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2-06-01 02:23:07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

第1篇

下学期总体思路和本学期是一致的: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一个落地开展工作。

一个中心:上学期提出的是以提升教职员工素质为中心,本学期稍加修改,变成“以提升队伍核心素养为中心”,为什么这样提,有以下的几点考虑:一是国家已经把“核心素养”这个课题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教育部发言人说:“教育部将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从而研究制定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我们不能对此一无所知。“核心素养”目前在教育界是热门话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大家要主动去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知识,或摘抄或写写心得,这是我对大家的建议。二是以前的提法重在提升教职员工的素质,其实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地方。这样提涵盖的面更广,既包括了老师的素养、员工的素养、学生的素养,更包括了管理干部的素养、校长的素养。三是以前说提升教职员工素质总感觉有些被动,是学校的一厢情愿,甚至是强制要求,现在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职员工、管理干部提升素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提出了这个中心,各位管理干部如果不认同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旦认同了,就要围绕这个中心思考自己下学期的工作,要有具体的措施怎样提升队伍核心素养,不要只是空泛的谈一谈。

两个重点:提效保质减负是第一个重点。很多人认为这一条是对应教学工作的,其实这六个字是对应学校的所有工作。这项工作,以前只有布置,没有具体方法,所以落实的程度也不好。在教师意见调查中,很多老师希望我继续保持的一件事情就是减负,但减负只靠校长室是不可能减下来的,各部门都要思考减负,但在减负的同时要思考“提效保质”,其实提高效率了负担自然就减下来了。我想大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把工作梳理得具有规律性,梳理得最简洁,效率就提高了,负担就减下来了,其实这一点和核心素养是有点像的,一定要抓住最核心的东西,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没必要的事情一定不要做,必须做的事情看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建议部门为教职员工们梳理出一学期必须要做得事情,让教职员工们一目了然。我也会梳理出部门必须要做的事情,跟大家商量后定下来。三是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像本学期的总结一样,用实事罗列的方式,不要模棱两可,要可操作、可评价。下学期开学时我们要层层审核工作计划,我看五个主任的计划,教学主任要审核教研组长的计划,教研组长要审核备课组长的计划,教育主任要审核年段主任的计划,过关了才能开/,!/始实施,不过关就要返工。我们还要反过来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至上而下再至下而上两轮我们的计划就算确定了,要让每一个教职员工都知道,这个学期我们要做什么,大家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期末了还要一一对应,看看做了没有,做得怎么样。

两个重点:五星先进评比是第二个重点。这项工作主要是教育处和校长室负责,实话讲,这学期开展的情况很不好,__校也多次提起,下学期一定要有所改进。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评选五星先进,因为这是与学校的文化相符合的,是学校倡导的核心素养。其次我们要思考怎样评选,还是像现在这样去评选吗?我建议用鲜活的故事来评选,这些故事将来就是学校的文化,就是学校的课程,比如运动会上__x的故事就是文化就是课程,就能被评上先进。学生的评选用故事,老师的评选也讲故事,团队的评选也讲故事,因为故事是富有生命和温度的。这些故事我们还应该用用一些形式传递给大家。在校会上讲一讲只是一种形式,我们要思考更多的形式。

一个落地:文化落地。只要做好了上面的工作,文化自然落地无需多言。

另外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尝试进入课程建设了,这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中心工作。部门主任主要负责,其余相关人员要建议,今天我只是吹吹风,这项工作有难度,要学习。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绿丝带行动就是一门课程叫“北小志愿者”课程,这应该是教育处去研究的一门课程,再比如以前那些爱耳日等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课程叫“北小节日”课程。但又不是简单的安上课程的名字就行了,要和学校的办学思想结合起来,要和学校的特色结合起来,所以难度很大。再比如我们都要给老师培训,但目前的培训显得很随性,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课程,比如“走进大师”、“走进儿童”、“发现”课程等。我会推荐一些书籍给相关人员阅读。咱们先学一学,然后在教育上、科任学科、低段语数英考试、教师培训、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也是学校对于教职员工的一门评价课程,在这项课程中要看到学校倡导的文化)上试一试。其实这学期我们是尝试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第2篇

一、培优班方面

1、虽有雄心壮志,但没有认真实施,工作缺乏务实,理念一大套,措施没落实。

2、没有针对学生实际制定措施,没有认真设计教学计划,没有形成有效的实施步骤,缺乏教学目标。讲课临时凑合,缺乏认真的准备。

3、缺乏培优定位,办学目标不明确,没有把提高学生成绩列为培优班教育方向之一,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好,但这些东西却无法考量和评定。

