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13:38:32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质控会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内容:
主持人发言:今天会议内容是9月份护理质量讲评,本月工作重点是在完成医院复工复产基本要求的同时,严格落实科室护理三级质控检查,正确、及时反馈检查问题并予以改进,严禁漏检、作假、敷衍。下面首先由董文娟将本月质控检查结果进行反馈、汇总,请大家认真听讲,反馈各自的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科室护理质量自查统计
本月出院人数207人,随访率91.3%,病人满意度95.85%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0。本月考核人数16人,理论考核合格率100%,技术操作考核率100%。
1、胃肠甲乳外科22项护理质控检查汇总
序号
质控项目
检查者
目标值%
实际达标率%
是否达标
1
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考核
李桂容
≥95
92.5
否
2
重危/一级护理质量考核
李桂容
≥95
93.3
否
3
整体/分级护理
李桂容
≥95
97.5
是
4
健康教育质量考核
宋欣怡
≥95
92.5
否
5
静脉治疗管理
胡静
≥95
100
是
6
护理安全质量考核
黄李
≥95
100
是
7
消毒隔离质量考核
刘梦敏
100
100
是
8
护理病历质量考核
袁慧敏
≥95
95
是
9
专科护理质量考核
师云云
≥95
97.5
是
10
疼痛护理质量考核
吴晓艳
≥95
95
是
11
护士行为规范
刘梦敏
≥95
100
是
12
引流管类护理质量考核
冯 洁
≥95
100
是
13
跌倒/坠床管理质量考核
李桂容
≥95
95
是
14
压疮管理质量考核
孙子璇
≥95
100
是
15
静脉留置针质量考核
邓慧君
≥95
100
是
16
各种仪器操作质量考核
李桂容
≥95
100
是
17
病区备用药品质量考核
邓慧君
≥95
100
是
18
患者身份识别质量考核
孙子璇
≥95
97.5
是
19
科室管理
李桂容
≥95
100
是
20
输血管理
李细媛
≥95
100
是
21
造口护理管理
罗 蓉
≥95
100
是
2、胃肠甲乳外科护理质控达标图
二、22项护理检查项目问题反馈
检查项目
检查者
存在问题
发生
次数
责任人
基础护理
李桂容
患者三短九洁未落实到位
4
胡静、李桂容、孙子璇、罗蓉
部分责任护士不知晓患者十知道
3
黄李、邓慧君、胡静
大部分患者治疗落实到位,基础护理没有
4
吴晓艳、李桂容、师云云、孙子璇
口服药发放不规范
2
董文娟、罗蓉
输液卡签名潦草,滴数与实际不符
5
宋欣怡、师云云、冯洁、袁慧敏
手术患者未准备麻醉床
2
袁慧敏、师云云
整体/分级护理
李桂容
责任护士不知晓患者信息
3
黄李、邓慧君、孙子璇
基础护理未落实
4
师云云、袁慧敏、胡静
责任护士未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相关宣教
3
孙子璇、刘梦敏、师云云
患者病情评估不及时
2
李桂容、吴晓艳
患者不知晓药物的名称、作用与注意事项
5
李桂容、邓慧君、柯媛铭、冯洁
危重病人护理
李桂容
患者不配合氧气输入,不理解输氧的益处
2
胡静、吴晓艳
患者静脉留置针未妥善固定,未记录穿刺日期、时间、责任人
2
宋欣怡、罗蓉
健康教育
宋欣怡
患者不知晓病区环境、责任医生、责任护士
3
董文娟、黄李、师云云
患者不知晓疾病的相关知识
3
孙子璇、柯媛铭、李桂容
大部分患者没有接受到责任护士的饮食宣教
4
胡静、黄李、柯媛铭
部分护士不了解本科的专科知识
2
冯洁、刘梦敏
责任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未进行宣教
3
袁慧敏、吴晓艳、黄李
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未落实
4
师云云、孙子璇、罗蓉、吴晓艳
静脉治疗
胡静
药物没有现配现用
2
黄李、袁慧敏
个别护士静脉输液操作不符合规范,消毒不合格
3
孙子璇、冯洁、柯媛铭
滴数未根据患者病情调节
4
吴晓艳、董文娟、刘梦敏
护理安全
黄李
患者青霉素过敏,治疗单上未记录
1
孙子璇
手术患者手腕带信息错误,患者进入手术室才发现
1
宋欣怡
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床头没有悬挂预防标识
2
李桂容、邓慧君
护理安全例会记录未按时记录
1
李桂容
个别护士对停电的应急预案流程不熟悉
1
冯洁
临时医嘱没有双人核对
2
柯媛铭、罗蓉
消毒隔离
刘梦敏
出院病人没有终末消毒
1
袁慧敏
冰箱里有前一日配置的雾化液
2
何滋卉、冯洁
医用垃圾没有分类放置
3
李细媛、孙子璇
无菌棉签没有注明开启时间,开启时间超过24h
3
刘梦敏、冯洁、何滋卉
护理文书
袁慧敏
医嘱未及时签名
3
罗蓉、柯媛铭、孙子璇
护理记录单与事实不符
2
胡静、吴晓艳
护理记录单涂改痕迹明显
4
董文娟、刘梦敏、宋欣怡
护理记录没有使用专业术后,过于口语化
2
冯洁、孙子璇
专科护理
师云云
腹痛患者未告知患者禁食的意义
4
胡静、宋欣怡、邓慧君
部分护士不知晓心电监护的参数设置
2
冯洁、刘梦敏
患者ADL评分与事实不符
3
袁慧敏、罗蓉、吴晓艳
责任护士未协助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
袁慧敏、董文娟、孙子璇
疼痛护理
吴晓艳
护士记录疼痛时没有详细记录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
3
黄咏霞、罗蓉、胡静
疼痛患者做了处理,但护理记录单没有记录
2
宋欣怡、师云云
护士行为规范
刘梦敏
部分护士未准确及时落实本班治疗
2
柯媛铭、冯洁
大部分护士不知晓患者的十知道
2
吴晓艳、罗蓉
口罩佩戴不规范
2
宋欣怡、董文娟
操作时不能做到四轻
3
李细媛、冯洁、袁慧敏
护士与患者家属发生争吵
1
李细媛
引流管护理
李桂容
患者对引流管不了解
3
袁慧敏、吴晓艳、孙子璇
引流管上无标识
4
宋欣怡、董文娟、师云云
引流管上的颜色与记录不符
3
胡静、李桂容、邓慧君
跌倒/坠床护理
李桂容
跌倒/坠床没有每周复评,病情变化时没有复评
4
董文娟、黄李、胡静、袁慧敏
跌倒/坠床评分表有漏项
2
刘梦敏、袁慧敏
高危患者床头没有预防跌倒/坠床标识
3
胡静、宋欣怡、李桂容
床脚刹车没有处于刹车状态
2
吴晓艳、宋欣怡
压疮护理
孙子璇
责任护士没有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压疮评分
2
冯洁、袁慧敏
责任护士没有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翻身
3
罗蓉、邓慧君、宋欣怡
手术患者回病房时接手术护士没有检查患者的皮肤状态
2
胡静、邓慧君
高危患者没有进行三天一评估
1
胡静
留置针护理
邓慧君
穿刺部位红肿未处理
2
刘梦敏、孙子璇
护士未告知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4
邓慧君、胡静、袁慧敏
未记录穿刺时间
2
胡静、李细媛
仪器设备
李桂容
部分护士连接心电导联错误
2
孙子璇、冯洁
心电监护报警,责任护士未及时处理
3
董文娟、黄李、宋欣怡
患者自行调节氧流量,当班护士未及时发现并纠正
2
袁慧敏、刘梦敏
备用药品
邓慧君
冰箱内有私人物品
1
黄咏霞
