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指导教师实习生工作范文

时间:2022-02-13 16:03:38

序论:在您撰写指导教师实习生工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指导教师实习生工作

第1篇

2、第一周见习听课,第二周开始讲课。给实习生上示范课,我备课格外用心,处处思考到如何让实习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每堂课都突出一个重点教学方法,让实习生体会学习。进行班级管理时,我也让他们在一旁学习,为接下来的正式上课和实习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础。

3、我关心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安全各个方面,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实习氛围。介绍校园名师让他们去听课,让他们学到更多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4、实习之初,我介绍了语文、英语学科教学和本班常规状况,介绍经验。并与实习生一齐制定实习计划。

5、我着重指导实习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其中尤其重视备课和上课环节。让实习生提前备课,再进行指导,指导实习生如何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实习生上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课程,上课前教案要经过我提前审批,指导修改后方可上讲台。课后我及时交流,提出听课意见,要求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利改善。

6、我带领实习生参与并逐一指导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三位实习教师轮流当一周实习班主任,负责做操、早自习、读报、放学等工作,还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交流谈心等等,我在一边进行监督指导,交流指导工作方法。

7、我的指导工作贯彻在实习教师工作的所有过程当中,实习生讲课我就随班听课,从不把任一项工作完全甩给实习生,或某一阶段把课全部交给实习生上。如果实习生课上得有缺陷,就在下一堂课给他们上示范课,弥补知识性的疏漏,示范如何到达教学要求。如古诗教学,他们不明白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读出理解,读出感情,于是课堂转成一堂问答分析的讨论会。于是我在第二天的示范课中,精心设计了诗意的教学用语,用自己的感情,感染了全班同学,反复诵读,反复感动,也让后面听课的实习老师学习到了教学方法。下面的课,我又交给他们上,果然有很大进步。

8、实习结束时,我分别给每个实习生写出评语,提出评定成绩。

第2篇

摘 要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师范类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符合未来教育需要的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途径。如何更好的提高教育实习生教学能力,是带队老师和实习基地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不仅是对实习生实习工作的负责,也丰富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对培养和发现优秀教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 实习生 教学能力

一、前言

体育教育实习是体育师范大中专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从事教学工作实践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他们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毕竟要让实习生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一定时间过渡的,要更好的实现实习生从学生过渡到教师的过程,需要带队老师和实习基地老师的重视,同时给予帮助和积极的培养实习生教育能力。如何让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顺利且把握实习要点,主要从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指导和实习结束后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第一步

1.明确实习意义与目的

带队教师在实习生进行实习前应做好动员、组织学习、开展讲座等活动,对实习生进行政治思想、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社会服务意识以及从教素质与能力,增强他们从师任教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力求在教育实习中按照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进驻实习基地做好生活和心理准备

实习不只是体育院校作为任务来安排,而是各有关单位要从培养合格体育师资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其质量,发挥其效益,实习基地应配合提供实习生安全的生活起居,从而安定实习生的心理,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实习工作上,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安排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后的第一周先熟悉实习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情况等显得很有必要。体育教研组组织讲解,让实习生听取实习学校关于学校的情况介绍,与实习班级的班主任及学生见面,观摩实习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公开课,了解实习班级学生的情况等等。

3.不可忽视实习生试讲

实习生要上好第一次课,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实习生做到以下诸多方面:熟悉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健康标准;吃透教材,认真准备教案、教具、器材、场地安排;制定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控制上课的时间,把握每节课的节奏、关键、条理、线索、重难点突出;课前试教,做到胸有成竹;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主动和指导教师、学生多接触、多沟通;发挥“中心”作用,将所授班级的学生团结在“我”的周围,在“我”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体能体质锻炼。实习生亲自上阵前,指导老师有必要安排实习生试讲,这样消除了实习生畏惧心理,做到十足的准备,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实习过程的指导

