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0 15:00:00
序论:在您撰写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要求,切实组织好《XX市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持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打造金山银山三篇文章,为我区全面开启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生态文明、秀美山川新XX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与创新发展相统筹原则。既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基础,科学设置“十四五”林业发展目标;又要适应林业转型后新体制、新环境的内在要求,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主动衔接国家、省、市等上位规划,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确保规划适应新时代要求。
2.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原则。既要全面统筹林业各方面,推动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又要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滞后方面,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措施。
3.坚持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既要坚持未来五年甚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规划设定目标的科学、合理和易评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尤其要听取基层单位、涉林企业及林农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主要任务
系统总结XX区“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找出制约林业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营造林任务、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增长、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等目标指标;确定“十四五”期间深化林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及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建议;制定实施“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二)责任分工
1.生态保护修复股。牵头推进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规划编制机构单位;征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林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汇总收集相关课题调研报告,整理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及规划评审会;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
2.财务股。负责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
3.森林资源管理股、森林防火股(办)、森防站等相关股室(单位)。根据各自工作领域和调研工作安排,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时报生态修复股收集汇总。
4.南阳国有林场、区国有林管理所、区种苗站等直属单位。根据单位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及项目进度,充分考虑“十四五”期间林业发展方向,撰写本单位“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报告,并报生态修复股汇总。对全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提出意见建议。
5.规划编制单位。具体规划编制单位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由生态修复股按程序落实。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期限为:2020年12月-2021年7月,分为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总体思路、编制规划大纲、成果编制评审和规划成果报批6个阶段。
(一)制定工作方案阶段(2020年12月)
制定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部署开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各直属单位、局机关有关股室和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和资金需求等基础材料及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二)开展专题调研阶段(2021年1月-2月)
围绕《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确立3个调研课题方向,分组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2021年2月底前报“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汇总。
1.推动林业转型,实现“十四五”XX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课题组组长:施广,成员:岳映强、曾冬、毛中友、胡昭、李文铭
课题任务:精准分析XX林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准确研判国家林业政策走势和重大机遇,对接林业改革方向,确立林业转型思维,研究提出“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
2.建立“十四五”林业森林资源综合监管保护体系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吃透国家、省、市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提出“十四五”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在专题调研进行的同时,同步启动规划编制单位招标。
3.“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对策与思考
课题组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
课题任务:全面分析“十三五”XX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把握林业金融、资金等政策走向,提出“十四五”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途径。
(三)形成总体思路阶段(2021年3月)
完成规划编制单位落实。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股)在汇总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发展相关政策,撰写形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后提交规划编制单位。
(四)编制规划大纲阶段(2021年4月)
深度剖析国家、省、市林业发展规划,深入对接上位规划和区级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大纲,召开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后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五)成果编制评审阶段(2021年5-6月)
2021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6月上旬,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关股室、直属单位、社会各界等意见建议,召开第二次专家咨询会,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6月下旬,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修订形成规划成果稿。
(六)规划成果报批阶段(2021年7月)
2021年7月,完成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成果编制,按程序送审报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成立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林业工作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生态修复股、森林资源股、财务股、森林防火股(办)、区森防站、XX国有林场、区林管所、区种苗站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附件),下设办公室于生态修复股,负责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调解决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成立咨询专班。
邀请省、市、区林业科研规划领域专家、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成员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以及林业乡土专家代表等组成专家咨询组,为XX区“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等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目标,深入推进“健康”建设,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医疗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二、组织机构
加强规划编组织保障,成立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主要负责规划的起草和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综合协调工作。
三、编制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科学决策,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的认可度。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推进,统筹卫生健康事业各方面工作,结合我区实际,集中研究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所突破。
(三)宏观规划,结合实际。要准确把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合理制定规划目标指标,明确主要任务,做到可分解、可操作、可评估,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分析容观基础和现实支撑,扎实稳妥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健全规划的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严格执行规划编制各环节的程序规定,建立规划的运行评估、中期修订和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事业持续发展。
四、主要任务及分工
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分为区级总体规化、专项规划和县区级规划。
(一)区级总体规划编制
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办公室牵头,各股室配合)。
(二)专项规划编制