头孢类药品混放
2
吴晓艳、罗蓉
冰箱结霜未处理
1
罗蓉
近效期药品没有警示标志
1
胡静
身份识别
孙子璇
患者不理解身份识别的意义
3
李桂容、袁慧敏、冯洁
患者不知晓病区有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4
宋欣怡、冯洁、胡静
责任护士不熟悉身份识别制度
2
袁慧敏、刘梦敏
住院患者没有及时佩戴手腕带
3
罗蓉、吴晓艳
护士没有严格按照身份识别流程进行识别
2
黄李、刘梦敏
临床路径
宋欣怡
无
科室管理
董文娟
病区有人抽烟
2
宋欣怡、刘梦敏
输液架上挂有患者私人用品
1
邓慧君
消防管道井内有保洁员私人物品
1
保洁员
护士站与治疗室环境杂乱无序
3
李细媛、袁慧敏、孙子璇
交接班记录顺序不规范
2
胡静、吴晓艳
健康教育宣传栏上资料空缺
1
吴晓艳
输血管理
李桂容
输血时没有及时调整滴数
2
袁慧敏、宋欣怡
输血不良反应回执单没有及时交到输血科
1
黄李
输血前中责任护士都没有测量生命体征
2
冯洁、宋欣怡
造口护理
罗蓉
患者造口袋有渗漏,责任护士未及时处理
3
邓慧君、师云云、李细媛
护士进行造口护理时未向患者做好健康宣教
2
师云云、李细媛
三、结果追踪评价:
护士长:从以上反馈汇总情况来看,本月质控检查结果略有进步,疼痛护理管理、科室管理、药品管理、跌倒/坠床较上个月有所提高,危重/I级护理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有所欠缺,下面请大家积极发言,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原因分析
1、危重病人组
李桂容:
1) 责任护士健康宣教没到位,没有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 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知识了解不够全面。
2、护理安全组
黄李:
1) 科室大部分护士没有核对手腕带信息的习惯,责任护士没有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确认患者的腕带信息;
2) 部分护士仍没有安全查对意识,为节省时间,不主动双人核对医嘱;
李桂容:
1) 责任护士没有正确实施预防跌倒/坠床护理;
2) 责任护士没有主动检查病房设施,主动减少病房安全隐患。
董文娟:
输血前中责任护士都没有测量生命体征,输血过程中没有病房巡视。
孙子璇:
1) 责任护士没有做好身份识别的健康宣教,也没有以身作则重视身份识别,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
2) 责任护士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腕带信息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
3、专科护理组
师云云:
1) 部分护士的专业知识不强;
2) 责任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能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围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3) 责任护士的宣教太随意,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
胡静:
1) 责任护士填写护理表单时没有掌握患者的病情和翻阅医嘱;
2) 护士对临床路径护理认识不足,部知晓临床路径的意义,没有重视临床路径护理。
4、健康教育组
吴晓艳:
1) 护理观念滞后。对健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转变较慢,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2) 质控管理严谨,强化健康教育相关的辅助工具不完善,比如宣传手册,影视教育等;
3) 病人缺乏对护理人员应有的信任度。
5、护理文书组
袁慧敏:
1) 医嘱未及时签名;
2) 护理记录单与事实不符;
3) 护理记录没有使用专业术后,过于口语化。
6、基础护理组
李桂容:
1) 基础护理意识淡漠,大部分护士重治疗轻护理,过度依赖患者家属;
2) 护理人力配置不足,患者人数过多,频繁手术,护理工作量大;
3) 病房人员杂乱,文化不一,不配合护士的工作。
7、病区管理组:
董文娟:
1) 个别护士自律性差,没有规范自己的护士形象;
2) 护士管理松散,个别护士上班没有纪律。
3) 次日药品种类增多,标识没有及时补上;
4) 陪护探视制度未落实;
5) 治疗室管理差,部分护士缺乏共同维护的意识。
五、改进措施
1、新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需详细向患者及家属告知住院须知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取得其配合;
2、每日晨间护理时做好病房设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严抓身份识别,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前责任护士必须确认患者腕带信息是否相符;
4、开展基础护理讲座,强化基础护理意识,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狠抓落实.责任护士每日监控追踪,具体落实到人到床;责任组长评价基础护理效果并指导、考核;每周一为科室基础护理日;护士长、基础护理质控员则能通过数据反映日常基础护理工作量,使“软指标”变为有据可查 ,强化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科学合理排班,高效利用人力资源全面落实基础护理工作;
5、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时需真实掌握患者病情,如有虚假严厉处罚,对年资低护士进行护理文书培训,质控员加强督查;
6、对开启使用药品却不做标识的护士予以严惩,禁止在冰箱放私人物品,发现严惩;
7、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技能,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宜”,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宣教方式;
8、班班严密记录患者情况,下一班有责任检查上一班的记录完成情况,如有问题,责任由上一班和当班共同负责;
9、严谨健康教育培训考核,不弄虚作假,持续考核,直至要求所有护理人员掌握专科知识;
10、护士长不定期加强检查护士及患者对制度的熟悉程度;
11、责任护士每日认真检查患者手腕带信息,如有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宣教,向病人解释手腕带的作用,对没有佩戴腕带的患者拒绝治疗护理;
12、重点加强危重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结合对方的文化接受能力采用多样化的宣教方式,确保患者及家属信息接受到位;
13、落实围手术期护理,把时间留给患者;
