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市公共设施范文

时间:2022-11-27 16:22:01

序论:在您撰写城市公共设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城市公共设施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环境设施 系统设计

一、概述

“公共设施”一词来源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在欧洲被称为Urban Element,城市的配件。在中国,我们一般称为“城市公共设施”或“城市家具”。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产品,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设施。从功能出发,我们一般把城市公共设施分为信息设施、卫生设施、服务设施、休息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艺术景观设施、无障碍环境设施、公共安全保障设施及管理设施等。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是指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采用系统设计的思想,把其系列产品纳入到一个系统里来进行设计,由一个基本构件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扩展系列。这样可以使系列产品在面貌上进行统一,可以增强城市公共设施的可识别性,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在生产、装配上也便于组织和管理。

系统设计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目的在于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设计,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体设计方法。系统一般分为外系统和内系统。对于城市公共设施来说,其外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内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将系统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来,将各项功能设施完善地组织起来,使其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共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城市公共设施的外系统

从城市公共设施外系统的角度来说,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与城市特色相一致。

从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而言,城市公共设施应该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突显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与周边的环境、小区、街道、公园乃至整个城市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在进行具体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我们首先应该从构成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出发,分清各要素的主次地位,突出重点与主体,完善其功能间的组织搭配,使其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衍生物,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应准确反映它的人文特色、地域特点。比如“江南水乡”“现代上海”是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都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从所涉及的地域特点出发,考虑城市公共设施应该具有的风格形式,使得整个公共设施系统以统一的形象展现城市的特征。

四、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在这里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应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系列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基础要素进行统一,强调结构与元素的联系性与秩序性。

(一)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

就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而言,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这些产品将采用统一的产品造型设计语言,统一的材质和色彩。我们可以通过提取某一基本元素,转化成可以标准化生产的设计语言,在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上反复出现,形成统一的产品形象。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根据特定的城市特定的场所,挖掘特定主题内涵,提炼象征元素进行延展设计。比如我们需要对杭州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那么就需要提炼杭州的元素。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相关的意象,把这些意象特征提炼出来,然后抽象化转换为可以批量化生产的设计语言,赋予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之上,以期产品既是能够标准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同时又是具有特定个性的产品。

比如案例1。这组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里面的一组实验设计课题《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们提取杭州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中的“荷”为设计主题,采取荷叶中的错落、柔美的荷叶为造型意象。杭州给人的感觉是清秀、柔美、精致的。所以在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中,采用典型的西湖元素作为设计元素。这组系列公共设施的产品采用统一的荷叶元素,抽象化了的曲线造型形式贯穿于系列产品之中。这组产品涉及产品有售票机、休息座椅、指示牌、闸口、垃圾桶等。他们给这组产品定了标准色彩,把它们的材质和色彩也统一起来,这样形成了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统一的形象,在环境中可以增强产品本身的识别性,便于人们发现和使用。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还表现在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标准性和组合性上。

模块化设计可定义为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虽功能相同但性能、规格不同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创建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设计方法。公共设施模块化系列产品就是由一组特定的模块,在一定范围内组成多种不同功能或同一功能而不同性能的产品。

比如案例2。这组作品是该校另一个课题作业《杭州西湖名品街公共设施设计》,在设计中应用了可拆卸模块化结构。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一个固体连接体,用来夹住玻璃并固定在支架上面,用螺丝和螺帽把固定件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这种系统的模块化构件和结构,固体连接体结合玻璃、方钢型材,组合成电话亭、候车厅等公共设施产品。他们运用统一的结构形式、统一的标准件,组合成了不同功能的系列产品。

运用模块化物件和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功能,降低成本,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同时还能增强美感,塑造城市美观形象。

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满足产品快速设计,节约生产成本。2.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模块是精心设计的相对独立的单元,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批量加工,在提高模块质量的同时进而提高产品质量。3.良好的可维修性。由于模块化产品是由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模块的互换性很强,便于拆卸、维修和搬运。

城市公共设施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系列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和互换性。

结语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应采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对公共设施的外系统和内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做到有主有次,既要考虑城市整体的公共环境,还要考虑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产品规划;既要考虑公共设施系列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也要考虑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性。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经济、实用,受人们欢迎且具有城市个性的公共设施产品。

参考文献:

[1]吴翔.产品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杨正,杨克修,杨凯华.城市公共设施的模块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6(10).