区中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医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医政管理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项规划(疾控股牵头,各股室配合)。
卫生健康事业人才发展规划(办公室牵头,各股室配合)。
老龄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妇幼股和老龄办牵头,各股室配合)。
五、工作进展安排
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20年4月-5月)
1、制定《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工作方案》。
2、成立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3、做好“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分析。
4、提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和初步意见,加强与市卫生健康委和区级相关部门的衔接。
(二)第二阶段(2020年6月-7月)
1、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研究确定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2、召开本系统、相关股室及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进行深入调研。
3、起草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形成初稿。
4、加强各方面协调和衔接,做好规划涉及内容的修订调整,提高政策建议、改革措施和重大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第三阶段(2020年8月-10月)
1、形成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草案征求社会各界对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
2、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
(四)第四阶段(2020年11月-12月)
1、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2、组织相关股室和专家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送审稿,提交区政府审核。
3、根据区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按程序报批后正式印发。
其他专项规划和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根据要求按时完成编写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规划编写工作格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宜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建设美丽宜兴、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关键时期。在此我建议在“十四五”时期要加大治理“白色污染”的力度,要采取更为有效、果断的措施:
1、宜兴素来以“环保产业之乡”著称,我们有着国家惟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开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环保研发技术优势。所以我建议大力支持并推动研发机构、企业加大研究有效降解废塑料、集中处理白色污染的办法并积极鼓励设厂部署。
2、现行网络购物、网络外卖盛行,拉动消费的同时也使餐具、外包装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步入了“快车道”,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压力。宣传支持可替代品产业的壮大,推荐商家使用纸袋、布袋等环保效果好的环保包装,在大市场环境下对能够代替塑料制品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替代品要大力推动普及。
“十四五”期间(2016—2020年),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科学制定全民健身“十四五”规划,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振奋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要求,建立门类齐全、内容完整、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配置体育资源,逐步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具有产业化、社会化特征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从而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良好,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青少年体质状况明显得到改善,体育活动赛事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服务业规模逐步扩大,城乡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的目的,初步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三)工作措施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组织作用方面有新的实质进展。群众体育群众办,努力实现“政社分离”“管办分离”。形成政府部门出点子,疏路子,协会和团体做活动的新机制。全民健身是面向全民的公益事业,需要各行业、各系统、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责任主体却是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协会、各类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着重体现体育总会“枢纽型”组织的龙头地位,争取体育总会机构编制,发挥其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资源整合、示范引导作用。
(四)政策建议
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土地利用纳入总体规划,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形成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对民间体育设施场地、民间举办的体育活动赛事给予政策优待和资金扶持,拉动民间资本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全面推进行政村文化健身广场、县域文化广场等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1.推进质量与知识产权工作。结合调研座谈会征集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后形成《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审议稿》,并向市政府报送请示,争取6月底完成规划编制。5月底至6月初召开长三角区域冶金行业质量提升试点建设推进会,会议成立工作秘书处,冶金行业质量提升专家库、技术机构,召开冶金行业质量提升论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助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
2.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部署开展严惩重处药品违法违规行为“雳剑2021”专项行动。聚焦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贴近群众生活的重点服务行业,以及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市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多发的重点区域,严厉打击销售药残超标的畜产品、水产品及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出“瘦肉精”的肉类、宣称减肥和降糖降压降脂等功能的食品中添加药品、生产销售“偷工减料”劣质钢筋、线缆等类违法行为。
3.中高考食安保障。监督保障考点学校的食品安全,中高考前开展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预评估;对食品货源渠道、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过程和环境进行监管;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考点学校落实各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开展现场食品快速监测工作;对可疑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控制措施,负责考点学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确保六月中高考顺利进行。
4.强化食品安全检查与通报。根据市政府安排择机召开市食安委全体会议,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6月上旬宣传周活动方案,6月第三周按计划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5月下旬制定6月我市食品抽检计划,6月上中旬实施抽检,6月底汇总抽检结果。6月初对新承检机构抽检人员组织考试。
5.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重点对社会普遍关注、企业反映强烈、问题较为突出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收费进行检查。
6.修改完善《关于规范非公立医疗机构医药价格行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草案。书面征求非公立医疗机构意见建议,召开座谈会,就《关于规范非公立医疗机构医药价格行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听取非公立医疗机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草案。