14、严格要求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时注明开启时间、责任人,夜班护士整理治疗室、换药室的同时检查医疗用品,及时丢弃过期产品。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体会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9
在我国SARS、H1N1-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间,临床医护工作者及住院患者群体感染率在总发病患者中所占相当大比例,使医院工作效率下降,亦使医院声誉乃至我国医疗体制都遭受了巨大损失,故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者防范意识,并落实于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是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亦是重要使命。本文从如下5点总结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的护理管理体会。
对全院护士做好感染知识培训
对全院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具体包括传染病防控制度法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传染病就诊流程、消毒隔离防护技术、传染病应急预案等,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全院护士在思想上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行动中认真执行医院感染防控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
通过导诊护士规范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管理
发热是许多呼吸道传染病共同的早期症状之一,因而通过导诊护士优化发热患者的预诊分诊,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①明确标识:应在门诊大厅内外张贴标识和路线指示,指引发热(体温≥37.5℃)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②明确就诊流程:年龄>14周岁发热患者先到发热门诊就诊,年龄≤14周岁发热患者可到儿科急诊就诊,门诊大厅导诊台、各科室分诊台及挂号处导诊护士应及时引导发热患者到上述科室就诊。先将患者安排在隔离诊室,通过医生的诊察,如发热并非由传染所致,则使患者到专科就诊,如发热确由传染所致,则就地隔离,并请传染科医师会诊[1]。
完善消毒管理
病区消毒:①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定时喷洒空气清洁消毒液;在无人病区,可使用紫外线照射和药物熏蒸方式。②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使用有效氯为3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污染物体表面,使用1000ppm浓度的漂白粉精片溶液或0.2%过氯乙酸对地面进行均匀喷洒消毒,20~30ml/m2,1次/日。③医疗用具消毒:对病房内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可用75%乙醇擦拭2遍消毒,对患者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洗、高压灭菌后使用。④终末消毒:当危重传染病患者转院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其病室进行消毒处理,选用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空气,而当一般传染病患者治愈出院后,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60分钟以上。
医疗污物处置:隔离病区及护士工作区装备密闭污物箱及锐器盒,病室内所有废物和垃圾均由专人收集,规范处理。保证污水处理消毒剂余氯含量>6.5ml/L。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由专门清洁工清理,放入双层医用垃圾袋中进行包装,外喷消毒液,然后运送至指定地方,焚烧处理。
严格手卫生:在门诊、病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洗手池旁安放速干消毒洗手液及肥皂液,张贴洗手标识,宣传正确洗手法,在诊疗、接触传染病患者后要立即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感染防护
为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健康、尽量降低感染风险,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必不可少。为避免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而被感染,护理人员应戴好手套。当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应根据感染风险的大小,采用分级防护措施,包括基本防护、加强防护、严密防护。发热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将病毒传染给他人[2]。
加强感染监管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全院职工认真执行与感染相关的制度法规,监查医护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感染防控的规范进行操作,检查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否有不足和缺陷存在,及时反映给医院领导并制定相应措施。密切关注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如有必要,及时向所属主管卫生部门报告疫情[3]。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全院各个部门人员的全力配合,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和法规并确保其贯彻执行,对全院员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明确各科室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是感染管理至关重要的举措,而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通过以上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传染病防控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感染率从10年的5.4%降低到目前的3.1%,得到了患者及各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张素,赵燕,高占成.