[4]王营.谈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性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1(10)

第2篇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 内涵 功能 问题 策略

引言

城市化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42.99%提高到2009年的46.59%,年均增长0.9%,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尽管我国城市化率提高很快,但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5%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50%的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并不是人口流动到城市这么简单,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还应包括下列要素:适龄人口入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这表明,人口城市化起码应该是一个包含相应的城市建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水映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是体现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生活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形象,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水平无论从人均占有率还是从质量来看,都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涵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有由政府提供的为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道路、桥梁、港口、广场、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等等。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品质,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能强烈地突出城市的地域感,增进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城市公共设施数量多少、品质的优劣以及摆置位置是否合适等,都影响着城市综合景观的整体效果。随着本县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余暇时间的增加,城市公共设施以它独有的功能特点,遍布整个城市。伴随着经济的不断的深化,公共设施已经逐渐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 功能

在影响公共设施造型的诸多因素中,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它对公共设施产品的造型形态有决定性作用。一件合适的公共设施造型设计我们会从使用功能、环境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考虑。因为不同的功能要求而设计不同的座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群体对景观公共设施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如休闲类设施户外小品,因为环境要求不同而造型迥异。

同时,随着现代人对文化的重视,人们对公共设施功能的诉求上升到文化层次。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求公共设施在整体环境中艺术效果不同,如英雄纪念碑和牌坊。作为城市户外公共设施,其功能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度,它不仅要解决功能,环境舒适问题,而且还要激发、引导城市形态的发展。

3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策略

3.1 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运营的收费机制

城市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这与政府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不矛盾,这一部分收费如同城市维护建设税,其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所需资金而言杯水车薪,但它同样体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所以这一部分资金来源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保持稳定。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城市公共设施被“绑架”进行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的现象。城市公共设施收费是一种社会收入再分配形式,对于经济运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是绝对不应该存在的。因为收费范围的确定、收费标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企业的效益和居民生活,所以政府必须要明确哪些城市公共设施应该收费、能够收费以及如何收费。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合理规划和使用这些收费,并予以公示。

3.2 进行合理科学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布局问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过程中必须依据程序进行,讲究合法性,避免快速决断;连续性决策,每个过程都要进行选择,不断调整决策,以谋求共识;综合审视,注重比较与选择,不要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不应一味追求规划的效率与经济性,不应主观的追求单一要素对整体的拉动,而应在规划中更多地体现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各方面因素,满足更广大市民的需要,赢得更长远的利益,实现更长久的发展[3]。

3.3 是必须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这就要求执法必须严格,不能有随意性。城市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执法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数违章者都能说出一大堆“理”来,怎样用“大道理”说服他们的“小道理”,已成为对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否则群众会说执法人员“不讲理”。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要首先消除与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倾听当事人的意见,关注和尊重当事人的权益,在依法说理的同时,努力消除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加强沟通交流,注重法、理、情的有机结合,着力化解矛盾,促进工作。

3.4 是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要在畅通与市民信息互动渠道上做文章,不断增强群众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城管工作进社区等活动,深入了解和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的角度审视执法中的重点和难点,调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共创共管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3、5 用市场化模式激发活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对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以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结合该区实际,对市区主干道及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城市“牛皮鲜”、车辆停放、乱晒乱挂、乱倒垃圾、公共场地及设施实施管理,甚至是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管理,先由城管部门通过确定管理标准,然后通过招标、承包的形式,委托有合法经营执照、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过的、有管理经验的公司来管理,对不服从的管理者,再由城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逐步形成“执法与管理相分离,即市场化管理在前、城管执法在后”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结语

表面上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不属于国家大型规划项目,重要性不大,但由于其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城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必须要时刻关注其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政府要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要发动他们参与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爱护城市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和维护好城市公共设施。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我国城市公厕现状及问题分析

公共厕所作为城市基础公共设施之一,其存在的价值是用于给人们提供方便和服务。我国厕所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古人对厕所的理解和定位也完全是为人所方便,注重厕所的合理设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设计、建设、维护等问题,我国城市的公共厕所往往起不到应肩负的效用和功能,甚至有些已经沦为摆设。

(一)数量少,分布不合理。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着公共厕所供不应求的问题。不要说外地游客,就连当地人也往往会尴尬遭遇内急时找不到公厕的窘情。而且越是在城市商务中心区和景区等一些人口稠密的区域,为了避免影响建筑分布,公共厕所的分布往往越少,而在一些人口数量稀少的地方却设有相对于需求多的公共厕所,那里的资源就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和利用。

(二)缺乏管理,经费不足。由于保洁人员的不足,致使很多公厕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清扫的状态,造成恶臭难闻,影响周边环境。又由于公厕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的问题,一些公厕存在停水停电的现象。这些情况在免费厕所中尤为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厕的使用率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资金问题,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公厕不能落实长效管理和正常运行。