4、在班级管理上也缺乏应有的力度,班风还处懒散的状态。

二、家长学校方面

家长学校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自己主动性不强,还有一些工作没有落实,大致如下:

1、家长委员会没有落实。

2、对七年级家长的培训和学生的纪律培训有计划没有落实。

三、个人成长方面

上学期时间也比较宽裕,认真读了一些家教方面和班主任管理方面的书,提高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虽然自己没有多少感觉,但是毕竟自己在丰富自己理念上做了一些工作,我想自己的提升也是不知不觉的事情。这学期要坚持下去,争取使自己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能适应自己的工作。

针对上学期自己各方面工作情况,特制定下学期自己的工作计划。

一、培优班工作计划

1、在培优班的教学上,要多倾注精力,从班级管理到课程实施都要做认真设计,并抓好教学落实。

2、要明确办学目标,倾斜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3、选取一本教材,作为培优班的培优教材,以此为本,精讲多练。

4、开阔同学们知识眼界,拓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5、对教案的书写要认真细致,并要做好教学反思。

6、每一周都要做教育教学总结,使工作不断完善。

7、每一节课都要留书面作业,并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做好测验反馈,及时给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提醒。

8、要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听听他们对培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完善管理和教学。

9、经常进行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活动,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呼声,使培优工作取得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10、每个月进行一次学科竞赛,对表现好的同学实行鼓励。

11、适时搞一些户外活动,进行亲子教育,密切家长、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12、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从中体现学生成长的足迹。

二、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1、成立家长委员会,做好家长委员会的管理工作。

2、及时听取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汇总上报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参考。

3、做好七年级学生家长的培训指导工作,在家校共同教育下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对八年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努力做好青春期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5、对九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学习方法和家教方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在原来基础上不断进步。

6、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室,及时解决家庭教育遇到的问题。

三、个人成长

1、继续坚持阅读习惯,使自己的生活因为阅读而快乐。

2、继续书写博客,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收获和感悟。

第3篇

1、注重学校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增强主动性、提升执行力,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多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教研一线、深入工作实际,集中精力抓课堂,围绕质量抓服务;一方面学校教师以树师表形象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积极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锐意进取的学校教师群体形象。2、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注重实施“精细化”和“流程化”管理模式,以创建渠县文明单位为目标,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实干的态***度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学校的每项工作做精致、做到位,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地寻求对策,去克服困难更好地解决问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项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做好学校教师每月的常规考核,使学校规范深入人心。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教育质量调研与指导工作,并不定期分学科、分年级进行学生各项能力水平测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优良,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展。4、彰显学校科研特色。以学校教育科研为特色,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后续发展。在学校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做好市级课题《山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策略与研究》的课题结题工作,积极做好学校有关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工作,努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创造机遇、搭建舞台,积极塑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群体。5、注重德育工作实效。

(1)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为契机,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整洁优美校园为载体,以强化校园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校园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文明化为重点。按照”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的要求,紧密围绕教育局“五化”标准;以环境好、文明习惯好、勤奋学习好,开展 “同心建文明,执意离陋习”、“小手牵大手,环保齐动手”、“文明班级评选”、“环境教育进课堂”、“我是青校文明人”等活动治理校园容貌,着力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广大师养成“讲卫生、懂礼仪、有修养、守法纪”的良好风尚,共同创建了青丝学校净雅、优美、文明、乐学的新校园!

6、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7、积极、主动、高效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4篇

1、注重学校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增强主动性、提升执行力,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多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教研一线、深入工作实际,集中精力抓课堂,围绕质量抓服务;一方面学校教师以树师表形象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积极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锐意进取的学校教师群体形象。2、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注重实施“精细化”和“流程化”管理模式,以创建渠县文明单位为目标,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实干的态***度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学校的每项工作做精致、做到位,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地寻求对策,去克服困难更好地解决问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项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做好学校教师每月的常规考核,使学校规范深入人心。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教育质量调研与指导工作,并不定期分学科、分年级进行学生各项能力水平测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优良,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展。4、彰显学校科研特色。以学校教育科研为特色,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后续发展。在学校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做好市级课题《山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策略与研究》的课题结题工作,积极做好学校有关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工作,努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创造机遇、搭建舞台,积极塑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群体。5、注重德育工作实效。

(1)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为契机,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整洁优美校园为载体,以强化校园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校园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文明化为重点。按照”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的要求,紧密围绕教育局“五化”标准;以环境好、文明习惯好、勤奋学习好,开展 “同心建文明,执意离陋习”、“小手牵大手,环保齐动手”、“文明班级评选”、“环境教育进课堂”、“我是青校文明人”等活动治理校园容貌,着力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广大师养成“讲卫生、懂礼仪、有修养、守法纪”的良好风尚,共同创建了青丝学校净雅、优美、文明、乐学的新校园!