隔离在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11-13.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空肠置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093-0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起病危急、病情凶险复杂、并发症和病死率高的消化科急腹症之一。其禁食时间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代谢率高于正常水平的20%~25%,同时,由于大量消化液丢失,如无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必将降低机体抵抗力,延缓康复[1]。因此,有效的营养治疗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但是,肠外营养易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和患者高额的医疗费用负担,已越来越被认识和重视。空肠上端滴注营养液是肠内营养的方法之一,可通过肠道吸收提供人体各种必需的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和护理有重要意义。笔者对32例SAP患者应用空肠置管营养支持的方法,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开展32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0~73岁,平均5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我国1996年制定的SAP的诊断标准。
1.2材料
①小肠营养管(上海方恩医疗用品有限公司)1 200 cm,外直径4.5 mm,内腔直径2.5 mm,前端置铜制金属头。②液体石蜡棉球,20 ml、50 ml空针管各一支,医用手套两副。③20%泛影葡胺40 ml。④肠内营养制剂的类型:自然食品、要素配方制剂(能全力)等。
1.3置管时机、步骤
胃肠功能恢复后(腹痛、腹胀减轻、出现肠鸣音、排气)。①置管前做好患者心理及物品的准备;②经鼻将小肠营养管置入胃中(同普通胃管);③3~4 h后观察营养管先端位置(X线下营养管内注入20%泛影葡胺),如金属头端进入幽门以下,再送入小肠营养管40~50 cm;如仍盘在胃内,在胃镜引导下送至十二指肠降段;④3~4 h后再观察营养管先端位置(X线下营养管内注入20%泛影葡胺),如营养管先端位于空肠内,即置管成功,拍片,行胃肠内营养,如营养管先端未位于空肠内,调整营养管。
2护理
2.1置管前的准备
物质准备:小肠营养管,石蜡油,液体石蜡棉球,L空针管,医用手套。心理准备:加强与患者有效沟通,介绍疾病有关知识,讲解小肠营养的优点和目的,向患者及家属讲清置管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同意及配合。
2.2置管后护理
2.2.1营养液的配制由专人在专用配置室配制,粉剂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经搅拌机搅拌均匀后装入灭菌空瓶或营养袋中。营养液要现配现用,防止细菌污染,营养液在冰箱内保存不超过24 h。
2.2.2注入方法输注前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的反流。初始滴速为20~30 ml/h,以后每24小时增加20~30 ml/h,最大速度为100~125 ml/h。通过逐渐增加营养液的剂量、速度,同时相应的减少肠外营养支持的量,至第4天开始全量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12~19 d,平均(15.5±3.0) d。待患者病情稳定、胰腺炎症渗出吸收后,停止肠内营养,患者开始自行进食,逐渐由流质过渡至半流质。
2.3注意事项
2.3.1固定鼻肠管由于植管易滑动,故鼻空肠管的固定非常重要。要求每4小时检查1次管的位置,测量外露部分的长度,做好记录,同时回抽液体,检测pH值,以确保其在肠道内,固定在鼻翼上的胶布每日更换一次。
2.3.2保持管道通畅在持续输注的期间要用20 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每8小时冲洗管道1次,防止营养液残留堵塞管腔或细菌繁殖。若需要从鼻肠管注药时,必须把药片充分研成粉末,难以研碎的药片先给予开水浸泡,软化后再研碎,鼻饲后还要充分冲管。
3结果
32例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耐受良好,有1例在肠内营养开始的当天,有3次水样腹泻,量少,粪检提示球/杆菌比例失调,经停止肠内营养后好转,于发病后第8天重新给予肠内营养后无腹泻。其余31例均无并发症。32例肠内营养过程中,共发生堵管8次,管道移位1次,管道脱出2次,无一例出现误吸,代谢观察中发现高血糖6例次,均被及时处理。
4讨论
传统上,SAP的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和胰腺分泌等措施,而机体的能量补给则依赖于肠外营养[2]。过去一般认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将引起胰腺炎症状的复发。因此,临床上往往在肠外营养持续2~3周时,才考虑转为肠内营养,其目的是为了使胰腺有较长的静息与修复时间,但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选择空肠作为肠内营养的进入位置,以低脂肪要素制剂作为肠内营养的配方,可避免胰腺内分泌刺激,使胰腺保持静止修复状态,更符合胰腺炎治疗的生理要求,因此,早期肠内营养不会对胰腺造成刺激和负担。EN循生理途径给予营养物质,易于操作和护理,营养素经门静脉入肝脏,有利于蛋白合成,可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国内多数学者[3]认为早期EN在住院费用、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PN。
[参考文献]
[1]欧书钦,曾平,欧书钦,等.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2,31(8):725-726.
[2]袁耀宗.胰腺病学新进展与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管理已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同时也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各部门的行为对医院感染都会发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其中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着交叉管理[1],两者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健全组织机构和加强护理管理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保障