(三)不合理的收费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公厕已经实现免费开放,但仍有部分公共厕所实施收费。虽然人们可以理解,毕竟公厕的正常运行是需要经费的,尤其是一些“精装修”的公厕,维护运行花销也会相对增多,因此收费在现阶段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有些公厕的收费并不合理,还存在强卖手纸、服务态度差等情况。最终,由于人们对公厕不合理收费机制的不满,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公厕内外设计不完善。首先,公厕厕所外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建筑风格呈现违和感。例如,有些建在居民街区的公厕,外观时尚、修建豪华;而建在繁华,充满时尚气息街区的公厕,却外表平平,毫无特色。其次,很多公共厕所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洗手池、镜子、垃圾桶等,这些在免费厕所中尤为突出;另外,对残疾人、儿童以及妇女的特殊要求考虑不足。

二、我国城市公厕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增设数量,合理布局。公共厕所作为一种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特殊建筑类型,首先在其数量上,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又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在考虑公共厕所数量的设计上应该尤为充分。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共厕所资源紧缺的问题,增设其整体数量是刻不容缓之事。

公共厕所的分布应该根据不同地段、人流量的差异,而有所侧重,做到因势布局。例如,在繁华的地区和街道,人多势必对公厕的需求也就增多,那么就要求我们增设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厕数量,也就是说在这类区域或地段,应根据现实需要来分布公厕数量,而不是盲目根据国家硬性规定来实施建设。另外,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设计理念来增强我国城市公厕分布的合理性。

(二)专人打理,合理集资。目前,由于保洁人员数量缺乏,无法做到“一人一所”,多数是“一人多所”,甚至是无人负责清扫打理。因此,需要增设保洁人员,努力做到专人负责,从而保证公厕卫生环境。另外,公厕卫生环境的保持,除了依靠保洁人员的定期打扫,也依赖于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觉悟。加强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人们自觉爱护环境;珍惜他人劳动果实的宣传,也有利于公厕环境卫生的保持。

对于公厕运行维护费用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我认为仅仅靠国家拨款可能无法切实解决。一是国家拨款,经费落实存在延迟;二是国家财政也无力支持如此巨大的开支。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参与解决。例如,采取公厕收费制,以补贴经费。

(三)政府补贴,减免费用。公共厕所究竟该不该收费,笔者认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之一,公厕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提供方便和服务,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们秉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公厕是决计不该收费的。收费公厕的存在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我们要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首先,政府要予以补贴,最大限度的降低收费标准,使费用在人们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并最终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实现零收费。其次,政府要加强监督和打击力度,取缔高价、乱收费的公厕,并为市民维护一个物有所值的公厕市场。

(四)完善公厕内外设计。公共设施对于市容市貌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追求公共厕所功能良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其外部造型的美观与合理性。为了能更好的设计出既美观又符合街区风格的公共厕所,笔者认为设计者必须亲临该区域,充分了解该地区周边建筑风格、体系后,再行设计。同时,还可以发动附近市民一同参与设计,这样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审美,也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参与性,进而也有利于促进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要解决公共厕所内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根源还在于设计理念的更新,即要更全面更深入的考虑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但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考虑局部与整体结合。具体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社会特殊人群,即残疾人、儿童、妇女等对公共厕所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例如,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为儿童设计专用马桶;为妇女增设方便器等等。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地域性;互动性;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公共设施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笼统的讲就是在一个特定环境或空间里的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产品。公共设施充实了城市空间的内容,代表了城市空间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人文风采;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风格,显示出城市的经济状况,是社会发展和民族文明的象征。

1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谈论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发展是比较困难的。有多方面原因,首先,谈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及城市设计的历史。可是一直以来,城市设计总是被建筑、规划、工程、 等这样伟大的项目所占据,城市公共设施变成了它们的附属品,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自然就成了“野史”而无从谈起。其次,尽管我们对城市公共设施做了分类,但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且变化的体系,内容繁杂、发展迅速、变化万千,既难以精确地界定其范畴,也难以全面而系统地对其历史加以考证。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世界各国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目前,公共设施设计在国际上已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和城市先进程度的不可缺少的参照体系。近十年来,国内一些城市在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要求生活、工作、交通、旅游等城市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取得了成效显著的经验。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城市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和公共艺术的整体水准还十分低,希望能有待提高。有些城市环境缺乏整体设计意识,各个局部、各个部门、各个领域自以为是,各自为战,公共设施及设施风格不统一,缺乏文化内涵;公共设施数量少,制作简陋,行人、顾客视逛街购物为辛苦之事,很难体会购物的喜悦;各种招牌、店标、照明设施、交通设施等各行其道,杂乱无章,与整体空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文化垃圾充斥四周,不和谐,不美观的城市建筑物、街道城市公共设施成了一种严重的视觉污染。