7.推进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工作。紧密协调保税区、经开区等涉及今年改造市场的镇(区)以及金茂公司,全力推进13家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工作,紧扣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进度,力争第二季度全面开工。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下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一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缺少非主要材料或者材料存在缺陷、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期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的“容缺受理”,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模式。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各类市场主体新增设立登记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二)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20xx年开始,我局承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监管部门由最初的3+7个部门到3+11再到现在的1+xx个部门,监管事项从最初的xx项扩大到xx项。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截至目前,共建立一户一档xx户,通过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执法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我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各部门“一单两库”——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对各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合经营者,采取送法上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平台监测等方式,了解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出台了xx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召开了xx区创建质量强区动员会。十三五期间我区共有xx家企业获得“xx名牌”称号,x家企业获得“芜湖名牌”称号。目前全区在用在册特种设备总数xx台,其中电梯xx台,锅炉xx台,起重机械xx台,压力容器xx台,场(厂)内机动车辆xx台,大型游乐设施x台。我局对全区xx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集中培训,全面落实“一书一单一报告”工作。建立一般安全隐患清单和重大安全隐患清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及时查封各类超期未检设备和不合格设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深入贯彻实施《xx省食品安全条例》,召开宣贯会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份、实施小餐饮备案xx家、小作坊登记xx家;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xx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稳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区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的餐饮单位达xx余家,其中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继续强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交叉互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完成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公开率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双“100%”;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并正常运行xx家食品“快检室”,累计实施快检并上传数据xx批次;组织实施小餐饮后厨前置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x个,完成xx家小餐饮后厨前置安全隐患整改,xx个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监管人员大培训;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暨演练。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xx市场监管力量。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长三角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长三角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xx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芜湖市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二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xx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xx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xx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xx年至20xx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xx.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xx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xx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xx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xx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二)加大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下属二级机构负责人对外轮岗交流力度;
2020-03-18
一、基本情况
我县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工程313处,总供水能力3.93万吨/日,总投资13721.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476.24万元,省级资金2591.5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653.20万元;早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标准低,建设了大量小而散的农村饮水工程,很多达不到农村安全饮水标准,加上管理不到位,维养资金、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全县129处农村饮水工程已报废(主要是2010年以前建设的项目),报废项目总供水能力0.37万吨/日,总投资1166.9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5.20万元,省级资金103.2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08.51万元;目前我县尚有正常运行或可运行的农村饮水工程184处,总供水能力3.56万吨/日,总投资12554.1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21.04万元,省级资金2488.3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044.69万元;分散式供水工程涉及全县15个乡镇,主要为自建压水井,共3220处;建档立卡贫困户2026户,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从水利部、省水利厅及市水利局明察暗访以及相关媒体等途径反映的情况,通过前期整改和摸底调查,目前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同上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建设标准低、项目布局点多面广。全县184处可正常运行的农饮工程,包括千吨万人项目6处,占比3.26%,百吨千人项目29处,占比15.76%,百吨千人以下149处,占比80.98%,分布全县15个乡镇;前期因资金投入不足,项目设计和施工均以供水为目标,在水源地选择、处理工艺、水资源论证和周边污染等方面未做过多考虑,导致前期建设了大批标准低、无处理设施的小型农饮工程,项目建成后受益乡镇、村、组未及时跟进管理,导致全县已有129处2010年前建设的农饮工程全部报废,浪费资金1166.91万元,现均需重复建设,预计需要资金5000余万元。
2、项目管理不到位,安全饮水保障程度低。全县184处项目仅有6处千吨万人项目落实了管护责任和管护主体,其余的178处均未制定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水源地选择、水源地技术等级划分和保护措施不到位,均存在安全隐患,2019年按照省、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县政府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6处千吨万人项目水源地存在问题的整改,尚有178处农饮工程水源地未进行整改,大约需要资金5000余万元;部分农饮工程消毒设备未设计、未安装或消毒设备工艺简单、未正常运行,导致安全饮水水质达标率低;农饮工程无维修养护资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养护,普遍存在工程建后无人管护问题;水费收缴困难,农村用水率偏低,供水企业或村、组工程运行主体无资金保障农饮工程正常运转。上述原因导致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水质达标率偏低,2018年疾控中心取样检测102份,合格率仅为60.8%;2019年疾控中心水质取样检测125份,合格率仅为64.8%。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等指标超标。
3、农饮工程多,监管检测困难。按照农饮工程管理规定,供水企业要实行24小时水质监测,目前仅千吨万人项目配备了检测设备,且部分无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其余项目均未配备检测设备,水质检测、监测工作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工程数量较多县疾控中心对全县农饮工程水质状况定期抽检、监测等工作很难按时完成。
三、下步工作建议
1、提前谋划,精心编制“十四五”供水规划。根据我县农村供水现状和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谋划“十四五”供水规划,2月底我局已聘请省水科院编制“十四五”供水规划。
2、适时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省、市工作布置,农村安全饮水将全面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目前全省已有景德镇市和新余市已全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省已有50多个县正在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只有乐安、资溪、XX三县未签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合同,城乡供水一体化主要有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县城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最大限度覆盖县城周围农村安全饮水;二是改造扩容现有千吨万人农饮工程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形成中心集镇集中供水,通过管网延伸对早期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不能保证供水的村、组实行安全饮水覆盖;三是对极个别受地形限制、人工分散等因素制约无法通过管道延伸覆盖的地方通过打机井等方式解决当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实行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从取水、制水到输配水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构建监测信息化网络,健全水质卫生常规制度,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监管水平。
3、加大水费收缴和财政补贴维养力度,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在未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前乡镇为农饮工程管理主体责任人,同时要落实村级管理责任人和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人,按照农饮工程“三项制度”有关规定,落实管护责任,筹集管护经费,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实现农村供水从保量供水到保质供水转变,筹集资金通过购买化服务聘请专业管理机构对农饮工程进行维修养护,逐步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