组织机构是管理的基础。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进程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护士1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明确护理人员职责,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职责和制度是管理的保证,是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在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1 提高认识,统一标准 职责和制度是建立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之上的。过去,由于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整体认识不足,形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标准上存在分歧,在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检查存在抵触情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形同虚设。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加深,特别是在非典和禽流感暴发流行以后,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科也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认真组织学习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主动与护理部沟通,统一思想和认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上,以以上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制度的制定上医院感染管理科与护理部互相切磋、共同参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达到了和谐统一。
2.2 落实岗位职责,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2]。从入院患者的合理安排一直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为主。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3 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基本保证
医院感染是随着医院的形成而产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新传染病的出现和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医院感染越来越难以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有限。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之中。院感科每年举办一次监控员学习班,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讲座,遇有突发事件,利用发放学习资料,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每年组织两次院感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进入护理档案;对进修、实习和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由护理部组织、院感科进行岗前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轮流派监控员和护士长外出学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新进展。回来以后要传达学习精神。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存,以点带面。从而充分发挥了护理部的监管职能,使医院感染考试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
4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质量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根本措施
医院管理与质量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管理,就谈不上质量。质量管理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终末质量是目标,环节质量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一直是我院医疗护理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部以抓环节质量为主,把医院感染控制纳入月质量检查内容,制订了具体的考评细则,量化打分与奖金挂钩;院感科以抓终末质量为重点,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并将检查、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护理部督促实施,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效果评价。做到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监测、每季有分析,并以医院感染质量检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各个科室。使全院各个部门都能了解医院感染信息及发展动态,为临床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指明了控制感染的方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我院医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明显低于国家标准[3],在年终目标管理检查和医院管理年检查中,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总之,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通力协作是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桥梁[4]。本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原则,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马建明.加强医院感染的几点体会.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212.