2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要点

2.1关注公共设施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很早就有人指出过,地方城市的城市景观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现代化的火车站周围更是如此。站在任何一座地方城市的车站前,你都没有机会看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景观。过去的车站经常有它们自己的面貌和各种各样的表情。人们常常从这些车站开始他们的旅行。或者为了生计往返于两地之间。在那儿肯定会有许多人的邂逅以及形形戏剧性的事情发生。车站是可以留下许多记忆的地方。

“川越”这个日本城市,过去常被称作“小江户”,而且和“伟大的江户”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还是运河、海运、陆运交通的重要枢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城市,它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过繁荣盛世。甚至在今天,每个川越的市民都为有这样的历史和传统而感到骄傲。——自然、城市和文化,以及川越的自豪感和独特性,车站广场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并进行全面设计的。如图1。

图1川越市火车站公共设施设计

川越的自然是形形的,许多地方都和人们的生活深深地联系在一起,像屋前绿化、灌木林、巨大的榉树也被纳入到川越城市景观规划当中。除此之外,他们还试图将河流两岸的堤岸空间作为桥的概念表述出来,并尽力使景象清晰易懂。

川越因为江户时期的仓库建筑而著名,它们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今天都保存完好。这些历史建筑,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外轮廓线被简化后制成了铸铁纪念品。仓库建筑的风格被引用到许多的设计和细部中,用来表达一种空间品质。

2.2关注人与城市公共设施的互动性

目前我们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全新的开放而又互动的经济,主要强调商业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其灵魂和核心是体验设计。

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设计的目标和价值就是为人们提供使生活更丰富的体验过程。

面对已经被固化了的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设施,如何去突破习惯的桎梏,给人们一些新的体验呢?下面这个设计案例很好的体现了人与公共设施的互动体验。

以“框景”为主题的候车亭在暮色中显得静谧、美丽、既满足了人们实际使用需要又提升整体环境的品质。(如图2)“框景”用抒情式的设计感悟来表达作者心中的城市,整个作品把公共设施和城市和人很好的结合起来,就像镜框与画的关系。人可以参与其中,让城市风景成为我们的画的背景,使用者可以成为画的一部分。

从本质上来讲,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结果是时代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内在反映。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共设施变成了“道具”,周边环境变成了“布景”,由于人的加入使得三者共同创造了一个“舞台”,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令人深思的、独特的体验价值。

图2 候车亭设计

2.3 关注城市公共设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公共设施设施是城市生活的道具,它应该符合大众公共生活的需求,并与周围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持整体上的协调。但协调并不止于表面层次,更应追求一种精神及意味上的深层次统一。

公共设施是一个系统,除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其自身也应具有整体性。无论是小设施,还是大设施,虽然各有特性,但彼此之间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将个性纳入共性的框架之中,体现出一种统一的特质。2000年的世界博览会在德国的汉诺威举行,为此次盛会服务的公共设施包括一条新建的有轨电车线路。沿线13座车站的候车设施设计得很有特色,注重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些候车亭无一例外地都是长方体,但是覆盖其上的材质却千变万化。有的使用了红砖,有的是不锈钢丝网,有的是经过表面处理的铜板,有的是鹅卵石有的是松木,有的是在玄武岩中嵌入玻璃,有的干脆就是纯玻璃或混凝土。设计者是“为了与周围环境形成对话” ,例如使用红砖是因为在那一站所在的区域内,绝大多数建筑物都使用了红砖,而使用鹅卵石是因为设计者希望人们能够回忆起在那附近有一个古老的村庄。这些盒子式样的候车亭都是在一个单体的基础上展开设计的,这使它们成为一个系列并极具统一感。这些候车亭就像街道上的惊叹号,让人感叹,也让人愉悦。如图3所示。

图3德国候车亭设计

3结论

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无论是区域设施、广场景观设施、街区还是在园林公园等的设施规划和改造,都要考虑城市整体的环境构架,研究环境的历史文化、以后的发展、地方特色等,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尊重自然、生态、文化历史,使人与环境建立一种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总之,既要考虑地域文化还要注重与人的互动关系,并且要考虑公共设施这个系统的整体关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公共设施;地域文化;设计

本文为南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南阳城市公共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N201202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6日

作为城市构成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城市公共设施这一工业产品看作城市的“家具”。可见,城市公共设施是不可缺少的。