6、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7、积极、主动、高效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5篇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通过宣传栏、“阳光信箱”、“阳光小屋”以及与校园广播站的《心灵之声》栏目等宣传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设立“心理咨询日”、“阳光信箱”,并制订咨询员值班制度,加强“阳光信箱”管理,落实来信回复制度。每周星期三下午四点到五点开一次“阳光信箱”,并指定咨询室负责教师进行信件回复,做到来信及时回复。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咨询教师在交流中应给予热情真诚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将心理不愉快的感受尽情地诉说。充分发挥红领巾播音室“心灵之声”栏目的作用,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本着家校教育协同合作的理念,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协同少先队大队做好与社区、家长同心共岗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积极动员与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畅通与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性社会系统。热心真诚地为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并且与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全方位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咨询的方式有: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交流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每周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四点四十集中对学生开放。

地址:学校教学楼二楼英语组办公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三、开设心理讲座,加强对师生的心理指导

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将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出发,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心理咨询专场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如“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成长中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考试情绪的调适”辅导和“小学生消费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疏导。

鉴于当前学生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有不少是师源性的,而近年来经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丰富教师的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学涵养和科研意识,因此,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将关注教师这个群体,适时请进心理专家来传授经验,针对难点热点的心理现象、问题开展讲座。帮助教师加强对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促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提升自我,达到良性循环。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

本学期工作重点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设,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布置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添加有关设施设备,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和书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档案资料:①学生心理调查记录表;②个案记载与分析;③《心灵之声》广播稿、讲座稿、学生来信;④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文件、论文、课题。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在下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摸底测试,并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并逐步为每个受访学生建好心理档案,从而为以后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五、加强网站“阳光小屋”栏目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交流平台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及交流空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维度的心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本学期,学校网站将开辟“阳光地带”栏目的建设,这将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辐射作用。

1、建设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2、加强交流与学习。

网上咨询是具有保密便捷的特点,当前一种比较让人接受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并维护好网络的心理咨询室也是本学期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利用这一类的咨询方式,可以尽可能快地为孩子们提供帮助,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咨询不仅仅是摆设,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咨询老师的真诚,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相互鼓励支持,从而敞开心扉,积极咨询,最后达到互助自助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德育;创新

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面向大众、面向社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2006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再次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借此东风,各高职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无论从物质层面、育人层面还是文化层面,校企合作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拟从德育的角度谈谈校企之间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所谓校企合作,主要是指职业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所谓工学结合,主要是指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这种模式在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在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在我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简单地说,所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目前这一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办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德育创新的思路主要也是发挥校企优势,实现共同育人。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相结合

学校的德育资源主要有育人的良师、丰富的图书资源、相对简单高雅的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具有学校特点的制度与管理等。企业的德育资源主要有优秀的企业员工、独特的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特点的制度与管理等。

1.学校德育资源的优势

(1)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育人经验,学生从老师和书本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理论知识,这是德性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就没有自觉的道德行为。“一件事情如果是道德的,那么行动者必须具有一个自觉的道德意图,而这种自觉的道德意图显然要依赖于道德认知”。[1]56

(2)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充满书香的校园、比较单纯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等对学生素质的养成作用是企业无法替代的。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有关品德、行为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多,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较大。

2.企业德育资源的优势

(1)优秀企业员工身上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为人处世经验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些品质和经验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品格,是帮助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宝贵财富。

(2)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充满着生产气息、社会气息、功利气息和现实气息等。职场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迫使学生必须尽快成熟起来,环境的磨练也能使学生很快走向成熟。企业文化使学生对职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加深。

(3)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以服务生产、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同时促进员工的发展。其对员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及利益导向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各种职业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种影响比学校的教育效果要更加明显。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对学校来说,主要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比如可以把优秀的企业员工请到学校来,结合他们的实践经历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适度借鉴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人才;在一些行业特点鲜明的职业院校可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思想。我们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开讲座,和学弟学妹们谈理想、谈人生、谈道德……;按照铁路特点开展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这些尝试均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除以上做法外,还可以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开展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特别是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严格按照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把学生转变为“准职业人”。学校的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制度、管理及文化,以便于在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设计企业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能做到这一步,校企合作将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相结合