[2]苏若兰,赵敏.护理部与感染控制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4:431-432.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方法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3-02
急诊科是应急院前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公共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和救治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急危性、繁杂性、多学科性,数量不确定性等等。医护人员工作具有高风险性、高反应与不确定性、应用全科知识与高技术含量性、机智果断敏捷性、高度协调联动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医疗护理风险、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1]
1.1 首先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标准进行环境与硬件建设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1000m2。设有分诊处、诊断室、抢救室、观察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隔离病房、监护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监护床位2张,留观床位16张,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急救120车4辆,抢救物品,抢救药品随车配置,抢救室、监护室备抢救车,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完善。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对讲机)完备。在全县建立半小时急救圈,与乡镇卫生院形成急救网络,由我院急诊科安装了GPS定位扫描系统,统一进行救护车的调度、使用、跟踪与监测,为生命救治争取了最佳时间。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能力[1]
2.1 人力资源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5/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医疗护理实行小组值班。每班至少3-5名医生、3-5名护士,24小时人力资源使用均衡,随时备有二线援助人员,实行弹性与均衡相结合的排班制度。
2.2 人员资质护士长 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10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8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具有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30%的人员通过了三甲医院培训。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院内、科内每周业务学习1次,年内每人完成25学分。每半年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学术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培育全科医疗护理人才。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2]
3.1 迅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各种管道的观察;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优质服务观念 优质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病人及家属满意是优质服务的金标准。向服务要安全。
3.5 服务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效果。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体现人文服务、降低医疗成本、体现生命的价值,以院前抢救、院内救治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服务创效益、效益促发展。
4 规范服务流程,开通绿色通道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解决先救治、后付费的保障措施,体现医院管理的人文理念。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工作质量,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急诊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十三项核心制度如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和急诊工作单元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定紧急医疗护理应急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规避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有效遏制不良事件发生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实行分类交接制度:如120出警情况交接;留观病人交接;临时输液病人交接;监护隔离病人交接;抢救病人交接等等,将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日工作重点和每日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 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控制目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失误”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级、科室、小组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医生、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组长对本组本岗位工作质量全面负责,班班工作,班班落实,班班回顾,对组长实行延时(提前15分钟到岗、延后15分钟下班)自查补漏的管理流程。(2)公示质量控制目标,知晓率为100%。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8%;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5%;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6%;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悬挂各种抢救流程图。(4)完善有效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等、及时下达危重病人通知书,规范尸检流程。(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在抢救病人时,采取家属回避制度,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 体会 随着社会保障的日臻完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全民健康保健的鼎力投入,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3]。更加彰显了急诊科工作的社会公益性、救治技术的权威性、生命回归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S].卫医政发[2009]50号,2009,5,25.
Key words: newborns; ward prevention; hospital infection; nursing management
【中?D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随着近些年来新生儿医学的飞快发展,早产儿、危重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各项侵入性操作频率也在随之增加,侵入性操作、低出生体重以及住院时间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加上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各项系统功能没有发育完全,对于外来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比较弱,非常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本文总结了我院的新生儿病房的感染控制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新生儿12011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7543例,女性新生儿4468例,胎龄28~43周,平均胎龄(39.2±1.1)周,入院年龄15min~28d,平均年龄(5.6±3.2)d,出生体重720~4550g,平均体重(2350.5±210.3)g。
1.2 研究方法