1.辅助学生讲课,给予必要的补充

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实习生由于经验不够,加上紧张和畏惧,示范直观性不明确,示范动作不熟练、不规范,示范位置和方向不恰当,示范面的运用不合理.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的运用以及选择示范的时机不当,不能把示范与讲解很好地结合并加以运用等,都直接影响了示范的效果和作用,指导老师在实习生前几节实习课中,很有必要在场,减少实习生失态事件,同时,对于示范不够明确,动作不够规范情况,指导老师可以在其讲解后给予补充,如此一来,既让实习生第一时间掌握示范动作的正确性,也让学生学到准确的动作。

2.指导教学流程,控制上课节奏

合理的组织教学与选择恰当的教法是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大部分实习生在执行教学内容时往往只注意各个部分的练习而忽视了各个部分的合理组织与实施在队伍的调动中不能随着教材的不同、场地器材的分布以及设备条件种种不同情况进行合理调动这样就造成调动队伍耗时较多,学生练习时间减少,另外,在选择教学手段和诱导性、辅练习时,不能合理地安排好练习的方法、顺序、时间分配以及练习的密度生理负荷的大小,教学顺序、教法等显得杂乱无章,从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实习生在初次进行实习时,往往呈现出组织不严密和教法不合理,为此指导老师有必要在场,给予必要的提醒,控制好上课节奏,让实习生体验上课流程,为今后的实习打下基础,增加信心。

(三)实习课后总结与评价

1.对实习生课后进行总结,提高实习生教学水平

指导教师能否在体育教育实习中具有一种全面、科学和高效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效果,指导老师在实习生上完课后给予总结,指出优劣,让学生心中有数,根据老师的建议,一步步的朝着教学目标,那么学生的教学能力将飞跃的进步,实习成果将得到肯定。指导老师应保证听课指导次数,进行详细的指导,说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方法指导。针对实习生不熟悉或掌握不足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通达,熟练掌握,而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涉及的主要运动项目及其每个具体动作和动作技术要领,甚至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都要认真对待,在课后查询相关的文献和字典,短时间内弥补缺陷,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求实习生不断强化吹口哨、喊口令、队列练习等体育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

2.客观的评价,共同进步

实习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基本技能、技巧的准备与发挥, 每一堂示范课(教案)后,均作一个中肯的评价,与实习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征求实习生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实习生的独立思维、独立教学能力,让他们形成自己正确而独特的授课方式与方法。客观的评价,让实习生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与同学交流,共同进步,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提高教学能力。

三、结论

(一)高校教育专业实习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首先要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最好实习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第一个前提,是做到实习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实习得以顺利开战的前提,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二)指导教师听取实习生的课时应保证,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为实习工作取得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实习生虚心的情趣指导教师的指导,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提高得到保证,是实习工作重要的环节。

(三)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习课后的总结与评价,引起学生思考和改善,弥补不足,继续提高自身素质,少了这个环节,则实习成果是有空缺的。总结与评价,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新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习时闫短,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针对这个问题,各相关部门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世勇,尧旭华.体育实习生教学心理失态分析[J].抚州师专学报.1999.3(60):68-71.

[2] 杜甲勇.体育实习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5):89-91.

[3] 蔡正帮.浅谈如何指导体育实习生上好第一次课[J].贵州体育科技.2004.3(1):78.

[4] 吴艳.谈谈如何指导体育实习生的实习[J].理科教学.2008(9).

[5] 陈曙.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6.

[6] 白清华.河北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9.

[7] 金晓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硕士论文.2005.