现今,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起步较西方晚,因此城市公共设施开发与设计起步较迟,城市公共设施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现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城市内涵及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因而看到的是不同城市的公共设施都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出城市公共设施的独特性。城市的地域文化是贯穿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脉络,是城市独特性的根本所在。因此,作为城市重要构成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也要从地域文化出发,领会城市内涵,掌握设计的重点,从而改善我们身边的设施环境,对提高整个城市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关系

1、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不同城市会有着不同的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特征,要设计出富有内涵、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可以从传统的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因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审美风格;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不同地域和民族对城市环境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就不尽相同。如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城市公共设施就很有特色,如西安回民街的路灯都采取古代“马灯”的造型,让游客在观景的同时有穿越之感。再如,新修的前门大街,设计上采用了“拨浪鼓”形路灯,体现老北京历史文化韵味。以上都是从造型上加以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色彩上,南方、北方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不同,我们看到的是北方城市公共设施多用冷色系,南方城市公共设施多用暖色系。

2、城市公共设施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城市文化可以体现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及发扬城市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城市公共设施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人们通过城市公共设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气息。城市公共设施的造型、色彩、材料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如现在的大唐芙蓉园,就很好地传承了西安的地域文化,园内亭、台、楼、阁、榭、桥、廊,一应俱全。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盛名四起的皇家园林。现今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可见,作为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设施可以直接反映城市的气质、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很好地协调人、环境、文化三者之间关系。好的城市公共设施对于传承地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也出现了很多个性化的、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设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要素分析

1、造型要素。设计通过占据一定空间的造型才能具体实现。这一过程被称为“造型设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造物观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先人造物,不仅考虑到了实用功能,也考虑到审美性,注入个人情感。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担负着特定功能的一厢一盖、一轮一辐也就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传达着无边的深意、无限的深情,而上升为“有意味的形式”。同样,公共设施造型也要从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历史遗迹中去寻找灵感,如城市长期积累下来的古迹、雕塑、文物、文献、绘画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倾注着人们的情感,如北京四合院、云南小镇、广州沿街雨廊等不同的公共空间因风土人情的不同有着风格各异的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我们可以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恰当地运用传统元素,使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相融洽。

2、色彩要素。城市公共设施的色彩要与整个城市环境协调一致,可以在与城市色彩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根据周边景观及建筑做出适当调整。这里的城市色彩,是指被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外部色彩的总和。如,罗马给人的色彩感知是热情的橙色,巴黎给人的色彩感知是地中海气息的蔚蓝色。城市色彩是系统化存在的。因此,在进行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要使其与城市风格取得一致。因为不同城市风格各异,有现代感十足的城市,有历史韵味浓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特色。这就要求设计师作针对性的设计。

3、材料要素。材料是造型设计物质基础,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属性,不同材质质感不同。质感有温暖、寒冷、粗俗、高雅,等等。每种材质的属性也是不一样的,有皮毛、木材等自然材质,也有橡胶、玻璃等人造材质。不同材质会有不同的设计感。材质的创新对造型设计有很大影响,如史密斯“钢管椅”,丰富了家具造型,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材料设计时,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的方案要求,选择不同质感的材料。

三、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注意事项

作为城市“家具”的城市公共设施,是服务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的。时下,随着精神文明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越来越向往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受到推崇,城市的公共设施要具有其自身特点,这样才能被人们所熟识。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系统性。城市公共设施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作为设计单体,它是占据一定环境空间的三维物体,但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来看,它是公共设施系统的一分子,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是整个系统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设计城市公共设施时,无论从造型、色彩还是功能、风格,同一城市的公共设施要具有相同的设计因素,使其协调地存在于城市中。这样可以很好地烘托城市特色,使城市面貌整齐有序、焕然一新。

2、功能性。产品设计要遵循“形式追随功能”,在设计中,不论造型、色彩等外在形式多么新颖,功能性始终是第一位的。不同的公共设施可以满足公共场所的不同使用功能,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公共设施的功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活动形态,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更还得完善公共设施的功能性。

3、注重设计品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设施品质,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对象是大多数的社会民众,所以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要考虑社会民众的共同美感、社会习俗等,使所设计的公共设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流审美。设计师可以从公共设施的形状、材质、色彩、体量等属性作为出发点,设计更为新颖的公共设施,影响大众。城市公共设施具备了一定的时代和时代审美,这样,公共设施就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占据空间的形体。

4、人的因素。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是环境的主体,因此在设计中,要以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要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要。尤其对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的活动形态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满足其使用性能。设计师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风格,就要使不同人群都可以感受到公共设施安全、舒适、方便等良好的性能。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家具”,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在满足其本身使用性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总之,城市公共设施对城市空间有很大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体现在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系统、合理、创新的设计,使其符合城市形象,从而烘托出该城市的风格特征、文化形象,进而提升城市面貌。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慧,付孝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城市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2.8.