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和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比每年的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
12011例新生儿共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发生率为0.82%,2015年发生感染45例,感染率为0.37%,2016年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0.26%,2017年发生感染11例,感染率为0.09%,可见感染率逐年下降。
3 讨论
新生儿病房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地区,根据最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显示[2],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约为4.5%~11.4% ,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小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也就越高。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来源范围比较广,造成感染的因素也相对较多。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环节,通过加强新生儿护理管理,能够让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下降,更好的控制感染发生。
3.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
3.11 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的缺乏。虽然目前关于医院感染的法规有《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但是没有明确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规定,缺乏对于新生儿这类特殊人群特有的防范指南,使得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高,且在发生感染后无法有效的控制[3]。
3.12 医院的防控工作力度不强。防控工作力度不强主要表现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机构不完善或没有实际的用处、相关规章知识不健全、使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数量明显不够且专业不合理,无法及时发现感染或发现后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4]。
3.13 医院的防控意识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知识。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相关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医院人员仅仅将医院感染当做并发症来对待,发生后没及时的向上汇报;缺乏相应的知识,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鉴别感染,控制力度低,强调客观条件,或采取的措施不正确,或防控意识薄弱,依从性较差[5]。
3.14 防控医院感染措施的执行力不足。手卫生不合格,可表现为洗手方式不正确、设施差、洗手依从性较低。消毒不彻底:例如,配奶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奶瓶或奶嘴等消毒保存不达标;新生儿在沐浴时容易出现交叉感染,而沐浴使用的相关用品、操作台等物品没有进行有效的消毒和隔离会加重感染;诊疗时需要使用的暖箱、呼吸管理以及监护仪等没有严格消毒,或消毒灭菌其不达标,或根本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维护和管理,消毒无效;消毒剂不合格。隔离不到位:单个感染仅进行床旁隔离,有效性比较差;感染暴发时没有及时进行单间隔离和分组治疗护理[6]。
3.15 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不理想。主动监测是避免发生感染的重要措施,而大部分医院的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数量都明显不足,很难做到监测医院的感染人数和爆发趋势。报告不及时,由于临床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相关知识都明确的缺乏,在存在感染后无法识别,更别提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控制不及时:发生医院感染后,医院不知道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同时也愿意寻求外部的支援,让医院感染暴发最后发展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7]。
3.16 医院建筑不合理。控制医院感染的设施不完善或落后,资金投入力度也明显不足。建筑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沐浴间在NICU内,正常出生的新生儿观察室在感染性腹泻儿隔离间的附近,这样做非常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感染控制的相关设施不完善:一个病区内只有护士站和治疗室中有手卫生设施,甚至在NICU都无法找到洗手池或速干手消毒剂[8]。
3.2 新生感染的主要因素
3.21 新生自身因素。新生儿大多易感,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对于感染的高度易感性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发育相对不完全,特别是对于早产儿而言,皮肤屏障发育不成熟,无法细菌的侵袭,使得细菌进入体内而发生感染。另外,新生儿的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对于细胞的杀毒能力也明显的减弱,免疫球蛋白无法通过胎盘,尤其是分泌性就IgA的不足,会让新生儿容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性疾病[10]。
3.22 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手污染或间接性接触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研究显示[11],革兰阴性杆菌通过医护人员手的携带率为20%~30%,革兰阴性菌通过空气?鞑サ幕?率非常少,接触传播是重要途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洗手设备不完善、洗手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性态度随意、工作过度紧张、使用相同的擦手巾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3.23 环境因素。空气不洁净:空气污染会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每天需要查房、治疗以及交接班等,人员的来回走动或是风扇造成空气中流动飞扬的尘埃和微生物,造成空气污染。医疗物品消毒不彻底:室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和部分固定装置,如蓝光箱、雾化器、导管、婴儿床、沐浴用品等消毒不彻底是发生感染的重要途径[12]。
3.24 侵入性操作因素。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新生儿免疫功发育不完全,患病的新生儿需要使用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导尿等侵入性操作,这些侵入性器械的使用为微生物进入机体提供了机会,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3.3 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
3.31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管理层应该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将医院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体系中,作为评价医院质量的指标。医院的感染科需要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专业的控制和预防各类感染的计划,同时组织所有科室的骨干人员组成医院感染监控网和监控管理体系,让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完善。
3.32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定关于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的有关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保洁措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评分等。感染科的专业人员应该每个月进行检查评分,科室每个月进行自评,形成标准的管理模式。
3.33 完善病区硬件设施。合理规划病区的布局,新生儿的床和床应有1m以上的距离,同时设有功能不同的治疗室,避免交叉感染。各个区应该有门隔开,张贴清醒的标志。