[8] 任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D].硕士论文.2008.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现状调查

一、我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工作现状调查

本文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并在考察了我省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以实证调查为依据,从实习生职业技能建设和实习指导教师职业素质建设两个着眼点的分析入手,以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时间段为切入点,对不同实习基地的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并分别揭示出实习生和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与效率、增强实习带队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出校外实习基地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推进我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并推动整个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我省其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本次研究以我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相关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对湖南十几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带队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7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一)指导教师实习前的工作准备情况

指导教师的实习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也是影响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研究中,对带队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做好带队实习心理准备的指导教师占86.7%,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的指导教师占73.3%,掌握实习基本流程的指导教师占66.7%,而实习指导计划的教师只占26.6%。这一结果表明,指导教师对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实习运作流程都比较熟悉了但对整个实习工作的计划缺乏全局的概念,因此也会影响到实习工作有效性的发挥。

(二)实习中的工作过程调研

1.实习过程中问题处理情况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和带队指导老师对问题处理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体现出他们所受过的教育层次以及他们的专业素质的的差异。有44.5%的实习生在遇到问题会不知所措,此外还有12.5%的实习生选择逃避无法解决的问题,选择能从容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的实习生仅占5.5%。可见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待提高。而带队指导老师选择基本能对付工作中的问题和能从容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占到86.8%,选择逃避无法解决问题的带队教师为0,这说明我们旅游系的实习带队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在学生们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指导老师始终都选择不逃避、不放弃并积极应对一切困难和问题。

2.带队教师指导情况

本次调研中,选择“实习过程中接受过教师现场指导”的有51%,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生中,通过电话接受指导的学生有 8%,通过互联网接受过指导的有26%,从没受过实习指导有12%,可见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

(三)教师指导学生与单位签约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实习结束后,有13%的学生和单位签订了工作协议,有43%的学生还在签约的考虑中,但是由于期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举棋不定。而还有44%的学生不会与实习单位签协议。在对没有签订工作协议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调研中发现,这些学生未与实习单位签订工作协议的原因主要是:实习期间所做工作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待遇不理想、工作环境差等。其次,实习单位的员工需求量已经饱和,不再需要招人也是这部分学生没有签约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就业现状过于乐观、好高骛远的问题已经凸显,需要实习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就业指导,争取让学生早日找到满意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实习教师的指导

1、教师的定期巡查

学生到陌生环境中工作最希望得到学校教师的关怀与鼓励。教师的访视会让他们感觉温暖,就好像见到亲人一样,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因此,带队指导教师应该到亲临实习基地现场多对学生进行定期巡查。

2、实习指导与监督

在实习的过程中和实习生朝夕相处的是带队指导老师,所以实习老师可以发挥的作用远比学校老师大。而实习单位所提供的支持,不仅可以影响实习生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同时影响实习生在实习工作期间的工作表现与工作满意度。因此,实习带队教师应该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学生一起深入实习一线,并亲力亲为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实习工作,这将比课堂理论教学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深入旅游行业,但仍需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通过走出校园、走人企业进行赴企业的挂职锻炼的学习促使他们不断与旅游行业对接,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加了感性认识,扩大了专业知识面,使教学内容与旅游行业的实际相结合,以适应企业的变化与进步,更好地为学校的专业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实习指导工作服务。但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选择“实习过程中接受过教师现场指导”的有51%。此外,通过电话接受指导的学生有8%,通过互联网接受过指导的有26%,从没受过实习指导有12%,可见在实习指导中带队教师应以自身为榜样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典范,并且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学生从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适匝,比如导游的实际带团工作关、酒店实习中的体力劳动关、观念转变关、角色转换关、环境变化关、社会适应关.诸如此类的关非常多。可见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影响正常的实习工作乃至对其学专业的失望心态,有些院校旅游管理实习生甚至放弃了毕业证而选择了中途退出实习。为此,指导教师成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是一位非常好的指导师,是学生心理的按摩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学生的服务和服从意思,努力适应旅游行业的复杂环境,勇敢走出实习的第一关。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援、鼓励,学生才能更好适应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与困境。

(二)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中指导学生理性就业

旅游类高职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到旅游服务企业的一线岗位工作,极少数能升学或到其他行业就业,如果实习带队教师能把学生实习和就业工作作为一项工作联手抓,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减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负担还能提升学校的就业率,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这样既减轻了毕业到处找工作的负担,还不用再经历试用期、考察期。对于实习单位来讲,自己培训出来的实习员工比较了解,不用再培训,不用过渡期就可以直接上岗,降低了培训、试用的成本。但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就业现状过于乐观、好高骛远的问题已经凸显,这就需要实习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就业指导,同时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让他们认识到实习不是短期行为,是和就业结合在一起的。鼓励学生与相对满意并且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提前签约,实习与就业两不误,减轻学生毕业时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徐子琳. 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成效调查研究 [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33(1)