第6篇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形象设计

1、城市家具的概念

“家具”一般是指安放在室内,用于满足我们生活、工作、社会活动的器具,“城市家具”实际上就是城市公共设施,是将家具的范围扩展到室外及半室外空间,形象地表现了城市公共设施与人们的亲切的关系。希望人们在公共场合使用那些公共设施时,能像在家一般舒适。

2、目前城市发展现状

数字信息时代,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观导向,使得科技理性的价值观肆意张扬,自然的人文精神关怀却逐渐消隐退场。这是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失调,文化发展与经济利益的失调。毫无疑问,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便捷,光纤和无线通讯技术已经突破了贝尔时代的梦想,它正以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将人们联系在一个更紧密的空间,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变小了。现代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大量西方建筑理论、设计思想、许多新潮的风格流派蜂拥至我们的面前,现代的、传统的、后现代的、新古典的、新理性的、解构的、乡土的……然而等到我们静下心来却发现,我们在哪?我们的文化又是在哪?趋同化已经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可悲又不可逆的文化走向。千百年来风情各异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而经过再改造的城市都是似曾相识,如冯骥才所说:“我们感到自己的城市愈来愈陌生,别的城市却越来越熟悉。”城市发展中已出现“特色危机”,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面临激烈的竞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要得到市民、旅游者、投资者的认可与信赖,必须鲜明地表达该城市的特色,通过有效的途径传达城市的特征信息,加强城市凝聚力和竞争力。

3、城市家具设计原则

3.1整体性。国内目前的城市家具设施随意性大,品质低,缺乏美感,与城市风格不协调等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普遍存在。街道充斥了杂乱的招牌,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灯柱、悬头顶的电缆线以及广告牌和各式各样种类和材料的垃圾桶,没有考虑它们组合在街景中的效果。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与城市风格吻合,城市家具的细节要考虑到与城市建筑风格吻合。高品质的公共设施可将公共空间布置得如同温馨的家园,创造人与环境和谐氛围,使人们生活变得舒适惬意,而不是杂乱无序的空间和严重的视觉污染。城市家具设计实际上应该看作是城市设计的一个整体,它是一项设计活动,而不是当一个事后的附属物品,或者是装饰物。

3.2人性化。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 而现在的设计理应更重视人与物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设计。注重环境设施与人的对话,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加强对公共环境中人的行为方式应得到尊重。无障碍设计是人性化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也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如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和音箱指示器,在路边设置一些金属扶手,上面有凹凸的盲文, 帮助盲人读出街道的名称以及方向等。但是盲人道的铺设在目前仅就引导的方式来看,既有曲线的,也有直角状的,还有途中突然消失的以及材质和形状发生变化的等,没有统一的要求规定。还有一些盲道在设计后成为了“忙”道,种种占道现象十分严重。在步行中容易发生磕碰,绊倒及滑倒等事故的楼梯、台阶以及横穿道路的斑马线之前,虽然铺设了带有警告意义的盲人道,但是这些地方铺设形式也是千差万别,与台阶、人行道之间的距离有长有短,而且,盲道的本身铺设宽度也各不相同。有一个城市经过7年营造,已经达到“山水园林城市”标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32m2。但在炎热的午间,没有遮阳篷的公交站点让等车的市民很难驻步;街面上铺设的花岗岩板只注重图案美观,忽视了这种材料容易吸热,使得街道的地面温度要比周边地区高出好几度,形成了“热岛效应”。而遇到梅雨季节,由于路面排水处理不当,形成的积水使得行人们同样会感到步履维艰。我们在街上还可以看到在街旁绿地边上竖起的一排铁栏杆,目的是不让人踩草地,行人累了只得坐在栏杆上面,结果栏杆坏了,绿地也没保护好。如果为了更好地保护绿地,适当地将绿地的挡土墙做得较为宽一些,再提高40-50cm 成为一种隐性的座椅给行人使用则更好。目前在设置健身器械时已经开始注意符合人体科学,在摆放座椅时要求没有棱角,以免老人儿童被碰伤等等都已经引起设计师的关注。如何更好地让“城市家具”人性化,是设计师一直追求的目标。