学校主要是一个知识课堂、理论课堂,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人文学术氛围相对比较浓厚;企业则是一个生活课堂、实践课堂,具有开放性特点,是一个现实的教学情境。实现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的结合是德育回归生活的最佳路径。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也有人把这种人才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要有高素质,又要有高技能。从现实来看,现在的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注重个人的业务能力,而是更多地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等。因此,学校必须对德育内容进行充实、重组和改造,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觉得德育课亲切、可信。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际和企业实际,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切忌空洞的理论说教。可以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讲政治、讲经济、讲法规、讲道德与职业道德等,同时注重发挥企业这一社会课堂的作用。因为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不仅指向知识、理论内容,而且更多体现为人生、职业、生活、社会的实际问题。在工学结合中,德育才能更好地和学生的就业、工作、生活、发展结合起来,更加符合学生、职业、社会的真实要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社会生活是学生认识道德及其教育对己、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的源泉,只有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问题、困惑、冲突和挑战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学生的道德知识才能真正内化,道德观念才能切实确立,道德水平才能不断提高”。[4]在企业课堂里,学生们会遇到许多在学校无法遇到的问题:人际交往、做人、做事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经验会不断丰富,道德判断和抉择能力会不断提高。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道德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解决了一个问题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5]183从德育工作看,在企业课堂里,重点应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规范教育、职业纪律教育以及国情、社情教育等,这些内容虽然不少都隐含在岗位职责、行业规范、用人标准、劳动纪律和其他企业文化之中,但还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此外做好以下德育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学生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岗位不适应问题、生活不适应问题、安全问题以及其它矛盾和纠纷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适应社会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惑;引导学生在职业岗位实践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指导学生调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三、校企两种德育途径和方法相结合

从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看,企业主要是管理育人、制度育人、文化(企业文化)育人、经验育人、生产育人等,主要属于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学校则主要是知识育人,以及与企业不同的管理、制度、文化育人和人文素养的熏陶,主要是知性德育。从品德形成规律看,认知和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自觉的道德行为依赖于道德认知,道德认知的最终目的则是道德行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毕业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对许多问题仍然属于一知半解,对社会、职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更是需要教育和引导。从素质来看,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习惯,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礼仪规则,培养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具备初步的职业素养等是学校德育应该而且可以完成的任务。但是,学校和社会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仅靠知性德育和校园环境的熏陶无法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的人才,这里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差别问题,也有一个从知到行的转化问题。因此,注重实践和行为的养成是德育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完成这一环节主要靠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自我教育来实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与交往中,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实现的。它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社会思想、社会道德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点、道德信念;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信念外化为思想、情感、行为”。[5]356社会思想和道德的内化一方面可以在学校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企业进行。而外化过程在企业和社会中进行将更加自然、效果更佳。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具有约束和养成作用,企业文化对学生具有熏陶作用,生产实践和现场工人传递给学生的是直接的社会经验。因此,参加工学结合,在企业这一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经受磨练,检验在校期间所学的思想道德,进而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捷径。它可以帮助学生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迅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完全符合高职教育期望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无缝对接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4.

[3] 刘树林.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第7篇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艺术类专业 学生工作 特点 思路

一、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1.艺术类专业学生因为长期进行专业训练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他们一方面思想活跃,对外界和身边的事物有着独到的解读和看法。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强的浪漫色彩,他们的作品和想法都富有创造性。但另一方面,他们个性张扬,容易产生偏激,思想行为往往过于浮躁,不愿意受到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喜好跟随时代潮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有时甚至过分追求艺术家的气质,而使自己的生活失去规律,对自己的评价也会脱离社会现实。

2.艺术类专业学生不太重视对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淡薄。

他们由于专业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审美情趣,对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都有美好的憧憬,对于社会中存在的负面问题看不到本质,反应强烈,敢说敢做,是学生中较为活跃和进步的特殊群体,也容易被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利用。他们受“艺术不分国界”和西方自由化思想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学生受家庭或亲友价值观的影响,普遍不太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包括“两课”教学,故而,他们大多缺乏理论,在专业上又热衷于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部分学生甚至在道德认同和道德实践上存在反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