[2] 吴兰桂.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管理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22)

第4篇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实践也证明,不少差生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是由于改善了非智力因素的结果。因此,在学习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固然重要,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也不容忽视。

1、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很多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这是一贯不争的事实,因此会有一部分学生自信心明显不足,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笨,这样会导致他们有部分成绩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家长谈心、对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辅导等方式,给学生鼓劲打气,指出他们的优势,并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有了目标,同时树立了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比如一年级的数学,我常常每天给他们三分钟这样的练习,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

2、关心学生,加强情感交流。部分学生来到学校感觉与自己的期望不同,因此会有厌学的情绪产生,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稳定学生的心理,同时还需教师给予学生生活方面的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感受学习乐趣。有些学生进校以后,总是提不起学习兴趣,认为学习没劲,其实这与这些学生很想受老师的重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兴趣慢慢转移到相关科目来,同时让他受到同学们的关注,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精讲和巧练的关系

讲和练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是课堂上的一个中心环节,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意义十分重大。怎样的讲才算是精讲了呢,精讲不是少讲,而是要讲到重点,中心明确、言简意明,对于职高化学教材来说,种类比较的繁多,内容也很多,因此讲重点就显得更有必要了。例如:在讲到羟基酸,羰基酸时,内容难度相对学生来说明显偏大,因此在讲这一节时,只需讲出这些酸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即可,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注意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过去零碎的、孤立的、松散的知识有机串联起来,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例如在讲到羧酸性质的时候,就需把醇的性质与之联系,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反应——和钠的反应,此外两者间还能发生酯化反应。同时精心挑选、设计练习,不仅考虑到练的广度和深度,还考虑练的顺序和方式,力求解决练的方法,提高练的质量,把课内和课外、广度和深度等多种形式统筹安排,精心设计,把精讲和巧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提优和补差的关系

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素质

[作者简介]路姝娟(1980-),女,山西长治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上海200060)蒋鸣(1957-),男,浙江诸暨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上海201209)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基金项目“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内涵建设——培训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20XQD21017)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66-01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特点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为了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这个过程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是动态的。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1.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不是学科的系统性框架,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一般来说,每个专业的课程有10~20个学习领域组成,一个学习领域代表一个学习主题单元,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三部分组成。各学习领域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内容都是基于工作导向,以该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的。

2.开发者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由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设计是以工作过程的任务载体,要求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把某专业领域所有传统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融合。为了完成这一创新性的工作任务,既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人员的参与,又需要有较强理论素养的职校教师的参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职教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分析和加工,使各个工作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的组合原则符合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3.教学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职业学校的课程实施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传统理论课以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这种课程体系中教师的任务是讲课,学生的任务是听课。实践课以验证为主,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载体。

为了达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以行动体系为特征的过程,完整的开发过程包括市场调研—职业、工作分析—确定学习领域—设计教学情景—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及时评价,及时改进,及时重返上一流程进行重新分析设计,所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系统、开放的循环过程,在每个阶段职业学校教师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在市场调研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系统的能力。新的课程设置标准还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的设计。要使设计出的课程适合市场和企业实践工作过程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具备一定的市场敏锐性,以适时动态地更新课程内容。

2.在职业、工作分析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无论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过程还是在实施教学的过场中,都要求教师要具备企业的实践经验。一方面,教师只有具备企业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将工作过程任务的要求转变为教学的学习领域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只有具备企业实践经验,才能将各个学习领域知识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

3.在确定学习领域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综合知识。在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各个学习领域取代了独立的各门课程,每个学习领域是若干门传统课程中若干个知识点的组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掌握本专业若干门课程的知识,而是整个专业的综合知识。