3.3文化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特色文化,是历史积淀和人们创造的结晶。任何“城市家具”形态都可以暗示使用功能并完全可以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我们从“旧”的景观元素中可以得到巨大的满足感,找到随着时间流逝在建成城市环境与景观之间形成的连续感。城市要有积淀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所发展。“城市家具”在城市景观环境中起到传承文化脉络和承载城市景观环境地域特征的作用,地域性的城市家具常见于具有历史性的景观中。“城市家具”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亦反映了市民对文化认知水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接纳新文化的能力。南京汗中门广场以古城城堡为主题,辅之以古井、城墙和遗志片段,采用经过六朝石刻精品抽象而来的石灯笼等避邪图案作为环境小品。漫步广场时,带有历史符号的城市家具,不断在眼前呈现,广场的内涵和地域特色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使人们感受到超越时空的连续感和浓郁的人文气氛。同时在文化气氛中找到历史文脉的痕迹。在上海复兴公园园门的重建设计中,模拟数十年前的公园园门,具有法国乡村风情设计,这样的大门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与联想。

例如:在秦皇岛市的街道两旁行走,常常会发现脚下有凹凸不平,碍眼的下水道井盖。造型一般都是简陋的圆形或方形,颜色单一,一般为铁质本色,很少涂有彩漆。一成不变的井盖设施,难免会引起市民的审美疲劳。相对于中国而言,日本的井盖设计更加人性化,具有隐藏性、美观性、安全性、装饰性等特点,表现在首先日本井盖设计在材质上采用与道路路面接近的材质,使井盖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其次井盖表面覆有沥青,保障了路面安全性,同时使得马路保持平坦整齐,避免了井盖暴露在外影响交通。最新颖的部分是井盖均以彩色花纹涂饰,装饰花纹主要以日本文化为题材,富士山、仙鹤、樱花甚至动漫形象等都被融入到井盖花纹中,古典的图案和现代的色彩,将微不足道的井盖设施上升为日本“城市家具”的重要标识。艺术设计已经融入到市政设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井盖、邮筒、灯杆甚至是公厕的马桶,既贯穿了设计美学的理念,又传达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同时具备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秦皇岛市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城市,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城市家具”上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这样不仅打造了属于自己城市的“名片”又可以让中外游客“游过不忘”,记忆深刻。

“城市家具”的设计既不能脱离前人和原有的人文环境去凭空架构,也不能简单地重复过去。只有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在更新文脉的过程中发展文脉,才能使人们在现代与历史完美交融的文化环境中,共同体验形态空间之美。

3.4生态性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上世纪人类对大自然掠夺性的开发,噪音、拥挤、污染、疾病等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人类开始怀念和谐的生存空间。因此,不滥用资源、不破坏环境的观念,提倡一种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对城市家具也越来越要求环保、自然、节能、生态。例如街道中的垃圾筒,在德国出现了电子垃圾桶,内设感应装置,当人们投放垃圾时感应器会发生反应并自动播放音乐,日本则出现了分类回收与自动处理垃圾桶,给垃圾的处理与环境污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在“城市家具”设计上也采用了和自然息息相通的材料,使“城市家具”的质感与自然和谐融合,这种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表现手法,使“城市家具”的营造充满活力,更富魅力。

3.5艺术性。艺术是人与社会、自然、城市产生的影响互动和心灵对话,更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艺术拥有丰富的心理与情感体验功能,艺术具有独特的能量。现代城市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对“城市家具”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艺术逐渐地体现在“城市家具”等各个层面,使艺术信息渗透到各种空间环境设计中去,所有这些有效地增强了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认知感和依赖性。“城市家具”的种类和材料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单一和形式简单,注重了功能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对于设施的艺术性所创造的价值,人们已经认识到通过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和情绪、激发想象与创意,“城市家具”与城市之间通过艺术去沟通人类,建立与人类的亲和关系,实现海德格尔所言的“诗意的栖居”。

“城市家具”的参与使城市空间变得有血有肉,丰富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内涵,赋予城市空间独特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在越来越重视城市整体形象的今天,我们希望城市公共空间更亲切、更人性化,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推动秦皇岛市的旅游业,为招商引资带来更多的机会。

第7篇

[关键词] 城市 视觉传导 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主要是指城市环境中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生活、文化、起居娱乐、商业、交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等。

一、公共设施普遍缺失问题

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街区和各类公共活动场所,我们都可以感知到用于公共场所作为视觉识别和导引的城市公共设施还十分匮乏,欠缺大量高水准的、艺术人性化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应用设施。