3.艺术类专业学生个人本位主义较强,缺乏集体观念。

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比较重视个人在专业及其他领域的突出能力,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不太注重协作。很难在他们中树立起榜样和楷模,甚至部分同学还会对能力突出者产生抵触情绪。加上艺术类专业授课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容易养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的与价值为取向的个人本位主义思想,造成过于追求名利,集体和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现象。

4.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差。

由于理想信念淡薄,错误地将自由散漫理解为行为艺术的特征,加之授课方式、生活习惯等负面影响,以及本身自律性差,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一般具体表现为旷课、迟到、早退;寝室及公共卫生差;夜不归宿或晚归;上课时间外出兼职等现象,有些同学甚至会故意挑战学校的校纪校规。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对学风、班风建设影响很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

5.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前卫,情感丰富,但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

由于受艺术熏陶和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普遍较前卫,能够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有很高的认知天赋,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出让人吃惊的创造力,并表现出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但一旦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就变得很脆弱,往往会一蹶不振,甚至对所有事物都失去信心和勇气。

二、成因分析

1.专业特点。

(1)艺术类专业学生在专业上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存在特殊性。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在高考入学前不但要经过正常文化课的考试,而且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成绩测试,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但要有较扎实的文化理论课基础,而且要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和素养。另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文化理论课的录取成绩较低,这就成了部分高中文化成绩较差,依靠文化成绩难以考上大学的考生们曲线入学的“捷径”,他们临时突击专业知识,时间半年到一年不等,有的甚至才几个月。这种现象在综合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尤为普遍。这样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而专业“天赋”和专业知识水平也普遍较低,这无形中给学生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艺术创作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新意识,往往那些有创意的作品都来源于创作者自身的个性。正因为这种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都注重自我,强调个性,所以平时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们都喜欢标新立异,强调自我表现,努力体现自身的创造性,从学习到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更加追求个性化。长此以往,学生难免容易滋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把实现个人目的作为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主义思想。

2.社会因素。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社会上也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权利崇拜、拜金主义、自私欺诈和虚伪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大学生处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艺术类专业学生更是受西方文化特别是艺术的影响和冲击,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艺术专业学生因为自己在经济上的付出,对经济发展存在着强烈的追求。他们要想达到多挣钱的目的,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就会更高,对自身的利益就会看得更重,从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自我意识增强。

3.家庭因素。

艺术专业学生的家庭条件通常比一般大学生要好,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也要比其他普通大学生要高。同时,他们的家庭因为对他们投入了更多,所以期望值也更高。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从小就自我意识很强烈。由于他们从小就有特长,因此听到的夸奖和表扬多于批评,往往表现得过于自信和自负。但家庭条件的艺术专业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也高于一般大学生家长。家庭优越性又使他们独立能力较差,依赖思想明显,往往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应有的承受能力,情绪容易产生偏激。

三、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思路

1.因材施教,尊重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

作为教师或学生工作者,我们在了解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后,不应该停留在工作的难点上,更应该看到学生个性特点中的优势。艺术类专业学生对认同的事物和不认同的事物泾渭分明,他们对是非的认知很单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所以,我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尊重其特点,不能“一刀切”,应多采用生动的、直观的教育方式。

2.以人为本,以情感人,用关爱搭建沟通的桥梁。

关爱学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艺术类专业学生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感情丰富细腻,容易和老师建立起感情。如果学生工作者能利用学生这一感情特点,多与学生进行直接的、诚心的交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多为学生解决一点实际困难,而不是整天用纪律和制度来约束学生,不是一旦学生犯错就批评、处分,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管理者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给管理者,管理者也能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和疏导,及时干预和处理。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将学风建设放在首位。

学艺术需要有“个性”,但这个“个性”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之上的,严格的管理不但不会限制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反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我们如果能够把他们的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那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绝不会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关键是怎么加强他们自律和自觉性的培养。

4.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

艺术类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方式,专业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加之他们对老师重感情,以及对专业老师具有强烈的钦敬感、崇拜感和顺从感,专业老师的言行有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因此,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不能光讲报酬,也要跟学生讲政治、讲品行。同时,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供展示个性价值的平台。

艺术类专业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前面曾提到艺术类专业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符合他们专业特色的校园活动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那么结合他们专业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有机地融入到活动中,既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又让许多学生体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刘晓欣.浅谈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J].法制与社会,2010,(12).

[2]李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J].时代文学,2009,(10).

[3]骆巧凤.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功能工作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4).

[4]李建华.做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