4.在设计教学情景阶段要求教师具有团队精神。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情景的设计是以学习领域为基础的,而一个学习领域可能涉及本专业的若干方面的综合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多个教师协同设计教学情景,协同完某项目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模式中的教师要转换传统角色,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5.在教学实施环节要求教师角色进行创新性转变。在传统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向学生传授已知的系统学科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从表演者、灌输者、评判者的角色中挣脱出来,从而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6.在教学评价环节要求教师确立多元评价标准。新课程体系中的教学评价应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要克服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

斯宾塞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质。”笔者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深度访谈、词频分析等方法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进一步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模型还可以分解为以下五个维度。实践素养:企业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探索能力;职业素养:事业心和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专业素养:专业综合知识、“理实合一”能力、专业敏锐性、科研能力;发展素养:前瞻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品格素养:正直、自信、亲和力。

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加强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工作的关联性,整合了理论与实践,对于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特征和胜任力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在一定时间内,基于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将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就业;改革

学生管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撑与保障,在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上就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以学生管理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强化管理工作的就业服务功能等建议,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多样性给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逐步推进,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规模得到扩大,学生多样性的特征也变得更加明显。部分学生在社会、网络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吸烟喝酒、旷课迟到、不尊重老师,各种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因个体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很多学生加入了老乡会”、网络游戏中的“战队”、各类兴趣小组等各种非正式组织,而这种非正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起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再加上部分学生经济困难,思想压力很大,如不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很容易产生压抑、抵触程序,轻者产生悲观失望、散漫厌学的思想,有些甚至产生厌恶人生、仇视社会的不健康心理;由于考试手段对人的能力评价的片面性,也使得高职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比较大,学生发展不平衡等。学生的多样性特征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日益繁重,且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管理者们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手机、互联网等信息化的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学生管理方面,一方面,随着信息及技术的日益普及,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均能够非常方便地过手机、互联网等通信方式上网,强化了他们的信息面和知识面,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语言习惯。但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不健康、不稳定信息更容易渗透到学生群体当中,一些学生年轻气盛,难以辨别和抵御,部分学生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校园环境的复杂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冲击。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得到不断扩大。为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一些学校建立了分校区,出现了一个系的学生在不懂得小区上课、生活的现象。此外,随着高校宿舍公寓化管理的实施,不同专业、不公院系的学生混住在同一个宿舍。这些校园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量的大量增加校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

(四)管理制度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长期以来,面对高校扩招,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出现了教学管理制度的弱化现象。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整,有时甚至无章可循,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五)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约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从目前高职教育办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不足的情况,难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量大、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技巧。有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甚至为外聘的教师,管理队伍稳定性差。管理者的这些状况都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管理难度。

二、搞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高职院校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之初加强学生管理制度教育,明确告诉学生在校期间他们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制度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维护良好的校园管理环境,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方针,把就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要位置,积极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此,需要再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收集学生就业岗位信息,并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就业岗位素质教育和就业技能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

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职业性、地方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应以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强化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瞄准地方经济、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强化专业的职业属性,使所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毕业生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变化趋势一致。

2.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全方位展开。在新生入学伊始,高等职业院校就应该加强新生就业指导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专业情况以及就业前景介绍,积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进入大学二年级,可适当增开一些“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应重点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方针的宣传,开展就业技能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使其做好就业准备。同时,要定期组织人才交流会,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双选”活动,及时择业,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3.提升就业指导者工作素质。就业指导者是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需要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采集就业信息,并给学生合理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由此可见,就业工作是一门学问,需要集成各方面的知识。就业工作指导者除了要精通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对目前社会发展形势、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有足够的认识和判断,才能给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就业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考取国家的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素质;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就业指导者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这同时也是考核高职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4.强化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教育。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非常严峻,部分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较大而引起了了一些心理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心理教育辅导。针对一般性的心理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板报、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加强教育引导,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对于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针对个案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辅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毕业生的成熟度和心理抵抗能力。