3.34 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完善关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消毒隔离标准,规范相关物品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制作各项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图,让所有操作能够规范化,保证消毒措施的落实。开展医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来强化医务人员关于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消毒灭菌技术培训,树立消毒隔离理念,能够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及规定。对于监控员和卫生员应做到每隔半年进行短期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业务知识。建立相应的反馈信息制度,科室监控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应该在短时间内将情况上报至医院感染监控科,感染科应该定期进入病房巡视,掌握最新的动态。科室监控人员需要定期和抽查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工作。查看制度的落实情况,寻找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保证消毒质量。
关键词:胃内异物;胃穿孔;临床护理
对于胃内异物致胃穿孔患者而言,在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可实施精心护理,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和管道护理等,其对疾病康复可起到有利作用。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本文对10例胃内异物致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10例胃内异物致穿孔患者,全部为青年男性患者,均吞食金属异物,如铁丝和铜丝等,在胃镜检查结果中,全部有异物穿透胃壁。在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要求和签字后,对患者进行了于胃镜下取出异物,在X线检查结果中,均提示为膈下见游离气体,10例患者全部确诊,对其采取留院观察,实施内控保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在10例胃内异物致穿孔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立即给予禁食及持续胃肠减压,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1d~3d后,患者后腹痛症状消失,对其进行胸腹透视,提示为膈下游离气体全部吸收,无患者需转至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保持半卧位,使其腹痛得到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得减少。对患者进行嘱咐,即禁食和禁饮。在患者腹胀症状消失后,可将其胃管进行拔出,进行流质饮食,其中需注意少食多餐,禁止食用有刺激性和胀气食物。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全部患者均留置胃管,在护理的过程中,需每天进行口腔护理,可采用生理盐水。早上一次,晚上一次。以使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避免口腔出现感染。对其口腔黏膜进行密切的观察,注意其实际情况。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胃内异物致胃穿孔患者而言,其疼痛明显并且起病急骤,患者通常会产生恐惧及紧张等负面情绪,对患者康复有不利的效果。在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对其心理变化进行观察,并提供支持和安慰,使患者的心理应激降低。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对疾病有基础的认识。对患者进行告知,即保持健康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反之则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康复,进而使其的情绪得到稳定。患者自身压力得到降低,不良心理得到缓解或消除,积极的配合治疗,可达到良好护患关系。
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对于胃内异物致胃穿孔的患者而言,其疾病发作时间多为空腹或者饱食后,病症发作时往往伴有较大程度疼痛,如刀割样剧痛,其可快速波及全腹。在进行护理时,应减少患者受到不良刺激,使其处于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出现强光和噪声。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掌握其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应设法降低其心理压力,在患者主诉时,应耐心的进行听取,稳定其情绪并进行安慰,适当的对患者进行解释,使其了解疼痛的机制,对患者的痛苦应表示理解,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
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生命体征,进行定时的测量和记录,即脉搏、血压和体温等,如出现异常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以采取相应有效处理措施。对患者的腹部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询问,如腹痛和腹胀,对患者全腹进行检查,检查有无压痛症状,有无反跳痛和肌紧张等症状,如有外科情况出现时,应立即进行相关科室会诊。对患者采取持续胃肠减压,对其胃内进行抽取,即积气和积液,进行倾倒引流液,以使其胃内外漏得到减少,腹胀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在穿孔处愈合时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对腹膜炎消退起到有利的作用。对引流液进行密切观察,即性状、颜色和量等,及时的进行检查,检查吸引效果,如出现阻塞情况,应立即进行冲洗,可采用生理盐水,以使引流管畅通。对患者进行大量补液治疗,并给予抗酸治疗,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以使其水电解质保持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并遵医嘱按时使用,以避免和控制感染。进行良好的手术准备工作,以在改为手术治疗时,可有充分的准备。
对患者进行管道护理。在护理人员工作时,应对引流管进行标识,并保持清晰明确,确保其保持通畅,妥善的进行固定,避免出现扭曲、受压和折叠等情况。在巡视病房时,应加强巡视力度,对引流管进行密切的观察,观察其位置,严格防止出现引流管脱出情况。做好防止感染工作,定时更换引流袋,更换频率应为每天一次,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对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进行观察,使其保持清洁干燥。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应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健康宣教。在留置胃管期间,应加强口腔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告知,告知其留置管道的作用,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结果
通过实施精心临床护理,并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后,10例胃内异物致穿孔患者全部治愈,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满意度为90%。
3讨论
在胃内异物致胃穿孔患者出院后,应对饮食进行控制[3],即按时、定时和定量。在进食后,应平卧片刻。在饮食的选择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生冷和辛辣的食物,以使胃避免受到刺激。禁止食用太甜的食物,应食用有较高营养价值等食物,如富含钙、铁等。禁止吸烟和喝酒。患者应防止重体力劳动,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减少身压力,适当的放松心情,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患者在出院后,如出现异常的情况,则应及时进行诊治和治疗,按时进行检查。对于医师和护理人员而言,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遵守操作规程[2],进行良好的自身防护[4],同时应对患者持有尊重的态度,使其隐私得到保护,并得到良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孙晓娟.新生儿胃穿孔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32-34.
[2]谢冬萍,徐雪芳.腹腔镜下急性胃穿孔修补术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1):99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