就石家庄市来看,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公共视觉识别和传导系统的建设较以前有了较大改进和提高,并在视觉应用设计上开始讲究起来,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就该设计和应用领域进一步的人性化、艺术空间化和公共传导化要求而言,还处在初始性的探索和推广阶段。其问题突出的反映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城市公共设施和视觉传导的功能与设计价值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与认识。第二,缺乏设计的美学意识并忽视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将其看做是工程设计之外和之后的小事情或作为可有可无的事项。第三,较多地注重单位性质及其外事部门的视觉导引的设置而往往忽略和轻视了和对社会公共场所设施的人性化与公益性建设。第四,较多注重经济实体或直接进行商业活动的单位及其商业广告性质的视觉标示物空间的视觉导引的设置,而大都忽略了非商业化的公共性视觉传导系统的建设。

二、确立公共设施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理念

我们的城市化建设迫切要求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功能、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方面符合当代社会公众的生活和生产交往的需求并能够融入到特定的城市环境及其审美文化之中,成为它们的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具体说就是城市的公共设施中,无论是公共建筑、照明、道路、桥梁、车辆、通讯、标志物、绿化,还是公共卫生或安全设施、健身娱乐或休闲设施以及整体的公共空间环境,都不能缺失合理的和具有公益特性的设计与视觉传导规划。因为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化设计是实现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和效率化运作的基本保障。

同时,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在视觉的“标识”意义和文化的“符号”意义方面又都同时承担着双重的角色和作用。一方面,公共设施作为视觉化的传导标识而存在,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性的符号而存在,在提供给人们以某种感性形式的基础上去显露它们背后蕴含着的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韵,体现着本土文化的装饰性和意象性,其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文化空间的规划品质。成为直接或间接向公众揭示其内在的文化脉络与时代风格的符号。成功而有效的“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我们的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再者,欲要提升和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传导系统,我们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视觉传导系统的认识和制度方面纳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的整体规划和法规之中,使之与城市整体的视觉形象及公共设施的建设整合配套,并实施长期而细致的专业化建设与管理。使之在起到既定的社会公益性的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广泛征集和采纳优秀的工业设计家和艺术家的成功方案,并通过政府权力去组织有能力的厂家进行竞标和生产。使尽可能完美的各类公共设施,充分发挥公共视觉传导系统和其他城市家具系列的设计美、材质美、工艺美等的社会公共效应。

三、确立公共设施的人为本理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石家庄市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也逐步开始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并开始通过开放公园、修建主题公园、街心广场、休闲步行街、城市绿地、停车场,道路、桥梁、通讯、标志物等方面用以满足市民的需求,但这距离一个大都市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范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还仅仅停留在城市设施建设的表面,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我们是否把公共设施建设与设计的重点放在了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及现代人三者的关系上,是否将公共空间、行事行为及设施要素组成的行为场所作为了具体的探求对象。

我们知道,公共设施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这些设施虽然体量大都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起着理顺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作用。笔者认为,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就应在人性化方面加以考虑,这里的人性化设计即是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了解人的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建立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意识,保护人的健康。作为公共设施在设计制造时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也就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注重公共设施在安全、方便、舒适、美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以人性化的最大需求为主。

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地域性和文化性等方面,因此,影响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而除了设施本身要求符合人体工程的功能性因素外,由于人性化的表现众多,所以其他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因素应当是一个可变因素,例如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人性化差异的表现因素,因此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可变因素:自然环境、人文地域文化、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1.自然环境因素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注意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理顺自然环境与公共设施的关系,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的和谐统一。比如我们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燥,公共设施材料应多采用具有厚泽温润质感的木材,且冬季时间相对较长,视觉色彩较单调,因此在色彩设计上要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色彩,使为紧张生活所累的人们在漫漫寒冬也可以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

2.地域人文环境因素

公共设施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的载体,传承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基因。因此公共设施的存在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风土人情的解读。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出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必然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除了其本身的功能外,它一方面是城市文化的显现,体现着本土文化的意象性,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文化空间的规划品质。另一方面,公共设施直接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在进行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时要尊重当地建筑的风格,从中抽取出诸如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的因素,运用到公共设施设计中去。

3.人的因素

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社区垃圾箱的开口,太高和太低都不便于人们抛掷废物,箱体太小则又会使污物外露,太大则不雅观又孳生蚊蝇,同时还要考虑防漏雨措施以及便于清洁工人清理等等。再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关注残疾人的需要等,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等等,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

总之,尊重使用者,“以人为本”是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一个需要自始至终贯穿的原则。我们在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与规划中,应按“人――公共设施――人”的顺序对我们的“城市家具”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研究人与公共设施及环境关系的行为心理,在其功能中寻找最适合环境的平衡点,使公共设施系统同时具有功能、公共文化、游憩、生态等多种功能,而并不是不顾实际情况建造大广场、大草坪。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