5.要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的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项重大举措;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将学生融入企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学生与企业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培养了学生实际就业工作能力,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加高职学生的社会阅历、职业阅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高职院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当中,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积极开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强化学生参与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为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建设。为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宽松的环境,释放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五)强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同志说学生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学生接触、沟通、交流最多的是学生管理工作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均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为保证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要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学生管理者,调动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适当安排他们参加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他们对学生的引导和服务能力。

第7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59-02

大学生不同于一般群体,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时效性,就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去感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氛围,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全面进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从2007年开始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而怎样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锻炼好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一、顶岗实习显现的问题

1.实习初期,学生们由于角色转换,思想波动较大。学生阶段由于身份的原因,学生们的思想从里子里面就感觉是在校园里,但是走出学校,在社会中实习,就完全不一样了,改变了以前的学习和思维的模式,学生们要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人,从一名被管理的学生变成社会中企业乃至工厂的“职业人”,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们在身体和生理上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感觉和情绪。

2.学生日常思想管理薄弱。学生在刚刚进行实习的时候,由于初期的新鲜与不适应,表现得十分主动和积极,行为上和思维上都表现很积极,比较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渐渐熟悉了企业的环境,不守纪律放松学习的情况就逐渐表现出来。而限于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本身也没有管理在校学生的经验,并且也不会像学校的老师那样去督促学生,致使学生日常思想管理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3.人文素质的提高较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外在的、巨大的因素。社会中的环境和学校有着大大小小的差距,对于学生的影响效果也是各异的。学校里,有各科教师的循循善诱,有五彩缤纷的校园活动,有形式各异的知识讲座,有绚丽多彩的文体活动,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提升学生们人文素质和文化水平;而社会中的企业主要的任务和目的是进行产品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会单调很多,是一种不断重复、时刻忙碌的工作状态,对学生而言是另一个世界。由于这种状况的存在,如何在社会企业中建构多种形式的生活氛围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乃至社会企业管理者深思的话题。

4.安全问题是重点。学生在外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是我最为担心的。在工作中,一个不小心,就会使学生受到伤害。除此之外,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也是管理方面的难点。

二、全方位做好顶岗实习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1.了解学生情绪,做好实习前动员工作。面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学生们有着复杂多变的看法,作为一名学生的辅导员,走到学生中间,准确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变化,通过不同的方面和环境去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学生们一起去分析顶岗实习中的种种不适应的东西,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情绪,对他们在实习中的想法要积极地肯定,要多表扬少批评,努力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统一的实习动员大会后,再找到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

2.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将党员责任区延伸到实习单位。党员是这次实习的核心和主心骨,发挥好党员在实习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实习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将党员责任区延伸到实习单位,给党员下任务、压任务,要求他们立责任状,在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脏活儿、累活儿要抢着干,在同学们出现负面情绪时,要求他们即时调动气氛,随时随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临时党支部每天例会,研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加强和企业沟通,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做好人文素质提高工作。为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如“军训”“晚会”“篮球赛”等,发挥学生特长,使学生有种主人翁的感觉,增添学生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利用电话网络,做好思想转变。学生每天都能收到我的飞信,“天气转凉,注意身体!”“加油!你们是最棒的!”让学生们时刻能够感受到我的关心。我还让同学们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微博和人人网及时和大家分享。有时就某些问题很多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在深入分析探究根源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们的认识。对于某些存在比较严重思想问题的学生,就会个别谈话,进行面对面的分析交流,以便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疙瘩。

5.深入到工作一线,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们的关心。整个暑期,我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一起上夜班,一起劳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确保了整体学生工作的有序进行。

6.实习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了总结座谈会,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分析顶岗实习对于他们整个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三、经验与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进而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缺一不可。在教学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会产生1+1>2的效果。围绕教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载体,同时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成才这一共同目标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玉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路[J].黑龙江道教研究,2007,(9):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