学中与一些应用软件或工具软件相比,编程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课后不肯花时间,久而久之,导致听不懂,给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成为编程

语言教学的一个关键。

一、引言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通过与学生、同事之间的交流,得知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时都能听懂讲解,可在涉及到具体的编程及上机操作时,往往会出现没有思路、无从下手或错误百出,不会调试程序等各种情况,究其原因,在教学方面可能存在以下2个问题。

(一)过于注重对语句语法的讲解,缺乏以算法为核心的编程题教学。教师钟情于举一反三地对使用语句、语法的深入教学,而不是有机地结合算法思想进行教学,贴近生活并引起学生兴趣的编程题讲得很少。由于教学不是站在如何应用计算机工具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或实际项目的角度,就没有把逻辑与编程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也就没有很好讲解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果导致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上机解题能力训练不够,更谈不上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科研探索。

(二)学生厌倦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对于先讲后编、先听后编这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厌倦心理。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与学不能衔接起来。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讲授法成了唯一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和沟通,学生没有有效、实用的学习辅助途径,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程序设计能力认识

程序是软件的本体,程序设计(Programming)是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它应排除软件开发中的工程与管理因素,主要指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因素,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因素。

根据调查分析,合格程序员必须具有: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2.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熟练的编程调试能力;4.创新能力;5.团队合作能力;6.持续的自学能力;7.强烈的好奇心;8.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软件工程的实践能力等。

应看到,程序设计能力,并非完全等价于程序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它还包括其他一些内容,如:1.理解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找出求解该问题的数学方法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2.归纳程序的基本功能;3.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4.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描述;5.编译与调试;6.测试程序,保证程序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可以将程序设计能力定义为:依据程序设计思想与观念,应用程序设计语言,采用相应程序开发技术和环境,进行程序设计并达到预计结果的程度。

三、要点分析

基于对程序设计教学思想、程序设计能力的认识,为使学生充分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有效实现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我认为程序设计教学还应注意并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一)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观念。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它是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之一。贯彻课程始终、通过具体实例潜移默化地培养这一思想,比在软件工程中空洞的说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收。

(二)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进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归纳出6个办法:1.通过演示程序突出程序语言的实用性;2.通过简单的编程练习突出语言的易学性;3.运用恰当的类比使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4.做到一题多解;5.要善于举一反三;6.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乐学。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教学时发现,学生问不出问题的原因往往在于没有真正学好。实际上,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没有问题便没有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教学;准职业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638-02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ZHU Geng-shen

(Linhai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Linhai 317000, China)

Abstract: Improve their computer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for students to become quasi-professional personnel, vocational schools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mputer teaching.I will Beida Jade Bird programming language "JavaScript" curriculum used in teach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operations, the design of the materials lead me to think about curriculum reform in vocational computer.Beida Jade Bird programming language a "project-oriented"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projects all around the complete step by step, the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but also completed a practical project development, the design is not only recognized the studentsknow the law can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ir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raining of students and better able to adapt to current market demand for skilled software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project teaching; quasi-professional person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中, 专业课程开设不大合理,教材内容设计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要么过于简单和笼统,要么过于复杂和高深,导致许多中职学生对编程学习产生严重的抵抗情绪,出现厌学、弃学现象,所学的部分程序设计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用处,而真正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又没有学到。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程大力改革。

1 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原来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以掌握教材统一指定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学生是否毕业以统考、会考成绩决定。毕业后,因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操作技能不能与实际所需对口,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从现在中职的培养目标及定位来说,中职学生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拥有一般化专业知识与中级或以上实践操作技能的准职业人,而不是像大学本科生一样,拥有很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这就意味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能在专业对口的普通岗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搞科研或编写大型的计算机软件。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准职业人才。因此,在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之前,不能盲目开展,应做好充分的调查分析工作,从计算机专业细化的开设方向到实际应用,必须紧贴现实生活,最大可能的保持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社会的用人需求同步。

北大青鸟在开设《JavaScript》课程之前,做了大量的企业调研与社会用人需求分析。调研结果显示,中国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网站运营以及网站推广的重要性,很多企业目前需要掌握一定的系统维护知识、网页设计制作知识和网站维护相关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进一步分析了解这些岗位应具备的IT技能,从而设计出适应于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保证学生能够在就业市场中具备竞争力,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北大青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目标定位在培养网站运营人员,并对网站运营岗位从计算机技术层面划分为三部分:除互联网公司外的所有企业的网站维护员(涉及到JavaScript知识);网站制作公司的网页设计师(涉及到JavaScript知识);中小企业网络维护人员。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自学最好的老师。原来的中职教程在内容设置方面,以理论居多,许多内容均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涉及生活实际的知识、技能较少,涉及到实际项目的内容更少;理论作业偏多,实际操作较少;内容排版呆板,例图、效果图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